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3300000010

第10章 历代名人过往萍踪(3)

从同为四川人的角度来看,“三苏”与我有乡谊,自然受到我的喜爱。但有乡谊的人太多,喜爱的人却太少,因为乡谊不宜演变成毫无做人底线和是非原则的乡愿。“三苏”中的苏轼是我特别喜欢的文化人,他在中国古代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能冠军”。我承认杜甫、李白的诗歌,苏轼没法比,李、杜是真正的诗歌冠军。但纵观苏轼的文、书、画、诗乃至旷达的人生态度,都使他在中国文化史上领袖绝伦。“三苏”因赶考、省亲、还葬等原因,多次往返路经成都,他们路经成都的历史,我还没看到过专门的研究,这实是“三苏”和巴蜀文化研究的损失。

“三苏”路经成都多次,但在成都停留的时间也不长。停留时间长短,与情感的深浅自然是有关系的,但也并不绝对如此。1030年苏洵22岁,尚无子嗣,是年到成都玉局观里无碍子嗣卦处亦卖卦求子处,看到一幅眉山得道仙翁张霄远的画像。据传他回家供奉这张画像而喜得苏轼、苏辙二子,实在灵验得很,此事明代所刻《重瞳观新修殿宇记事碑》有载,不免有附会自高之嫌。苏轼文集卷六十八里《书章詧诗》中,还记载一位蓬州高士李士宁——连欧阳修亦有《赠李士宁》加以盛赞——与章詧父子均有往还,均准确提及章氏父子神秘死亡事,苏轼再加上这一条他的佐证,可见李士宁提及“尝见余于成都,曰‘子甚贵,当策举首’,已而果然”。这么剽悍的自我表扬,让你不把他看做文曲星下凡都难。上述诸事虽不必尽信,但说明“三苏”特别是苏轼很早就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轼直接歌咏成都之作并不多见,但当他写到成都的时候,常有出人意表的深情。因与好友一起醉酒吟诗、游山玩水,自然要想起成都的美酒来,“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成都秀才王缄来看他——有很多人说此人是苏轼妻弟,从苏轼文章说其为王秀才,可断定其不是苏轼妻弟,苏轼妻弟名王缄字元直,此事《苏轼年谱》作者孔凡礼辨析甚清——苏轼很感慨,于是提笔写下深情的诗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临江仙·送王缄》)。成都这座城市因人因物,都使他牵肠挂怀。而“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苍苔高朕室,古柏文翁庭。”(《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帖》)则是勉老友为四川文化的繁盛作出新的贡献。至于在湖州作而寄冯当世(京)的《河满子》就更像居母丧时他给当时成都知府王素所写的《上知府王龙图书》一样,对成都、对四川有深切的爱;“高才本不缘勋阀,余力还思治蜀兵”(《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无不充溢着对治理故乡者的热望。

却说寄冯当世的《河满子》算是苏词里少见的叙事性作品,却也写得这般文情并茂,实属难得。“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前半阕盛赞冯京保卫成都,安抚少数民族的功劳,后半阕则写成都的民俗风情,要冯京学治成都的前辈如宋祁、田况、赵抃、薛奎一样——如薛奎治理开封时以严厉著称,故号“薛出油”;入治成都,则与民同乐,春游踏青,故名“薛春游”——入乡随俗,“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其委婉劝慰情致,跃然纸上。

“三苏”不仅多次经过成都,而且与彼时成都的领导关系都很好,除前述王素和冯京以外,尚有另外二位。举荐苏洵并提携苏轼、苏辙的张方平就不用说了,当张方平1054年11月知益州,赓即苏洵撰有《上张益州书》,并于第二年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去拜谒他。1056年苏轼画了张方平的像,苏洵作《张益州画像记》存于成都净众寺,其文曰:“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威,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1060年8月8日曾在成都当过益州转运使回京做官的赵抃荐苏洵为秘书省试校书郎,苏辙在《太子少保赵公诗石记》里说:“辙昔少年,始见公于成都,中见公于京师,其容色晬以温,其气肃然以清。”以苏轼、苏辙在做官之前未曾分开过的情形来看,或许苏轼也见过赵抃亦未可知。不特此也,一些著名的书帖和石碑如《成都西楼书帖》《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帖》《法舟帖》、永康军迎祥寺钟楼碑等都与成都有相当深的关联,可见苏轼对成都的沾溉是广泛而深远的。

苏轼一生与其所到之处寺院的方丈、僧众等交游甚多,所做各种与佛教有关的文字非常之多。《清风阁记》里言:“文慧大师应符,居成都玉溪上,为阁曰清风。”在《成都大悲阁记》里他更为直接地说:“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而大悲之像,未睹其杰。”惟得法师敏行乃请高手作佛像,使其庄严生动,“余游于四方二十余年矣,虽未得归,而想见其处”。从时间上推算此作应写于1082年——据赵耆《增修大悲阁记》有云“元丰壬戌,有大法师,敏行其名,造大悲像……复建大阁”——可见他对成都长久的怀想。59年后,绍兴十一年(1141),大悲阁因风雨剥蚀,得以重修,于是赵耆撰《增修大悲阁记》,赞赏东坡先生的文章是“此阁有坏,而文不泯”。虽然如此,重修还是得记录如次,“余于是乎记之,不以附于东坡为嫌也”。

苏轼对成都的感情,固然与后来他妻弟王缄和同科进士家安国居住成都,而添一分挂牵外,最早且历久弥深的系念还是他的宗兄、大慈寺胜相院的住持、宝月大师惟简。1055年9月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弟兄到成都盘桓几日,除了拜谒刚到任的益州知府张方平外,苏洵带着两弟兄专门去游历了大慈寺中和胜相院,见了惟度、惟简。后来苏轼分别写过《中和胜相院记》(1067年9月15日)、《胜相院藏经记》《四菩萨阁记》(1068年10月26日作)三篇文章来专谈大慈寺胜相院和自己捐建的情形,是大慈寺值得记取的第一手史料。关于第一次的见面,苏辙在《祭宝月大师宗兄文》里说:“览观药市,解鞅精舍,时始见兄。”(《栾城后集》卷二十)可见大慈寺药市之盛,在宋时春秋两季均有,而此处“精舍”当指中和胜相院。说到药市,其实大慈寺有名的蚕市,苏轼、苏辙二兄弟也应是经历过的,他们自己的故乡眉山也有相同的市场,苏辙曾说:“眉之二月望日,鬻蚕器于市,因作乐纵观,谓之蚕市。”这与成都包括大慈寺的蚕市是一脉相承的,当然成都的蚕市由于人口众多、供需旺盛,集市开展的时间要长一些。1063年正月苏辙写《蚕诗》,而苏轼则有《和子由蚕诗》“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分叙四川蚕市的习俗和盛况。

1056年苏洵携苏轼、苏辙二子进京赶考,再次路过成都。两兄弟一起游大慈寺的极乐院,观看了卢楞伽的画,有题名,其名曰:“至和丙申季春二十八日,眉阳苏轼与弟辙来观卢楞伽笔迹”(《苏轼佚文汇编》卷六)。卢楞伽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弟子,不只在极乐院有画,且在保佛院也有罗汉一堂,其壁画被范成大称为“妙格上品”。1057年4月7日苏轼、苏辙的母亲程氏去世,他们与父亲一道返乡葬母,1059年4月苏轼住在成都,与惟简往还颇多,苏轼离开成都时,惟简送行很远,依依惜别。文章中虽然没有直接点大慈寺的名,但应该算是苏轼第三次到大慈寺。

苏轼离开大慈寺回眉山第二天,即于4月3日给惟简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收入《苏轼佚文汇编》卷四,因涉及许多事,颇值一说。“昨者累日奉喧,既行,又沐远出,至刻厚意”,这说明他们相谈竞日,惟简还相送很远,这不是很寻常的情感。且有加者,苏轼用许多琐细之事劳烦惟简——“前买缬一匹,花样不入意。却封纳换黄地月儿者一匹,厥直同否?聒噪!聒噪!”——“冗事甚聒雅怀,非宗契不至此也”。因苏母忌日4月7日马上就到,所以“今趁追荐”,一系列繁杂之事,需要惟简的帮助。要绣观音礼佛,“所要绣观音,寻便召人商量,皆言若今日便下手绣,亦须至五月十间方得了当。如成都见卖者即甚不佳,厥直六贯五六。见未令绣,且以咨报,如何?如何?”而“请检点妆佛”,不知是否指苏洵《极乐院造六菩萨记》中所说“造六菩萨并龛座二所”,尚不得而知。总之,一些饾

竹木之事,拿来烦渎尘世中人尚有人不能忍,何况方外出尘之人?

到了十月,苏轼、苏辙服母丧满,苏洵带上全家包括苏轼、苏辙兄弟的乳母前往京都。行前,苏轼特别想见惟简一面,但惟简失约,以致他心情不好,只好请人给他带信问候。“延望不至,何故爽前约也?怏怏。来早且解缆前去,渐远,无由一见,惟强饭多爱。”(苏轼致惟简佚简第二简)苏轼的至情至性,读之跃然纸上。苏轼与惟简如此情性,非只一见,以罪废之身贬黄州的困厄之中,仍不忘请其派来索文要字的僧人悟清捎去礼物为赠:“黄州无一物可为信。建茶一角子,勿牙尘浼”(苏轼致惟简第三简)。

同类推荐
  • 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

    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

    “人民军队历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丛书共四卷:分别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撷取了具有鲜明代表性的100个人民军队经典战例,每卷书精选25个战例。其中既有进攻战、防御战,也有围歼战、阻击战、攻坚战、奇袭战、伏击战、遭遇战……这些战役战斗,或集中优势兵力以少胜多,或以逸待劳,或长途奔袭,或运筹帷幄,等等,无不体现出指挥者的胆大心细、神机妙算、英勇果敢,闪耀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智慧光芒。这些林林总总的战役战斗,无法穷尽人民军队所创造的石破天惊的经典战例、所书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所孕育的凝心聚魂的战斗精神,只是力图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记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还原历史真相,讲述传奇故事,展现雄才大略。
  • 霸业英雄

    霸业英雄

    新书《重生三国之盖世吕布》已经发布,请多多支持春秋战国,秦失其鹿,汉末三雄,南北并立,五代乱世引出无数的英雄可歌可泣。但此世界比其有过之而无不及!洋武末年,神宗暴政,以迟道为首的迟派作威作福,最终使天下英雄共诛!四足鼎立,三分天下,世平争雄到底谁?能真正的统一这大好河山?是平屠尽天下?是世以仁爱治国?是明乘胜追击?还是兴后而崛起?乱世出英雄,但,真正的霸主,只有一个!所以,虽然会有人壮志难酬,但决不忍辱偷生!“我,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那江山如此多娇!”“我,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我这边独好!”“我,才是天之骄子,开辟自己的治国之道!”
  • 天下三分终归蜀

    天下三分终归蜀

    三分天下,若你身处其中,能不能让结局有所不同?
  • 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

    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

    本书是翦老所著的一本重要史学入门之作,它分两大主题:一为“史料”,一为“史学”。他所说的“史料”,不是通常所泛称的历史资料,而是“史料学”,是研究历史资料的具体门径和方法;所说的“史学”,主要是说研究历史的理论和方法,通称“历史学”。
  • 水浒逐鹿传

    水浒逐鹿传

    穿越水浒,逐鹿天下!交流群:294684407(需要粉丝认证,老新书均可)。
热门推荐
  • Fairy Tales

    Fairy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夺命的邮票

    夺命的邮票

    话说在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闹中取静的马路,被法国人起名为:“拉都路”。路东头有一爿与众不同的熟面店,何谓“与众不同”?只为面店掌柜居然不顾天高地厚,当众挂出一块醒目地黑底黄字的招牌,上书:“天下第一面”。如此大言不惭,倒使得过往客人谁都想领教领教。及至大家尝过店里的各式面膳,方知果然名不虚传。当下便有好事者向伙计问起这“天下第一面”的来历,谁知不问犹罢,一问,竟使得众面客无不张口咋舌了。
  • 快穿之几坑青梅

    快穿之几坑青梅

    1.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千簌雪渣了从小一起长大、疼她、爱她、保护她的竹马哥哥傅寒鋆,被青马系统绑定,开始执行任务。不是每一对青梅竹马都会在一起的,但是青马系统的任务就是让有爱的青梅竹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青马系统在咆哮!2.刚出生就get了情侣名,已经甩出去别的情侣好几条街了。可是情路坎坷,小青梅呀,你要闹到什么时候?3.千簌雪谴责道:系统是竹马的亲妈!系统假笑:你怎么把实话说出来了,其实我对我儿媳妇也是很好的!
  • 满分测试大闯关(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满分测试大闯关(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倾国谋之嫡女归来

    倾国谋之嫡女归来

    【双洁1vs1】归来,言反其本也。魂兮归来,补生人遗恨女兮归来,解血海深仇小人恶鬼,且长点心——她回来了来要回她天之骄女的尊贵剖杀你等阴谋诡计敢冤她五年,一个个虚伪皮囊摘干净了给她祠堂做香火地狱空位已备好该去的,她来送你上路归来情不尽她有个青梅竹马小郎君一眼终生情不离“卿卿,嫁我吧。”好,嫁!倾国红妆倾世情宠这一世,认定是你生生世世,都是你
  • 九连穿巷

    九连穿巷

    浮生一世黄粱一梦且行且珍惜浮生,浮过三千世界,闻见世间万物,寻你。
  • 《三体》导读

    《三体》导读

    有人从《三体》中看到了沧海桑田,有人从《三体》中看到了旷世绝恋,有人从《三体》中看到了思想实验,有人从《三体》中看到了星空灿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打开《三体》的方式,而这本书,通通指给你看!读过或没读过《三体》,都不妨打开此书。如果你为其中的科技名词而茫然无措,请打开此书,如果因其中的情理冲突而纠结,请打开此书……
  • 武镇仙魔

    武镇仙魔

    这里有武道强者镇压天宇,有绝世神兵斩断苍穹,有凶兽吞天噬地,有仙人留世,泣血万古,有神魔禁地,谋断九州。这本书,讲述一个拥有神秘石珠的少年,一步步登临武道巅峰,镇压寰宇,揭开上古仙人消失谜团的梦幻旅程。PS:本书已渐入佳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仙侠世界,众生皆凡人,敢与仙魔争雄!
  •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提供了中国人生智慧的一种现代版本,它的努力在于参悟人生,吕读人生,进而获得人生。本书对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的条件与理想人生作了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