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2700000098

第98章 演员·记者·部长

——王传廷剪影

同事们在一块聊天,说到王传廷时都有种感觉:传廷是个风流才子,有文才,有口才,早年在舞台上演戏还有不错的艺才。艺才、文才、口才三位一体,结构了他的人生三部曲,或者说结构了他从低音部到高音部、从单旋律到多声部的三个乐章。这三个乐章大部分是在凉山舞台上演奏的。

1951年,中共南充地委书记孙先余和宣传部部长张平,坐着吉普车到各个单位各个学校搜捕“艺术细胞”,看上谁就把谁“抓”到吉普车上,带回地委。东“抓”一个西“抓”一个,把一些还没脱掉奶气的娃娃像组装零件似的拼凑起来,拼凑成一部小小的文艺机器——中共南充地委宣传队。传廷就是被孙先余从武胜中学“抓”来的一个十七八岁的高才生。按演员的标准衡量,他是我们这伙人当中最够格的一个,身材挺拔、仪表堂堂、聪明机敏,言谈举止都透出一个演员的气质。果不其然,他登台亮相就闪烁出可人的艺术光彩。在川北文代会上献演一出《田园新歌》,他和漂亮迷人的袁亚群配对饰演男女主角,演得神形俱佳,风情万种,宛若轻风与柳絮,徐徐依依,情意绵绵,甜了那个“田园”,甜了那个“新歌”。

这一艺术生活的乐章,在传廷一生中短暂得一闪而过。当我们这伙唱唱跳跳的年轻人被凉山一笔录取,嘻嘻哈哈有时又哭哭闹闹用青春的双脚跋山涉水,一步一步走进凉山的雷波后,他很快被领导机关看中,调到工委宣传部从事机关工作。从此,他的文艺工作画上了句号。

那是一个开山放炮、开路搭桥,变革自然同时变革社会的轰轰烈烈的年代。离开了我们这个小小集体的王传廷,两三年后,从硝烟弥漫的民主改革烽火中,回到当时的首府昭觉,从零开始另开一条新路,他和一批志同道合者办起了凉山开天辟地以来第一张报纸——《凉山日报》,当起了新闻记者。以“川丁”的笔名,用明快、质朴、生动而犀利的文笔,经常出现在报纸的显要版面上,引起读者的注意。我读“川丁”,一开始就读出一种魅力:没有初涉笔者的浮华、虚张和矫饰,没有故作艰深的稚嫩,没有包罗万象的冗杂,有的是严谨、洗练和隽永。我读“川丁”,读出一个新闻开拓者的辛勤和奋进、啃食典籍与攻读社会的刻苦,读出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一颗燃烧的心。在此后相当长的岁月,这张四开报纸犹如一块拓荒者的处女地,经他和他的同事们不停地耕耘、播种、除草、施肥,使之年复一年开花结果,成为中共凉山州委当之无愧的喉舌。来自嘉陵江边这位四川一丁,也在这张报纸上打上自己长长的人生印迹,献出了青春,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这几十个春夏秋冬里,展现在传廷面前的,不尽然都是鲜花、美酒和爱情,不尽然都是诗、画和音乐,也不尽然是走到哪里就有人来陪、来侃、来请教,一路的尊敬,一路的潇洒。他也有过悲伤、有过眼泪、有过噩梦,甚至有过绝望;人生百味之中,他同样品尝过酸、辣、苦、麻。就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刚刚开始,第一片阴霾笼罩大小凉山的时候,他连神都没回过来,就当头一棒,第一个被抛出来,成为凉山第一个“罪大恶极的罪人”向全州示众,在大小凉山赫赫然公布他的“罪行”。接着是下放、劳动、管制……尽管后来历史作出证明,那不过是一场可笑的误会,一次活天的冤枉,但毕竟不好受,是长达好几年的心灵折磨,还加上皮肉之苦!一个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埋头于党的新闻事业的人,一下子变成了罪该万死、死了喂狗狗都不吃的人类历史“狗屎堆”。几年“牛棚”生活,像置身于但丁的炼狱,是上天还是入地,令他备受熬煎。还好,他总算走过来了。

几十年的记者生涯,虽然喝够了苦水,却也饮足了甘泉。传廷长期涉足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种领域组合的社会生活之中,用他那支新闻记者的笔解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充实着他的“临床”经验。这为他后来的走向积累了知识准备了条件,顺理成章地成为凉山州委宣传部部长。

有一次,我在某个场合这样说道:在我们一起进入凉山这批文艺工作者中,混得最好的是王传廷。人们笑我一个混字用词不当。其实这个词绝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么狭窄和肤浅,它很有人情味儿,它蕴涵着追求、奋斗、拼搏,蕴涵着随意、潇洒的人生之旅,蕴涵着不同人的不同生存状态。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生态规律,同样符合万物之灵的人,就看你混得如何了。宣传部部长这个官儿,是不那么好混的,这个角色并不那么好演。客观来看,我们这位朋友在凉山意识形态舞台上,的确领过多年风骚:讲台上,引古论今的思辨,妙语连珠的演讲;书面上,笔底生辉的论题,洋洋洒洒的文章;宴会上,妙趣横生的言笑,豪气爽朗的碰杯;闲暇中,还有一手龙飞凤舞的字墨。可以说,不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他得到了。但掀开他的心理层面,却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有时去传廷的办公室,也去过他家里的书房,偶尔会翻翻稿子,翻翻书。从那一摞又一摞的笔记本,一叠又一叠的文字底稿和那五六只高接天花板的书橱中存放着的四五千册藏书,我不无感慨地想到这位老朋友的刻苦、勤奋和什么都喜欢自己动手的笔耕精神。宣传部部长的会很多,这样会那样会,上头的下头的,还有不少擦边的,迎来送往的,等等。这些会不去不行,去了不讲话,不说几句也不行,这就为难了,马马虎虎应付一下,签个到喝杯茶吃顿饭,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我知道传廷是不会干的,因为在他的案头有着:“三不说、两不写”的座右铭。记得那是一幅全绫精裱的手书单条,“三不说”是:外行话不说,没有针对性的话不说,语不破的话不说;“两不写”是:应景文章不写,东拼拼西凑凑没有自己见解的文章不写。于是,他每次都事先作构思,打下腹稿,每次都得找点资料,甚至查一下词典,每次都得一二三、ABC甚至甲乙丙丁拟出一个提纲,写出一个草稿,尽可能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有那么一点儿知识,那么一点儿新鲜和趣味。这就是他常常与朋友和熟人道及的口头禅:或讲话,或为文,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引用经典、文件,摘取资料,也得先“消化消化”;只要这样做了,就会得到提高,取得效果;退一步说,万一出现失误,以后要作检讨,也才说得出个子丑寅卯。问题是,这个工作即使做得细微谨慎,其结果也免不了有非议,左边的说你右了,右边的骂你左了。可以说,那数不清的“需要”、数不清的讲话、数不清的“万万不可”使他少听了许多心里话,疏远了不少朋友,失去他的潇洒自如和一个普通老百姓的逍遥自在。摆在他面前的,既是一个绚丽的花环,又是一剂不好吞咽的苦药。花环不一定闪光,苦药却有无穷的回味。毕竟他在凉山工作了四十年,领导和群众都比较了解,在文工队,在工作团,在报社,在宣传部和教育学院,都留下他的足迹。这足迹,有时是向前进,有时是停在那里,踩出深深的脚印,有时又是绕着圈子,留下蹒跚、重复的痕迹。1992年,正当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的时候,传廷受州委的委派,同一位副州长带领凉山歌舞团漂洋过海,东渡日本访问演出,使他的足迹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向外延伸,留在异国他乡。

那天,传廷告诉我们,他已年届花甲,很快就要离开宣传部部长岗位,去重操旧业办《攀西开发报》,那时搞点写作,做些研究。由此,我想起了刚进凉山时那一张张娃娃脸,想起了那时脆生生的欢声笑语和激情的泪流,还想起了一句人人藏于心底的话:革命,我把我交给你了,你安排吧。而凉山,则以母亲的柔情和温馨、父亲的仁慈和宽厚对我们说,来吧孩子,我们用大山的胸怀拥抱你。那时,我们没有祈祷万能的上帝,没有得到过什么恩赐。仰望苍天,上帝如是说,你们自己去造人吧。我们得益于凉山的好山好水,得益于千千万万彝族兄弟姐妹,采撷的是凉山的花草,吮吸的是凉山的甘露和灵气,造了我们这一个个大写的人。这就够了,这就够了。

泸山脚下,西昌街头,还有那皓洁的一轮建昌月,给我们留有不多的时间和空间。大山,你把我们紧紧地抱住,抱紧点,再抱紧点。

注:原载《开拓者的足迹》。作者:陈元通,又名阿通。《凉山文学》副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同类推荐
  • 宝鸡优秀剧作选1980—2015(中)

    宝鸡优秀剧作选1980—2015(中)

    本书包括:古典戏曲:《兰亭序》传奇、秦腔历史剧:苏若兰、现代戏曲:九品官招商等内容。
  •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林徽因散文集

    林徽因散文集

    林徽因,我国二十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作家,曾被胡适誉为“旷世才情、风华绝代”,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当世所仰叹。本书精选林徽因最有代表的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若干合为一集,以飨读者对这位才女才情的仰慕。本书版本典雅、素朴,内文排版大方,是阅读、收藏不错的版本。
  • 痛并明白着:一个渐冻人医生对生命的温情凝望

    痛并明白着:一个渐冻人医生对生命的温情凝望

    本书是一个35岁的医生的自传。35岁不是写自传的年龄,但作者说“我真的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福气’活到日落西山,我更不知道我果真有幸活到白头苍苍时,是否还能动得了笔,写得了字。”她是一个22个月时就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的患者,是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了要残疾一生的人。但她实现了自己当一个医生的理想。在人们的眼里,她是一个传奇,是一部励志的大书。她却说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勇敢的行为,只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尽量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已。由于作者是一个医生,她对身体的痛苦和生命的体验异常细腻、敏感、丰富、独特,笔下展现出了人的生命之美,其中对于理想的追求的描写,对于生死的感悟更是感人心魄。这是一本难得的生命教育之书。
  • 重估俄苏文学(下)

    重估俄苏文学(下)

    《重估俄苏文学》一书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细致解读,通过对作家思想状况和精神困境的深入分析,从苦难意识和自由精神等多个维度入手,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俄罗斯文学的伟大经验,考察了“苏联文学”对俄罗斯古典文学的改造和规训,分析了新的文学意识形态的基本矛盾和内在困境。本书既具有“史”的开阔视野,具有“思”的内在深度,同时,又出之以“诗”的表现方式,是一部具有历史意识和思想深度的厚重之作。它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当代文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对照和反省的清晰镜像。
热门推荐
  • 大神,造作啊!

    大神,造作啊!

    新文:豪门重生,少将,请接招!求支持。 云卿从没想过自己会被绿,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会被一个男人给绿了。为了分手答应代替前男友面基,大神居然是自己学校被称为学神的陆嘉宇,云卿恨不得在心里掐死前男友,你勾引什么人不行!非得勾引上这么一个难缠的人物!在大神冰冷的眼光下,云卿颤巍巍地说:“大神,搞一基吗?”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 与君沉眠

    与君沉眠

    她是影帝秦弋和大编剧乐瑜之女,一心仰慕竹马。她也是独自在娱乐圈跌跌撞撞成长的实力花旦宋影枳,专撩唐医生。后来的她是岁月静好,笑容温暖的秦唯暖。他是唐家二子,也是心理医生唐景淮,性格沉稳,不喜说话,遇见她后,不复以往模样,为她改变,把余生的温柔都交给了她。
  • 再见许先生

    再见许先生

    “你总说遇到我是一个劫,但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许钧辰“爱上了一个恶魔,他能给我想要的所有,也能毁掉所有!” ――潇炎炎 “挽心,挽心,我连你的心都没有得到过,又何来挽心啊!”――夏挽心
  • 暴君女皇超凶哒

    暴君女皇超凶哒

    一朝穿越,帝国女皇重生为月家弃子,还带了个恶魔小奶包。无妨,既已重生,那么母子二人便联手斩断这乱世!谁料这小奶包一门心思帮娘亲找相公!“娘亲,你不要自称孤好不好?这称呼不利于脱单的!”“娘亲,你不要穿红衣好不好?这颜色不利于脱单的!”“娘亲,你不要……”月倾欢忍无可忍,将小包子扔到门外:“出去面壁!”结果,月倾欢当晚便被一只魔尊床咚!月倾欢被某尊压得一脸懵逼。“孤以帝称自谓!你敢娶孤?”“有个性,本尊喜欢。”“孤一身红衣,克夫!”“有品味,本尊觉得超美。”“和孤相亲的男人站了几条街,你得排队!”“敢跟本尊抢女人?全都砍了!”
  • 亿万家产换你一抹甜

    亿万家产换你一抹甜

    公司危机,前男友将她卖给了A市鼎鼎有名的慕容东宸。将来的日子她以为会在煎熬中度过,没想到慕容东宸居然将她宠上了天。“听说报纸上又有你的绯闻了?”她坐在沙发上质问。而A市鼎鼎有名的慕容东宸居然跪在键盘上,“是她勾搭的我!”在外面,慕容东宸叱咤风云,在她面前,却是如此的卑微。他爱她,爱到可以为她去死!
  • 惊梦无眠夜

    惊梦无眠夜

    自编自创诗集,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包括喜怒哀乐的经典诗句,让读者别有一番韵味。一部对过往的依旧恋曲。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道剑神尊

    道剑神尊

    幸阳是一个生存在凡人家庭的孩子,父母对他的期望是让他去考凡人世界的官,以此来改变幸阳的命运,可是在幸阳六岁的时候,和他父母姐姐一起去地里玩的时候,他吃了红的神界大能归去所化的芳尘果,本就聪慧的他更加的聪慧,以此走上了修道者的征途,从此大杀四方快意恩仇,他此生就只有一个最爱,对爱永远的忠贞......
  • 昨夜情话,转身天涯

    昨夜情话,转身天涯

    新郎出轨闺蜜,秦怡一气之下嫁给了众所周知的严家傻子少爷严易泽,做好了守一辈子活寡的准备,谁知……新婚夜,痴痴傻傻的严易泽竟露出了邪魅的笑容,秦怡这才意识到所有人都被他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