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6100000016

第16章 创新的思维方法(1)

一、科学思维方法的演进

科学思维方法,作为形成于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的、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每一种科学思维方法都经历着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由各种科学思维方法所组成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也经历着历史过程的演变,即由古代的直观—思辨,到近代的实验—抽象,再到现代的思辨—具体,这种演变过程既呈现出历史阶段性的特点,同时也愈来愈走向科学性。

1.古代科学的直观—思辨思维方法

人类思维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所产生的人类原始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体性和直观性,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进入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比起原始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并有了和原始思维不同的思维特点。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人关于方法的论述,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时期。西方国家关于思维方法的最早、最高的成就,大约产生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希腊。当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古代的科学思维方法都具有直观—思辨的特征。

(1)中国古代的直观—思辨的思维方法

我国西周时期的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虽然有许多直观猜测或非科学之处,但其中确实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五行学说”,即世界万物由水、火、木、金、土五种要素组成,五种元素相生相克。“阴阳说”认为,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事物生长、衰亡的本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八卦”说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界万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不同排列所导致的。这些思想不仅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思维方法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数学和天文学等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史和科学技术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思维方法的发展。当时的许多思想家如惠施、公孙龙、墨子和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都探讨过思想方法领域的理论。孔子提出过“举一隅而以三隅反”、“闻一而知十”等类比的方法。老子、庄子看重直觉思维、要术冥思以直接领悟宇宙的根本或宇宙之“道”。荀子主张类推与“解蔽”,以端正思维而求得真知。墨子注重实际应用与验证的经验方法,以其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提出了“明故”,即分析因果与条件关系,以及“察类”,即明确种类关系等思维方法。墨子及其后人所著的《墨经》系统论述了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形态,明确提出“以名举实”(以概念反映事物及其属性)、“以辞抒意”(用判断展现人的认识)、“以说出故”(提出论说的理由和根据)等逻辑思维方法,同时还对思维规律的基本内容做了明确规定。

(2)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

古希腊时期所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成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源头。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分别研究过辩证法、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等多种思维方法,亚里士多德更是这一时期较系统研究科学思维方法的代表性人物。

第一,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思维。

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思维是西方思维方式史转折的重要里程碑,直接影响到柏拉图等人的思维活动方向,其对神的地位、作用的确定,打开了神学信念的第一扇门。

苏格拉底批评古希腊那些勇于探索的思想家们,认为他们的思维活动并没有回答出世界和事物的真正本质,他主张应该思考和回答的是为什么生成一种事物,为什么能够生成一种事物。苏格拉底提出,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在努力追求完满原则,这个原则的支配力量是神的目的。神的目的和神的力量才使世界万物如此协调,如此完满,成为有秩序、有意志并不断趋于完好的过程。

苏格拉底认为,“善”是做人的第一准则,至善就是使主体行为趋向于美好和道德。他根据神学目的论提出,世界万物之所以和谐统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神支配下的“善”原则的作用。

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和至善原则使人的思维方式由观察客体转向内省主体,由自然界转向人群社会。这个转折更新和扩展了思维活动的领域,成为柏拉图理念反省思维最贴近的理论前提,并直接影响到与柏拉图同时期的小苏格拉底派。他们都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目的论思维和至善原则,并在更精细的思辨中为神学信念作出论证。

第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思维。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知识集大成者,也是逻辑推理思维形式的开创者,被西方思想家称为“逻辑之父”。

①亚里士多德研究了思维范畴的运动

西方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点是从“范畴”开始的。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提出了10个基本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即“被动的姿态和状况”)。根据这些基本范畴的构成要素,人们可以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进行规范的界定和划分,使之形成准确的、人们可以约定俗成的“概念”,例如人们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将它们确定为:“物质—精神”、“时间—空间”、“运动—静止”、“自然—社会”、“战争—和平”、“正义—邪恶”等等。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析无疑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人的思维内容、过程及其与外界事物的一致关系。概念定义的精确程度和划分的细密程度,通常标志着人们认识的层次和研究的水平。依照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逻辑方法,在把握精确的概念之后,人们要严格按照符合“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这三个基本的逻辑规律,对事物进行前后一致的、非此即彼的、真实准确的判断。再运用这些正确的判断进行推理,最终得出科学可靠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②亚里士多德分析了推理思维的结构层次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具体事物是真实的存在,也是人们探索和思维的对象。为了认识事物,要依靠感觉经验去熟悉事物,感觉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和依据。但是感觉不能找到事物的性质、原因、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只有在感觉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借助理性思维才能从个别深入到一般层次,形成科学知识。其次,他把思维中的理性分为被动理性和能动理性两部分,提出被动部分和感性知觉相联系负有感性批判的职能。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处理过程,就是思维中对个别现象的归纳过程。能动理性与被动理性是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的关系,正是能动理性的作用使潜在于客观现象中的本质暴露出来并被思维所把握。

③亚里士多德初步概括了思维推理活动应当遵循的逻辑规律

在《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亚里士多德认定,事物都有其确定性—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故而才能各不混淆,所以主体思维活动也不能自相矛盾。他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不能同时是“是”又是“非”。其次,因为事物都有其确定性,所以在同一时间的相应关系下,具体事物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或者有某种属性,或者没有某种属性。只能在两种可能中具备其一。这就要求在思维过程中也必然要选择其一,不能出现中间判断。再次,亚里士多德也对思维的同一律原则做了阐述,他要求思维概念必须有自身的和确定的含义,不可以用同一概念混指多种事物。他着重驳斥了克拉底鲁以事物变化为理由的诡辩思维。亚里士多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思维推理活动原则的揭示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的,他处处把主体之外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其运动与主观思维活动联系起来、统一起来。

④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推理

亚里士多德进行推理的模式,就是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式”。三段论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都真实,而小前提和大前提又有直接的联系,结论必然也是真实的。

面对真实是学术推论的基本态度和本质方法。真实是一切科学的出发点,辨别真伪也就成了学术工作者最起码的能力。西方传统逻辑思维方法的开创人苏格拉底同自己的辩手埃弗奇进行的一场“关于正义”的推理论辩,生动地表现了逻辑思维对人类认识和思辨所产生的磨砺功能。

苏格拉底:欺骗属于哪一类?是正义的呢,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即一切欺骗都不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好!照你所说,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那么,两军对战,兵不厌诈,战略家设计骗过自己的敌人是正义的呢,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无言可对……)

这种逻辑推理方式,就是西方传统学术思维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思维模式。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数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门类的知识,大多都与这种思维模式的逐层推导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随着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相应地形成了古代的科学思维方法论,即古代形态的经验方法论和理性思辨方法论,这两种方法论也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论的两个主要历史渊源。当然,古代的思维方法普遍带有朴素直观和猜测性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时的“辩证思维还以原始的朴素的形式出现”。因为这个时期,人类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水平都很低,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思维方法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只能主要依赖于演绎逻辑的推导与直观素朴的思辨。

2.近代科学的实验-抽象思维方法

近代科学思维方法的重大进步是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的,是在突破西方“黑暗的中世纪”神学束缚与中国古代重儒学轻科技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它一开始就带有实验与抽象相结合的特点。

在欧洲中世纪,由于教会的野蛮统治,各门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西方科学发展处于长期的低潮,科学思维方法如同科学技术一样发展十分缓慢。而这个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特别是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各方面却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由于伦理文化的显赫地位,历代朝廷轻视科学技术,科举取士崇尚儒家经典,知识分子远离科学技术,使中国在这一时期未能系统总结和创建科学思维方法。

随着近代实验—抽象为特点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成功,以实验—抽象为特点的近代科学思维方法应运而生。如牛顿在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总结的“哲学中的推理规则”有4条,每条都体现出只有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归纳抽象才能得出普遍原理,其中第4条规则明确强调:“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将由现象所归纳出的命题视为完全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他还多次指出,物理学原理来自实验所观察的现象,再通过归纳使之成为一般。

(1)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思维模式的开创者,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学术的进步》和《新工具论》两部重要著作中,阐明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观点。培根以“知识价值论”作为唯物经验论的基石,他把通过人类“经验提纯”式的知识更新,作为推动科学“伟大复兴”的基本动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培根提出“假相说”,指出人们的主观认识偏离客观事物真实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认识的片面性。他还根据语言文字约定俗成的特性,推及语言表层意义和概念本质不相吻合、甚至相互背离的可能性,从而揭示出宗教、神学和一切唯心主义的谬误根源:它们在于凭借臆造的虚幻世界来取代客观真实的世界。

培根不仅重视感性经验在认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强调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的验证与结合,指出感性与理性二者的背离是人类认识的重大灾祸。培根以创立新的认识方法为己任,积极倡导通过实验手段获取真知的方法。他认为实验比感性更客观,因为,在实验技术和条件的干预下,人们可以把观察对象从复杂的群体联系中单个地抽样出来,使事物的因果联系更为纯粹地显露出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只要人们真正认识自己的力量,并且不断通过实验来了解和把握自然规律,人类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

对于培根在科学史上的杰出贡献,马克思倍加赞扬,认为他所界定的“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他不愧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在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思路选择上,培根提出了科学而具体的主张。在《新工具论》中,他批判了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中以演绎为主体的“三段论式”,认为这种方法只求在争辩中制胜对手,而不注重在行动中征服自然。他强调归纳法的科学意义,认为必须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最大限度地收集材料(完全归纳),采用三表法(具有表、缺乏表、程度表或比较表)分析实验数据,排除一切非本质的因素,最终得出实验的真实结果,为人们把握自然提供本质的认识。他教导科学实验者,既不要做只会收集材料的蚂蚁,也不要做只从自身吐丝结网的蜘蛛,而要做既采集又加工的蜜蜂。

(2)洛克的“二重经验”归纳

英国人约翰?洛克是继培根之后,深入探讨经验归纳思维方式的思想家。就思维活动的方向和内容看,洛克是近代把人的认识能力和确定知识范围作为研究中心的第一人。在《人类理智论》一书中,他针对剑桥柏拉图学派的先验论和笛卡儿的理性演绎思维,系统阐述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经验论,并显示出其经验和理性并重的思维方式。

第一,归纳思维方式基础的“经验二元论”。洛克认为,我们的思维器官—心灵原本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文字、观念,也没有什么上帝意识;没有天赋的思维原则,也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一切思维活动的根据都是后天经验刻画在上面的记号。洛克进一步分析说,形成思维基础的经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经验,即由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的感受反复,如色、味、声等。这是认识的巨大源泉,我们理性知识的大部分来自外部经验。另一类是内部经验,即心灵反省自身活动时得到的各种观念,如知觉、怀疑、信仰、推理、意愿等。感官感受经验和心灵反省经验都是思维活动的根据、新知识的源泉。

第二,思维加工是经验升华为新知识的途径。洛克重视经验但却没有把思维活动停留在经验上,而是论证了从感觉经验到新理性知识的途径和必然性。他认为,任何知识都是在人的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经验能力提供了知识素材,而理性能力则将这些素材归纳概括为新知识。

同类推荐
  • 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怎么做才能让人信服

    生活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说服他人的时候,是以德服人?以理论事?魅力,将以迷人的风采和神奇的魔力帮助你征服人心。魅力是在禀赋、知识和阅历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素质,通过与他人在身体上、情感上以及理智上的交流而表现出来的影响力。
  • 做你人生的冠军:聆听25位时代精英的传奇

    做你人生的冠军:聆听25位时代精英的传奇

    《做你人生的冠军:聆听25位时代精英的传奇》采撷“2008奥运·冠军论坛”内外嘉宾的人生哲学,是一段凝聚冠军心声的乐章。这些冠军有的立身政坛,有的叱咤商界,有的涉足文艺,还有的则在平凡的事业中铸就辉炽。《做你人生的冠军:聆听25位时代精英的传奇》为你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催人奋进的历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带你领略“冠军”的真谛,感受“冠军”的力量。也许,你将成为下一位人生的冠军!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生活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生活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强力消除拖延症

    强力消除拖延症

    我们都因拖延而焦虑,却又在焦虑中拖延。拖延不仅会让事情越来越糟,还会让你在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一堆事情需要完成,但就是不想去做。其实,每一场拖延的战役,都是与另一个自己和解的过程。从拖延症的行为模式,到拖延的可怕危害,再到拖延产生的深层原因,《强力消除拖延症》进行了仔细、详尽也颇为幽默的探索。终结拖延症,学会时间管理,拥有高效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看这一本书就够了。每一种拖延症状,这里都有战胜它的对策,力求药到病除!拖延是一种瘾,戒了它!即刻行动!拿回人生主动权,别让拖延症害了你!
  • 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经商其实就是经营人脉,经营头脑,通晓时势与政策,洞悉由人性决定的规则甚至是潜规则。30个立体化创富故事的精彩演绎,让国学经典指导生意。本书让你在提高创业心理素质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在深层次理解财富的基础上,建立性价比最高的投资理念,找到属于自己的生财之道。
热门推荐
  • 友谊中的满满幸福

    友谊中的满满幸福

    每一个故事都是经典,每一本书都值得珍藏。故事中所体现的优秀和高贵的品质能够浸润到孩子们的精神里,一直伴随他们成长,影响他们的一生,让他们的人格变得健全,内心变得坚强,心性变得随和;让他们懂得爱与尊重,在将来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时,都能勇敢面对。
  • 三国追星纪事

    三国追星纪事

    东汉乱世,群雄并起,英雄人物,天下三分。。。。。。等等等等,这和我其实没多大关系,我就是想来看偶像一眼啊一眼。
  • 念念不想忘

    念念不想忘

    两年的婚姻,她终究是败给了他心尖的那朵白玫瑰。他搂着心爱,对她冷嘲热讽:“就算是死,我也不会爱你!”“如果活着你讨厌我,若我死了呢?你会记得我吗?”
  • 我是玉麒麟

    我是玉麒麟

    这不是水浒传的江湖世界!江湖已老,仙路永存!权谋算计总成空,实力才是王道!卢俊义死里逃生,偶然觉醒神兽麒麟,种仙草、吞灵丹,一步步踏上修仙道途。“我发誓要让玉麒麟的名号响彻三界!”
  • 蜜宠甜妻,千万娇妻娶回家

    蜜宠甜妻,千万娇妻娶回家

    迪拜,伯瓷酒店,全世界最豪华的七星级船帆酒店。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空间越帝

    空间越帝

    男主幼时原本的空间被夺,其父主被迫逃离,母主在第一次逃离时为护住刚出生的孩子,当场生命活动消失……之后在第二次逃离时其父主也因护他而消失,只有几人及男主逃离出来,来到另一个星球,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但在机缘巧合下,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以及当年发生的大战,随之开始空间之力的掌握……
  • 唐朝大首富

    唐朝大首富

    好不容易成了大唐的首富,结果沦为李二陛下的钱袋子,陛下,为什么你打仗要我出钱?哦,你要把公主嫁给我,谁呀?高阳。……陛下,你这样公私不分,是不对滴!我要弹劾你!!!
  • 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

    每年的中国大学考试就像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个叫何建明的作家写的一部《中国高考报告》详尽记录了这个高考大国的高考实景。读后对中国的当代教育会有更多的认识。
  • 银河在上

    银河在上

    银河战国东部星域江海列传联邦,这一个已经经历了3000多年的庞然大物,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战火即将到来,各种组织纷纷显世,五大诸侯,五大组织有会有怎样的纷争?一个普通人的人,江海却在银河中缓缓崛起。银河在上,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