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000000039

第39章 礼论第十九(2)

礼以钱财物品为工具,以尊贵卑贱之别为制度,以享受多少为尊卑贵贱之别,以隆重、简省为要领。礼节仪式繁多,但要表示的感情、要起的作用却简单,这是隆重的礼。礼节仪式简单,但要表示的感情、要起到的作用却繁多,这是简单之礼。文饰礼仪和内心的情感内外相合,互为表里,并行相会,这便是礼的中道。故而君子,对待大礼则非常隆重,对待小礼则尽量简单,对待中等的礼则取其适中。故而,走路、疾走、快跑,君子的一切行动都不应当超出礼的范围;这就如同是君子应该住在屋宇宫廷中一般。居住在里面便是士君子,住在它的外面,便是普通人了;要是在礼的范围内,可以随意活动而又能完全符合礼的要求,这便是圣人了。故而说君子厚重的德行,是积累礼义所致;君子博大的精神,是处处遵循礼义所致;君子高尚的品德,是崇尚礼的结果;君子可以明察,是由于完全做到了礼的要求。《诗经》上说:“礼仪要是完全合乎法度,言谈笑语就会得当。”讲的便是这个意思。

礼以财物馈赠为行礼之用,将尊贵与卑贱的不同装扮作为文饰,用享受的多少显现上下等级的分别,将繁复和节俭看作是要领。繁复的礼节仪式,所要表示的情感和所起到的作用却应当是简单的,这是对隆重的礼而言的。简单的礼节仪式,所要表示的情感和所起到的作用却应当是繁复的,这是对简单的礼而言的。礼节仪式和它所要表示的情感还有所要起到的作用之间是互为表里的,二者互相交错配合,这是对适中的礼而言的。故而懂礼的君子在面对隆重的礼仪时就极尽它的隆重,在面对简省的礼仪时就极尽它的简省,而在面对适中的礼仪一样会以适中的方式来对待。慢慢地走、迅速地跑、驾着马驰骋、再剧烈地奔跑都不去超越这一规矩,君子活动范围便是如此划定的。

人的活动要是限定在这个范围内,那便是君子的风范,要是超出了这个规矩,自然就成为普通的人;要是是在这个规矩中左右周旋,又能适时地符合它的次序,便成为圣人了。所以圣人之所以厚道,是靠礼的积蓄;圣人之所以大度,是靠礼的深广;圣人之所以崇高,是靠礼的高大;圣人之所以明察,是靠礼的透彻。《诗经》讲:“礼仪要是完全和法度吻合,谈吐就自然都得当。”这种情形和上面说的是相同的啊。

礼,是谨慎地处置生与死。生,是人生的开初;死,是人生的结点。结点和开初都处置得好,那么为人之道也就具备了。故而君子严肃地对待人生的开始而谨慎地对待人生的结点。对待结点与开初就像对待同一件事一般,这是君子的准则,也是礼义的具体准则。

看重人活着的时候而看轻人的死亡,这是尊敬活人的有知觉而怠慢死人的没有知觉,这是邪恶之人的准则,是一种背叛别人的心肠。君子拿背叛别人的心肠去对待奴仆、儿童,尚且觉得羞耻,更何况是用此种心肠来侍奉自己所尊敬的君主和亲爱的父母呢!

死亡对于每人来讲,只有一次,死而不可复生;故而臣子要表达对君主的尊敬,子女要表达对父母的爱戴,处置了丧事也就到头了。侍奉生者不真诚笃厚,不尊敬有礼,我们叫作粗野;葬送死者不真诚笃厚,不尊敬有礼,就叫没良心。君子鄙视粗野而把没良心叫作羞耻。故而天子的棺材有七层,诸侯有五层,大夫有三层,士有两层;此外他们在衣服被子方面也有多有少,表示着或厚或薄的数目规定;不一样的人有棺材遮蔽物及其花纹图案的等级差别,这是用这些装饰来表达对死者的恭敬之意,使每个人在生前与死后,使人在出生的时节和死亡的时节都享受一样的待遇,这全是为了一酬人们对生命的愿望。这既是先王的优良传统,也是忠臣孝子的最高准则。天子的丧事震动全天下,诸侯都要来送葬。诸侯的丧事牵动有友好交往的国家,都派大夫来送葬。大夫的丧事惊扰他的国家,别的封邑要派上士来送葬。上士的丧事惊扰他的乡里,生前好友都要来送葬。普通百姓的丧事,集合同族亲属来送葬,牵动四邻八乡。受到刑罚的罪犯死了,不准聚集同族和乡党,只可由他的妻子儿女来送葬;他的棺材仅限三寸之厚,衣服被子只可有三套,棺材不准文饰;白天不能出丧,只可在黄昏埋葬;并且妻子儿女只可穿着平常的衣服去埋掉他,归来之后也不能有哭泣的礼节;不准披麻戴孝穿丧服,也没有由于亲疏关系而形成的服丧日期的等级分别,所有人都一如既往地生存,不得哀悼;已经埋掉之后,人们就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般,一切都到此为止,这被觉得是人一生最大的羞耻。

【原文】

礼者,谨于吉凶不相厌①者也。纩听息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闵已,然而殡殓之具未有求也;垂涕恐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事未辍也;卒矣,然后作具之。故虽备家,必逾日然后能殡,三日而成服。然后告远者出矣,备物者作矣。故殡,久不过七十日,速不损五十日。是何也?曰:远者可以至矣,百求可以得矣,百事可以成矣,其忠至矣,其节大矣,其文备矣。然后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当是时也,其义止,谁得行之?其义行,谁得止之?故三月之葬,其以生设饰死者也,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是致隆思慕之义也。

丧礼之凡:变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尔则玩,玩则厌,厌则忘,忘则不敬。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君子耻之。故变而饰,所以灭恶也;动而远,所以遂敬也;久而平,所以优生也。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故文饰、粗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然而礼兼而用之,时举而代御。故文饰、声乐、恬愉,所以持平奉②吉也;粗衰、哭泣、忧戚,所以持险奉凶也。故其立文饰也,不至于窕冶;其立粗衰也,不至于瘠弃;其立声乐、恬愉也,不至于流淫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慑伤生。是礼之中流也。

故情貌之变,足以别吉凶、明贵贱亲疏之节,期止矣;外是,奸也;虽难,君子贱之。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相高以毁瘠,是奸人之道也,非礼义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也。故说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颜色者也。歌谣笑,哭泣谛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声音者也。刍豢、稻粱、酒醴、鬻、鱼肉、菽藿、酒浆,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食饮者也。卑、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疏房、檖、越席、床笫、几筵,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居处者也。两情者,人生固有端焉。若夫断之继之,博之浅之,益之损之,类之尽之,盛之美之,使本末终始莫不顺比③,足以为万世则,则是礼也。非顺孰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

[注释]

①厌,掩。②持、奉:对待、看待。③顺比:协调。

[译文]

礼,对于吉凶之事最为谨慎,不能让它们相互混淆。人在弥留之际,即使忠臣孝子晓得他病得很重,但殡殓的物品,还不能准备;即使流泪恐惧,但希望病者能活下来的心还存在,故而还做着侍奉活者的事;人死了,才开始准备殡殓之物。故而即使是准备充分的人家,也必定要过几天才能殡葬,三天后再穿孝服。此后去外地报丧的人才可以出发,准备物品的人才开始处理。故而殡葬,长的不超过七十天,短的不会低于五十天。这是何缘由?答:此种的话,远方吊唁的人能够赶来了,需要准备的各种东西也都齐全了,各种要办的事情也都做好了,能够说诚心到了极点,人子之孝节也都尽到了,各种器用和仪制也都完备了。此后早上占卜抉择下葬的日期,下午占卜抉择下葬的地点,之后才能下葬。在此种时节,依照礼的要求应该停止的,谁能强行再做什么?依照礼的要求该做的事情,谁能停止不做?故而三个月之后再埋葬,三个月之内效法活着时的陈设来装扮死者,这并不是为了要留下死者来安慰活人,而是对死者表示尊敬悼念的感情。

丧礼的普通准则是:人死后要装扮,举行丧礼仪式要使死者逐步远去,时间长了便恢复到经常的状态。那死亡有一种规则,即:要是对死者不装饰,就丑恶难看;丑恶难看,人们就不会哀痛了;要是死者近了,人们就会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就会讨厌;讨厌了,就会怠慢;怠慢了,就会不尊敬。有朝一日死了自己恭敬的父母亲,但用来为他们送葬的却是不哀痛、不尊敬,那就近于禽兽了。君子以此为耻辱。人死后进行装扮,是用来去除丑恶难看的;举行丧礼仪式时使死者远去,是用来成全尊敬的;时间长了就恢复到平常状态,是用来调和生者的。

礼是取长补短,消减多余的、增加不足的,让表示怜惜尊敬的仪式能顺利地实施,以此让美好的德行道义在心中慢慢地养成。故而美丽的修饰和粗俗简陋,音乐和哭泣,安逸愉快和悲伤苦闷,它们全是相反的;但礼是把它们糅在一块来用,随时拿出来交错运用。美丽的修饰、乐曲、安逸愉快,都是平安和吉祥的一种表示;粗俗简陋、哭泣、悲伤苦闷,都是凶恶和不幸的一种表示。以此礼在确立美丽修饰的规范时,妖艳的样子是要极力避免的;一起在确立粗略简陋的规范时,毁坏形体的事情也是不会做的;在确立乐曲、安逸愉快的规范时,放荡不羁的程度是不可能出现的;在确立哭泣、苦闷的规范时,过度悲伤、有损身体的极限是不会达到的。这能够称其为是礼的中庸之道。

故而神情容貌上的变化,是用来分别吉利和不幸、显示亲疏之间的礼节等级,这样就足够了;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变成了奸邪的行动;尽管很难做到,也会遭到君子的鄙视。所以要根据食量的大小吃东西,根据腰身的尺寸扎带子。用过度的哀伤毁坏自己的身体从而在别人面前证实自己的高尚,奸邪之人才会有如此的行径,它并不在礼义规定的范围之内,也不能称之为是孝子的真情,而是有其他目的。兴奋欢乐时容光焕发,愁苦悲伤时愁眉苦脸,这是遇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与快乐不同心情在容貌上的表现。歌唱时大笑,哭泣时啼号,这是遇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与快乐不同心情在音乐上的表现。刍豢、稻粱、酒醴、鬻、鱼肉、菽藿、酒浆,这分别是碰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与快乐不同心情在食物上的表现。卑、黼黻、文织、粗布、衰绖、菲繐、草鞋,这分别又是碰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与愉快不同心情在服饰上的表示。疏房、檖、越席、床笫、几筵、草屋、倚庐、席薪、枕块,这分别是遇到吉利与不幸时忧愁与快乐不同心情在住所上的表示。忧愁与快乐这两种心情,是人生来就有的,要让这两种情绪断绝或持续,让它们被大部分的人明白或少部分的人明白,增强或减弱它们,让它们在合乎法度的前提下得到充分的表示,让它们保有旺盛和美好的状态,让全部根本的准则和具体的细节、人生结点和人生开初的仪式没有相抵触的地方,这样的话就能够用来做世世代代的准则了,这就是所说的礼。要是不是依从礼、理解礼、学习礼、施行礼的君子,这些道理是没方法知道的。

【原文】

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①也。《诗》曰:“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此之谓也。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

始卒,沐浴、体、饭唅,象生执也。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充耳而设瑱,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设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钩带矣。设掩面儇目,而不冠笄矣。书其名,置于其重,则名不见而柩独明矣。

荐器②则冠有鍪而毋,瓮庑虚而不实,有簟席而无床笫,木器不成斫,陶器不成物,薄器不成内,笙竽具而不和,琴瑟张而不均,舆藏而马反,告不用也。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略而不尽,貌而不功,趋舆而藏之,金革辔靷而不入,明不用也。象徙道,又明不用也。是皆所以重哀也。故生器文而不功,明器貌而不用。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故圹垄,其貌象室屋也;棺椁,其貌象版盖斯象拂也;无帾丝歶缕翣,其貌以象菲帷帱尉也;抗折,其貌以象槾茨番阏也。故丧礼者,无它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其铭诔系世,敬传其名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

[注释]

①分:安排。②荐:献。

[译文]

所以能够如此讲:人天生的本性,似乎是未加工过的原始木材;后天人为的修饰,在隆重盛大礼节仪式中能够表现出来。本性没有的话,那么人文教化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文教化,那么本性也不能自行完善。本性和人文教化相结合,此后才能成就圣人的声誉,统一天下的功业也由此而完成。故而说:上天和大地相配合,万物就出现了;阴气和阳气相接触,变化就显现了;本性和人文教化改造相结合,天下就处理好了。上天能产生万物,但不能处理万物;大地能负载人民,但不能处理人民;宇宙间的各种东西和各类人,得依赖圣人才能处理好。《诗经》上说:“招徕安抚众神仙来到黄河泰山。”说的便是此种情形啊!

同类推荐
  •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梳理——“文化热”的狂飙,研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耽乐,遭遇流俗文化的偏激,创办刊物的磨砺,身处异国的旷逸,农村田野调查的贴地,还有撰写时评专栏时对民气及文化复兴的期待。
  •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热门推荐
  • 问仙

    问仙

    一个脑子构造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姑凉被邪恶师傅带上修真路的故事。小姑凉爱问为什么,问太多之后师傅崩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读.5

    我读.5

    《我读5》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所选的题材范围颇广,比如《自由》《巨流河》《寻找家园》《寻路中国》《容忍与自由》《消逝的燕京》《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娘娘很拽

    娘娘很拽

    睁开眼,她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太好了,太好了,哈哈!可是为什么她穿的不是自己的衣服,为什么她突然这么壮了,为什么……她成了一个男人……还是那个被她发现了篡位野心要杀她灭口的王爷!然后,转过头,她看见不远处的“自己”正极其气愤地看着她。两人一起掉下悬崖,幸运地没死,却无比不幸运地互换了身体!“从今天起,你要注意你的一言一行,耽误了本王的登基大业,本王要你全家陪葬!”于是,她做起了王爷,他带着她的身体进了王府。
  • 情商与影响力

    情商与影响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情商与影响力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书从培养习惯、缔造个人魅力入手,通过精辟入理的分析、具体典型的实例,为读者打造个人影响力提供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在模拟的情境中走出对幸福、成功的迷思,获得完美人生。作者在第3版中,对情商的构成因素以实际案例为背景,面向应用进行了解释,提出以下概念:情绪弹簧、情绪单级化、情绪免疫力,等等。还增加了职场成功与不太成功的案例,帮助读者创造和谐的职场氛围与个人生活。
  • 北大老教授的耶鲁三题

    北大老教授的耶鲁三题

    5月的纽黑文牵动着多少人的心。一年一度的耶鲁毕业典礼总在5月最后的一个星期一(阵亡将士纪念日)举行,2003年是5月26日。城中的旅馆早已住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家长和亲朋好友,就连附近城镇的旅馆也火爆一时。这是耶鲁建校以来第302个毕业典礼,首届毕业典礼是在1702年9月16日。但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学院,校名还不叫“耶鲁”,地址也不在纽黑文。我和学敏来纽黑文,已是第二次。
  • 雷魄丹尊

    雷魄丹尊

    地球少年异世重生,公爵府内搅动风云。三魂七魄丹符双绝,苍茫宇内我主沉浮。闯绝地,虐天骄,战苍穹,谁与争锋?本书稍稍慢热,杨磊武徒境蓄力十万,才渐入佳境!雷魄丹尊书友群:108920364
  • 重生之重修仙途

    重生之重修仙途

    别人是人死如灯灰而自己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死了又穿越,穿越又重生。苏小曼觉得自己一定是天道的亲闺女,还得到了空间传承,炼丹药,制符,炼器,学阵法契约灵兽,和家人一起修炼,还遇到与自己厮守一生的人,最终飞升成仙。
  • 姝途风雨

    姝途风雨

    “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哪怕所有人都不认识你了,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我的姝儿!”“不!我不是!穆姝儿早在十年前的那天就死了!”她满目猩红。“我…我错了,你回来吧,好吗?”他手中的剑陡然滑落。他苦苦哀求,她泪流满面。曾经的青梅竹马啊,如今竟刀剑相向……(不虐)
  • 盛宠娇妻

    盛宠娇妻

    三年前,他将主动送上门的她踢翻在地。并送上了四个字:“不知羞耻”。三年后的同一天,人又将她递来的离婚协议撕的粉碎:“离婚?想都不要想。”完全不顾她的反抗,直接将她禁锢在怀里。原本沉寂的心再次有了波澜,却被他的一句话再次打入了谷底。沈凝雪,三年了,你还是这么蠢,你还真的以为我爱上你了?我只是想……
  • 强势锁婚:盛少,请让开

    强势锁婚:盛少,请让开

    他们青梅竹马,相知却不相惜,只因他们之间“已故”的第三人。“凌珠珠,他已经死了,你还在念和他。”看着书中遗落出一角凌珠珠与那个男人的照片,盛云阳压制在心中的愤怒彻底爆发。“盛云阳你疯了,他也是你的朋友。”“但你是我的妻子!即使我不爱你,也不允许你想着别的男人。”盛云阳转身离去,凌珠珠跌坐在地上,遗落的照片握在手里,三个青涩的少年印在照片中,微笑那么刺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