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700000021

第21章 机缘品第七(2)

牛车,以牛挽车。譬喻三藏教菩萨之人,修六度行,但欲度人出三界,而不欲自出,如牛之荷负,安忍普度一切。加大白牛车比喻一佛乘,称为四车。古来对三车四车之解释有二大派,其一,将表示菩萨乘之牛车与大白牛车所表示之佛乘视为同一者,有三论宗、法相宗,称为三乘家、三车家;另一派在牛车之外,别立大白牛车者,有天台宗、贤首宗,称为一乘家或四车家。饶伊:任由他去的意思。转加悬远:更加拉长中间的距离。更不作父想:父,指《法华经》中《譬喻品》所说的“大富长者”,此长者是用以譬喻诸佛如来,他曾把财宝分给儿子们。此句的意思是说:所有的财宝(佛性)都是自己本有的,不要认为是大富长者(诸佛如来)给予的。亦不作子想:子,是《法华经》中《譬喻品》所说的大富长者的儿子,是用以譬喻众生。此句的意思是:也不要认为财宝(佛性)是他人的。亦无用想:用,指《法华经》中《譬喻品》所说的财用或宝藏,此财用和宝藏譬喻佛法。此句的意思是:也不要有维护和使用这样财宝的想法。即不要有意识地向自身追求佛。因为禅宗认为自我的本性就是佛,不必到自身以外去寻觅。有意向自心中寻觅佛,限制了自己的认识活动,本心佛性只有在主观上毫无追求的时候才能显现。不作“父想”、“子想”和“用想”,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想本连想也不要想”。宁歇:安能停息之意。初中后善扬:《法华经·序品》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进而以初善指羊车所喻的声闻教法,中善指鹿车所喻的缘觉教法,后善是牛车所喻的菩萨教法。如此初中后三俱善叫作初中后善扬。此三善敷演开后,统一于“会三归一”之一佛乘。火宅:譬喻速界众生所属之三界。火喻五浊等,宅喻三界。语出《法华经》七喻中之“火宅喻”。众生生存于三界中,受各种迷惑之苦,然犹不自知其置身苦中,譬如屋宅燃烧,而宅中稚儿仍不知置身火宅,依然喜乐自得。辍:中止;停止。《论语·微子》:“耰而不辍。”提示六祖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楞严经》亦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诵经要在明经旨,心行体会,悟入自性佛知见,才得转经功德受用不尽。苦口诵心不悟,徒执诵经部遍教之多,则经法反成机境,早已转落机境去了。那岂不是失却了诵经的本意了么?临济义玄大师云:“自达磨祖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功夫。”信得及“自性”是佛之人,最为难得。尽管他人浩浩说禅,天花乱坠,终不受他“文字语言相”的瞒惑;亲下苍龙窟,直探宝骊珠。什么人是被瞒惑的人?理论多者,实参者少;说禅者多,见性者少。著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义,就被“白纸上的黑字”瞒惑了;著在“言语相”,甚至死在话下,就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惑了。法达念《法华经》三千遍不知转经见性,被“白纸上的黑字”瞒惑了;六祖道一句:“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是不让法达死在话下,不叫法达给文字瞒惑了,念不念经是两头话,双遮双照使他“亲下苍龙窟,直探宝骊珠”,方许他称为“念经僧”。

经文

僧智通①,寿州安丰人②。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③,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④;若悟三身无有自性⑤,即明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⑥;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⑦。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⑧,平等性智心无病⑨。

妙观察智见非功⑩,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原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注释

①智通:六祖慧能弟子,《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②寿州:寿州于隋开皇九年(589)改扬州置。治寿春(寿县)。唐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南、寿县、六安、霍山、霍丘等市、县地。③四智:指佛果之四智,全称为四智心品,为唯识宗所立。即将有漏的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前五识转变为四种无漏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④有身无智:四智不离本性,若立本性而说三身,所谈者也仅是不能起智用的名言(概念)假身,不是真正的三身,所以叫有身无智。禅宗认为,离开人的自我本性,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⑤三身无有自性:三身从一自性而生,非三身中各有一自性。“身”非本身,只是安立的假名,故说三身无有自性。⑥发明成四智:《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成三身,几个识共成一智?几个识独成一智?答:眼、耳、鼻、舌、身,此五识共成所作智;第六是意识,独成妙观察智;第七心识(末那识),独成平等性识;第八含藏识(阿赖耶识),独成大圆镜智。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智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所以说自性三身发明即成四智。⑦有智无身:离开三身谈四智,就和离开自我本性谈四智是一样的,这“智”实际也只是名言概念,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三身和四智都存在于自我的本性之中,不能离开自我的本性谈三身四智,也不能离开三身来谈四智,或离开四智来谈三身。例如造房屋,四智如材料,三身如房屋,若离三身而别谈四智,犹如离房屋而但购材料;此名有材料而无房屋,虽有此材料相同。⑧大圆镜智性清净:大圆镜智乃转第八智所得之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细微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遍映万象事理,纤毫不遗,可以说大圆镜智性清净。⑨平等性智心无病:平等性智系转第七末那识所得之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与大慈悲等恒共相应,平等度一切众生。此平等性智从无所滞碍的心体流露出来,所以说平等性智心无病。⑩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系转第六意识所得之智。此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依有情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经众生。此智应机接物,能顿时观察明了,不假功成,不涉计度,不起分别,故说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乃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所得之智。此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此智能令诸根随事应用,悉入正爱、如镜照物,全是现量,完成任务,故说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第八阿赖耶识,必须要到成就佛果时才能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必须要到第八识转成大圆镜后,才能转为成所作智;此两智转成后,方是“后得智”,即是“始觉”的圆成。第六识和第七识,在众生因地时就可以先转为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此两智转成后,尚不得直称为“后得智”,以其只有少分而犹未究竟圆成故。所以说前五识和八识是果上转,六、七两识是因中转;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不留情:心迷则为识,心悟则为智,一悟悟至极处,不再退转,即所谓“不留情”也。繁兴永处那伽定:繁兴,《起信论·法藏序》云:“虽复繁兴鼓跃,未始动于心源。”《笔削记》谓:“繁,多也。兴,起也。繁,则杂染多途。兴,则新新生起。”那伽定,解释甚多。欲保其长寿,俟弥勒佛出世,以此为愿力者,名那伽定。《人天眼目》下注云:“那伽定者,此曰龙定。龙常静念摄,故有定力,能现大变。佛有四威力而常在定,故喻龙也。”匪:通非。《诗·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提示第八识及前五识,皆属现量,又都是上品果上转。第七识第六识则三品皆具(见道为下品,修道为中品,究竟为上品),所以都是因中转。智虽不是识而依于识,在有漏位则智劣而识强,在无漏位时则智强而识劣。由于转识为主,所以说识转得智。所谓转的内容,只是转其名言而并不转其实体,也只是为劝人依智舍识而说的。

经文

僧智常①,信州贵溪人②,髫年出家③,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④,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⑥,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⑦。”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⑧。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⑨,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师曰:“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常礼谢。执待,终师之世。

注释

①智常:六祖慧能弟子,《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②信州:唐乾元元年(758)分衢、饶、建、抚等州地置信州,治上饶(今江西上饶),辖今贵溪以东,怀玉山以南地区。③髫年:指少年。髫,指古时候小孩的下垂头发。《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④大通和尚:“大通”是神秀禅师的谥号,不会有人在其示寂前称他为“大通和尚”。据《旧唐书·神秀传》及诸灯录所载,神秀并无住洪州白峰山之事,亦不闻同时另有称“大通和尚”之人,或是造《曹溪大师别传》者的误记,而契嵩和尚采入《坛经》时未经考证。但或真有其人,待考。⑤丈室:一丈四方之室。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维摩诘居士之禅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说;转而指禅寺中住持之居室。后引申为对禅林住持之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⑥瞥然:瞥,眼光掠过,匆匆一看。如瞥见;一瞥。《梁书·王筠传》:“余少好书,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暂现,很快地出现一下。张衡《舞赋》:“瞥若电灭。”瞥然,即形容时间上的快速。⑦灵光:指众生本具之佛性,清净无染,灵照而放光明。《五灯会元》卷三《百丈章》:“灵光独耀,回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真成,但离妄缘,那如如佛。”⑧趣两头:两头,存无见,守空知;趣两头,就是说走向存无之见和守空之见。⑨三乘法: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缘觉乘,观十二因缘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乃以十二因缘为乘;菩萨乘,求离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提示“否定重否定”是针对“对待性差别错误”的唯一分疏法。“否定”一词,在佛法中似颇陌生触目,但《般若经》之所谓“破执”、“不著”、“不滞”、“不住”、“舍法”、“远离”、“彻底无我”以及《圆觉经》之所谓“离幻”、“离离”、“遣离”、“遣遣”,皆是否定重否定乃至彻底否定之根据。唯其重否定乃至彻底否定,始终于无形中自有大肯定的复活;亦唯“不立一法”乃至彻底远遣,始于无形中自显其常等遍的“佛性体”。否定云者,只是否定错误的认识而非否定事相之幻在,是重视自心内在的修养而不问外在事物之有无,更非否定幻想根底里的“真如体性”;虽曰“不立一法”,依然“不坏一法不舍一法”,这是彻底否定以后的事事无碍境界;到这里,始可言禅。学禅行者,第一需要发明“佛性体”,换言之,必须时时事事与“法性身”相应。若不与“法身”相应,见不到佛性体,而只知在事相言句上求会解,思量卜度出个“恁么恁么”来,还自以为穷极精微辩才无碍,其实与自己脚跟下毫不相干,充其量只抵得一个半个知解宗徒,只写得一部半部史传笔记,是知解而非道行,是史家而非哲人,毕竟学问与品性还成两橛,何曾梦想到自本心、自本性之应如何明、如何见以及见性后之如何修、如何行等。

经文

僧志道①,广州南海人也②。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觅《涅槃经》十载有余③,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④。’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⑤,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体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⑥?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⑦。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二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闻偈悟,踊跃作礼而退。

同类推荐
  • 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热门推荐
  • 江水安流

    江水安流

    江晚坠崖了,然后,穿越了?新身份是湘国公主,妫仁。妫仁?归人?江晚表示我只想当个过客。然而这是个狼烟四起的年代,国家不少,奇人也不少。最奇的是,这个病恹恹的美男子云青瑶,竟是虚无派第一高手。江晚:你确定是虚无派不是虚弱派?(是武侠小说啊。)
  • 作世水宅心陀罗尼

    作世水宅心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回大秦

    梦回大秦

    硝烟战火,断壁残垣,一袭身影,红妆佳人。她是穿越千年的现代女,来到这千年前的战国只是一个意外,和暴君秦始皇相知相爱,一切都是这么甜蜜美好。然而对于权力熏心的君王,那一点卑微的爱,又算的了什么。而她,注定被抛弃。重华宫外,十里红妆,绵延不断。“大王,你当真要我过去和亲?”喜忧眼中平静,然心中痛的早已麻木。“忧儿,你相信孤,你归来的那一天,便是孤唯一的王后。”王后?她从来便没有想过,但是她也知道,他决定的事情,不会改变。无声的笑笑,把眼泪咽回肚中,干涩道:“那便如此吧。”秦王,你可知道我有多爱你,但愿你不会后悔。三载沉浮,楚国终究一梦成泡影,而她赵喜忧,心死身也死。嬴政紧紧抱住喜忧娇柔的身子,发觉怀中人儿生命的流失,几乎癫狂。赵喜忧,赵喜忧,他后悔了,从你一出秦宫,他就后悔了。每每午夜梦回,他都思念你如狂。三载的筹谋,只为和你再次相遇,你怎可如此狠心,不许!
  • 逆道苍天

    逆道苍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仙,高高在上,屠戮众生,而凡人,仰其鼻息,沦为可笑玩物,这是一个不平等的乱世,且看季礼如何逆道苍天。
  • 在fate里如何度过fgo线

    在fate里如何度过fgo线

    当一个穿越者不小心的来到fate的世界,他依靠着自己那核电站一般的魔力量和先知先觉赢了四战,然后过上了单调又有情趣的生活,结果听到了天体科的君主要参战,emmm看来是fgo线啊,那么,迦勒底亚斯,你是不会被魔术协会给阴掉的,只好让A组进地狱去吧
  • 机内万界

    机内万界

    凭借平板穿梭无限,左言用此来探寻最终的奥秘。~新书《第十职业》发布,欢迎读者老爷们移步观看,投资收藏哦?。
  • 超级主神系统

    超级主神系统

    没有丹药?主神空间给,没有法宝?向主神空间要,没有功法?直接兑换就是了,没有小弟?这还不简单,一颗神丹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求着当你的小弟呢。岳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自从得到主神空间以后就开启了他那神挡杀神,鬼挡灭鬼,河水见了都得倒着流的旅程。“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也埋不了我的心,我要这众生都为我颤抖,我就是主神空间的主人岳雨。”得到主神空间的岳雨装逼般的向天空大喊了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母亲在左,我在右

    母亲在左,我在右

    实际上,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犹如“母亲”的成长,她也有她的痛苦,只因“她”很少向“我”描述,虽然在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她轻描淡写地向“我”诉说,但终究是时过境迁,物影渐淡,导致“我”不能彻底体会到“她”那个时代的痛,正如“她”不能体会“我”这个时代成长的痛一样。“小西施”只是想穿一条带口子的牛仔裤,却遭到母亲的责骂,她没有权利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更没任何办法去争取到那条牛仔裤,也许她索要的不是一条牛仔裤,只是一种“正常家庭”的温暖,一种“不被扭曲的童年”的渴望。而“母亲”呢,她只需要稍微发发慈悲,就可以满足“小西施”的愿望,可她偏偏没有“慈悲”的意识,造成了母女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抵触的局面。不是“偷窥”问题,即使没有“偷窥”问题的矛头,“小西施”也需要那条牛仔裤。不过还好,小说中并没有出现“冷漠”二字,因为最无可救药的不是恨,而是比恨更糟糕的一种东西,叫“冷漠”。
  • 都市至强者降临

    都市至强者降临

    一个300斤的大胖子,无意中得到一颗神秘珠子。他想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将自己这一身肥肉给减下来。(本书书友群578937848,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新书《崛起复苏时代》已发,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