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7600000021

第21章 英国大学改革史略(4)

帕西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其目的是“在考虑工业界的要求的基础上,研究英格兰和威尔士发展高等技术教育的需求,以及大学和技术学院在这一领域各自应做出的贡献,并在这一领域维持大学与技术学院之间的适当合作途径,提出建议及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委员会的主席为尤斯塔斯·帕西勋爵(Lord Eustace Percy),帕西勋爵一直关注高等科技教育,在30年代就曾著书论述大学与技术学院的关系,指出技术学院除授予学生求职谋生的知识技能外,还应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提供与大学相同的博雅教育课程。这种前瞻性的见解在30年代很少找到知音,但在1945年的《帕西报告》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帕西报告》着眼于建立一个以大学为核心的完整的技术专业教育体系。它指出英国技术教育的最大缺陷在于未能培养足够的能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科技人才,而英国工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必须对原有的只有地方负责的技术教育进行改革。“工业所需要的是一个能随机应变的技术教育组织。目前国家在这方面提供的教育缺乏重点。不仅大学和技术学院相互之间缺乏配合,而且各个大学和技术学院也都各自为政。各个院校都和工业保持单独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很少是足够的。工业家很难掌握众多形形色色院校的实际情况,也很难把自己的需要告诉它们。”报告建议选择若干所技术学院,把它们办成能够开设相当于大学学位水平的全日制技术课程的高等技术教育中心。“这些学院的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提供工科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有自己的管理机构”,“由于它们的功能是为整个国家——而不仅仅是地区——服务,它们应该受到国家财政部的特殊资助”,“教师工资和工作条件应该跟大学教师的待遇相似”。另外,学生达到一定的资格才能够入学,而且学校的学术计划应由地方和中央一起来制定。报告一再强调此类学院应该颁发一定的学术证书(学位或文凭),并同意由新成立的全国技术教育委员会负责此事项。

由于当时人们对高等科技教育地位的认识尚不统一,《帕西报告》的建议并没有被政府全部采纳,但它所提出的提高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地位的建议指明了战后英国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巴洛报告》

194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以阿伦·巴洛爵士为主席的特别委员会,以“研究今后十年内用来指导科学人力和资源的使用和开发的政策,并尽早就大致的设想提出报告,以便于制订那些有赖于使用科学人力的领域的发展规划。”1946年委员会发表了《枢密院议长委任的“科学人力”委员会报告》,通称《巴洛报告》。

从设立的目的看,委员会是要为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制定政策,因此高等科技教育只是报告强调的一个方面内容。它指出英国应该扩大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1950年要达到70,000,1955年要达到90,000,这意味着理科人数从2,500增长到5,000。报告认为即使这样,英国在科学人力培养方面仍将落后于欧洲和美国。就高等科技教育而言,报告除支持《帕西报告》关于扩展高等科技教育,设立提供全日制课程的高层次技术学院,加强大学技术系科教学与科研等建议外,《巴洛报告》还提议最好在有大学的城市创办一些技术学院来从事高水平的工作,以此来说明培养更多更好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并不会以牺牲人文科学为代价。

《巴洛报告》得到英政府和教育界一致认可。至1958-59年度,英国大学生人数从战前1938-39年度的5万人增至10万人,“理工科学生人数翻一番的目标在两年内就实现了”。

《帕西报告》和《巴洛报告》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战后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1956年2月英国又颁布了技术教育白皮书,进一步阐明了发展高等科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规划了发展的蓝图。同年,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按地方、地区、大区和高级技术学院等4个层次发展高等科技教育;决定设立10所可以开设第一级学位和研究生课程的高级技术学院,提高科学技术的学术地位和档次。与此同时,政府决定选择帝国理工学院等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作为重点扶持和资助的对象。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50年代科技教育形成了一次发展的高潮,人们根深蒂固的重文轻理工的观念也得到改变。

二、60年代高等教育的扩展

60年代是战前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其标志是《罗宾斯报告》的发表,此报告是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基础,它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罗宾斯报告》

《罗宾斯报告》的全名为《高等教育:1961—1963年首相委任的以罗宾斯勋爵为主席的委员会报告》,发表于1963年,是对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英国高等教育发展所作的预测和规划。二次大战之后英国高等教育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英国大学适龄青年入学比例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无法满足由于中等教育扩展而导致的越来越多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那种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教育模式无法适应经济、科技与就业机构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首相于1961年2月任命罗宾斯爵士(Lord Robbins)组成专门的委员会,“考察英国全日制高等教育模式,并从国家需要和资源条件考虑出发,向女王陛下提出高等教育长期发展所依据的原则,尤其是从这些原则出发,提出原有模式是否需要做任何变革,是否需要创办新兴院校,以及现有各类院校的发展规划和协调体制是否需做任何修改的建议”。

委员会考察了法国、西德、荷兰、瑞典、瑞士、美国和苏联等国的高等教育,对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1963年,委员会发表了长达335页的报告和6本总数近2000页的附件,阐述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办学原则,并提出了178条建议。

在分析高等教育的社会目的时报告指出,英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1.传授工作技能,增强人们的生存竞争力;2.发展一般智力,不仅要培养专家,还要提高人的素质;3.增进学问知识;4.提高全民文化与修养。

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原则是:1.所有具备入学能力和资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应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承认个人成就,使成绩相等的人受到同等奖励;3.各类高校在功能、地位上要有所差别;4.学生有权按成绩或需要转学;5.校机构设置应有利于发展;6.学校要保证教学质量。

《报告》在对比历史与10个国家的基础上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的建议如下:

1.高等教育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委员会成员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规划到8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报告》起草时的1962-63年度英国拥有全日制大学生21.6万人,根据对16岁以上就学人口(尤其是女性)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报告预计1966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应达到30万以上,1971年可望达到35万,1976年达到45万,1980年达到56万,其中大学35万,教育学院14.5万,继续教育领域6.5万。这一增长意味着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将从占相关年龄组的8%增加到17%,同时高等教育的经费开支也将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上升到1.9%。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扩展不会导致高等教育水平的降低,报告提议高教扩展主要在大学内进行,即增加大学学生在高等教育人数中的比例,从1962年的55%上升到1980年的60%。为此要在现有20所大学的基础上再创办6所新大学,新建大学到1980—81年度的总招生规模应达到3万人。

2.把10所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设立5所类似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教育与研究专门学院,每所规模为3500-4500人,其中一半为研究生,以此培养科技人才。

3.把培养教师的学院统一改名为教育学院,并应加强教育学院与大学的联系,原有的三年制专业文凭课程继续保留,设立四年制的既导向专业资格又导向大学学位的课程,这种教育学院提供的学位可称之为教育学学士学位。到70年代中期修读四年制学位课程的学生应达到14。

4.成立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以便为地方学院、区域学院及苏格兰的类似高等院校中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学位。

5.成立文科与科学部来管理有关大学、教育学院、高级技术学院、科研委员会、文科委员会等部门的事物。

6.加强大学与政府机构及产业界的合作,在大学、国立研究机构和产业界之间进行人员交流,加强部分时间制的教学工作。

7.发展商业和经营教育,建立两所设有经营学课程的研究生院。

《罗宾斯报告》是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贡献不仅在于它的建议大多被政府采纳导致了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它对英国高等教育的集中阐述,使英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得以扩展,教育学院、高级技术学院以及继续教育领域中的高级科技教育等都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英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此后英国高等教育开始了从精英型到大众型的深刻转变。

(二)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罗宾斯报告》发表后,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迅速扩充时期,这期间大学数量不但得以增加,同时新成立的一些大学还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及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而且60年代中期确立了高等教育的“双重制”,使高等教育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1.建立新大学

1961年到1968年间大学拨款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十所大学,它们是:圣戴维斯学院、格拉斯哥的皇家科技学院、约克东安格拉、苏塞克斯、坎特、沃瑞克、兰喀斯特、斯特林、厄尔斯特。这些大学分散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使大学过分集中的现象得以缓解。这些大学被称为新大学,其建筑材料多为玻璃和水泥,因而又叫做“平板玻璃大学”。这些大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由国家兴办,学校从成立之日起就有学位授予权,打破了由民间团体或个人办学的传统;其次这些学校有新建的校园,实行寄宿制,提倡师生互动及学校环境对学生身心的熏陶;第三是这些大学针对英国大学教育过早和过分专门化的问题,对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如斯特林大学采用了欧洲大陆国家普遍采用的两学期制,东安格拉大学和苏塞克斯大学教学不是采用传统的“系”而是多学科交叉的“学院”,有些大学还设置了诸如美国研究或者比较文学这样的交叉学科的新学位。

2.设立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

1964年设立的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是罗宾斯报告的主要建议之一,也是战后英国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它使得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有了监督质量、颁发学位的机构,在其存在的18年中为发展英国高等教育,协调教育与就业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宗旨是:(1)保证按委员会章程颁发的学位、文凭、证书标准统一,相当于英国大学及所有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文凭和证书的水平;(2)保证经委员会批准的各门课程都能达到上述的质量要求;(3)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督保证每一门课程的设置标准。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权力为:(1)“为在大学外教育机构中攻读本委员会批准之课程、并且通过本委员会规定之考试者授予学位、文凭、证书以及其他学术资格”;(2)“为在本委员会准许之条件下,在大学外教育及研究机构管理下从事研究者授予学位。”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设三种水平的学历课程:(1)学位前水平,包括教育专业合格证书、专业合格证书、高等教育专业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等;(2)学士学位水平,包括普通及高级学士学位、音乐专业文凭、工程硕士等;(3)研究生水平,包括教育专业合格证书、专业进修文凭、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体系首次有了大学外的质量评估机构。与伦敦大学校外学位委员会和后来成立的开放大学不同,学位授予委员会本身并不是大学,它没有学生,也不是考试机构,它只是代表国家对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部门进行质量监控。在这之前,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被看成是高校内部的事情。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成立后,质量评估不仅在高校内还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过对课程的集中管理最终导致了对高校的集中管理,因而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成立也标志着至少是在非大学的高等教育领域内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

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英国最大的一个学位授予机构,英国攻读学位的学生中有13攻读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批准的课程,它授予学位的主要对象是多科技术学院的学生。据统计,到1979年,有120多所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开设了1500多门单独导向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所授学位的课程,注册攻读这些课程的学生总数达12万人左右。

3.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工科大学

1956年政府发表的《技术教育》白皮书要求把一部分技术学院升格为高级技术学院,此后先后有11所技术学院升格为高级技术学院。它们提供全日制和工读交替制的课程,开设大量学士学位及研究生课程,并且从事科研工作。1963年《罗宾斯报告》发表之后,根据报告的建议,这11所高级技术学院中有8所先后获得皇家特许状升格为大学,2所成为大学学院。它们是:伯明翰的阿诗顿,巴斯、布莱德福特、布鲁乃尔、伦敦城市、拉夫堡技术大学、塞尔福德、塞瑞、威尔士大学理工学院、爱丁堡的海里厄特—瓦特。

同类推荐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本书主要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诗歌和小说四大部分。每篇课文后所附的“课文解析”大致包括文体和写作背景介绍、作品欣赏、阅读要点分析等。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白话聊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白话聊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

    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

    本书汇集了二十多位在中国文化、语文教育、儿童教育等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如钱理群、于永正、魏书生、李镇西等的真知灼见。全书共分三大部分,专业发展:理念与方法、课程实施:为师与教学、素养提升:视野与想象。本书均以对话的方式加以呈现,围绕“鲁迅作品如何教”、“作文教学的症结”等语文教师感到迷惘的话题展开论述,值得语文教师研读。
  •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遗失的那些

    遗失的那些

    日渐日远,早早的迷失了纯真的年代.生比死可怕!
  • 浅沐于怀

    浅沐于怀

    配音演员沐潇潇遇上当红演员于柒,被时间埋葬的,是欢声笑语的过往?还是撕心裂肺的斥责?——我记得你,可我也不想记得你……——我很自私,不愿在你的生命只是过往。
  • 暗影神谕

    暗影神谕

    「女扮男装」 暗影神谕——世界第一个多联盟组织它的出现,见证了两个人的恋情……谁能相信,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竟让原本是职场竞争对手的两人走到了一起。这个消息让世界很是惊讶:两大BOSS是基佬?有一天,寒洛公开恢复了女生身份,世界再次震惊:what?!现在,一个月的点点滴滴就此开启……
  • 快穿之萌新初长成

    快穿之萌新初长成

    叶情是一只阿飘,她一直四处飘荡不知道多少年,看着人们来来回回的迷茫着……………………直到遇见系统开始了新的生活与目标。〖作者小白!玻璃心!不喜勿喷!主角属于成长型!本文无男主!〗
  • 芳菲的诱惑

    芳菲的诱惑

    很多人说宅女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也不尽然,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大家族中,你的人生不会与无聊挂钩。甚至正好相反,在层出不穷的事件中,你会看到人性和魔鬼不断的征战,有人看不到曙光,可有的人却冲出了束缚找到了真正的方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戴望舒诗歌精品

    戴望舒诗歌精品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戴望舒《雨巷》、《我底记忆》、《路上的小语》、《林下的小语》等诗歌作品。
  • 陆无缘

    陆无缘

    “冀家。”“你存在的意义就是夺回属于你的东西。”夺回,她从来没有拥有过,何来夺回之说?她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直到最后一刻她才知道,她想要的一直是她不能拥有的白头。
  • 背后有人

    背后有人

    精神病院里死过人的空病房,突然开始有人影出现。我得知这里曾经住过一个患抑郁症的女病人,后因病发而自缢在病房里,传闻她的主治医生吴啸舟大夫对她产生过感情。难道是她阴魂不散?
  • 密码(卫斯理珍藏版)

    密码(卫斯理珍藏版)

    卫斯理机缘巧合下遇上一位怪医生。怪是怪在,他是位为了研究中国历史,而放弃医生头衔的医生。那怪医生提出了一个怪问题,怪是怪在,在悠长的中国历史中,他只着眼于太平天国的人物肖像。在博物馆工作的胡说于木乃伊内发现一个怪东西。那不可言喻的奇形怪状自然不在话下,怪是怪在,那东西竟然是活的!整件事也怪里怪气的。这次,卫斯理等人又遇到何等的怪事?如果有人忽然弄通了,知道了遗传密码的秘密,会产生什么样的局面呢?没有人知道,就像没有人知道遗传密码的秘奥一样,那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奥秘。──倪匡(卫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