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200000034

第34章 失落在晚唐的扬州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前人讲这首词主要依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黍离》为《诗经·王风》中的一篇,其末章云:“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据毛诗序,西周灭亡之后,“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则“《黍离》之悲”乃是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南宋苟安于半壁江山,士人面对满目荒凉的扬州,难免有“颠覆”之悲,发家国兴亡之叹。这从“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中,可以看出。但这首词真的就是为了抒发自己的“《黍离》之悲”吗?似又不尽然。其时外患犹存,而词作却于时事和国家前途缺少一份应有的关心和激情,语调虽然伤感却嫌冷静。序中的“今昔”之感,让人更多地领略到是一种沧海桑田、世事难料的伤逝之情,类似于晚唐人的咏史之作。但此词也还不能算是一首咏史诗,细读起来,总觉得其中有些幽秘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这个特别的城市。

扬州在唐时繁盛。从盛唐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到中唐时的“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宿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诗人们对这个城市寄寓了太多的浪漫情怀。而扬州的鼎盛,则在晚唐。据载,“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而在这无边的奢华之中,有一个著名的身影“常出没驰逐其间,无虚夕”(以上见高彦修《唐阙史》),这就是杜牧。正是杜牧的俊逸和深情,将扬州演绎成为一个绮丽而伤感的故事,从而赋予扬州以特别的意义:扬州不仅是路上的风景,还是一个生命和性情的家园。扬州的衰落,早在“胡马窥江去后”之前。北宋洪迈曰:“自毕师铎、孙儒之乱,荡为丘墟。杨行密复葺之,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容斋随笔》卷九“唐扬州之盛”)那么,即使没有金人的两次侵掠,在扬州亦难以寻觅到晚唐浪漫的踪迹了。因此,“胡马窥江”不过是扬州衰落的一个标志,而此词也决非只为这一事件而作。

姜夔此前未到过扬州,他心目中的扬州,仍然流淌在杜牧诗句里,那是晚唐的扬州。所以,所有的怀念和对比都自然从杜诗开始。词中的“竹西佳处”,见杜牧《题扬州智禅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首诗写扬州智禅寺的宁静。“歌吹”二字状扬州的歌舞欢娱,以与智禅寺形成对比。诗中虽然也照旧表达了寻幽避世的意思,但似乎更惊奇于禅境和俗境的并存共在。而在这修禅、纵情的两可之间,对于士大夫来说,恰意味着超然世事之外的自由和韵致。姜夔于这一首诗中拈出“竹西”二字,可谓深得杜诗精髓。词中“过春风十里”、“纵豆蔻词工”,见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中赞美了一个年幼的歌妓,姿态婉转,如枝头初绽的花蕊,娇嫩而且羞涩,使诗人感受到一份天然清纯的向往,并生出欢喜、怜爱之心。而“春风十里”这一场所,不仅赋予豆蔻歌妓一个妖娆的背景,同时也透露出杜牧自得无拘的心态:信步红尘,千金买笑。显然,这份洒脱中有着最为自然美好的情欲,有着最为淳朴的感动。这不能不使姜夔深情向往。“青楼梦好”,见杜牧《遣怀》:落拓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这是多年后杜牧回忆扬州生活的一首诗。曾经充满温情的扬州,不过是自己落魄人生中的一场春梦;但正是这个虚幻的记忆,总是缠绕在生命的深处,不能忘怀。这首诗中既自得、忧伤而又无奈的复杂情怀,恐怕也会让姜夔动心。“二十四桥仍在”,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同样是离开扬州后的回忆,表达了一个漂泊者对扬州的眷念。在二十四桥、明月、玉人、箫声这些美丽而幽冷的意象背后,读者虽然不难体会到曾经涌动着的缠绵、期待和失望。但对杜牧而言,所有那些激情体验,甚至虚实难辨的存在性判断,都从岁月中消退,只有这些剪影般的风景,落在自己生命的最深处,并成为自己的生命形态。从此以后,它与悲欢离合无关,也与是非真假无关,它只是随着杜牧在异乡的山水里踯躅而行。杜牧大约是对扬州最为留情的一位诗人。在他这些诗中,扬州得到了十分清晰的表达:天涯孤旅中的一个温柔之乡,寂寞人生中一个情感家园。对于姜夔,它还平添了一份酝酿在历史中的风流遗韵。

那么,已经荒芜的扬州,对于姜夔又意味着什么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这两句的表层意思很明白:扬州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即便有杜牧这样的生花妙笔,也难以写出赞美的诗篇了。但这还不是姜夔内心深处的感触。所谓“难赋深情”,是说城池荒凉,物是人非,情感无托。扬州在苦难之中,杜郎还能像从前一样“俊赏”吗?在姜夔的词中,“俊赏”是和“深情”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当姜夔在“胡马窥江去后”,又感慨于杜牧的“俊赏”不再,其实就是将一个民族苦难事件转换为一个个体的情感事件。当我们读到最后一句时,就更加确信这一判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几句触景伤怀,其实是传统的怀古诗的笔调,表达的是人类活动相对于自然的短暂和虚无,因此在情绪上显得幽冷而枯寂。而“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是一个典型的怀人句子。二十四桥依然,红药年年花开,只是斯人不在,行踪难觅。斯人为谁?是吹箫的玉人,还是俊赏的杜郎?或者两者都是吧。但不难看出,这种怀人意识冲淡甚至搁置了所谓“《黍离》之悲”。从词端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以及“过春风十里”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推测:姜夔本就带着浪漫的情怀,来寻觅到那些美丽的晚唐故事。说“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句包含着家国兴亡的感慨,固无不可,但这一句明显又是前人行旅孤独的写法,柳永词中最为常见,也切合姜夔当时的寂寥落寞的现场感受。姜夔所期待的扬州,只是晚唐的扬州。而一个晚唐的扬州,又怎能毁灭在金人手里呢?所以,“胡马窥江”在这首词中并不具有民族意识,它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历史变迁的契机。所谓“《黍离》之悲”竟是欺人之论,大约是千岩老人的“比兴”之法,而姜夔也举以为大旗,以满足自己士大夫意识的一时冲动罢了。

笼罩在异族刀光剑影中的南宋王朝,政治无能,唯求苟和,已经大大地消释了士人报效家国的情怀。所以,姜夔没能在扬州词中表现出真正的“《黍离》之悲”,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姜夔从杜牧诗中认取了那个他从未谋面的扬州时,兵劫后的扬州,也就成了凭吊杜牧的一个借口。而凭吊杜牧,也不过表达了对所谓“俊赏”的姿态的向往,以及无由再现这种“俊赏”的悲哀。所谓“俊赏”,它是末世文人在自暴自弃中的孤芳自赏,它认同人生寂寞,并将最深沉的寂寞演绎成风流倜傥,在那些醉生梦死的放纵的背后,心却深深沉浸在孤独之中,并在孤独中保持着永远的纯洁和骄傲。而对于姜夔,当杜牧的“俊赏”和扬州的“春风”,一并在异族的铁蹄下消逝的时候,他所能领略到的就只能是这无边的荒凉了。

期待成空,所有那些曾经有过的温情,都不会再现。于是,他只能将思绪寄托在遥远的晚唐,从遗留在这清寒空城中的二十四桥,还有桥边独自摇曳的红药中,找寻着风流俊赏的影子,并在想象和回味中,打发着空虚了的人生。对于姜夔,扬州是幻影的影子,并正在时光中迅速模糊着。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同类推荐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 雅论与雅俗之辨

    雅论与雅俗之辨

    “雅”与“俗”,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对既古老又弥新的范畴。《雅论与雅俗之辨》从“雅者正也”的审美意识出发,考察了中国美学雅论与雅俗之争的文化渊源,阐述高雅、典雅、和雅、清雅和古雅等雅境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同时还对我国先秦至清代的雅俗审美意识的历史轨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旁征博引,观点鲜明,充分展示了雅俗审美意识的立体面貌。
  • 李宗吾别集(套装共两册)

    李宗吾别集(套装共两册)

    本套书包括《考试制商榷》和《社会问题之商榷》共两册。十四年暑假,叙州联立中校毕业,永宁道公署科长何觉民为主试员,年假该校毕业,我复为主试员,考了几场。一夜学生多人,手持木棒哑铃,把我拖出寝室,痛打一顿。其时秩序非常之好,全场静静悄悄,学生寂无一语,我也默不一语,惟闻乒乓之声。学生临走,骂道:“你这狗东西,还主不主张严格考试?”我睡在地下,想道:“只要不打死,又来!”后来伤好了,我特做一篇《考试制之商榷》,说明考试之必要,由教育厅印发各县讨论,后来我又把他刊入《宗吾臆谈》。一切说法,暗中以我的厚黑哲理为根据,不过莫有提明厚黑二字罢了。不经这一打,我这篇文字,是不能作的,对于该生等,不能不深深感谢。”《社会问题之商榷》李宗吾对五大社会问题的观点,包括一、公私财产之区分;二、人性善恶之研究;三、世界进化之轨道;四、解决社会问题之办法;五、各种学说之调和。
  • 胸腔里的苍穹

    胸腔里的苍穹

    作者简介:王族,甘肃天水人,一九九一年底入伍西藏阿里,现居乌鲁木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新疆作协签约作家。写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多关注地域文化。出版有诗集《所在》,散文集《兽部落》、《藏北的事情》、《逆美人》、《游牧者的归途》,长篇散文《悬崖乐园》、《图瓦之书》、《狼界》等二十部作品。曾获总政治部第九届“解放军文艺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新疆首届青年创作奖等。骏马在草原上能跑多远,长调就有多长。草原、骏马和长调,是蒙古人的三件宝。
  •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本书的主体部分择取端木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几个重要的联结点,展开具体的考察、论析。首先关注两者之间精神上的联系,探讨端木小说浓烈的忧患意识、大地情怀、爱国品格与中国文学爱国主义传统的联系;然后考察作为独特的叙事艺术的小说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联系,及其在叙事模式上的推陈出新;再探讨端木小说的“情”“志”交融、意象化抒情特色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联系。在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再选择端木小说与中国古代、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中的一些经典文本作对位比较,具体探讨两者之间联系的特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山碧水不及你眉眼半分

    青山碧水不及你眉眼半分

    她,江氏集团大小姐,却被闺蜜、未婚夫耍得团团转!被毁清白,断送学业,父母惨死……他们却不懂得适可而止,把她逼上绝路,含恨而亡!今世,她重生归来,虐白莲花闺蜜,甩渣男未婚夫!重拾梦想,登国际舞台,成著名设计师,一不小心,还在商界成了大佬!人前,她高冷,不近男色;人后,她最大的乐趣便是——撩小哥哥,还是那种撩完就跑,爱上不负责!直到有一天,她撩完了某位大神,本想跑路,却被他追着要她负责。负责?不存在的?不是说沐家大少,高冷,不近女色,对女人没有兴趣吗?难道是她打开的方式不对?重启……
  • 盗墓笔记续写集

    盗墓笔记续写集

    本文为续写作品,向原著作者南派三叔致敬!张家古楼事件后,闷油瓶去了青铜门而我回了杭州继续经营三叔的产业,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但谁知一切都没有结束。阿宁没有死,汪家默默推进着事情发展,三人组又一次踏上了诡异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

    本书介绍的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智慧,是引发西方教育革命的育儿法则。它告诉读者: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开发这块处女地的人,是孩子自己!每个父母应尽早明白,孩子发展的主动权永远在孩子自己手中!
  • 科技西游

    科技西游

    盘古开天地,洪荒裂成型,女娲补天石,落地孕石猴。西方争气运,十世金蝉子,与道争人族,计谋西游记。看似佛道争洪荒气运,其实不然,西游背后佛教的计谋,确另有圣人都不可预测的阴谋,而和洪荒宇宙相平行的鸿蒙宇宙中的李争鸣来到了洪荒宇宙,这一切是否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呢?顶尖文明科技和神仙术法之间差距如何?西游最后的真正结局是什么?洪荒宇宙和鸿蒙宇宙又有何关联?大家看完后不要细思极恐!
  •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寂灭元素

    寂灭元素

    身怀宇宙间最纯净元素的预言之子,背负寰宇中最令人咋舌的悲剧人生。“这个世界,不需要魔法这害虫!”——鲁宾·艾可
  •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米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很火篇幅来阐述环保对生态、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等的影响,突出了主题,阐明立场。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环保组织的建立、结构、功能等问题,对主题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