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200000013

第13章 泪水如铅招迷魂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帝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序中魏明帝诏迁铜人之事,史籍多有记载,而铜人下泪的场面,则只见于《汉晋春秋》。它看起来多少有些荒诞,除了李贺,恐怕不会再有人如此认真对待这个故事了。序中说“遂作”,是指有感于铜人流泪的传说,不过,诗人的这份敏感总叫读者觉得有些难以适应,给诗歌的解读带来困难。后人宁愿相信诗人的“遂作”乃是有感于“诏迁”之事,如此,这首诗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它或者是讽刺唐宪宗迷信长生之术,或者是抒发诗人的宗臣去国之悲,或者是揭示了大唐帝国日薄西山的命运。这些解释都是为了赋予这首诗一个明确的合理性。作为一个读者,我不反对那些解释,但我总觉得我们逃避了铜人的眼泪,也就没能直面诗人幽深婉转的内心真情。从这个短序来看,诗歌的合理性本来并不是什么问题,它采用了一种历史化陈述方式,在这样一个表述中,真实和传说的界限被打破了。至少,李贺是不介意这一情节荒诞与否的,我相信,在这荒诞中有一份本真的东西撞击着那颗敏感而柔弱的心。

这首诗最让人动心的,就是“忆君清泪如铅水”这一句了。试着想一想这样的场面:一个巨大笨重的铜人,毫无表情的面孔在久经风霜后显得更加粗糙、模糊,就是这样一个铜人,在魏朝官兵吃力的推拉中,艰难地行进在绵绵古道之上,突然,他泪如铅水,沉重地滴落在尘埃之中。有谁面对过这样一种场景呢?那仿佛是千万年的沉默,突然开口,而且是以那样悲伤和绝望的方式开口。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来说,那是怎样的一种惶恐啊。“铅水”的比喻由于过于稚拙而显得有些突兀,但它恰当地表达出我们的日常生命与自然本能的隔膜,以及隔膜被捅破后的尴尬和惊骇。正是这串泪水,让我们突然间洞穿了我们自己,来到一种最原始也是最显豁的情感场景中。可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它肯定不仅仅只是怀念。这里所隐藏的秘密,应该与学者们所指出的那些现实意义没有关系,这个秘密就埋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蛰伏在我们生命的某个更深的层次上。

铜人早在秦始皇帝时就铸成,当时的目的,一是为了销毁天下的兵器,一是为了模拟出现在人间的十二个长身仙人。到了汉代,这些铜人也还一直立在长乐宫门前。《三辅故事》记载:“(汉)武帝作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文选》张衡《西京赋》注引)班固《西都赋》云:“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李善注“双茎”为铜柱。又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三》引《魏略》云:“是岁徙长安诸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显然,承露盘并不在铜人手里,李贺也不可能看到手持承露盘的铜人,“携盘独出”云云不过是李贺的想当然耳。但与其说是李贺的想象,还不如说是这些历史意象在某种意义上的自我叠加:秦皇汉武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历史在他们身上附集了人类最勃郁茂盛的生命力量。而一个旺盛的生命,也最容易体会到生命的局限,体会到人生的悲凉。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他们,尤其是汉武帝,大约是最早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人。汉武帝后半生崇信方士,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长生不死的奥秘,所有的欺骗、荒谬、固执,都不过都是他对必死的人生的一种近乎疯狂的挣扎。但,一切努力也终会归于枉然,当汉武帝终于如一片落叶,在瑟瑟秋风中杳然凋零的时候,就只有那些长大不朽的铜人和高高的承露盘,托附着他的一片痴心和无限的失落,留在这苍茫的岁月中了。尤其是当它们被魏明帝的官兵无情的拖拉中折断或干脆弃置路边时,那些曾经有过的幽怨而急切的期待就变得如此悲凉,令人不忍面对。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中注释说:“谓其魂魄之灵或于晦夜巡游,仗马嘶鸣,宛然如在,至晓则隐匿不见矣。”当那个曾令山河变色的汉武帝带着无限的遗憾,魂归茂陵的时候,命运就毫不留情剥去了他的高冠大袍、金盔银甲,生时的功业、威权都成了过眼云烟,悄然飘散。所有的光荣和骄傲,在注定了的死亡面前都露出它虚幻的本质。皇帝的生命也是脆弱的,它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一如古往今来的芸芸众生。对于汉武帝来说,“茂陵刘郎”的称呼不仅显示了生命本身的羸弱,它还透露出某种柔情。这份柔情源自对现实生命的留恋和执著。当这个孤独的灵魂夜夜探视曾经居息过的楼阁宫殿,探视着依然矗立在夜色中的铜人时,他就像一个痴心的情人,绝望地看着自己的所爱渐渐老死在他人的屋宇下。此时的汉武帝是何等的脆弱,又是何等的凄凉。那些曾经有过的繁华人生,有过的无限憧憬,都雕刻在那些壮丽的楹柱之上,都寄托在那些木然独立的铜人的手上。但转瞬之间已经物是人非,殿台楼阁已经斑驳荒寂了,桂树在夜风中飘散着深秋的气味,绿苔爬满了砖砌的地面,又爬上了宫墙。萧条封住了过去的光荣。只有铜人依然矗立,将承露盘伸向天空,倔强地表达着人间卑微的乞求和渺茫的希望。生和死的暌违,使得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脆弱了,一颗脆弱的心也只能感受着悲凉,而悲凉,又滋生了柔情。汉武帝的柔情是给铜人的吧。

一个死了的灵魂,却夜夜守护着一个不死的愿望,这是怎样的一种纠缠。“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死的愿望早已经破灭在人们的心中,但又何尝从人们的心中完全凋落,它活在每一个不眠的时分,就像一个幽灵,永远纠缠着我们脆弱的生命。正是这种纠缠使汉武帝成为一个悲悯的刘郎,于是,他只能深怀着不甘和哀怨,在每一个浓浓的夜色中殷勤探视、自我沉湎,然后,消失在第一缕晨光来临之前。它不能面对来自现实世界哪怕是最微弱的光。“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致酒行》),那么,就让它留在黑夜里吧,它只能是诗人心灵最深处的一个冥冥中的念想。在每一个“仗马嘶鸣”的夜里,铜人不说话。

铜人的沉默,不光孕育着无限的怜悯,而且还隐约着一个脆弱的秘密:过去的光荣、怀念,和对无望的永恒的执著守候,真能够让一个只能在夜间出没的灵魂永远不死吗?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只有沉入最深沉的黑暗里,才能看到依稀的光。那就让汉武帝像影子一样地存在着吧,就让孤独来体会什么是永久吧。一个游魂和这些沉默的铜人,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中守候着。直到魏明帝的官兵把沉重的铜人扶上牛车,遥遥东去的时候,那个秘密就再也守不住了:一切都将归于虚幻。巨大的悲哀,终于使铜人流泪如铅水,奔涌而出:所有的光荣和骄傲,所有不死的渴望,都已在时光中被彻底抹掉了,甚至是断墙颓垣中的最后一钩残月,也将随着铜人永远地离去。从此以后,在这深沉无边的黑夜里,又有什么能留给那个已经脆弱不堪的孤魂呢?死了的汉武帝终将堕入无底的深渊,再一次死去。

一个强悍的生命死了,成为一个柔弱的游魂,而这个游魂终将再一次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和悲怆啊!如铅的泪水,是我们承担不起的荒谬的宿命,它在我们心中流成一个巨大的空洞,又反过来吞噬着我们的心。李贺以他短暂的生命过早地咀嚼着人生的绝望,他说:“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白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苦昼短》)他说:“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人生的无望,使他对万人景仰的秦皇汉武满怀着悲悯落寞之想,转而痴迷那个“秋坟鬼唱”的阴森世界,在“百年老枭”的笑声中,在“呼星召鬼”的杯盘里,寄托着自己无尽的怨恨愁思,寻找着自己生命最深处的一线幽光。所以,在他心里,“夜闻马嘶晓无迹”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但一个鬼魂在这个没有生命的殿台楼阁和金铜仙人之间,就能找到存在的理由和希望吗?从铜人如铅的泪水中,我们体会到了沉重的失落。

人生空寂如梦,不如死亡更加真切,因此,李贺让汉武帝的游魂夜夜出现。但现在,连汉武帝的游魂也已经死去,诗人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那个孤独的游魂死了,但李贺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从如铅的泪水中,我们惊奇地看到,那个没有生命的铜人却活了。“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是刘郎孜孜不倦的守候,是诗人心中不绝的恋恋情怀,赋予了千年铜人以生命和柔情。一抹忧伤又将借着冰凉的铜人在岁月中继续延续,铜人是不会死的,那么,希望将永远存在。可这是一种多么悲凉的希望啊!幽光如豆,它比得了“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吗?你看,铁石心肠在流泪,这不是普通的悲伤,这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悲伤。“天若有情天亦老”,苍天无情,所以它永远不会老去,那么,如果我们可以在“有情”和“不老”之间选择,我们又会怎样呢?但我们只能背着悲情上路,眼前一片幽暗,就像铜人一样,只能迷失在自己的悲情中:“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诗人想让我们相信,还有一线微温,在那个孤独的游魂消逝之后,依然在荒凉的月色里,在冰凉的水声中,引导着我们的希望。铜人的泪水不是生命本身,那也许只是对生命的悲悯之情,在一个没有生命的躯体中顽强地延续着。这是一个令人惊诧不已的悖论,这是绝望和希望最后的纠缠,是万般孤寂中一个凄厉的悲叹,和永远的回响。

沉默千年的铜人在流泪。对于我们这些只习惯在自己心里编织着琐屑的情感和故事的普通人来说,一串铅泪使我们突然面对着人类最原始的荒诞和悲哀,使我们感到震颤和惊慌失措。这串泪水,在一钩残月下闪烁着幽冷的光,那其实是诗人最后的承担。诗人承担了一切的虚无,只是为了使我们感动,使我们在感动中,怀着些微的安慰,在茫茫夜色中继续前行。

同类推荐
  • 汉语诗歌的节奏

    汉语诗歌的节奏

    本书系统研究了汉语诗歌的节奏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分析、评价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诗歌节奏是 “音节—顿歇”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有其特殊的语音学根据和构成机制。中编论述《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和词曲的节奏形式(包括节奏单位、句式或行式、节式、体式和节奏调子)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从音顿节奏的观点探索某些节奏形式的起源等疑难问题。下编在分析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和自由体新诗节奏形式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论述两种新诗体的建行原则及其根据。中编和下编还论述汉语诗歌韵的独特的节奏作用,以及这种韵与音顿节奏的关系。
  • 四平调

    四平调

    这是一本由五个中篇小说组成的文集。其中《四平调》叙述了自六十年代起,因海峡的分隔而离散亲人的一群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精神上遭受的痛苦的创伤。本文集的后几篇,作者以自己的生活资源为素材,大量描述了插队到农村的北京知青与农民为伍后,他们的生活经历与精神感悟。使读者深切了解插队知青这一历史的特殊群体,从青少年到成人,因为插队生涯,因为了解了农民与苦难,他们经受了怎样的磨砺,成为前无先例后无来者的特殊群体。而这个群体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是白落梅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作者精心挑选了中国历史上的高僧慧能、慧远、玄奘、仓央嘉措,诗僧寒山、皎然、拾得以及苏轼、白居易、李商隐、曹雪芹等人所写的充满禅意、深具韵味的诗词作品入篇,将40余首诗歌分为六卷,一一加以品鉴。文字清新秀丽,充满诗意;意境悠长深远,余味无穷。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
热门推荐
  • 若即若离

    若即若离

    女生天意自从喜欢的男孩子博文去世以后一直暗自心痛,难以释怀,又无辜陷入女友叶细细和于枫的纠葛,烦恼的她开始喜欢在阳台倾听隔壁大男生凌夏的歌唱,他和他乐队那一首清新温情的歌给了她微妙的抚慰,而凌夏也对富有文学天赋、纤细敏感的天意有了一种悄悄的爱怜,在若即若离的情感交往中,妈妈的粗暴干涉,叔叔的包容理解,还有家教老师罗琳的生动指引,让天意的十七岁交织着眼泪和欢喜。可是,如愿上了大学的女孩在音像店里发现了凌夏的专辑名字就叫《天意》。
  • 倾城凰仪

    倾城凰仪

    她是尚书府的大小姐,原以为尚书府中的人心皆是善良的,没想到最爱的妹妹无时无刻的没在害她,最尊敬的母亲巴不得她早点儿死在宫里,而在宫里的尔虞我诈的地方她渐渐的成熟,一步一步踩着曾经害过她的所有人的尸骨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她就是武平淑孝皇后!
  • 大宋第一赘婿

    大宋第一赘婿

    手持开红包系统,为原本短命的大宋中兴皇帝续命,再造一片河山,什么靖康耻,什么金国不可战胜,什么草原天骄,统统在我脚下臣服吧!李逵做我保镖,林冲做我先锋大将,踏平西夏!当站在帝国权谋的最高点,李仁该继续选择脚下这个大宋,又或者是……取而代之?一切尽在大宋第一赘婿!
  • 时空梦者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擦亮眼睛看世界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擦亮眼睛看世界

    烦恼、忧愁等等都是建立在我们无法解决的思绪当中。你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唤醒沉睡的记忆;从别人的奋斗中找回曾经的梦想,点燃希望的火种;从别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诀窍,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别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播洒爱的阳光,从而在愉悦与感动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念,阔步向前方迈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相逢归来时

    相逢归来时

    几个性格迥异,怀踹着各自梦想,经历各不同的女孩合租在城中村一套三居室中。在流光溢彩的都市中,三位美丽的女孩在爱情,金钱,以及理想之间艰难地前行。精致优雅的妆容下面,她们内心有着怎样的悲喜交加,以及痛楚与疲惫?对于生活给予的各种刁难,有人选择不忘初心,而有人却香消玉殒.…
  • 知书达礼

    知书达礼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着眼于知书达礼这一重要的价值取向,编选历代关于读书治学、修身复礼的文章,分“博学于文”“读书之道”“好学故事”“约之以礼”“诗礼治国”“知行合一”六个板块,并作简洁明了的注释和解读。本丛书是了解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读物。
  • 三年情殇

    三年情殇

    现代言情。都市文。有倪虹,就有碰撞。有爱情,便有情殇。她是他的情妇。签了三年合同的情妇。肉欲、恩怨、金钱。爱恨。当这一切都牵缠了起来时,他与她,将会有着怎样的交集?而爱情出现时,她与他,又将会有着恁样的结局?帷幕拉开,尘埃落定。一年恨。二年怨。三年爱。三年后,她,又该何去又何从?十指相牵,真的只是温暖?****************************伟安集团。顶层办公楼内。眉目飞扬,面露讽意,双瞳成墨,“做我三年情妇,换他此次平安,如何?”“好,我同意。”**********************她是普通的大三毕业生。他是叱咤风云的商坛高手。这样的人生,这样的两个人,本该是没有交集的一生。然而,因了一个他,因了她爱他。他与她,以及他。三个人的人生至此改写。人生不是舞台,没有彩排的机会。而他们,再也回不到最初的轨道。************人生如戏。戏,却不是人生。恨入骨髓,爱入骨骼。当爱情以恨的名义出现时,爱情,将如何收场?他与她,我们将拭目以待。*********************【麻辣美人】——总计约十余万字。为三年的番外小故事。唐贝儿——唐展阳和安安的女儿唐钰——三年里面的小宝宝二十年之后唐贝儿的拒婚,带来的是一番什么样的故事?唐钰的人生,又是怎样的上演了?另外,三年里一些谜底会在这里做出解释。唐家的故事。唐家的人生。三年中继续纠结的人生……。。。。。。。。。。。。。。。。。。。。。情妇系列文:王子道的贪欢:好友丁丁的文:花落唐朝Ⅱ好友夜恋凝的文:堕落PS:雨的公共群:44964502。亲们若是有喜欢此文的可以进群交流。敲门砖便是雨文中的任何一个人名即可。另,雨最近上Q群聊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晚上一般会在线滴。期待各位的交流。。
  • 总裁的落跑娇妻

    总裁的落跑娇妻

    在秦萱萱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后,她和母亲与后爸生活在了一起。童年不幸的遭遇让她有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经历,她非常喜欢小孩,但不是却不想结婚,不想重蹈当年母亲的覆辙。在某次聚会上,她邂逅了顾家少爷顾邵林。因为从小对男人的不感冒,在不小心冲撞了顾邵林之后,秦萱萱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对不起。身为一个顾家的少爷,对于秦萱萱这种蛮不讲理的女孩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于是,顾邵林决定想要追求秦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