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000000013

第13章 宋辽金元(6)

甫初集六十卷。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王洙原注: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集)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卷。)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若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

《杜工部集》的出版非常重要,对于杜甫作品的传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杜工部集记》还记载着重要的杜甫生平材料。而这些材料主要来自杜甫诗文注和唐实录,有些是《新唐书》和《旧唐书》所没有的,也和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所载不同。故《杜工部集记》云:“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比《新书》列传,颇为蹖驳。”记文下有注,对两唐书本传多有辩证:“传云:召试,授京兆府兵曹,而集有《官定后戏赠》诗注云:初授河西尉,辞,改右卫率府冑曹。传云: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而有集《喜达行在》诗,注云:自京窜至凤翔。传云:严武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据适自东川入朝,拜右散骑常侍乃卒。又集有《忠州闻高常侍亡》诗。传云: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游襄衡,而集有居江陵及公安诗至多。诗云:甫永泰二年卒,而集有《大历五年正月追酬高蜀州》诗及别题大历年者数篇。”这些辩证及所载材料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杜甫生平的重要参考。当然,《杜工部集记》所载杜甫生平材料也有误,但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重视,因为这些材料主要来自杜甫诗文注和唐实录,是唐五代人的看法和材料。

王洙不仅是杜甫集的编辑者,还为杜甫集作了注,是最早的杜甫集注者。

然而,从宋代开始就有人对王洙注杜诗产生怀疑,认为署名为王洙注实为邓忠臣注,又说为尹洙注,又说为书贾依托。可是,这些说法都是无根之言,没有任何证据。邓忠臣侄儿说是邓忠臣注,不需要任何事实,王洙注就成了邓忠臣注,学界这样偏听轻信,令人吃惊。尹洙注说和书贾依托说更是揣测之辞,不足取信。我们认为,署名为王洙注的杜诗注,应该确定为王洙所注,不容贸然怀疑。第一,王洙注杜诗,是杜诗的第一个注本,是巨大的创造。这样的创造,没有人会用别人的名字,没有人会去依托别人。这是傻瓜也不会干的事。第二,有人说,王洙编杜甫集的序中,没有说注杜诗的事,说明王洙没有注杜诗。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王淇既然不愿说王洙的杜诗注,他为什么不能删去王洙记中有关注杜诗的内容。退一步说,即使王洙在记中没有说注杜诗的事,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注杜诗。第三,宋代的注家和重要的杜甫学者并没有人否定王洙注杜诗的事实。相反,注家都在自己的注中大量辑录王洙注。重要的杜甫学者均评述王洙注。胡仔说:“《注杜工部集》,则内翰王原叔所注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八)并对王洙注的不足之处作了指正。胡仔是王洙注出版的那个时代的人,他的话是有分量的。总之,现存的材料,无法否认王洙注杜诗的著作权,要否认就需要有真正有力的证据。

王洙所做的杜诗注原作已佚,这给我们研究王洙注带来了困难,好在宋代保存下来的一些注本尚有一些王洙注。这些注本是郭知达《杜工部诗集注》(又名《九家集注杜诗》)、黄希黄鹤《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而《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保存王洙注更多,其中有的诗注保存王洙注相当完整,为了使读者能了解王洙注的具体情况,兹录黄希、黄鹤《补注杜诗》(台湾影印《四库全书》本)卷二三中两首诗保存的王洙注。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汲黯匡君切,(洙曰:《前汉》汲黯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于东海太守,武帝曰,古有社稷之臣,如汲黯近之矣。)廉颇出将频。(洙曰:《史记》廉颇赵之良将,频为赵将,兵破齐魏。)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洙曰:取汲黯之直言,廉颇之雄略,以美严公也。)政简移风速,(洙曰:《史记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故五月而报政成。周公曰: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诗清立意新。层城临媚(洙曰:一作暇。)景,绝域望余春。(洙曰:层城,高城也。绝域,远域也。言蜀与京畿远绝。)旗尾蛟龙会,楼头燕雀驯。(洙曰:《礼》:蛟龙为旗。)地平江动蜀,天阔树浮秦。帝念深分阃,军须远算缗。(洙曰:冯唐曰:上古王者之遣将也。汉武帝元狩四年初,算缗钱,李旻曰:缗,丝也,以贯钱出算二十也。)花罗封蛱蝶,瑞锦送麒麟。(洙曰:蛱蝶麒麟罗锦,伤丝绣也。)辞第输高义,(洙曰:《霍去病传》: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由此上益重爱之。)观图忆古人。(洙曰:《马援传》:显宗图画建武名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故不及马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哭而不言。)”《严中丞枉驾见过》(洙曰: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两川都节制。一本云:严黄门枉驾见过。):“元戎小队出郊垌,(洙曰:《诗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注:元,大也。夏后曰钩车,先正也。殷曰寅车,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尔雅》曰:邑外谓之郊,林外谓之垌。)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洙曰:元宗在蜀合东西两川为一道,以武为尹。)地分南北任流(洙曰:一作孤。)萍。扁舟不独如张翰,(洙曰:《晋·文苑传》:张翰,字季鹰,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相钦悦。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后为齐王曹囧掾,因见秋风起,思篿鲈,遂命驾南归。)白帽应兼似管宁。(洙曰:魏青龙中征命管宁,不至,居海上,常着白帽布襦袴而已。)寂寞(洙曰:一作今日。)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洙曰:《隋·天文志》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明黄,则贤士举。)”

两首诗的王洙注释简洁明晰,较为正确,大体完备。黄希、黄鹤所辑其他注家的注比较少,二人补注的也比较少,而且辑注和补注多是补充说明性质的,没有新注,也没有更正。

通过对王洙注的全面研究,我们认为王洙注杜诗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精美的校刊。王洙对不同版本的杜诗异文,作了详细校勘,并作了校勘记。由于是杜甫集散佚后第一个所编集的校勘,故无比珍贵。(二)较全面注释。注释包括写作时间或背景;典故;名物制度,包括人名、地名;语典。应该说,一般该注释的地方,大多都做了注释。注释的总体风格是简明扼要。(三)阐释诗意。对难以理解的诗、具体的诗句进行解说,使读者能懂。对于隐含深意的诗,阐明微言大义。

统观现存的王洙的注,我们认为其水平是相当高的。最能显示其水平的是语典的注。如《到村》“顽疏惑町畦”注“顽疏”:“洙曰:嵇康云:非降自天,实由顽疏。”又“还入故林栖”注“故林栖”:“洙曰:王正长:人情旧乡客,鸟栖思故林。”(黄希、黄鹤《补注杜诗》卷二三)这样的注都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注出来的。正因为王洙注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故其注中的很多精彩之处才能长期流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王洙注精彩的一面。事实上,王洙注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如注释有一些明显的错误;注释有一些过简,而杜诗需要详细注释;有些应该注的地方而未注。对于王洙注的错误与不足,宋人已多有批评。公允地说,学术的发展都是由粗至精,由简而繁,由浅入深。杜诗本来难注,王洙注作为杜诗注的开山之作,有那样出色的表现,已经很不容易了,已经是高起点了。王洙注的种种缺陷,实际上为后世的杜诗注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如果王洙注太完美了,后世的杜诗注也就不会那样生机勃勃了。

作为杜甫集散佚后的第一位编辑家,作为杜甫集的第一位注家,王洙在杜甫学史上的地位是极高的。其功绩之伟,无论我们给予怎样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三宋祁和《新唐书》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后徙开封之雍丘。登进士第,释褐复州军事推官。迁太常博士,为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权三司度支判官。为龙图学士、史馆修撰,修《唐书》。累迁右谏议大夫,充群牧使。复为翰林学士。出知许州,召为侍读学士,迁给事中兼龙图阁学士,出知亳州。徙知成德军,迁尚书礼部侍郎。徙定州。特迁吏部侍郎、知益州,寻除三司使。加龙图阁学士、知郑州。《唐书》成,迁左丞,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复为群牧使,寻卒。祁所至,治事明峻。尤能文,善议论。预修《籍田记》《集韵》,又撰《大东图》二卷,文集百卷。(《宋史》卷二八四本传)

宋祁对杜甫和杜诗很喜爱,常在诗文中言及。比较出色的是《和贾相公览杜工部北征篇》,诗云:“唐家六叶太平罢,宫艳醉骨恬无忧。阿荦诟天翠华出,模糊血战腥九州。乾疮坤痍四海破,白日杀气寒飕飕。少陵背贼走行在,采稆拾橡填饥喉。眼前乱离不忍见,作诗感慨陈大猷。北征之篇辞最切,读者心陨如摧辀。莫肯念乱小雅怨,自然流涕袁安愁。才高位下言不入,慨气郁屈蟠长虬。今日奔亡匪天作,向来颠倒皆庙谋。忠骸佞骨相撑拄,一燎同烬悲昆丘。相君览古慨前事,追美子美真诗流。前王不见后王见,愿以此语贻千秋。”诗对杜甫的《北征》和杜甫的爱国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指出安史之乱的史鉴作用。宋祁关于杜甫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作的《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中。

《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虽作于《旧唐书·杜甫传》之后,但它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抄袭前者,而是有着自己的材料和观点,有学术创见,在杜甫学术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新唐书》杜甫传新增了一些材料。如“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其奇材,先往见之”,“擢河西尉,不拜”。这些都是《旧唐书》杜甫传所没有的,说明《新唐书》杜甫传下过一番搜集材料的功夫。但是,像《旧唐书》杜甫传一样,《新唐书》杜甫传也误信小说家言,采入传中,贬损了杜甫的形象。突出的是杜甫侮辱严武,严武怀恨在心,寻机杀杜甫。传载:“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不以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与《旧唐书》杜甫传相比较,《新唐书》杜甫传走得更远。《旧唐书》说严武受杜甫侮辱后“不以为忤”,而《新唐书》则改为“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以至于要杀掉杜甫。而《新唐书》的“冠钩于帘三”也更富有小说家的编造意味,更不可信。因此,我们说《新唐书》杜甫传记载了其他书籍没有记载的材料,对了解和研究杜甫生平有自己的贡献,但也误录了小说家言,降低了作为正史的品位和价值。

其次,《新唐书》杜甫传对杜甫和杜诗发表了自己的评论。

(一)评论杜甫云:“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这个评论不大切合实际,从现存材料中,我们看不到杜甫放浪形骸的材料,相反,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儒家思想,遵守礼法的人。早年放荡齐、赵间,但似乎也没有到“不自检”的程度。我们认为杜甫的狂放是有节制的。说杜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没有材料可以证明。相反,杜甫集中所存之文,如《东西两川说》、《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等所论皆切合实际,并非无用之空言。杜甫诗文发表的政治军事见解,是非常杰出的。而《新唐书》杜甫传所论杜甫“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则完全符合实际,是对杜甫为人的大节和诗歌的主旨的简明而准确的评述。

(二)对杜甫诗的风格与特色作了极好的评论,对杜甫在诗坛的地位作了极好的评论。现全文征引如下: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赞对杜甫的诗歌作了最高、最准确、最精彩的评论。特别是对杜甫风格的评论,堪称古今最佳评论。而“诗史”之说,虽采自他书,论述也极为精当,影响极大。

《新唐书》杜甫传作为正史,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关于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杜诗风格的论述,影响尤为深远。

四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通判舒州。后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俄直集贤院。神宗时命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变风俗,立法度。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拜相,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屡谢病求去,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江宁府。明年,改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屡乞还将相印。元丰二年,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换特进,改封荆。哲宗立,加司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事见《宋史》卷三二七本传)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学者。

王安石笃好杜甫的诗。他对杜诗作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杜甫的诗力敌造化。他的《杜甫画像》诗云:“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所以见公画,再拜涕四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临川先生文集》卷九)王安石有安邦治国的伟大抱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诗篇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所以他对杜甫很崇拜。他又是一位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认为杜诗力敌造化。这是他深入研究杜诗得出的结论。元气是天地未形成之前的混一之气,是形成万物的真气,是生命力的本原。王安石说杜诗“为与元气侔”,就是说杜诗内容与艺术结合,产生无极的力量,具有无限的美。这样的评价,堪称最高的评价。这是创造性研究的评价话语,在宋代产生了很大影响。刘克庄云“前辈论李杜云‘与元气侔’,又云‘横披六合,力敌造化’”(《黄有容字说》,见《后村大全集》卷一一二),就是推崇王安石的评论。

王安石对杜诗的艺术性也有研究,特别称道杜诗的用字功夫。他说:“‘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下得‘觉’字太好。足见吟诗要一字、两字功夫也。”(《诸家老杜诗评》卷一引《钟山语录》)文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善于使用语言,是作家非常重要的修养。杜诗善于使用语言,字字见功夫,表现出伟大作家的风范。

同类推荐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驱逐外寇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驱逐外寇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本书介绍了爱国将领郑成功的生平,内容包括:郑成功的家世与童年、少年求学、“国姓爷”的来历、投笔从戎驻守仙霞关、“焚衣亭”的由来等。
  •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是“图说世界名人”系列丛书之一。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视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有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他也坚信“灵魂不灭”。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李荒传略

    李荒传略

    本书介绍了原辽宁省委书记李荒革命的一生。其中内容包括:青少年时代、在“一·二九洪”流中、战斗在晋察冀、创建《东北日报》、辽宁省委十三年等。
热门推荐
  • 一梦千年帝轮回

    一梦千年帝轮回

    斗破苍穹,斗气争风。斗气大陆中风云变幻,转眼间已经是萧炎成帝的万年之后,如今的斗气大陆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原来斗气大陆,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斗帝之上竟然还有更厉害的强者!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你的职业我的经

    你的职业我的经

    这是一个考量智商与情商的时代。人生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节目,从老板、上司到中层管理者,再到普通员工,有的尽职尽责,而有的却是作秀、表演,令你真假难辨。惟有跳出圈子,俯视舞台,方能参悟其中的玄机。你在本书一个个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中,一定能找到你的影子,从而认识自己,看清他人,掌控全局,驾驭命运,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打开这本书,你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 凤凰蛊一生只有一蛊

    凤凰蛊一生只有一蛊

    终究不过一场离别,到头来都是一场骗局,我恨你
  • 嗜虻

    嗜虻

    此小说以行尸走肉为原型,融入剧中许多小细节,时间线与路线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合,讲述了沃斯顿一家在丧尸末日逃亡中不断明白了人性的丑恶,在末日来临之际,沃斯顿与妻子伊莎以及年幼的女儿被迫分开,在不断求生的过程中也在时刻寻找他们
  • 说英雄·谁是英雄8:天下无敌

    说英雄·谁是英雄8:天下无敌

    《天下无敌》是武侠小说家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中的第八部。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拥有“黑帮小说的窒息、侠义小说的情仇、谍战小说的诡诈”。此外,尚有其他特色,千万温迷与侠义小说爱好者不容错过。
  •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先有刘邦称帝,后有王莽夺权。汉朝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媲美罗马帝国的王朝如何走向衰败?奇人异事、帝王秘史,带你揭露汉高祖开创的时代。
  • 板仓绝唱

    板仓绝唱

    她是伟人背后的女子,她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她与他的爱情、婚姻至今仍带有许多神秘色彩。1917年,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被爱情的神箭射中,从此,她除了“为母而生之外,就是为他而生的”;她是一个“哭得厉害也会闭气晕倒”的纤弱女孩,为了他,却可以在大牢中一声不吭地忍受酷刑,一任皮鞭、竹桠、木棍和水牢折磨,无所畏惧——这就是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她究竟是怎样的敏感多情、柔情似水?又是怎样的从容淡定、坚贞不移?余艳的《板仓绝唱》通过杨开慧的手稿情书为我们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儿女情长,一个始终沉默在历史迷雾中却又是惊天动地的杨开慧。
  • 帝姬妖娆:别惹王的女人

    帝姬妖娆:别惹王的女人

    黛云远淡,禁苑娇寒。彼时她是始皇爱女,长于锦绣深宫,轻狂顾曲。香尘渡暗陌,华灯明如昼,原以为能受父兄庇佑一生,嫁于心爱之人十指相扣为良辰,却不想家国天下,她最终成了帝业的一枚棋子。王朝兴衰更似月影圆缺,父兄尸骨未寒,帝国崩塌,她独自支撑。当年明月,依依素影,青山古国,残照荷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绝世幻师

    重生之绝世幻师

    燕京右相有女,一日回归,流言四起。传言这位大小姐是修炼废物,天生无灵根。传言这位大小姐是恬不知耻,日夜醉青楼。传言这位大小姐是无才无德,惨遭未婚夫婿退婚。传言这位大小姐是蛇蝎心肠,欺辱打骂庶母庶妹。传言……传言这些传言皆是屁!预知传言究竟如何?请看以下无相关的小剧透。【一】传言这位大小姐还最爱仗势欺人“蜀染,你这无灵根的废物,不过就是仗着背后有将军府给你撑腰,不然你能嘚瑟个什么呀!本少爷一根手指头就能废了你!”锦衣华服的少年大声嚷嚷着。蜀染冷淡地瞥了他一眼,看向身边的少年,“表弟,他说我仗势欺人,你怎么看?”“打他一顿,不就成事实了。”“嗯,言之有理。”【二】传言这位大小姐还有一位风华绝代的狮虎“不过一株九千年的佛影参,她看不上。”“一叠钱卡,她向来视金钱如粪土,你当她土鳖?”“奇珍异宝,她自个有不少,别拿去丢人现眼。“七品岐宝丹,八品丹药她都给小七吃。”“天阶幻兽,这太丑了,她看脸。”一众侍从静静地看着眼前万般挑剔的自家主子,一人终是忍不住出声问道,“那爷你究竟想要送什么礼?”男人愣住,斟酌半晌,“罢了,这次她生辰就把我送给她吧!”“……”这才是你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