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000000003

第3章 老子(3)

万物依靠它生长而它不认为自己是主宰,它有所成就而不自以为有功。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始终没有欲望,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它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

正由于它始终不以自己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诵读星级★★

三十五章

原文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

乐(yuè)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注释①执:掌握。大象:指道。四十一章:“大象无形。”②安:乃,于是。王引之《经传释词》:“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管子·大匡》:“必足三年之食,安可以其馀修兵革。”平太:安宁。太,通“泰”。③乐与饵:音乐与美食。④既:尽,穷尽。

译文谁掌握了大道,天下都向他投靠。大家都来投靠而不加伤害,于是大家都能平和安泰。

音乐与美食,能使过路的人止步。而道一经口中说出,却淡得没有味道。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却用不尽。

诵读星级★

三十六章

原文将欲歙(xī)①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②。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③不可以示人。

注释①歙:收敛,合拢。②微明:高延第《老子证义》:“首八句即福祸盛衰倚伏之几,天地自然之运,似幽实明。‘微明’即微而显也。”③国之利器:有几种解释,一说指权道,一说指赏罚,一说指圣智仁义巧利。这里实指政权或军事力量(高亨说)。

译文将要收合的,必须先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的,必须先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的,必须先暂且兴举它;将要夺取的,必须先暂且给予它。这就叫作从幽微的几兆中得到认识。

柔弱胜过刚强。

鱼儿不能脱离深水,国家的政权军队也不可以随便展示给人看。

诵读星级★★★

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②。化而欲作③,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④静,天下将自定。

注释①无为:任其自然,不妄为。这是老子哲学的重要命题,既是他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也是他的政治原则。无不为: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这由“无为”所产生的效果。②自化:自然化育,自然发展。③欲:私欲。作:产生。④以:则。

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的,然而却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不能为的。侯王如果能坚守它,万物就会自生自长。人们在自生自长中萌发了贪欲,我就用道来安定他们。用道来安定他们,就不会起贪欲。不起贪欲则趋于宁静,天下便自然重归于安定。

诵读星级★★

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①,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②,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③。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④,道之华⑤,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①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②无以为:无心作为。以,有心,故意。有的版本作“不”。③攘臂:援臂,伸臂。扔:强力牵引。④前识者:自以为有先见之明者。⑤华:虚华。

译文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这就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着形式上的德,这就是没有德。

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的人有所作为而且是出于有心。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着胳膊强使人听从。

所以丧失道后才有德,丧失德后才有仁,丧失仁后才有义,丧失义后才有礼。

礼这个东西,它表明忠信的不足,是祸乱的开始。

自以为有先见之明者,不过是道的虚华表现,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笃实,而不居于虚华。因此舍弃浇薄虚华而选择敦厚笃实。

诵读星级★

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②。

其致之③,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④,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⑤。此非其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至誉无誉,不欲(lù)⑥如玉,珞(lì)珞⑦如石。

注释①得一:即得道。业灵峰《老子达解》:“一者,道之数。得一,犹言得道也。”《淮南子·诠言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②贞:通“正”,首领。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景龙碑本等均作“正”。③其致之:推而言之。高亨《老子正诂》:“致犹推也,推而言之如下文也。”④发:刘师培《老子斠补》:“发读为废。……‘恐发’者,犹言将崩圮也,即地倾之义。‘发’为‘废’之省形。”⑤孤、寡、不谷:都是王侯用于自己的谦称。孤、寡,是说自己孤德、寡德;不谷,即不善之意。⑥琭琭:形容玉的华丽。⑦珞珞:形容石块的坚实。

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道)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神灵,山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到“一”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推而言之,天若不能保持清明就将崩裂,地若不能保持宁静就将塌陷,神若不能保持神灵就将消失,山谷若不能保持充盈就将涸竭,万物若不能保持生长就将灭绝,侯王若不能保持首领地位就将垮台。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是把低贱当作根本吗?难道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称誉无须称誉,因此不愿像玉的华丽,宁可如石块般坚实。

诵读星级★★★

四十章

原文反者道之动①,弱者道之用②。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①反:高亨《老子注译》:“反,借为返,去而复回曰返,即循环。自然界日月的运行,春夏秋冬的更替,都是往来循环,老子认为这就是道的运动。”②弱:柔弱,柔和。高亨《老子注译》:“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柔和的,四时的气候总是逐渐转变,才能生养万物;狂风暴雨是偶然的。”

译文道的运动是循环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诵读星级★★★

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①;下士闻道,大而笑之②。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③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⑤,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⑥,质真若渝⑦,大方无隅⑧;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⑨且善成。

注释①存:取信。亡:怀疑。②大而笑之:王弼本作“大笑之”,王念孙《读书杂志》:“‘大笑之’,本作‘大而笑之’,犹言迂而笑之也。《牟子》引《老子》,正作‘大而笑之’。《抱朴子·微旨篇》亦云‘大而笑之’。”王说有理,今据改。大,即《庄子·逍遥游》“大而无当”之大,空洞,迂阔。③建言:立言。林希逸说:“建言者,立言也,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④夷:平。颣:本义为丝上的结,引申为不平之义。⑤辱:同“黑辱”(rǔ),黑垢。⑥建:通“健”,刚健。偷:偷惰。⑦渝:《说文》:“渝,变污也。”⑧隅:廉隅,棱角。⑨贷:施与。

译文上等士人听到道,就努力去实行;中等士人听到道,则将信将疑;下等士人听到道,以为空洞而嘲笑它。不被嘲笑就不足以成为道。因此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坎坷;崇高的德好像低谷,纯洁的白好像污黑,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看似懦弱,质朴纯真看似污浊,方正的物体看似无棱;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美好的音乐听来好似无声,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迹。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施与万物并成就万物。

诵读星级★★★

四十二章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

万物负阴抱阳②,冲气③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④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⑤。

注释①“道生一”四句:这是老子著名的万物生成论观点,描述道生成万物的过程。《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知一为道之最初生成物,即气;一分为二,即阴与阳;阴阳合和而产生第三者,如此衍化而生成万物。②负阴抱阳:背阴而向阳。③冲气:阴阳两气相激荡。冲,交冲,激荡。④强梁:凶横有力。⑤教父:为教之本。父,本也。

译文道生成气,气分为阴阳二种,阴阳两气相交而生成万物。

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大人却用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减损它有时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有时反而受到减损。

别人用来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不得好死,我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头一条。

诵读星级★★★

四十三章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①。无有入无间②,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③及之。

注释①天下之至柔:即道。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即以水为喻以明道之性。驰骋:使之驰骋,即驾驭、驱使。②无有:没有体积,即天下之至柔。无间:没有空隙,即天下之至坚。③希:通“稀”。傅奕即作“稀”。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没有形体的道能穿越没有空隙至坚至强的有形之物,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

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能够做到的。

诵读星级★★★

四十四章

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

是故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①货:财货,物质财富。多:重要。②得:指得到名利。亡:指失去生命。病:害处。③费:损害,损伤。

译文声名与生命哪一个跟自己更亲近?生命与财货哪一个更重要?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哪一个更为有害?

所以过分爱好看重名声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过多地蓄积财货必将招致惨重的损失。

(对于名声地位的追求)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如此,生命才可以长久。

诵读星级★★★

四十五章

原文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②;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④,清静为天下正⑤。

注释①成:通“盛”,满,完满。②弊:竭,尽。③冲:通“盅”,空虚。④“躁胜寒”二句:高明《帛书老子校注》:“‘躁’与‘静’是指人之体魄在不同环境下而表现的不同情绪或状态。肢体运动则生暖,暖而胜寒;心宁体静则自爽,爽而胜热。”⑤正:平,引申有准则、楷模义。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其功用却永不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然其功用却永不穷尽。

最正直者好似屈曲,最灵巧者好似笨拙,最善辩者好似木讷。

运动可以御寒,安静可以耐热,清静无为可以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诵读星级★★★

四十六章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②。

罪莫大于可欲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①却走马以粪:《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却,止也,弃而不用。走马,指传送军情之马。粪:耕种。《孟子·滕文公上》:“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赵歧注:“粪,治其田。”②戎马:战马。生于郊:指怀胎的牝马在战地的郊野生产。桓宽《盐铁论·未通》:“往者未伐胡越之时……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当此之时,却走马以粪,牸牝(母马)入阵,故驹犊生于战地。”③罪莫大于可欲:王弼本无此句,河上公本、傅奕本均有此句,《韩非子·喻老》引文亦有此句,据补。

译文天下太平,战争不兴,战马不用于战场而用于耕种;天下无道,战争频繁,连怀胎的母马也被送上战场,在战场生下小马驹。

罪恶没有比多欲更大的了,祸患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什么都想得到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就是永远的满足。

诵读星级★★

四十七章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kuī)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③,不为而成。

注释①:通“窥”,窥视。牖:窗子。②天道:指自然规律。③名:通“明”。

译文(有道之士)不出大门,也知道天下之事;不望窗外,也能认识自然的法则。外出越远,对道的认识越少。

所以圣人不出行而能感知,不察看却能明白,不作为却能成功。

诵读星级★★★

四十八章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①;及其有事②,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①取:治,治理。无事:无扰攘之事。②有事:指政令繁苛。

译文从事于学则日益增加知识,从事于道则日益减损知识。

减少了又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地。达到无为的境地,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

治理天下要始终清静不扰攘;如果政令繁苛,就不配治理天下。

诵读星级★★

四十九章

原文圣人无常心①,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

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注释①常心:主观固执之心。②德:通“得”。③歙歙焉:收敛的样子。指收敛主观的欲望。王弼本无“焉”字,据傅奕本补。④浑其心:使人心归于浑朴。⑤百姓皆注其耳目:王弼无此句,据河上公本、景龙碑本补入。河上公注:“注,用也。”用其耳目,即明察是非。⑥孩之:像孩子般对待他们。

译文圣人没有主观成见,只以百姓的心为心。

百姓之善良者,我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们;百姓之不善良者,我也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们,这样我也能得到百姓的善心相待。

百姓之诚信者,我以诚信之心对待他们;百姓之不诚信者,我也以诚信之心对待他们,这样我也能得到百姓的诚信相待。

圣人之于天下,收敛自己的主观成见与欲望,使人心世风归于浑朴。

百姓都利用自己的耳目计较是非得失,圣人却都把他们当作天真的婴儿一般对待。

诵读星级★★

五十章

原文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③,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④。

盖闻善摄生⑤者,陆行不遇兕(sì)⑥虎,入军不被⑦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⑧。

注释①出生入死:有三种解释:一、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谓之出,卒谓之入,故曰出生入死。”二、人离开生路,即进入死路。王弼注:“出生地,入死地。”三、蒋锡昌《老子校诂》:“此言人出于世为生,入于地为死。”译文从蒋说。②徒:“途”的本字,道路,引申指机会。③生生:养生。后一“生”字王弼本无,据傅奕本、帛书甲乙本等增补。④生生之厚:厚自奉养以求生。⑤摄生:犹养生。摄,调养,养护。⑥兕:犀牛。⑦被:受,加。⑧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译文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人获得长生的机会,是十分之三;人走向死亡的机会,也是十分之三;人过分奉养自己的生命,胡作妄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奉养太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境地。

诵读星级★★

五十一章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①,物形之,势成之②。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shú)之③,盖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④。

注释①之:指万物。畜:养也。二句谓,万物由道生长之,德养育之。②物形之:因物而赋形。势成之:因势而成形。势,指自然之势。③亭:成熟,长成。毒:通“熟”,成熟。④玄德:幽远之德。

同类推荐
  • 智慧书(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智慧书(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智慧书(青春典藏版)》由三百则格言警句构成,内容包含了如何知人、察事、观物、抉择及行动的策略。这些格言极其简洁、干练、坦诚,机锋四起,细细品蛛后更觉入木三分。本书旨在为人们提供能够身体力行的行动指南,指导人们如何获得成功,并在人格上臻于完美。本书适合细嚼慢咽,阅读时切匆贪多求快,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深加体味。一向吝于赞扬的哲学家叔本华将此书译成德文,并说:“这样的书,仅仅通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它是一本随时都能用上的书,简言之,它是一位终身伴侣。”而尼采则说:“关于精神道德之微妙,欧洲尚无比此更精美而兼复杂之作。”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们30年来上下求索、深刻反思的思想历程,是作者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心灵写照和诚实记录。在这里,作者们以“客观的理解”为准绳,力图用简洁的语言、适当的叙述、合理的逻辑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部著作完全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因为我们深知解释学的合理性,深知我们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文化差”、“时代差”,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理解的难度也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
热门推荐
  • 玉簪花半开

    玉簪花半开

    她是江府六小姐,从小见惯了江府的勾心斗角,看惯了姨娘们为了争爹使用的那些小手段。没想到这王府更不简单,侍妾们花样百出,就是为了博得魔鬼王爷的一眼青睐。本来这些都和她没有关系,她只想把丫鬟的身份做好,谁知魔鬼发神经,要她暖床。其实真的只是暖床,可侍妾们却认为是她抢了她们的宠爱,开始处处针对她。为了好好活,她只有避其锋芒,敬而远之,本想这样保个安身。却没想到王府来了个自称老家在现代的女人,天生媚骨,心如蛇蝎,计谋高超,先毁她容貌,后夺她遗物。容貌可丢,遗物不可丢。她绝地反击,学的一手好媚术。待月上柳枝头,她往门前一靠:“王爷,约吗?”
  • 时短术

    时短术

    这是一本指导人们有效进行时间管理,掌握劳动时间缩短术的社科书。书稿从日程管理术一直讲到商务谈判和会议的技巧、最新的数字活用术,介绍了超过400个缩短工作时间的“技术”,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也有关于如何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内容,指导读者展开令人际关系变通畅的交流,制定不出纰漏的资料,达到在挽救失败的同时兼具防止时间损耗的效果。
  • 巅峰权臣

    巅峰权臣

    周世平,小公务员,犯错弃世,穿越来到大周朝,凭借着过人的认知,特殊的运气,纵横四方,且看他掌握权柄,辅佐皇室、振兴家族、对抗世家、统一中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博弈,直至巅峰。权臣是什么,上可以挟天子令诸侯,下可以护全家人,享受荣华富贵,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快意人生,谁人不羡慕。
  • 我的前世留下太多情债

    我的前世留下太多情债

    宁平本来只是一名除了有颜以外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不出意外他的一生都将是很普通的度过,但是就在他被女神拒绝之后的第二天一个陌生女性的出现将这一切打乱了,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的女性靠近自己,老师,学姐......宁平有些懵了,为什么他们都说和自己认识。
  • 央掘魔罗经

    央掘魔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只为你:遇见你真好

    只为你:遇见你真好

    想要你给我一个拥抱,想要你给我一个亲吻,反正喜欢你的心情不会改变!******文案一:苏真真委屈巴巴的对苏遇说,“我想要一个属于我一个人的滑滑梯。”苏遇奇怪,“为什么?”苏真真,“因为幼儿园只有一个滑滑梯,很多人排队,好久才能轮到我!”继而瞪大眼睛看着苏遇,“你能送给我一个滑滑梯吗?”苏遇内心很是无奈,当我是哆啦A梦呢,说送就送。结果在今年生日,苏真真收到一个精巧的滑滑梯模型。文案二:婚后的某天,苏真真突然问顾城安,“你不在的十年,你不怕我不等你,跟别人跑了吗?”顾城安很肯定,“不会!”苏真真很奇怪,“为什么?”顾城安看着她,“因为没机会!”苏真真没听明白。“你身边没有男人,即使有,我也不会给他任何机会。”说完凑到苏真真耳旁说悄悄话。还没听话,苏真真炸毛,拿起靠枕往他身上砸,“顾城安,你竟然一直监视我!!!!”
  •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的重大发展倡议,文化构建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包容,以及与沿线各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思想。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期盼的目标。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传承与新变切入主题,着重梳理五年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文化构建及其成效。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 我的微信连财神

    我的微信连财神

    财神爷突然添加秦峰为微信好友,并且给秦峰转账了一个亿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