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700000025

第25章 顿渐品第八(2)

注释

①志彻:唐代僧,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初名行昌,又称江西志彻。为禅宗六祖慧能法嗣。幼具任侠之志,北宗神秀之门徒嫉恶慧能,遂命其前往行刺,志彻反受六祖慧能感化,并出家入慧能门下,彻悟涅槃之了义,慧能为之命名志彻。②心通:即六神通中之他心通的简称。全称他心智证通或智心差别智作证通。即证得他心智,能如实了知他人心中差别相之神通力。相当于十智中的他心智。《集异门足论》卷十五:“云何他心智证通?答:于他有情补特伽罗寻伺心等,皆如实知;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不解脱心、解脱心皆如实知,是名他心智证通。”据《俱舍论》卷二十七载,欲修他心通者,以色界四根本静虑为依地,先审查自己身心二相之前后变异辗转相随,后更观他人之身心,如斯加行成就,遂得如实知悉他人之种种心相。③八倒:即八颠倒。指凡夫、二乘所迷之八种颠倒。即凡夫执有为生灭之法为常、乐、我、净,二乘行者执无为涅槃之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故又称为“凡小八倒”。八者即:(1)常颠倒,于世间无常之法而起常见。(2)乐颠倒,世间五欲之乐皆是招苦之因,凡夫不明此理。妄计为乐。(3)我颠倒,此身皆因四大假合而成,本无有我,凡夫不明此理,于自身中强生主宰,妄计为我。(4)净颠倒,己身他身,具有五种不净,凡夫不明此理,妄生贪著,执以为净。(5)无常颠倒,于如来常住法身,妄计有生灭变异之相。(6)无乐颠倒,于涅槃清净之相而计无乐。(7)无我颠倒,于佛性真我中,妄计无我。(8)无净颠倒,如来常住之身,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缠裹之身,二乘之人不明此理,故计为不净。④了义:乃直接显了法义。与不了义合称二义。凡直接、完全了述佛法道理之教,称为了义教。而若不直接显了法义,而渐次以方便教相引导,则称为不了义教。即四依之一(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⑤砾:碎石;瓦砾。张衡《东京赋》:“飞砾雨散,刚瘅必毙。”柳宗元《袁家渴记》:“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指的砾是砾石,在地质学中指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岩石和矿物碎屑,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风化而成。提示佛法无定法,在乎运用适得其机宜。佛以人执著佛性为“无常”,故说“有常”;以人执著一切二分对待的分别心为“有常”,故说“无常”。六祖因为志彻执著佛性为“有常”,故为之说“无常”;执著一切善恶诸法为“无常”,故为之说“有常”;此种应对之法,乃是就其执相而对话,借“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之理,使其彼此可以相因互破,“常”与“无常”二执尽除,而显现中道胜义的理体。盖佛体的发明——自性的现见,决不在二分对待的哲学智性论定的概念,而只是朗显出无分别自觉圣智的实相本身。这是禅学所以超于哲学之故。昔有一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也无?”赵州曰:“无。”赵州此答,全本我佛随病给药之旨,亦正与六祖答志彻之意相同。故佛性无常或无佛性之说,是为未学谓学,未悟谓悟,未证谓证,任情放逸而不知惭愧的人说,亦是为执著佛性而有“佛性相”遂致醍醐亦成毒药者言之。总之,佛性原是“非常非无常”的,常或无常的个别为说,并不是论定是非,只是一个随机应用的“破执法”而已。

经文

有一童子,名神会①,襄阳高氏子②;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③,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④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处,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茅盖头⑤,也只成个知解宗徒⑥。”〔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⑦,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注释

①神会(668—760):唐代僧,荷泽宗初祖。襄阳(湖北)人,俗姓高。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投国昌寺颢元出家。讽诵群经,易如反掌。年十三岁,参谒六祖慧能。慧能示寂后,参访四方,跋涉千里。开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阳龙兴寺,大扬禅法,人称南阳和尚。六祖入灭后二十年间,曹溪之顿旨沉废,两京之间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续树法幢。师初至洛阳,欲振六祖之风,乃于开元二十年(732)设无遮大会于河南滑台大云寺,与山东崇远论战。指责神秀一门“师承是旁,法门是渐”,欲确立南宗慧能系之正统传承与宗旨。并于天宝四载(745)著《显宗记》,定南北顿渐两门,即以南宗为顿宗,北秀为渐教,“南顿北渐”之名由是而起,竭立攻击神秀之渐门,于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天宝十二载,师因御史卢奕诬奏,奉敕黜离洛阳荷泽寺,迁往弋阳(江西)、武当(湖北)等地。翌年转住襄阳,再转住荆州开元寺般若院。安史之乱起,两京动荡,时大府各置戒坛度僧,聚香水钱,以充军需。请师主坛度僧之事,所获财帛悉充军需。乱平后,肃宗诏入宫内供养,并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诏请住之,故世称荷泽大师。师在荷泽寺仍阐扬六祖之宗风。上元元年入寂,世寿九十三(另一说是乾元元年)。敕谥“真宗大师”。贞元十二年(796)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之宗旨,遂以师为禅宗第七祖,敕碑置神龙寺。其法流称荷泽宗,门下英才甚多,有无名、法如等。②襄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分南郡、南阳两郡置。治襄阳(今襄樊市汉水南襄阳旧城)。辖境相当于今湖北襄樊、襄阳、南漳、宜城、当阳、远安等市、县地。其后缩小。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襄州为襄阳郡。③若有本则合识主:本,是根本,即指本有灵觉之心;主,是主人公,即自性。④沙弥:指佛教僧团中,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之出家男子。同此,女子称沙弥尼。争合取次语:争与怎字同义,合字与“应该”或“可以”的意义相同。取次与“草率”、“轻易”、“随便”等意义相同。合起来此句之意就是“怎么可以这样轻率地讲呢”。⑤茅盖头:就是形容有一个茅蓬草庵可以存身而已。⑥知解宗徒:即“以佛法作知解会”的人,这是诃斥其立知立见的意思。知解宗徒用现在的话讲,是指空谈理论的僧人。⑦《显宗记》:全一篇,唐代荷泽神会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内容叙述禅宗之宗要,全篇只有六百六十字。卷头语云:“无念为宗,无作为本,真空为体,妙有为用。”其下则略解无念、无作等之意义。盖无念、无作仍神会之根本主张。其次论说般若与涅槃不二之理;再次叙述传衣在禅宗传承中之重要性。全篇以《金刚般若经》所说之“般若空智,应在无所住而生其心”为基础,并继承后秦僧肇之《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与六祖慧能之《法宝坛经》中《定慧第四》等思想。又针对神秀之北宗,论述传衣,以示慧之正统。提示南禅顿门宗的能得弘扬于河朔,荷泽神会是唯一最有功的人。郭子仪之收复两京,神会在筹集军晌上亦有大的贡献。

若以事论,荷泽之在禅宗诸语录中不占重要地位,似为历史上最不公平之事。但是,据史学家的谈禅,功利主义的评论,在真正修禅的人看来却都不是那么一回事。荷泽公然立知见,谓“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有敦煌本唐人写经中的《神会语录》可证。虽有降求契机而有不得已的苦衷,然已经不是南顿正宗的话了。《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是涅槃。”这就是“知法无知,无知知要”之说所本。荷泽既立知见,则又是病非禅,又将何以治知见之病?所以黄龙死心禅师说“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大慧宗杲禅师更说:“要见荷泽易,要见死心难。”实则佛法禅学不属知亦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故顿门宗从上相承以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宗门的所谓修证,只是自性上直观直觉直悟直证的现量境界,是无功用智而不是有为的功行,不需要演绎归纳或者分析综合等等及反省思虑的比量,连圣言量都毋庸透过。就这样说,怎肯退作知解宗徒?若以法论,功劳勋业只是圣末边事,与南岳青原鼎足而立,已经是最最公平的异数了。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你无拄杖子,给你拄杖子;你有拄杖,夺了你的拄杖子。所谓“杀人刀,活人剑”,祖师手段不妨毒辣。不恁么夺你的拄杖子,焉能给你真的拄杖子?不恁么杀人,又焉能活人?有所自负而不肯放下,最是参禅的大障碍,祖师的棒喝,来势凶凶,只为打掉参禅行者禅关前的障碍。如透过空观,不起于空而了万法,则无言胜有语,尽管天下滔滔,是非蠭起,与自己毫无交涉。清朝康熙巡游江南(1684年),回宫时,群臣叩问:皇帝对江南印象如何?康熙说:佛寺太好,僧侣太俗。诸大臣遂暗为寄语江南大吏“注意料理”。有献议于江南督抚者,乃依议广征博学多闻深通内典之人,不论缁素老少,未出家者准给度牒受戒,已出家者许以不次之迁,一律送山西五台山参禅一年,期满后量予请住江南各大丛林。迨康熙二次南巡时(1689年),江南诸山,均已高僧济济,气象一新。康熙于仲秋驾莅金山寺,住持法磬迎礼,常州天宁寺住持拾得亦趋赴金山接驾。法磬导康熙登高塔,经由桂花园,康熙问:“桂花香拾得否?”(考验来了,弄花香满衣么?)法磬云:“待拾得来问他。”(未攀秋月桂,疑惹满身香。好个现成的答话。)康熙异之,以扇叩法磬头,法磬则出长声高叫:“嗡!”(小叩小鸣,大叩大鸣。这是现量境界,不须作解。若作“嗡”字法门解,纵然含有总持密意,但已是表达现量以外事,不免落入第二机。)康熙问:“什么生?”法磬云:“磬响。”既登塔,康熙问:“长江一日里,往来多少船?”法磬云:“两条。”康熙问:“那两条?”法磬云:“一条为名,一条为利。”禅门答法有四:语答、默答、动作答、不语不默不动作答。简单的声音,如法磬的“嗡”,有叩有响,毫不拟议思虑,机锋利捷,直表现量境界,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不语不默不动作答。世间常说:“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然而名利两途,究竟都不是出家修道人的本分事。以世间功利论禅,此禅所以多落魔道也。兹于此神会机缘,对“破知解”、“轻功利”两点,不惮征引语录故事详附提示,欲以使盲从为神会抱不平者,知有所鉴觉而已。

经文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①。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注释

①实性:真实之性,称为实性;与真如、实相、法性、真性、涅槃等概念的含义相同。此处指自性,自我的本性。提示六祖只是随缘设教,或见一般学佛者喜在文字上用功钻研,而忘却佛语心为宗,不肯返观自本心性,所以捡起一块“不立文字”的招牌,实施“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之旨,指导行者离文字相返观自本性“见性成佛”。然而行者积习难返,竟起南顿北渐的无端之争。不知祖师指教,只是方便作略。六祖于此,明告以“善恶应当尽除,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真是“婆心忒煞”。

同类推荐
  • 道教的生死观

    道教的生死观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神圣与疯狂:宗教精神病学经验、理性与建构

    神圣与疯狂:宗教精神病学经验、理性与建构

    本书稿用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的田野作业及荣格学派的“集体无意识”、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等精神分析理论为主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宗教与精神病理之关系的深入解析与思辨,为人们打开了认识宗教与人类深层心理之关系的新窗口。本书稿为国家后期资助项目,送审后经国家宗教局审核,认为书稿是一本严肃的宗教心理学著作,其中对宗教的认知判断是科学理性的,不违反宗教政策,可以公开出版。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三卷:亚洲之外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三卷:亚洲之外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亚洲之外佛教》是《世界佛教通史》系列第十二卷,主要讲述了欧美非等非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佛教在欧洲、美洲的初传。佛教在欧洲的初传,佛教传入美洲的传说。二、英国佛教。早期的佛教学术研究,佛教信仰的开端,南传佛教的新气象,日本佛教的传播,藏传佛教的迅速发展,汉传佛教的传播。三、法国佛教。学者的学术研究,探险家与藏传佛教、佛教组织出现的背景,佛教宗派的传入,佛教发展的新动态。四、德国佛教。早期哲学家与佛教、学者的佛教研究,早期的佛教团体,佛教宗派的发展。五、欧洲其他各国佛教。西欧其他各国佛教,中欧其他各国佛教,北欧各国佛教,南欧各国佛教,东欧各国佛教。六、美国佛教。美国早期学者与佛教,华工与汉传佛教初传美国,日本移民与日本佛教初传美国,神智学会与佛教,世界宗教大会前后的美国佛教,二战结束前日本佛教的传播,二战后日本佛教的发展,“垮掉的一代”、嬉皮士与佛教,汉传佛教的发展,藏传佛教的迅速传播,南传佛教,韩国佛教,越南佛教。七、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佛教。加拿大佛教,拉丁美洲佛教,大洋洲佛教,非洲佛教。
热门推荐
  • 诸天之御

    诸天之御

    苍茫大漠,孤海星河。失忆少年自大漠中醒来,举目而望,身后前路尽是谜团。权谋与命运的碰撞,谁据上风?人力与天命的交锋,谁又能凌驾其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千禧年的我们

    千禧年的我们

    国际上有一个专门的代际术语“千禧一代”(1982-2000出生),英文是Millennials,同义词Y一代,是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即2001年)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百度百科千禧年的孩子们,成年了。他们的青春,将要画上一个句号。句号之前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 弱者的守望:社会保险法的理论发展与制度创新

    弱者的守望:社会保险法的理论发展与制度创新

    本书重点突出社会保险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书中介绍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方面的新理论,同时对我国有关研究的新进展进行述评;介绍了我国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中的一些新做法,有关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讨论了护理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等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及其发展趋势,社会保险的统一立法与完善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民粹主义大爆炸

    民粹主义大爆炸

    混圈层,读政治基本盘, 想了解特朗普的总统升迁韬略? 请看《纽时》《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相中的预言神书。 在人性、资本、权力的三国演义, 要从边缘到中心, 重要的不只实力,更在游戏规则。 玩转规则,看懂政治,改变就这么简单。 在政治上,民粹主义更多指的是借助“平民”的手腕与方法,政论家们经常将“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分立看待。19世纪以来,“民粹主义”始终没有一个单纯的定义,很少有政治家将自己描述为“民粹主义者”。在政治话语中,“民粹主义”经常用来形容他人的政治策略。 为什么我们需要理解19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民粹主义运动,民粹主义的潮流如何能一次次在大西洋两岸重演,2008年的经济衰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关键性的角色,以及如何看待特朗普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面对民粹主义的后果,国际政治体系刚刚开始一次漫长的适应和调整——对于希望了解这一变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 农家贵女

    农家贵女

    李叶秋重生了,在被养父母算计之前,把自己嫁了出去,却不想误打误嫁的猎户竟然是京中世家公子。原以为这辈子可以不入京,既然重生回来老天爷都不放过她,那她怎么也要笑到最后看着那些人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未时有格

    未时有格

    “骨龄24岁,女性,东亚人种,身体各项技能正常……”恍惚间,刘一格看到眼前忙碌的身影,耳边响起各项仪器检查的滴滴声。这是怎么了?只模糊记得自己走在路上玩手机,不小心撞到了电线杆。难道严重到进医院了?
  • 崩溃

    崩溃

    菲茨杰拉德撰写的一系列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散文。1936年分为三篇发表在二、三、四月刊的《时尚先生》(Esquire)上。开篇即写道:Of course all life is a process of breaking down.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美国小说家、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他共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及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说,作品主要探讨青春、绝望与时代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