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6200000010

第10章 《莊子》“懸解”諸家注平議(2)

《莊子疏》以郭象的《莊子注》為根據,其中對於生死的看法也受到了郭注的影響。如下例:

故知生也有涯,豈唯彭祖去己一毫不可企及,於是均椿菌,混彭殤,各止其分而性命安矣。(《逍遙遊》疏)

夫稟受形性,各有涯量,不可改愚以為智,安得易醜以為妍!是故形性一成,終不中途亡失,適可守其分内,待盡天年矣。(《齊物論》疏)

夫生也受形之載,稟之自然,愚智修短,各有涯分。而知止守分,不蕩於外者,養生之妙也。(《養生主》疏)

以個體的生死為性分之所定,安於性分則無需憂樂。這是郭象的看法,已見上文。成玄英看來接受了這個看法。

但他又大量地引用佛理來否定物性的真實。物我是虛幻,境相是虛幻,《齊物論》疏:“真君即前之真宰也。言取捨之心,青黃等色,本無自性,緣合而成,不自不他,非無非有,故假設疑問,以明無有真君也”,“六合之内,謂蒼生所稟之性分。夫云云取捨,皆起妄情,尋責根源,並同虛有”,性分亦是虛幻。

這兩種觀點,成玄英利用“重玄”的思維方法把它們統一了起來。“一者絶有,二者絶無,三者非有非無,故謂之三絶也。夫玄冥之境,雖妙未極,故至乎三絶,方造重玄也。”(《大宗師》疏)重玄即不可執著,既不執著於有(物性),亦不執著於無(空無虛幻),故而“雙遣”,“雙照”,“和光同塵”,順物自性:

夫聖人無心,有感斯應,故能緝理萬邦,和平九土。雖復凝神四子,端拱而坐汾陽;統御萬機,窅然而喪天下。斯蓋即本即跡,即體即用,空有雙照,動寂一時。是以姑射不異汾陽,山林豈殊黃屋!(《逍遙遊》疏)

夫達道之士,無作無心,故能因是非而無是非,循彼我而無彼我。我因循而已,豈措情哉!

夫諸法空幻,何獨名言!是知無即非無,有即非有,有無名數,當體皆寂。既不從無以適有,豈復自有以適有耶!故無所措意於往來,因循物性而已矣。(上見《齊物論》疏)

“重玄”出自《老子》“玄之又玄”,魏孫登已論及之,而成玄英的重玄理論,實與中觀學論“中道”暗通。《中論·觀四諦品》中有偈頌:“因緣所生法,我説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以世界為因緣和合所生,故其實乃空,是為真空;但顯現於境相,故以假名説法。《中論·觀四諦品》所云:“衆緣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屬衆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亦復空。但為引導衆生故。以假名説。”即此意。“中道”,即本著空而不離假,不可執著於一邊。

成玄英所謂“一者絶有”,正是基於他對“諸法空幻”的認識;“二者絶無”,是在知曉了空幻的真相之後卻並不離棄這個世界;而他説“非有非無”,是指對空、有皆不可偏執,“無即非無,有即非有”。這樣看來,成玄英“即本即跡,即體即用,空有雙照”的“因循”,與僧肇《不真空論》所説“是以聖人乘真心而理順,則無滯而不通,審一氣以觀化,故所遇而順適。”的“中道”不是恰好相通麽?

因此,成玄英的“因循物性”與郭象雖然在表現形式上一樣,在本質上畢竟不同了。他是在照破了世界的虛幻,明白了空無真實之後的物我雙遣、動寂一時,是“無所措意”,故而因循。而郭象卻是全盤承認現實的必然,並無超越的觀照,是“自有以適有”。應該説,在邏輯的最終結果上,成玄英取得了與郭象的一致,但在理論實質上,矛盾卻仍然存在。

可以看出,成玄英的注莊,接受了各家的影響,調和著各家的矛盾,而其理論基礎,更多的還是來自佛學。

成玄英以後,尤其是明代中後期,援佛入莊的注家數量很多,他們幾乎都在進行著調和三教的努力,但多流於附會和拼湊,其理論水準,實難以和成疏並肩。

陸長庚《南華真經副墨》,力圖融合儒釋道,以“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來比附莊子《南華真經副墨》序云:“明於本度,繫於末數,理之所以窮也,性之所以盡也,命之所以至也。”(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8册,第4頁。,並既稱莊子為“《道德經》之注疏”,又説“故予嘗謂震旦之有南華,竺西之貝典也。”(《南華真經副墨序》)《四庫提要》説陸長庚《南華真經副墨》:“大旨謂南華祖述《道德》,又即佛氏不二法門,蓋欲合老釋為一家。”在“懸解”的解釋以及對生死問題的解決中,他主要借用了佛家的“空幻”觀與道家的“道”通為一的思想。

他解“帝之懸解”曰:

今人但以生死繫念,於是生而慶,死而哭,不知此直世情,非道情也。死生一來去耳,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一來一去,安時而處順,則哀樂之情自不能入也,此便是至人生死無變於己者,如此則帝之懸解矣。帝謂天帝,懸如倒懸之懸,困縛之義,帝亦未嘗以死生懸人,人自縛之,翻疑為帝。無變於己,則帝之懸自解矣。《南華真經副墨·養生主》

所謂“世情”者,繋於生死,世俗哀樂之情。陸長庚認為世情當解的最重要原因即為“帝亦未嘗以死生懸人,人自縛之”,死生本無,哀樂乃庸人自擾,這一解釋來自佛家觀世法。他在《德充符》注中説:“彼知吾身之與天地,其在道中同為一物,幻妄不常,皆非實相。”死生本是幻相,自無需為之哀樂,明白此理,則懸可解。

所謂“道情”者,以道觀之,哀樂不能入也。這是與莊子“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的真人之生死一致的。他又云:“將求名而自要者尚且如是,又況守宗正性之人,能保其未始有始之始者?其徵也,將不能一生死而命物化乎哉?”(《南華真經副墨·德充符》)則非常明確地説能“保其未始有始之始者”——即得道者之真人——則能一死生。

陸長庚常常在本體論中混説佛道,如以“性體真空”“性空真體”説“未始有始也者”,説“大宗師”:“若夫所謂性體真空,性空真體,審乎無假,不受變滅,超然獨存,故不與物而有遷化。既不與之遷,又焉得而與之變?又焉得而遺其變乎?不惟不隨物化,又能主張萬化,執其樞紐,守其根宗,故曰命物之化而守其宗。宗即所謂‘大宗師’,未始有始也者之謂也。”(同上)由此也可看出他會通佛道的努力。

《南華真經副墨》在明代後期影響很大,注莊者大都受其影響,采摭其義者數十家,而如陳深《莊子品節》,於要緊處多節抄《副墨》,或取其義而變換文辭。這一現象應當是同明代後期儒釋道合流的社會思潮分不開的,而《副墨》,恰恰是此思潮的產物,並且突出地成為它的代表。

晚明援佛解莊的重要注家還有釋德清等人,德清用“看破形骸”來闡釋“懸解”,與其他解莊者用“空幻”來解釋世界實質是一樣的,援佛入莊的注家,如吳言箴、吳伯與也都如此。

自蘇軾、王安石把莊子納入儒學的範圍,宋人對莊子的注解,大都有尊孔崇儒的一面,但北宋注莊家還是多能從莊子本身出發,少有硬拿儒學闡説莊子的。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集宋注十二家除下文提到的呂惠卿、王雱、林希逸外,還有林疑獨、陳祥道、陳景元、劉概、吳儔、趙以夫、李士表、王旦、范元應注。趙注已見上文。,對“懸解”的解釋大都平實,如呂惠卿謂:“生之來不能知,則得者時也,其去不能御,則失者順也。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則無所懸,此所以為解也。”王雱説:“命無繋著則憂患不能累其生,故曰帝之懸解也。”都是以順應生死之自然而無所憂樂為解説,無悖於莊子的原義。故《四庫提要》稱雱注:“就莊子以解莊子,而不附合於儒理,亦為以道家之言還之道家,不至混二氏於孔門”《四庫全書》林希逸《莊子口義》提要,影印《四庫》本。

以理學為理論背景來注釋莊子,在基本命題上將其儒學化,林希逸是其代表。

林希逸認為《莊子》之“大綱領、大宗旨未嘗與聖人異”(《莊子鬳齋口義·發題》),他基本上是站在理學的立場上來解説莊子的,其釋“懸解”為:

懸者,心有繋著也;帝者,天也。知天理之自然,則天帝不能以死生繋著我矣,言雖天亦無奈我何也,故曰帝之懸解。(《莊子鬳齋口義·養生主》)

懸解即死生不能繋著我心。而林希逸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在道德修養上提高境界,做到“不動心”:“蓋欲人知其自然而然者,於死生無所動其心,而後可以養生也。夫子,有道者稱之辭也。言天地之間有道之士,其來也,亦適然而來,其去也,亦適然而去,但當隨其時而順之。既知其來去之適然,則來亦不足為樂,去亦不足為哀。不能入者,言不能動其心也。”(同上)

“不動心”從孟子來,孟子説“我四十而不動心”,這是一種“持其志,無暴其氣”(《孟子·公孫丑》),正氣浩然而心志堅定的狀態,是通過道德人格的充塞而形成的“至大至剛”的大丈夫氣概。其要在“配道與義”“集義所生”,是明白了道義所在之後的慷慨。宋儒因以“不動心”為道德修養的目標。程頤説:“君子莫大於正其氣,欲正其氣,莫若正其志。其志既正,則雖熱不煩,雖寒不栗,無所怒,無所喜,無所取,去就猶是,死生猶是,夫是之謂不動心。”(《河南程氏遺書》卷第二十五)他更强調“正志”,即明確人生選擇,確立道德人格,進一步説,即明白“天理”所在之後實現的意志堅毅與心境安定。朱子也説:“無所不知,知其不善之必不可為,故意誠。意既誠,則好樂自不足以動其心,故心正。”《朱子語類卷第十五》他是從《大學》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角度去理解“不動心”的,其落腳處還在“明明德”。林希逸抬出“天理之自然”為人生極則,以“不動心”解釋“懸解”,顯然本著程朱修身理論而來。

莊子的“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與儒家的“不動心”顯然是不同的。莊子無心無情,是“喪我”“坐忘”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超然於世事之外;而儒家的不動心,是在世事之中,分别了善惡,堅定了道德選擇之後的狀態。莊子的“懸解”是以“道”為指向,而宋儒的“不動心”,則以“天理之自然”為因果。

自《鬳齋口義》之後,以儒解莊的很多,這一類注家都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試圖調和莊儒的矛盾,他們愛好莊子的辯證能力與超脱精神,但其注釋的最終意圖,是將莊子納入儒學的範圍,他們的注莊,是終不離道德倫常的。

明清之際的注莊,如劉士璉、屈復、王夫之、方以智、錢澄之、宣穎等,多是儒家立場。在這些注本對“懸解”的闡説中,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王夫之的《莊子解》《船山全書》第13册,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版。:

老聃所以死而不能解其懸者,亦未能無厚而近名也。……天懸刑以懸小人,懸名以懸君子。一受其懸,雖死而猶縈繋之不已;而不知固有間也,不待釋而自不懸也。然懸於刑者,人知畏之;懸於名者,人不知解。避刑之情厚,而即入於名。

他把“懸解”與“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聯繫起來,並且强調了“名”之不易解,這顯然已經離開了生死的討論,而涉及士人修身的實際問題了。他相當注意求名之心給士人帶來的危害,故而在解莊中强調:“名者,天之所刑也。”(《莊子解·養生主》)他認為“名”是導致亂世的重要原因:“亂世者,善惡相軋之積。惡之軋善也方酷,而善復挾其有用之材,以軋惡而取其名。名之所在,即刑之所懸矣。”(《莊子解·人間世》)“是非者,名而已矣。是者,名之榮也;非者,名之辱也。雖桀紂未有安於名之辱者,而逢比以其心之所是,盛氣以淩之,使欲求一逃於辱名之徑而不可得。心既逆而氣復相持以不下,則豈徒災於逢比之身哉?逢比死而桀紂之惡益甚,夏殷之亡益速。水火之禍,可勝言邪!叢枝、胥敖、有扈且與堯禹爭名,堯禹不假借三國以名,而用兵不止。然則欲免於爭名之累者,是非之辨其可執為繩墨乎?”(同上)名之為害也甚如是乎?他的結論,恐怕直接針對著明末士人好名而好爭是非。

王夫之對“懸解”的具體化,反映出他對士人處世立身問題思考的深化,這一“個人化”的深究,應當與他處於國家傾亡之際的反思有關,這樣的反思,在明亡之時,也是士人們所共有的。

以上只是對莊子“懸解”及其注解的一次簡單梳理,實際上莊子注家衆多,單是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續編》所輯就有百八十餘家,而在同一家中,各種思想也往往錯綜雜糅,難以一一歸類,本文不過擇其要者,就具體問題的討論與其思想的主導方面進行了分類,從這個簡單的分類來看,一部《莊子》的闡釋史,實可以透露出各時代思潮的主流與變化。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同类推荐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热门推荐
  • 愿每朵花苞都能盛开

    愿每朵花苞都能盛开

    青春,最美的年华。点起一盏灯,撑起一把伞,默然前行愿以后的我,无怨无悔。
  • 无形的笼

    无形的笼

    刘三水毕业于一个一流的大学,在学校也算是学霸级的人物。毕业后分到了林沟县木水镇,在办公室当话务员,接电话。这个工作不错啊,轻轻松松,别人都说刘三水这个工作不错,可刘三水却不这么想,他的心野着呢,小小的办公室怎么能容得下他呢?……
  • 完美快穿

    完美快穿

    女主版:千默默说:我凭本事勾引的男主,凭什么说我是狐狸精!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小妖精快穿系统,不完成任务就会死。千默默心里MMP,脸上笑嘻嘻,被迫一个世界一个世界的穿越成……女反派????斗不过就勾引,她有的是套路,只是为什么每个世界的男人耳朵后面都有一朵红莲呢?男主版:追寻千年,跨越时空!神挡弑神,魔挡弑魔!即便是逆天改命,我也要执你之手,与你共白头。
  • 死灵与道成寺钟

    死灵与道成寺钟

    “为这点事就死去吗?”“为这点事就活着吗?”快停下,快停下,不要再问答了!只要有爱不就好了吗?“落脚地呢?”重兵卫问道。让吉冈带路就是个失误,他说自己识路,却常绕远路,最后偏离大路,让他们无处落脚。重兵卫第一次让吉冈带路,迷路是吉冈的错。第二次还让吉冈带路,那就只能怪重兵卫自己了。
  • 慕以温然

    慕以温然

    新文《总裁有点甜:老婆,收了我》已发布~~ “停,你够了!”她忍无可忍的发出控诉,“你不是不行吗?”夏温然一直以为,他是美人在怀也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结果她大错特错……惨痛的领悟让她不得不阻止,“那只不过是一次意外,你能不能放过我!”他笑的优雅且霸道,“意外这种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她愣了,“什么意思?那一次不是意外?”他眸光深刻,“当然不是,那是你欠我的!”---为了讨回你欠下的债,我蓄谋已久。(宠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云中州

    风云中州

    二十五年前,扶桑浪人柳生十二郎携娇妻伊藤嘉美渡东海来中原。意图挑战中州各大门派,欲做中州霸主。神剑山庄庄主关天赐闻讯赶去阻止。太湖边上,二人大战一场,柳生大败,为关天赐追迫。逃去秦淮河边万花楼里躲避。萧中泰去万花楼游逛,偶遇伊藤嘉美,因慕其美,为柳生十二郎获悉。交战一场,萧中泰丧于柳生之手。留下遗孤萧爻(yao),由其父萧万立抚养,并传授萧爻一身武艺,待其长大,命其出山为萧中泰报仇。萧爻出山报仇,途中巧遇奇异女子纪诗嫣,深慕于纪。然纪乃柳生之徒,纪因此故阻挠萧爻。虽事近荒唐,不可信之。唯个中恩怨纠葛,爱恨交织,常令人难以释怀。词意浅近,通俗易懂,乃磨牙允血以求达者。呜呼,若能为读者破闷消忧,全一笑耳,则幸之甚矣。
  • 外科医生的爱情故事

    外科医生的爱情故事

    王浪自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四水市天马医院工作,从事肝胆外科,立志做一个倾情于病人的天下良医。他英俊潇洒,爱慕者甚众,护士邱倩成为他的女朋友。王浪与邱倩去驾校学开汽车,女教练叶蓉春心萌动爱上他。借外出练车之际,叶蓉想方设法诱惑王浪,但他没乱分寸,在她突发疾病时悉心照顾。邱倩亲眼看见王浪与美丽绝伦的女律师龙芳瑜在一起,她无法原谅,两人分手。但造化弄人,龙芳瑜与王浪不久后也分开……
  •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精选了百余个生活小场景,呈现了心理学最基础的面貌,展示了心理学在职场、消费、爱情、生活、影视等领域拥有的神奇魅力。阅读本书,是一场奇妙的心理阅读旅程,你会慢慢发现,心理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深,而且,那些难解的生活现象本质上也没有那么深奥。
  • 颜狗的自我修养

    颜狗的自我修养

    出门买猫粮都能遇见一个极品大帅哥,作为一个颜狗,林殊尔不由心动。能让他逃脱出我的手心吗?不能。遂而创造各种偶遇,势必将贺以诚一举拿下。……贺以诚最近老是遇到的一女孩子。明明不认识,却双眼放电紧紧盯住了他。这是有病?得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