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00000006

第6章 刘宗周哲学的来源与主旨(3)

和“一”字相比,它显得有些杂驳,而“一”字既浑厚包容,又很纯粹。可以说,“独”字如孤峰,“一”字如天地。不难体会到,刘宗周和“独”字在潜意识里是有印合的,可以说是一种互相选择。刘宗周有时就表现出“独”字的坚执、孤傲并给人以压迫感。

虽然朱熹以及其他的思想家也都强调“慎独”,但他们所理解的“独”意义比较简单清晰,只有“独居”或者“专一”的意思,不用刻意体味消化,他们似乎更着重于具有工夫意味、导致谨微内敛的“慎”字,所以不会受“独”字其他杂驳意向的影响。但刘宗周则不同,“独”能成为刘宗周学术的宗旨,并被认定为本体,一定是被刘宗周不断反刍、细细体味过了的,所以他对此字消化之细,自然非其他学者可比。这一点尤需指出。

结合后文就会发现,刘宗周所说的“独体”之所以可以被他亲切地体察到,就是因为此独体的确存在于他的心理结构中,并且在他的人格结构中扮演主导意识的角色,但它跟《大学》中说的“独”没有关系。刘宗周之所以提出这个别具一格的“独体”概念,一方面是因为他从经验出发,体察到一个内在的主宰,并名之为“独”;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想要建立一种既主动又可靠的理论和修养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人的道德行为更加自发,且不会因这种自发而流于狂肆。他通过将自己体认的“独”这个道德本体意识化、心理化,并呈现为“意”,实现工夫和本体的融合,以解决工夫是工夫,本体是本体,重工夫者不悟本体,重本体者轻视工夫的问题。刘宗周的思路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可是如果我们从其具体的修养方法和实际效果看就会比较失望,因为具体的方法其实与以往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对这些方法有了不同的解释;并且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因为实际上刘宗周本人的问题恐也并未因此得到彻底解决。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刘宗周并未真正了解他体验到的“独体”的本质;二是,他制造了一个在逻辑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本体,并将这个本体和他所体验到的“独体”混而为一,而实际上这两者却不是一回事。

二、诚意

如前文所述,在蕺山的学术思想里,有慎独便有诚意。他说:

“古人慎独之学,固向意根上讨分晓”;“慎独之功,只向本心呈露时随处体认去,便得全体荧然,与天地合德”。所以,意根便是本心呈露之机,体认到意便是认得了本心,认识了独体。独体(天命之性)的至善,保证了意的至善。因为“意本是善的,但不诚,则流失之病有无所不至者,然初意原不如是”,所以凡有不善便是人伪,便是障蔽,便是自欺。刘宗周慎独诚意说的确立,其实是一种清理源头的工作,只有保证善始,善终才有可能。

刘宗周确立这种学说有其针对性,即针对当时阳明学末流以良知为借口,以情识为初念,导致行为恣肆的现象。在刘宗周看来,这些人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初心,其原因之一,就是对《大学》中的诚意说理解得过于粗浅。刘宗周理解的意为“心之所存”而非“心之所发”,是意志之意而非意念之意。意是心之主宰。他说:

意者,心之所以为心也。止言心,则心只是径寸虚体耳。

著个意字,方见下了定盘针,有子午可指。然定盘针与盘子,终是两物。意之于心,只是虚体中一点精神,仍只是一个心,本非滞于有也,安得而云无?心之所向曰意,正如盘针之必向南也。只向南,非起身至南也……凡言向者,皆指定向而言,离定字,便无向字可下,可知意为心之主宰矣。意,志也。心所之曰志,如云志道、志学,皆言必为圣贤的心,乃以主宰言也。

所以,在刘宗周看来意是一种至善的指向,“只向南(善),非起身至南(善)也”,所以是无起无灭的。从反面看,起善念便是“起身向南(善)”,是有起灭的,因此即便念是善的,也还是有问题。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着眼于无起无灭的意。在他看来,意是心的存主,乃是心之所以为心者,而不是心发出的一种念。他对朱熹等人将意理解为“心之所发”提出了质疑:

意者,心之所存,非所发也。朱子以所发训意,非是。

《传》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言自中之好恶一于善而不二于恶。一于善而不二于恶,正见此心之存主有善而无恶也,恶得以所发言乎?如意为心之所发,将孰为所存乎?如心为所存,意为所发,是所发先于所存,岂《大学》知本之旨乎?意为心之所发,古来已有是疏,仆何为独不然?第思人心之体,必有所存而后有所发,如意为心之所发,则孰为心之所存乎?如心以所存言,而意以所发言,则心与意是对偶之物矣,而恶乎可?总之,存发总是一几,故可以所存该所发,而终不可以所发遗所存,则《大学》“诚正”一关,终是千古不了公案,未可便以朱、程之言为定本也。阳明先生曰:“有善有恶者意之动”,仆则曰:“好善恶恶者意之动”,此诚意章本文语也。

如以善恶属意,则好之恶之者谁乎?如云心去好之,心去恶之,则又与无善无恶之旨相戾。今据本文,果好恶是意,则意以所存言,而不专以所发言,明矣。好恶云者,好必于善,恶必于恶,正言此心体之有善而无恶也。做好恶两在而一机,所以谓之“独”。如曰有善有恶,则二三甚矣。独即意也,知独之谓意,则意以所存言,而不专以所发言,明矣。总之,一心耳,以其存主而言谓之意,以其存主之精明而言谓之知,以其精明之地有善无恶归之至善谓之物。识得此,方见心学一原之妙,不然未有不堕于支离者。但此等分解,亦只是训诂伎俩……吾辈能切己反观于生身立命之原,时时有把柄,不复堕落影响,则此心此理,自有不言而相喻于同然者矣。从这两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宗周的思辨和体察的能力的确非一般理学家可比,从中也反映出他相当程度的自信。刘宗周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话里体会到了心有存主,并且这个存主是一种好恶,因为毕竟“恶臭”和“好色”之类是对象,是变动不居的,只有一个不变的好恶在那里应这些对象。那么这个存主是什么呢?

刘宗周认为是“意”。因为按照《大学》八条目的次第,诚意在正心之前,则意必不为心之所发,而应为心之所存。刘宗周认为,朱熹等人错就错在以意为心之所发,如果心为所存,意为所发,则心与意就成为对待之物,流于支离;而阳明等人以善恶属意,使意成了被判别的对象,失去了主宰的地位,同时又使得好善恶恶的主宰(裁判者)茫然不知所归。在刘宗周看来,《大学》中心、意、知、物是一贯的。他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阐述这种“一贯”:“一心耳,以其存主而言谓之意,以其存主之精明而言谓之知,以其精明之地有善无恶归之至善谓之物。”只是这种解说次序说到了“物”(即“独”)这里就比较吃力。其实刘宗周本有“独知”之说,有时甚至认为有“独”字“知”就不必说,因为独中就有知;他还说之所以谓之“独”,是因为“好恶两在而一机”,说明此“一机”之独有“好恶”之意。因此“独”可以收摄“知”与“意”。如果刘宗周这段话从独体之物而不是从心开始说就比较顺畅了:至善的本体之物便是独,此独物之精明灵觉为知,此独物之好恶之机为意,其总名为心。独之好恶之意便是心之主宰,故意为心之所存。那么接下去的问题就是独和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刘宗周在《学言》(上)中说: “独者,心极也。”可见在刘宗周这里独是心之心。那心是什么?“心即气也”,如此独则为中气、太和元始之气。那独和意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独即意也”,二者是一隐一显的关系。

刘宗周的话不可谓全无道理,只是有些道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发明,成为另一套理论则可,但却未必真正是《大学》的本旨。刘宗周反对情识分解、训诂伎俩,说明他注重反观体察,他也确乎体察到了心中的某个存在为心之主宰,但他并不知道这个主宰的来历。他如何能断定此“独体”便是《大学》中“慎独”之“独”?

抛开《大学》直接面对刘宗周的哲学文本,刘宗周的哲学还是条理分明的,但如果掺入《大学》,则他的思想和《大学》的思想就一并混乱了。所以,刘宗周哲学从阐述方式上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硬要将自己的理论附会于《大学》。从《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 《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条目一定是一种本末终始的关系,所谓的八条目明显是八个次第。而刘宗周的理论虽然强调了心、意、知、物的一贯,但它们的关系是浑然的,并不是一种本末终始的次第,而刘宗周自己所说“《大学》八条目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的比喻,则更加体现不出这种本末终始的次第了。如果刘宗周的理解成立,那么《大学》中的概念就会显得非常混乱,他以“独”为“物之本”时,这个“物”是指万物;而在说“格物”之“物”时,此物又是“有善无恶归之至善”之物,也就是“独”,其实是将“格物”之“物”等同于“独”了。我们很难认同《大学》会用一个毫无特指意味的“物”字去特指某一事物。《大学》中本有慎独之说,何必不在八条目中直接用“慎独”却又用了个“格物”呢?“物”和“独”既然是同一事物,《大学》何必用两个不同的概念呢? 所以刘宗周对《大学》的理解不会是《大学》的本意,他的理解自成一说则可,但将这层意思混入《大学》则不可。牟宗三就曾批评刘宗周的一些议论:“看似幽深曲折,而实缴绕隐晦;其所以然之故即在混杂也。”产生这种“缴绕隐晦”的原因就是用自己的观点强解《大学》,结果越解越乱。

对于刘宗周所说的“意”,还要从现实层面进行考察,即这个“意”在现实层面否是真实存在。刘宗周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的话里体会到了心有存主,这固然不错,但这里怎么能体现出这种好恶之意是“一于善而不二于恶”呢?刘宗周自然认为这种意是心本固有,为“心之所存”,是先验存在的,而人的恶只不过是后天习染之故。但这一点并不能在初生的婴儿那里得到证明,因为婴儿虽能表现出好恶,但这种好恶绝对是出于私意而不是善恶,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生存和舒适是第一位的。婴儿不可能去做道德判断,更不要说去好善恶恶了。但这并不是说人没有好善恶恶的潜能,只是这种潜能需要后天的启发,因为它不会自然呈现。刘宗周有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设定了一个先验之意的至善指向,而且还假定了这种意会自然并且首先呈现。正因为如此,他更加认为人的初念是善的(虽然在潜意识里他对此有深深的怀疑),所以才有两次转念以合初念的观点。我们再看《大学》。《大学》在“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之前的那句“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是要说明好恶如同生理反应一样直接,作不得假。此中有亏,便算不得诚意,而是“自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如”字说明“恶恶臭”、“好好色”只是举一个例子以示直接,“好色”和“恶臭”有什么善恶可言?所以“诚意”只是“毋自欺”并不是去“好善恶恶”。所以,刘宗周所说的“诚意”已与《大学》不同。《大学》的“诚意”之后,可以正其不正以归于正,是后天工夫;刘宗周的“诚意”,按照他自己的设定,其本身就是正的,是先天工夫。作为“心之所存”的这个“意”,对刘宗周来说是现实存在的,他个人的修养工夫对此完全可以察觉,但对此“意”的先验性,刘宗周却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明,初念为善本身就是可疑的。

至于意到底属所存还是所发,则完全是由于对意的规定不同决定的。即便如刘宗周所规定的那样,意为心之所存,那还有这种存是先天的存在还是后天的引入的问题。这个问题和“独体”的先天、后天问题相关,在后文会有专门讨论。其实,从本质上说刘宗周对意的解释并没有新意,他设定的“独意”,其实就是“性善”,此性为心之所存,有至善的指向。值得注意的是,意在未被体察到以前,只是一种潜在的意向性(这种感觉类似于刘宗周所说“觉得此中隐隐一物有以出乎其上,或潜或露,时有时无”),而它一经被体察到,从潜意识(或前意识)变为意识,便会被注入大量的心理能量,体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指令,一变而为意志。因此,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他的“意”要比“性善”的说法更强调了一种内在的推动机制。

刘宗周的哲学固然缺少实质性的突破,但其哲学思想的意图却是十分鲜明的。如果说前面讨论的他对朱熹等人的质疑只是义理上的,那么他通过自己的诚意说对阳明“有善有恶意之动”的说法的质疑,则更倾向于具体操作上所引发的问题。他说:

同类推荐
  •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 荒谬的墙

    荒谬的墙

    关于智慧,关于理性,关于存在主义与荒诞主义关于自然,关于永恒,关于不停写作与拯救绝望……荒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加缪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不断地穷尽现在的生活,撼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所需要的哲学思维与修炼

    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所需要的哲学思维与修炼

    本书致力于说明“孔子哲学传统”作为基础哲学,乃是人性之根、社会之本。“仁者,人也”,“人能弘道”是作者确立的孔子哲学的核心。作者尝试脱离中国与西方二分、中体与西用二分的思维方式,摆脱近世以来自西方传入的意识形态纠结,不落入历史限制中来考虑人类走向现代化之前景,而转而依据扎根于人的理性之本性的哲学,以确立道德的预告的人类史,并以之揭示一种向公义及永久和平而趋的现代化之原型。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其弊端也在不断显现,金融风暴、核能威胁、环境污染、资源争夺、恐怖活动……奠基于“纯然个体主义”、“放于利而行”的错误原则之上的思想,时至今日显见已百孔千疮。
  • 与善同行:当代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与价值抉择

    与善同行:当代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与价值抉择

    本书主要围绕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技所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展开研究。由于纳米科技、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和认知神经科技被称为对当代社会最有影响的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发展迅速,每个领域都潜力巨大,而其中任何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者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效能。因此,在本书中,主要关注当代科技的这四大领域的研究前沿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问题。
热门推荐
  • 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这60篇微型小说及其阐释的道理,会使他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时,从中汲取力量;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中获取慰藉;在青春的冷淡与叛逆情绪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动……
  • 武极仙启

    武极仙启

    武道极致,仙路始点;仙路巅峰,长生可期;长生之后,可有永生。这是一个追求长生不老梦与天地奥妙的热血修行故事。
  • 网游我能提升好感

    网游我能提升好感

    银河3018年,划时代虚拟网游《天际》公测,一时间牵动了整个世界的利益。而暮云则是一名《天际》的玩家,同时也是来自百年后大灾变的受难者。在百年之后,原地球将会陷入危机,而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这《天际》虽然暮云并没有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在《天际》这款游戏中越强,在灾变降临时获得的力量获得的天赋就越强是毋庸置疑的事。而在前世,意外混的不错的他获得的天赋乃是提升好感,一天一次,最高可累计七次!就这样,带着这有些bug的能力,这一次的暮云踏上了征服的道路。
  • 混乱万界穿梭

    混乱万界穿梭

    当一个裂缝出现在浩瀚星空中,当二次元到幻想世界中的人物都黑化出现在现实。“是谁创造的那个怪物,哪个作者设定的一拳结束,那个琦玉根本敌不过”“又是谁想出来这些忍者能TMD变成开高达的”“还有谁告诉我这些恶魔果实能力谁想的”岛国躲在角落瑟瑟发抖,边上黑人偷偷的笑了“你别给我笑,这些雷神、绿巨人、灭霸你TMD想毁掉整个宇宙吗?”黑人不服气的说道:“那边上那些一根手指头就能毁掉世界的修仙者怎么说?那个背着个大剑的萧炎?九条龙拉着的棺材?你想怎么处理”“咳咳,人太多了想法也多,没办法没办法”地球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主角,在线等怎么破!
  • 影后老婆超全能

    影后老婆超全能

    【双洁甜宠1V1】当穆清从一个十八线开外的小明星站到影后的颁奖典礼台上,穆清手持奖杯,霸道宣布:“君邵霆是我老公!”台下君爷一脸宠溺。媒体嘲笑穆清高攀君邵霆,穆清冷笑,“星耀集团听说过吗?我开的。”君爷嘚瑟,“我老婆是星耀集团总裁,是君氏集团最大的股东,还是君氏家族的族长夫人,我的顶头上司!”白莲花炫耀渣男送给她一家公司,穆清:“一家公司就这么嘚瑟?”君爷立刻大手一挥,“把我名下的所有公司以及子公司都归到夫人名下,算了,不用这么麻烦,把君氏集团送给夫人玩吧。”你们知道什么叫宠妻吗?君爷会告诉你:“在夫人面前,什么的都是浮云,人生三大原则,夫人第一!夫人第一!夫人第一!”本文女主全程智商在线,不小白,不软弱,欢迎入坑~
  • 末日之洪水灭世

    末日之洪水灭世

    主角:李杨身份:蓝星原住民(非重生,非穿越)金手指:一项能力,可收集正负面情绪能量,通过这些能量达成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是愿望,指令。(例如主角想要让天空变得晴朗,想要让自己的力量变强,想要让别人无条件服从自己,想要拥有一把手术刀,想要获得控制水的能力等等等等……)世界背景:冰块陨石,蕴含灵气,核弹击碎,核辐射与灵气融合成一种特殊能量,碎冰块落入地球,全球乌云遮空,连日暴雨,导致水位迅速上升,水淹全球。故事线:人类在水中收集资源,在水上重建家园,特殊能量使人类发生特殊异变,科技树发生歪斜。//其余暂待……
  • 灰太狼的征途

    灰太狼的征途

    没有人可以真正的掌握命运,一切皆有可能,世界本是如此,奈何世人无知。
  • 御械联盟

    御械联盟

    那些人他们宛如嗜血的恶魔,他们的活与不活不是由天来定的,而是由我的眼睛来定的!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这是一本富于人生启示的杨绛传记,温情追思杨绛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向杨绛先生致敬!参透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优雅的女子。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韧、从容、睿智、宁静……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 土拨鼠拨土

    土拨鼠拨土

    “白思渊,我告诉你,我呀,很难喜欢上别人,所以一遇到喜欢的人,就像一个久贫乍富的暴发户一样喜形于色,明知道财不可外露,情不该尽吐,可我也总是兜不住,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太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