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500000013

第13章 知几察变

《周易》讲“时”、“位”,既有宏观的审视,又有微观的把握。比如《周易》强调“知几”,就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时”、“位”中的时机、机遇、契机、转机等问题。《系辞传》中说:“几者,动之微也,吉凶之先见者也。”“动”,就是运动,这里可以理解为发展变化。“微”,就是细微,这里可以理解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苗头或萌芽。《周易》认为,这种苗头或萌芽虽然“微”而似无,但却能够预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是吉是凶。而《周易》作为一部忧患之作,一部教人趋吉避凶之书,其目的正是要帮助人们“知几察变”,在“动之微”之时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事变。

13.1

照《系辞传》中的说法,《周易》是一部“研几”之书。其曰: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意思是说,《周易》是穷究幽深事理而探研细微征象之书,只有穷究幽深事理,才能会通天下的心志;只有探研细微征象,才能成就天下的事物;只有神奇地贯通《易》道,才能不须急疾而万事速成,不须行动而万理自至(译文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54页。)。

在这段话中,作者提示了“深”、“几”、“神”三字,这三字,一体贯通,联系密切。正因为事理深奥,所以它的征象几微;正因为事理深奥,征象几微,所以它的变化神奇。可以说,“深”、“几”、“神”是一体之三面,而《周易》正是探研并彰显此一体三面之理的著作。于是,《周易》也就成为包含深奥之理、几微之象、神奇之道的宝典。

那么,圣人是如何用《周易》探研并彰显此一体三面之理的呢?《系辞传》中说: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大意是说,圣人发现天下幽深难见之理,就用具体的卦象比拟其形态,象征其特性,所以称之为象。圣人发现天下万物变化不息,就观察其会合贯通之处,以利于推行社会之典章制度,于是撰系爻辞来论断吉凶,所以称之为爻。但是圣人论述天下幽深难见之理,不搀杂主观偏见;论说天下万物运动的本质,不乖违无据。他们总是先比拟物象,然后再言说其道理;总是先审议物情,然后再揭示其运动,通过比拟审议,然后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第二段引文与第一段引文的意思大体相同,是说圣人用以穷极天下幽深难见之理的是卦象,用以鼓舞天下奋进振作的是卦爻辞,促使事物交感化裁的是适时之变,推动事物生生不已的是条顺亨通,显明《易》道的是人的智慧,默契《易》道、信而有成的是人的德行。

由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周易》探讨几微之理的方法是观物取象,设卦系辞。然而,几微之理“深”而“神”,没有足够的智慧不能“神而明之”,没有足够的德行不能“默而成之”。所以《周易》强调在观物取象、设卦系辞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恶”、“不可乱”和“拟议”三个环节。就认知的层面说,“观物”的过程就是收集感性材料的过程;“取象”的过程就是知性条贯归纳的过程;“系辞”的过程就是理性综合的过程。而“不可恶”、“不可乱”和“拟议”则是这三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3.2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可恶”、“不可乱”和“拟议以成其变化”呢?《系辞传》认为,做到上述诸点,关键在于“知几”。其曰: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是讲“知几”。“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是讲“几”是什么。“《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是举爻例说明知几及其意义。“几”,晋人韩康伯释曰:“几者,去无入有,有理而未形,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者也。”唐人孔颖达疏曰:“几是离无入有,在有无之际。”又曰:“几,微也。是已动之微。动谓心动事物。初动之时,其理未著,唯纤微而已。”(《周易正义》)宋人张载说:“几者,象见而未形也,形则涉乎明,不待神而后知也。”(《张子全书》卷二,17页)宋人程颐也认为:“所谓几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未著者也。”(《程氏易传》)可见,“几”即“微”,是事物之初始萌动,略见征兆,尚无迹可寻。金景芳先生说:“几是事之方萌,有象无形,欲动未动的状态,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吉是凶,于此已可见端倪。事未至而空论道理易见,事已至而道理显然尤易见,唯事刚刚萌动就看出它的未来结果,最难。事情尚处在似动未动,吉凶两可的时候,就能见其究竟,预先采取相应措施,这不是神吗!”(金景芳等:《周易全解》,511页。)所以孔子说:“知几,其神乎。”孔子还认为,君子与上交往恭而不谄(甘言媚人),与下交往和而不渎(轻侮人),能很恰当地把握“恭”与“谄”、“和”与“渎”之间的分寸,最能体现“知几,其神”的意蕴。

“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是《豫》卦六二爻辞。王弼注曰:“处豫之时,得位履中,安夫贞正,不求苟豫者也。顺不苟从,豫不违中,是以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明祸福之所生,故不苟说;辩必然之理,故不改其操。介如石焉,不终日明矣。”(《周易注》)按《豫》卦下坤上震,意指快乐。六二处下卦之中,为众阴所包。金景芳先生说:“豫卦有一个特点,凡与卦之主九四有所系应即应、比的,不是凶就是悔,不是悔就是疾,都不好。如初六与九四应,凶;六三与九四比,有悔;六五与九四比,贞疾。唯六二特立于众阴之中,无系于九四,处豫乐之中而无迟迟耽恋之意。静则确然自守而坚介如石,处优越、顺利的环境不能动摇它的意志。动则善于见几而作,及早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识断果决,去之迅速,早上该做的事情,绝不等到晚上。” 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40页。可见,《豫》之六二包含了深刻的“知几”之理。孔子据此指出:君子知晓隐微的前征就知晓昭著的结局,知晓阴柔的功益也知晓阳刚的效用,因此可以成为千万人所瞻望景仰的杰出人物(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85页。)。

关于知,《系辞传》中还有种种说法: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在这段话中,“知”字共出现了六次。其中除“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中的“知”字作智慧解外,其他五字均指认知意义上的“知”。所谓“知幽明之故”、“知死生之说”、“知鬼神之情状”、“乐天知命”、“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等,这几种“知”无不与“几”(“幽明”、“死生”、“鬼神”、“天命”等)有关,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知几”。这些知是如何获得的呢?根据上文,“知幽明之故”靠的是观察天地自然之象;“知死生之说”靠的是推原事物之生成坏毁;“知鬼神之情状”靠的是考究精气之聚散变化……总之一句话,靠的是主体的正确认识和自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13.3

《周易》重视“知几”,而“知几,其神乎”!所以,“知几”等于知神。或者换句话说,“知几”可以通神。“神”,传文中33见,其中作为单独概念者16见。如曰:

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卦传》)

这两句话,可以说最能表现《周易》“神”这个概念的含义。韩康伯注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妙谓微妙也,万物之体有变象可寻。神则微妙于万物而为言也,谓不可寻求也。”张载《正蒙》曰:“两在故不测”,“阴阳者物也”,“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测,故曰神;语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

由以上诸先哲对“神”的理解,可知“阴阳不测”与“妙万物而为言”,一是指“动之微”,一是指“变之妙”。“动之微”,特就事物变化之征兆而言;“变之妙”,特就事物变化之关节点而言。二者一隐一显,但都是指事物的变化。如张载所说:“显其聚也,隐其散也。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聚且散,推荡所以妙乎神。”所以《系辞传》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认为知道了“变化之道”,也就知道了“神”的作为。由此,不难发现“知几”之妙用,其逻辑进程为:知几——通神——察变。

“变”是《周易》的核心观念之一,《周易》提倡“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是强调,人们应该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可故步自封,作茧自缚。关于这一点,有一些十分著名的小故事,很值得人们时时反思: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刻舟求剑”。故事的情节,不用解释人们都很清楚。毫无疑问,这位楚人最终是求不到他的剑的。原因在于他不能“唯变所适”。与此相关的故事还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这则故事与“刻舟求剑”表达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讲不能“变通”的危害。这两则故事,也许寓言的成分多一些,但确实揭示了很深刻的道理。照故事所说的,楚人和荆人,非但不能知几,大概连什么是变化都不甚了然。当然,故事的讥讽难免过极,但现实中确实不乏这种颇为好笑乃至愚蠢的事例。因此,人们不可不在“知”字上下工夫。这里我们不妨再讲一个看似与“知几察变”关系不大的例子: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飨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

大意是说,中山君宴享宾客,请大家吃羊肉羹。其中有个叫司马子期的,没有分到羊肉羹,他怀疑中山君给他难堪,于是跑到楚国,说服楚君攻打中山国。中山君败后逃亡。但在逃亡的路上,始终有两个不相识的大汉紧随左右保护他。脱离险境后,他询问二人,才知道此二人原系亲兄弟,其父困饿交加之时曾因中山君所赐一碗稀饭而活命。所以今天当此中山君有难之时拼死相助。中山君得知原委后十分感慨。这个故事表明,一切事变,其苗头均存于几微之中。任何发生了的事情,事后想来,都有其原因和苗头。在这个故事中,中山君因“羊羹不遍”而亡命,也因“壶餐饵之”而活命。但其亡命,其活命,均是在不自觉中种下的因果。相反,如果他能意识到这一点,把不经意的行动变成自觉的行为,“与”而“当厄”,“怨”而“不伤心”,则或许能免遭亡命之苦,或许能够由被动转为主动,“察于萌动之微,知所抉择而去取之”。

13.4

“知几察变”,目的有二,一是防患于未然;二是因变而变,找准自己的位置。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永远使自己立于恰当有利的位置。关于这种智慧,我们还可以举老子《道德经》中的看法。当然,老子的观点与《周易》颇有区别,但正因为有区别,才可以形成互补,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启发。老子关于这方面的智慧,可以称之为“柔弱胜刚强”与“知雄守雌”。“柔弱胜刚强”,强调的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如何用自己的智谋改变它;“知雄守雌”,则强调在形势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如何用自己的智谋守住它而不使之改变。应该说,这种智谋,如无知几察变的功夫,是绝对用不了的。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这是以水为喻,强调柔弱之能胜刚强。那么,柔弱如何胜刚强呢?老子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这是说,将收敛必先扩张,将衰弱必先强盛,将废毁必先兴旺,欲夺取必先给予,以此促进强大的事物尽快走向反面,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参见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2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关于知雄守雌,老子指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意思是说,最完满的状态好像是有缺陷,其作用却不会衰弊。最充实的状态好像是空虚的,其作用却不会穷尽。最正直的好像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像有些笨拙,最雄辩的好像有些木讷,最盈足的好像有所亏损。这是强调,在正面的状况中包含有反面的因素,只有容纳了正面之反面,才可以达到完备的状态,而不使之走向反面。应该说,老子的这种智慧是有特色并十分深刻的。它可以与《周易》的智慧互相发明,以对我们的处世为人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译馆:悲剧的诞生

    大家小书·译馆:悲剧的诞生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温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希腊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本书收入的文章大部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写。本书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理论阐发的哲学思想,另一部分是以当代中国现实为基础所论述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本书既是对辩证法范畴的探索、研究和阐发,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思考和感受。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本书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文库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之一种。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角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毛泽东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作者力图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毛泽东在这些问题上的成功和失误,提出自己的看法。
热门推荐
  • 潘朵拉在朝歌

    潘朵拉在朝歌

    潘朵拉,众神用粘土制造、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每一位神灵赠予她一样特别的礼物,维纳斯给了她妩媚,赫尔墨斯教给她使用语言的技能,雅典娜赋予她无上的智慧,她拥有无穷的魅力,而宙斯,却给了她魔盒,让她毁灭人类。2600年,一个疯狂的人,站在这样一具拥有无上魅力的机器人面前,望着她美丽的瞳孔,输入指令,回到过去,改变历史,让我们的对手统统陷入奴隶制社会的泥潭!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科技领域领先!我们的地位,将无可撼动!带着毁灭任务的你,代号是,潘朵拉!
  • The Book of Tea

    The Book of T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联盟之声望系统

    联盟之声望系统

    平凡的二流主播江千道意外收到“炸弹”打赏,从而获得声望系统。手速!意识!神经反应!专属特殊技能“神之眼”!只要获得声望就能提升属性S5时期,lpl的黄金一年,春季赛的无天对佛祖,msi的恭喜edg,各大豪强队伍盛起。带着系统的主角逐渐走向了属于他的传奇道路。ps:集体转战新书《我的万界餐厅》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赠君一场空欢喜

    赠君一场空欢喜

    灭族之恨,姜夕浴火重生归来。灭了我凤凰一族,我定要你血债血偿!风起云涌,携恨归来,战四方。冰原求生,她被好友害死浴火重生,她执剑踏苍穹
  • 刁蛮王妃

    刁蛮王妃

    作为一只“街头恶霸”,初九表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不小心招惹了三殿下,从此逃不出他的五指山。被抓住把柄,摇身一变成为万千少女嫉妒的三王妃。传言三殿下体弱多病,风度翩翩,却不近女色。殊不知,那是多么痛的领悟!——嫁给三殿下之前,初九心想着如何解除婚约,嫁给三殿下之后,初九整日思索着怎么给三殿下挑选如花似玉的小妾。对,就是小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刀九圣

    刀九圣

    讲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我,手持善恶之刀——九圣,在黑暗中慢慢前行。我只是一颗棋子,他们画了一个圈,规划好了故事的发展方向,我只能遵循那所谓的命运。终了,是悲剧,我能做的,只是将这个悲伤的故事讲给下个人听,希望他不要活成我的样子。
  • 傀儡小娇娘

    傀儡小娇娘

    尚京将军府之女沈安,生前体弱多病常卧床榻,死后不得安宁受人控制。附魂在傀儡身上,正巧被傀儡师少年撞见,活人魂的傀儡千金难买,万金不换,少年也算捡了个便宜“师妹”带回去给师门交差。沈安万万没想到自己竟拿了女主剧本,美男有了,旷世奇恋也有了。诶?等等,为什么她总死?好像哪里不对劲。反正横竖都是死,她索性闭上眼睛使劲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原始森林生活的365天

    原始森林生活的365天

    为了目标,迷失在原始森林的生活,找不到离开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