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7600000019

第19章 英国大学改革史略(2)

早在17世纪剑桥大学的威廉姆·戴尔(William Dell)就提议“在全国每一个大城市至少建立一所”大学,当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提议缺乏得以实现的社会经济基础。到了19世纪,人们又提出在英格兰北部建立一所大学以便于这些地区的青年人能够接受到大学的教育。1832年,在杜伦主教威廉·冯·米尔德特(William van Mildert)的努力下,议会通过法案允许教会拨发一定的资金在杜伦建立一所大学。1833年第一批学生注册,1837年学校获得皇家特许状,同年授予了第一批学位。

与伦敦大学不同的是,杜伦大学不是宗教冲突的产物,它是国教会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努力,创建人的目的之一是在英格兰北部建立“一所大学,保证当地居民能够获得良好的、并不昂贵的学术教育的益处”。尽管在神学和古典人文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牛津和剑桥没什么差别,但作为19世纪建立的大学,时代不可避免地给它打上了烙印。由于英格兰北部工业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杜伦大学一开始便努力提供范围更广的课程,1837年率先提供工程教育,但令人遗憾的是工程学的资格证明没能得到行业的认可,遂使工程教育转入暗淡,大学也逐渐陷入模仿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泥潭。19世纪中后期,大学建立了医学院和理学院,开始提供从纯科学到应用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范围广泛的课程,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

纵观19世纪上半叶,牛津和剑桥所进行的改革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当它们与德国的大学相比较的时候,它们的进步就显得更微不足道。但伦敦大学的创办是革命性的,由它掀起的新大学运动在19世纪上半期并没有结束,一批城市学院纷纷在工业集中的城市涌现,它们不断发展,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大学。这些城市大学(或叫地方大学)的建立进一步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格局,英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雏形基本形成。

§§§第二节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大学改革

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经过重大变革从古典迈入现代;伦敦大学成为考试机构,将越来越多的学院纳入其麾下;城市学院迅速兴起,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老大学拓宽服务对象,工人阶级和女性开始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一、城市学院的兴起

城市学院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中叶英国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随着而来的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在获得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之后,迫切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而原有的高等教育机构显然不能够容纳也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创设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需要。此时美国和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迅速崛起,英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不断受到威胁,这需要英国改革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的人才。再有伦敦大学的建立为城市学院既提供了榜样,也提供了机会,正是伦敦大学的校外学位制度为这些城市学院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使它们从附属于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最终成为独立的大学。

在这些城市学院中,创办最早的是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随后二十多年中,城市学院在英格兰北部以及威尔士遍地开花,南安普顿(1862)、纽卡斯尔(1871)、利兹(1874)、布里斯托尔(1876)、谢菲尔德(1879)、伯明翰(1880)、诺丁汉(1881)、利物浦(1881)、里丁(1892)、埃克斯特(1895)先后开办了城市学院;威尔士自1822年创办了兰佩特学院后,19世纪下半叶又先后出现了阿伯里斯威斯(1872)、卡的夫(1883)、班戈(1884)等。

城市学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或由富商投资,或由公众捐办,如欧文斯学院由当地纺织业商人约翰·欧文斯(John Owens)投资近10万镑创办,伯明翰的梅森学院(Mason College)由企业家约西亚·梅森(Josiah Mason)捐款兴办,威尔士的大学学院主要来自民众的捐款;它们都坐落在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是当时英格兰北部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利兹是一个毛纺业非常发达的城市,伯明翰是钢铁工业中心;它们的课程比较现代化,涉及面比较宽,绝大多数城市学院都偏重工业和科学领域——经济学和商业,工程和冶金,纺织和皮革加工,印染和酿酒,农业和园艺。“这些新型的大学学院从最初起就有一个优先的目标,即发展那些被认为能够给当地工业直接带来益处的学科”。它们与工业界联系紧密,大都成了所在城市的工业研究中心。如利兹学院成为纺织业研究中心,谢菲尔德学院成为钢铁业研究中心,伯明翰学院成为酿酒业研究中心,利物浦学院和纽卡斯尔学院成为航海业研究中心,伦敦学院成为机电业研究中心;它们培养的不是牧师和政界官员,而是企业经理、设计师、工业技术开发人员及推销员;这些学院最初都没有学位授予权,学生只能攻读伦敦大学的校外学位,19世纪末20世纪后这些学院才逐渐升格为“城市大学”。它们一般不采用寄宿制,学习费用低于牛津和剑桥。

这些学院虽然在发展早期多偏重工业和科学,但它们并不是纯技术学院,成为大学一直是这些学院追求的目标,这在1900年利物浦大学获得皇家特许状后发表的办学说明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理想中的中部大学在致力于培养应用科学家的同时,一直是一所传播普通文化的学校。它不是技术学校;在大学建立前伯明翰已经拥有最出色的技术学校了。它是培养大企业家之所,而非培养普通成员或士兵的场所。”20世纪后这些城市学院大多发展成了大学,它们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改变了大学和教会的关系,改变了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英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走入了新时代。

二、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改革

19世纪后半期,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伦敦大学和众多的城市学院的竞争,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为了保持住古典大学神圣的地位,牛桥也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改革,这些改革涉及到行政管理、教师任聘、课程设置、考试规定等等,改革后牛津和剑桥两所古老的大学开始呈现出现代大学所具有的特征。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学院制,学院独立性很强,财富和权力主要集中在学院,大学在诸如设置教授职位或者建立理科实验室方面举步维艰。1877年之后,新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法改变了学院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大学法要求学院承担大学的部分负担,学院要为教授职位提供资金,有义务改善学院教学的质量。此后大学的权力和财力大大加强,学院和大学之间相对独立的现代格局开始形成。

19世纪后半期之后牛桥两校教师也获得了结婚的自由。1877年大学法修改之前,大学法规要求教师必须独身,那些希望拥有正常婚姻生活的人只好离开大学。留在大学的要么是非常年轻的新毕业生,要么是年事已高的老教士,这致使学院很难维持一支高质量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学院缺乏足够的教师就无法为本科生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教学,尤其是随着两校课程和考试的改革,新课程不断增加,合格教师缺乏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1877年新的大学法规定教师可以结婚并拥有家庭,这种改革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已婚的教师不再住在学院内,他们与自己的家人住在学院外面,与学院外部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教师的视野由此变得更加开阔,而且由于1871年之后不再要求教师必须是教士,由此也吸引了更多的人进入大学从教,大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保证。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对教师队伍的改革实际上是出于拓宽课程的需要,两校作为古典大学,主要弊端之一是忽视科学教学和研究,这使得它在工业革命的洪流中没能发挥出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19世纪中期以后,牛津和剑桥在科技教育方面加大了改革的力度。1853年牛津大学设立了自然科学荣誉学位考试,1872年建成了英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克莱伦顿实验室,1873年剑桥大学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建立了卡文迪什实验室,此后科学研究成为牛津和剑桥大学的重要职能,两校迅速成为英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力量。

牛津和剑桥这一时期的重要改革还包括接纳非国教徒。牛津和剑桥一直把捍卫国教会作为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因此非国教徒被拒之门外。1854年及1856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先后开始接收非国教徒,国教徒可以获得奖学金和学位,1871年非国教徒可以被选为学院的院士。牛津和剑桥大学对非国教徒的开放表明大学与国教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学不再是国教徒独享的领地,大学的学生成分开始多样化。

牛津和剑桥大学在这一时期的改革使古老的大学焕发了青春,在与新大学和城市学院的竞争中保持住了自己神圣的地位。

三、大学推广运动

大学推广运动是19世纪后期英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大事件,它以剑桥大学为始点第一次使普通民众,尤其是工人阶级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大学推广运动的出现是传统大学对社会改革压力的一种应对反应,其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化的实现带动了教育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在增长,普通民众对教育的需求也在增长。社会舆论要求大学能够冲破传统封建特权和宗教的限制,将大学的各类教育活动推广到校园外,直接面向社会公众,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推广运动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到90年代成为一种全国性的运动。

大学推广运动的奠基人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詹姆斯·斯图亚特。60年代的时候,他曾为北英格兰促进女性高等教育协会及伦敦等地的技工讲习所讲授过课程,参与者的热情促发了他想创办一种“流动大学”的想法,这种想法通过大学推广运动最终得以实现。

由于斯图亚特任教于剑桥大学,他的想法得到了剑桥大学的认可。1873年剑桥大学在列斯特、诺丁汉两城市及德贝郡开设课程,揭开了大学推广运动的序幕。在随后的两年中剑桥在全国各地陆续开设了100多门课程,到1878年成立了地方讲座委员会。1876年伦敦大学成立了大学教学推广学会,1878年牛津大学建立了类似的机构,1886年维多利亚大学也步入此行列,到1890年大学推广运动已覆盖全英格兰。但大学推广运动未影响威尔士和苏格兰,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地方大学吸纳了较多的学生,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的教会承担了更多的民众教育任务。

大学推广运动在英格兰波及面很广,1878—1880年仅剑桥大学在各地的平均听课人数就超过万人。1893—94年间,学习大学推广课程的人数更是达到6万人之众。

大学推广运动开设的课程也非常广泛,主要涉及文学、历史、经济等,有时也有哲学和科学。1891—1892年间,牛津、剑桥和伦敦大学开设了457门大学推广课程,其中191门是关于自然科学的,159门是关于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104门是关于文学、艺术或建筑学的,3门是关于哲学的。每门课程的上课时间都很短,约在6到12讲之间,但内容分量不轻,学员有印发的课程提纲。除听课外,学员有规定的阅读,书面作业,还有讨论课和总结课。通过结业考试的学员可以获得结业证书。

大学推广运动的社会意义是巨大的,它为许多有闲阶级人士(尤其是妇女)、专业人员、商人、小学教师、工匠等提供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开创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先河。

§§§第三节20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大学改革

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高等教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学院逐步获得了独立大学的地位,高等教育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政府成立了大学拨款委员会,开始通过拨款的手段介入高等教育。独立大学运动扩大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受众,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学拨款委员会的成立使大学和政府之间有了“缓冲器”,英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教育外部管理机制。高等教育领域里的这些变化为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的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世纪初的独立大学运动

20世纪初的独立大学运动指的是城市学院争取大学地位的运动,这是英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大学扩展的时期,这期间诞生的大学由于其建筑采用不同于牛津和剑桥的红砖而被称之为“红砖大学”。这些大学立足地方,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独立大学运动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面对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崛起,“效率”观念风行整个英国社会,伴随效率追求的是人们对科学的崇拜、对专家和商人的信任,人们认识到要想使大英帝国保持不败的地位,必须培养新型的人才,而牛津和剑桥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的,必须建立新的大学。1900年伦敦大学进行了改组,其校本部开始招生,这样使得伦敦大学在全帝国作为考试机构发挥作用的同时,成了服务于东南部地区的高教中心。此时英格兰北部和中部的城市学院在迅速发展,人们强烈要求在这些工业城市建立城市大学以便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培养人才,这种要求在一些政治家和工业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尤其是1900年到1914年期间,一系列城市学院获得完全大学的地位,这些大学中主要有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利兹大学和里丁大学。

同类推荐
  •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

    本书介绍了体育实践研究对象与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认识、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证考察与分析、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等内容。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篆刻(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篆刻(阅读中华国粹)

    篆刻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工艺美术。由于印文主要用篆书,工艺流程又是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其成品的功用在于“盖印”,故又称“玺印”或“印章”。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为“篆刻学”或“印学”。
  • 政治军事文化百科

    政治军事文化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沐浴着智慧和知识的阳光雨露。
  •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的内容决定语言表达的形式;思维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由贺永立、张万仪编著,本书是作者长期思考和教学的成果,原书首次出版之后得到了学者和语文老师的认可,本书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创新思维的要素、思维定势及分类、转换视角进行思考、创新思维的优化及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收敛思维,以及语言表达在这些环节中的运用。中间穿插了很多相关案例和思考题,对于教师的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启发性。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狮舞和龙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狮舞素描;民间狮舞起源;狮舞的流派;各地狮舞;龙舞素描等。
热门推荐
  • 莫趁潮汐

    莫趁潮汐

    花竹认为自己很倒霉,别人穿越不是什么千金小姐,就是王妃娘娘。她穿越过去,先是有人要强暴她,后来又被人贩子迷晕卖去了青楼,成了一个干粗活的杂役。之后又各种挨打,可怜弱小又无助的她,没什么才能就是头铁。一次相遇,他遇见她就此着迷。就在她迎娶了高富帅,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无奈事与愿违,她并不能在大流之中独善其身。
  • 若是爱,为时不晚

    若是爱,为时不晚

    嫁给邢烨寒后,本以为低调隐忍就可以活命,老公却因为救情人拿自己的命去换。归来后,她倾其所有报复他,她看见他不开心,她觉得自己也难受……
  • 我为倾狂

    我为倾狂

    女白领穿越到仙侠世界,成为大佬身边的一只小白狐,身受重伤而奄奄一息的她,被大佬治疗好后,竟“恩将仇报”!“啊啊啊!哪个天杀的弄得?敢如此糟蹋掌门的药田!”一个头上扎着丸子头的娃娃脸女孩,站在药田边气的直跺脚……
  • 规则亵渎者

    规则亵渎者

    白淳,一个被规则践踏者撞死的可怜虫,被世界抛弃,漂泊于诸天万界的夹缝中。孤独的亡魂接受污染成为规则亵渎者。当生命无法绽放出应有的光明时,意志应当反抗生命。武林外传的世界获得第一个生命序列,内功模板——气武之种。爱情公寓的世界获得第二个——科学之眼。哈利波特世界的魔法之气。每一个世界,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探险。每一次探险,都是一样亵渎。生命,灵魂,元素。。。。。。规则之下,我无所不能!
  • 霸道明星的女友

    霸道明星的女友

    五年前一个女孩的哥哥和哥哥的兄弟都喜欢她,她一直喜欢的是哥哥的兄弟他以为她和他会一直在一起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她有严重的家族遗传病在她去医院以后她只有两年的寿命她自己决定了与其和他在一起两年她死后他承受失去她的痛苦倒不如让他恨她他才有活下去的希望他和她的哥哥演了一出戏她离开了五年后她又回来了他们三个人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桃子梦里会有男神的

    桃子梦里会有男神的

    漫画圈少女×娱乐圈小鲜肉的网游日常故事 讲漫画圈?不! 讲娱乐圈?不不!网游恋爱?不不不! 这只是一个借着网游恋爱来承载作者脑洞的假·恋爱故事,真·脑洞大开。 各种各样的副本剧情,新鲜玩法等你品尝! 哦,还有小情侣在线虐狗加虐菜~ 那恶毒女配白莲花绿茶婊?金身免疫自动屏蔽,虐恋?不可楞的。
  • 超时空穿越

    超时空穿越

    李越获得了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宝物,开启了自己的穿越之路……这是一个男人成就最终boss的故事!------新书《主神的黑店》已经展开,欢迎各位兄弟们光临~
  • 比翼蝶殇帝后劫:三怒弃君宠

    比翼蝶殇帝后劫:三怒弃君宠

    他,是她的夫君,是她最憎恨的人,三次断情绝爱,逼她入冷宫!她,是他皇后,是他最欲除的人,三次冷静睿智,从容出寒院!几番对决,她,笑言:只差一步,可惜你爱上了我!多番较量,他,怒称:修罗地狱,也要你相伴左右!回眸一刻,梦醒十分,却只叹,恨无人似花依旧,物是情非枉断肠!
  • 霸天神凰决

    霸天神凰决

    战神重生,玄战大陆三品诸侯龙家废物龙啸天得霸天神凰枪,修炼霸天神凰诀,成就神凰血脉逆转命运,他抗击妖族拯救大陆,直上九天报仇雪恨,屠灭凶兽拯救生灵,超脱生死外,不在五行中,带领人类度过天地灭绝,独霸天宇。
  • 深爱食堂

    深爱食堂

    有人说,这世上,唯有食与爱,不可辜负。乔洋是时尚杂志《摩登》的编辑兼超级吃货,因外表好看备受女同事青睐。被乔洋拒绝的南茜向好友房慧倾诉自己的遭遇,作为资深美食专栏作家的房慧,此时帮她制定了一个“美食计”。在南茜的美食诱惑下,似乎她跟乔洋之间的爱情一点点地步入正轨。然而,意外却在悄无声息地靠近……与此同时,外形平凡、厨艺不凡的房慧却紧紧抓住了乔洋的味蕾乃至灵魂,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及过人智慧试图抱得美男归。于是,爱情变得可以反复咀嚼,合不合胃口,爱不爱吃,都隐藏在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料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