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300000004

第4章 商鞅变法(1)

原文

(周显王八年)孝公①下令国中曰:"昔我穆公②,自岐、雍③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④,广地千里,天子致伯⑤,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⑥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⑦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yuè)阳⑧,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⑨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注释

①孝公:秦孝公,战国时秦国的国君,公元前361-338年在位。在位期间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②穆公: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等贤才,帮助晋文公夺得晋国国君之位,在西边打败许多戎狄部落,称霸西戎。③岐、雍:岐指岐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雍指雍州,今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青海省的东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④戎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经济文化较四周地区先进,因此自称"华夏",将东南西北四周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夷、蛮、戎、狄;此处的戎翟是生活在今甘肃省境内的一个小部落。⑤致伯:成为方伯,方伯是春秋时期,王室委任的统治地方的诸侯之长,代王室镇抚一方。⑥厉、躁、简公、出子:秦厉公,公元前476-前443年在位;秦躁公,公元前443-前429年在位;秦简公,公元前414-前400年在位;出子,又称秦出公,公元前387-385年在位,继位时仅2岁;自秦厉公开始,到出公结束,秦国一共经历了7位君主,大臣专权,国家动荡,秦国日渐衰弱。⑦献公: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384-362年在位),秦孝公的父亲,在位期间扭转了秦国衰落的趋势。⑧栎阳:秦献公于公元前383年迁都到此,公元前350年,孝公迁都咸阳;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境内。 ⑨公孙鞅:又名卫鞅、商鞅,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原为卫国的贵族,后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在秦国实行改革、变法,商鞅的变法措施使得秦国走向强大,然而也被保守的贵族所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全家都被诛杀。

译文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当年我国君秦穆公,立足于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等族,占地广达千里;被周王封为方伯,统领一方诸侯,各诸侯国都来朝贺,为后世开辟的基业是多么的光大宏伟。只是后来的国君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造成国家内乱不息,才无力顾及外事。魏、赵、韩三国夺去了先王开创的河西领土,这是最大的耻辱。到献公即位时,安抚边境,把都城迁到栎阳,准备向东征讨,收复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时的政策法令。我想到先辈未完成的事业,常常痛心疾首。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使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说秦国颁布了这道命令,西行来到秦国。

原文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cuó)①,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②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③。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bì)臣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注释

①公叔痤:战国时魏国魏武侯时期的国相,公叔痤虽是有识人之名,但是为了谋求自己相位的稳固,却不向国君进献人才,先是用计排挤吴起,使吴起逃奔楚国,公孙鞅也是在他临终之前才推荐给魏武侯。②中庶子:官名,战国时期国君、相国的侍从官。③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④嬖臣:受君主宠幸的近臣。

译文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知道他的才干,但并未及时推荐。到他重病不起时,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置?"公叔痤说:"在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整个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后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建议惠王不能用你就杀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就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后,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的病十分严重,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原文

(周显王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①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②,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③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④。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注释

①甘龙:秦献公、孝公时期秦国的大臣,是反对商鞅变法的世族领袖。②左庶长:秦国爵位的第十级,又是官名,协助国君管理军政大事,相当于东方六国的相国。③复其身:免除自身的徭役、赋税。④收孥:收为国家的奴隶。

译文

(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卫鞅想变法,秦国的民众都不赞同。卫鞅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可以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讨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成就大业不与一般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甘龙反驳道:"这样不对,按照旧章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卫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陷于所知道的范围,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章之外的事。聪明的人制定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任命卫鞅左庶长的要职,开始制定变法的法令。商鞅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给以同等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的,以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国家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①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②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qián),黥(qíng)③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注释

①之:到,前往。②太子:太子驷,即后来的秦惠文王(公元前338-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继位后,虽然杀掉商鞅,但是并没有废除新法,任用张仪、司马错等人,占领巴蜀,攻略东方,打败六国联军,使得秦国继续壮大。③黥:在脸上刺字并涂墨。

译文

法令已制订了但还没公布,卫鞅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的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如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就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事很奇怪,没人动手去搬。卫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着木杆去了北门,果然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卫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同类推荐
  • 穿到秦汉当王爷

    穿到秦汉当王爷

    我叫王勇在我新婚第二天,来了一个神秘组织,他们给出100万的报酬买下我的成人用品店,并让我签署了一份秦汉体验协议,就这样我和我的妻子王雨涵一起穿越到了秦汉时期体验生活。
  • 异世之征国

    异世之征国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异界,穿就穿了吧,咱有金手指也不怕,却不想金手指竟然出了问题,江华表示,我真的不慌,一点都不!
  •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 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近代文化史

    作为专史,作为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文化史课程的教材,本书以1826—1956年间的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把中国近代文化史划分为六个阶段,分为九章,重点论述了近代新文化生长和嬗变的轨迹:1826—1894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新文化的准备期;1895—1912年,新文化的草创期;1912—1927年,新文化的奠基期;1927—1937年,新文化的建设期;1931—1945年,中国文化困厄更生,民族精神空前焕发,新文化的民族性得到加强;1946—1956年,新民主主义由小到大形成了完整的社会文化形态,是为近代文化发展的最后阶段。
  • 大秦伪君子

    大秦伪君子

    一段从未出现过的历史。一个自认伪君子的君子。稀里糊涂的宁昱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活下来,然后成个家?不,我要做那人上之人,成一个家哪够,要讨十几房老婆,让我宁昱的血脉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窃国?非我所愿。不过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便算是窃了吧。不止窃国,还要一统天下!世人眼中,我便是君子!虽然有时候爱吐槽,爱剽窃。
热门推荐
  • 灵魁奇缘

    灵魁奇缘

    古人有云:山川草木,琴剑书器,皆有灵智,世称为魁。鸿蒙之初,天地未开,世界乃是一片混沌的元气,此为鸿蒙之气。大道五十,其中一道化为人形,名鸿钧。后鸿钧聚其余之气,散于天地,万物初长。后诸神出现,完善宇宙,星罗万象。诸神暗取元气,各自铸造器物,器与气合,乃为神器,传承至今。。。。。。而在这年复一年之中,战争无数,江山更迭。当年的部族,要么远离故土隐于世间,要么建朝立业,一切早已是物是人非。似乎都是按照岁月长河的流动而发生,直到有一天,神农氏的神器-神农鼎的丢失,将在这亘古不变的长河中,激起怎样的浪花。
  • 家庭生活实用技巧

    家庭生活实用技巧

    本书收录数千条高招、妙招、绝招,招招方便实用、切实有效,涉及饮食、保健养生、美容服饰、家庭理财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把最丰富、宝贵的生活经验奉献给广大读者,帮助大家轻松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 嗨:我的顾先生

    嗨:我的顾先生

    "老公出轨闺蜜在先,却设计我婚内出轨,逼我净身出户。顾忆深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对我说:“做我的女人,借我的势,虐渣踩婊。”从此,我学会了仗势欺人。某日,想溜之大吉,却不想前门已关,后门已堵,某人正以爱之名通缉我。"
  • 翡翠才气

    翡翠才气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嫡女重生宝典

    嫡女重生宝典

    新书《权门贵嫁》已开,欢迎入坑啦~~坑品有保证。顶着穿越者的光环无所不能,庶女扶摇直上成为堂堂侯府的话事人,凡是跟她作对的绊脚石没一个有好下场!----可惜这样彪悍的人生不是顾满的,她只是白花庶妹上青云的一块垫脚石。重生一世,她发誓要让害她的人得到应有的结果。穿越的无所不能的白花庶妹,生性凉薄无能又自私的亲爹,居心不良要人财两得的渣男,还有一大堆麻烦的兄弟姐妹姨娘婶婶,不用一个个来了,一起上吧!重生一世,纵然路途艰难,我也要披荆斩棘!
  • 末世求生之进化者

    末世求生之进化者

    即使末世发生我依旧是我!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恶!我要靠我自已的方式活下去!灾难中让人看到希望的是人心,然而比末世更让人绝望的,同样是人心。到底是不择手段的活下去,还是遵守自己的底线。全凭人们的一念之间。
  • 苍蓝传说

    苍蓝传说

    这是一个关于妖怪的故事,
  • 古风新韵

    古风新韵

    诗词歌赋集:旌湖七桥:北连秦汉三国枭宿轶风,西衔天府平原之锦邑;南接千年文化之瑰丽“三星”,东邻凤翥翠色山麓;怀依旌湖艾绿之流碧,仰旌城天地人杰之灵气,七桥峨冠,跨数百米旌湖两翼,婷婷玉立。秀矣!
  • 会说才能赢·幽默

    会说才能赢·幽默

    谢伦浩、马宏程主编的《幽默》是“会说才能赢”系列之一。《幽默》摘录了古今中外有关说话技巧方面的名段子,读者通过自己阅读,可以感悟其中蕴含的说话应变应对方法。本书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口才实例,除了详细地介绍了常见的一些说话方法与技巧外,还交你幽默口才,本书实景实情,令人身临其境,发现口才的奥妙,学会说话的技巧。本书语言表达艺术情有独钟的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