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000000008

第8章 非相第五(2)

对世界万物规定出区分的界限以便人们区分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对人的上下尊卑身份地位进行分辨。在确定人们的身份地位时,最关键的也就是礼了;而礼制秩序中最关键的就是尊敬圣人和帝王。可圣王有上百个,我们该仿效哪一个呢?而这也正是我要说的:礼仪制度因年代久远而消失,音乐节奏因年代久远而失传,管理具体礼法的官吏也因年代久远而有所遗漏。因此说:想要观察圣王的事迹,就得具体观察我们所熟悉且能够考察清晰的人物,而这些人物正是后代的帝王。那些后代的帝王,就是现在治理天下的君主。不看后代圣王的治道而去称赞上古的圣王,打个比方说,这就如同离开自己的君主而去侍奉别国的君主。因此说:想要观察了解千年的往事,首先要仔细审察现在的现实;想知晓千千万万的事物,首先要弄明白眼前的一两件事物;要想懂得上古的社会情况,首先要审察现在周王朝的治国之道;要想明白周王朝的治国之道,首先要审察他们所尊敬的君子。因此说:“根据近的来知远,通过一事以知万,洞察隐微知明显。”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原文]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圣人何以不可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细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①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庸。善者于是间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堰、檃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

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②,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注释]

①党:亲近的意思。②罢:通“疲”,疲弱无能。

[译文]

有些愚蠢的人说:“古今情况不同,所用来统治天下的道也是不同的。”众人被这种话迷惑而信任了它。那些众人,愚蠢而不能辩说,浅陋而不能测度。亲眼目睹的事,都能被欺瞒,况且是千载相传之事!这些妄人,在通常生活中,尚且要进行欺诈、蒙骗,更何况对于那些千载之上,人所不能见的事情?

然而圣人为何不能被欺骗呢?这是由于:圣人,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推测揣度古代的事物的人。因此,他们根据现代人的情况去推断古代人的情况,依据现代的人情去推测古代的人情,根据现代的某一类事物去推定古代同类的事物,根据流传至今的学说去推测古人的功业,依据事物的普遍规律去观察古代的一切,因为古今的情况是相同的。只要是同类而不互相背离的事物,那么尽管相隔很久,它们的基本性质还是相同的,因此圣人面对着邪说歪理也不会被惑乱,观察复杂的事物也不会感觉困惑,这是因为他能按照这种道理去权衡一切事物。除了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这五位帝王以外,那个时代没有流传到后世的名人,并非那时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时间太久了的原因;除了这五位帝王的政治措施以外,没有流传到后世的政治措施,并非别人就没有好的政治措施,而是由于时间太久了的原因;夏禹、商汤虽然有流传到后世的政治措施,但不及周代的清晰,并非他们没有好的政治措施,而是因为时间太久了的原因。流传的东西时间一长,那么谈起来就简单了;近代的事情,谈起来才详细。简洁的,就只能列举它的大概;详细的,才能列举它的细节。愚蠢的人听到了那简洁的论述就不再去了解那详细的情况,听到了那详细的细节就不再去了解它的大概情况。因此礼仪制度就因为年代久远而消失了,音乐的节奏就由于年代久远而失传了。

凡是言论不符合古代圣王道德原则,不遵循礼义的,就称为“奸言”,尽管娓娓动听很有条理,君子也不听。仿效古代圣王,遵守礼义,亲近有知识的人,但不喜爱谈论圣王,不乐意谈论礼义,那就一定不是真诚的学士。因此,君子对于正确的言论,心里喜欢它,行动遵守它,乐意谈论它。因此,君子一定能言善辩。凡人没有不喜爱谈论自己所爱好的,而且君子更是这样。所以君子赠人一句善言,觉得比赠给人金石珠玉还珍贵;让人看到善言,比让人看到锦绣花纹还感觉美;把善言讲给别人听,感觉比让别人欣赏钟鼓琴瑟还快乐。所以,君子谈论永不厌倦。鄙陋的小人与此相反,他们只重视实际,而不顾及言谈文采,因此一辈子难免卑劣庸俗。因此《周易·坤卦》中说:“就像扎了口的袋子,既无归咎,也无赞美。”就说的是这种迂腐的儒生。

说话的困难,在于用最崇高的道理来劝告最卑劣的人,用最稳定的国家的治国道理来触及最动乱的国家的现实。这是不可能直接实现目的的。列举远古的事容易荒谬,列举近时的事又容易庸俗。善于言谈的人处于这种情况下,必定做到列举远古的事而不荒谬,列举近时的事而不庸俗,随着时代的变化,顺从世道的高下,或缓或急,或屈或伸,切实地像用堤坝限制水流、用檃栝限制弯木那样限制自己,几经曲折,然后达到所说的目的,但又不伤害别人。

因此君子端正自身用准绳,对待别人则进行引导。端正自己用准绳,所以足以成为天下的模范;对待别人用引导,因此能够宽容,依靠众人完成天下的大事。因此君子贤明而且能宽容德才劣等的人,聪明智慧而能宽容愚蠢的人,渊博而能容忍浅陋的人,纯正而能容忍不纯的人,这就是所说的容忍各种人的方法。《诗经·大雅·常武》说:“徐国的百姓已经归顺,这是天子的功绩。”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①,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②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注释]

①见端:注意事情的头绪。②偃却:同“偃蹇”,高耸,引申为出众。

[译文]

交谈的方法是:用严肃庄重的态度去接近别人,以正直诚恳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用坚强的意志去协助别人,用比喻的方法来使别人知晓事理,用分析的方法来让别人明白,热情、温和地指导别人,使自己所说的话显得宝贵、珍惜、重要、神妙。如果真能够如此,那么你所说的话往往不会令别人很难接受,尽管不去取悦别人,他人也会看重你的话。这样做就能使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受到别人的重视。古书上说:“只有君子才能使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受到别人的重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君子必定要辩说。人都喜欢谈说自己重视的东西,君子尤其这样。因此小人宣扬的是邪恶,君子宣扬的是仁爱。言论与仁爱不相关,那么他说话就比不上不说,善辩还比不上口齿笨拙;所言与仁爱有关,则以好说为上,以不好说为下。因此仁道之言的意义很重要。发自君主,用来指导人民的言语,就是政令;出自臣子,忠于君主的言论,即是谏救。因此君子对于仁的践行从不厌倦。必定是志之所好在此,行之所安在此,并以积极宣扬为乐。因此说君子必定是好辩说的。辩说小事,不如掌控好事情的头绪;掌控好事情的头绪,不如抓住根本。辩说小事能够精察,抓住头绪能够懂得,抓住了尊卑上下的根本就能获得辩说的根本意义。圣人、士君子所具有的作用全在于此。

有小人的辩说,有士君子的辩说,有圣人的辩说。不预先考虑,不尽早谋划,一出言就很适当,既富有文采又符合礼法,采取措施,灵活变化,都能随机应变,应付不穷,这即是圣人的辩说。事先就考虑了,尽早已谋划了,短时间的发言还值得一听,既具有文采又细致实在,既渊博又正直,这即是士君子的辩说。听他说话言辞夸张,不得要领,任用他办事既多诡诈又无效果;对上不能归顺英明的帝王,对下不能团结和谐百姓;但他讲话有分寸,或夸夸其谈,或唯唯诺诺,他们全部靠口才而自夸自傲,这就是奸人中的杰出者。圣明的帝王一继位,这种人是首先要被杀头的,然后就是惩戒盗贼。盗贼还有可能转变,但这种人是不会痛改前非的。

同类推荐
  •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是李长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编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体例参考了法国人韦伯的《哲学史》,对西方哲学史上颇具研究性和争议性的哲学家做了简明的介绍。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有一定比较,表达了其写作时的“中国人的立场”,除了在体例上附以中国年代外,还将中西关键节点的人物的进行比较,这让当时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的文人很容易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便于现在的中西哲学文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大道至简:道家管理的智慧

    大道至简:道家管理的智慧

    从道家的发展历史来看,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虽然老庄派和杨朱派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黄老派。在春秋战国乃至后来的两汉时期,黄老派不但是道家学派中的正统,在诸子百家中它的人数也是最多、实力最强、著作最丰,以至于它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压倒百家的独盛局面。
  •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度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精辟分析了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清代学术概论》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欢迎,并成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热门推荐
  • 尘沧

    尘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青丝无情,浮世尘沧。…倘若你一生孤独,那便一生孤独!
  • 石天红的笛子

    石天红的笛子

    1982年的川东农村贫穷落后,美丽的石天红高考后急予筹备上大学的费用,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帅小伙文学良(家住北京丿,文学良把祖传制笛子的秘方偷偷教会了石天红,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
  • 九仙帝皇诀

    九仙帝皇诀

    九脉殖天,化凡为仙,三千大道,帝皇凌天。宁天因无法觉醒血脉成为元修而被未婚妻苏芸冷落,为了变强他进入死亡禁地,走上了植修之路。你修星辰他修元,我道殖天独尊仙,踏破轮回三生世,极道永恒尊我天。
  • 乱世天下醉红颜

    乱世天下醉红颜

    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谁遇见了谁,谁爱上了谁;……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那时她还是个不谙世事的丫头,他还是不得宠的庶子;洛水河畔,是一场命运的相遇和别离;只为贪图那一点温暖、一点陪伴,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消散的死心塌地;他爱上了她,从此生相依,死相随;明知是甘美却蚀骨的美酒加毒药,却愿意承受至死不休的刻骨相思;相爱是两个人的地久天长,相思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延安延安

    延安延安

    由中共陕西省委、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纪录片《延安延安》(上下集)以口述历史的形式,真实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中央红军从进入陕北到中央机关离开延安的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与当地群众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的历史。本书是电视片《延安延安》的同名图书扩容版,收录并整理了大量电视片由于时间限制而未能收入的最新史料和珍贵采访,不仅是电视片《延安延安》珍贵的文本留存,更是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典范教材与生动解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主神,夫人又逃婚了!

    主神,夫人又逃婚了!

    她,楚茗儿,神灵大陆亿万年才出一个的天才少女!居然在洞房花烛夜被一道闪电给劈的灵魂出窍了?还附身在一个人人可欺,人人尽辱的废物二小姐身上?!行吧!既来之则安之。渣男欺我天生痴傻,我送渣男断子绝孙。白莲骂我丑人作怪,我赠白莲“绝代风华”世人叹我废材无用,我笑世人有眼无珠。各位看官,你且看她如何破茧成蝶,为天才正名!
  • 幸得恰时遇见你

    幸得恰时遇见你

    一场意外,她被迫离婚。她看着搂着另一个女人的他,痛彻心扉:“陆琛,你当真不信我?”他未曾看她一眼,冷冷道:“苏苇,我从未信过你。”
  • 白鹭侠骨

    白鹭侠骨

    为情,曾经的施恩相救到兵戎相见,为义,曾经的兄弟结义到拔剑江湖。为情为义,他只求问心无愧,可是上天父母被杀,于是他拾起沉戮的心,走向那黑暗而又凶险的复仇之路,在这途中等待他的是爱情、友情还是痛苦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