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900000015

第15章 拓展:己意与平心的诠释之路(6)

在朱熹视野中,“孟子之学盖穷理集义为始、不动心为效。盖唯穷理能知言,唯集义为能养其浩然之气。理明而无所疑,气充而无所惧,故能当大任而不动心。考于本章,次第可见矣”。朱熹是站在格物致知的观念立场上诠释孟子的学说,并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为其格物致知的具体落实。对格物方法既作一般的阐述,也有细致的分析。“朱熹言格物,实分为三:做事、读书、识心。……朱熹格物的根本方法固然是要确立理的优先性存在及其对物的支配性,但这种确立必须通过具体的物来实现。事实上,这不仅是在识心的方法所见到的原则,而且也同样见之于读书与做事。道理是在主观之外的,需要穷理者于客观的对象,即书与事中来求得。”他所论说的以意逆志读书就是寻求义理的格物方式。

在朱熹看来,“圣人之言,即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即天下之理”,故“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他强调,“这读书,是要得义理通,不是要做赶课程模样”。认为“解说圣贤之言,要义理相接去。如水相接去,则水流不碍”。读书从属于“即物而穷其理”的格物致知范畴,因此排除私意是其过程中的关键。因此,朱熹主张的就是:“孟子说‘以意逆志’者,以自家之意逆圣人之志。如人去路头迎接那人相似,或今日接着不定,明日接着不定,或那人来也不定,不来也不定,或更迟数日来也不定,如此方谓之‘以意逆志’。……人若能虚心下意,自莫生意见,只将圣人书玩味读诵,少间意思自从正文中迸出来。不待安排,不待杜撰,如此方谓之善读书。”

其以意逆志读书强调的就是程子所论:“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朱熹主张一切须自我胸中流出,也主张万法都从心中流出;但又另开一面,主张从外面流入,来扩大己心,发明己心。“人之所以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故学者必因先达之言以求圣人之意,因圣人之意以求天地之理。”朱熹主张以意逆志读书,其读书穷理是格物致知法则的具体方式。“本心陷溺之久,义理浸灌未透,且宜读书穷理。常不间断,则物欲之心自不能胜,而本心之义理自安且固矣。”读书对本心的获取因此成为格物致知的重要组成,同时读书过程排除私意以获取圣人本意、恒常义理是其读书关键。

更进一步看,作为格物致知方法具体方式的以意逆志读书是朱熹建构儒学特质的主题中生成的。朱熹以意逆志读书所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与思想的双重环境构成的。朱熹认为:“世衰道微,异论蜂起,近年以来,乃有假佛释之似以乱孔孟之实者。其法首以读书穷理为大禁,常欲学者注其心于茫昧不可知之地。”他强调:“儒者之学,大要以穷理为先。”“吾儒更著读书,逐一就事物上理会道理。”

在朱熹看来,“陆氏不穷理”。“陆子静之学,看他千般万般病,只在不知有气禀之杂,把许多粗恶底气都把做心之妙理,合当恁地自然做将去。”朱熹认为其在读书上不平心,是以意捉志:“陆子静之学,自是胸中无奈许多禅何。看是甚文字,不过假借以说其胸中所见者耳。据其所见,本不须圣人文字得。他却须要以圣人文字说者,此正如贩盐者,上面须得数片鲞鱼遮盖,方过得关津,不被人捉了耳。”

“理学诸儒则在针对释老而求发扬孔子之大道与儒学之正统。”朱熹强调儒释之异,批判近世“假佛释之似以乱孔孟之实者”以建构圣贤之学。

吾以心与理为一,彼以心与理为二。亦非固欲如此,乃是见处不同,彼见得心空而无理,此见得心虽空而万理咸备也。虽说心与理一,不察乎气禀物欲之私,是见得不真,故有此病。《大学》所以贵格物也。

儒、释之异,正为吾以心与理为一,而彼以心与理为二耳。然近世一种学问,虽说心与理为一,而不察乎气禀物欲之私,故其发亦不合理,却与释氏同病,又不可不察。

世衰道微,异论蜂起,近年以来,乃有假佛释之似以乱孔孟之实者。其法首以读书穷理为大禁,常欲学者注其心于茫昧不可知之地……盖亦有自谓得之者矣,而察其容貌辞气之间,修己治人之际,乃与圣贤之学有大不相似者……夫读书不求文义,玩索都无意见,此正近年释氏所谓看话头者……

朱熹强调“大学所以贵格物也”直接针对的是近世一种学问,虽说心与理为一,而不察乎气禀物欲之私。而其“大学”的建构,应对的是佛释之学“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

仁甫问:“释氏之学,何以说为‘高过于大学而无用?’”曰:“吾儒更著读书,逐一就事物上理会道理。他便都扫了这个,他便恁地空空寂寂,恁地便道事都了。只是无用。德行道艺,艺是一个至末事,然亦皆有用。释氏若将些子事付之,便都没奈何。”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古之为教者,有小人之学,有大人之学。……大人之学,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在朱熹看来,佛释不读书。因此,他从辟佛的角度讲读书穷理,强调读书穷理是儒学与佛释区别所在。

在朱熹的视野中,从学术的历史角度看,“《论语》不说心,只说实事。《孟子》说心,后来遂有求心之病”;而从学术的现实格局看,“圣人之学,本心以穷理,顺理以应物……释氏之学,以心求心,以心使心”。朱熹一方面认同孟子说心,又关注到现实的“求心之病”,他把圣人之学与释氏之学对立起来,反对现实语境中释氏之学的以心求心、以心使心。因此,他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与知识谱系中,沿着儒学的内在理路建构以意逆志读书法;其读书论题就在突破释氏之学的弊端显示出意义。

朱熹的以意逆志读书法,从语境来看,是宋代语境中辟佛的儒学方法建构。朱熹应对各种对手形成的观念,是其自我立场上对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转换,但这种转换是应对佛禅而生的对孔孟内圣之学、为己之学的方法奠定。同时,儒学的核心是道德哲学,朱熹把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学凸现为“以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道德活动。“学”在朱熹的视野中呈现多种形式,其有为己之学的共同内涵。读书具有为己之学的特质,朱熹强调切己体察。“读书与存心同。”读书又是圣人之学。“人惟有私意,圣贤所以留千言万语,以扫涤人私意。使人人全得恻隐羞恶之心,《六经》不作可也。”

总的来说,朱熹“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以意逆志诠释所建构读书法,是在其应对佛释之学挑战而建构圣贤儒学的论题中展开的。

三、意义与回响

朱熹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法诠释,是在其应对佛释之学、建构圣贤儒学的论题中展开的,是时代语境与知识谱系背景中的产物。同时,“所有的思想者的思想,是针对着自己的问题来展开的,而自己的问题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现实的与思想的双重环境构成的”。因此,朱熹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就可以从两个向度衡量:一个是解释命题形式、呈现命题历史面貌的学术史,一个是讨论命题问题、解答命题所提问题的思想史。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朱熹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呈现孟子命题的形式,揭示其历史内涵,得到了后人认同。虽然朱熹是在理学立场上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并实现了语义扩展与适用范围扩展,但其呈现了以意逆志命题的孟子之学面貌。

具体来说,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把孟子以意逆志说《诗》解释为“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并进一步扩展为“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读书法。从具体的《诗》文本到所有的经文本,从《诗》人之志、作者之志到圣人之志。这种语义与范围的扩展,在孟子的视野之中。“大抵圣贤之言,多是略发个萌芽,更在后人推究,演而伸,触而长,然亦须得圣贤本意。不得其意,则从哪处推得出来?”“须是本句透熟,方可推。若本句不透熟,不惟推便错,于未推时就错了。”朱熹平心以待以意逆志读书法诠释,是其推究圣贤之言的自觉实践。

“大凡朱子说经主求本义,本义既得,乃可推说,一也。经之本义只有一是,不能二三其说,二也。有非经之本义二说自可存者,三也。”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把握孟子的本意而作的推究、引申。其由“以意逆志”命题意-志形式推究与引申出己意—作者之意的关系,强调迎取等待的方式,并认同可理解性等等观念,是孟子之学视野的凸现。“朱子之四书学,乃是绾经学与理学而一之。使经学益臻于邃密,理学益臻于深沉。”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并非以孟子语作一起头,借以自发己意。他务求发得其本义而力戒自立新说的经学精神,使得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以呈现孟子本义为目的。其诠释进一步赋予孟子以意逆志命题以形式与知识的意义。

可以说,朱熹在理学立场上所作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达到了其对孟子本义解释的注释目的。他对以意逆志命题的诠释,始终在命题形式的框架中,而且包含汉代赵岐汉学立场的解释。因此,众多后世诠释者接受认同朱熹的字词解释。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朱熹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与知识谱系中应孟子问题而展开。其命题诠释也是对孟子命题所提理解问题的进一步讨论而生成的理解思想。

与孟子命题以心求心的诠释思想比较,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显示的诠释观念是平心以待。这种差异在于朱熹认同孟子命题呈现了以心求心理解路径的同时,又强调“《孟子》说求心,遂有求心之病”,更关注现实的“求心之病”。所以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客观上是应对现实的“求心之病”而寻求的存心之术,是对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所提出问题与所指路向的进一步讨论与方法的具体落实。

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法诠释显示的首先是一种理解技艺。这种技艺与己意以求不同,“朱子教人要能具备虚心、专心、平心、恒心、无欲立己心、无求速效心、无好高心、无外务心,无务杜撰穿凿心,能把自己放低,退后,息却狂妄急躁,警惕昏惰闲杂。能如此在自己心性上用功,能具备此诸心德,乃能效法朱子之读书”。

朱熹论读书有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等多种术语,而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是其精神核心所在。论者强调“考亭以意逆志于千百世之下,大破汉儒之彀”。认为“大约淳煕以前无舍序言诗者。淳煕以后遵《集传》废序者十之九矣。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序所云:‘发乎情止乎礼义’者,无邪之说也,本乎孔子者也。孟子曰:‘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集传》去序言诗,求诗人之志于千载之上,以意逆志之说也,本乎孟子者也。”后世论者把朱熹的就诗论诗的方法理解为“以意逆志”。“朱子以诗求诗,是就诗之字面文意以得是诗之何为而作。正孟子以意逆志者。”

“朱熹对孟子‘以意逆志’的重新诠释,实则是对《毛序》误用其说、对《诗》篇篇论之以‘美刺’而不顾《诗》之本义的有力辩驳”,而且“朱熹‘以《诗》言《诗》’标志着中国经典解释学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以《诗》解《诗》的《诗经》诠释方法仅仅显示诠释对象选择,而平心以待以意逆志诠释更显示朱熹《诗经》诠释方法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其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以意逆志方法,适用范围扩展到整个经文本。因此,“朱熹在《诗》学中建立起的方法论原则,实际也就历史地为整个新兴的理学经学建立起了与汉唐古典经学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原则”。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高谈阔论的时期,通过辩驳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而这些玄妙的思想又都是阐发和辩论老子、庄子和列子的玄学思想为主。本书通过白话故事的方式介绍魏晋时期的名家学说,其中有崇尚有的,也有崇尚无的还有主张非无非有的,亦有辩论名和心、言与意的,等等。是一本关于魏晋玄学的通俗读物。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微博论语

    微博论语

    本书精选了钱教授几年来微博中的精华,以微博语录的形式,将其原生态语言归纳在领导策略、市场竞争、科技制造、产品质量、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若干个大主题之下,将其多年来积聚的睿智思维和思想火花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为经济运行的智慧总结、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汇总。
  •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本书是作者继对中西文化问题深入反省之后,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心性理论研究的成果。此书被看作中国哲学人性理论的发展史。其与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堪称当代学术之双璧。全书以纵贯的方式,由性之原义和性论之起源一直叙述到清代儒学的心性论。在本书中唐先生以“性”之从心、从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虚明能动二重性。再引出中国人性的消长与互动,显现其非常机智与深刻的哲学眼光。
热门推荐
  • 总裁的丑妻

    总裁的丑妻

    她只是全身全意的去爱他而已,为何老天却要如此对她?一次事故中,把她仅仅骄傲的容貌无情的夺去了。失去了容貌,他更不会正眼瞧她一眼。甚至厌恶她的一切。好吧,老天既然要如此对她,疯一次又何防?该死的,竟然把他当作亲哥了?“滚开,臭女人”他对她绝不宽恕“哥”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那声声敲人心窝。这声音简直要人命,声声叫得他心烦意乱,恨不得一掌拍死这个聒躁的苍蝇。要不是看在她还是他的丑妻,他早就甩她几耳光然后赶出家门管她生或死。不爱她也罢,没了容貌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她已经无所谓了。你再娶一个女人回家,她没意见。在她面前恩爱,她当没看见。只要满过十个月,她就能彻底的离开他,然后永远不相见。为了这个念头,她什么都能忍。——————————我是丑陋的分割线——————————————奈子最近在填此坑,有兴趣可移驾至:折翼蝶之涵妃传送门:本文女主灵魂穿越,而且还是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奈子:只是为了掩饰你的历史没学好吧!)好吧!真相了!属性:慢热!但耐心看下去定有不少惊喜!女主:外冷内狂不喜勿入!——————————她莫小玲是黑道上闪闪耀眼的才女,继承父亲的心狠手辣却也为他动了少女之情。一场阴谋,一场捕猎游戏。到底是她莫小玲输得彻底。未婚夫是狗日的条子派来的卧底,她的婚姻、她的幸福如同她那颗刚要敞开的心碰的一声碎了!他杀了父亲,带着血红的星眸,低凝…眸里没有闪过片刻犹豫,朝着莫小玲的脑袋开出一枪…莫小玲说过,她会让他死无全尸!前世恩怨还是情仇未报,轮回相遇还是老天助她…总之,她就这样穿了!——————————————穿了就穿了,为何当今圣上竟然长着一副与未婚夫同样的容貌?莫非他也穿了?那正好,她拔刀刀刃向他刺去!管他是什么国君,她要他死!——————————————宣传至此,多谢捧场!祝君愉快!满腹而归!
  • 末世最后的守护

    末世最后的守护

    末世后陵敏意外得到修仙空间,自己却是修仙废柴,机缘巧合救了末世前是天王巨星,而今被人抛弃的肖翮,肖翮是她唯一虔诚崇拜的偶像,于是奉献空间里的秘籍助肖翮复仇,陪肖翮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末世暖文。陵敏不忘初心智斗重生女配,守护自己的爱情,守护自己的爱人。陵敏并不是真的废柴,一直低调的隐藏在男主身后。
  • 大魔王one

    大魔王one

    我是来起点的一名新人,因兴趣才开始的写作,因脑海中的各个幻想的场景而想表达出来,以写作的方式表达。……纬度,那个神秘而无人真正懂得的两个普通汉字,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这东西真的存在么?只是个概念而已。在某个神奇纬度中,能量的体现方式能是固体、液体、气体、甚至是微小的某种奇特物资,而这本是我幻想纬度中的第一本作品,文笔……我自己不好评价。主要讲的是那纬度所发生的各种神奇之物,标题玄幻,当然,那个纬度肯定是不止有“玄学”这东西,魔法科技也在我的脑海中有清晰画面,只要足够时间写出来就OK了!
  • 师父,不要!

    师父,不要!

    他是她的师父,她是他的徒弟。她问,你可有一点喜欢我?等来的却是他一剑刺进她的胸口。之后她失忆,再遇,回到他身边。前尘往事涌来,她再问,你有没有一点喜欢我?他将她按在墙上吻了上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和友人新居园上

    和友人新居园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家有田

    仙家有田

    本仙有田,田里有泉,材料自产。跟人打个架,杯具地穿了。问个路,洗具地被拐了。入了修真门派,因为年纪太大,餐具地只能打水烧饭。人生啊……好在小手链里自成天地,师兄的地里偷点草,长老院里捞个蛋。别惹我,我随时可能发火!别跟我扯皮,拳头才是硬道理!新书:《聚宝铃》书号:1918542简介:身怀聚宝铃,聚天下灵物。那欺她的,压她的,且看谁能笑到最后!
  • 双鱼

    双鱼

    肖萌生命中仅有的幸福都记录在他珍藏的油画《双鱼》中,这幸福在他九岁那年戛然而止。九年后,肖萌与画中人不期而遇,随即被卷入一场惊人的案件。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细细密密地罗织出一张巨网,将彼此的命运诡异地联系在一起。吓坏200万读者的悬疑推理小说,发生在身边的中国版《白夜行》,媲美东野圭吾的青春推理之作。
  • 真实背后的谎言

    真实背后的谎言

    施大国,一个大家长式的人物。生活于他而言就是一座天平,一边是手足,一边是妻儿。他如同走钢丝一般游走在天平的两端,将天平走成了跷跷板。当天平失去平衡,跷跷板的一端翘起时,他将如何权衡?杨慧和蕾蕾,身为施大国的妻女,被他亲手放置在了天平的一端。当天平变成跷跷板,她们所处的那一端被翘起时,她们又该如何抉择?这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家族,是血亲也是冤家。众人在亲情与伦理的漩涡中纠缠翻滚,在道德与尊严的悬崖边扭打撕扯。人性的底线到底在哪儿?迷失人心的究竟又是谁?这是故事,也是生活,更是现实……一出家斗戏,一把辛酸泪……
  • 网游之黑暗教皇

    网游之黑暗教皇

    无尽的孤独是无尽宇宙在陪伴身后的无尽血海无尽亡魂在嘶吼是谁在呼唤吾?来自地狱的代言人是我瓦伦迪古拉斯是我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