登陆注册
1164700000001

第1章 宣统王朝:旧帝制的末日和新变革的背景(1)

摄政王一语成谶:快完了

李鸿章对时局看法清楚而悲观,认为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朝廷处境危险,自己辛勤作为只不过是裱裱糊糊而已,维持着清朝这座纸房子不至于立即倒掉。可悲的是,发展到载沣时期,清朝统治阶层连这样的认识都不愿意有了。面对危局,他们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地下,不愿正视现实。

北京城正中央的紫禁城,在帝制时代是个神秘阴森、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在这座巨大的建筑群里,带领中国迈进了20世纪。

从1907年春开始,立宪派领袖张謇先后4次应慈禧太后之召,踏进紫禁城。风烛残年的慈禧太后在召见中,多次“语及时局之非,不觉泪下”。张謇直言无讳,悲凉地陈述了国家财政窘境、行政效率低下、官场黑暗腐败和百姓怨声载道等情况,指出民心开始倾向革命,对大清王朝不利。慈禧太后听着真实的反馈,失声痛哭,毫不掩饰她的心力交瘁:“我久不闻汝言,政事败坏如此。你可以问问皇上,现在招对臣工,不论大小,甚至连县官也时常召见,哪一次我不是用言语以求激发天良,要求他们认真办事?万不料全无感动!”次年,在失望、迷茫和痛苦中,慈禧太后走完了一生,放下了掌握超过40年的权柄。

1911年5月12日、16日,北京的总税务司安格联收到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的两封信。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中国的前途似乎非常黯淡。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现在已经公开鼓吹革命,并且获得普遍的同情,而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却尽在瞎胡闹。”日本政要伊藤博文甚至给出了中国革命的时间表。他在1909年5月对英国驻日公使说,不出三年中国必将发生革命!

此刻,不论是扼腕嗟叹的革命党人、对华友好的“中国通”,还是最顽固的保皇党人、获利丰厚的殖民者、初出茅庐的新派学生……所有的人都相信清王朝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刻。不然,等待它的只有灭亡。

摄政王一语成谶:快完了

时间先回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初,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庆祝74岁生日,期间,患了痢疾。年迈的身体经不起病毒的折腾,迅速衰弱。她知道,自己的“日子”到了,开始着手安排后事。

对政治人物来说,所谓的“后事”就是“人事”安排。王朝复兴也好、方针政策的延续也好、前任的哀荣也好,归根结底离不开挑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的光绪皇帝早在慈禧患病之前就卧床不起了,虽经各地名医轮番诊治,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估摸着,皇帝驾崩也就在这几天了。由于光绪没有生育,慈禧不仅要给大清帝国挑选一个新皇帝,更重要的是配置好辅政班子。选谁来给新皇帝当助手,谁就必将担负着带领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的重任。那么选谁呢?

时任领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是百官之首,算是第一候选人。但奕劻已经70岁了,血统、能力也不出众,而且贪墨成性、声名狼藉。他最大的或者说唯一的优点就是政治上完全可靠,在历次政治事变中都坚定地站在慈禧一边。奕劻能不能托付后事呢?慈禧摇了摇头。这样的人可以用作心腹,却不能将江山交给他。

奕劻进入权力核心多年,拉帮结派,势力不小。因为贪赃枉法,他多次遭到弹劾。慈禧虽然没有动奕劻,奕劻自己却忐忑不安,加上年纪实在大了,想全身而退。于是奕劻向慈禧申请退休,并推荐儿子载振进入军机处,“子承父业”。为了达到目的,奕劻还派两个宝贝格格有事没事就往宫中跑,在慈禧耳边吹风。但慈禧毕竟很有主见。朝廷的核心权力,怎么能让你奕劻父子私相授受?她召来奕劻,绵里藏针地加以慰留,说:“现在时局艰难,你这样的老成之人可不能轻易退休。不过,你的年纪也大了,就让醇亲王载沣跟着你学习历练一下,你好好教教他。一二年后,我再批准你退休。”奕劻一听,明白了:我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太后选中载沣为接班人了。

慈禧太后为什么选中了醇亲王载沣呢?这得从醇亲王府的血脉说起。老醇亲王奕譞是咸丰皇帝的弟弟、慈禧的小叔子。奕譞又娶了慈禧的妹妹,长子载湉被慈禧抱进紫禁城当了光绪皇帝,次子就是今年25岁的载沣。所以,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选中载沣,有私心作祟的痕迹。可话说回来,载沣在血缘上的确是最亲近的宗室亲王,而且表现也不错。当年他代表中国去德国就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道歉,坚决拒绝向德皇行跪拜礼,不卑不亢地完成使命,为海内外瞩目。可以说,慈禧的选择不算盲目。1908年2月,载沣进入了军机处。奕劻知道扳不倒载沣,退而求其次,希望尽可能多地保留自己的势力。他推荐关系密切的袁世凯进入军机处辅助自己。慈禧太后同意了,不过认为张之洞和袁世凯都是封疆大吏中的佼佼者,应该让两人一起进入军机处。奕劻无话可说。慈禧本意是想用载沣制约进而取代奕劻,奕劻想联合袁世凯压制载沣,慈禧就引入和奕劻关系疏松的张之洞来制约袁世凯。

临终前,慈禧面对着核心权力圈子中奕劻、载沣、袁世凯、张之洞四大股势力。

在这四个人中,慈禧最放心不下的是袁世凯,最担心的是奕劻和袁世凯的联合。

49岁的袁世凯是在最近几年飞速上升的政治新星。他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任上筹办新政,成果显著;他为朝廷编练了六个镇(相当于师)全副德式武装的北洋新军;他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他的许多做法为全国树立了标准,朝廷的许多社会政策也先在直隶试行,再向全国推广。直隶总督衙门差不多就是一个“小朝廷”。可是袁世凯的问题随着政绩的上升也接踵而至,成绩有多大,问题就有多严重。袁世凯蜚声海内外,得到了革新派官吏、新兴社会力量和洋人们的倾心支持,而这些人并不看好朝廷;他训练的军队只听他的命令,朝廷指挥不动;他举荐、培养的人才占据越来越多的职位,形成了袁氏势力。几十年的权力斗争让慈禧太后对潜在的威胁异常敏感。1907年,慈禧调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明升暗降,解除他的兵权,调离直隶。不过,袁世凯保举的继任直隶总督杨士骧完全是铁杆袁党,直隶和北洋军队大小事务仍暗中操于袁世凯之手。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已然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更可怕的是,实力膨胀的袁世凯和贪墨恋栈的奕劻勾勾搭搭,形成政治同盟。慈禧知道,袁世凯大肆贿赂奕劻。庆王府里无论是生了孩子,死了人,或是过个生日什么的,费用都可以拿到直隶总督衙门报销。奕劻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前不久,就突然收到了袁家送来的10万两(有说是20万两的)白银。来人传述袁世凯的话说:“王爷就要有不少开销,请王爷别不赏脸。”奕劻也需要袁世凯势力的支持,就让儿子载振与袁世凯结为兄弟。两人联合后,把目标先对准了张之洞。张之洞出身科举正途,在大江南北磨砺多年,是沿着帝国官员传统的晋升途径一步步走过来的,经验丰富。不过正如袁世凯所说,张之洞虽然为官几十年,依然是一介书生,“有学无术”,并未通晓中国政治实际,虽然地位、做事和李鸿章相仿,取得的成绩却远逊于李鸿章,也逊色于袁世凯。奕劻和袁世凯表面上以长辈之礼尊敬张之洞,却把无关紧要的事务,比如祭祀、改行金币等推给他主政,而各省疆吏、各部要臣的职位则安置自己的亲信私人。慈禧年老多病,无力过问军机事务,便让奕劻和袁世凯把持了军机处。

如此看来,奕劻和袁世凯两个人都不能参预后事。慈禧不动声色地下了一道命令,把奕劻调到东陵查看帝陵工程,在权力部署的节骨眼上不让他在北京;又将袁世凯的心腹爱将段祺瑞手下的北洋新军第六镇全部调出北京,紧急调陆军部尚书、满人铁良统辖的几乎全部由八旗子弟组成的第一镇接防——当然这一系列调动,事先都没让袁世凯知道。

万事俱备后,慈禧密召军机大臣载沣、张之洞和世续入宫,嘱咐后事。

首先是挑选新皇帝。光绪无子,只好从近支亲贵中选择。慈禧提议醇亲王载沣的儿子、3岁的溥仪为新皇帝。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张之洞、世续二人见国家内忧外患,唯恐溥仪登基后再由后宫垂帘,对慈禧的提议委婉地表示反对:“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不如直接立载沣为帝。”慈禧凄凉答道:“我何尝不知道你们的顾虑,可是光绪是兄终弟及,现在再来一次兄终弟及,我的亲生儿子同治就断后了。我立溥仪,仍令载沣主持国政,公私都可以兼顾。”张之洞等人不敢坚持,新皇帝人选就这么定下来了。

当年光绪继承堂兄同治的皇位。这一变更祖宗家法的做法引起朝野大哗,慈禧曾允诺将来光绪的儿子将同时作为同治和光绪的继承人。现在,慈禧让溥仪继承同治,未提兼祧光绪之事,是因为慈禧对光绪并无好感,但是溥仪如果不能同时作为同治、光绪两人的继承人,光绪的皇后就无法升格为太后,地位将不伦不类。于是张之洞大胆提出:“当今皇上临御天下30多年,不可无后,古有兼祧之制,似可仿行。”慈禧沉默不言,过了良久才瞪着张之洞说:“此事姑且从你所请,拟旨吧。”

1908年11月13日,紫禁城传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代批奏折;载沣之子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同日,庆亲王奕劻回到北京,发现权力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跑到宫中面见慈禧,慈禧“征询”他的意见。奕劻赶紧磕头,表示完全拥护老佛爷的英明决策。于是,慈禧颁布懿旨:赏给庆亲王“世袭罔替”的恩荣。这是清王朝封出去的最新的一个“铁帽子王”,也是最后一个铁帽子王。

同日,袁世凯发现自己已被排斥到核心权力圈之外,必将失势,就伪称足疾复发(袁世凯儿时顽劣,曾经坠马伤脚,落下终生伤病),由两个人扶着进宫表示拥护太后的决策,也算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避免尴尬。

同日,载沣在日记中记录心情“万分无法,不敢再辞”。他当天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儿子溥仪送入紫禁城。傍晚,他在一大帮大臣、宫人簇拥下回家,要带溥仪进宫。醇王府里顿时发生了一场大混乱。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描述道:“老太太不等听完儿子带回来的懿旨,先昏过去了。王府太监和妇差丫头们灌姜汁的灌姜汁,传大夫的传大夫,忙成一团,那边又传过来孩子的哭叫和大人们的哄劝的嘈杂人声。新就位的摄政王手忙脚乱地跑出跑进,一会儿招呼着随他一起来的军机大臣和内监,叫人给孩子穿衣服,这时他忘掉了老太太正昏迷不醒。一会儿被叫进去看老太太,又忘掉了军机大臣还等着送未来的皇帝进宫。这样闹腾了好大一阵儿,老太太苏醒过来,被扶送到里面去歇了,这里未来皇帝还在‘抗旨’,连哭带打地不让内监过来抱他。内监苦笑着看军机大臣怎么吩咐,军机大臣束手无策地等摄政王商量办法,摄政王只会点头,什么办法也没有……”溥仪的乳母看小孩子哭得可怜,本能地拿出奶来喂他,这才止住了溥仪的哭闹。这个卓越的举动启发了束手无策的大人们,载沣和军机大臣商量,决定破例地由乳母抱溥仪一起进宫。溥仪入宫后,被抱去见慈禧太后。没有了熟悉的屋子,没有了嬷嬷,3岁的溥仪忽然发现自己被一群陌生人抱着,穿梭在一节节阴暗的过道中。这给他留下了模糊而强烈的可怕印象。半个多世纪后,他写道:“在一个阴森森的帏帐中,露出一张瘦削的老太婆的脸,丑得要命。据说我一看见慈禧这副病容,立刻号啕大哭,浑身哆嗦不止。慈禧看我哭了,叫人拿冰糖葫芦给我,不料我一把拿过来就摔到地下,连声哭喊着:‘要嬷嬷!要嬷嬷!’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说:‘这孩子真别扭,抱到哪儿玩去吧!’”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病逝于瀛台涵元殿,终年37岁。慈禧下令: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考虑到时势艰难,而新皇帝年纪太小,暂由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军国政事都由载沣训示裁度。第二天(15日),朝廷真正的舵手慈禧也去世了。皇上、太后都停柩宫中,群臣哭灵三日。按制,三品以上官员在乾清门外,四品以下则应在景运门外痛哭。这一次,官员无论官职大小都混入乾清门,人声嘈嘈,甚至有仆人、随从夹杂其中,御史不纠礼,礼部不相仪,乱成一团,没见有人站出来纠正秩序。慈禧的死,对大小官员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大家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做了。

万事纷繁混乱,那个在慈禧临终前经过缜密思考、反复权衡选定的继任班子,能接过权柄,带领清王朝走好下一段路吗?

1908年12月2日,溥仪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宣布明年为宣统元年,尊光绪皇后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

登基大典对3岁的溥仪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正式大典之前,溥仪要先在中和殿接受内廷大臣和侍卫们的朝贺。溥仪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等他被抬到太和殿、再被放到又高又大的龙椅上的时候,小孩子的耐性完全丧失了。溥仪放声大哭。可登基典礼刚刚开始,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正要对他三拜九叩呢!载沣单膝侧身跪在龙椅下面,双手扶住儿子,不让他乱动。溥仪挣扎起来,哭喊得更凶了:“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大堂上,三跪九叩礼磕起头来没完没了;龙椅上,小皇帝的哭叫越来越响。载沣急得满头是汗,只好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文武百官窃窃私议起来了:“王爷怎么可以说什么‘快完了’呢?”“太不吉利了!”大家都垂头丧气地散去,觉得载沣的话给刚刚揭幕的宣统王朝罩上了不祥之兆。三年多后,小皇帝溥仪就宣布退位了,载沣的“快完了”成了一句谶语。

“隆裕-载沣体制”

清朝的最后三年多时间,是在“隆裕-载沣体制”下度过的,载沣是实际施政者。

隆裕皇太后是慈禧的亲侄女,又嫁给了慈禧名义上的儿子光绪。慈禧临死前,布置了由儿媳兼侄女的隆裕为太后,由侄子兼外甥的载沣为摄政王监国的权力格局。载沣负责内政外交的运作,隆裕则对朝政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力。慈禧希望在死后维持一个皇室专政的强势局面,一如她自己四十多年来的统治一样。她琢磨着,只要皇室大权在握,江山总会保住的。可惜,无论隆裕还是载沣,都没有慈禧那般能力,把持不住大局。

同类推荐
  • 汉末皇者

    汉末皇者

    吾黄子诚重生三国就为了解救劳苦大众的,实行民族大统一,杜绝五胡乱华的惨剧发生。凡是一切阻挡吾实行这一目标者,不论是曹操,孙权,刘备,亦或是董卓乃至汉帝都将被铲除。
  • 西凉董魔王

    西凉董魔王

    (本书剧毒,已有多名神农丧命。恳请各位读者三思而后行。最好看完简介在决定是否看书。)吾名董卓董仲颖,诞于陇西霸西凉。天下英雄谁敌手?唯我西凉董魔王。召唤猛将战群雄,天下尽归董仲颖。西收羌族灭北匈,脚踏贵霜战罗马。围剿海兽斩诸神,守卫国门卫天下。“就让我们西凉儿郎,打烂那群娘炮兵,撕碎那世家大族虚伪的脸面!”(有乱入,不喜误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北伐天下志

    北伐天下志

    文盛武弱的南宋,一场注定要失败的北伐背后,是朝堂众臣的权利之争。一个差点成为太监的呆子,因一次奇怪的梦脱胎换骨,闯进混乱的君臣世界,会带来怎样的精彩?周复生说:“北伐?不,我要伐天下。”
  • 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本书对亚历山大帝国兴起的历史背景作了较为纵深的叙述,并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而生动的战斗场面的叙述来展现亚历山大作为伟大统帅的真实形象。
  • 唐朝十讲

    唐朝十讲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门无人不参与、无人不受影响的学问的话,那就是历史。唐朝是一个透露和包含着多种因素的朝代:它是盛极而衰的王朝,它的开国和守国的逻辑是复杂而多变的,它同时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正是它的这些丰富和矛盾才构成了它永久和持续的魅力。正因为如此,我们读史、读唐的时候才能积累经验,以期获得来自历史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溺水三千唯独爱你

    溺水三千唯独爱你

    白兮夏本是白家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直到有一天,白家一朝夕变夜少熙与白兮夏本是青梅竹马,白家一朝夕变,夜少熙苦苦寻找白兮夏……几年后,白兮夏从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变成强势归来的女王……
  • 爱你还是爱自己

    爱你还是爱自己

    成年人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还是说,只是互相陪伴而牺牲爱情我以为,我已经足够成熟我以为,我只是需要做出一个恰当的选择而已可原来,我还是误会了自己从来,我都是一个爱情的信仰者。
  • 阎王的圣女孟婆妻

    阎王的圣女孟婆妻

    蟠桃大会上,经过精心打扮的孟小小准备钓一个帅郎君,来洗脱自己单了几千年身的孟婆之名!自己这么美的一个女子,怎能被称作婆。可是为什么她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不小心扑倒了自己的顶头上司阎王!谁能告诉她,她该怎么办?扑倒了就算了吧。可是为什么自己被吃的死死的,“什么?嫁给阎王,我不要!”孟小小极其抗拒,“不要你把我扑倒了,那你让我的面子往哪搁。”阎绝挑眉,孟小小:“…………”
  • 莫少的新妻上线

    莫少的新妻上线

    “莫谦冽!别以为你亲手设计了一条裙子送我,我就是你的人了!你就能对我管这管那的了!你又不是我老公!”男人一把捉住女孩的手腕:“如你所愿,我们现在就去领证。”……五年前,因为一句气话,她和矜贵高冷如帝王般的男人结了婚。结婚一周,她就被闺蜜所害,掉下了悬崖……五年后,她涅槃归来,假装失忆,扮猪吃虎,誓要让当初陷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唯独对那个男人,她至真至信。“莫太太,你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天天想我的老公。”莫谦冽:“……”老婆,你把我的词全抢了……(1V1绝宠文)
  • 我和侦探伯爵

    我和侦探伯爵

    新太遇到了神秘的伯爵,伯爵自称是一名侦探,二人因为新太的同学哈里的失踪而联手冒险,用实用性推理寻找破案线索。随着扑朔迷离的案情发展,新太身边又陆续失踪了两名朋友,根据案发现场三张扑克牌的指示,凶手最后一张扑克牌的目标就是新太。为此,他必须在神秘的伯爵、伯爵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查尔弗拉、随时注意自己的警方、自己的妈妈等诸多人物中周旋,一边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一边要找出幕后真凶。——新太渐渐地发现了悄悄接近他的罪犯的身影!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冒险悬疑巨制,每一本皆由日本顶尖小说名家倾力打造,知识涉及面廓然广旷,跨越时代的奇案,横贯东西的历史,激发你们知性细胞的急速分裂。
  • 红楼之倾世缘

    红楼之倾世缘

    林海病重,唤女归扬,为保女儿将来,过继一子林墨涵。皇上薨逝,却是被太子毒害,太后拥立亲子十六子刘玄继位,一时间风雨欲来,太后开刀清算前账。林海尚未出头七,皇上圣旨便到,孰料林墨涵手中竟有先皇遗诏,保住林家,携黛玉归姑苏葬父。林家与皇室又有着怎么的因缘,太后为何在林如海尸骨未寒之时就要动手?贾家及其他豪门贵族为顺应太后之意步步相逼,墨涵和黛玉又要怎样一次次破解阴谋,冲出重围?又有哪些人会一路保这兄妹俩平安?圣旨下,重返京城,等待他们的是什么?相依相守多少年,兄妹之情渐渐变为男女之爱,这段为世人所不容的不伦之恋将会如何收场。为保性命,一朝而反,烽烟起,新主立,天下定,兄妹情。且看黛玉如何走出贾家的亲情,如何走出丧父丧母的哀痛,如何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爱与被爱,演绎一段兄妹之间的倾世孽缘。墨涵:妹妹,哥哥不管你心中是怎生想的,哥哥都要叫你知道,哥哥喜欢你,只想娶你为妻,爱护你守护你一辈子。黛玉:哥哥,只要有你在身边,玉儿什么都不怕,管他是太后还是皇上,管他是贾家还是王府,玉儿永远只相信哥哥一人。推荐兰兰的完结文:黛清醉红楼推荐新文:嫡女策喜欢西兰的读者可以加入QQ群:2059761西兰—花菜。有什么意见大家可以随便提,或者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告诉我。谢谢亲们的支持。
  • 诡行天世

    诡行天世

    人称鬼见愁的诡蜜蜜,靠着坑蒙拐骗,竟也在这异世大陆里混的风生水起。她狡诈、小气、贪玩还不爱修炼。很多人讨厌她,她不在乎,因为无论她变成什么样,总有一些人不会离开。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天下震惊。暗力持有者又怎样,她会让天下人知道,她,永世无错。
  • 桃妖秋漪

    桃妖秋漪

    阴阳轮回,转世今生,一纸千鹤跨越千年的对白。漫天红雨,碧水池畔,谁又曾记得那只白色妖狐?
  • 剑是清风

    剑是清风

    无名、无情、无心,杀手不是人,只是一道影子,一把随时等待出鞘的利刃。江湖已经沉寂了太久,黑暗之中,是谁伸出了罪恶之手,掷出了这颗激起惊涛骇浪的石头?
  • 我成了无敌城主

    我成了无敌城主

    杨凌无意间获得了系统,还在异世界当了城主,身边还有猫耳兽人、兔耳兽人和他一起建造独一无二新城池。问题是,居然还有一只哈士奇陪在身边,别的不说,拆家就他最强!还在异世界创立快递公司,外卖平台等。“对不起,曾经我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城主!”——尼古拉斯·凌——————————————————————————读者群:79479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