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9400000009

第9章 知四(上):处处须因事得宜

【原文】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子莘曰:“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很多年后,弟子陆澄问了一个在今天看来很可笑的问题。陆澄的问题是:“有人夜里怕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王阳明的回答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说法,大意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说得没有那么直白,而是较为婉转。他说:“因为这些人平日里不能‘集义’,而心中有所亏欠,所以才怕。要是平日的行为合乎神明,又有什么害怕的?”

佛家有句话,叫作“万法由心”。不管什么事,都是从心上来,最后也会落到心上,一件事情到底是好是坏,是大是小,往往看的并不是这件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的内心。“集义”之人是内心强大、欲念虚空的人,即使遇到天大的事情,也能够担得起来,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别说这世上没有鬼,就是真的有鬼,鬼也落不到他的心上。不落在心上,也就无所谓怕与不怕。

一个人不能“集义”,就是他平日里为人处世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许在大部分事情上所行是适宜的,但是哪怕有一件事情违背了“天理”,就不能称为“集义”。“义”既然是“集”的,我们就要时时刻刻、事事物物都处之得宜,滴水不漏才行。之所以人有如此差异,就在于他看重的是什么,如果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心,自然能够将心中之“鬼”都驱除干净,让外事外物不再困扰自己。

《菜根谭》中有句话,可作为阳明要表达意思的最好注脚——“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毋庸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个人感觉这句话比王阳明讲得更形象,“渡海浮囊”也就是古人说的游泳圈,当然这里也是比喻。如果一个人来到海边游泳,他所用的游泳圈99.999%的地方都是完好的,就是有一个针眼大的洞。如果抱着不碍事的心理,拿过来就用,那就完蛋了。只要你在海上游的时间足够长,这个针眼大小的洞足以将游泳圈中的气体泄完,在海上撑不了多久就会沉到海底去。

王阳明的论述逻辑是这样的,“不能‘集义’”导致“心有所慊”,心中有了亏欠,导致怕鬼。这种情形就像我们出门向人借了八百块钱,一时又手头紧还不上,总怕出门遇到债主,即便人家不催债也难免心虚。

按照王阳明的想法,努力打工不要偷懒,赚上一千块钱连本带利还上,这样你出门就算碰到他也可以抬头挺胸了。

在场的另一个弟子子莘说了:“正直之鬼没有什么可怕的,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王阳明说:“这个世界哪里有邪恶之鬼能迷正直之人的?只这一怕,就是心邪了,所以有在这上面犯迷的,不是鬼迷了他,而是他的心自己迷了。比如有人好色,就是色鬼迷了;贪财,就是财鬼迷了;为不应当发怒的事情发怒,就是怒鬼迷了;惧怕不该惧怕的东西,就是被惧鬼迷了。”王阳明阐释得已经非常明白了,人有愤怒、喜乐、忧思和恐惧各种情绪,均不可留于心中,必须中空无物,才能处处因事得宜。人只有将困扰自己的东西完全放下,才会觉得身心舒畅、云淡风轻。

处理完江北的公务后,王阳明打算回京复命,他实在不愿意在此多耽搁。一个原本不信宿命的人,被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的因果所感染,慢慢开始相信命定之说。

弘治十五年(1502年)春天,王阳明来到了道教名山茅山。在茅山,王阳明偶遇同在茅山游玩的丹阳人士汤云谷。汤云谷正在修习神仙之术,他向王阳明介绍了呼吸屈伸之术和凝神化气之道。

王阳明与汤云谷相伴而行,一起登上茅山之巅。一路上,他们慨叹现实世界的诸般污浊,恨不得一步登天入了仙界。一直以来,王阳明对仙道之界充满了向往。虽然后来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但也是因为求仙之路太过缥缈,转而求助于内心。此时与他相伴而行的汤云谷同样如此,多年以后他也是带着自己的神仙梦,一头扎进了茫茫宦海。

与汤云谷告别之后,王阳明又去了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天下名山僧占多”,有山的地方通常都会有寺院,而九华山更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和许多喜欢吟诗作赋的文人一样,到了山水之间,王阳明的灵气突然就复苏了,他的文思也如泉水一般汩汩地冒出。那篇流传至今的《九华山赋》就作于此时。

他在赋中慨叹道:“嗟有生之迫隘,等灭没于风泡;亦富贵其奚为?犹荣蕣之一朝。旷百世而兴感,蔽雄杰于蓬蒿。吾诚不能同草木而腐朽,又何避乎群喙之呶呶!”

王阳明在这里感慨人生来去一场梦,荣华富贵犹如木槿之花,花开花落不过朝夕之间。就算自己有当英雄豪杰的志向,又能怎样?到最后还是会如同这山中草木一般慢慢枯萎腐朽。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要将自己局限于眼前的苟且,更不要将周边小人的诽谤之声放在心上。王阳明虽然明白这些,但是他也知道,现在的自己也做不到真正的超脱。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向往有一天自己能抛下尘世的羁绊,做一个飘然若举的仙人。

向往归向往,可他终究无法放弃现实的功名,不管不顾,隐入深山。为了走进仙道之境,他只要有机会就会遍访古刹道观。九华山共有五个洞窟,十一座山岭、十七处山泉。王阳明的身心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其实王阳明登茅山,入九华山,都是为了滋养身心。就在王阳明登临九华山之前,他突然大病一场,甚至严重到了卧床不起的程度。在刑部的两年时间里,王阳明活得并不轻松。白天在府衙伏案草拟公文,处理公务,晚上回到家中还要做功课,挑灯夜读《五经》以及历朝卷宗案例。王阳明这种搏命式的读书方法最终拖垮了他的身体,他不时会大口吐血。

王阳明最初修道逐仙的目的,是为了调养身体。他的这一吐血症,按照今天的临床诊断,应该属于肺结核之类的病症。王阳明最后死于肺病,应该是今天的肺癌。不管是佛教的止观修行术,还是道教的吐纳术,都属于气功之类的调养身体的功夫。

所以这一年五月,王阳明在走到扬州地界时,濡染病情发作,几乎要了他半条命。他只好向朝廷请假,希望能够回乡养病。他寻仙访道,或许和他这时候体弱多病有着很大关系。

九华山的无相、化城等著名寺院,都留下了王阳明的足迹。在那自由的山水之间徜徉,王阳明体会到了官场的混浊与无聊。如果说政治是人性的枷锁,那么山水无疑是人性的滋养。虽然在体制内还没有待多长时间,但是在这不长的时间里,王阳明已经体会到官场的生存不易。自己费尽心血,用力得到的世俗荣华,也不过如此。王阳明感到身体中有一个无法准确指出的部位在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推动着自己向前走去,他已经不由自主。

对于官场学这门中国最具实用价值的学问,王阳明并没有那些死读经书的书生那样天真迂腐,也不像同时代的唐寅、李梦阳那样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去碰得头破血流。这个世界是有极限的,人性的极限往往就是这个世界的极限,只有那些天生爱做梦的人才会抱有无法摧毁的幻想。人们不能去追求那些不可能的可能性,特别是不能把这种渺茫的可能性制度化。对于从小喜欢兵书战策的王阳明来说,这体制内的攻伐决断并不输给你死我亡的战场。

虽然进入体制内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做不到如鱼得水,但王阳明还不至于走进一场困局。他做不到像体制内成千上万的小公务员那样,无所事事地将自己耗到油尽灯枯。那样的话,人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这时候的王阳明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但是他的心性并不稳定:是选择将圣贤之路一条道走到黑,将全部精力用在所谓的“第一等事”上;还是一心做官,实现自己平灭边患,成就丈夫伟业的人生理想。

在九华山,王阳明结交了不少僧友。尽管王阳明不是一个以纵情山水为主业的人,但是他在面对自然的草木枯荣和晨昏之际蒸腾的云霞时,内心总是不自主地想要放声歌唱。那不断提升的海拔高度,也让王阳明的精神高度有了质的飞跃。

离京师越远,离天空越近,越觉得自己曾经拥有的蝇营狗苟的小官僚生活是那样迂腐,那样可笑。

化城寺有个叫实庵的和尚,生得仪表堂堂,能诗善画,学识渊博。王阳明与他相识,当即结为诗友,并为他的画像题词:“从来不见光闪闪气象,也不知圆坨坨模样,翠竹黄花,说什么蓬莱方丈?看那九华山地藏王好儿孙,又生个实庵和尚。噫!那些妙处,丹青莫状。”也只有时刻对外部世界保持浓厚兴趣的人才可能写出这样俏皮生动的文字。相传王阳明在这期间还结交一位姓蔡的道士。

王阳明夜宿化城寺,刚好遇见这位蔡道士在大堂中静坐。王阳明见眼前的道士,蓬头垢面,像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疯癫人士。王阳明隐隐觉得,此人大有来头,绝非凡品。于是,王阳明就客客气气地上前打躬作揖,并问道:“请问神仙可学否?”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他当初拜访娄谅时,也是如此。不过问的是:“圣贤可学否?”

在王阳明看来,既然圣贤之道可学,那么神仙之术也同样可以学。既然一时半会儿成不了圣贤,那就索性顺道去弄个仙佛。走近大自然,成仙成佛的欲望变得愈发强烈;而回归现实,则又会沉迷于圣贤之学。所以王阳明认为,一个奔着圣贤去的人,不能太相信自己;自己是人,是人就有弱点、有偏见、有特殊利益的冲动。入世与遁世就是自己在现实面前的两种取舍,人只有把自己逼到一条道上的时候,才是明心见性的最佳时机。

王阳明诚意十足的问话,并没引起蔡蓬头的注意,他甚至没有搭理王阳明。王阳明并不生气,屏退身边的随从,将道士引入后庭,然后又客客气气地行礼,将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遍“请问神仙可学否”。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理素质足够强大。蔡蓬头被问烦了,扔下两个字“尚未”,就起身走到后厅去了。王阳明不甘心,又跟到后厅追问,蔡蓬头还是说“尚未”。

王阳明软磨硬泡,蔡蓬头还是拒绝和他做深入的交流。他对王阳明说:“你虽然以如此隆重的礼仪待我,终究还是生得一副官相。”说罢,一笑而别。蔡蓬头的意思很明确,你就算有进入仙界的能力,但始终难以放下心中的欲望,太想当官。这句话戳中了王阳明的要害之处,他这时候想要什么?其实连他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在蔡蓬头这样的道士看来,官场之人大多是聪明的傻子,凭着他们聪明的大脑本应该选择更好的人生,但他们却被欲望的鞭子赶着走进体制内。

蔡蓬头告诉王阳明,你的理想只有在官场上才能得到实现,山林古刹不适合此时的你。

很多时候,王阳明也会像他的同时代的年轻人那样,想着去选择所谓“接地气”的生活,沉浸于市井生活的喧闹。想着去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自己显得很匆忙,甚至忘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敢去面对现实。他虽然不断地自我反思,但是又不愿去面对。即便是在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一旦面对那些本质性的问题,脑子里就会一片混乱,或者说是一片空白。

很多很多的问题,积累已久,一直没空好好面对。有时他隐隐意识到,自己当前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问题,心里不踏实,但是他并不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也无法下定决心去改变现状。王阳明打心里不愿意认同蔡蓬头给自己下的定论,这么多年来,他学习老庄哲学,实践养生之术,花了时间和精力不说,如今却被一个看上去疯疯癫癫的道士全盘否定,王阳明内心实在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虽然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但蔡蓬头还是不愿意做出指引。在王阳明的苦苦追问之下,蔡蓬头沉吟半晌,才开口道:“九华山列仙峰旁有个地藏洞,洞里住着一位异僧,平日里坐卧松毛,不吃熟食。你去找他,如果有缘得见,也许对你有些帮助。”

王阳明经过打听,知道地藏洞位于峭壁之上,到处是孤岩险径,无路可通。在蔡蓬头这里碰了壁的王阳明,一心想着要从得道的异僧那里得到补偿。他咬着牙拼着命往山上爬,身上的衣服被乱树棵子挂得稀烂,手上脸上被树条荆棘划出一道道血印子,整整爬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蔡蓬头说的“异僧”。

他见着那个怪和尚的时候,和尚闭着眼,半天一动不动。他想要试一试王阳明道行的深浅,结果被王阳明一眼看穿。王阳明不慌不忙,在他身边坐下,摸他的脚。和尚觉得王阳明不像是俗世里的酸腐文人,就睁开双眼,问道:“这么险要的路径,你是怎么上来的?”

和尚突然脸色一沉道:“你是上来偷东西的吗?你想偷我什么?”

王阳明笑着答道:“前辈误会了,我一心想着与前辈论道,就是再苦再累也会来此。”

王阳明说自己想要讨教修炼上乘功夫的方法,不要说攀崖,就是登天,他也敢一试。和尚说:“你还是想从我这里偷东西,希望你偷取的东西是有用的。”

见王阳明如此心诚,和尚便与他谈论大乘教义。大乘教义是以佛说的《大集经》与《般若经》为依据,以实相真心为根本。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实相无相无不相。二人越聊越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王阳明想要像他那样将时间和精力用来修炼最上乘的功夫,请他指点迷津。

和尚并未接话,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地说:“北宋的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朱熹是个讲师,只不过未到最上一乘。”

周濂溪名敦颐,是儒家理学一派的开山鼻祖。程明道名叫程颢,是周敦颐的弟子,也是一位有名的大儒。这两位前辈都是北宋年间的古人了,连朱熹老夫子都是他们的后学晚辈。想不到在这“异僧”的嘴里,几百年前的大学问家成了两个好秀才。

王阳明听来并不觉得和尚说的是疯癫之语,反而更生崇敬之心,他知道眼前之人并非普通角色,所以对和尚的话格外留意。这一留意就品出味道来了,看似轻描淡写,却能句句点拨到位。

周濂溪,程明道……他们都是好秀才!“异僧”说的那些话虽然没有给王阳明指明前进的方向,却让王阳明重回儒学中的心学领域,周敦颐是儒学和心学的精神导师,而程明道则是心学鼻祖。周濂溪融化释道,开辟出宋代理学新世界。程明道与弟弟程伊川(程颐)同受业于周濂溪。

如果说,蔡蓬头否定了王阳明修道之路,那么这绝壁之上的“异僧”则让王阳明回到儒学的正统轨道上,不要再瞎耽误工夫。

十八年后,当王阳明重游九华山,异僧早已远去。时过境迁,他不禁发出“会心人远空遗洞”的感慨。夜月明净,风涛万里,知己早已远去,只留下眼前的山洞。九华山的两次奇特经历让王阳明看清了道家和佛家各自的局限,同时又吸取了两家的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弘治十五年,三十一岁的王阳明向朝廷告假,回老家养病。京城寒冷干燥的气候已经损害了王阳明的健康,他吐出的痰里带有血丝。他希望回到南方,湿润温暖的气候对他的肺病有好处。在获得批准后,王阳明没做过多盘桓,就回到了浙江余姚。

这段时间,王阳明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追求内心的平静上,希望自己能够超脱红尘俗世中的一切羁绊。他在归乡养病期间,并没有停下访寺问仙的脚步。他在家乡的四明山上,依托山洞,筑造了一座石头房子,后人称之为“阳明洞”。洞在四明山之阳,故曰阳明。四面有窗,可通日月星辰之光。

王阳明在此处修习神仙导引之术不到四十天的时间,已经大有精进。他认为,时至今日,心为物役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很多时候,人心并非如此脆弱,只不过是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之所以会迷失,是因为他放弃了本应具备的“大我”格局,而在“小我”上转圆圈,无法实现自我突破。宇宙是生命的主体,而人则是万物的灵明。人对大千世界的体验是一大知觉性,这种知觉性的外在表现便是生命力,而生命力的外在表现便是知觉性。如果知觉性是体,那么生命力便是用,体不离用,用不离体,这也就是宋朝大儒们所说的“体一”。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知觉性的中心点,各有不同,这也是宋儒所提出的“分殊”。

在这里,我们假定每个“小我”都拥有一个生命力的氛围环绕全身。就像是一个光圈,笼罩于头顶上方,包围全身。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心情爽直、思想纯正,那么这个气场就会变得充实饱满,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由此中心发出的信息,很容易传达到另一中心,并穿过另一氛围而注入其前方的知觉性中。比如说,同此一水,一波传到另一波,造成了相同的震动。心思知觉性之所在,即有生命力在其间,故曰“志至焉,气次焉”。

用我们现代的话说,这便是精神体验。俗话说,静则生明。什么是静?静是指静心,不去想任何事,游丝杂念不起,使“小我”消失。做到这一点很难,需要日常练习。王阳明说:“实无无念时。”倘若真是无念了,那心思境界只算冥顽,不是见道。

有人修习静坐,要入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摒除妄念。可结果往往是妄念丛生,如同水浇油火,越扑越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能够达到非常平静的状态,耳目之境不能相互接触,心思不动而自主,有如苍穹之明净,如果有外来的心思或情感体验形成,就好像一层烟云浮起,自然在这背景上显出,内心成此观照,得其知识,有如明镜照见一物之相,此乃所谓静则生明。

同类推荐
  •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机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公平意识越强的青年越不会进行网络社会参与?
  • FBI心理分析术

    FBI心理分析术

    FBI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执法机构,它在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功赫赫。FBI行为分析专家研究发现:细微又真实的身体反应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过长时间的进化、遗传,最终继承下来的本能反应。FBI行为分析专家将这些不会“作假”的身体反应,整理成了具有典型意义并且能够用来洞察人心的解读技巧,并使用高科技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被心理学界认可的“心理分析术”。本书以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FBI洞察人心的“心理分析术”全数倒出,学习本书中所讲的知识,不仅会改变你看待问题的视角,帮助你洞察人心,起到保护自己、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还可以赋予你预测他人行动的超能力。
  • FBI气场修习术

    FBI气场修习术

    《FBI气场修习术》向人们概述了FBI与气场的关系,以及FBI自身所具备的气场分子。并从FBI的身体气场、心灵气场、制胜气场、人脉气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相信读者一定能从本书中感受到FBI身上所具有的气场,并从中学习掌握到一些气场方面的修习术。
  •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你是否渴望了解任性复杂的根源,洞察人的心理从而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运用不露痕迹的心理战术,让你轻松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亲人、陌生人等的相处,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终极赢家!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热门推荐
  • 狷介与风流:蒋百里传

    狷介与风流:蒋百里传

    他是清末秀才,也是传说中五百年才出现的军事奇才。他受袁世凯器重,被钦点为军官学校校长,他是蔡锷的密友,梁启超的学生,张学良、蒋介石等都要尊他一声“先生”,他有一个愿意陪他坐牢的朋友叫徐志摩,曾有一个副官叫蒋纬国,还有一个女婿叫钱学森……而他真正的传奇之处在于,仅以一人之力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早年,他以步兵科第一名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中日朝野均为之震动,此为其一。其二便是他对中日之战的言论——“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初次形成了抗战持久论的思想。可是,为何终其一生他也只被称作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
  • 低碳城市:让我们的城市轻松呼吸

    低碳城市:让我们的城市轻松呼吸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 莫太太,好久不见

    莫太太,好久不见

    初颜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是被某个腹黑坑蒙拐骗得来的,还用公费高调谈恋爱!一双异瞳的她洞察人心,扭转乾坤,表面的心理学医生,背地里的阴谋不为人知,她的计划中,莫凌宸是个意外,但在他的眼里,初颜是他所有计划的开始和结束。一场邂逅还是一次巧合,在面具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莫凌宸,地狱天堂你愿意陪我走一遭么?”“我的荣幸。”
  • 大漠荒颜·帝都赋

    大漠荒颜·帝都赋

    昆仑雪域,大光明宫,修罗场。经历了那般被人当做棋子的噩梦,九死一生地返回敦煌后,两个修罗场出身的少年最终成为主宰棋局的棋手。公子舒夜掌控着丝路咽喉,铁腕雷霆,奢侈放浪,却以铁一般的秩序积累庞大的财力;而墨香则在乱世中拥兵而起,左右时局,权倾天下。他们默契地渐渐将这个天下都收入彀中。只是……“从修罗场里逃出的那一天,我就知道,只要我扼守敦煌、抵制明教,终究有一天会再见到她。”“墨香,一切如你所料,只是她已经把我忘记……”
  • 不愿悄悄喜欢你

    不愿悄悄喜欢你

    余俏俏,十六岁,寄住在大伯婶婶家的学渣。某天遇见了风云学长,开始了一段甜甜的故事——初识学长:眼见陆骁微低下头对她笑了一下,小姑娘瞬间慌了神,脱口而出:“他是我男人。”老师们集体静默,陆骁神色不变淡然救场:“不好意思啊,剧透了。”补习时:俏俏抿了抿嘴唇,突然道:“陆骁,我觉得你今天有点怪。”陆骁疑惑,微微侧过脸:“哪里?”俏俏眨眨眼睛,鼻尖和陆先生的侧脸只隔着一条线的距离,道:“怪好看的。”学神伤心时:他摸摸俏俏的头发,道:“我都不知道家在哪里,你怎么带我回去?”俏俏扬起脸,眼神里有繁花盛开,她道:“我有家啊,我把我的家分给你,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姑娘,都能遇见一个陆骁学神。
  • 我的夫君是魔神

    我的夫君是魔神

    (新书《我把神君当灵兽》已发布。) 前世她被那些所谓的正义人士逼迫,看着心爱的他受尽折磨,不得已舍弃自己的感情;今生她陷入魔鬼的交易,险些杀了自己最爱的人,堕入恶魔无间地狱;当她灵魂完整苏醒,霸气归来,当天才穿越到花痴废材身上,再次回归,命运从此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三系灵师很厉害?她有七彩灵气,各系修炼手到擒来;预测师很准?她偏要与天对抗。再次以正义之名胁迫?她看了一眼身边的妖孽男子“亲爱的他们又要我放弃你呢?”。妖孽男子身形一动,那些人瞬间都被秒成渣渣。“现在事情都解决了,是不是应该做些我们该做的事情了”。妖孽男子嘴角邪笑附身吻了下去。
  • THE ADVENTURES OF GERARD

    THE ADVENTURES OF GER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主盛宠萌妻

    霸主盛宠萌妻

    米雨萌在遭遇了亲人、朋友的背叛后,依然坚持最后一点盼头,一通打错的电话,让她遇见了,今生宠她至深的男人,陪她风雨走过。墨博弈,娱乐世界的霸主的存在,桀骜不驯,狂妄冷酷的男人,在遇见米心萌之前,是冷血残忍地;在遇见米心萌之后,他是世上最完美的丈夫。一通电话,让他们相遇,成为了夫妻,彼此之间陪伴,走过风风雨雨。……【男主篇】没有遇见米雨萌时,墨博弈是世人皆害怕、恐惧的霸主,帝王,更是洁癖的如同晚期患者,让人难以招架。遇见米雨萌后,墨博弈的洁癖、霸道在她身边全然不剩,剩下的只有柔情,和没有下限的宠溺。用句墨博弈的话,他就因米雨萌而生,活了这么多年,只有遇见米雨萌后,才是他真正的活着。【女主篇】没有遇见墨博弈是,米雨萌是习以为常的被压榨的存在,就连最后一丝精力都被压榨空了,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和动力。遇见墨博弈后,米雨萌是幸福的,也找到了活着的目标。【本文一对一,宠文,相互宠溺,内容都是自己的想象出来,有不成熟的地方,请大家见谅。不过,拒绝人生攻击!嘻嘻!】
  • 异世帝王丹妃

    异世帝王丹妃

    一次偶遇,误终身!多年等待、求而不得的她,最终还是选择大婚典礼上的那一天,自杀身亡。来到异界的她,却不曾想到,自己虽然在这里顺风顺水,遇神杀神、佛挡杀佛。最终,一次仇家追杀、走投无路的她,只能选择自杀时。终究还是,遇到了曾经过往记忆中的他。俩人的携手打怪、互相打骂、游遍万界。最终,才得知她与他的那一次偶遇,并非偶然。但,他说过,无论过去多少年?无论你身在何世?变成什么模样?我都绝对会一直永远相伴你,不离不弃,宠你爱你、直到我的灵魂,永远消失在这世间。
  • 存魂

    存魂

    人们赖以生存的地表被破坏,幸存者只能在高空中的堡垒毫无希望的艰难生活,生存希望日渐渺茫。此时,勇敢的拓荒者重回废土,点燃了堡垒上的人们希望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