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900000021

第21章 转换:现代视野中的以意逆志(1)

文化转型的背景中遭遇西学而生成的以意逆志命题现代诠释,首先开始的是在历史批判的价值立场上揭示其历史边界的诠释方式,随后也生成了现代视野中转换以意逆志命题意义空间的诠释主题。从中西文化冲击-反应关系模式的视野看,历史批判立场上的以意逆志命题边界限定显示了西学的冲击;传统认同观念中以意逆志命题意义转换显示着传统文化的反应。本章论说现代学术语境中建构以意逆志命题意义空间的诠释方法。

$第一节 以意逆志方法

以意逆志是某某样的方法,这种在种差与类属中形成的论断形式是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主要论说样式。这种论说形式显示了方法论建构是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一个共同取向。这种取向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文学批评史论域中主要是在历史批判的立场上展开的以意逆志诠释有所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凸现传统文学批评方法论建构,侧重从逻辑的角度论说以意逆志方法。

所谓方法论,《辞海》的解释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也就是人们运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与传统依据孟子权威与论者经验为基础建构以意逆志方法不同,现代语境中方法意识的需求更盛,其方法论建构更具有自觉性,更显理论化与体系化。

一、儒家精神与以意逆志

在分析性学术话语建构的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首要问题就是以意逆志是什么?以意逆志命题是作为一个儒家精神的表现对象而存在于现代诠释视野之中的。

所谓的“文”指的是用字,“辞”指的是由字所组成的句,“志”指的是作诗者的动机及其指向,“意”是读者通过文辞的玩味,摆脱局部文句文字的拘限性,所把握到的由整体所酿出的气氛、感动、了解。由所得到的这种气氛、感动,以迎接出(逆)诗人作此诗之动机与指向,使读者由读诗所得之意,“追体认”到作者作诗时的志,这才真正读懂了,才可以说《诗》。孟子所提出的方法,是含有普遍妥当性的,由此可以了解他对《诗》所下的功力之深。

自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为说诗的方法之后,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意逆志”遂成为一种运用范围最广、运用时间最久的文学批评方法,从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孟子首倡的“以意逆志”说,是中国古典解释学史上第一个具有自觉理论意识和深厚理论内涵的心理解释方法论。在当时,它显示出了可贵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对后世,它显示了深远的启示性与奠基性,受到了历代学人的由衷推崇和继承发展。

说《诗》、说诗、解释是徐复观、张伯伟、周光庆对以意逆志命题所涉主题的不同认定。因此,徐复观、张伯伟、周光庆在中国经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国古典解释学等不同论域中论说以意逆志,分别设定了其作为中国经学方法、中国文学批评方法、中国古典解释学方法的不同属性。但他们都是在思想史的研究方式中关注以意逆志命题的。思想史的对象设定与研究方法构成了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现代范式。

徐复观关注到“经学史应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经学的传承,一是经学在各个不同时代中所发现、所承认的意义。已有的经学史著作,有传承而无思想,等于有形骸而无血肉,已不足以窥见经学在历史中的意义”。所以,以思想史研究为主业的徐复观“在写《两汉思想史》的历程中,随时留意此一问题”。他1980年写成《先汉经学之形成》,在“孟子与经学”论题中归纳孟子说《诗》的态度而提出对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理解。徐复观强调:“孟子所提出的方法,是含有普遍妥当性的,由此可以了解他对《诗》所下的功力之深。”并整体上考察孟子的思想贡献,论说“站在经学发展史的立场看,孟子除发展了《诗》、《书》、《礼》的意义外,他特别提出了孔子作《春秋》的意义”。

徐复观以思想史范式建构以意逆志的说《诗》方法。张伯伟更是明确表示:“我所理解的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就研究对象而言,属于文学思想史的范围。”他认定古代文学批评方法是文学思想史的对象,主张使用思想史方法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因此,张伯伟对“以意逆志”的阐释从人心、人性入手,而不是一般地对“意”、“志”进行训诂考辨。其首先从思想内核的角度,对孟子提出的“仁”、“心”举例剖析,得出“仁”根源于“心”;然后将孟子对“心”的认识分为四层,即人皆有心、失却本心、求其放心和推扩此心;再在儒家修身治学、内省心性的基础上,自然导出孟子的治学方法是在“心”普遍存在的条件下求志和求仁义。这就自然要求“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即从人心相通的共性出发去解《诗》释诗。

张伯伟论说“以意逆志”法,既在历史背景中诠释孟子命题的思想内核,又在历史发展的动态中诠释其意义空间,更在中西比较中显示其民族特色。周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同样在诠释学论题中、在思想史视野中论说以意逆志方法。

我们认为,“以意逆志”说既然是孟子在他那个时代本着他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起来的一种诗歌解释方法论,那么,我们今天要分析它的理论内涵,就应该尽可能的将它返回到那个特定的时代,放回到孟子本有的学术思想体系,观照其诗学背景,参阅其人学理论,结合其本来语境,由表及里地发掘其丰富的意义。

从文学解释学的角度系统研究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考察其诗学背景,论列其理论基础,我们就可以从另一个视角较为深入地分析其理论内涵,充分地论证它在中国古典解释学史上的开创意义,即“以意逆志”说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觉理论意识和深厚理论内涵的心理解释方法论。在当时,它具有可贵的创造性;对后世,它具有深远的启示性。

不同论题中的以意逆志诠释共同呈现了思想史建构的共同路向,思想史范式是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方法前提。具体来说,思想史视野之中的以意逆志命题是作为儒家精神与思想的产物,呈现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与中国阐释学等学科论说之中。

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以儒家精神为其属性。早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建构初期,以意逆志作为儒家文学批评方法的论题已经提出。与这一时期顾颉刚、郭绍虞的论说相比,徐复观、张伯伟、周光庆等是在思想史视野中建构以意逆志方法,不仅是通过考察历史文献还原其作为历史陈迹所指向的历史现象,还更注重以重返历史语境建构其作为思想产物背后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的建构在论说形式上不是客观中立地分析其优缺点,而是在思想重建中凸现其不朽的精神;其精神世界的建构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

“‘以意逆志’……作为先秦儒学中最重要的阐释思想在后代中有广泛的影响。”论者以其所理解的儒家精神为基础,阐释以意逆志的方法内涵与价值意义。所以徐复观从经学史的立场考察孟子的思想贡献,强调“孟子所提出的方法,是含有普遍妥当性的,由此可以了解他对《诗》所下的功力之深”。张伯伟从大量文学艺术的实际批评中归纳出三种最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建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独特结构。他系统论说了“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周光庆从文学解释学的角度系统研究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放回到孟子本有的学术思想体系,观照其诗学背景,参阅其人学理论,结合其本来语境,由表及里地发掘其丰富的意义”,全面论证它在中国古典解释学史上的开创意义。

儒家精神作为以意逆志命题的观念基础,这种论说关注的中心不是历史事件的事实还原,而是思想建构的精神复活。因此,徐复观强调孟子所提出的追体认的以意逆志方法,含有普遍妥当性;并以追体认、追体验的方法实现真正的文学欣赏与思想研究。张伯伟提出:“我写这篇博士论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方法,之所以要将它纳入文学思想史的范围,是因为其内篇三章,归根结底,所希望加以探讨的不只是有关文学理论的问题。在‘以意逆志论’中,我抓住这一方法的人性论基础,并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坚持人文主义的原则,是希望人们能保持住只有人才具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使这颗心不被权力、名利所浸染,因而异化乃至非人化。”

以意逆志命题的现实有效性是建立在儒家精神的建构性基础上的。儒家精神是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观念起点。整体来看,思想史范式是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方法前提,儒家精神是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观念共识。因此,思想史方法建构以意逆志命题的儒家精神内涵,成为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新特色主题。这个主题落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与中国阐释学研究两个课题中,并涉及儒家文学批评方法、一般文学批评方法与儒家诠释方法、一般阐释方法等不同层面论题。

二、以意逆志文学批评方法

现代学术体系中生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凭借“文学”、“诗歌”、“作家”、“作者”、“意图”、“理解”等现代术语展开的诠释建构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以意逆志命题的学术范式。这种研究方式正是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概括王国维学术提到的“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文学批评’一语不用说是舶来的。现在学术界的趋势,往往以西方观念(如‘文学批评’)为范围去选择中国的问题,姑无论将来是好是坏,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以“近世文学之义界”、依据“远西学者言‘批评’之涵义”,参照“远西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以来,迄于今日已独立之学科”的“文学评论”,从陈中凡开始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国20世纪现代学术建构的产物。它是一门古代的学问,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与文学批评相关联的材料;它更是一门现代的学问,因为它是以受西方文化影响生成的现代学科体系中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的结构方式去组织古代的材料。

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语境中,整理传统文化的现代欲望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内在动机,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学术方法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以意逆志命题的合法方式。“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就难在将这两样比较得恰到好处,教我们能以靠了文学批评这把明镜,照清楚诗文评的面目。”在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生成的历史材料之间张力场中,形成了现代学者书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动力与资源。

虽然“孟子本意不在探讨文学阐释的规律,而只是将之作为理解《诗经》作品的一种方式,但经过后人不断探讨、总结,‘以意逆志’说已经上升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主要法则”。“孟子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这样的论题,就是把经过后人提升而成中国古代文学阐释法则的以意逆志,认定为孟子命题的本有意义空间。以意逆志文学批评方法之观念与论题的形成、定型和西方文学理论的观念引进、中国现代之文学批评方法的论题建构紧密相关。

“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意识,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之语义又绝非古代汉语语境中‘文学’语义的自然演变。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意识完全是外来的,它指的是在前述的艺术学和语言学诸关系结构中对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的意识,西方文学理论史是这种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史。十分显然,中国古代并没有这种意识,更谈不上有表现这一意识的理论。”包括“文学”在内的“作者”、“方法”等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现代概念成为研究以意逆志命题的知识前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范式中,从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直到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书写,以意逆志命题内涵或有差异,并有着逐渐清晰的逻辑;但在性质上以意逆志命题都是验证现代观念的传统材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书写使“文学”、“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等观念合法化、术语普遍化。郭绍虞在1934年《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提出:“宋人解诗与汉儒异,但其所用的方法,也仍是孟子的以意逆志的方法。”中国文学批评史开始了论说以意逆志的儒家文学批评方法。

从20世纪初至今,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书写都涉及以意逆志的孟子文学批评方法或儒家文学批评方法的论题。关注“从孔子的‘思无邪’说到删诗说到汉儒说诗,诗的义理由仁义一旨而涵括,从逻辑发展的理路层次上考察,孟子的诗论尤其是‘以意逆志’说也应是此中之一环”。在孔孟沿革、先秦儒家与汉代儒学说诗方法等论题中论说以意逆志命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从孟子儒家文学批评方法扩展到文学批评方法论的论题。傅庚生1947年《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是建构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的萌芽:

文学之品鉴亦以入化为极诣,就有形之文字体味其无形之情愫,彼我互糅,悲喜与共,无差无失,相若而相通;所谓“以意逆志”,入而与之俱化也。

从孟子方法到儒家方法再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论的不断扩展中,以意逆志文学批评方法的论题逐渐凸现出来。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提出:“‘以意逆志’是要求读者、批评家不拘挛于诗的文饰,也不迷执于语言的表达方式,能够透过文、辞的表面意义,用古今相通的情理,去探究作者志趣之真正所在。这可以说是坚守作品自身的‘本文批评’。”刘明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方法论》提出,“附辞会义”类型中经典解释方法的以意逆志。邓新华论说“‘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有关文学释义的纲领性理论命题”。在这系列论说之中,徐复观、赖力行、张伯伟代表着其基本类型。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Ⅲ(第25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Ⅲ(第25卷)

    本卷收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问题的研究资料,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伦理学、政治学以及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等问题上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宏大视野。
  •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

    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

    本书采撷《墨子》中的语录,发掘墨家思想中的精华,使之与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带领读者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别样的感受。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热门推荐
  • 凡生二三事

    凡生二三事

    一个女孩独自生活,独自思考,独自成长的故事
  • 天皇归来

    天皇归来

    父王的离弃,神族的无情,他从一个宫门弃子繁衍至天玄大陆的巅峰!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娇妻难宠:顾少的心尖宠

    娇妻难宠:顾少的心尖宠

    上一世,楚衣歌识人不清,最终落得惨死下场。可是谁能告诉她,那个她最痛恨的人为什么跟着她一起跳海了??有机会重活一世,楚衣歌只有两个心愿:将恶毒继母和虚伪妹妹扫地出门,活的潇洒恣意……顺带再了解一下那个追着她不放的男人好了……*顾北爵看着眼前突然转变态度的小妻子,表示很不习惯,表示你说你的,我是不会相信的。事实嘛……脸好疼。楚衣歌一手拿着红本本,勾唇,“不是不结婚?”某人笑的一脸宠溺,“谁说的……”1V1,双洁+双向救赎。楚衣歌,“如果有来生,我愿成为你的太阳,驱散你心间所有阴霾。”推荐新书:《爱你是我的处心积虑》
  • 秦先生的钟情替妻

    秦先生的钟情替妻

    尹明轩,尹家遗失了很久的女儿,好不容易回到了父母的身边,然而胞姐的一次离家出走,为了家族利益的她,不得不冒充胞姐,成为不受宠的豪门少奶奶。老公冷落她?当着她的面和小三亲亲我我?没关系!这里的一切对于她来说本来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她不在乎,只是她又将心遗落在何处?当正主回来的时候,她又是否能像当初说的那样,来的潇洒,走的也潇洒?====================================秦君昊,秦氏的总裁,拥有傲人的体魄,成为了多少女子魂牵梦绕的对象!可是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钟情的存在!却从来不会是他的妻,娶尹家女,只是他迫不得已。可是最近他是疯了吗?他竟然会开始想那个尹家女……
  • 程小姐,谢谢你的出现

    程小姐,谢谢你的出现

    初见的时候,我们混哥叼着根棒棒糖,纨绔的走到女主大大面前,从口袋里拿出一支他最爱的甜橙味棒棒糖递过去“橙橙,要吃棒棒糖吗?” 多年后再见时,我们混哥变成了怂货,就想避着她走,不想让他自己不堪的模样被喜欢的姑娘瞧去。 “橙橙,我求你了,别再找我了好吗?” “不行,贺慕章是你先招惹我的,现在就别想甩开我。”曾经软软糯糯的小女孩如今也敢大胆的在心爱的人面前娇横。 改过自新ing星二代X才气666软萌作家
  •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本书通过各种富于哲理、生动有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作为这个社会中的成员,要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就应该花点时间来学习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的阅读和学习,读者会从中获得经济学的思维训练,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次元境界线

    次元境界线

    少女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生活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哦不,被网游内测资格的通知打破。一天之内,枪支,爆炸,飙车,古怪的提箱,父亲的过往——少女甚至觉得自己穿越到了电影中!疑点重重的电话,阴差阳错的谋杀;游戏隐约透露的情报,不能打开的银色提箱。少女愈发觉得,自己似乎触到了巨大阴谋的一角。为此,她不得不频繁往返于游戏与现实之间,一边不断在危险边缘作死,一边在诸多隐晦的线索中抽丝剥茧,寻找真相。可惜,无耻、不要脸、三观全歪的肖某人,在游戏觉醒了一个几乎没用的超能力。而他呢?他第一次见她,掀起她的裙子在她腿上插了一刀。“我就试试你是不是真死了!”他的表情认真十足。她第一次见他,在他身上扒住不放。“我就算饿死,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放手的!”她的逻辑感人肺腑。当别有用心的青年遇到三观不正的少女。当玩弄人心的套路遇到绝对的秩序逻辑。剧情的发展就会……“合作吧,小丫头,我数到三,一起上!”他建议道。此时确实不是内斗的时候,少女听罢立刻点头,言之凿凿道:“好!”男人数到三,一个飞步冲了出去。少女在同一时刻……掉头就跑!“肖乐,我敲里霸霸!”……所以这大概是一个以网游为载体,站在悬疑的视角讲述的超能力者的故事。
  • 凰临独倾

    凰临独倾

    绝色公主(百里羽曦)曾经容貌尽毁,天命血脉枯竭,成为人人唾弃的废材,死后人鬼不知。一朝醒来,她回到年轻貌美时,那个本该天真无邪的年纪。识破阴谋诡计,吊打狗男女,重掌涛天权利,逆风翻盘,稳稳成女帝。一次途中,捡到位绝世俊美的公子。竟然是失踪多年的逆天丞相(君笙夜),“我靠!谁告诉她这妖孽傲娇,闷骚美男为什么老缠着她不放?”“公主殿下,你现在是微臣唯一的亲人。”某男一脸撒娇,像条小奶狗般。某男多次诱惑,“公主殿下,放心,微臣很温柔的。”“公主殿下,微臣看有人此人居心不轨,离这人远点。”某男用力抱住她,轻功飞离她惊掉下巴,“这是尊贵不可一世的丞相吗?”
  • 你的潮水我的浴缸

    你的潮水我的浴缸

    请给我翻滚的熔岩,破碎的山巅。也想要灯火阑珊,细雨声缠绵……“小说中的世界,或许我一直未走出过……但是,它毕竟是小说,无论如何渲染都不可否认它是假的。是虚幻、是飘渺。小说的结局就是个无底洞,它填不满。”我不会让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