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2800000006

第6章 天下大乱,有他一杯羹(2)

项羽的童年时代,楚国已日渐衰亡,而秦国日益强盛并逐步统治全国。家与国的苦难,带给项羽的是对秦国统治者的深深仇恨。他仿佛生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推翻秦朝。在《项羽本纪》中,“苦秦”、“亡秦”等词反复出现,当宋义坐兵不救赵时,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蔽。’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蔽之承!”

对于当时整个时局形势,项羽的议论分析简要精辟,指明当时秦军实力强大,反秦军队内部急需相互团结统一阵营。凭借巨鹿一战,项羽以少胜多,这场胜利也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反秦盟军首领位置。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一宴后,表面上已经取得了整个反秦盟军的领导权。当时人民对和平呼喊着,时代也希望统一,但是骨子里流着楚国贵族的血液的项羽,只是希望回到楚庄王当年问鼎中原,趾高气扬的时代,希望能再次像楚王那样得到“列国从长”的地位,并希望长期维持这种在分封割据中己为大的状态。他分封诸反秦将领,自立为西楚霸王,并远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的关中要地,而以地远偏僻、物质相对匮乏的彭城为都城,只为一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可以说在亡秦斗争中的项羽,目标准确而单一,符合整个时代乃至人民心声,但在推翻秦王朝后,他目光短浅,甚至在政治上妄图恢复到以前春秋战国互为攻伐的状态,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所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是二十四岁的项羽。生活在以暴乱和勇决为名的吴中之地,项羽就以魁梧英武的外形给当地人以震撼力。在首次起兵中,项羽紧跟项梁其后,一声令下,拔剑斩守头,“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在整个攻秦战争中,项羽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实际上在整个攻秦大军中,项羽领导的军队应付了来自秦朝的大部分兵力,包括巨鹿之战中的章邯部和关中的子婴部。至于在楚汉争雄中,项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过刘邦,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予一切阻挡者以摧枯拉朽的打击。他崇尚武力,在广武与汉军对决时,他对刘邦说道:“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这些话除能看出项羽对武力的极端崇拜,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迷恋和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希望用个人武力支配天下外,更多的则是项羽个人性格的缺陷和对政治的无知。

从前面项羽的表现来看,他并非完全没有政治的图谋:他剿杀宋义,放逐义帝,不断对刘邦的势力加以限制将其控制在关中地方,并分封诸侯王让他们势力相互牵制。然而项羽的政治眼光在亡秦之后变得异常浅短和无力,他主张回到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成就像楚庄王一样的霸业,于是他错过了多次消除竞争对手刘邦的机会,他反复贻误战机和统一全国的良机,在被刘邦等人苦苦逼出的楚汉之争中迷失步伐,像一个浑身有力却找不到地方使的巨人一样自我戕害,或者天真幼稚地对着满脑子主意和诡计的对手来一句——我们单挑吧。

宋代的黄震可谓一语中的,道出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建立王朝的雄心壮志。“楚灭无英图,汉兴得成功。”项羽这种在军事实力上的过分强大导致的是武力视野膨胀,而政治图谋的短见化导致的是政治主张上的侏儒化,同时,武力视野的膨胀也不断对政治视野加以限制,使得后者更为狭窄乃至荫蔽。二者相互交错,加深着项羽的悲剧,让人同情、好笑或者厌恶。

巨鹿一役后,项羽准备一鼓作气直捣咸阳,结果带领大军走到函谷关却遇到麻烦了。

函谷关这个地方是陕西、河南交界的一个关口,过了函谷关就是临潼,就到陕西了。函谷关以东是河南,函谷关以西是陕西。项羽大军到达之后,发现有军队把住关口不让他进关,他一打听,竟然是刘邦的军队,接着又听说原来刘邦比他早了两个月进入函谷关,灭了大秦。

刘邦进入函谷关之后,把住函谷关不让项羽进入,这对于项羽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因为此时的项羽刚刚结束了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项羽的政治地位,他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看做秦末大起义中的最大功臣,也习惯了天下诸侯对他的尊崇。而此时他万万没有想到刘邦竟然对他说“不”。刘邦把住函谷关不让项羽进,这简直就是把项羽当做敌人,充满敌意。如果拿刘邦跟天下诸侯一比,一个是充满敬畏,一个是充满敌意,这个反差太大了。这会给项羽带来什么感受呢?

这个项羽确实受不了,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项羽自己认为自己功劳很大,打了这么大一个仗,来到这儿,你刘邦竟然把住不让我进,这是他恼怒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呢,他没有想到,刘邦居然先进了关中。这个事前有一个背景,当年刘邦跟项羽分兵打秦国的时候,刘邦的任务是向西打到秦国去,那么项羽的任务是北上救赵。他们曾经在怀王的主持下有一个约定,北上的项羽和西进的刘邦,谁先入关谁做关中王。

项羽一听说刘邦先入关了,那啥话也不用说了,按照约定,关中王是姓刘的了,这口气项羽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项羽北上救赵打的是硬仗,他是和秦军最精锐的章邯军、跟长城军决死殊战。刘邦呢?秦军主力跟项羽决战的时候,其实关中的守军已经很薄弱了,刘邦就趁着关中秦军力量很弱的情况下打进去了。所以论出力来说,项羽出的是牛力,出的是大力气,刘邦出的是小力气。所以项羽觉得刘邦不该做关中王。再一个,约定是谁主持的?是怀王,怀王主持下的这个约定项羽也不满意,因为项羽对怀王本人就不满。

刘邦想做关中王,项羽当然是不答应的了,而且,刘邦竟然还让子婴,让一个投降的秦朝皇帝做丞相,这也是项羽绝对不能允许的。项羽有一种强烈的仇秦心理,项羽的爷爷项燕是楚国灭亡的时候被秦将杀死的;项羽的叔叔项梁被秦将章邯杀了。可以说他们老项家跟秦朝是有世代血仇的,你现在让子婴做丞相,项羽能同意吗?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刘邦在咸阳城的举措可谓明智之举,不过他对付项羽的招数恐怕就大错特错了。

项羽跟刘邦两个人年龄悬殊,秦朝灭亡的时候,项羽才二十七岁,而刘邦已经是五十出头了,刘邦老谋深算,可以说是个老狐狸啊!项羽是年少气盛,但是刘邦这个老狐狸毕竟在函谷关这儿露出来了他的狐狸尾巴。

他想做关中王,把住关口不让项羽进,简直是以卵击石。此时项羽的力量比他强大得多,而且刚刚打过巨鹿之战,战士们的士气正高,这个时候项羽要消灭他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刘邦恐怕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所以说,刘邦此举不但没有任何胜算,反而还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政治企图。而他的野心一暴露出来,那项羽还能对他放心吗?

同类推荐
  • 三毛:选择一种姿态,活成无可取代

    三毛:选择一种姿态,活成无可取代

    本书讲述三毛被守护和独立的两段人生。作者没有将三毛当作一个传奇的女性,她像大部分人一样,想要看不同的风景、爱刚刚好的那个人,是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成就了她的传奇和无可取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三毛的作品,不如直接读她的一生。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秋瑾新传

    秋瑾新传

    秋瑾居京是她脱离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开端。阅读新书新报、结交各种社会人士,使她大大开阔了视野,在思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她开始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妇女的解放,必须从兴办女学、启迪女智开始,她的赴日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离湘赴京八国联军之役,以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而告终。《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又一条锁链,也是他们残酷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铁的见证。
  •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
热门推荐
  • 盛唐美人香

    盛唐美人香

    东都洛阳,有店“美人香”。美人香里有最优等的香粉香脂香膏香露,更有最优等的美人——老板苏合。苏合其人,容颜极美,性极铿吝,锱铢必较。某日苏合行于大街,遇一雪衣美少年遭地痞调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光未老:终于等到你

    时光未老:终于等到你

    夜然有过一段单纯美好的初恋,然而男友不声不响地离开,使夜然一直无法释怀。日子得过,爱人得找,在现实的巨大压力下,夜然步上了伟大而神圣的漫漫相亲路,见识了各路奇葩,领教了各类“人才”。一次偶然的机会,夜然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人,但是老天爷想给夜然多点儿考验,七年前的初恋突然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场合,爱人似乎也隐藏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 加缪文集2:堕落·流放与王国

    加缪文集2:堕落·流放与王国

    《堕落·流放与王国》为郭宏安译加缪文集第二卷,包含中篇《堕落》和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重点表现了作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阿贝尔·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小说家和戏剧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 帝凰帝师

    帝凰帝师

    神鬼征战几时绝,璟珸珏玉终离散。双神陨落轮回转,七世爱恋七生怨。漴漴江水寒清冽,熠熠琛宝韵音见。薄情薄义将奈何,曦晨光散言不断。一场战争,一对爱人,一段禁忌,七生七世轮回;一场离别,一种仇恨,一段相知,生生世世宠爱……你可知,人间最长情的告白,便是守护?守护你的永远,永远守护你!
  • 山雨楼烟

    山雨楼烟

    山雨烟楼醉涂仙,修真世界的小愤青一枚,一壶酒一只笔,醉倚楼台,仰首骂仙
  • 自制力练习题

    自制力练习题

    马尔福德揭示了获得人生之成功与幸福的基本原则:“改变思想,就能改变命运!”他指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唤起内心的精神力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和谐。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思想理论进行关注,其作品和书籍被无数次地翻印,指引着愈来愈多的人从人生的低潮中走出,让他们带着足够的力量面对真正的幸福与健康。
  • 举案相齐眉

    举案相齐眉

    穿越到忠烈名门,一门三侯爵,牛吧?满门都是寡妇,惨吧?舒然和她的小伙伴们,就在寡妇们的照料下,靠着祖父、伯伯和老爹用命换来的功勋平安长大了。眼看要嫁人了,本想找个老实相公,安安稳稳过一生,却没想到“未来夫婿候选名单”却没有派上用场,一道圣旨,赐婚肃王。七岁离开京城,扎根塞北的肃王。冷酷无情也好,杀人如麻也罢,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她不信付出没有回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

    作品通过对可爱的白雪公主、善良的小矮人、天真的小红帽、可怜的灰姑娘,以及狠毒的继母、狡猾的大灰狼和贪婪的渔夫妻子等形象的淋漓尽致地刻画,大力弘扬正义、善良、慈爱、忠诚、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对虚伪、自私、狡猾、怯懦等恶劣品质进行了嘲讽和鞭挞。这些童话故事,以丰富的想象、美丽的憧憬、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启迪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智。
  • 道仙哉

    道仙哉

    林嵩本是凡尘间富家子弟,奈何一场变故,使得整个林家遭受了灭门之灾。缘起,缘程,缘终。长生之路,其修漫漫,修道者千万,成仙者数人,终将踏足泰山之巅,俯万世之灵。
  • 99封情书说爱你

    99封情书说爱你

    自从三岁的余锦瑟遇见大她两岁的顾思华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跟在他身后各种殷勤讨好。每隔一段时间便送上一份情书,直到第99封被顾思华连人带信打包回家,余锦瑟彻底蒙了。看着欺压上来的男子,露出惊慌,“顾哥哥,你这是干什么?”顾思华撕碎平日的矜贵,邪邪一笑,“如你所愿啊,看不出来吗?”(这是一本带甜味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