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600000050

第50章 社会文化的发展(5)

我们之所以肯定《康诰》、《蔡仲之命》等《周书》的篇章的整理编定是在西周时期,而不是拖延到春秋时期才加以整理,就是因为《左传》的明文记载,证明这些篇章早在周初分封诸侯时即已成型。

西周时期是否将诰誓之类的文献编定而以《周书》相称,尚无确证,但是依《夏书》、《商书》之例推测,西周时期也可能是有《周书》之称的。《周礼·内史》载“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郑注谓“副写藏之”。从《康诰》、《蔡仲之命》的情况看,周王朝的史官将诰命之辞“副写藏之”应当是实有其事的。春秋初年虞国贤臣宫之奇说: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左传》僖公五年)春秋时期卫国的祝佗说各种诰辞“藏在周府,可复视也”(《左传》定公四年)。可以推测,“盟府”、“周府”所藏的各种诰誓、册命及其他档案材料的数量很多。这些材料,仅见于《周礼》诸史官职守所记载,就有以下几类,一是古史传说,即《周礼·外史》所谓的“掌三皇五帝之书”。二是关于各诸侯国大事的记载,即《周礼·内史》所谓的“凡四方之事,内史读之”。三是周王室及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宗族的一些情况,即《周礼·小史》所载“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四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诉讼记载,即《周礼·大史》所谓“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者藏焉,以贰六官”。这些档案材料的整理加工,不仅是西周史事记载的基础,也是西周时期编撰《书》的主要依据。

和夏商两代相比,西周时期人们的历史意识可谓空前增强,夏商两代兴盛与衰亡的历史成为周初人们经常谈论的问题,周公曾说:“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尚书·酒诰》)他所说的“民监”实即民心向背而引起的夏商两代的兴亡,归根到底还是历史的经验,召公曾说:“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尚书·召诰》)召公认为,夏商两代从兴盛到“坠厥命”,这就是周人最好的鉴戒。在周公看来,历史的经验可以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周公所讲的正面的历史经验,主要是殷代诸位明智的先王,“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尚书·酒诰》)。从成汤到帝乙的诸位“经德秉哲”的先王的史迹,周公十分熟悉,他说:

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尚书·无逸》)

从这个说法里面可以看到周公对于殷王朝的历史是很了解的,以至于每位殷王在位的时间和某些作为都知道得很清楚。这里也可以说明周人的确有关于殷商的典册文字记载,所以才会将某位殷王在位的年数如数家珍地罗列出来。关于殷代君臣的情况,周公也非常熟悉。他指出:

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率惟兹有陈,保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尚书·君奭》)这里所追溯的时限从成汤开始,直到武丁,距离周初已经较远,周初人这样熟悉他们的作为,想来是以典册文字记载为依据的。除了夏商两代历史以外,周族自己的发祥历史也是周初人们相当重要的历史经验。周公曾谓:“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尚书·无逸》)他在这里举出周太王、周王季和周文王,不是着眼于他们在上天已经成了神灵而保佑周族,如同《诗经·文王》所谓“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的那样,而是着眼于这些周先王勤奋创业的历史经验。

周初所总结的反面的历史经验,主要是夏商两代亡国之君的教训。周公说:“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指出夏桀不遵循以往任用人的道理,而且行为暴虐,所以导致灭亡无后。周公又指出“其在受德暋,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尚书·立政》),即商纣王行为昏暗不明,任用那些行为残暴、作恶多端的官员,所以周才接受了国运而治理天下。召公曾经对周成王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尚书·召诰》)明确说明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正是周的鉴戒。召公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周初统治者借鉴历史经验的典型言论。《诗经·荡》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文王》谓“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都凝聚了周人浓厚的历史意识。

综观西周史学发展情况,可以说已经比殷代有了长足的进展。

如果说殷代尚有十分浓厚的神意史观的话,那么西周时期的史学则正逐渐从神意的笼罩下走出,更多地注目于人的历史活动,记载人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殷代的甲骨卜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祈求神意的产物,而周代的彝铭则与神意有了较大的距离。

殷代的贞人记载历史还不够自觉,而西周时期的史官则自觉主动地进行史载和历史资料的汇集。这里有一个颇有趣味的对照:殷人占卜是以神意来决定人事,而周人迷信的重要方式———蓍筮,则以人事来印证神意。《易》的卦爻辞写定于西周时期,是当时的人蓍筮以后决定吉凶之辞,然而卦爻辞里面却有许多人的事迹,例如: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同人》九三爻辞)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明夷》九三爻辞)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小过》六五爻辞)王用亨(享)于岐山,吉,无咎。(《升》六四爻辞)这些爻辞所记皆为人的活动,虽然其具体史事不明,但非神鬼之事,则还是一目了然的。《易》的卦爻辞里面有一些事情已经被专家考证出其原委,可以确指其为历史上某时某人之事。主要有以下几例:

丧羊于易,无悔。(《大壮》六五爻辞)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旅》上九爻辞)这是商先祖王亥的史事,可以与《山海经》、《纪年》、《天问》等的记载相互印证。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既济》九三爻辞)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未济》九四爻辞)这是商王高宗讨伐鬼方的史事,说“三年克之”,可见战争延绵颇久。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泰》六五爻辞)

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归妹》六五爻辞)这是商王帝乙嫁女于沚国的史载。帝乙的时候为了加强与诸方国的关系而嫁女于比较强大的沚国首领。箕子之明夷,利贞。(《明夷》六五爻辞)

这是殷末贤人箕子的史事。《易·明夷》彖传里面曾经将周文王和箕子对举,可见箕子应当和周文王一样也是商周之际的人物。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晋》卦辞)

这是周初卫康叔的史事,指康叔受封后,以善于畜牧而用王所赐之马而蕃庶。总之,从《易》的卦爻辞看,大多数都是以人事来作为判断吉凶的标准,这些人事中虽然大部分不能确指,但是这与殷代甲骨卜辞的以神意而决定人事还是很有区别的。当然,《易》所载的史事,并不是在进行历史记载,而只是取其为人们所熟知的结果而作为蓍筮时断定吉凶的说辞,还是为神意服务。尽管如此,还是应当说其着眼点已经与进行甲骨占卜时的殷人不同:蓍筮时,周人眼睛看着前人行事的吉凶,而龟卜的时候殷人眼睛则盯着神的旨意。

相比而言,周人显然要比殷人进步一些。周人的这个进步与其浓厚的历史意识有着直接关系。

附 录 作者论著目录

一、著作

1.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成都:巴蜀书社,1990

2.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北京:三联书店,1992

3.中国古代史(上册),主编、参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先秦民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乱世称雄———春秋五霸.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0

7.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中国民俗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二、论文

1.关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研究,1978(5)

2.秦始皇击匈奴筑长城始于何时.北方论丛,1979(2)

3.“杯弓蛇影”考.中国语文通讯,1979(4)

4.《史记·商君列传》的一个句读问题.北方论丛,1979(5)

5.关于“胆如斗大”———读《三国志》札记.学术研究,1980(1)

6.论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江汉论坛,1980(2)

7.我国奴隶社会始于何时.学习与探索,1980(2) 3 47附 录 作者论著目录

8.《史记·陈涉世家》的若干问题辨析(一).群众论丛,1980(2)

9.《史记·陈涉世家》的若干问题辨析(二).群众论丛,1980(3)

10.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江汉论坛,1980(3)

11.再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方论丛,1980(6)

12.“南郡备警”说质疑.江汉论坛,1980(6)

13.“黄鸟”与人殉.社会科学辑刊,1981(1)

14.关于“馌彼南亩”.社会科学辑刊,1981(1)

15.“时日曷丧”考.群众论丛,1981(1)

16.如何评价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学习与探索,1981(2)

17.司马迁与《陈涉世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3)

18.项羽与分封.史学评林,1981(3)

19.释封.史学评林,1981(3)

20.“骏发尔私”新解.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3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21.华不注考.中华文史论丛,1982(1)

22.关于“发闾左谪戍”.江汉论坛,1982(6)

23.“匹马束丝”新释———读《曶鼎》铭文札记.中华文史论丛,1982(3)

24.从大小的含义看《史记·商君列传》的一个句读问题.史学评林,1982(3)

25.司马迁论韩非之死.史学评林,1982(5/6)

26.史学的魅力.光明日报,19830126

27.关于苍头军.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7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28.《商颂》难句试释(一).学术研究,1984(4)

29.《商颂》难句试释(二).学术研究,1984(4)

30.《商颂》难句试释.学术研究,1984(6)

31.试论殷代王权与神权.社会科学战线,1984(4)

32.从方国联盟的发展看殷都屡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1)

33.说“帝乙归妹”.中华文史论丛,1986(1) 3 48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34.甲骨文考释两篇.见: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5.殷墟卜辞中的商王名号与商代王权.历史研究,1986(5)

36.焚书坑儒原因再议.天津社会科学,1987(1)

37.如何分析我国远古的神话与历史.史学情报,1987(3)

38.甲骨文“中”字说.殷都学刊,1987(3)

39.试论方志的起源及其分期.史志文萃,1988(3)

40.试谈商周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88(4)

41.《墙盘》断代再议.中原文物,1989(1)

42.从盘庚迁殷说到《尚书·盘庚》三篇的次序问题.中国史研究,1989(1)

43.谈中国史研究与社会发展史的关系.光明日报,19890614

44.关于殷墟卜辞中的“示”和“宗”的探讨———兼论宗法制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9(3)

45.禹———站在文明门槛的伟人.文史知识,1989(9)

46.论周初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5)

47.试论商族的起源及其在汉民族形成中的作用.见:汉民族研究,第1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48.试论宋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史学月刊,1989(6)

49.殷墟骨臼刻辞“示屯”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殷都学刊,1990(2)

50.殷代贡赋制度述论.见: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51.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1990(1)

52.论图腾.学习与探索,1990(3)

53.论早周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增刊《文史论考》专号

54.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的新进展.考古与文物,1991(2)

55.殷商制度的若干问题试探———兼释甲骨文封、饩、衰等字.见:史学论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6.论春秋霸主.史学月刊,1991(5)

57.论平王东迁.历史研究,1991(6)

58.试论共和行政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史研究,1992(1)

59.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宝鸡师范学院学报,1992(1)

60.“共和行政”与西周后期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3)

61.论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南都学坛,1992(3)

62.试论春秋时期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见:史学论衡,第2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3.从甲骨卜辞看姬周族的国号及其相关诸问题.古文字研究,第18辑

64.试论西周分封制的若干问题.见:西周史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5.论周代卿权.中国社会科学,1993(6)

66.周太史儋谶语考.史学月刊,1993(6)

67.张仪史事辨.江海学刊,1994(3)

68.宋太丘社考.学术月刊,1994(6)

69.商鞅变法史事考.人文杂志,1994(4)

70.春秋时期礼的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5)

71.战国史事考.见:王玉哲先生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72.商鞅史事考.中国史研究,1994(3)

73.试释甲骨文“堂”字并论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1)

74.试论春秋时期的社神与社祭.齐鲁学刊,1995(2)

75.甲骨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中国文物报,19950521

76.试论春秋时期的祖先崇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2)

77.西周易卦与筮法初探.周易研究,1995(3)

78.写教材也要“通古今之变”.史学史研究,1995(3)

79.春秋时期的梦与占梦.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5(3)

同类推荐
  • 膏粱子

    膏粱子

    重生将门,过劳死的警察张麟本以为自己是将门虎子,没想到竟然被人叫鳖孙,这就直叫人火大了!其爷如病虎,其父乃儒犬!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罢罢罢,躺在功劳薄上,享着祖辈福荫,当个吃喝嫖赌的膏粱子弟,也是快哉!快哉!
  • 大唐余音

    大唐余音

    一个江南温柔乡统治下的鹰派大佬的荆棘之路
  • 逆天改变者

    逆天改变者

    一位见多识广的富二代,在漂亮女友的帮助下,意外的摔下悬崖,卷入了历史的纷争中,用现代人的知识改变历史,用发展的视角,重塑历史,在生死的徘徊中求存,在波橘云诡中求变,用经济这个支点去撬动腐败的大明王朝,通过影响最聪明人嘉靖,而影响天下,从而掀开了改变历史的宏图大卷。
  • 盛唐风华路

    盛唐风华路

    梦回大唐,李世民刚刚杀了兄弟,突厥的铁骑踏破武功,直逼长安城下,耻辱的渭水盟约即将到来,蔡聪该何去何从?历史真的那么容易就改变吗
  • 大唐公子羽

    大唐公子羽

    我们只是在一个镜像空间中按照以前的生活轨迹而生活着。当你找到真正的自己的时候你才能算作是真正的活着。双鱼玉佩,域外文明产物,驱使着人域文明
热门推荐
  • 绯色追凶

    绯色追凶

    莫名卷入一场凶杀案,凶手的线索竟然指向自己?为了自证清白,她开始着手调查。设计高跟鞋的慈善家,毒舌睿智的金牌律师,嘻哈纯真的的少年......一幅幅面孔,一套套说词,到底谁在是隐藏在幕后的凶手?
  • 龙凤斗:下堂恶妃(全本)

    龙凤斗:下堂恶妃(全本)

    相府千金慕容彦,外貌娴雅,一幅大家闺秀姿态,待在深闺足不出户。一张龙腾金丝圣旨而下,诏告天下:她被当今圣上许给我当朝王爷。当家中沸腾而起之时,她仅是淡淡一言,道:“仅是搬个窝而已,”说完便甩甩水袖仪态大方离去。“鎏金”国王爷东方闲云,权倾天下,俊雅万千,在京城翻云覆雨,当今圣上皆是不言半句。仅因一盘棋,他便要娶一听闻无趣至极的女子,随后便眸光一转,邪睨道:“也好,府里正缺个王妃,就她吧!”就这两人,一个看似高雅却包藏恶心的女子,一个看似儒雅却邪魅如修罗的男子……漫天风沙起,伊人在何方?是那眼前之人或是脑海中的幻影?灯火阑珊处,良人何处寻?是那系着红线之人或是陪伴之人?推荐chyajs1987的文:http://m.pgsk.com/a/201261/
  • 冷剑横霜

    冷剑横霜

    江湖刺客凤朝歌为夺取百年一遇的“碧海珠”,不幸卷入江湖纷争,各大势力暗流涌动,一场巨大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 花开花落花满盈

    花开花落花满盈

    韩暮晨……如果有来世,我宁愿再也不要见到你。国外一座古老的庭院里,一个穿着素朴,气质高雅的女人双手环于胸前望着窗外。清晨的阳光格外刺眼,将女子的面容清晰地映在落地窗前。姣好的面容,倾国倾城地容颜。无论是谁哪怕一眼便会深深地爱上她。此时的她双目低垂,两行清泪在眼角落下,那段痛苦的记忆又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她不停地晃动着此时无比疼痛的脑袋,希望能阻止再一次想起那段往事。可是无论她怎么试图去忘记,那段往事还是再一次被她想起,又一次将她卷入到那段痛苦的岁月………也许无论是谁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也许一切都是命。【量身定制文】:在看的过程中,发现你想要的答案!!!
  • 娱乐圈萌宠新人

    娱乐圈萌宠新人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新人,到娱乐圈巅峰,郝郝闯荡娱乐圈只凭着好运气和一股子犟劲。只是,我那么冷漠的女孩,大家总爱围着我干什么?还有,谁能告诉她一些有效防狼招数,那个阴魂不散的男人让她这女强人有一点点心动了怎么办?
  • 巅峰猎神

    巅峰猎神

    何剑退出职业界后,对《圣猎》彻底失去了信心。重返校园,却因一件事重拾对《圣猎》的信心。从头再来……
  •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逆天原配

    逆天原配

    原配被真爱挖墙脚了?切,别看你锄头挥得好,可惜墙脚挖错了。幸亏渣男抛的早,就连白莲花也要被整倒,只可惜真爱还是没处找,神医冒泡:娘子,真爱在这呢?某女怒吼:无赖滚粗!
  • 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

    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

    作者从著名汉学家拉铁摩尔本人在中国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理论的接受过程;通过对他在中国边疆地区(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所进行的田野考察活动的细致梳理,对他与当时中国学界和政治界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拉铁摩尔在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进行归纳与反思,并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祖国及其边疆地区提供一个历史的文本。
  • 阴影囚徒

    阴影囚徒

    长夜无眠,黑暗侵袭。我在黑暗中奔跑,嗜血的怪物在身后嚎叫,透过浓雾,我似乎看到隐约的光明。那是诡异的力量!我别无选择,投入它的怀抱。借助它,我或许可以生存下去,团团迷雾下,蒸汽与克苏鲁带来极致的诡秘狂欢,我行走在黑暗边缘,光影之间,没什么能控制我,只有阴影,无处不在......PS:另类黑暗文,主角逐渐变得冷静理智又时而疯狂,不喜勿喷,求订阅起点正版,养家糊口不容易,十分感谢。群号:77747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