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00000010

第10章 刘宗周哲学的心性工夫(3)

学者最忌识神用事。识者,载妄之官,神之有漏义也。夫心,觉而已矣。觉动而识起,缘物乃见。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觉离本位,情识炽然,聪明乘之,变幻百出,其最为近而似焉者为理识。理识之病,深则凿,浅则浮,诡则异,僻则邪,偏则倚,支则杂,六者皆贼道之媒而妄之著焉者也。妄非真也,识非觉也。妄尽而觉还其初,神在何处?识在何处?故曰:学者,觉也。从这一段议论中可见,他“知道”觉“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并且一定确有所觉,但此种“知道”可能也是“识神用事”。

因此,刘宗周通过学习来涵养,产生了两方面效果。一方面通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式(如其所谓“理识”),束缚了心体,使之处于封闭状态,给新观念的输入和自性的展现造成障碍。由于一切都由往圣先贤所规定,知识则难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想象力和好奇心会受到抑制,并导致对新事物缺乏关注和应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可以启发心田内本有的道种(如其所谓“学者,觉也”),或使得内化的东西成为心田之内的种子,这些种子成为人的慧命,会自动促使人吸收有益于自身生长的信息和精神能量,并对妨碍自身生长的信息进行抵制和防御。这样,人会依照这些种子的要求继续学习,通过读书吸取古人写作时贯注在书里的信息和精神能量。

有些书中信息量和能量巨大,会对读者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使学者大开道眼。读者和作者在这里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通过此桥梁,作者将信息和能量输入到读者这里,使读者受到感发,受用亲切,如刘宗周所谓“便觉古人真在目前”。这样,作者可以成为读者的增上缘,他通过一种信息和能量的加持,帮助读者静气、静心,信心增长并得到精神依靠,甚至会使人产生皈依感。这也正是读书何以成为涵养之法的真实原因。

如前所述,刘宗周心性哲学中的许多概念既是各有侧重又是密切相关的。他的慎独和诚意的关系是这样,它们同涵养、省克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涵养法中静、养、学之间的关系更不例外。这三者中静字最为根本,因为唯静可以呈现本体,唯有本体呈露,养和学才有基础和目标,并且静本身就是一种养。养是对本性灵苗的一种培育。除前面静的方法外,还有提撕、护持之功运行其间,是对本体的精神投注。相对于静来说,养虽说“勿助”,但也“勿忘”,有时略微用力,着了些意思。三者中唯“学”是一种外加之功,是一种增上缘。所学是否得力,离不开前面的静和养的工夫。除了启发的作用外,学的作用更像给本心施肥。学本身就是一种养,甚至是一种补。不仅如此,学有时干脆就是下种,当然这在刘宗周的心性哲学里是不承认的,他只把学当成启发和印证看。

可能正是因为学有时就是下种,所以如果在本心尚未呈露,混沌未开之时点下了此种,便可能为心立了主意,成为以后呈露和养护的根苗。如果这个种子是在个人后天无意识形成阶段下的,那么当它受到启发,发出根苗成为意识的时候,其根就可能被视为扎在先天的土壤里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十分可怕的。这就像一只杜鹃在其他鸟不在巢的时候将卵产在这些鸟的巢里,当巢主人回来时便将杜鹃的卵同自家的卵一同孵化,先孵化出的杜鹃会将巢内的其他的卵清除出去,而可怜的主人会将它当成自己唯一的后代来喂养,而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后代在还没有孵化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这是真正的认贼为子。如果在刘宗周的精神领域里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先天的本心被后天的种子所湮没,则后来的一切修养工夫皆成可疑,那将是极其可怕的,所以于此性命攸关之事不可不辨。

这个问题将在后文对刘宗周童年期(个人后天无意识形成期)的研究中进行尝试性分析。

总之,如果站在刘宗周的立场上看,其心性哲学中静、养、学三种主要涵养方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应该是静。如前所述,静可以呈露和养护“心源”,而心又是一切的根本。但如果从刘宗周的立场上跳出,并且从对人影响的角度看,学的影响似乎更大,它关系到通过学习启发了或者蒙蔽了多少自性的问题,关系到刘宗周心性哲学的核心独和意的先天性问题,即它们是否真是天命之性的反映。

(第三节 省克

在刘宗周的心性哲学里,涵养和省克是密不可分的。他说:“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省克得轻安,即是涵养;涵养得分明,即是省克,其实一也,皆不是落后著事。”这就是说,涵养与省克是因着意对象的不同而有分别,其实无非慎独之功,不着于事后,“其实一也”,但却不能因此将二者混为一谈,因为既然着意对象不同,所以工夫所至就会有不同的对治和不同的体会,况且在同一主旨下也不妨分别次第说。而在刘宗周本人这里,涵养固然用于无事,但省察则绝非不用于事后,关键是心中要有个主意,乃所谓本心、独体之意。他说:

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若无事时存养不得力,且就有事时省察;有事时省察不得力,且就无事时存养。若两者皆不得力,只合查考存养是存养个甚,省察是省察个甚。此时揭出一个本心,便须不由人不存养不得,亦并无存养可说;且不由人不省察不得,亦并无省察可说。方是真存养,真省察。君子之学,“慎独”而已矣。无事,此慎独即是存养之要。

有事,此慎独即是省察之功。

这里慎独诚意收摄了涵养省察,为涵养省察讨了个主意。其实涵养省察并未因此而废,它们其实是慎和诚的具体方法。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总是要在根源处立大本,故有时视事后工夫为不究竟,反对“动而省察之说”,而以省察为涵养之法。但是,他本人的经验告诉他,并非大本一立,其他工夫皆不须说了。理论中的状态不等于现实。就拿念来说,按照刘宗周所说的理想状态来看,应该只有意没有念,念是“心之余气”,但事实是念无所不在,故刘宗周就有“化念归心”之说。要“化念归心”,则必须先有对念的照察,而这又必在念起之后,所以这种照察就是一种事后省察的工夫,而且接下去便会是如何消解克治的问题了。

虽然省克是涵养的辅助方法,但是刘宗周还是对此极为重视,因为它是动向静、邪向正的回归,并且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了省克工夫,行为就会荡然失守。所以,如果说涵养偏重于养生,那么省克则偏重于防治。因为省克之后复归于涵养,故此又可以说省克是为了涵养本源。省克包括省察和克治两方面工夫,其中察是知,克是治。

作为省克的对象,前面所说的念首当其冲。对念的克治在刘宗周工夫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晚年的一个名号便是“克念子”。

他说:

省察二字,正存养中吃紧工夫。如一念动于欲,便就欲处体,体得委是欲,欲不可纵,立与消融,犹觉消融不去,仍作如是观,终与消融而后已。一念动于忿,便就忿处体,体得委是忿,忿不可逞,立与消融,犹觉消融不去,仍作如是观,终与消融而后已。是勿忘勿助中最得力处。这里的“体”便是“省”,“消融”便是“克”。游思杂念之所以要克,是因为在刘宗周看来,它们是根源于名利之心的,而名利心则根源于私心,所以克念其实就是克私心。他说:“凡游思杂念,究所自起,毕竟名利二字是他根株。名利二字,总根我见而来。(旧钞此下云:‘我见象个太极,利是阳,名是阴,为利底无所掩护遮藏,为名底害道最深。’)人身本与天体相似,天之所以为天,无私而已,人若无私,便与天体一般。”这自然是刘宗周省察的结果,所谓“究所自起”便是这省察之功,此种省察之功是由表及里的,沿着这样一条路线:杂念→利→名→我见→私。所以私是最根本的。通过这样的反省,杂念的种子便被发现,克治也就有了标的。

但是省察之知并不能除去自私,只是知道自私,因此也就不能除念。这一点刘宗周自然也是清楚并且深有体验的。只是刘宗周并不总是一味压制,这可能和自己的一些经验有关,刘宗周开出的对治之法不是直接去邪,而是通过扶正来去邪。所以当弟子祝渊苦于杂念之不能除时,刘宗周开示说:

邪妄之念自然存留不得,若游思杂念不能一切划除,不妨且与放下,不能除去,只莫增他。人心之灵本自做得主宰,只因向来没有养气工夫,气去动志,天君反听命于气,遂至迁流集渐,无所不至。学者养心之法,必先养气,养气之功莫若集义,自今以往,事事求慊于心。昔贤所谓一日之间,闲言语少说几句,闲事件省下几条。如此做去,渐渐并归一路,游思杂念自然逐件销除。在《学言》(上),他也说:

游思妄想,不必苦事禁遏。大抵人心不能无所用,但用之于学者既专,则一起一倒都在这里,何暇及一切游思妄想?即这里处不无间断,忽然走作,吾立刻与之追究去,亦不至大为扰扰矣,此主客之势也。另外,在《学言》(中),他又针对阳明的截止之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阳明子曰:“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愚谓言语既到快意时,自当继以忍默;意气既到发扬时,自当继之以消化。此正一气自通自复,分明喜怒哀乐循环之妙。从上面这两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宗周的自我体验以及他自我控制的方法。首先,刘宗周通过自我省察体验到念是被一种游气所牵引,乃所谓“游思”,而这种气乃是一种能量,因此它带动的念会对志产生一种冲击,乃所谓“气去动志”,这样人的行为就会发生对于志(意)的偏离。而在刘宗周看来,心是人的主宰,本来有能力调动能量,使气聚集,其方法便是集义,但由于人心受到干扰,不能持志,没能通过给予这种能量以足够的关注来控制它,使它被私欲的种子所牵引,成为推动和满足私欲的能量。所以刘宗周提出要以养气来养心,以集义来养气,通过“事事求慊于心”,使得心地浩然光明,不存猥琐之气,则自然体内浩气滚滚,睟面盎背。而日间的闲言闲事莫去理它,一方面专心存养,另一方面防止神气消散。

这样能量在心的调动下逐渐凝聚,“并归一路”,自不会散漫而成为杂念。所以刘宗周的省克工夫全在伏住气,力戒轻浮飘动而着意于沉稳,一味收敛。

刘宗周的这种除念工夫是否能对念起到控制作用?是否能散发出浩然气象?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其实是一种志和私的对抗,心以精神投注的方式对能量进行调控,使得志在力量上占有优势,遏制了私,但私的种子并不会因此消除。这一点刘宗周自己也是体会到的,比如扫除势利之私。他说:“平日学问专为扫除势利,但此念潜伏甚微,一毫未净,日后当热闹场中一见可欲,便从此一毫未净处牵引将去,便自站脚不住。”可见私其实是被志压住的,并不见得会消除。但私作为比志更深一层的内驱力,虽不敢明显表现出来,但却有可能变相表达,如通过浩然气象甚至无私无欲表达自己。私在心田里是一种埋藏,并非表面的浮土可以扫除。

如果内在的种子被外诱唤醒获得了能量,则持志持气都未必弹压得住,那么便“莫去增他”,并通过其心理结构中超我活塞式的结构对此能量进行化解,表现为“一气自通自复”。这种机制后文将做进一步分析。

刘宗周要省察的不仅是自己的念头,还要省察自己的状态。所以他的省察里面就包含有涵养的成分。他说:“日用之间,尝见得满腔子生意流行否?生意周流无间否? 行而不过其则,各止其所否?

如此乃是切实工夫。”这也就是说,如果此腔子内生意周流无间,自身行为恰到好处,所应事务各得其所,则护持此状态,乃所谓“保任”,否则就需要进一步检点和纠正。

省察之法首戒一个欺字,不可有丝毫的自我欺瞒,蒙蔽骨子里的东西。这样才能发现种子,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反省工夫是越细密越好,不厌精细。他说:

为学吃紧是要打破一欺字关,即如居尝语默动静,最微最细,简点不到处错失,都是此欺字下根株。若是此字划除不尽,更说甚么学问!吾这里才说著学问,便不容假借分毫。这里说的“简点”便是省察,是一种对自己思想和行为做的一种动机分析,也是今天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刘宗周的自我分析水平在他的那个时代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他那个时期儒家的最高水平。他所体察的不但是意识,还有前意识,甚至触及了部分潜意识。可以说,刘宗周的心经过修炼已经非常敏感了。

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一些细微之处的观察:

择善不是外面去择,外面人品之邪正,事为之是非,此易明白。惟于此中粹然天理无夹杂之中,稍稍手势重些,声音未免过高,举动未免轻率,只此一念,便流躁动边去;手势略微缓些,声音未免过悠,举动未免疏易,只此一念,便流怠慢边去。须是此心粹然中正,略无些子过、些子不及,中和之气满盘流露,此之谓动容周旋中礼,此是惟精惟一之功。这是涵养兼着省察,从中可见刘宗周省察的细致、体会的微妙。声音、手势的轻重缓急是无意识通过身体语言的一种流露,其中传递的信息只有敏锐的人才能体察到。无怪乎刘宗周在《人谱》中那么重视“九容之动”了。

刘宗周不但重视对无意识的身体语言的省察,还重视对无意识的梦的省察。他将梦视为检验工夫的一种方法。在他看来,睡眠乃是一种昏沉状态,灵明容易失照,白天潜伏的种子此时容易翻动,进入意识,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以通过梦检验意识状态下的工夫是否将种子打扫干净。并且,如果工夫深入,在睡眠尚浅的状态下,灵明仍有照察之功,乃所谓“常惺惺”者。他认为睡时的无念状态是本心,而梦境是习心。他说:“人寐时,惟玄惟默,可以证本心。梦时,忽起忽灭,可以证习心。”通过卜梦可以发现习心,然后加以去除。卜梦是他一生的功课。他年轻时官行人时,就曾因“夜梦升卫经历”而“深自刻责”。《刘谱录遗》记载了他51岁时亲近阳明学之后在放松状态下的一次卜梦:

同类推荐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智慧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教条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在本书中,“上帝死了”,“超人”诞生了,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令尼采饱受非难道言论“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便是出自此书。只有深入理解了尼采的精神实质,才能真正理解这样的怪论。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本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庄子现代版

    庄子现代版

    一本人人看得懂、读得痛快的《庄子》。当代文化奇人流沙河,把两千年多前的大文豪庄子“拉到现代来讲话”。奇书不再艰涩难啃,尽览庄子玄妙智慧。大家手笔,传统文化普及佳本,诙谐幽默,让青少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爱好者轻松读懂影响深远的《庄子》。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我在星光处等你

    我在星光处等你

    当单纯学霸遇上不良校霸两人会擦出怎样爱的火花?!一中贴吧炸了!#今天江敛和顾漓处CP了吗#(本人不擅长简介但我保证结尾he这本书我觉得是盐甜穿插另外感谢给我写封面的江直树要植树小姐姐)
  • Hi初恋君请滚蛋

    Hi初恋君请滚蛋

    十年前,女孩:“哎!听外面一直有谣言说你喜欢我?但是我等不及了,所以我要向你告白,我喜欢你。”男孩:“我澄清一下,这不是谣言,我是真的喜欢你”十年后,男人:“满满,我一直都没忘记你,我们结婚吧”女人:“滚”
  • 我在王者大陆那些事

    我在王者大陆那些事

    “我只不过是多看了两眼美女而已!被天降正义的闪电电了了下脑袋,然后我就就神奇的穿越了!刺激”……主角:“你的套路真老,我还怎么去撩小姐姐!”“咳咳咳!后期帮你加戏好吧!”——更多精彩快来点击《重生穿越之王者大陆》!
  • 我的女神是伪娘

    我的女神是伪娘

    相貌平平,成绩平平,一切都普普通通,连名字都普普通通的叶柒,竟被校园女神夏一妍看上并官宣?!可女神居然是伪娘!?叶柒表示这个世界太险恶,我要回娘胎!!!
  • 浣花溪记

    浣花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文化博览(第三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三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精灵之金色旅人

    精灵之金色旅人

    森林志愿者卫寻在与偷猎者的冲突中死去,重生在黄金市格兰沃姆家族中。作为家中幼子的他被热爱夕阳的母亲取名夕瞳。在夕瞳十五岁这一年他决定成为一个训练家,用自己的双脚走遍这个奇妙的世界,体会绚烂的精灵文化。世界生来柔软,我愿温柔以待。————————————————————这是一本很轻松的书呦(?????????)————————————————————
  • 佛说兴起行经

    佛说兴起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医嫡仙

    青医嫡仙

    (1v1重生,双处双强双洁)那初次在异世睁开的双眼,璀璨夺目,却又冰冷寒厉,似包含森罗万象,天地万物。次次宫闱争斗,她看似都参与其中,却仿佛置身事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作为堂堂21世纪中医世家千金,隐世霸主家族的继承人,竟连自己前世怎么死的都不记得!”崖壁的初次相遇,已让他们两人签下了无法损毁的契约,无法磨灭的羁绊。一个落魄的千金小姐,一个强大的尊贵皇子,那一年的针锋相对让他们暗生情愫,她却硬生生制造一场变故,斩断这一缕情丝。几年来,她找神药,他寻神医,她为身疾,他因心病。“悬壶济天下,溅血染千秋。”天下财富系于我手,又有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