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300000011

第11章 爱君笔底有烟霞(3)

我明白自己神经所能忍受限度。改造我,唯有三姐还在和我一起方有希望。欲致我疯狂到毁灭,方法简单,鼓励她离开我。

(1949年9月8日沈从文给丁玲的信)

1950年,一直在批判中饱受折磨的沈从文,生活中出现了一丝转机。组织上出于改造思想和帮助进步的目的,让他进入华北大学进修学习。他也确实得到了改造——他试图重新提笔创作,写一些革命小说,却是江郎才尽,笔下的文字再也不复往日神采。他手中的马良神笔,已经失去了魔力。

他是一个赤子,他从原始神秘的湘西走来,灵性的山水映照着他的心魂,他一派纯真地咏叹自然之神,歌颂大地和爱情,构筑原生态的精神宫宇。他的世界没有政治倾轧,只有自然野性和纯朴诗意。他笔下流淌的文字如山涧,如月辉,如笛音,是不经修饰的天籁。他曾经如此虔诚地热爱写作,即便他后来彻底放弃了这个梦想,他仍是现代作家中最勤勉、成书最多的一位。

“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他如此感喟着,他以为他的历史已经翻了页。孰料他的文字将会作为某种精神的遗存,成为全世界读者共有的文化财富。

他正式放下了写作,转而从事文物研究。上苍到底是公平的,关闭了一扇门,便向他敞开另一扇门。他潜心研究,几十年间著述颇丰,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学者和文物研究专家。也许他觉得,他只有在抚摸一只陶罐、一片绢帛时,才能让心绪宁静,才能从那些密致的纹路中顺着时光的丛林,找到久远的故乡。

后来,他侥幸躲过了“反右”,却在“文化大革命”来袭时,又一次成为批斗对象,被罚去打扫天安门边的女厕所。此时,他已经是年近七十的老人,每天“像摩挲一件青铜器那样摩挲每座马桶”。

1969年9月,张兆和在接受调查排除了地主成分后,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三个月后,沈从文也得到指令,将下放湖北。临行前,他在小而乱的房间整理杂物,二姐允和恰来看望,于是便有了《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中那个心酸动人的瞬间。

“莫走,二姐,你看!”

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像哭又像笑地对允和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脸上羞涩而温柔。

允和说:“我能看看吗?”

他把信放下来,又像给又像不给,把信放在胸前温一下,又把信塞在口袋里,手抓紧了再也舍不得拿出来。

他喃喃自语:“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接着就吸溜吸溜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伤心又快乐。

这一刻,让人动容。彼时他心底涌起的是怎样的温柔和感慨,那些疼痛华美的青春年少,那些甜蜜忧伤的深情岁月,还有三三黑牡丹一样美丽娇俏的容颜……穿花叠影般在他眼前映现,却是流年中闪光的水滴,抓不住,一颗一颗,都流逝了。

下放到湖北,他却被安排在离兆和数十里之遥的双溪,看果园种蔬菜。营养不良加上年事已高,两人分处两地,却都是疾病缠身。无法相互照应,只能托书信叮咛。

自从他们相识,便是鸾笺长伴,鱼书不离,有书信的日子,是他们精神世界最富有的光阴。那时年少,满纸皆是迷乱深情;到了暮年白头,只有苦口婆心的叮咛、叮咛,诉不尽的叮咛之声。

1972年,病中的沈从文致信周恩来总理,希望回京治疗,并期盼用所剩不多的时光,完成他未竟的文物研究工作。得到总理的批复后,这年2月,71岁的老人终于回到了北京。

然而,回京后,这对暮年夫妇却有了隔阂。住处成了问题。多方协商未果,沈从文只能拖着衰老的病体,在窄小拥挤的屋子里整理著述,拼命工作。面对这缺乏秩序、烦闷混乱的生活,张兆和无法再像往日一般平和包容。为了缓和矛盾,也为能静心工作,沈从文从羊宜宾胡同搬到了东堂子胡同,一对老年夫妇,开始了分居生活。

直到1980年,沈从文所在的社科院分给他一套三十多平米的宿舍,才结束了老夫妻鹊桥相会的日子。

生活开始渐入佳境,他早期的文学作品也重回大众视野,尤其在海外影响日增。这年10月,应美国文学艺术界的邀请,在张兆和的陪伴下,沈从文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讲学。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他们住在四妹充和家中,每日讲学会友,闲聊叙旧。晚岁,忽然变得从未有过的明快悠闲。

1982年5月,在黄永玉的建议下,沈从文回了一趟老家,回到了无数次在梦里幻里呼喊过的凤凰小城。俯视众生的神啊,是如此慈悲,在人生最后的旅程,他让赤子还乡,偿还这一生刻骨铭心的想念。古朴灵秀的湘西,豆绿的沱江和沅水,他祖先流血流汗的故乡,多少次,他顺着自己的笔墨,跟随“翠翠”、“柏子”和“夭夭”,回到这座山水古城,去返一返乡,去还一还魂。

只是,物换星移,故乡已不复旧颜色。他一点一点找寻着儿时印象,那飞来堂前的春燕,那被露珠濡湿的青石板,那门前的青山和绿树,依稀是年少相识,却又恍惚是它们的子孙,迎面相逢,难辨痕迹。他是真的老了。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后来,他终于在古调傩戏中,释放了他郁结已久的乡愁。

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位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唱“高腔”和“傩堂”。

头一句记得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静穆起来。

“……不信……芳……春……厌、老、人……”

听到这里,他和另外几位朋友都哭了。眼镜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

(黄永玉《这些忧郁的碎屑——回忆沈从文表叔》)

他哭得很动情,一生,就这样要走完了。他是一个有着烟绪愁怀的多情人,也是一个视功名利禄如尘土的简淡人。此生只有故土能让他魂牵梦萦,只有三三能让他倾心难离,他深爱他们。他所有的激情皆因他们而起,他笔下纯朴美丽的世界都是他们的化身。

从湘西回来不久,他便患了脑血栓,张兆和没日没夜守在他身边,当他的手和笔,做最贴心尽职的护工。渐渐地,他已意识不清,有时清醒有时模糊。儿子虎雏将他早年写的文章拿给他看,他已不记得是自己的,轻声笑着说:“写得好呐。”表侄黄永玉得到一块他十九岁那年写的碑文拓片,拿来给他看,他注视了好一会儿,静静地哭了。然而无论何时,他也不会错认了张兆和,一刻不见了她,便要一声一声地唤,等她飞快地回到他身旁,他才能安下心。

但他已等不及他的三三,他只能先她一步回到自然之神的身边。1988年5月10日晚8点,这位被传奇书写、也书写了传奇的湘西赤子,带着无法割舍的眷恋,像熟睡一般,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在他的告别仪式上,张兆和出奇地冷静,她对哭泣的亲友说:“不哭,他不喜欢人哭。”没有人比她更懂她的二哥。

就在这一年5月,瑞典文学院的例行会议上,经汉学家马悦然的力荐,已初步将沈从文推选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然而不久,马悦然惊讶地得知沈从文去世的消息。他打电话询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沈从文先生到底是活着还是去世了?”对方却反问:“沈从文是谁?!”让人无语而崩溃。

许多年后,马悦然惋惜地告诉记者:“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他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最遗憾的事情。”

对年近八十的张兆和来说,二哥的离世,也一定是最遗憾的事吧?不,她不遗憾。人生自古谁无死,他只是先走一步而已。她只是哀痛,这痛沉在心底,却依然平静。她是个坚强的老太太,她比任何时候都更知道,她的余生,将为他而活。她迟走一步,就是要留下来,为他一生的轨迹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她用所剩不多的时间收集他的旧文,整理与他们有关的书信,编订出版他大量的著作。

她曾是《人民文学》的编辑,为无数作者看稿编稿;她也是著述有成的作家,只是为了沈二哥,她甘愿敛去光芒,躲在他身后做他的支撑,只留下模糊的背影。现在,轮到她编著爱人的文章了,她整日穿行在他的字里行间,嗅到了青葱年华的忧愁与芬芳。她仿佛又活到了从前,又回到了年少时,他给她写第一封情书,为她哭泣,为她憔悴,在回湘西的小舟上对着沅水,深情地呼唤她。

他为她写这样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也为她写这样的情话:望着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那时,他们多年轻啊。那明净的额头,清澈的眼眸,满把的青春,醉人的爱情……可是这一切,飞快地,走到了终点。

她终于倾注全部心血,为他织了一领华裘,作为送给他最后的礼物。1996年2月,《从文家书》在上海出版;2002年12月,32卷本《沈从文全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她心愿已了,可以追寻二哥而去了。2003年2月16日,一代闺秀张兆和,溘然长逝。

2007年5月,她的骨灰迁葬于湘西凤凰听涛山,那里,躺着她的亲人沈二哥。她陪着他,回到了血泪相依的家乡。

沈从文的墓碑是一块天然五彩石,墓碑正面是他自己的手书:“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张家四妹充和拟就的碑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是对他一生最妥帖的总结。

沱江和沅水,一如往日长流不息。美丽的凤凰小城,如慈祥宽厚的母亲,敞开怀抱接纳了她远行倦归的孩子。听涛山下,长眠着一世眷侣,他们在风里的私语,是他多年前就写过的预言:

“应当还有一个世界让我们去生存,我们远远的走,向日头出处远远的走。”

“你不要牛,不要马,不要果园,不要田土,不要狐皮褂子同虎皮坐褥吗?”

“有了你我什么也不要了。你是一切:是光,是热,是泉水,是果子,是宇宙的万有。为了同你接近,我应当同这个世界离开……”

写他的情事,很是纠结。

人生百年,不过是马蹄得得后,一场尘起,一场烟灭。谁还记得谁曾在月下低吟,谁还记得谁——曾经为了谁,拈香独语的悲凄。逝水无情,都是宿命。

他却不同。他的一生全是密集的鼓点,每一声响,都是潮起。

一个浪漫多情、玉树临风的诗人,一个牵系着三个女人情感的男主角,一个向往飞翔最终在飞翔中殒命的追梦人——说他为诗而活,毋宁说他为爱而活。

他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一片。”他痴顽起来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又像一缕初生的阳光,纯真得让人心疼。

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如果他只与张幼仪相伴终生,只将林徽因视作红颜知己,而陆小曼,根本不曾在他生命中出现……百年后归于沉寂,他也许远非现在意义上的徐志摩,但至少,他的一生,会从容许多。

黑白相片上的三个女子,温婉或矜持,已是前生旧影。她们每一个的气韵风情,都在眉眼间,凝成了心曲。平心而论,我更爱张幼仪的痴憨,和林徽因的淡定优雅。陆小曼的顾盼娇媚,不入我心,却入了诗人的心。

他的每一段情爱都是传奇,到头来,却只剩怅惘的叹息。他不爱的女人,为他生儿育女;他思慕的女人,聪慧地选择了退避;而他倾心热恋的女人,却让他在窘迫失望中疲于奔命。

生命的最后时分,他在上海与陆小曼吵完架,到云裳公司见了张幼仪,然后坐免费飞机赶赴林徽因在北京的讲演。似乎一切早已注定,为爱生为情死,情生情灭,都绕不开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他从曾经热恋的女人身边逃离,奔赴他思慕着的女人——也许再往后,将是一个故事的终结,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但他此生的剧情,已戛然而止。在济南党家庄上空,随着一声巨响,他带着遗憾,飞离了人间。

也许一切兜兜转转,不过是注定的游戏。像是预言,他在《想飞》中曾写:“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他像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潋滟的波心,转瞬,又消灭了踪影。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同类推荐
  • 冰淇淋的眼泪(闪小说感恩篇)

    冰淇淋的眼泪(闪小说感恩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孔雀东南飞(中篇小说)

    孔雀东南飞(中篇小说)

    孔东南习惯午睡,每天午饭后活动半小时,然后,瞌睡虫像约定好一样,通过哈欠发出强烈信号,邀他准点休息,时髦说法叫睡“干部觉”。处在现在的位置,孔东南往往身不由己,生活规律时常被打乱,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的午睡都雷打不动,哪怕出差赶路,他也要把坐椅的椅背往后挪挪,仰倒一点,眯瞪一会儿;否则,一下午脑袋昏沉,迷糊不清,工作效率极差。办公室主任好情商,知道他这习惯,特地给孔东南办公室添置了一张折叠沙发,打开能当床用,折起来就可以坐人。可是这天中午,孔东南的午睡让门卫彻底给搅乱了。
  • “蔷薇蕾”的凋谢(一)

    “蔷薇蕾”的凋谢(一)

    土谷荣一郎唯一的兴趣是,到旧书店买书。虽然这与他的警官身分不太相称,但在不值勤的日子里,他总是到小街小巷中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旧书店里去。一闻到旧书特有的霉气味,他就感到特别快慰。说是买旧书,却不是要寻找珍本和孤本。他专门喜欢到人们不太去的书店里,从人们不太去翻阅的书架中,寻找一些没有人买的、甚至没有人摸过的盖满尘土的书。有一天,土谷在一个胡同里的旧书店里随意浏览着旧书。这个书店他以前没有来过,因为它距离土谷平时散步的路线较远,所以不经常到这边来。
  • 花与火的杀意

    花与火的杀意

    罗丝的母亲在她年幼的时候因意外死去,十三年后,英日混血儿罗丝重返母亲国日本,想探寻母亲死亡的真相。初到神户,罗丝隔壁的独居老妇人便被杀害,随着警方的介入,一起埋藏多年的悬案渐渐浮出水面。是谋杀还是意外?是爱情还是阴谋?这一切的矛头竟指向父亲……
  • 安驾庄

    安驾庄

    这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情怀的小说。小说中故事最早发生的地方叫作安驾庄。安驾庄是山东省肥城市的一个村镇。据史料记载,安驾庄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自夏朝始即有人在此定居,曾经用过的名字有袁家洼、永安寨、古风丘等,安驾庄的历史几乎等同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此,安驾庄可被视为乡土中国的一个符号。本书中的主人公张其昌就从这座村镇走出,辗转山东、东北、北京三地,他是原生于黄土地的中国农民,他是穿梭于东北林海雪原的知青,他是高考恢复后的北大学子,他是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机构的期刊编辑,他是中国早期获得律师资格证的执业律师……他是一个来自社会最底层完全靠自我奋斗而一路成长的小人物,他是大时代在个体身上的投射与缩影。他用六十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凡人的史诗,也向读者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农人的耕读梦。
热门推荐
  • 龙与猫之国各种乱写

    龙与猫之国各种乱写

    龙小邪、龙耀啊等等原著中的人物与作者大大添加的一些人物的各种故事(乱写的,呵呵哒~)
  • 优生胎教好方法(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优生胎教好方法(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孕育生命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怀孕、分娩,它更融入了非常广泛的科学性,优生优育成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坚实基础。
  • 白月光今天也在打脸

    白月光今天也在打脸

    【爽文,男主酥炸,无CP感天动地兄弟情,无逻辑】重生了,我的世界是本小说,所有人都想搞死我,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
  • 任正非传

    任正非传

    任正非,一个中国商业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被誉为教父级企业家,他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精神。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企业家搏杀奋斗。他和他缔造的企业一样沉稳低调,历经沉浮坎坷,却最终披荆斩棘,登上了个人意志和时代的巅峰。他早年投身军营,却未上前线杀敌,做的是基建工程兵;改革开放后,军队改制,他转业于国企,却给所在企业造成巨额亏损,最终被除名。时年43岁的他,失业、离婚、负债200万元,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带着仅有的2万余元钱,在破旧的仓库里成立了华为。然而30年后,当人们提起华为时,它已经是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年营业额逾800亿美元的超级企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闪婚教授:娇妻,你萌爆了!

    闪婚教授:娇妻,你萌爆了!

    一流网红、不入流漫画家的漫画专业大四学生童软,因为看芭蕾舞剧发生的一场乌龙,偶遇了华东大特聘教授易白。本应是两条平行轨道的人相撞,那便是地动山摇。——新婚夜床上,易白和童软大眼瞪小眼,易白率先倒床就睡。童软:“你睡了吗?”“嗯~”“你不脱衣服吗?”易白翻身看向童软,满头黑线:“你要做什么?”童软食指对点,好奇宝宝道:“我想看看我老公有多少腹肌嘛!”矫揉造作女网红X人生宛若开挂的医学教授
  • 风淡天青不见云

    风淡天青不见云

    少年的肩上应当担起清风明月,可没人说过少年的肩上只能担起清风明月。神说世界需要光亮,于是诞生了文明。神说魔鬼来自深渊,于是囚禁了归墟。生死存亡,放弃与坚持。误入深渊,少年与女孩寻找起回家的路。
  • 太子妃升职记(全集)

    太子妃升职记(全集)

    【全网独家】雷萌神剧原著小说。为了弥补工作失误,司命星君将现代男人陈然的灵魂偷偷从地府带出,附身到“落水身亡”的南夏太子妃张芃芃身上。这天上掉下来的是馅饼还是陷阱?丈夫不喜,婆婆不爱,男人心女人身的张芃芃如何才能从“太子妃”一路顺利地升职为“太后”?这是一个“女人”在后宫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个“男人”在后宫的苦难史……痴情太子兜售真心假一赔命,好色太子妃性别错位笑料迭出……
  • 天道魂者

    天道魂者

    这世间有我无敌。(无敌文,爽文。超级爽文。)
  • Sketches of Young Couples

    Sketches of Young Coup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