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200000027

第27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考(14)

回到万人杰的书信,万提到,他的江西同乡吴必大(伯丰)对《中庸》“鸢鱼”章颇有所见,而伯丰又得到了黄榦复信的认同。因此吴致书人杰,并附上了直卿的信以求印证。其实,他们是在对《论语集注》的相关部分提出了质疑:他们怀疑,《中庸章句》中的“鸢鱼”章和《论语集注》中的“曾点言志”节,有倒因为果的嫌疑。人杰向朱子转述了黄直卿的来信,并认为:伯丰和直卿认为,人应该先有中心和乐无私之境,天理方能流行,这样的说法会导致刊落本根,一味求乐,反倒是倒因为果。相反,正确的为学之序应该是像《论语集注》中所说的,先要见此天理之发现,然后才能乐此天理,《论语集注》本无可怀疑。

对此,朱子答曰:

《论语集注》诚有病语,中间尝改定,亦未惬意。今复改数句,似颇无病,试更详之。

直卿之说,却是做工夫底事,非曾点所以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问也。况论实做工夫,又却只是操之而存是要的处,不在如此旷荡茫洋,无收接处也。甘节吉甫亦来问此事,并以示之: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浑然,日用之间随处发见,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适其所履之常,而天下之乐无以加焉。用之而行,则虽尧舜事业亦不外此,不待更有所为也。但夷考其行,或不掩焉,故不免为狂士。然其视三子者规规于事为之末,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所以夫子叹息而深许之(约作于庆元三年,1197 年)。《文集》,卷五十一,《答万正淳·人杰昨答伯丰书》引。

朱子的答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这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朱子修改《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节的新版本,也是除了《论语集注》定稿之外,唯一完整的本子。它对于我们分析朱子论“曾点气象”的变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复信中,朱子承认,旧本《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节的评论确有毛病,因此才会使弟子们对它的理解不一。朱子认为,黄榦的意思是在强调先要做工夫,然后才能得见天理流行,这本不错,而万提到即见天理流行,复乐此以为志,这也不错。我们看到,朱子在新改订的文稿中强调,曾点是先有人欲尽处,乃见天理之浑然,这即是针对黄榦质疑所做的修订。但是朱子认为,黄榦的看法既无法和《论语》本文曾点言志的内容相吻合,又说的有些“旷荡茫洋”。

在朱子新修订的版本中,朱子首先强调,曾点先有人欲尽处这个因,因此才会有见到了天理的随处发现这个果,进而才会乐此天理流行并以乐此为志,乃至才会有动静从容之气象;继而朱子强调,曾点之志虽以即位履常为乐,但尧舜事业与此一理,因此并不妨碍其随后用之而行,经世致用。最后朱子强调,曾点虽然行或不掩言(不是完全行不符实,一个或字,大有深意),但仍然优于三子的规规于事为之末。

于此同时,朱子还针对这段文字做了两处特别的调整。

关于第一点,朱子把说曾点“是虽尧舜之事业盖所优为”,改为“则虽尧舜事业亦不外此,不待更有所为也”。这是因为,包括欧阳希逊在内的一大批弟子,都在怀疑曾点能否优为尧舜事业,也在就此纷纷向朱子提出质疑,此次调整正是对上述疑问的回应。本来,“是虽尧舜之事业盖所优为”这句话,是承程明道说曾点“便是尧舜气象”而来,朱子这样说的本意,也是要强调尧舜事业与曾点胸襟是一个道理:天理是本,事业为末,因此只要洞见天理,则虽尧舜事业之大也优为之。但是,他的这一说法却给人以误解,仿佛曾点要高于至少是等于尧舜。为此,朱子不得不对此一再做出澄清。综合《文集》和《朱子语类》的相关内容可见,朱子在与弟子们的讨论中,一再就此问题强调以下原则:

其一,曾点所见是大根大本,是源头,而“自源徂流,由本制末,尧舜事业何难之有”《文集》,卷四十五,《答廖子晦·颜渊之叹》。 、“使推而行之,则将无所不能,虽其功用之大如尧舜之治天下,亦可为矣。盖言其所志者大,而不可量也”《朱子语类》,卷四十,《论语二十二·先进下》,李壮祖录。因此,可以说曾点优为尧舜事业。

其二,“曾点气象”和“尧舜事业”存在虚实之别,前者只是虚见,而后者却是实有。曾点所见虽大却缺乏细微工夫,因此毕竟是狂者。而学者更应该以颜回、曾参为榜样,牢记虚实之辨。

其三,这一段贵在活看,尤其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事业二字上,机械地一件件比较曾点与尧舜的事功,而是要看他们相通的一面:“何不说尧舜之心,恰限说事业”、“使曾点做三子事未必做得,然曾点见处,虽尧舜事业亦不过以此为之而已”《朱子语类》,卷四十,《论语二十二·先进下》,辅广录。

其四,朱子这段话的重心,在于强调曾点所见天理,而不在于渲染他的洒落胸襟。事实上,朱子对上述新的修订并不满意,《论语集注》定稿最终没有保留这句话,也是因为朱子担心这样说容易使人一味追求曾点的洒落胸襟,而忽略事为的一面。

关于第二点,朱子去掉了说曾点“洒落”云云《朱子语类》中多处收录了朱子与弟子就此问题的讨论:散见于《朱子语类》卷十六、卷四十和卷九十四。大概朱子晚年开始注意从曾点所见的是天理流行的一面来诠释“曾点气象”,而不再渲染他的主观心境上的洒落,或者是乐的一面。

大约与此同时,同样是来自于江西的董铢(字叔重,号盘涧,1152—1214,不晚于1184 年从朱子学)董叔重向朱子的问学时间,以王白田《朱子年谱·朱子论学切要语》为准。关于董的资料,黄榦在《董县尉墓志铭》云:叔重讳铢,世为德兴望族……既冠,从乡之儒先程公洵游,公语以晦庵先生所以教人者,叔重尽弃所学,取《大学》、《中庸》、《语》、《孟》、诸书日夜玩习,裹粮入闽,抠趋函丈,不惮劳苦……庆元初,先生归自讲筵,日与诸生论学于林竹精舍。命叔重长其事。诸生日所讲习,叔重先与之反复辩难,然后即而折衷焉。见《勉斋集》,卷三十八。(按,《朱熹书院门人考》据北京图书馆藏《勉斋集》,题为卷三十五,存疑。)据《朱子语类·一百二十四》记载,董铢曾向朱子问陆的师承,可见他和陆学没有师承的关系。也致信朱子,提到了他对于“曾点言志”一节的迷惑:

曾点言志,气象固是从容洒落,然其所以至此,则亦必尝有所用力矣。知其所用力处,则知尧舜事业点优为之。然尧舜事业亦非一事,要必如点用力则不难为,但道理自有浅深,所至亦有高下。点资质高,合下见得圣人大本如此,故其平日用力之妙,必有超乎事物之外,而为应事物之本者。其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固有间矣。然一事一物亦各有一事一物之理,学者大本功夫固当笃至,亦必循下学上达之序,逐件逐事理会到底,乃能内外缜密,亲切不差。点言志甚高而行不掩焉,观其舍瑟倚门亦可见矣。盖道理无纤毫空阙不周满处,外面才有罅漏则于道体为有亏矣。或谓曾点只是天资见得大头脑如此,元不曾用力,又谓点已见到如此,天下万事皆无不了者,恐皆一偏之论也,未知是否?《文集》,卷五十一,《答董叔重·人心之体》引。关于此信的年代,考《朱子语类》有“汉卿举叔重疑问(即此信)”一条,为万人杰录,辅广和万人杰同访朱子在1197 年,即朱子落职和蔡季通被编管后,则此信更在稍前。

这里,董叔重所见到的,应该是朱子修订《论语集注》之“曾点言志”节的第四个版本。这一点也得到了来自《朱子语类》的印证:

问:集注谓曾点“气象从容”,便是鼓瑟处;“词意洒落”,便是下面答言志,“虽尧舜事业亦优为之”处否?(答)曰:……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固有间矣……(陈明作录)《朱子语类》,卷四十,《论语二十二·先进下》。

此版本说曾点“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固有间矣”云云,当然要比说“其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不可同年而语矣”云云下语为轻。联系到上文所转述的,朱子让董叔重读欧阳希逊和严时亨的问目可知,朱子晚年更强调虚实之辨,在总体上降低曾点的地位,这一改定也是此大背景下的产物。

回到董的来信,董认为曾点之从容洒落,是尝有所用力的结果,这也是其优为尧舜事业的前提。但是,说曾点的用力处在大本,这有违下学上达之序,因此其所见也必定会有亏欠。他还转述了另外两种说法,后者正是严时亨的观点。他对这些异见难以取舍,希望朱子指正。对此,朱子复信曰:

此条大概近似,而语意不密。且看它见得道理分明,触处通贯处是个甚底,可也(作于庆元三年,1197 年)。《文集》,卷五十一,《答董叔重·人心之体》。

朱子的答语非常简单,他希望董自己去反身体认曾点得见天理流行的真实境界。对于这一点,《朱子语类》中录有朱子对董更为详细的告诫:大意是告诫董等人更应该关注曾点“如何做到这里”,并反问自己真能如此否?而不能空想其“气象”。朱子更是多次强调:

公莫把曾点作面前人看,纵说得是也无益。须是自家做曾点,便见得曾点之心(林学蒙录)。《朱子语类》,卷二十九,《论语十一·公冶长下》。

王景仁问:程子言曾点与漆雕开已见大意,何也?曰:此当某问公,而公反以问某邪?此在公自参(李壮祖录)。同上,卷二十八,《论语十·公冶长上》。

我们说,若学者真正能如朱子所说,则其所学就是为己之学,就是实学。否则,就只是口耳之学。朱子反复强调行重于知,诚然。

就在同一年中,曾祖道(字择之,江西人,生卒不详,先从刘清之、陆象山学,本年才转从朱子学)三次致信朱子,问“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一句。曾书信的内容我们同样不得而知,朱子的答书分别为:

此说未然,但漆雕语意深密难寻,而曾点之言可以玩索而见。意若见得曾点意,则漆雕之意亦可得矣。且看程子说大意两字是何意,二子见得是向甚处、如何见得(作于庆元三年,1197 年后)。《文集》,卷六十,《答曾择之(祖道)·礼即理也》。

漆雕开、曾点二子是信个甚底,又是如何地信,曾点语可更以《论语集注》为主,子(仔)细体验,仍看上蔡之说,发明得亦亲切(作于庆元三年后,1197 年后)。同上,卷六十,《答曾择之·仁者心之德》。

所论曾点大意则然,但谓漆雕开有经纶天下之志则未必然,正是己分上极亲切处,自觉有未尽耳。虽其见处不及曾点之开阔,得处未至如曾点之从容,然其功夫精密,则恐点有所不逮也。以此见二人之规模格局大概不相上下,然今日只欲想象圣贤胸襟洒落处,却未有益。须就自家下学致知力行处做功,夫觉得极辛苦不快活,便渐见好意思也(作于庆元三年后,1197 年后)。同上,卷六十,《答曾择之·所论曾点大意》。

曾择之可能是在信中对曾点和漆雕开二人的气象优劣做了比较,故朱子才会告诉他,《论语》中只说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斯”是何意,确实是有些“深密难寻”。相对来说,曾点之言更实在些。在朱子看来,二人的共性是“见得大”,二人之异是一个见的开阔,一个见得精密。在这三封信中,朱子都在告诫曾择之,把所关注的重心落在“大意”所指为何上,并切身去反复体会,其实就是让他自己去做极辛苦的反身工夫来体认天理,而不能单纯去想象“洒落气象”。《朱子语类》亦云:

前日江西朋友来问,要寻个乐处,某说只是自去寻,寻到那极苦涩处,便是好消息。人须是寻到那意思不好处。这便是乐底意思来。却无不做工夫自然乐底道理(黄义刚录)。《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训门人五》。

文中所说的寻乐处的江西朋友,指的就是廖德明同上,卷一百一十三,《朱子十·训门人一》。而朱子告诫其在苦涩处做工夫,这也是朱子晚年在论“曾点气象”时,告诫弟子们的基本观点。于朱子,刊落工夫,一味寻“曾点气象”、寻“洒落”、寻“乐处”,都犯了同一个毛病。

同年,曾极(字景建,一字景宪,号云巢,江西人,生卒不详。庆元后从朱子学)关于曾极的资料,《四库全书》本,《江西通志》曰:曾极,字景建,临川人。父滂,字孟博。四方宗陆氏者,自滂与李德章始。极志气豪放,朱文公得其书及诗,大异之。谓其文似老苏、大苏。尝游金陵,题行宫龙屏,忤时相史弥远,谪道州卒……所为诗文有《舂陵小雅》、《金陵百咏》。可见,曾极与陆学实有渊源。致信朱子,提出了对曾点之“气象”的体认,曾的这封信今亦不存。朱子答曰:

别纸七条……第二论“曾点言志”,以为便欲进取揖逊泰和气象,殊非本意。彼亦但自言其日间受用处,而自它人观之,则见其或出或处,无所不可,虽尧舜事业亦优为之,非专指揖逊而言也……此七条者其首二义更宜思之,第二条尤须体认,不可草草。《文集》,卷六十二,《答曾景建·别纸七条》。

曾极在来书中大力渲染了曾点的“进取”、“揖逊”、“泰和”等,朱子告诫他体认“曾点气象”,不能仅仅局限于曾点的主观的一面上,而是应该注意客观的天理流行发用一面。他告诫曾极,对这一点要尤须体认,不可草草。由此可见,朱子晚年固然有不喜人言与点的一面,也有他喜言“与点”的一面。于朱子,在与弟子们的交流中非常注意因病施药,立论也注意不主一偏,这都是其思想丰富性的具体体现。

五、1198 年朱子论“曾点气象”书信研究

在1197 年后,朱子和弟子们仍然在讨论“曾点言志”的问题。1198 年,其弟子李燔的从子李继善(字孝述,生卒不详,江西人)致书朱子,也质疑该问题:

孝述妄谓颜子之乐恐在克复之后,已过此关,克尽己私,故日用间是这道理在胸中平铺地顺流将去,无分毫私欲为之梗拂,故不待勉强作为,自无往而不与此理相周旋,所以触处皆乐,虽行乎穷途逆境亦只如此,曾不改吾乐焉。曾之志,恐是其胸中脱洒,略无系累,遐想其动静语黙之节,了覆其所陈之志,似把这道理做家常茶饭相似,日用间只如此平平地顺行将去,似将使万事万物各止其所,而吾心萧然,略不用意作为于其间。亦见夫此理所在,天然自有,触目皆然,自可坦然顺适,不假作为故也。如孝述自觉是初学,不曾窥见一分半分道理,便妄自惊喜,把来抬劵,行时本不自在,间只是分付着意,似要于道理上加添些做,与这气象天渊不侔。若曾,可谓真知其为天理,但伊川则谓其虽知之而未必实能为耳;漆雕开之未能自信,恐是正在此处着力,过关未得,窃疑其虽未尽见是理自然流行之妙,而于本然实体固已识之,但恐识认未至真的,又自度此心了他未下,然亦可见其直要于打斗处下死功夫胜过去,不但及此而遂已也。《文集·续集》,卷十,《答李孝述继善问目》引。

李继善认为,颜子和曾点都已经“过了大关”,因此所见都是天理自然,其所行也已经不假作为,而漆雕开则还没有“过关”。对此,朱子答曰:

先生批云:漆雕开恐不止如此(作于庆元四年后,1198 年)。同上,卷十,《答李孝述继善问目》。

朱子的答词并未提及曾点,只是指出漆雕开已见大意,表明他默许了李在文中对颜回和曾点的定位。

六、1199 年朱子论“曾点气象”书信研究

1199 年,廖德明致书朱子,质疑曾点的优为尧舜事业,朱子答曰:

同类推荐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这部作品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本书以散文诗体写就,宣讲“超人的哲学”和“权力意志”,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阐述出:人类是处于超人和禽兽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步方向是超人;上帝已死,唯有让上帝死才能进化为超人;人类的道德便是超人甘于坠落自己的意志等哲学思想,用诗歌的语言,讲述了尼采对于人生、人类、痛苦、快乐、期待的深刻领悟。这本书是一部哲学书,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关于“超人”的圣经。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其大病初愈之后,浓缩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对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等问题都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本书又名《快乐的科学》,尼采意在将哲学经由犀利的批判而升至与科学同样严谨的地位,这也是他的经验主义热血达到鼎沸的表征。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本书主要以孔子及其《论语》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通俗易懂,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当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读孔子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走进孔子的世界,才能从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提取出对我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我是万界大BOSS

    我是万界大BOSS

    我是地球1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BOSS,不论什么生意,我都能盘活!我有一大波来自其他宇宙的员工,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有一大波来自其他宇宙的技术,它们是我最强劲的武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敌挂机人生

    无敌挂机人生

    带着游戏里的挂机能力,江昀开始了自己纵横天下的躺赢之路。内功:太玄经——挂机中(100%加速)拳脚:天山六阳掌——挂机中(150%加速)轻功:凌波微步——挂机中(200%加速)横练:金刚不坏之身——挂机中(250%加速)剑法:独孤九剑——挂机中(200%加速)……几年之后。江昀:“好了,我现在无敌了。”
  • 斗魄穹奇

    斗魄穹奇

    从前有个地方叫斗魄大陆,大陆分为凹心形,东南西北各有国家,各方邪教众多,年年发生内讧,战争,处于诸荒时代。没有武术,没有斗气,没有武魂,只有驾驶体内七大元素之一,与己身体自生超能力,超能力也就是本身性格里的魄力丶魂力发挥出来。诸荒时代里有,大都市古国,城市,城镇,乡村,还有古时飞舰,战舰。生灵巨兽,神秘地区里的36个种族。就让我们血肉之躯征服每个大陆吧!
  • A Book of Verse

    A Book of Ver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左传(全集)

    左传(全集)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以孔子的《春秋》为蓝本而作。全书约十八万字,广泛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本书对《左传》里的一些经典篇目加以简明的注释,还给每篇作品都写了题解及评析,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背景,间或也作一些文学评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
  • 真实故事计划

    真实故事计划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最大的非虚构文学品牌之一。每天一个从生命里拿出的故事。
  • 你让我闻闻

    你让我闻闻

    大学屌丝了四年,工作时意外获得奇异能力,一场曲折离奇的搞笑穿越就此展开。一股悄然弥漫的谎言和杀戮,似乎已经在能力者之间展开了。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为了比别人活的更久,为了活到最后离开这个鬼地方,人的劣根性究竟可以低到什么程度?这究竟是一场屠龙还是屠尽人性的游戏?
  • 你我都是局外人

    你我都是局外人

    他是这样一个男孩,苍白,有些阴郁,可是才气十足。十年前的夏弥,面目清秀,性情温和,同时也伴随着胆小,怯懦。在遇见他之前,她以为爱情与她,千里之遥,遇见他之后,她渐渐相信,爱情与她,早已擦肩而过。匆匆已过十年,那埋葬了十年的爱情终于尘埃落定。
  • 阿G偏传

    阿G偏传

    人有人语,兽有兽言。早70年前有《阿Q正传》,轮到阿G便叫“偏传”。所谓偏传者,不上算之传也。不上算之传,传些不上算之人,小人物的一些怪异的信仰,便有小人物的奇特:3代5个人,除过了血脉的一线相牵,思维竟亲近如姐弟。——这里所说的阿G,来自“槁”字的汉语拼音,其父阿Q、其母阿S、其妻阿P、其子阿R、其孙阿T,无罪亦无刑,无封亦无禄,皆为不上算之人,从英文字母顺序表……P、Q、R、S、T……中随手拈取而已。以上谨为开篇之先不上算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