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600000038

第38章 兩晉文學:文學表現模態的深入發展及其定型(5)

物之獨化自生,就意味着“道”無須超乎外物而求,物本含道,即物就可求道,睹物即可悟道,也就是在具體的物象中即可完成對道的體悟,如此,則為觀道于山水建立了直接的邏輯對應關係。郭象在《莊子·逍遥遊》“藐姑射之山”一節的注文中有“夫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郭慶藩《莊子集釋·逍遥游》郭象注,前揭《諸子集成》第三冊,第14頁。)之說,此節殊為關鍵,晉人大談老莊,卻並非有真正退身世俗之意,郭象此說正為這種現象提供了理論依據,晉世名士不放棄物欲名譽而依然可以從容地于山林中體道悟玄。以萬物“塊然自生”自含道的觀念為理據,晉人就可以把體道的視角直接投諸於所面對的具體山水,如孫綽《遊天臺山賦》云:“太虛遼闊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融而為川瀆,結而為山阜。”則川瀆、山阜已變成了宇宙“大道”的具體體現形式,那麽從山川中悟道也就是下一步的行為了。許多研究者都提到,江左殊異的山水景觀觸動了東晉士人的山水審美趣味(羅宗強:“是江南山水的獨特風貌造就了東晉士人的山水審美趣味。”(前揭《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第四章《東晉的文學思想》,第135頁)陳順智:“南朝曲折神秀的山水必然會對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知識階層產生觸動。”(前揭《東晉玄言詩派研究》第十章《從玄言到山水》,第248頁)等等,可參看。),这是有道理的。實際中的山川自然之美,既為士人提供了消遣娛樂的場所,士人又可於其中澄懷觀道,以呈名士風範,所以東晉山川的秀麗實為山水意識產生的現實條件。如孫綽“居於會稽,遊放山水,十有餘年”,王羲之“盡山水之遊”(前則見《晉書》卷五六《孫楚傳附孫綽傳》,第1544頁;後則見卷八〇《王羲之傳》,第2101頁。),許詢“好遊山水,而體便登陟”,謝安“優遊山林,六七年間”(前則見《世說新語·棲逸》,前揭《世說新語箋疏》,第661頁;後則見《世說新語·賞譽》注引《續晉陽秋》,第465頁,又注引《續晉陽秋》曰“安優遊山水……”,第476頁。),這種長時間的與山水相和,自然易為之所染。當然,這種現實的實際觸發須有前述的具體物象之自然可以體道觀念的啟動,二者的結合反映了山水審美意識具體發生的軌跡。晉明帝問謝鯤何如庾亮,鯤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鯤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晉書》卷四九《謝鯤傳》,第1378頁。)“一丘一壑”過之,則謝鯤頗以自己的山林意識自負,這裏已不衹是簡單地出處高下對比的問題,而帶有能于山林中體道悟玄的更高級地意味。孫綽《庾亮碑文》稱:“公雅好所托,常在塵垢之外,雖柔心應世,蠖屈其跡,而方寸湛然,故以玄對山水。”(《世說新語·容止》“庾太尉在武昌”條劉孝標注引,見前揭《世說新語箋疏》,第616頁。)宗炳《畫山水序》:“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宗炳《畫山水序》,《全宋文》卷二〇,前揭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三冊,第2545-2546頁。)則更直接地揭示了“山水以形媚道”的事實。更重要的是“仁者”樂之,也就是通過山水之形來體道,到這裏,以“山水見道”的觀念就明確地確立下來了。

可以說,山水意識是伴隨着玄學的深入發展而漸漸形成和明確的,山水詩就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就詩歌發展軌跡而言,玄言詩是用詩表達玄理玄意的結果,用詩直接表達玄理是玄學與詩結合的初級階段,當表現玄理发展到不是直接出以經典義而是出以形象或意象來體悟的階段,也就是上文揭示的“道”逐漸具體到用一丘一壑來體現、感悟,那麽,以詩悟道就由直言玄理之玄言詩發展到以詩表現山水之山水詩了。不過,二者的初衷都是一致的,就是用詩來體現、感悟玄理,所以山水詩在謝靈運的手裏,還拖着一個“玄言”的尾巴,其表現的不是詩意的割裂,而是作者之意就在於通過詩前部所描繪之山水而達到後面所欲表達之“玄理”,前“象”後“理”是統一的,但後世已脫離了當時玄言存在是普遍的、大家共知的前提背景,所以理解起來就出現了“理障”,而當初的情形並不一定如此。

山水詩的產生對傳統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它接承玄言詩之後,把玄言詩預示的新的文學表現模態的發展引向了高級階段。謂之“高級”,其說大略有二:一是文學作品中意象、意境要素的粗具規模,為後世山水文學的成熟發展奠定了基礎(錢志熙說:“(東晉)詩、文、清言中對山水景物的表現,也為後來的山水文學所繼承,奠定了中國古代山水意境的基礎。”“東晉前中期詩人的另一貢獻就是將自然意識引進詩歌美學思想,這對後人的啟迪是巨大的。他們追求理與物、意與境的結合,是古典詩歌藝術意境的濫觴。”(前揭《魏晉詩歌藝術原論》第五章第四節《東晉文人的自然觀與山水詩的肇興》,第414、415頁)陳順智說:“在由玄言向山水轉化的過程中,魏晉之際的言意之辨提供了一個理論上的堅實基礎。……從此文學作品中的‘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一系列諸如‘意象’等重要的文學批評概念由此而生……”(前揭《東晉玄言詩派研究》第十章《從玄言到山水》,第255-256頁)可參看。),體玄悟道,由玄言詩之直言玄理到山水詩以具體山水之象來體驗玄境玄意,這之間有一個從“理說”到“意會”的轉化,雖然東晉山水詩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但已為謝靈運的山水詩導夫前路;二是為作者主體找到了一條直指內心,於外在山水中觀照自己,藉助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大道的永恆邈遠澄靜己心、提升精神境界的表達路徑。如果說莊子的“齊物”與“逍遥”還衹是設想的一種自由境界,那麽,東晉詩人藉山水“澄懷”,藉山水“觀道”的行為就為個體心靈所寄找到了一個現實的實踐方式。自此以後,藉山水來擺脫世俗之羈絆拖累、體認作者精神之自足適意、表達與自然之圓融親和、觀照自我之澄靜情懷、顯示與大道冥合之幽遠境界,就成為文學努力追求和表現的一個最基本的方面。它的指向是於山水中觀照個體的心靈及精神世界,求得精神的澄靜與超越。這與“經學模式”之文學表現的往往是作者的“濟世”情懷大不相同,“鉛刀貴一割”(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前揭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第731頁。)表現的是一種動態式的積極作為,表現的是超越個體的“天下”意識;而“爭先非吾事,靜照在忘求”(王羲之《答許詢詩》,前揭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第896頁。)反映的是一種靜態式的個體心靈體驗,是與外在無競、與外在無虞的個體的自足與體悟,兩種表現模態構成了傳統文學表達情志最為基本的兩種模式(湯用彤曾言:“蓋于文有兩種不同之觀點:一言‘文以載道’,一言文以寄興,而此兩種觀點均認為‘文’為生活所必需。前者為實用的,兩漢多持此論,即曹丕《典論·論文》亦未脫此種觀點之影響,故他以文章為‘經國之大業’,而後韓愈更倡此論也。此種‘文以載道’實以人與天地自然為對立,而外于天地自然,征服天地自然也。後者為美學的,此蓋以‘文’為感受生命和宇宙之價值,鑒賞和享受自然……故文章當表現人與自然合為一體。……故文章必須有深刻之感情。而‘寄興’本為愉情,故是情趣的,它是從文藝活動本身引出自滿自足,而非為達到某種目的之手段……”(前揭《魏晉玄學論稿》,第206-207頁)實際上對傳統文學基本的兩類表現模態已有了較為清晰的揭示,本书對之多有汲取。另外,關於本文所謂的“道家模式”的文學表現傾向,韋鳳娟在《試論魏晉玄學與山水詩的興起》一文中曾有所論及。該文認為魏晉玄學“完全洗革了漢儒在天意宿命面前的畏懦”,人“獲得了與天地自然渾然一體的地位”,“在魏晉玄學的影響下,士大夫們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向文學提出了表現自我,尤其是表現自我內心世界的要求”。文章指出:“就整體傾向而言,從漢末到魏晉,士大夫們對現實的態度由‘入世’的進取,轉為‘出世’的退避;由對功名道德等外在之物的肯定,轉為對內在的自我人格、自我精神的肯定。他們追求的人生理想由儒家提倡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轉為追求逍遙抱一的精神陶醉。”“理想人格美的內容、標準也日趨空靈,注意於精神世界的挖掘。”“因此,魏晉玄學本體論中的‘道’成了魏晉士大夫所醉心的理想人格美的核心內容,成了人物識鑒的核心內容。”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山水之美與魏晉士大夫嚮往的人格美之間有了直接的聯繫”,人們“在山水自然美中,找到了人格美理想的更直接的表現形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編輯《中國文學史研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12頁))。後世的文學表現正是沿着這兩種模式發展並不斷對之進行完善的,所以說,玄言、山水田園詩(從文學表現模態的角度,田園詩所代表的意義與山水詩是一致的,其發生原因和原理就本節所論述的角度講是大致相同的,故不重複論述,而僅以“山水田園詩”一說帶過。)所代表的新的文學表現模態在文學史上的出現,其意義是不同凡響的。

可以說,自山水詩出現,中國傳統文學精神的內在表現模態就基本定型了。前引湯用彤在《魏晉玄學與文學理論》一文中的那段話“各種文化必有其特别具有之精神,特别采取之途徑,雖經屢次之革新與突變,然罕能超出其定型”所揭示的規律原則,正可適用於觀照傳統文學表現模態的發展。對此,錢穆的一段話也頗有助於這一說法的理解:“故純文學作品之產生,論其淵源,不如謂其乃導始于道家,如一遵孔、孟、荀、董舊轍,專以用世為懷,殆不可能有純文學。”錢穆的論述特有其所指,並不與本論題相關,不過其說法頗有藉鑒思考的意義。就文學的藝術精神而言,文學更偏於與道家精神相通,可以說,玄言詩與山水詩是傳統文學與道家思想普遍、大規模交融的結果,直到雙方融合成一種適宜的、最佳的表現形式——山水田園詩。如此,道家思想也就初步完成了其內在精神對文學的沾溉,使文學初步成功地融會了道家精神而使自身的體性得到完善與定型,也就是“文學”愈来愈向自身特有精神體性自足的方向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以儒、釋、道三者交融共生為基本特徵,儒、釋、道之精神內蘊自然要對作為傳統文化形態之一支的文學的內在表現模態發生本質性的影響(山水詩的產生與佛教密切相關,如葛曉音認為:“遊仙學道的生活雖與山水有緣,但並未促使山水詩在短期內大量湧現。直到佛理和玄言結合之後,人們纔產生了對山水的自覺審美意識。”(前揭《山水田園詩派研究》第一章《山水田園詩溯源》,第21頁)錢志熙說:“作為東晉文人自然觀的另一思想淵源是佛學的本體論和色空觀念……”(前揭《魏晉詩歌藝術原論》第五章第四節《東晉文人的自然觀與山水詩的肇興》,第403頁),實際上,東晉佛學的發展是很快的,在東晉眾多文化支脈分錯交合的文化發展態勢中,已經形成了一股影響甚大的力量,其實際上對東晉文學表現模態發生怎樣的促動和影響,應該是一個饒有趣味的命題,不過限於篇幅和精力,此處從略,這裏衹是指出,東晉文學模態發生的變化,促發原因應該不止玄學一方因素,本书僅就其大者論之。),文學在漢末魏晉走向自覺與儒釋道亦正在此時融合絕不是巧合的。以山水田園詩的出現為標誌,傳統文學內在的表現模態之一——“道家模式”(與“經學模式”相對而言,受道家精神影響而形成的基本文學表現模態,為表述方便,暫稱之為“道家模式”。)基本就確定了。後世文學的發展,走的大致是對“經學模式”與“道家模式”進一步完善及更加成熟化的發展,但其根本的形態卻是在此時完成的。

玄學、山水田園詩的出現預示着文學基本表現模態發生了重要變化,這是文學在完成自身體性的上升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性變化。郭紹虞關於文學觀念的發展有這樣一段話:“就文學觀念與其含義之變遷言,應當區分為兩個階段:從周秦到南北朝,是文學觀念逐漸演進,也即是對於文學的認識逐漸明確的時代;從唐到宋,由於復古思想的影響,於是文學觀念也成為逆流,依舊變得認識不清了。其實在前一階段,是就藝術特徵來認識文學的性質的,弊在偏重形式,不免忽略了思想性的一方面;到後一階段,則矯枉過正,又不免過度強調了思想性的一面,於是所謂傳統的文學觀,真有些對於文學的含義辨析不清了。”(《文學觀念與其含義之變遷》,《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88頁。)就郭紹虞揭示的“兩個階段”特徵來觀照文學表現模態發生的變化,頗有助於對其出現意義的理解。從周秦到南北朝,是文學觀念逐漸演進,也即是對文學認識逐漸明晰的時代,這一階段,文學重在完成對自身體性——“藝術特徵”的追求發展。文學內在表現模態之“經學模式”、“道家模式”的出現,從傳統文論的角度看,確是偏重于文學自身“藝術特徵”的發展的,而對於傳統文論所要求文學帶有的偏“儒家”的“思想性”,則顯然體現不足。但文學的發展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對“儒家思想”進行超越,從而完成自身藝術特徵的發展,再向“儒家思想”回歸,與之結合,進而達到與主流文化精神的和融。這種“和融”局面大致與郭紹虞所揭示的文學觀念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從唐到宋”基本一致,那一時期核心的文學觀念是“唐人主文以貫道,宋人主文以載道”(《文學觀念與其含義之變遷》,前揭《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第100頁。)。從前階段文學表現的“經學模式”、“道家模式”的發展,到後階段中“文以載道”觀念的興盛,其中隱含着一個饒有趣味的文學發展邏輯。“道家模式”的出現是文學完成自足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湯用彤曾總結說:“觀察往昔之哲學思想而歸納之稱為屬於某時代者,故因其有特殊之方法、態度,因而較之前代有新異之理論,故在此一文化史中佔顯明之分野,而此一時代之哲理家(思想家)亦罕能超出其時代之定式,其故何在茲亦不論。但此一時代各種文化活動靡不受此新方法、新理論之陶鑄而各發揮此一時代之新型,而新時代之形成即在其哲學、道德、政治、文學藝術各方面之新表現,並因此種各方面之新表現而劃為另一時代。”(前揭《魏晉玄學論稿》,第194頁)很精妙地揭示了時代哲學思想之新方法、新理論與時代之新文學等出現之間密切的關聯,玄學出現引起中國思想史之大變化與此期傳統文學發生大變異因而有新模態出現並因此完成傳統文學基本表現模式的建構之間,正是同步的、相互輝映的,以玄學出現引發傳統思想史震動的角度來觀照此期文學在傳統文學史中的位置及影響,有着極大的啟示意義。),在郭紹虞所揭示的“兩個階段”的轉變之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三節文學批評的變化:由價值論、作家

同类推荐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第一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一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另类史”。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故事荆门

    故事荆门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家乡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先传播具有正能量的乡情乡音。荆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是传统道家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盛产故事的地方,也是一个善讲故事、爱听故事的地方。本书撷取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人物故事、红色故事等,归分九个篇章,以飨读者。
  • 海盗

    海盗

    我们是海盗,有本领的海盗。美丽的姑娘们,请你来到我的怀抱。我们是海盗,自由自在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感兴趣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海阔天空的海盗世界吧!他们挥舞刀枪,宣称与上帝为敌;他们抢掠成性,蔑视人间一切权威。他们抛撒金币,以生命疯狂下注;他们以船为伴,有着自己的道德规章--他们已成传说,被海与天封藏。独眼的船长、生锈的火枪、哗啦作响的金币,盛着财宝的木箱..纵横匕海的故事,并不只是幻想。暴风雨、坏血病、骷髅旗、私掠证,荒岛埋宝,公海搏杀..海盗的世界。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空山2

    空山2

    作家在“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现实态度极为明确,它不是单一民族的,也不是牧歌式的,传奇的、作家对藏族村庄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宗教,自然和社会的体验,说它是“秘史”,并非披露其神秘,而是用特别的手法将被人漠视麻木的伤痛揭示出来。唯其如此,才形成了小说宏大的格局。重大而庄严的主题,厚重而深刻的内容,随心而掌控的结构,对于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一部充满阳刚之美的现实力作,一扫当下文坛萎靡,琐细,颓废之风。
  • 最后一个道士(全3册)

    最后一个道士(全3册)

    身披鱼鳞的远古氐人,复活的神秘君王,真正的扶桑神树……玉棺开启中的那个男子到底是谁?殡仪馆里接二连三的死人事件,是风水被破还是有人捣鬼?女儿受尽轮回之苦,是天罚还是事出有因?唯一的儿子也遭受苦难,他究竟是得罪了谁?
  •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本书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基本抓手等方面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阐述。
  • 化敌为女友

    化敌为女友

    龙国某高层在阴阳两界交汇处发现一名幼童,将其带回,培养数年。本以为会养出一位绝世高手,却不料成了一颗“战略武器”。 经常把敌人变成女朋友?还能不能愉快地战斗了! (从幼年时期写起,风格轻松愉快,请耐心观看。)
  • 非穷之罪

    非穷之罪

    林诺作为农村主人公参加了《交换人生》这个节目。她的人生从此拐了弯。
  • 庶女毒后,紫衣侯爷追妻忙

    庶女毒后,紫衣侯爷追妻忙

    “都说相府庶女乃是孤星转世,您要离她远点,虽说那四小姐美貌无双,可……”“住嘴,本侯爷是那种肤浅之人吗”仆人刚宽心一笑,便见他家侯爷摸摸下巴,看着不远处的美人儿,勾唇一笑,“美艳无双是真的,只是这孤星之说,本侯爷可是从不在乎。”一朝穿越,她成了相府庶女,本想安生度日,却总有贱人欺她,辱她,爹不疼,娘不爱,姐姐相争,慕含烟冷冷一笑,贱人无天收,她收。初相见,他是风流侯爷她是惊马美人本是无法相接触的两人,唇颊相碰间,从此在他心里,有了一个女孩的身影。被逼入宫,慕含烟用纤弱身体,搅动这皇城夺位之争。本文双处,女主不傻白甜,有心计,也对敌人狠毒,宠文,爽文,双处,1v1,结局很美好,
  • 快穿总裁是憨货

    快穿总裁是憨货

    贺霆峰:“我曾经是个大总裁,但现在一无所有,你还会选择我吗?”莉莎宇:“当然会。”贺霆峰:“为什么?”莉莎宇:“因为你欠我的钱还没还!不还钱,拿命来抵押!”【男女双强、爆笑吐槽文、全文雷点。】
  • Ninepercent之小助理

    Ninepercent之小助理

    通过《偶像练习生》出道的ninepercent撞上勤工俭学的林柚会发生什么碰撞呢?林柚:“对不起我要辞职!”某九只:“你敢走我们就敢把你活捉回来。”此文无玛丽苏,一切不为真实,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接受借梗抄袭转载!不接受!!!原地花式爆炸!
  •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