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0400000008

第8章 民间舞蹈(1)

§§§引言

民间舞蹈是产生和流传于民间、风格鲜明、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它反映人民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舞蹈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甚至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显现出风格特色的明显差异。民间舞蹈具有共同特点是:

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式继承流传,其表演性质常常和群众性的自娱活动紧密相连。许多种类的民间舞蹈都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人的大型舞会。

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

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影响甚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主要素材来源。各国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各国各民族的古典舞蹈、剧场歌舞和舞会舞蹈,都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国民间舞蹈包括生活习俗舞蹈、生产习俗舞蹈、人生礼仪习俗舞蹈、宗教信仰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等。

§§§第一节生活习俗舞蹈

生活习俗舞蹈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跳的舞蹈和现表人民日常生活情趣的舞蹈两类。日常生活中常跳的舞蹈,如云南迪庆藏族锅庄舞等。

一、云南迪庆藏族锅庄舞

藏族锅庄舞又称“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根据从云南省丽江石鼓轿子村出土的唐代藏文画像碑中的舞蹈形象推测,锅庄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迪庆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市沾塘镇、小中甸镇的最有代表性。奔子栏在待客时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系列礼仪程序,有“祝福锅庄”、“逐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祈福锅庄”等种类,都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内容,在全国各藏区十分罕见。其曲调分“吆”、“卓金”、“霞卓”、“卓草”四个部分。香格里拉锅庄分古、新两种,“擦尼”是古锅庄,歌词内容、舞步形式都较古老,具有浓厚的祭祀性质,有专门的动作和歌词,多为宗教界和老年人喜爱;“擦司”是新舞,系随着不同时代而新编的歌舞。迪庆藏族锅庄的歌、舞、词都很丰富,唱词以三句为一段。凡遇喜庆佳节、新居落成、婚嫁喜事,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在一起跳个通宵,表示欢庆和祝福。

表现人民日常生活情趣的舞蹈如汉族舞蹈《跑驴》,河北井陉《拉花》,台湾雅美人的《发舞》等。

二、河北《跑驴》

河北昌黎地秧歌中有妞、丑(文丑、武丑)、公子等各种人物,他们的舞姿动作非常细腻,富于表现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场子”、“小出子”中,塑造各种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善于表现有故事情节的双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剧。着名的地秧歌表演艺术家周国宝和周国珍、张迁合作,根据“王小赶脚”、“傻柱子接媳妇”加工创作的民间舞《跑驴》,其主要舞蹈语汇,就是选用地秧歌的素材,表现媳妇骑驴,丈夫赶驴,去串亲戚,一路上经历上坡、下坡、淌水等难事,驴累倒在路旁,丈夫用尽力气,还是拽不起驴来;几经周折拽起驴后,差点儿被驴踢着。整个舞蹈充满了民间生活情趣。这个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在参加1953年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时,曾荣获优秀节目奖,并且传到各地。随后,由中国青艺术团带到布加勒斯特,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荣获国际舞蹈比赛二等奖。

三、维吾尔族多朗舞

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个别地区维吾尔族人的自称。多朗人有一种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族、蒙古族所没有的称作“久万托依”(维语为少妇之喜)的习俗,多朗青年男子娶妻后并不算成年,仍和父母一起生活,只有在妻子怀孕、夫家为她举行礼仪活动后,才可独立生活。这种礼仪活动就是“久万托依”。一家举行“久万托依”,不仅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全村人都会来参加,盛会活动中跳多朗舞是主要内容。

多朗舞基本上是两人为一组的对舞形式,群众跳多朗舞总是从散板开始,按照多朗木卡姆固定的顺序跳下来。婉转的琴声奏起了散板。几个歌手唱起了高亢嘹亮的序歌,接着手鼓敲起浑厚有力的节奏,大家纷纷起来,邀请善舞的对手双双起舞(多是男女分别而舞)。鼓声转快,舞蹈也由平稳转为激烈,两人忽而用肩靠紧,又骤然旋风似的散开,节拍急促;又由两人对转,变成分散的竞技性旋转,最后只留下一人在场中央,左旋右转快疾如风……群众为他的高超技艺热烈鼓掌,并伸出大拇指称他为“乌斯塔!”(意为能手),多朗舞在激奋欢快的高潮中结束。

滑冲和微颤是多朗舞最突出的动律特点。滑冲是在快速迈步或撤步时形成的冲劲效果,在赛乃姆和赛乃克斯(多朗舞的节奏名称)的动作中尤为突出。微颤是由于膝部小屈伸形成的,它贯穿于动作的始终,在“奇克提麦”(同上)动作中表现更为明显。这些特点,反映了多朗人过去在颠簸的山地、泥泞的沼泽,或松暄的沙碛中艰苦的劳动生活。

滑冲和微颤,是和鼓的节奏紧密配合的。在鼓点的强音时,使滑冲的动作更为有力。微颤多在鼓点的后半拍,和鼓内缘上的小铁圈不断发出的“锵、锵”之声巧妙配合,形成了多朗舞特有的风格动律。

多朗舞的伴奏音乐叫“多朗木卡姆”或“多朗赛乃姆”,每套木卡姆是由不同节奏的五个段落组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谐自然,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高潮。

五个段落的名称分别是:1.散序(或叫木卡姆),无手鼓;2.奇克提麦;3.赛乃姆;4.赛乃克斯(又叫赛赫乃开提米);5.赛勒玛。

多朗木卡姆的歌词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了多朗人的劳动和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群众跳过几番多朗舞后,怀孕的“久万”(少妇)也要进场轻稳起舞。随后众人以钱、物、食品(馕)送给“久万”或自动来助兴的乐师们,主人也把一些钱和馕放在乐队前面,显示出多朗人热情好客、酷爱歌舞与尊重乐师的古老风习。

参加活动有很多讲究,比如,参加者必须整齐坐好,不得打闹、玩笑;跳多朗舞必须跳完全过程,不得中途进场或退场;如有违犯则受罚。

四、井陉拉花

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这里流传的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传统井陉拉花有其显着的艺术特色,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动律,加之可称为独立乐种的拉花音乐伴奏,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特色,擅于表现悲壮、凄婉、眷恋、欢悦等情绪。

关于“拉花”来源的说法之一,是根据一个叫拉花的村姑的爱情经历编成的舞蹈,并以其名而命名。庄旺村拉花《卖绒线》表现拉花姑娘和卖绒线的货郎相爱,私定终身,父母包办将其许配给富家子弟。拉花与货郎暗中商定,在富家娶亲前,趁机私奔,来到庄旺村住下。后人编成拉花节目演出,其中小曲《货郎谣》与所表现的内容很协调。

井陉拉花来源之二说,旧时井陉十年九旱,加之连年的战乱,迫使百姓们携儿带女,背井离乡逃荒在外,在逃难中产生了这种苦难艺术。在井陉“拉花”与“拉荒”谐音,故称“拉花”。在井陉“开门见山、走路爬坡”的自然环境里,爬坡要迈步高抬腿,身体前俯,下坡双膝处于紧张状态,身体稍仰。因而,男性的舞步为“起要跋,膝要屈,踩要稳”;女性的舞步为“进要弓,退要丁,脚外撇”。屈膝是贯穿于动作的始终,即使是伸膝也是短暂的,每做一个动作主力腿皆随着动律起伏伸曲,而当双腿变换动作,就需借助力腿踩地刹那用力一蹬去完成。尤其女性的舞步,犹如雨天蹬山,山陡路滑似的。正如艺人所说“迈步不过半块砖”;后腿多以丁字步,促成了侧腰、进俯退仰的舞姿。

南正村的《六合同春》是井陉拉花的代表作。六合即天地四方。六个角色分别为:老翁,左手执伞,右手执扇,名曰“滚伞”;丑婆,身背包袱,左手甩绢,名曰“背包”。男青年双手执太平板;少女左手拿手绢,右手持霸王鞭。男童、女童皆左肩挑花瓶,右手执扇。其道具各有寓意,如伞象征风调雨顺,包袱象征丰衣足食,太平板(四块瓦)象征四季平安,霸王鞭象征文治武功,花瓶象征平安美满等。六人代表东、西、南、北,天、地,即六合。六合同春就是天地四方同迎春回大地。

南固底村拉花《小卖艺》表现一家穷苦卖艺人在豪宅门前卖艺,受到豪门子弟和其家丁的挑逗、凌辱,卖艺人与其斗智、斗勇,教训了两人。以上事例充分说明,拉花是表现当地民间生活的舞蹈。

拉花可分为“跷子拉花”和“地拉花”两种。所谓跷子拉花即扮演女角者脚踩跷子进行表演。地拉花顾名思义,是地上舞的拉花,在井陉流传较为广泛,南正村、庄旺村、南平村、长岗村、庄子头村、城关等地拉花流派都属于地拉花。

各村地拉花的服饰大同小异,多沿用清代服饰,男的头戴瓜壳帽,上身穿偏襟长衫,前后下摆用针线撩起,罩坎肩;下身穿灯笼裤,腿扎绑带,腕扎扣袖,脚登云鞋,腰系彩绸,腰间且掖着两个绣工精美的钱袋。女角中的丑婆,大包头,扎绸子结花垂于右耳旁,上身穿偏襟大衫,腰系罗裙,腰扎彩绸,右肩斜背一包袱。其他女角,梳一根长辫垂于脑后,头上插花,身穿不过膝的偏襟长衫,罩镶边坎肩,下穿彩裤着彩鞋,腰扎彩绸,各角色均按所扮演老、中、青、少的年龄特征,在色彩上有所变化,即:青少要色彩鲜艳些,老中色彩需浅淡些。

拉花演出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行进中的演出,称为“过街”,这种表演因受行进的局限,仅能用“一根鞭”、“二龙并进”等简单的队形,一般在参加“拉会”和“踩街”时采用。另一种为场地演出,其队形多变,演出完整。参加演出的演员,一般为六的倍数,今天大规模的拉花队伍如18人拉花、36人拉花、60人拉花和102人拉花等,都是继承了拉花的这一特点。

拉花的传统化装、道具、服饰均与当地的民俗事项有着密切的关系。旧时拉花男性角色的脸颊画有梅花,以寓“五福”,也有的画菊花这样的吉祥之花。他们的额心到鼻头之间画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毒中的形象,以希望能够禳虫毒。女角中的丑婆脸上以右眼眉旁经鼻梁向左斜至颧骨画一白色的斜线或点,以达到“煞邪(斜)”之目的。

拉花的伴奏乐器有大管、小管、膜笛、笙、龙头二胡、三弦、四股弦、敲琴、云锣、小镗子、小镲、扁鼓,乐队双管制达20人,现在多为单件乐器仅9人组成乐队。拉花的乐曲由曲牌和民歌组成。它的曲牌约有十几首,如[万年欢]、[春夏秋冬]、[爬山虎]、[小儿番]、[粉红莲]、[雁南飞]、[摸][八板]等曲牌,[八板]这个曲牌被各村拉花普遍使用,艺人称“踩着八板扭拉花”。

§§§第二节生产习俗舞蹈

表现各种生产劳动的舞蹈,是民间舞蹈中最基本的一类。这种类型的舞蹈有采茶舞、纺织舞、船舞、斗牛舞、虎舞、斗熊护羊舞等。

一、采茶舞

采茶舞流传在我国南方产茶区。例如浙江省三门珠岙镇石马村,是名茶之乡。石马《采茶舞》源于元末明初,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采茶舞》以歌舞为主,兼有表演腰鼓、看相、贩茶等情节,演出一场,从头至尾历时一个半小时左右。角色有“茶心”一人,茶女内七外八,围绕茶心而载歌载舞,茶女扮演者均精挑本村容貌较好,能歌善舞者扮演。年龄均为十二至十五岁,圈外扮演和尚一人,参加表演者合计十七人,表演道具有茶心、茶斗、花鼓两对及贩茶者道具等,加上乐队长号、管弦乐、打击乐、领队、后勤人若干,总计二十七八人。

采茶舞唱词《小采茶》10节,《大采茶》12节,《倒采茶》13节。曲调有《古人头调》、《鲜花调》、《紫竹调》、《百鸟调》、《花鼓调》、《看相调》、《卖六头调》、《和尚调》、《贩茶调》等,其中《古人头调》都是演唱朝代更替、兴亡成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在同一村庄表演,每场演唱内容各不相同。

二、三都斗角舞

贵州三都都江镇怎雷村是水族村,这里流传有斗角舞。表演时,村民头顶牛角,穿上黑色的披风,伴着芦笙节奏,边舞边斗,犹如水牛在田中玩闹、打架,动作刚健英武。村里会“斗角”的现有40多人,但是打得精彩的都是年轻人。

斗角舞的芦笙曲牌有〔芦笙调〕、〔小开门〕、〔大开门〕、〔庆丰收〕等。舞蹈随着芦笙曲牌的节奏变化,动作幅度较大,如甩腰、顶胯、旋转、抖肩等,主要动作就是斗角。

关于斗角舞的起源,有书籍记载,水族祖先看到毗邻的苗族同胞在过节、祭祀的时候,既有欢快的芦笙舞,又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很是羡慕。但当时,水族祖先从外地迁来,没有牛,或者舍不得用牛来打斗,于是用竹子、木条做成了牛头,带上牛头俨然成了“牛”的形象。

斗角舞在过节、丧葬、祭祀等活动中都可以跳。尤其是秧苗拔节抽穗后,由舞队有威望的头人摘一稻穗插在芦笙上,表示“芦笙吹涨了谷穗”,用舞蹈迎接丰收年。斗角舞对耕牛嬉戏、打闹的形象化表达,正是表现了水族人对牛的感情,实际上也是耕作文明的体现。

三、壮族蚂节舞蹈

壮族把青蛙叫做蚂婆,蚂婆节就是通过祭祀青蛙,预测年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节庆。壮族人传说,青蛙是雷公的使者,青蛙叫,雨水到。祭扫青蛙,可以得到风调雨顺。如今,在广西东兰县的长乐、兰阳、巴畴和天峨县的云榜等地,又不断听到闹青蛙的铜鼓声。

蚂婆节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的。大年初一的一大早,寒风料峭,人们吃了汤圆或粽粑以后,便抬着铜鼓,结伴涌向村边的田野中,唱着山歌,在稻田的泥坯中翻找青蛙。当有人第一个找到青蛙的时候,就敲响铜鼓,燃放鞭炮,向大家报喜。然后把青蛙放进事先用木或竹筒制作的青蛙棺材,再放进纸糊的花轿,由二人抬着,送到蚂婆亭停放。

接着是“孝青蛙”。在整个正月里每天用酒、肉、糯米糍粑供奉青蛙,并将铜鼓悬挂在蚂婆亭,让人们在这里打鼓,唱歌,为青蛙守灵。在此期间,还需至少两次抬着青蛙棺,打着铜鼓,走村串寨游青蛙,挨家挨户唱蚂歌,向村民祝福。被祝福的家庭拿出酒、肉、米、糯饭、粽粑和银钱作礼品回赠。

同类推荐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是我国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诗人阿不都热依木·那札尔(1770~1848)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多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品通过古代王子帕尔哈德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和美丽的西琳公主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勇敢、忠诚、不贪富贵、不畏强暴的高贵品德,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寄托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不满。
  • 老胡同

    老胡同

    《民国趣读 老胡同》是追忆当年在老北京四九城之胡同里所发生的有纪念意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章士钊、周作人、何思源、高兴亚、张申府、张岱年、张恨水、姚雪垠……这些文字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民国时期老北京城的胡同里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名人轶事、文人故居等,通过这些文章即可让我们看到当年老北京的各个小胡同都发生了什么、住了些什么样的文人政客。这些作者同时也是亲历者,在他们笔下,有家事的细琐,有国事的波澜,如今去读,情景犹如历历,这些情景连缀成锦,让那段时光变得华丽有光彩。
  •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

    该书阐述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以及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文化批评的一鳞半爪

    本书收录之短文,除刊于电影杂志的若干影评之外,盖源于《光明日报》和光明网上作者的专栏文章,大部分文章基本因事而写、有感而发,共同特点是锁定当下的“文艺”和“文化”,聚焦“批评”,更属意于话题性和思想性,是一部颇具阅读性的文化批评杂文集。
热门推荐
  • 这朝贵女不太行

    这朝贵女不太行

    回到洛阳,发现一家人都很出名没关系呀,家人宠她就行,他们来赚钱养家,她就负责吃好喝好直到某一天,她发现卫将军府上头悬了一把刀,妈*,看来不能再低调了【我写我所喜,君阅君所悦,建议虚心改,口臭火葬场】〖食用指北〗穿越文,也有神秘嘉宾重生背景架空,有盛唐影子(勿对号入座)
  • 不死少女

    不死少女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更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没有准备好胆量的你,请别打开本书哦。
  • 重生八零之盛世枭宠

    重生八零之盛世枭宠

    前世,自以为是的柳云姝不识人心险恶,亲歹人远至亲,连累父兄惨死,继母病亡,被渣男贱女陷害受尽凌虐暴打昏迷数年。弥留之际,白莲花堂姐字字珠玑。她命中注定生来就是别人续命的祭品?她当年决绝狠厉的退亲,揭开的是惊天阴谋的序幕?拨开层层迷雾,害她家破人亡凄苦一生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她谜一样的身世?形似枯槁心如死灰的柳云姝血泪盈襟。她何其不幸!愚蠢,眼瞎,还心盲,作天作地还作死,终究负了他一世深情!她又何其有幸!命运眷顾她重生一世。浴火凤凰,涅槃而来。前世的债,她今生讨!黑心的姑姑,伪善的婶子,偏心的奶奶,渣男贱女,一个都甭想跑!总之:这是一个打脸虐渣斗极品,发家致富奔小康,霸道硬汉极致枭宠的年代文。
  • 精灵柳玉

    精灵柳玉

    在天宇大地上有精灵,人类,妖兽,魔族四大版块,故事便是从东南方的精灵之森开始的。
  •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本书《生活离不开经济学》可分为经济是什么——最负盛名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等章节。
  • 数学:跟着数学成长大

    数学:跟着数学成长大

    我国古代数学发轫于原始公社末期,当时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春秋战国时期,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人们已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使用了分数。西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出现,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了一个别人遗失的契据,拿回家收藏了起来。他秘密地数了数那契据上的齿,然后告诉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本书从真爱、品质、信念、习惯、求知、交友、金钱等方面总结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智慧精髓,从头到尾都由引人入胜的有关犹太人的故事所组成,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接、鲜明地体现了犹太人的独特的家庭教育观念。相信中国的父母一定能从书中发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完美教育指南,培养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
  •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她本是翱翔天际的凤凰,却因一念之差,几尽神魂消散。历劫重生,肩负重任,只想淡看世间繁华,潇潇洒洒。谁知眼前这人总是阴魂不散,看着眼前撒娇的某男,万俟卿音无奈扶额,“惹不起,我躲还不行吗?”一逃一追,一冷一热,在这条属于两人的爱情道路上,没有最爱,只有更爱。看着逃跑的万俟(moqi)卿音,君斯默微微一笑:“人世间纵有千娇百媚,姹紫嫣红,只需一眼便知,唯有你是我情之所钟”。
  • 我在蛮荒守金山

    我在蛮荒守金山

    大蛮荒之地有一座金山金山上有一群原始人别怪我没告诉你:没事,不要去招惹他们多金的原始人疯狂的原始人他们要下山了!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