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300000012

第12章 阶级(2)

汉末大乱,奴婢之数,更行增多。后汉光武一朝,用法令强迫释放奴婢很多(都见《后汉书》本纪)。然亦不过救一时之弊,终不能绝其根株。历代救济奴隶之法:(一)对于官奴婢,大抵以法令赦免。(二)对于私奴婢则(甲)以法令强迫释放。(乙)官出资财,替他赎身。(丙)勒令以买直为佣资,计算做工的时期,足满工资之数,便把他放免。虽有此法,亦不过去其太甚而已。

用外国人作奴婢,后世还是有的。但非如古代的出于俘虏,而亦出于鬻卖。《汉书·西南夷列传》和《货殖列传》,都有所谓“僰僮”,就是当时的商人,把他当作商品贩卖的。《北史·四裔传》亦说:当时的人,多买獠人作奴仆。因此,又引起政治上的侵略。梁武帝时,梁、益二州,岁岁伐獠以自利。周武帝平梁、益,亦命随近州镇,年年出兵伐獠,取其生口,以充贱隶。这在后世,却是少有的事,只有南北分立之世,财力困窘,政治又毫无规模,才会有之。

至于贩卖,却是通常现象。如唐武后大足元年,敕北方缘边诸郡,不得畜突厥奴婢;穆宗长庆元年,诏禁登、莱州及缘海诸道,纵容海贼,掠卖新罗人为奴婢;就可见海陆两道,都有贩卖外国人口的了。南方的黑色人种,中国谓之昆仑。唐代小说中,多有昆仑奴的记载,更和欧洲人的贩卖黑奴相像。

然中国人亦有自卖或被卖做外国人的奴隶的。宋太宗淳化二年,诏陕西缘边诸郡:先因岁饥,贫民以男女卖与戎人,官遣使者,与本道转运使,分以官财物赎,还其父母;真宗天禧三年,诏自今掠卖人口入契丹界者,首领并处死。诱至者同罪,未过界者,决杖黥配(均见《文献通考》),就是其事。

后汉末年,天下大乱,又发生所谓部曲的一个阶级。部曲二字,本是军队中一个组织的名称(《续汉书·百官志》大将军营五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丧乱之际,人民无家可归,属于将帅的兵士,没有战事的时候,还是跟著他生活。或者受他豢养或者替他工作。事实上遂发生隶属的状态。用其力以生产,在经济上是有利的,所以在不招兵的时候,将帅也要招人以为部曲了(《三国志·李典传》说,典有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就是战时的部曲,平时仍属于将帅之证)。《卫觊传》说:觊镇关中时,四方流移之民,多有回关中的,诸将多引为部曲,就是虽不招兵之时,将帅亦招人为部曲之证。平民因没有资本,或者需要保护,一时应他的招。久之,此等依赖关系,已成过去,而其身分,被人歧视,一时不能回复,遂成为另一阶级。

部曲的女子,谓之客女。历代法律上,奴婢伤害良人,罪较平民互相伤害为重。良人伤害奴婢,则罪较平民互相伤害为轻。其部曲、客女,伤害平民的罪,较平民加重,较奴婢减轻;平民伤害部曲、客女的,亦较伤害奴婢加重,较其互相伤害减轻。所以部曲的地位,是介于良贱之间的。历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都有这一阶级。

使平民在某种程度以内,隶属于他人,亦由来甚久。《商君书·竟内篇》说:“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有爵者不当差徭,在自己家里的时候),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有爵者替公家当差徭时,庶子亦跟着他出去)。这即是《荀子·议兵篇》所说秦人五甲首而隶五家之制。秦爵二十级,见《汉书·百官公卿表》。级级都可乞人为役,则人民之互相隶属者甚多,所以鲁仲连要说秦人“虏使其民”了。

晋武帝平吴以后,王公以下,都得荫人为衣食客及佃客。其租调及力役等,均入私家。此即汉世封君食邑户的遗法,其身分仍为良民。辽时有所谓二税户,把良民赐给僧寺,其税一半输官,一半输寺(金世宗时免之),亦是为此。此等使人对人直接征收,法律上虽限于某程度以下的物质或劳力,然久之,总易发生广泛的隶属关系,不如由国家征收,再行给与之为得。

封建时代的阶级,亦是相沿很久的,岂有一废除即铲灭净尽之理?所以魏晋以后,又有所谓门阀的阶级。魏晋以后的门阀,旧时的议论,都把九品中正制度(见第七章)看作他很重要的原因,这是错误的。

世界上哪有这种短时间的政治制度,能造成如此深根固柢的社会风尚之理?又有说:这是由于五胡乱华,衣冠之族,以血统与异族混淆为耻,所以有这风尚的。这也不对。当时的区别,明明注重于本族士庶之间。况且五胡乱华,至少在西晋的末年,声势才浩大的,而刘毅在晋初,已经说当时中正的品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了。

可见门阀之制,并非起源于魏晋之世。然则其缘起安在呢?论门阀制度的话,要算唐朝的柳芳,说得最为明白(见《唐书·柳冲传》)。据他的说法:则七国以前,封建时代的贵族,在秦汉之世,仍为强家。因为汉高祖起于徒步,用人不论家世,所以终两汉之世,他们在政治上,不占特别的势力。然其在社会上,势力仍在。到魏晋以后,政治上的势力和社会上的势力合流,门阀制度,就渐渐固定了。这话是对的。当时政治上扶植门阀制度的,就是所谓九品中正(见第七章)。

至于在社会上,则因汉末大乱,中原衣冠之族,开始播迁。一个世家大族,在本地方,是人人知其为世家大族的,用不著自行表暴。迁徙到别的地方,就不然了。琅邪王氏是世族,别地方的王氏则不然。博陵崔氏是世族,别地方的崔氏则不然。一处地方,新迁来一家姓王的,姓崔的,谁知道他是那里的王?那里的崔呢?如此,就不得不郑重声明,我是琅邪王而非别的王氏;是博陵崔而非别的崔氏了。这是讲门阀的所以要重视郡望的原因。

到现在,我们旧式婚姻的简帖上,还残留著这个老废物。这时候,所谓门第的高下,大概是根据于:(一)本来门第的高下。这是相沿的事实,为本地方人所共认,未必有谱牒等物为据。因为古代谱牒,都是史官所记。随著封建的崩坏,久已散佚无存了。(二)秦、汉以来,世家大族,似乎渐渐的都有谱牒。(《隋书》著录,有家谱,家传两门。《世说新语》《注》,亦多引人家的家谱)。而其事较近,各家族中,有何等人物、事迹,亦多为众人所能知,所能记,在这时期以内,一个家族中,要多有名位显著的人,而切忌有叛逆等大恶的事。如此,历时稍久,即能受人承认,为其地之世家(历时不久的,虽有名位显著的人,人家还只认为暴发户,不大看得起他。至于历时究要多久,那自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三)谱牒切忌佚亡,事迹切忌湮没。傥使谱牒已亡;可以做世家的条件的事迹,又无人能记忆;或虽能记忆,而不能证明其出于我之家族中;换言之,即不能证明我为某世家大族或有名位之人之后;我的世族的资格,就要发生动摇了。

要之,不要证据的事,要没人怀疑;要有证据的事,则人证物证,至少要有一件存在;这是当时判定世族资格的条件。

谱牒等物,全由私家掌管,自然不免有散佚,伪造等事。政治总是跟著社会走的。为要维持此等门阀制度,官家就亦设立谱局,与私家的谱牒互相钩考;“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了(亦柳芳语)。

当这时代,寒门世族,在仕途上优劣悬殊;甚至婚姻不通,在社交上的礼节,亦不容相并(可参看《陔馀丛考·六朝重氏族》条)。此等界限,直至唐代犹存。《唐书·高士廉传》及《李义府传》说,太宗命士廉等修《氏族志》,分为九等,崔氏犹为第一,太宗列居第三。又说:魏大和中,定望族七姓,子孙迭为婚姻。唐初作《氏族志》,一切降之。

后房玄龄、魏徵、李等,仍与为婚,故其望不减。义府为子求婚不得,乃奏禁焉。其后转益自贵,称禁婚家,男女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

《杜羔传》说: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曰:“民间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反不若崔、卢邪?”可见唐朝中叶以后,此风尚未铲除。然此时的门阀,已只剩得一个空壳,经不起雨打风吹,所以一到五代时,就成“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之局了(《通志·氏族略》)。

这时候的门阀,为什么只剩一个空壳呢?(一)因自六朝以来,所谓世族,作事太无实力。这只要看《廿二史札记江左诸帝皆出庶族》,《江左世族无功臣》,《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各条可见。(二)则世族多贪庶族之富,与之通婚;又有和他通谱,及把自己的家谱出卖的。看《廿二史札记·财昏》,《日知录通谱》两条可见。(三)加以隋废九品中正,唐以后科举制度盛行,世族在选举上,亦复不占便宜。此时的门阀,就只靠相沿已久,有一种惰力性维持,一受到(四)唐末大乱、谱牒沦亡的打击,自然无以自存了。

门阀制度,虽盛于魏晋以后,然其根源,实尚远在周秦以前,到门阀制度废除,自古相传的等级,就荡然以尽了(指由封建势力所造成的等级)。

然本族的等级虽平,而本族和异族之间,等级复起。这就不能不叹息于我族自晋以后武力的衰微了。中国自汉武帝以后,民兵渐废。此时的兵役多以罪人和奴隶充之,亦颇用异族人为兵。东汉以后,杂用异族之风更盛。至五胡乱华之世,遂习为故常(别见第九章)。

同类推荐
  • 三国最强主簿

    三国最强主簿

    乱世米贵,居之不易!郭威:老汉儿,让你家娃娃来我这里上私塾吧,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呦!老汉:咱村里的好娃娃,3岁能放牛,4岁能赶鸭,5岁能捡柴,6岁能割草,7岁能下地,8岁就是家里的一个壮劳力,那要读书认字儿了,能放更好的牛,赶更好的鸭,捡更好的柴,割更好的草,下更好的地吗?郭威:确实不能!怎么办,他说的好有道理,好羞耻,我好像被说服了!有没有搞错!你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路人甲,有必要这么能说会道吗?郭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穷二白,诸事一窍不通来到三国乱世,与时代一同成长,能否在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呢?
  • 诸葛蒙难记

    诸葛蒙难记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鲜为人知的一段传奇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却说刘备夺取汉中之后,蜀国走上了巅峰。但奇怪的是以后刘备厄运频繁。就连那个神机妙算百战百胜的诸葛亮似乎消失了一样。几乎失去了作用。最后导致关羽荆州兵败,干儿子刘封被杀。糜竺糜芳被杀。张飞被杀。最后夷陵之战,全军覆没。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到底去了哪里?很多历史学家争论不休。本书虽然虚构,但是试着解开尘封当年的历史。望大家收藏鼓励。
  •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4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4

    本书收录了抗战期间西北军、东北军、晋绥军中基层老兵的回忆性文章90余篇。老兵们的回忆均为其所亲历抗战事件的忆述。西北军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及之后的初期抗战,西北军所参加的战斗,以七七事变为主,主要表现了大刀队的活跃;第二章讲述1937年到1938年,在日军进犯势如破竹时,西北军所开展的数次阻击战和保卫战,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第三章讲述西北军在台儿庄大战中的英勇表现;第四章讲述中条山日军与西北军八年间的反复争夺;第五章讲述相持阶段,西北军坚守阵线,并寻机打击敌人;第六章讲述抗日战争末期,西北军的数次反攻作战。东北军内容为一章。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时部分官兵不顾不抵抗命令,所做的一些反击战斗,还有西安事变后,东北军虽被边缘化,但仍秉承着“打回老家去”的信念,为抗战顾全大局,参加了很多战役。晋绥军内容为三章。第一章讲述晋绥军在河北、山西战场上所参加的数次战役,以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为主;第二章讲述江淮战场上西北军所参加的几次战役;第三章讲述35军在绥远战场上给日军的沉重打击。本文作者均为抗战老兵、下级军官,亲身参加了很多战斗,他们的回忆还原了一个火线上的抗日战争。
  • 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在那洪荒之中,有一条时间长河,蜿蜒曲折流淌不息,明朝就如一叶扁舟,航行在那时间长河之中,杨齐一不小心坠入其中。穿越了,还是明朝末年~兵荒马乱,灾难连年,不过想想或许能见到崇祯皇帝,或许能和李自成、吴三桂、后金女真过过招儿,或许还能和卢象晟称兄道弟?貌似也不是不可以!那就让这明朝末年,因我而不同!兵荒马乱?我平!灾难连年?我赈!定要扬我大国之威,四海八荒臣服来贺!本书又名《梦殇大明》,查证大量历史资料,因为明朝没有“明史”,所有历史皆是清朝历时四任皇帝编纂,经三次大改,最终修编成册,所以很多历史均以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本人追本溯源,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明朝末年。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热门推荐
  • 妻乃大皇帝

    妻乃大皇帝

    李承道穿越到了唐朝,成为太子李建成儿子,一不小心又成为了女儿国的国王。随身打着砸金蛋系统,只要人气值足够,就能够砸出很多惊喜。一不小心砸出了个金箍棒,一步小心砸出了个日向雏田,砸出了个波雅·汉库克。一不小心砸出了个千手纲手,一不小心砸出了个松本乱菊。为了能够得到跟多的人气值,砸出更多的女人,李承道走上了一条征服全世界的不归路。站在雪域之巅,李承道仰天大问:“何时何地才能够砸出个苍老师啊?”
  • 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

    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六十年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专论和报告等形式,系统阐释国新中国六十年来,在以往的基础上人权理论研究、人权建设实践以及人权对外交流的发展。其中既肯定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巨大成就,也指出国尚待解决的问题的对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全书分三个部分:其一,综论篇,按人权保障的内在逻辑,汇集了人权概念、人权理论和人权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人权问题应有的科学态度等专论。其二,分论篇,以《世界人权宣言》、国际人权公约之分类,结合我国宪法、法律相关规定,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内容分题做了论述。其三,国际交流篇,收入了作者二十年来参与我国与外国人权对话、参与主持人权对话研讨,以及其他形式的对外人权交流之部分报告、讲话和重要发言。此外,还收入了作者本人及其与胡云腾先生一起对我国人权建设撰写的研究报告,作为附录。本书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朴实,可资理论研究、高校教学、人权建设实践参考,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人权知识的良好辅助材料。
  • 都市超级少年

    都市超级少年

    一手夺命医术,一身绝世功法,天才少年自深山中而来。生性腼腆的他,不怕和死亡对决。为寻找师姐,一路杀伐果断纵横都市。
  • 一个像秋天

    一个像秋天

    你如同夏日的晨露,那双天真的眼睛里闪烁着清澈的光芒。你说我像秋天的狗尾草,即便没有了晨露,明年依旧会等你。
  • 欢迎来到梦境游戏

    欢迎来到梦境游戏

    “你真的会做梦吗?”“你愿意享受梦中的虚拟世界吗?”“你渴望经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人生吗?”“那么......虚拟梦境游戏世界欢迎你!”“你问我是干什么的......”“哦......教你做白日梦。”
  • 少女记事簿

    少女记事簿

    (暂空)(“我也想成为一个充满阳光的姑娘笑得无比灿烂没有烦心事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 G弦之歌

    G弦之歌

    你听过巴哈的G弦之歌吗?听起来似乎是哀伤的,可是背后却是感动的。安以贝一个看似普通却背负着身世秘密。很小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母亲死在自己面前,却不知道父亲是谁。从小生活在育幼院,却没有丧失爱人的本能,院长爸爸对她像自己的女儿,可是,上帝最后还是让她独自面对外边的世界。悲伤地咏叹调。交织着,爱情,亲情。至少,在这里是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私家侦探马洛为钱工作,却不为钱出卖灵魂。他说:“为了讨生活。我卖我必须卖的。我所能卖的,就是上帝赐给我的一点胆量跟智慧,还有为了保护客户,宁可吃亏受气的一点意志力。”一桩陈年的珍珠抢劫案沉渣泛起,获知珍珠下落的小瘪三死在出租屋的床上。当年的劫匪已然获释,如今靠养金鱼等闲度日。马洛说:“金鱼?去他的。”《红风》每当圣安娜风刮起的时候,温顺的小妻子都可能拿刀打量丈夫的脖子。在这样的季节里,马洛对救他性命的女郎说:“如果有人找你麻烦,告诉我。”热风肆虐,却吹不走骑士马洛的柔情。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独家盛宠:替婚小拽妻

    独家盛宠:替婚小拽妻

    为了赚钱,替姐去相亲的钱奈奈直接在酒宴上被麻翻。醒来,身边竟躺着一个身材绝佳不着片衣的绝世美男!她吓得不轻,扯着嗓子大声尖叫。哪知道,美男却一脸邪气的看着她调教道:叫法不对,重来!“什么?”钱奈奈忘记了叫唤,傻怔的看着他。“看来你含苞未放,那本少就来教教你怎么叫……”绝世美男坏笑着,扯下了她身上的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