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900000015

第15章 千秋止有一扬雄(4)

“文道合一”是传统文学观的主要特点。先秦时期,“文”的概念比较模糊,既是与“道”相对的概念,泛指各种各样体裁的文章;又是与“质”相对的概念,特指语言的华美,相当于现代所说的“文采”。“道”的概念则比较广泛,既专指儒家的学说,即所谓“圣道”;又泛指所有与治理国家有关的问题,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国家大事”。孔子口中的“文”,大多是指“文采”,如他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重视“文采”,主张说话、写文章都要讲究文采;但是,孔子更注重实用,所以他特别强调文章的作用是“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为君、父的事业服务)。孔子的“尚文”、“尚用”,开后世“文道合一”主张的先河。

扬雄自幼爱好辞赋,后来又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辞赋作品,对辞赋具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辞赋绝不能失去讽喻的社会功能(“赋者,将以风也”),实际上,他主张一切文学作品都应当对社会有补益作用。当他认识到辞赋华丽的词藻必然会掩盖作者讽喻的目的之后,宁可放弃,也不违背自己良心去写那种仅仅追求铺陈华丽的辞赋。如果把《反离骚》和“四赋”作为他前期辞赋作品的代表,把《解难》、《解嘲》作为他后期作品的代表,再将这些前、后期作品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扬雄文学主张的变化。后来扬雄在《法言·吾子》中,将辞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认为“诗人之赋”才是辞赋的正宗,代表了辞赋发展的方向。扬雄所谓的“诗人之赋”,就是像屈原《离骚》那样,虽然语言华丽铺陈,但是内容充实、富有兴寄的作品。这正是“文道合一”的文学主张。

扬雄关于辞赋的主张,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诠赋》在解释“赋”这种文学体裁时所说的“体物写志”(描写事物状貌,抒发作者感情),实际上采用了扬雄的说法(“赋者,风也”)。刘勰在评价辞赋的优劣时,直接引用了扬雄“诗人之赋”的观点;并且用扬雄反对辞赋过分追求词藻华丽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主张(“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穀者也”)。郭绍虞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是现代出版的文学批评史著作中最权威的著作。他在论述中国上古时期(先秦至两汉)文学观的变化时,专门安排了“扬雄发展了传统的文学观”一节,其中开头的一段话是:

荀子以后再度发挥传统的文学观的是扬雄。扬雄,字子云,生在西汉末年,当时经学、辞赋都相当发达,但是他“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那就比当时的经生胜过一筹了。他曾一度爱好辞赋,沉溺其中,但是不久也就摆脱出来,看作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了。这又比当时的赋家胜过一筹。

扬雄既比他同时代的经生胜过一筹,又比他同时代的赋家胜过一筹。正是这两个“胜过一筹”,才使得他不仅对儒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四,在人性论方面,扬雄“善恶混”的主张意义重大而深远。

孟子主张“性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不善的品德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形成的。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造恶性以养成善的品德。扬雄则主张“善恶混”,认为人的天性中潜藏着善和恶两种意念,他在《法言·修身》中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欤?”

扬雄的“善恶混”学说,既强调“修”(学习)的重扬雄故里的“子云文化长廊”要作用,更强调“气”的决定作用。“气”是什么?“气”是支配一个人向善或者向恶的主观意志,即通常所说的“志向”、“志气”。

扬雄非常重视人的内在自觉性(志向)。扬雄认为,决定一个人道德完善和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立志和努力,外在环境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他在《法言·问明》中说,群鸟变不了凤凰,群兽也变不成麒麟,因为它们的差异是先天生成的,而且主要是形貌上的差异;而凡人与圣人之间,绝不存在这种先天的而且主要是形貌上的差异,决定一个人是凡人还是圣人的根本原因,完全在于是否立志和努力。在扬雄看来,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这是对汉代谶纬之学中流行的“圣人天生”说的彻底否定和批判。

扬雄不仅给人以“成圣”的信心,而且给人指明了成圣的路径。他在《法言·学行》中,以“水”为喻,说明学习绝不能自满,要像河水那样昼夜不停地永远向前;以“鸿”(大雁)为喻,说明学习绝不能迷失方向,要像大雁那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以“木”(大树)为喻,说明学习绝不能浅尝辄止,要像大树那样把根子牢牢地扎在地下而又不断地向上成长。

由此可见,扬雄的“善恶混”学说具有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意义和作用,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在认识论方面,扬雄“尚智”的主张不仅超越前人,而且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和记取的东西。

所谓“尚智”,就是崇尚智慧、崇尚知识。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智”和“仁”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如他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说:“仁者安乐,智者利仁。”儒家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作为基本的道德标准,可见对“智”的重视。但是,扬雄对“智”的认识和重视,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学者。

在扬雄看来,智慧是一个人“成圣”的必备条件,“独智”(具有最杰出智慧)的人就是“圣人”。他在《法言·修身》中把人分为三类:任由情欲驱使的,是禽兽一般的下人;能接受礼仪教化的,是普通的中人;具有卓绝智慧的,就可算得上是圣人。这就是所谓“独智入圣”。

为什么“独智”的人就可以算是“圣人”?原来,“圣人”这个概念的最早含义就只是指知识和才能最杰出的人,类似后代所说的“诗圣”、“茶圣”、“酒圣”中“圣”字的含义。至于称孔子为“圣人”,称禹、汤、文、武为“圣王”,那已经增加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的伦理内涵了。不过,扬雄笔下的“圣人”,是两种含义兼而有之的。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四行篇》一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圣,天知也。知人道曰知,知天道曰圣。”“天知”是指最高智慧。只知人道不知天道的,只能算是“智者”;只有了解天道的,才能算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

扬雄自青年时代起,就树立了“成圣”的志向。他一生都在为成就圣人的事业而努力着、奋斗着,而且他终于获得了成功。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法言》是扬雄“知人道”的著作,《太玄》是扬雄“知天道”的著作。这正是桓谭等人称扬雄为“西道孔子”、司马光认为扬雄超越孟子和荀子的根本原因。

扬雄“尚智”的认识论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将自然宇宙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以探索自然宇宙与人事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的主要目的,《太玄》就是这样的著作。

第二,既注重从宏观上探讨事物的根本规律,又强调从微观上注意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这就是《法言·问明》中的“大知”、“小知”之辩,以及《法言·先知》中的“知其道者其如视,忽、眇、绵作昞”两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第三,强调一切真理都必须要经得住事实的检验。这就是《法言·问神》中的一段话:“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为妄。”

应当说,扬雄的“尚智”说所反映的他的认识论观点,包含了不少科学的理论因素,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就认为:扬雄的认识论,具有反映论的因素。不少哲学家认为,扬雄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

扬雄生活在神学迷信盛行的西汉末期,成、哀二帝为求子嗣而滥行祭祀,更加助长了迷信鬼神的社会风气。但是,扬雄始终坚信: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既没有鬼神,也没有神仙。扬雄的无神论思想,跟他近于科学的认识论是一脉相承的。受扬雄“尚智”和无神论思想的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几个扬雄崇拜者,如桓谭、王充、张衡等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无神论者。张衡受《太玄》启发,发明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古代科学家。

我们说扬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绝不是要故意抬高他的地位,而是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的。四、深远影响

班固继承父亲班彪续撰《汉书》,竟然不把班彪批评扬雄“褒美伪新”的话当一回事,反而对扬雄褒美有加,寄以无限的崇敬与同情,这足以说明扬雄的影响之“深”。

从朱熹批“莽大夫扬雄死”算起,扬雄在中国学术界倒霉了差不多一千年,但是为扬雄鸣冤叫屈、辩诬洗雪的现象也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清人编撰《三字经》的时候,仍然将扬雄视为圣贤,说什么“五子者,有荀扬”,这又足以说明扬雄的影响之“远”。

探讨前人为扬雄辩诬的各种根据和理由,不仅可以看到扬雄对中国学术文化的深远影响,尤其能够加深我们对扬雄思想的深刻理解。

前人为扬雄辩诬的各种根据和理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认为扬雄“仕莽”是出于无奈,情有可原;“美新”之词,是扬雄借“剧秦”(批判秦朝)以讽刺王莽。

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朱熹的同时代人洪迈。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中说:

世儒或以《剧秦美新》贬之,是不然,此雄不得已而作也。夫诵述新莽之德,止能美于暴秦,其深意固可知矣……直以戏莽尔。使雄善为谀佞,撰符命,称功德以邀爵位,当与国师公同列,岂固穷如是哉!

洪迈的意思是:扬雄撰写《剧秦美新》是出于无奈,文章用暴秦跟王莽新朝作比较,是讽刺王莽仅仅比秦始皇的暴政好一点而已;如果扬雄真正要阿附王莽,那他就会像刘歆那样的飞黄腾达,哪里会落得穷愁潦倒的下场?因此,他认为朱熹仅凭《剧秦美新》就把扬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是不正确的。

第二,认为扬雄“仕莽”无可非议,《剧秦美新》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同类推荐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本书是台湾千佛山开山宗师白云禅师弘法数十年来首部演讲集,涵盖了他1999至2003年间在海内外的精辟演讲。他以平常事物为切入点、以聊天的形式阐述佛的智慧,告诉我们,学佛不是背经典,是用佛法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佛法不是保存起来的佛经,修行不是打坐、念经,是修理自己,让人生更为圆满、智慧。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永生魂途

    永生魂途

    太多的人希望永生,太多的人有遗憾,死去的人想复活,活着的人想不死,诸天给了世人一条道路,那就是杀戮不休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 报告王爷王妃有点皮

    报告王爷王妃有点皮

    “王爷,芸初公主在等您。”“没空,没看到王妃身子不爽本王在服侍她吗?”“王爷,相府二小姐想见您。”“不见,本王要为了王妃洁身自好!”“王爷,王妃说要给您寻个侧妃。”某王爷怒,别的事情可以宠着她,这事儿没门!“王妃这是想用寻侧妃来引起本王的注意吗?”王爷邪魅一笑,“本王不要侧妃,有你足矣。”
  • 祖仙

    祖仙

    我只需要实力,执手中之剑,杀出一条血路,创造属于我的秩序,披荆斩棘,荣登祖仙之位。这是一个弱肉强食,信奉丛林法则的世界,唯有力量才能掌握一切。肉身境,脱胎境,仙人境,且看叶青如何步步高升,杀戮天下,成就祖仙!天苍苍兮夜茫茫,地不仁兮人语殇,豪胆铁血兮唯我祖仙狂!(新书《执宰诸天》已开,希望各位多多支持与收藏!!)
  • 阿尔兰

    阿尔兰

    阿尔兰,神语中寓意着“光明”,这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大陆。但是在数千年前,北边的无尽海域中一声巨大的爆炸,扰乱了这个和平的世界,烟雾弥漫的大海中,出现了一座新的大陆。人类对于未知都是好奇的,都迫不及待的探索着新的大陆,但怎么也没想到,经历过短暂的平静后,噩梦降临了。突如其来的死亡就像一场遮天蔽日的海啸,让人措不及防。仅仅数日,曾经富饶的阿尔兰俨然已变成了一个死亡之地,无奈之下,残存的强者率领剩下的人类,建立了10座巨城,守卫着人类的最后一丝光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消失的巨人族与亚特兰蒂斯文明之谜

    消失的巨人族与亚特兰蒂斯文明之谜

    英国记者布鲁斯·芬顿对古代文明怀有极大兴趣,他于2014年2月亲自率领探险队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南美洲厄瓜多尔人迹罕至的亚马逊丛林中,真实存在着可能由传说中的巨人建造的史前巨石遗迹!”据悉,此巨石遗迹位于厄瓜多尔中部,苍郁茂密的丛林深处。该处是亚马逊河的发源地——险峻的安第斯山脉山区的热带雨林地带。
  • 本王是女生

    本王是女生

    理工科学霸女神秦杪,带着智脑程序,穿成了护国公府的恶少,还自带拉仇恨体质。剑术很难练吗?本王不但有更好的剑术,还能炼更好的剑!好剑还要好钢,这是技术问题。灵术很了不起吗?对不起,我家智脑说,那东西很简单,就是一段程序。最重要的是,我家智脑有数据库,诗词歌赋、机械制造、厨艺医术、数理化无一不精。
  • 异世元气传说

    异世元气传说

    该书体系庞大,故事精彩,情节有些许慢热,需慢慢品!
  • 笔闻

    笔闻

    当我拿起笔时书写这些故事时,嗯……也许我只是为他们代笔记录这一切所发生的事,又或者我咏不良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