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300000043

第43章 语文(1)

语言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的一个大进步。(一)有语言,然后人类能有明晰的概念。(二)有语言,然后这一个人的意思,能够传达给那一个人。而(甲)不须人人自学。(乙)且可将个人的行为,化作团体的行为。单有语言,还嫌其空间太狭,时间太短,于是又有文字,赋语言以形,以扩充其作用。

总之,文字语言,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把人类联结为一的。人类是非团结不能进化的,团结的范围愈广,进化愈速,所以言语文字,实为文化进化中极重要的因素。

以语言表示意思,以文字表示语言,这是在语言文字发达到一定阶段之后看起来是如此。在语言文字萌芽之始,则并不是如此的。代表意思多靠身势。其中最重要的是手势。中国文字中的看字,义为以手遮目,最能表示身势语的遗迹。与语言同表一种意象的,则有图画。图画简单化,即成象形文字。图画及初期的象形文字,都不是代表语言的。所以象形文字,最初未必有读音。图画更无论了。到后来,事物繁复,身势不够表示,语言乃被迫而增加。

语言是可以增加的,(一)图画及象形文字,则不能为无限的增加,且其所能增加之数极为有限;(二)而凡意思皆用语言表示,业已成为习惯;于是又改用文字代表语言。文字既改为代表语言,自可用表示声音之法造成,而不必专于象形,文字就造的多了。

中国文字的构造,旧有六书之说。即(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六者之中,第五种为文字增加的一例,第六种为文字减少的一例,只有前四种是造字之法。许慎《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许氏说仓颉造字,又说仓颉是黄帝之史,这话是错的。其余的话,则大概不错。

字是用文拼成的,所以文在中国文字中,实具有字母的作用(旧说谓之偏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中,只有象形一种是文,余三种都是字。象形就是画成一种东西的形状,如☉、月、、水(此字须横看。,《说文》:“象臂胫之形。”按此所画系人的侧面,而又略去其头未画。,上系头,中系两臂,小孩不能自立,故下肢并而为一。,《说文》:“象人形。”按此系人的正面形,而亦略画其头。只有子字是连头画出的。按画人无不画其头之理,画人而不画其头,则已全失图画之意矣。于此,可悟象形文字和图画的区别)等字是。

(一)天下的东西,不都有形可画。(二)有形可画的,其形亦往往相类。画的详细了,到足以表示其异点,就图画也不能如此其繁。于是不得不略之又略,至于仅足以略示其意而止。傥使不加说明,看了他的形状,是万不能知其所指的。即或可以猜测,亦必极其模胡。此为象形文字与图画的异点。象形文字所以能脱离图画而独立者以此。然如此,所造的字,决不能多。

指事旧说是指无形可象的事,如人类的动作等。这话是错的。指,就是指定其所在。事物两字,古代通用。指事,就是指示其物之所在。《说文》所举的例,是上下两字。卫恒《四体书势》说“在上为上,在下为下”,其语殊不可解。我们看《周官》保氏《疏》说“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才知道《四体书势》,实有脱文。《说文》中所载古文两字,乃系省略之形。其原形当如篆文作。一画的上下系人字,借人在一画之上,或一画之下,以表示上下的意思(这一画,并非一二的一字,只是一个界画。《说文》中此例甚多)。用此法,所造的字,亦不能多。

会意的会训合。会意,就是合两个字的意思,以表示一个字的意思。如《说文》所举人言为信,止戈为武之类。此法所造的字,还是不能多的。只有形声字。原则上是用两个偏旁,一个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凡是一句话,总自有其意义,亦自有其声音的。如此,造字的人,就不必多费心思,只要就本语的意义,本语的声音,各找一个偏旁来表示他就够了。

造的人既容易,看的人也易于了解。而且其意义,反较象形、指事、会意为确实。所以有形声之法,而“文字之用,遂可以至于无穷”。转注:《说文》所举的例,是考老两字。声音相近,意义亦相近。其根源本是一句话,后来分化为两句的。语言的增加,循此例的很多。文字所以代表语言,自亦当跟着语言的分化而分化。这就是昔人的所谓转注(夥多两字,与考老同例)。假借则因语言之用,以声音为主。

文字所以代表语言,亦当以声音为主。语文合一之世,文字不是靠眼睛看了明白的,还要读出声音来。耳朵听了(等于听语言),而明白其意义。如此,意义相异之语,只要声音相同,就可用相同的字形来代表他。于是(一)有些字,根本可以不造。(二)有些字,虽造了,仍废弃不用,而代以同音的字。此为文字之所以减少。若无此例,文字将繁至不可胜识了。

六书之说,见于许《序》及《汉书·艺文志》(作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周官》保氏《注》引郑司农之说。作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昔人误以为造字之法,固属大谬。即以为保氏教国子之法,亦属不然。教学童以文字,只有使之识其形,明其音义,可以应用,断无涉及文字构造之理。以上所举六书之说,当系汉时研究文字学者之说。其说是至汉世才有的。《周官》保氏,教国子以六书,当与《汉书·艺文志》所说太史以六体试学童的六体是一,乃系字的六种写法,正和现在字的有行、草、篆、隶一样(《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作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18字,定系后人窜入。惟保氏六书和太史六体是一,所以说亦著其法,若六书与六体是二,这亦字便不可通了)。

以六书说中国文字的构造,其实是粗略的(读拙撰《字例略说》可明。商务印书馆本),然大体亦尚可应用。旧时学者的风气,本来是崇古的;一般人又误以六书为仓颉造字的六法。造字是昔时视为神圣事业的,更无人敢于置议。其说遂流传迄今。

《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可见仓颉只是一个会写字的人。然将长于某事的人,误认作创造其事的人,古人多有此误(如暴辛公善壎,苏成公善篪,《世本·作篇》即云:暴辛公作篪,苏成公作篪,谯周《古史考》已驳其缪。见《诗·何人斯疏》。因此,生出仓颉造字之说。汉代纬书,皆认仓颉为古代的帝皇。见拙撰《中国文字变迁考》第二章,商务印书馆本)。又有一派,因《易经·系辞传》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蒙上“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认为上古圣人,即是黄帝。司记事者为史官,因以仓颉为黄帝之史。其实二者都是无稽的。还有《尚书》伪孔安国《传序》,以三坟为三皇之书,五典为五帝之典,而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就说文字起于伏羲时,那更是无稽之谈了。

文字有形、音、义三方面,都是有变迁的。形的变迁,又有改变其字的构造和笔画形状之异两种,但除笔画形状之异一种外,其余都非寻常人所知(字之有古音古义,每为寻常人所不知。至于字形构造之变,则新形既行,旧形旋废,人并不知有此字)。所以世俗所谓文字变迁,大概是指笔画形状之异。其大别为篆书、隶书、真书、草书、行书五种。

(一)篆书是古代的文字,流传到秦汉之世的。其文字,大抵刻在简牍之上,所以谓之篆书(篆就是刻的意思)。又因其字体的不同,而分为(甲)古文,(乙)奇字,(丙)大篆,(丁)小篆四种。大篆,又称为籀文。《汉书·艺文志》,小学家有《史籀》十五篇。自注:“周宣王太史作。”《说文解字·序》:“《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又说:“《仓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然则大篆和小篆,大同小异。现在《说文》所录籀文220余,该就是其相异的。其余则与小篆同。

小篆是秦以后通行的字。大篆该是周以前通行的字。至于古文,则该是在大篆以前的。即自古流传的文字,不见于《史籀》15篇中的。奇字即古文的一部分。所不同者,古文能说得出他字形构造之由,奇字则否。所谓古文,不过如此。

《汉书·艺文志》、《景十三王传》、《楚元王传》载刘歆《移让大常博士书》,都说鲁共王坏孔子宅,在壁中得到许多古文经传。其说本属可疑。因为(一)秦始皇焚书,事在三十四年。自此至秦亡,止有七年。即下距汉惠帝四年除挟书律,亦只有二十三年。孔壁藏书,规模颇大,度非一二人所为。不应其事遂无人知,而有待于鲁恭王从无意中发现。

(二)假使果有此事,则在汉时实为一大事。何以仅见于《汉书》中这三处,而他书及《汉书》中这三处以外,绝无人提及其事(凡历史上较重大之事,总和别的事情有关系的,也总有人提及其事,所以其文很易散见于各处)。此三处:《鲁恭王传》,不将坏孔子宅之事,接叙于其好治宫室之下,而别为数语,缀于传末,其为作传时所无有(传成之后,再行加缀于末),显而易见。《移让大常博士》,本系刘歆所说的话。《艺文志》也是以刘歆所做的《七略》为本的。然则这两篇,根本上还是刘歆一个人的话。所以汉代得古文经一事,极为可疑。

然自班固以前,还不过说是得古文经;古文经的本子、字句,有些和今文经不同而已,并没有说古文经的字,为当时的人所不识。到王充作《论衡》,其《正说篇》,才说鲁共王得百篇《尚书》,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尚书伪孔安国传序》,则称孔壁中字为科斗书。谓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孔安国据伏生所传的《尚书》,考论文义(意谓先就伏生所传各篇,认识其字,然后再用此为根据,以读其余诸篇),才能多通得25篇。这纯是以意揣度的野言,古人并无此说。

凡文字,总是大众合力,于无形中逐渐创造的,亦总是大众于无形之间,将其逐渐改变的。由一人制定文字,颁诸公众,令其照用,古无此事。亦不会两个时代中,有截然的异同,至于不能相识。

(二)篆书是圆笔,隶书是方笔。隶书的初起,因秦时“官狱多事”(《汉志》语。官指普通行政机关,狱指司法机关),“令隶人佐书”(《四体书势》语),故得此名。徒隶是不会写字的人,画在上面就算,所以笔画形状,因此变异了。然这种字写起来,比篆书简便得多,所以一经通行,遂不能废。

初写隶书的人是徒隶,自然画在上面就算,不求美观。既经通行,写的人就不仅徒隶了。又渐求其美观。于是变成一种有挑法(亦谓之波磔)的隶书。当时的人,谓之八分书。带有美术性质的字,十之八九都用他。

(三)其实用的字,不求美观的,则仍无挑法,谓之章程书。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正书。所以八分书是隶书的新派,无挑法的系隶书的旧派。现在的正书,系承接旧派的,所以现在的正书,昔人皆称为隶书。

王羲之,从来没有看见他写一个八分书,或者八分书以前的隶字,而《晋书》本传,却称其善隶书。

(四)正书,亦作真书,其名系对行草而立。草书的初起,其作用,当同于后来的行书。是供起草之用的。《史记·屈原列传》说:楚怀王使原造宪令,草藁未上,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所谓草藁,就是现在所谓起草。草藁是只求自己认得,不给别人看的,其字,自然可以写得将就些。这是大家都这样做的,本不能算创造一种字体,自更说不上是谁所创造。

到后来,写的人,不求其疾速,而务求其美观。于是草书的字体,和真书相去渐远。驯致只认得真书的人,不能认得草书。于是草书距实用亦渐远。然自张芝以前,总还是一个一个字分开的。到张芝出,乃“或以上字之下,为下字之上”,其字竟至不可认识了。后人称一个一个字分开的为章草,张芝所创的为狂草。

(五)狂草固不可用,即章草亦嫌其去正书稍远。(甲)学的人,几乎在正书之外,又要认识若干草字。(乙)偶然将草稿给人家看,不识草字的人,亦将无从看起(事务繁忙之后,给人家看的东西,未必一定能誊真的)。草书至此,乃全不适于实用。然起草之事,是决不能没有的。于是另有一种字,起而承其乏,此即所谓行书。

行书之名,因“正书如立,行书如行”而起。其写法亦有两种:(子)写正书的人,把他写得潦草些,是为真行。(丑)写草书的人,把他写得凝重些,是为行草(见张怀瓘《书议》)。

从实用上说,字是不能没有真草两种,而亦不能多于真草两种的。因为看要求其清楚,写要求其捷速;若多于真草两种,那又是浪费了(孟森说)。中国字现在书写之所以烦难,是由于都写真书。所以要都写正书,则由于草书无一定的体式。草书所以无一定的体式,则因字体的变迁,都因美术而起。美术是求其多变化的,所以字体愈写愈纷歧。这是因向来讲究写字的人,多数是有闲阶级;而但求应用的人,则根本无暇讲究写字之故。这亦是社会状况所规定。

今后社会进化,使用文字的地方愈多。在实用上,断不能如昔日仅恃潦草的正书。所以制定草体,实为当务之急。有人说:草体离正书太远了,几乎又要认识一种字,不如用行书。这话,从认字方面论,固有相当的理由。但以书写而论,则行书较正书简便得没有多少。现在人所写潦草的正书,已与行书相去无几。

若求书写的便利,至少该用行草。在正书中,无论笔画如何繁多的字,在草书里,很少超过五画的。现在求书写的便利,究竟该用行书,还该用草书,实在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至于简笔字,则是不值得提倡的。这真是徒使字体纷烦,而书写上仍简便得有限(书写的烦难,亦由于笔画形状的工整与流走,不尽由于笔画的多少)。

中国现在古字可考的,仍以《说文》一书为大宗。此书所载,百分之九十几,系秦汉时通行的篆书。周以前文字极少。周以前的文字,多存于金石刻中(即昔人刻在金石上的文字),但其物不能全真,而后人的解释,亦不能保其没有错误。

同类推荐
  • 孟河镇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孟河镇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孟河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孟河镇文化底蕴深厚,精英人物辈出。这里是齐梁故里,是齐梁文化的诞生地;这里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开创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繁荣局面;这里也是革命先驱恽代英的故乡。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孟河镇的概况、历史、文化、名人、遗存和自然风光,还专设一章介绍了孟河的今天和明天。
  • 吕布之雄图霸业

    吕布之雄图霸业

    掌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马,三国第一神将吕布!这是一本重生吕布vs拥有武将召唤系统刘辩穿越者VS爆表乱入的天骄的书。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且看飞将乱舞。刘辩:“我有召唤武将系统,天下在手。”读者:“干死带外挂的穿越者。”撒花~撒花~干死外挂穿越碧~~~~书友群:377054633
  • 赵公子

    赵公子

    简介:长平之战,赵国大败,伤亡惨重。西有强秦虎视眈眈,北有匈奴屡次寇边,东有燕国倾力来犯。值此危难时刻,赵孝成王长孙赵嘉,遇到了声名狼藉的未来战神李牧。从此,赵国与他们的命运,就被牢牢绑在了一起。(本书普通群号:780258263,只要回答问题就能加群;冰萌VIP群号:638908856,需要2000粉丝值,加群找管理验证方可,俺也不是管理,表找俺)
  • 见太平

    见太平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且看我,抵死谩生只为太平!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哈女神

    三哈女神

    本书主要从生活、工作、情感三个方面,论述了“哈女”们的生活状态,以她们的优雅生活方式为参照,教会广大女性享受生活,拼战职场,获得幸福的方法与技巧。在生活上,“哈女”们既注重外在的保养,又注重内在的修炼。她们既懂得怎样呵护自己的肌肤,知道化什么样的妆容更能为自己的美丽加分,又懂得怎样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工作中,刚踏入职场的“哈女”们会努力地吸收知识、学习技能,打拼几年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工作视作对生活的一种享受,最后将自己磨练成一个干练的职场女性。在情感上,“哈女”们会勇敢地踏过青春的弯路,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拥抱自己的爱情,在婚姻中会努力修行,与对方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并相守一生。
  • 诸天最强反套路

    诸天最强反套路

    装逼能够变强,装逼能够走上人生巅峰?我不仅要在自己的世界装逼,我还要抢其他世界所有主角的风头,装别人的B,让别人无B可装!我要这诸天万界,都留下我装逼的痕迹!
  • 医品天下

    医品天下

    她是现代的高材生,却因一场意外穿至贵府庶女身上。自幼中毒命不久矣?内外阴谋扑朔迷离?离开深府,习医练武,七载后解毒归来,解疫情,破阴谋,寻真相,绽放风华,名动天下。他是皇帝的宠儿,灼灼年华之际,丧天机,军谋乱,民生怨,徒留一声叹息,流转于自此相伴的轮椅之上。当年的意气风发,换作如今的温和淡漠。昨日陷他人之阱,今日伪装不知,但待来日奉还。“不管何人,乱我局者,杀。”他是皇帝的弃儿,自小如同工具。鲜血染满双手,他的眼里冷酷如冰。当身份得到承认,却是去异国当质子,仍是执行杀手的任务。“这个世上,是否还有值得我在乎的东西?”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缘分的大门逐渐开启。烽烟四起,黄沙漫漫,残酷战场,谁是谁的情劫?破碎君权,皇天浩浩,风涌云起,谁是谁的真命?【独白版】蓝以陌:——我不相信我的命运就这样被所谓的传说绑定,如果真有传说,那就由我来成为传说。——我穷尽所有努力,却一路与真爱擦肩而过。命中注定也罢,天意弄人也罢,即使最终结局无法改变,即使违背天意,我也要赌上一切做最后一次尝试。因为,我爱他。端木弈:——她若想要天下,我夺来给她。她若祸水覆国,我陪她。宁叫我负天下人,也绝不让任何人负她。——和你在一起的未来一片黑暗吗?那么,握紧我的手,我来带你创造光明。顾琰:——我以为我已经不在乎,所谓权力富贵,生死病痛。但现在我知道,我在乎了。因为她,我想要权力在握,为她开辟一方安全的天地;因为她,我想要好好活下去,与她生老相随。——我想,更早认识你的是我,我还是有机会吧?所以即便知道已经错得离谱,我仍自欺欺人。可是现在,我决定放手了。以陌,去吧,不用顾虑,不要回头。自此以后,你的背后,留给我。不管是拒绝,还是噩梦,只要能触及你的身影,就好。【逗B版】(纯属恶搞)一朝穿越,命不久矣?所幸,有个神医外公。回到深府,一群女人轮番上演“宫心计”?没事,有娘亲兜着。可是,最可怕的是笑里藏刀的老爹?蓝以陌怒了,我不要求你是李刚,你倒好,拿我当工具做交易?这年头拼爹不可靠,拼队友才是王道!“队友”端木弈挑眉,笑得莫测:“队友可不可信也不好说,但夫妻同心倒是真的。”且看穿越女和腹黑男掀起腥风血雨最后携手天下的故事。脸皮厚如木的某木:1、结局不会悲,绝对1V1。
  • 那些年,不会忘记

    那些年,不会忘记

    青春,总会有人给你几次难忘,让你刻骨铭心,那些故事就像伤一样,好了却留下了疤新作品,三千凡梦,作者李治明支持一下
  • 一顾尘世

    一顾尘世

    世人眼里的妖怪,不都应该是无恶不作又杀人如麻的吗?那这只是怎么回事?本以为是个呆萌可爱的小朋友,没想到是傲娇腹黑还毒舌的狐狸。“顾小七,你长得这么胖了,能不能少吃点?”“顾小七,你知道有朝一日你是怎么死的吗?”“顾小七,你都多大了,还要靠着自身卖艺挣钱?”“顾小七……”顾七:我……算了,打也打不过,骂又骂不过的,还是不打了。直到有一天——顾小七,我喜欢你。哈?听到这句话的顾小七,从床上直接掉下去。顾七:我……有点慌
  • 来世寻爱——男神,请慢走

    来世寻爱——男神,请慢走

    茫茫人海数不尽的铅华,冥冥众生看不完的人生百态!你记得回来的路,却为何忘了人间的距离,这岸的魂,莫问对岸的魂来自哪里?对岸的魂,莫问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时分的奈何桥!如果还有来生,你依然是我唯一的选择!茫茫的天空下依旧回荡着我们的誓言——来世再见,来世再见!
  • 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

    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

    这个世界总会留给我们一些缺憾:没有安全感,想要存在感,颜值不够高,运气不够好,无端被误解,工作太糟心……以至于我们时刻都在与不完美拼命对抗着。其实,我们注定不会完美,但我们依然可以用优雅、有趣的方式让自己拥有美好人生。我们还未拥有的,不是我们不配,而是我们值得拥有更好的。我们经历的事情,终归会有一个美好结局,如果不够好,那只是还未迎来结局。不必苛求多么完美,只要我们让心情明媚起来,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就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 盛唐神话

    盛唐神话

    他从小体弱多病,却被被三军将士奉为战神,战必胜,攻必取,所向无敌,他到底有何奇遇?他先是谦卑恭敬,后又专权跋扈,废立两代帝王,人人皆以其为操莽,然继位之新君却对他始终信任有加,言说:永不相疑。他到底是忠是奸?萧去病的一生,就是一部盛唐的神话。这位千年之后的来客,自从他从天而降,出现在天宝十年的河苍烽外,大唐的历史便因他而改写,盛世绵延。新书《林氏水浒》已发布,群号596054581,请大家多多支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