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900000013

第13章 千秋止有一扬雄(2)

出身小地主家庭的扬雄,人到中年才入仕途。官卑职小,薪俸自然也就很少;虽然晚年被封了个“大夫”,但却是个闲差事,仍然无职无权,莫说他一辈子从来没有想过怎样捞钱,即使他真想捞钱,也没有人会给他“进贡”;加上他嗜酒如命,哪怕是花生胡豆做下酒菜,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再加上他父母、妻儿先后去世,古代安葬死人是大事,花费自然也不少。扬雄长期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一辈子都过着紧紧巴巴的穷日子。他在《逐贫赋》中所描述的“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餐”(别人穿的都是绫罗绸缎,而我穿的全是麻布衣衫;别人吃的都是珍馐美味,而我吃的尽是野菜稀饭),仿佛就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就难怪他的“忘年交”朋友桓谭引用别人的话说:“张子侯曰:‘扬子云西道孔子也,乃贫如此!’”(意思是说:道德文章如同孔子一样的扬子云,竟然贫穷到如此地步啊!)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从来不在意自己富贵贫贱的穷光蛋,却一直关注着天下百姓的疾苦,始终坚持用对待百姓态度的好坏来衡量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治人者”。

扬雄在《法言·先知》的序中强调:要建立和谐的社会风气,执政者必须真正了解民情(“中和之发,在于哲民情”)。他在回答别人问他“何以治国”的时候,首先强调要确定治国的大政方针和基本路线(“立政”),并且指出:“立政”的根本在于皇帝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接着,他告诉别人:落实大政方针的关键,是各级“从政者”必须了解老百姓最期盼什么、最厌恶什么(“从政者,审其思斁而已矣”)。最后,他直接告诉别人:老百姓期盼老人能受到尊重,孤儿能有人照管,病人能得到治疗,死人能有钱安葬,男子有田种,女子有布织;老百姓最担心的是,老人被人侮辱,孤儿受人欺负,病人孤独无助,死人暴尸荒野,田地无人耕种,织机无人织布。扬雄希望统治者“审其思斁”的政治主张,完全是针对汉成帝以来的西汉末期严重的社会问题来说的。当时有官员上书朝廷,反映“民有七亡、七失”(七种使老百姓遭受死亡和重大损失的社会现象),如“水旱为灾”而“县官重责更赋租税”(水灾旱灾频繁发生,而地方官吏还要加重百姓的租税负担),“豪强大姓,蚕食无厌”(地方豪强势力,无休止地侵占百姓的土地和利益),“苛吏徭役,失农桑时”(繁重的徭役,使农民失去耕种的时间),“酷吏殴杀,冤陷无辜”(酷吏残酷虐待百姓,昏官冤枉陷害无辜),“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以及“岁恶饥饿”而“时气疾疫”(收成很坏使百姓挨饿,瘟疫流行使百姓患病)鲍宣:《上时政疏》,《资治通》卷三十四“哀帝建平四年”。。这样的人祸与天灾,简直活脱脱的一座人间地狱的恐怖景象!

扬雄把符合老百姓的期盼和愿望作为检验“为政”措施的唯一标准,充分体现了“旧儒学”、“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扬雄最可贵最难得的地方还在于:他将这种政治主张用于衡量封建皇帝的政治纲领和政治措施,由此决定对这个皇帝是该拥护、还是该反对,并且将它作为评判所有帝王将相功过是非的重要标准。

扬雄为什么歌颂王莽?

朱熹等人认为,这是因为扬雄希望从王莽那里得到好处,或者已经得到了好处而给予王莽的回报,因此说扬雄“媚事王莽”。如果朱熹果真这样认为,那是他不了解扬雄,否则,就是别有用心。

让我们先看看扬雄都歌颂了王莽的哪些德政吧。《法言》全书末尾,在充分肯定王莽“勤劳”国事的基础上,扬雄对王莽“托古改制”的各种改革措施给予充分的肯定,主要有:发展教育以培养人才和推行儒家教化,演练礼乐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恢复井田制度以抑制豪强兼并土地,恢复肉刑以儆戒各种犯罪行为,鼓励耕种以发展农业生产。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完全是针对汉成帝以来的几代皇帝的弊政和严重社会问题而制定的。

正是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和他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的巧妙“伪装”,完全赢得了扬雄对他的信赖,以至于使扬雄把实现自己儒家“圣王”政治的社会理想完全寄托在了王莽身上。这才是扬雄歌颂王莽的真正原因。

扬雄坚持旧儒学“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以及他在《太玄》、《法言》中所阐述的“因循革化”的历史发展观,使他晚年选择了与刘氏政权决裂而支持拥护王莽政权的道路。应当说,扬雄的这种选择,其动机和目的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和民众。因此,我们一再强调,扬雄的“事莽美新”不仅不是什么“败坏名节”的行为,恰恰相反,它正好表现了扬雄高尚的人格和进步的历史发展观。对扬雄“事莽美新”作这样的评价,一是基于我们对扬雄“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的科学考察,二是基于我们所坚持的“阶级性”和“历史性”相统一的道德评判标准。如果王莽确实“诈伪”,王莽所做的一切都是“伪装”,那也只能说扬雄缺乏政治远见而受到蒙骗,根本不存在什么“媚事王莽”、“败坏名节”的人格问题。

至于王莽是否“诈伪”,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且它涉及的是对另外一个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自然不能妄下结论。只是因为与扬雄是否“缺乏政治远见”这个次要的问题有关,我们也不妨做一下简单的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考察王莽事迹的最权威资料是班固的《汉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中国的历史著作,以自《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为正史。“二十五史”中,绝大部分是后一个朝代的人为前朝修史,只有《史记》、《汉书》很少几部著作是当朝的人给本朝修史。诚如鲁迅所说,一部“二十五史”其实都是封建统治者的“家史”。撰写“家史”,本来就免不了许多忌讳,尤其是封建礼节中有“为尊者讳”的严格要求;何况《汉书》是汉朝人写汉朝皇帝的“家史”,其忌讳之多自然不难想象;再加上班固又是汉朝皇帝的亲戚(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是班固的姑曾祖母),于公于私,他都不得不对“汉贼”王莽有所挞伐。换句话说,班固所写的“王莽传”,根本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至少是在感情色彩方面。尽管如此,我们从《汉书》中读到的王莽,如果抛开那些明显具有感情色彩的字眼,仍然是一个既有“内圣”修养又有“外王”才德的大贤形象。请看《汉书·王莽传》中的这段话:

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耶?

将这段话译为现代汉语是:

王莽以皇帝亲戚的身份开始做官,对人谦卑有礼,遇事身体力行,从而取得美好的名誉,宗族中的人称道他孝敬长辈,老师和朋友都说他很有爱心。到他身居高位辅佐朝政以后,在成帝、哀帝时代,为国事竭尽辛劳,办事坚持原则,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令人信服和被人赞赏。何止是所谓“在家时家人一定听从,在国时国人一定听从”、“外表仁爱而言行不一”的人呢?

如果将这段话中明显带感情色彩的“色取仁而行违”去掉,班固笔下的王莽,不就是一位“内圣外王”的大贤臣吗?

由此看来,扬雄对王莽的信赖和歌颂,既不是为了“献谀邀功”,也算不得是“缺乏政治远见”。我们姑且做这样的假设:假如王莽像晋朝的司马氏、宋朝的赵匡胤那样政变成功,或者后来打败王莽的不是姓刘的汉光武帝,甚至《汉书》的作者不是汉朝人班固,那么,历史文献上记载的王莽,还会是一个“大奸臣”形象吗?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一个身在官场却能一辈子淡泊名利、珍爱自己生命却能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而舍生取义、从不计较个人贫贱却始终为天下百姓疾苦担忧的人,他的人格绝对是高尚的!

那么,朱熹为什么要一再地贬损扬雄呢?

可以寻绎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宋明理学建立“新儒学”的需要。新儒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只尊奉传统儒学中的孔子、孟子,以孔子、孟子为“先圣”,对汉、唐以来的大儒,甚至对孔子的嫡传弟子“七十子”的圣贤地位也一概予以否认;但是对两宋时期创立新儒学、发展新儒学有突出贡献的儒学大师则抬高其地位,奉为“新圣”。于是到了明朝,朱熹父亲朱松、程颢父亲程珦、周敦颐父亲周辅成、蔡沈父亲蔡元定等人,都被作为“圣人”的父亲,得到了在孔庙中被安排在孔子父亲“启圣王”身边配祀的崇高地位。而荀子则因为跟孟子唱反调提倡“性恶论”,扬雄则因为“事莽美新”而受到“罢祀”的处罚,两人的神主牌位从此被撤除。以扬雄在唐宋两代的巨大影响,要推行新儒学的那一套,自然是必须否定扬雄的地位了。子云学校的“识贤堂”第二,这是朱熹坚持新儒学道德观的必然结果。新儒学道德观的核心内容是所谓“三纲五常”。连蔡文姬被迫嫁给匈奴单于尚且得不到朱熹的谅解,被朱熹指斥为“琰失身胡虏,不能死义”;何况扬雄身仕“贼莽”,不能为刘汉王朝殉节,还进而美化歌颂王莽这个“汉贼”呢?

第三,或许真的是因为朱熹没有“读懂扬雄”。朱熹说:“扬雄则全是黄老。吾尝说扬雄最无用,真是一腐儒。他到急处只是投黄老,如反《离骚》并老子《道德》之言。”可见朱熹没有读懂《法言》,因为他没有像司马光那样,把扬雄的《太玄》、《法言》读了“数十过”。朱熹还说:“盖天地只有个奇偶,奇是阳,偶是阴。春是少阳,夏是太阳;秋是少阴,冬是太阴。自二而四,自四而八。只恁推去,都走不得。而扬子却添两作三,谓之天地人,事事要分作三截。又且有气而无朔,有日星而无月,恐不是道理。”朱熹竟然不知道,他直接采用邵雍《易》学研究成果所著的《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其实很多内容都是扬雄的《易》学思想,因为邵雍借鉴了《太玄》中很多精粹的东西,并且有诗赞扬扬雄说:“不究扬子天人学,安知庄生内外篇?”所以我们说,朱熹对扬雄的无情贬损,还有可能是由于他对扬雄的太不了解。

第四,贬损和否定扬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主张“以民为本”的旧儒学,毕竟是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产物,是跟汉唐时期封建社会蓬勃向上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的。南宋以后,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最高统治者需要一种能够维系这种摇摇欲坠的政治局面的文化思想,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于是应运而生。南宋以后,儒学更加官方化、正统化,并且把“忠孝节义”之类的伦理道德称为“天理”。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都完全是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的需要。“事莽美新”的扬雄,被视为“逆子贰臣”而遭到挞伐,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由于“忠孝节义”是封建社会的“天理”,所以南宋以来,凡是尊崇扬雄的学者,都要在“事莽”和“美新”问题上为扬雄辩解。辩解的说法和理由主要有:(一)断然否定扬雄“事莽”,理由是扬雄死在王莽篡汉之前;(二)断然否定扬雄“美新”,理由是《汉书·扬雄传》不载《剧秦美新》之文;(三)承认扬雄“事莽”,但情有可原,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四)承认扬雄“美新”,但认为这是借歌颂之名行讽刺之实,或者认为扬雄称颂王莽的话,只是对王莽的一种期望;(五)承认有《剧秦美新》之文,但认为非扬雄所著,认为其作者是与扬子云同名的“谷子云”(谷永);(六)承认扬雄“事莽美新”,但情有可原,因为王莽太善于“伪装”,使扬雄受到了欺骗。

在众多为扬雄辩解的学者中,以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也是反对程朱理学的斗士之一的费密的辩解较为有力。

费密在他所著的《弘道书·从祀旧制议》中说:

莽之篡非忽起也,奉太后命居摄,已非一日,不过以哀章“金匮”之文即真耳。一切仍旧,校书天禄(阁),不与朝政也。必欲犯莽之怒,去位以干不测之祸,则“三家”执国命已久,先圣亦不当事之,而微服过宋矣……微子归周,圣人未尝不许以仁。子曰:“管仲相桓公,民到于今受其赐。”使先圣生宋元间,亦岂遂仰天绝吭哉?后世不以古经所载圣门旧法论人,而独取后儒偏私之说,此宋以来学者之通弊也……盖以圣人忠恕论人,则人无过者多;以后儒苛隘论之,则人皆有过而无可逃者矣。

费密这番话的大意是:如果扬雄“事莽”就是不忠不义的话,那么孔子“事鲁”也是不忠不义了,因为当时鲁国真正的执政者不是鲁定公,而是权臣季桓子。如果扬雄歌颂王莽(“美新”)就是歌颂叛臣的话,那么孔子歌颂管仲也是歌颂叛臣了,因为管仲背叛了他的主子公子纠,投靠了公子纠的敌人公子小白(齐桓公)。如果扬雄“事莽美新”就应当受到指责的话,为什么“微子归周”还会受到孔子等先圣的赞美?微子不是商朝的“叛臣”吗?

应当说,费密对朱熹等人的批判是有一定力量的。他不仅批判了朱熹等“后儒”对待汉唐诸儒的苛刻狭隘(“苛隘”)、对待宋儒的“偏私”,而且揭露了他们“苛隘”、“偏私”的目的——贬低汉唐诸儒是为了抬高宋儒。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扬雄的人格是高尚的,朱熹对扬雄人格的贬损是不足为训的。二、杰出成就

纵观先秦至两汉的学者,若论成果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之广、所达到的学术水平之高,扬雄应当是首屈一指的。

扬雄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在哲学研究领域,其代表性成果是《太玄》和《法言》。《太玄》和《法言》使他赢得了“大儒”甚至“圣贤”(西道孔子)的美誉,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和儒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但是,由于这两部著作的语言过于简略,文义过于艰深,不仅现代人很难读懂,就连扬雄的同时代人也感到晦涩难懂。这不仅大大影响了《太玄》、《法言》的广泛传播,也使得后世研究者众说纷纭,以至于出现了“真正读懂了扬雄的人,无不崇拜他;而没有读懂和根本读不懂扬雄的人,总是贬损他”的奇特现象。

有人说:“扬雄并非富于独创性的思想家。例如他的《太玄》一书,不但在内容上是拾前人牙慧,毫无新见;即其全书的结构,也全然模拟《易经》而成。”

晋人范望的《太玄经注》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偏见甚至浅薄。可能因为论者根本不了解“《易》学”发展的历史,不了解扬雄写作《太玄》的背景和动机,更不了解《太玄》的特点和贡献。

扬雄生活的时代,为《易经》作注解的人很多,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京房、孟喜两家。京房、孟喜所传的《易经》,以“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基础,将自然界的灾异现象,附会成人事变化祸福的征兆,极力宣扬“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以至于极大地助长了社会上的谶纬迷信风气。受严君平影响,扬雄根本不相信“天人感应”那一套,更反感社会上遇事必筮卜的迷信风气,所以进京后不久,他就萌发了写一部科学地解释天、地、人三者关系的著作的想法,这就有了后来的《太玄》。

与《易经》相比较,《太玄》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

第一,创立了以“玄”为最高哲学范畴,以“首”、“赞”为经,以十一篇“玄文”为传,以逢三进一的“圜元模式”为数理逻辑的特殊结构模式。《太玄》的这种结构模式,与《易经》京房本以及其他《易经》传本按四季、六律、年轮,将卦、爻作牵强附会的排列完全不同。《太玄》的结构模式,成为宋代彭晓的《明镜图》、陈抟的《无极图》、邵雍的《方圆图》卦爻排列理论的基础模式。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第2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第2辑)

    本书紧紧围绕十八届六中全会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研究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将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新常态。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本文通过阐释福柯对康德式“启蒙”概念的分析及其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分析福柯从“自身”出发建立的相关美学理论。在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基础上,讨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以及该理论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潮起到的启示作用。
热门推荐
  • 相对失踪

    相对失踪

    秋天的雨太缠绵,连着下了三天三夜还没有停的迹象。陆小词的内心犹如天气一般积累了太多的阴郁,有点烦躁不安。好在是周六不必上班,可以窝在家里听着雨声舒服地睡觉。只是她心里一直在纠结晚上要不要去舞校上摩登舞课。路有点远,天有点冷,最重要的是一想起她的舞伴,那个脑袋秃掉一半的微胖大叔,陆小词就倒胃口。每次被他油腻的手握住的时候,她都有一个月只吃素的念头。
  • 大千战魔

    大千战魔

    萧河因沉迷游戏被女朋友甩,因此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在家独自酒醉……睡醒过来时,自己却所处在一个不能动弹,且四周一片漆黑的密闭空间里……他发现面前有一束光,使劲挣开束缚,当睁开眼时,自己竟然成为了一个婴儿,而且他似乎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 一只狐妖出墙来

    一只狐妖出墙来

    在启连山试炼期间,花翎还没见着几只小妖怪,倒是先被其他的东西缠了身。收了个跟班,得了只宠物,花翎在这座妖山混的风生水起,殊不知危险正悄悄降临……为寻一人,花翎走遍天下,遇见了许多事物英勇无畏的将军孤独一世的帝王逃离皇宫的妃子无可奈何的谋士……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段往事和不曾言说的爱,而她,有幸得知。
  • 尸王蜕变

    尸王蜕变

    毫无征兆的起源,被感染后逐步的蜕变,却是发现了一层层的野心与阴谋,谁才应该被信任,末世中泯灭的人性到底属于谁?双臂化作利刃,病毒在体内变异,在我身上的原来是尸王的宿命。。(本文主角能力仿照虐杀原型)
  • 薛刚反唐

    薛刚反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还你一场朗月清风

    还你一场朗月清风

    她本是仙界天帝之女凤卿公主,因误食天地至宝黄中李险些撑的爆体而亡。亲生母亲想方设法的把她的魂魄附在了一块万年玉琉璃上,才得以获得新生。后来被仙界第一宗派的青城山长生宫的玉京仙尊捡回去做了关门小徒弟。世人都说神仙好,琉璃却觉得除了活的久一点,不如凡间红尘,纷纷攘攘,繁华热闹,七情六欲,悲合离欢。且看她一路走,一路看,方不负这好时光。她无意间救了一只小黑狗,什么?不是小黑狗?是上古神兽麒麟!还是异变的黑麒麟!......谁管你那么多,反正姑娘我救的是小黑狗,那你就永远都是我的小黑狗!好吧,你想凶猛一点也可以......
  • 仡佬

    仡佬

    仡佬:音译方言,意为偏僻,不常去的地方。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毅然回到生养他的穷乡僻壤。带领二十多位对他恩重如山的老弱病残,被迫踏上致富路!感谢小仙女秦少君提供封面!!扣囷:2.148.48.999
  • 灵幻大陆之仙王传说

    灵幻大陆之仙王传说

    (灵师---大灵师---灵宗---灵王---灵皇---灵尊---灵圣---灵帝---灵天---仙)
  • 红包请小心

    红包请小心

    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学生,却因为抢了一个红包而被拉进了恐怖的游戏中,在死亡的游戏中,我们不断的寻找生的契机,寻找为什么会选择我们的理由,不想更深的谜团还在等着我们,更多的恐惧还在不断的袭来……
  • 将军不懂爱

    将军不懂爱

    单纯可爱的她,一次次撞上南墙,头肿脚软,却依然固守着心中的梦想;天赋异禀的她,能力超群,声名赫赫,被众多权贵追逐。她们各自不安好。一场看似生硬却本注定的缘分,让她和她,成为另一个她和她。让她和他,开启一段亘古奇缘。跨越千年,从未懂得的真谛,在遇到你的那一刻,才了解:爱是当它到来的时候,他才知道,之所以会活得这么久,只是为了,终有一天,和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