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88300000001

第1章

1

上半夜,张根立跟苏雅睡了一觉。自家的男人,自家的女人,自家的房屋,自家的床铺,一切都熟门熟路。夫妻俩相隔几天睡一睡,就像例行公事,只是在行动上有些松垮,步调不一致,一点合不上拍,他俩都显得有些分心分神。窗外是阴天,房间没开灯,黑暗无边无际的,房屋无边无际的,床铺无边无际的。苏雅睡下面,张根立睡上面。苏雅搂着张根立的腰身,张根立扶着苏雅的肩膀,两个人一起一伏地漂浮在黑暗里,漂浮在房屋里,漂浮在床铺上,像是两个随波逐流的溺水人。苏雅问,听说陶瓷厂真是要破产?张根立说,不是听说,是真事。苏雅问,陶瓷厂破产,我俩怎么办?张根立说,陶瓷厂破产,厂里的学校又不破产,厂里的医院又不破产,你还当你的护士,我还当我的老师。苏雅说,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张根立问,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苏雅撒娇一般“嗯”一声说,我的意思你还不知道?张根立“噢”一声说,我知道了,你是说那件事。苏雅“嘘”一声说,我不要你说出来嘛。张根立说,这种事我怎么好说出口呢?苏雅问,这么说你同意啦?张根立说,你愿意,我还能不愿意?苏雅说,你对我真不赖。张根立说,看你说的,你是我老婆,我当然要对你好。苏雅的两只手一下子抱紧张根立的腰身,把下半身努力地往上顶了顶说,你用点力气嘛。张根立的两只手一把抓紧苏雅的肩膀,力气就大起来,动作频率也快起来。

苏雅“妈呀”一声快活地叫出声。

张根立问,你真这么快活吗?

苏雅闭着眼“嗯”了一声。

张根立问,明天我俩真去办那件事?

苏雅继续闭着眼说,真去!

这件事,他俩欣喜地期待着,又不得不去做。痛苦并快乐着,快乐并痛苦着。到底是一件什么事,这么令人鼓舞,这么催人奋进呢?

2

陶瓷厂破产的消息,就像一个人检查出来的肿瘤细胞,虽说还没有扩散开来,虽说离生命的尽头还远着呢,可这个人的精神面貌率先瘫痪掉了,这个人的生命活力率先衰竭掉了。说起来,陶瓷厂走到破产这一步,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陶瓷厂是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建立起来的,最初是由一家砖瓦厂和一家日用瓷厂,公私合营兼并在一起。砖瓦厂生产砖瓦盖房屋,日用瓷厂生产碗盘吃饭用。到了大炼钢铁那一年,砖瓦厂多出一样新品种——耐火砖;日用瓷厂多出一样新品种——卫生瓷。耐火砖专门砌高炉炼钢铁。卫生瓷品种少,就一种坐便器,安装在套房里,人们大小便就不用去公共茅厕了。有了这么两种产品,陶瓷厂就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砖瓦厂继续生产耐火砖,炼钢的小高炉不存在了,钢铁厂却每座城市都有一个。炼钢就需要高炉,砌高炉就需要耐火砖。日用瓷厂继续生产碗盘,有一种蓝边粗瓷大碗专门供应厂矿机关食堂。白胎,白釉,外沿勾画上两道蓝边,俗称蓝边大碗。这种碗的样式蠢笨,做工粗糙,“刷碗戴手套,吃饭戴口罩”,算是对它质量低劣的一种讽刺吧。“文革”结束进入新时期,日用瓷的品种多起来,卫生瓷的品种多起来,又新建一个建筑瓷厂,生产釉面砖,地板砖。那是陶瓷厂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建筑业蓬勃向上,运输卫生瓷、建筑瓷的卡车在厂区大门内排着队,托关系走后门开票买产品。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陶瓷厂开始一步一步走下坡路。山东淄博那边的卫生瓷搞上去了,陶瓷厂的卫生瓷原地踏步还那样;广东佛山那边的地板砖搞上去了,陶瓷厂的地板砖原地踏步还那样。总之,时代在前进,人民的生活需求在提高,陶瓷厂不前进,就显得滞后了,就显得落伍了。陶瓷厂也不想滞后与落伍,花巨资建一座煤气站,烧气替代烧煤,建一建,停一停,“哗啦”一声,荒废去。陶瓷厂新上一个高压电瓷项目,产量小,质量低,爬一爬,停一停,“哧溜”一声,滑下来。陶瓷厂开始产品滞销了。陶瓷厂开始停产半停产了。陶瓷厂开始停发职工工资了。陶瓷厂真的是要关门倒闭了。

陶瓷厂的破产之势形成一股巨大压力,无形地,有形地,压在职工身上。那些脆弱者,脆弱到不堪承受的,脆弱到重负不起的,一副腰身弯弯弯,“咔嚓”一声就断裂了。有一个小媳妇,婆婆说她早上多喝了一碗稀饭,晚上就喝药自杀了。家里再困难,也不到喝不上一碗稀饭的程度。一碗稀饭只是一根“嗤嗤”冒烟的导火索,“轰隆”一声,不堪承受重负的生命就爆炸了。还有一对小夫妻,新婚半年,女人脖子上挂一条金项链去街上走一趟,返回家来,金项链就莫名其妙地不见了。金项链是自个儿丢失的,还是被人偷去的,女人一点不知道。这个女人穿着打扮一番上街就是为了找工作。陶瓷厂停产,过日子不能停,一日三餐不能停。女人上街一趟,没有找见工作不说,一条结婚的金项链却不见了。这下女人想不开啦,像是钻进一条死胡同,黑咕隆咚的四周不见一丝光亮,越钻越深,挨到下半夜,搭一条绳子悬梁自尽了。一连好多天,陶瓷厂不时传出职工自杀的事件,自杀简直就像瘟疫,在陶瓷厂蔓延开来。死亡的气息越来越浓,人们脸色阴沉,行色匆匆,不管自杀遂与未遂,人们感受死亡的气息是凝重的,也是匆忙的。

面临破产,学校和医院不会不受影响,学校是职工学校,医院是职工医院。陶瓷厂的每一家每一户都面临生活的困境,大人整天焦头烂额,孩子上课自然大受影响,旷课的多,退学的多,上课不听课打瞌睡的多,下课待在教室瘟头瘟脑的多;相比较,职工家属生病的比往常多,生病去医院看病的却不多。职工家属生病进医院看门诊,口袋里掏不出太多的钱,住院一分钱报不掉。这样一来,老师在学校给学生上课就可有可无了,医生在医院给病人看病就可有可无了。再说,厂里职工发不出工资,学校里的老师、医院里的护士,照样发不出工资。早在陶瓷厂半停产的时候,苏雅就反复多次地问张根立,陶瓷厂破产,我俩怎么办?那个时候苏雅提出来的“陶瓷厂破产,我俩怎么办”跟后来提出来的“陶瓷厂破产,我俩怎么办”不是同一层意思。彼时苏雅问张根立“陶瓷厂破产,我俩怎么办”是指离开陶瓷厂重新找工作。厂里职工早已变成鸟散状态,眼看陶瓷厂变为一棵枯树,枝杈上待不住,职工还有不做鸟散的道理吗?过日子,柴米油盐是硬道理,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是硬道理,其他什么都不能顾及了。你说临时扫马路不体面,有人争着去扫;你说去捡垃圾不荣光,有人争着去捡;你说坐台当小姐失尊严,有人争着去当。这么多职工一下子流到陶瓷厂外面,不是说谁想扫马路都能去扫,不是说谁想捡垃圾都能去捡,不是说谁想当坐台小姐都能去当。

张根立问,我去扫马路?

苏雅说,就怕你没别人有力气。

张根立问,我去捡垃圾?

苏雅说,就怕你不知道去哪里捡。

张根立问,那我去坐台?

苏雅说,就怕你没那个姿色。

苏雅替张根立安排了一条出路,但张根立不就范。按照苏雅的想法,一旦陶瓷厂关门破产,生活门路被切断,她就领着张根立去四川,到她大哥那里谋生路。苏雅的大哥叫苏生,高中毕业去四川参军,当的是一个养猪兵。退伍后留在当地结了婚生了子,继续养猪。猪圈设在一个山窝里,养的是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品种,猪出栏专门供应成都的大饭店。苏生依靠杂种猪在那里扎下了根,据说手上赚了不少钱。

张根立问,你让我去喂猪?

苏雅说,我大哥在电话里说,你不想去养猪场,可以去饲料厂。

猪吃饲料,苏生在四川既办养猪场又办饲料厂。张根立去饲料厂,和去养猪场没有太大区别。

张根立“哼”了一声说,我宁愿不吃不喝饿死我自个儿。

张根立有自己的想法。一个当老师的离开陶瓷厂的学校再想当老师就困难了,张根立不是想离开陶瓷厂的学校还要当老师。说实话,张根立在陶瓷厂的学校当老师从来就没觉得有啥了不起。一起当老师的同事,有本事的,有能耐的,早改行去厂里的机关坐办公室,或下分厂当领导了。改行去机关坐办公室有面子,下分厂当领导有实惠,哪一样都比赖在学校当老师强。早些年陶瓷厂正红火,张根立没门路去机关,没门路下分厂,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学校趴着。现在就算当不成老师,自个儿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自个儿总该做得了主吧?苏雅让他去大舅子那里养猪,他绝对不干。

苏雅说,你不去我去。

张根立问,你去那里喂猪?

苏雅说,反正我大哥不会让我饿死。

张根立说,臭烘烘的养猪场你也愿意去,真是想不到。

苏雅说,我不去养猪场,待在家里你养活我?

张根立说,我俩可以想别的办法。

苏雅说,你能想到什么办法?

张根立说,暂时想不到,总会想到的。

苏雅说,你想吧,等你想到,我怕是已经饿死了。

张根立跟苏雅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争吵的。过去两口子也负气,也红脸,也争吵,但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频繁,这么认真,这么激烈。争吵变成家常便饭,三天一大吵,一天一小吵,一天不吃饭能过去,一天不吵架过不去。争吵变成一种发泄渠道,张根立在学校心里憋屈堵塞,跑回家就跟苏雅吵一架;苏雅在医院心里憋屈堵塞,跑回家就跟张根立吵一架。离开是一种对抗,争吵更是一种对抗。在不能离开的条件下,争吵就变成唯一的对抗方式。在争吵中,张根立和苏雅的内心慢慢变得通畅起来,清澈起来,平静起来。

他俩经常从天黑上床一口气吵到天色微明。张根立和苏雅并排睡在同一个被窝里,两个人脸对脸吵一会子,又背对背吵一会子;背对背吵一会子,又翻转过来身子,脸对脸接着吵一会子。很少有一个人的脸冲着另一个人的背争吵的时候,那样子吵架好像不方便,不公平,缺少章法与水准。如果是脸对脸争吵,就各自把着各自一边的床框子,尽可能离得开一点。但一张床能有多宽呢?再说还盖着同一床被子,睡在同一个被窝里。所以这种体态的疏离只能表达一种不相融的决心罢了。如果是背对背争吵,两个人就相近多了。有时候,背对背,相离不到一只拳头宽。有时候,背对背,一不留神就靠在一起了。这时候苏雅就大声地命令张根立,你的背不要挨着我的背。张根立轻声慢语地回答说,要是你的背不挨着我的背,我的背自然不会挨着你的背。床头有一道分界限,谁占谁的地盘,搭眼瞅一下,就一目了然。通常苏雅会动静很响地“呼隆”一下爬起身子,看一眼分界线。要是张根立过了界,她就会大惊小怪地说,你看看你都睡到什么地方啦?张根立不用爬起来看,输理似的往他的那一边挪一挪。要是苏雅过了界,就会往她自己的那一边挪一挪,无声无息地缩进被窝里。这种情况下,苏雅瞟一眼张根立,会在他的脸上看见一丝得意的笑容,那意思好像说,这下子你看清楚了吧?是你的背挨着我的背,不是我的背挨着你的背。这一刻,双方都明白,争吵不再是争吵,变成一种成年人的游戏,有趣却无聊,无聊却实用。

争吵总会有停歇的时候。天色微明,争吵必须结束。结束争吵的最好办法,就是两个人激情澎湃地睡一觉。张根立和苏雅依旧背对背。苏雅的背往张根立的背蹭一蹭,张根立有意地躲一躲。苏雅的背不罢休,继续往张根立的背蹭一蹭。这一次,张根立的背不躲开,回敬一般地往苏雅的背蹭一蹭。

张根立警告说,你再往我背上蹭,我就要采取革命行动了。

苏雅问,你会采取什么样的革命行动?

张根立说,我采取什么样的革命行动你是知道的。

苏雅眨眨眼说,我不知道。

张根立说,你再往我背上蹭一下子就会知道了。

苏雅的背毫不含糊地就往张根立的背上蹭了那么一下子。

张根立“哗啦”翻过身子,手脚并用地脱去苏雅的短裤。苏雅躺在床上身子不动,嘴上却问,你脱我的短裤干吗?张根立说,过会儿你就知道了。张根立的两只手把苏雅的短裤褪到她的屁股蛋子下面,他的一只右腿蜷起来,伸开大拇脚趾头,夹住苏雅的短裤,一蹬一拉一扯,苏雅的短裤就嘟噜到脚脖子上。紧接着张根立的两只手扳平苏雅的肩膀,扳平苏雅的上半身,一翻身就骑上去。

苏雅半推半就。张根立驾轻就熟。苏雅半迎半合。张根立凌厉果断。三下五除二,张根立就把苏雅睡上了。苏雅说,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男人,跟老婆吵架还要睡老婆。张根立说,就是因为我俩吵架,我才要睡你。苏雅问,我俩要是不吵架,你就不睡我啦?张根立说,睡和睡不一样。苏雅问,怎么不一样?张根立说,吵过架睡你就表示我俩和好如初了。苏雅还要问什么话,张根立一张大嘴就把苏雅的小嘴堵个严严实实。亲吻是张根立制服苏雅的看家法宝,也是苏雅致命的情感软肋。不一会子,苏雅的身子软起来,热起来,活起来,不要命地动起来。

夫妻间都一样,越吵架越生分,越吵架越疏离,补救的办法就是睡一觉。吵架过后睡一觉的夫妻,都是不会相离相弃的夫妻,这说明男人的内心还需要女人,女人的内心还需要男人。一场争吵连接着一场争吵,一场和解连接着一场和解。苏雅从来没有像别人家的老婆那样去做过激的行为——想着去喝药,想着去上吊;张根立也从来没有像别人家的男人那样去做过激的行为——想着去偷,想着去抢。张根立和苏雅一觉睡过来,天色就大亮了。他俩不起床,休战,和好,接着睡觉。医院里的班可上可不上,同样,学校里的课也是可上可不上。

苏雅说,你抱紧我,我害怕。

张根立说,我抱紧你,你什么都不用怕。

刚刚失散的孤独与恐惧重新朝两个人的内心潮水一般席卷过来。

这一天,张根立跟苏雅破天荒没有吵架。没有吵架的原因,是张根立跟苏雅说出一件事。张根立跟苏雅说,我想去深圳。我一个大学同学在深圳办公司,他让我去他那儿。苏雅问,你去深圳我怎么办?张根立说,你不是要去你大哥的养猪场吗?苏雅说,我去养猪场也不是现在去,我等陶瓷厂破了产再去。张根立说,我也一样,等陶瓷厂破了产再去。

苏雅愣了愣神,问,你去深圳我俩怎么办?我俩天南地北相隔那么远还是两口子吗?

张根立说,那你就跟我一起去深圳。

苏雅摇摇头说,我不去深圳。

张根立问,那你说我俩该怎么办?

苏雅说,看来我俩只有一条路可走。

张根立问,你说我俩走哪一条路?

苏雅说,你是明白的。

张根立“噢”一声说,我明白了。

这一夜,张根立跟苏雅破天荒地没有睡上一觉。

3

下半夜,张根立两眼大睁,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兴奋得睡不着觉。苏雅两眼大睁,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也兴奋得睡不着觉。夫妻俩一起等着天亮。原来人生是可以这么选择的,原来在生命不堪重负时是可以撂挑子的,喝药是一种办法,上吊是一种办法,去偷去抢是一种办法,他俩天亮要去做的也是一种办法。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很难说哪一种办法好,哪一种办法差,但都是生命的一种期待。期待一种全新的人生,期待一种轻松的人生,或者说期待一种能够承受的人生。生活真的可以这么选择吗?生活怎么不可以这么选择呢!

“嚓啦”一声,天就大亮了。张根立爬起床,苏雅也爬起床。他俩穿戴整齐,相互仔细地看了一眼。苏雅问,现在就走?张根立说,现在就走!苏雅问,太早了吧?张根立说,不算早,我先到厂里转一圈。苏雅说,一个破厂有什么好看的?张根立说,我想再看看。苏雅说,你到陶瓷厂转一圈,那我就到土坝孜转一圈。陶瓷厂北边的一大片地叫土坝孜。苏雅就出生在那里,成长在那里。张根立说,那我俩就走吧。苏雅挎上张根立的一只胳膊,大大方方地往门外走。张根立问,我们家的门不锁啦?苏雅说,锁门不锁门一个样,哪个贼能看得上这里?张根立说,还是锁上心安。苏雅说,那你就锁上吧。苏雅松开张根立的胳膊,望着黑洞洞的房门。两间瓦房,里间是卧室,外间是客厅。里间摆着一张床、一只大立柜。外间摆着一张桌子、一张沙发。烧锅在门前的偏厦里。他俩结婚十年,没有金银,没有存款,就是这么两间厂里分配的空空荡荡的房屋。张根立掏出钥匙,“咔嚓”一声锁上门,愣了愣神,迟疑一下子,又“咔嚓”重新打开门。苏雅问,不锁啦?张根立说,不锁了。伸手把两扇门推个大开,转身说一声“我俩走吧”,那只开门的右手很自然地搂向苏雅的腰间,他们俩就一起恩恩爱爱地离开家门。苏雅一边走一边扭头去看那个越来越远的家门。张根立不扭头,右胳膊使劲地搂着苏雅。苏雅在张根立的挟持下,扭头很吃力。一拐弯,一遮挡,苏雅眼里的家门不见了。张根立的胳膊却一点松懈的意思都没有。

他俩走上一条向北的路。沿着这条路走上三百米,被一条东西向的铁路拦截住,沿着铁路再往东走上五十米,陶瓷厂的西大门就到了。两个人就在这暂时分手,张根立往厂区走,苏雅往北去。往北是一条大路,走上五百米往西一拐就是土坝孜。张根立站住脚,松开紧搂苏雅的胳膊,苏雅站直了身子,两个人脸对着脸。

张根立说,我进厂了。

苏雅说,我去土坝孜。

张根立说,过一会子见。

苏雅说,过一会子见。

先说说陶瓷厂的厂区布局。走进西大门,往东是一条厂区大道,二百米远处被一座五层大楼拦截住。大楼的前面是一座太湖石垒就的骆驼峰假山,大楼的下面是通道,往东先连接日用瓷车间,后连接耐火砖车间,再连接卫生瓷车间,再往东就到陶瓷厂的东大门。大楼内部的南端连接两条烧制产品的隧道窑。每一条隧道窑都有六七十米长。大楼的后面竖着一根五十米高的大烟囱。大烟囱是大工厂的象征。不说附近工厂,就是放眼全市,恐怕也只有发电厂的烟囱比陶瓷厂的烟囱高,比陶瓷厂的烟囱粗。若是站在楼上朝远处看,离得远远的北边是仓库,南边是铁路专用线货场。

这座大楼坐落在工厂区的正中心,东半边是生产区,西半边是办公区。紧挨西大门的北边是多种经营公司大楼,南边是职工大礼堂。沿着厂区道路往里走上十几米,北面是一座两层行政楼,南边是一座四层党政楼。行政楼的北面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北面是职工医院。幼儿园、职工医院的东边是厂区花园。花园的名字叫雅园。雅园里有一座八角亭,名叫陶然亭。党政大楼的南边是一座四合院,四合院的西边是职工大礼堂的东墙,北面是党政大楼的南墙,南边是一座两层后勤楼,东边是职工食堂,职工食堂的南边是职工浴池。沿着厂区大道再往前,北边是机修厂,南边是煤场、锅炉房。煤场与五层大楼之间有一条南北路,往北是产品仓库,往南是铁路专用线货场,此外沿着一条弯道一绕两绕的就到陶瓷厂的东大门了。紧挨东大门内侧的北边是科研所,南边是供运科。张根立就是沿着这么一条道从陶瓷厂的西大门往东大门走。

陶瓷厂停产,一下子就变成一个僵死的厂子,没有一丝活络的气息,偶或在厂区遇见几个留守职工,也缩头缩脑、失魂落魄的,跟孤魂野鬼差不多。张根立慌张地走着,恐惧地走着,告别地走着。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从厂区穿过了。

走出陶瓷厂的东大门是一条南北大路。大路的西边是厂子的围墙。大路的东边是厂子的家属房。红砖红瓦,矮矮趴趴的,是陶瓷厂最早的一批家属房。后来家属房就盖在张根立他们居住的地方,在陶瓷厂西大门的西边,大部分是楼房,少部分是平房。东大门的家属房北面,是搬运站(后来改叫搬运公司)。搬运站的西边正好是土坝孜街的东头。土坝孜街由街道、商铺、民房构成,从西往东排,由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划分开。五马路一过就属于搬运站的地盘了。土坝孜街,加上搬运站,再加上附近这么一大片地方,都叫土坝孜。

更确切地说,搬运站才是苏雅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在苏雅的记忆里,她对这么一大片地方最深刻。在苏雅的情感里,她对这么一大片地方最动情。他俩约定好在这里碰面。这里有通往区民政局的公交站牌。苏雅比张根立早到。张根立问,你怎么会比我还早到?苏雅说,我沿大路一直走过来的。张根立说,你怎么不拐进土坝孜街看一看呢?苏雅说,不用拐进去,我闭着眼都知道哪条道弯哪条道直,哪块石头绊脚哪块石头滑溜,旧房扒倒盖新房,旧模样都在我脑子里……张根立问,你对陶瓷厂是不是也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苏雅摇头说,我属于土坝孜,不属于陶瓷厂,我对陶瓷厂一点印象都没有。张根立说,看来我也不属于陶瓷厂,我从厂区走一遭什么都记不住。苏雅和张根立从老地方走一遭,都是在心里默默告别的意思。只不过苏雅的告别和张根立的告别不一样。张根立告别陶瓷厂的目的是忘却,苏雅告别土坝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记忆。

苏雅说,我俩现在就去办那件事?

张根立说,走!

最后张根立和苏雅一起坐车来到区民政局。两大间办公室,一间办理结婚手续,一间办理离婚手续。张根立和苏雅毫不犹豫地走进办理离婚手续的那间办公室。他俩手拉手,喜气洋洋的。

工作人员疑惑地问,你们俩没有走错门?

苏雅点头说,我们没有走错门。

工作人员直接地问,你们俩是来办理离婚手续的?

张根立说,我们俩就是来办理离婚手续的。

同类推荐
  • T台的秘密:台前幕后那些事儿

    T台的秘密:台前幕后那些事儿

    本书真实地揭露了经济危机大环境下,都市时尚业一族的血泪打拼史,真实地反映了爱情、婚姻、经济、权利以及人性等当下热门的社会现实问题。小说以一场处处透着阴谋、谎言和潜规则的模特大赛为主线,以名模赵子琦的婚姻为导火索,主要描写了名模朱迪因爱生恨的报复以及嫩模沈珍妮的一段错位人生,全景式地向读者展现了神秘的时尚圈的真实面貌。尽管亲情、友情、爱情,在扭曲的职场人格中被看得一文不值,但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却试图通过黑暗的职场氛围,去宣扬正面励志的正能量:坚守爱情和友谊,坚守人格中永不泯灭的正义感,人生才会真正的圆满和幸福。
  • 致命诅咒

    致命诅咒

    在这个大雾弥漫的上午,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四驱越野车蜿蜒行驶在距高州市区一百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上。车上只有两个人,一是丁石富,一是黎昕。丁石富是高州巨富,身家数亿,作为高州铅锌矿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控制着大西南一带开采特色矿的命脉,并以此为经济基础,发展衍生出多个分支机构,涉及房地产、百货连锁、金融股票、旅馆餐饮等数十个行业,资本扩张十分迅速,且丁石富又积极参政议政,热心公益事业,历任市政协委员,挂有高州市企业家协会理事长、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等多个耀眼的头衔,在高州市是个手眼通天、叱咤风云的人物。黎昕则是他的助手兼司机,四年前就跟在了他的身边。
  • 水都丽人

    水都丽人

    身负为英格兰国王搜集绝密情报任务的弗朗西斯,逗留在庆祝嘉年华的威尼斯里。今晚又是如此,在旅馆里边脱着放荡贵族光鲜的衣服,他不禁想起了偶然邂逅的莱昂纳多?杰西卡。那顺垂的黑发,娇艳的嘴唇,纤细的身体和楚楚动人的声音。虽然隐藏在谜一样的面具后,素颜一定美不胜收。还想多了解杰西卡一些,还想多听听杰西卡的笑声。就是出于这样简单的想法,他送了杰西卡一束花作为礼物。可也就因为这束花,他将他的天使推入了危险之中。
  • 52栋(连载1)

    52栋(连载1)

    江西。广丰。卧龙城小区。52栋。102室。妻颇为得意地说:“三个月,没拖工期,十万元,没超预算,周老板,麻烦您仔细瞧瞧,看看可不可以验收?”我和二老从客厅到卧室、从厨房到餐厅、从门窗到阳台、从墙面到地板、从家具到电器、从灯具到餐具……里里外外、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了个遍。妻接着说:“水、电、电视都开了户,冰箱、空调已经调试好,电热水器随时可用,全天都有热水,床上所有用品都是新的,厨房里的餐具也是新买的。”
  • 黄河边墙(之一)

    黄河边墙(之一)

    《黄河边墙》是山西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岳占东的签约作品。从2005年开始,作者就先后深入明长城所在的北京、内蒙、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十几个县(旗),考察走访了多处明长城遗址,了解和掌握了明长城野外第一手原始资料。又对大量有关的图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以山西偏关县老牛湾到河曲县石梯子全长140里的黄河边墙为线索,对明朝276年修筑长城的历史和形成的边塞文化做了考察和细化,构建了由“营堡”写长城,由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凸显历史背景,由作者感受抒写边塞文化的创作框架。经过两年多的创作,《黄河边墙》得以完成,本刊从这期开始选载,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契约佳妻

    契约佳妻

    她是26岁的弃妇一枚,他是前途无量的耀眼钻石男。“姓沈的,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她据理力争。“想做我老婆?行啊,大的你没份了,做小的吧。”与天斗不要和沈某人斗,腹黑阴险冷血无情,圈里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从来不动情,可这小女人偏不信邪,立誓要登堂入室做他的妻。
  • 梦想的边疆

    梦想的边疆

    “中国古丝绸之路”共六卷。全套书稿以时间为序,对先秦时期丝绸之路的滥觞,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五代、宋、辽、金、西夏时期纷繁背景形成的“丝绸之路”上的别样景观,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扩展,明朝水陆丝绸之路的经营,清代丝绸之路的衰落及现代人文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及其前景作了全景式的再现,以历史变迁中的人文景观为大的历史背景和叙述主体,整体、全面地展开对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与叙述,是集学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读物。本书是该套书中的《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分册,由杨献平编著,描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
  • 穿越远古遇美男

    穿越远古遇美男

    田甜,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却不小心来到了远古时代,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年代,还好有金手指,有美男
  • 一拳之乐观家族

    一拳之乐观家族

    “前面那个怪人,放开那个萝莉!”“哦,是龙卷啊,那没事了。”“琦玉,请收我为徒!”“不行吗?唉,那我这十万拜师费不是白准备了?”“什么?回心转意了?谢谢师傅,弟子拜见师傅。”几年后,王于文从头部揪出一把碎发:“果然在这个世界里,要变成秃子才能变强吗?”带着系统,购买英雄联盟技能,无限升级,最终成为一代大魔王故事(误!)乐观一击:当有人从背后突袭时,自动反击并暴击。
  • 脱身(陈坤、万茜主演)

    脱身(陈坤、万茜主演)

    陈坤、万茜主演的谍战影视大剧《脱身》原著小说!1949年元旦,黎明将临前,上海,和平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善良正直、充满小市民智慧的乔智才从提篮监狱脱身,巧遇为祭悼亡夫而从解放区孤身回沪的黄俪文。因为无意间的一个“调包”举动,二人结下不解之缘。非常情境之下,黄俪文临危受命,加入了我党至关重要的“归省计划”。她在中产阶级社区镇宁邨入住,意外与家人重逢。在与乔智才之后的交往中,二人互相信任、同心协力,共同经历了危难甚至生死,乔智才对黄俪文暗生情愫。无独有偶,乔智才的孪生弟弟乔礼杰正是“归省计划”的重点保护和争取对象,在与黄俪文的接触中,乔礼杰对她也产生了爱意。三个年轻人,一个乱世,他们,将如何最终体悟到爱与信仰的真谛?
  • 末世重生:哟!尸王

    末世重生:哟!尸王

    苏楠晨死在了末世第十年,唯一的妹妹因为调查她的死因而惨遭毒手,身殒末世,为她所做的一切皆因她是唯一的姐姐及亲人。重来一世,看着只有六岁的苏九儿,这一次,她会将她好好护在身后,不让她受任何危险。
  • 重生帝尊:圈回一只妖

    重生帝尊:圈回一只妖

    “看你艳压群芳,冠绝九界,做本轩主的男宠,也未尝不可!”“只要你回来,孩子本君来养!”“什么!她还是无法记起他?那就夜夜专宠直到她想起为止……”她是落入揽玉湖里的一片月光,经过无数万年月华的浸润,才化身成世间唯一的一片水月妖。而他,来自太古时期的万统之帝尊,第一次见面就想杀她,第二次见面就绑了她……没想到被他圈住宠宠宠,宠到人神共愤、满世界找,特么还想整个二胎……
  •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柳玉佛:玉心女,佛公子的掌上明珠,人不如其名,年仅十五少心少肺用药杀人,用毒救人是她的兴趣救不可救之人,毒死不了之人是她的使命爱救不救是她的原则她可恶的一蹋糊涂,医术称仙,毒术为尊,武夫号称三脚猫——长孙无病:长孙家的长子嫡孙,人不如其名,全身上下从头到尾都是病,天生丽质无处展,满身才华无处施人参当饭吃,药水当茶喝,瘦得一阵风便能吹到天边去他温和的没有脾气——因为发脾气会要了他的命他的眼神总是详和一片——因为人生几近无所求他的日子总是在奢求——多活一刻都是上天保佑片段一:天微亮,日阳未及现身,一抹小小的身影,正在努力的——“偷菜?”“宝宝,你怎么回来了?玉虚观的静心师太怎么样了?咦——你在做什么?宝宝,为什么要拔掉爹种的冲天椒——”。小小人儿充耳未闻,她不仅拔了她爹种的冲天椒也拔了她娘种的“十八学士”,然后,种上她的绝情花、丧魂草片段二:“宝宝,要不要随爹娘一起下山散散心去?”“才不要,山下无聊,生病的人没有大病,中毒的人中的不是剧毒,下的毒又没人解得了——”,天妨英才,她已经天下无敌了。“……”。“胡说,爹知道有一个人你一定救不了”。“谁?”“临安长孙家的长孙无病”,一个半个身子踏入鬼门关的男人。片段三长孙府门外“我是来——”。“快进来,快进来,就等着你了”。咦?片段四:“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下堂医女的短命夫》尽请关注后续!
  • 凤命逆天:庶女不下堂

    凤命逆天:庶女不下堂

    前生,她助他夺天下之位。十年倾心相付,换来毒酒一杯。携恨重生,她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再一次,他许她皇后之位,想要娶她过门。她笑,皇后?她早已做腻,不稀罕!这一世,逆天命,改乾坤,且看她如何独步天下!八字箴言道破她前生今世,三生三世的牵扯,到底是孽缘还是良缘?
  • 最后战线TE1

    最后战线TE1

    【完结保书,另开新书,但此书仍持续更新】 一个极端的行为,让3000年的世界为之改变,世间的生命不断的被未知的微生物腐化,变为了拥有智慧的腐化遮。失败!死亡!危机!在经历环堡时代等无数自救手段。三年后,如虫子般顽强的人类成立了最后的反击组织——TheEndBattleLine(最后战线)也许这拯救不了世界,但起码——可以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