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300000014

第14章 董仲舒对策(2)

平常不培养士人而想求得贤才,就好像不雕琢玉石而想得到美玉一样。培养士人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兴建太学;太学,是贤士的来源,是推行教化的根本。现在,让一郡、一国的所有民众都来应对,而没有一个符合诏书要求的人才,这说明上古圣王之道已经灭绝了。臣希望陛下兴建太学,招徕学识渊博的老师,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考试以便学生能全面表现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得到杰出的人才了。现在的郡守和县令,是百姓的表率,其职责就在于上承仁德而向下传播教化;所以,如果这些表率人物无德无才,君主仁德就不能传播,恩泽就不能流布。现在的官吏都不能教化民众,有的人还不遵守朝廷的法度,残酷地虐待百姓,与坏人勾结,百姓贫困孤弱,冤屈痛苦,无法维持生计,十分不合陛下的心意,所以阴阳失调,凶邪之气盛行,万物缺乏养育,黎民百姓没有得到救济,这都是官吏不称职造成的后果!

原文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①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②(zī),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yáo)③,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注释

①二千石:汉官秩,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②訾:资财,汉初规定家产在十算(一万钱)以上才可以授予官职。③浑殽:混淆。

译文

官吏大部分出自郎中,中郎、二千石官员的子弟,选任郎官又以家有资财为条件,所选的人未必是贤能的人。而且,古代所说的"功",是按照任官政绩的好坏来区分大小,并不是指任职的累积时间;所以,本事小的人,即使是任职时间很长,也仍做小官,贤能的栋梁之才,即使是任职时间很短,也不妨做辅政大臣,所以,官吏们都尽心竭力,一心做好本职工作而建功立业。现在就不是这样了。累积时日就可以猎取富贵,任期长久就可以升官晋职,因此,廉洁与耻辱相互转化掺杂,贤能和不肖混淆,不能判明真伪。我认为应让列侯、郡守、二千石官职的官员,各自从所管理的官吏、百姓中选择贤能的人,每年向朝廷选送二人,到宫中服务,而且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大臣的才能高低;选送的人有贤德,就给以赏赐,选送的人不好,就给以惩罚。如果这样,所有二千石官员都会全力以赴地寻求贤人,天下的人杰都可以成为国家官员而为皇上效力了。把天下的贤人都吸收到朝廷中来,那么,三代圣王的功业不难于造就,而且尧舜的美名也可以企及。不要用任职时间长短计算功劳,而以实际考察出来的贤能为上,根据各人才能大小给以不同的官职,核查品行的高低而确定不同的地位,就会使廉洁和耻辱、贤与不肖区别得很清楚了!

原文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①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②之可为悼惧者也。

注释

①唐、虞:指前文的尧、舜。②桀、纣:夏桀、商纣,分别是夏商的亡国之君,都因为统治残暴而亡国。

译文

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达到显赫的;比如,尧起自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都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而是逐渐达到的。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本身积累恶行,就像灯火消耗灯油一样,自己也没有察觉;这正是唐尧虞舜成就美名和夏桀商纣令人悲悼恐惧的原因。

原文

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亡敝;敝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mào)①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敝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余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②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敝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注释

①眊:原意是眼镜失神,看不清楚,此处指昏乱不明。②文:此处指礼义、礼节。

译文

快乐而不淫乱,行善而不厌倦,这就是"道"。遵循道行事,万世无弊害;只要有弊害产生,一定是因为没有按照道行事。先王之道被偏废了,就会出现政治昏乱政令不行,用偏废的王道补救积弊就对了。三代圣王的治国之道,侧重点各有不同,并不是它们相互矛盾,它们都是为了医治社会积弊,只是由于各自面对的情况不同而已。所以孔子说:"要说无为而治的人,应该是舜吧!"舜改换历法,改变衣服颜色,只是顺应天意罢了。其余一切都遵循尧的治国之道,哪里改变过什么呢!所以,圣明的君主,有改变制度的名义,而没有改变治道的实际内容。然而,夏代推崇忠直,商代推崇恭敬,周代推崇礼仪,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要各自补救前朝的缺失,必须使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孔子说:"商代继承夏代的制度,所做的增减改变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继承商代的制度,所做的增减改变也是可以知道的;若有人继承周代,就是过了一百代之后所实行的制度,也可以推测得出来。"这是说百代君主所用的治国之道,也就是夏商周这三种了。夏代是继承了有虞氏的制度,而孔子唯独没有说到两者之间的增减,是因为两者的治国之道一致,而且所推崇的原则相同。道之所以精深博大,是因为它来源于天,只要天不变,道也就不会变;所以,夏禹继承虞舜,虞舜继承唐尧,三位圣王相互授受禅让天下,而遵循相同的治道,是因为其间不需要补救积弊,所以孔子不说他们之间的增减。由此看来,继承一个大治的朝代,继起者实行与原来相同的治国之道;继承一个政治昏乱的朝代,继起者一定要改变治国之道。

原文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共是天下,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缪(lì)①而陵夷②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天之理与?

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③,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④!此民之所以嚣嚣(áo)⑤苦不足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民日削月朘(juān),浸以大穷。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民不乐生,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易》⑥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患祸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⑦,无可为者矣。

注释

①缪盭:盭,古时"戾"字;错乱、违背。②陵夷:衰落、衰败。③末:古时将四民中"士农工商"中的工商称为末业。④虖:通"乎"。语气词。这里表感叹。⑤嚣嚣:埋怨愁苦的声音。⑥《易》:又称《易经》《周易》,相传是伏羲氏和周文王根据洛书河图演绎归纳而来。⑦公仪休之相鲁:公仪休是春秋时鲁国的丞相,很喜欢吃鱼,有人就送了一条鱼给他,他没有接受,他的弟弟对他说:"你既然很爱吃鱼,为什么又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公仪休回答说:"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不能要他的鱼。"--接受了鱼,要是罢免了宰相,就不能自己想吃鱼就吃鱼了;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当宰相不被免职,就可以长期自给有鱼啊!

译文

汉朝是在大乱之后建国的,似乎应该略为改变周代制度的过分强调礼仪,提倡夏代的忠直之道。古代的天下,也就是现在的天下,同是这一个天下,为什么古代与现在相比,却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败坏到如此程度?也许是因为没有遵循古代的治国之道吧,又或是因为违背了天理吧?

天对万物也有一定的分配赐予:赐给利齿的动物不再长犄角,赐给双翅的鸟类只有两只脚,这是让已受大利的,不能再取得小利。古代那些接受俸禄的官员,不许靠气力谋食,不得经营工商末业,这也是既得大利就不能再取小利,与天的旨意是相同的。那些已得大利又要夺取小利的人,连天都不能满足其贪欲,更何况人呢!这正是百姓纷纷怨叹困苦不足的原因。那些达官显贵,身受朝廷荣宠,家庭富裕又享受丰厚俸禄,凭借着既富又贵的资本和权势,与平民百姓争利,百姓哪比得上他们呢!百姓年年月月地被削弱,最后陷入穷困。富裕的人奢侈成风,穷困的人苦不聊生;百姓生活都很困难,怎么能避免犯罪呢!这正是刑罚繁多却不能制止犯罪的原因。天子的官员,是平民百姓观察仿效的对象,是远方各民族从四面八方向中央观察仿效的对象;远近的人都观察和仿效他们,怎么可以身居贤人的高位却去做平民百姓所做的事呢!急于追求财利,经常害怕穷困,这是平民百姓的心理状态;急于追求仁义,经常害怕不能用仁义去感化百姓,这是官员应有的意境。《易经》说:"背着东西乘车,会招来强盗抢劫。"乘坐车辆,这是君子的位置;身背肩担,这是小人的事;《易经》的这句话,是说居于君子尊位而去做平民百姓的事,这样的人,一定会招来祸患。处于君子的地位,就要做君子的事,除了像公孙休那样明白什么是该接受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就没有别的方法了。

原文

《春秋》①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②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③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天子善其对,以仲舒为江都相④。

注释

①《春秋》: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②百家: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校派别的总称。③六艺: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④江都相:江都是汉景帝之子易王刘非的封地,汉初分封诸侯国,诸侯国也有一套行政系统,包括各级的官员,地位低于中央官员。

译文

《春秋》所推崇的天下一统,是天地间的永久规则,是古往今来公认的道理。现在,每个老师传授的道不同,每个人的论点各异,百家学说旨趣不同,因此,君主没有办法实现统一,法令制度多次变化,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我认为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之内,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应当禁绝其理论,不许它们与儒学并进,使邪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这样做就能使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臣民就知道该遵循什么了!"天子对董仲舒的策论给了很高的评价,授予他江都相的职位。

同类推荐
  • 三国人物召唤系统

    三国人物召唤系统

    东汉末年,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看后世少年张云附身三国寒门小地主,随身带着人物召唤系统与曹操,刘备,袁绍等人斗智斗勇…
  • 崇祯聊天群

    崇祯聊天群

    【历史新纪元征文入围奖作品】崇祯皇帝被忽悠上吊丢江山,但是,这本书,皇帝虽在深宫,却有一个和外面人聊天的群,这还能被忽悠么?哎呀不好,皇帝还是穿越的,这挂开太大,地球都颤抖了!完了,大明一个不小心,日不落了!
  • 大唐兴亡三百年7

    大唐兴亡三百年7

    畅销书《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读一页就上瘾!比《唐书》有趣,比《资治通鉴》通俗,比《隋唐演义》靠谱,一部令人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知名读书节目《罗辑思维》推荐书目!了解唐朝历史,读这套就够了!《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畅销历史作家王觉仁唐史经典之作,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 翻开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7年大唐全史。
  • 万年神话传奇故事

    万年神话传奇故事

    发表前给广大阅读君的几句话,这个传奇故事孕育了很长时间,她是一个充满神密色彩的,开天辟地的,创造人类,世间万物的,可歌可泣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的神话传奇故事,此故事为史前故事,史前故事资料很少,,有失误和不当之处,望广大阅读君批评指正。
  • 君子慎为善

    君子慎为善

    糖罐里泡出来的纨绔子富二代,穿越含着金勺子出生的朱姓小太子。在这个人吃人人踩人的后宫里,没有制造阴谋诡计的脑袋,没有毒如蛇蝎的心肠,废柴富二代要怎么守住他的富贵日子?他能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太子吗?今生来世,他还有机会回到现代吗?
热门推荐
  • 生命中不该忘记的101件事

    生命中不该忘记的101件事

    历史有不断重演的惯性,我们今天的处境,也许和从前经历过的遭遇十分雷同。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和人物都改变了,但那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却总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们不经意恍然大悟:有些道理我们已听过千回百回,但却总是记不住。经验固然可以增长知识,却不一定能减少犯错的次数。了解哪些情况应当避免,哪些原则应该恪守,是我们开创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当我们开始运用这些知识或者道理,并从中受惠以后,这些知识道理,便会成为我们永久的智慧。
  • 傲娇王爷小娇妃

    傲娇王爷小娇妃

    前世奋斗在救援一线的文乐心身死不留名,原以为是结束,却不想再次醒来竟然穿越了。一场命运的神奇之旅,她卷入了一场战事,放跑了敌国俘虏。招惹了一个冷心冷情的傲娇王爷,在一次次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互生情愫!可文乐心原身竟是云王府云依斐,一件件有关于前朝旧事不断掀开。是谁愿弃了那锦绣山河,只求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又是谁桃花树下一诺,只求生生世世不相忘,又是谁走过半生安乐,踏遍万里山河,跨越时空轮回,只为寻一个,一个眼角长着泪痣的男子。她为他的江山不惜牺牲一切,医治世人,斗尽奸佞,除尽邪恶,共赴沙场。他为他的安乐不顾天命所示,用尽心思手段,白衣染血,只为有一方安乐得以安存她的笑容。小剧场某女:“不是说古代的王爷都是家财万贯,奴仆成群,一掷千金的吗”某王爷:“你听谁说的?”某女:“电视剧都是这么演的”某王爷:“那个叫电视剧的人一定没有告诉你,王爷也是有穷的那一种的”某女:“那现在离婚......啊不,休夫还来得及不”某王爷:“你见过有上了贼船半路放下去的吗”某女:“......”
  • 女老总的柳下惠老公

    女老总的柳下惠老公

    ---腐女俱乐部女主角:“我妈催我嫁人。”---投炸弹。死党一:“你女王是当定了,没有反击的可能。”---一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样子。死党二:“什么呀?不是还有其他的吗?别将恋的选择权弄少了!”--白眼.死党三:“YOU,泥闷……煤油靠率国?”---标准的洋老外,亏了她这么长一句话错了一大半,最后两个字倒是发音相当标准。-----近墨者黑啊!众人感叹!!女主角:“洋忸说的没错,就这么定了!”-----拍板定案!
  • 司马懿吃三国2

    司马懿吃三国2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许你一朵曼殊沙华

    许你一朵曼殊沙华

    身为妖界的一员,怎么能放任天界茁壮成长呢?所以嘛,嘿嘿,就得使用一些特殊手段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

    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理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奠定重要基础。
  • 那年秋天很暖

    那年秋天很暖

    鬼马少女溪南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跟他有关系,可没想到他们真的一直一直被栓在一起了
  • 年年有余1

    年年有余1

    这是腹黑大佬跟呆萌小透明的故事!要说年沫最不想却栽得最狠的一个坑大概就是余言这个巨坑的坑了,要说颜吧,比他好看的多的是,要说身材吧,比他好的多的是,性格这方面,呵,真是让人不敢恭维,那又是喜欢他什么呢?大概真是年沫脑子有坑吧,并且还有好多跟年沫一样脑子有坑的人!
  • 中国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

    本书对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历史做了引人入胜的介绍,中国机器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由弱到强的历程。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多重可能性,本书对想了解中国当代与未来发展战略的读者是难得的读本,对智能制造这一当今世界受关注的高科技领域在战略层面和科技伦理层面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思考,其中提出的诸多前沿性观点是全球都将面对的问题,对中国科学家们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客观记录。作品同时揭秘了新松公司品牌建立的一些关键细节,其中每一位主人公的经历并不是简单地回顾挫折、成功,而是勾勒出了创新者们的经验教训,为想要追随他们步伐的人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对创业者和创新者具有很好的引导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