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100000025

第25章 说宣帝朝“禄去王室,政由冢宰”之局及其终结(2)

臣敞地节三年五月视事,故昌邑王居故宫,奴婢在中者百八十三人,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臣敞数遣丞吏行察。四年九月中,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臣敞与坐语中庭,阅妻子奴婢。臣敞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昌邑多枭。”故王曰:“然。前贺西至长安,殊无枭。复来,东至济阳,乃复闻枭声。”臣敞阅至子女持辔,故王跪曰:“持辔母,严长孙女也。”臣敞故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前为故王妻。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昧死奏名籍及奴婢财物簿……从这一报告中不难看出,自宣帝初立到地节三年,八年的“幽禁”生活,已使这位昔日的青年皇帝迅速地衰老,其步履蹒跚、神志不清,精神濒临崩溃,生命几近垂危,再也不可能危及宣帝的皇位。从此宣帝才放松了对昌邑王的刻意防范。事实证明,宣帝对昌邑的防范是成功的,自退处山阳与终老豫章,昌邑再也没有掀起什么政治波澜。

《汉书》卷六三《广陵厉王刘胥传》载:“及宣帝即位,封胥四子圣、曾、宝、昌皆为列侯,又立胥小子弘为高密王。所以褒赏甚厚。”广陵王“祝诅”事件后,宣帝“加恩”,赦免了广陵王诸子的罪行。卷八《宣帝纪》载:元始元年“秋七月,诏立燕剌王太子建为广阳王,立广陵王胥少子弘为高密王。”地节三年,“赐广陵王黄金千斤,诸侯王十五人黄金各百斤,列侯在爵者八十七人黄金各二十斤”。耐人寻味的是,宣帝何以频频要对广陵王家族厚加封赏。其中原因,当不会尽以广陵王为宣帝唯一幸存之从祖去解释。昭帝死后朝中群臣讨论立谁为皇帝的时候,广陵王胥是众口一辞所选定的理想人选,可以说,当时广陵王很有一定的号召和影响力,只因不为霍光拥戴而未成为皇帝。昌邑王被废后,宣帝以“庶人”身份入主未央宫。从昭帝死到宣帝立,不过百日时间,应当说,广陵王的影响当不会很快消失,宣帝即位后对其应采取防范和压制措施,然而宣帝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帝如此举措,其目的就是通过“加恩”的安抚政策,赢得各个诸侯王对自己皇统合理性的承认与拥戴,同时也暗含了通过培植皇室势力与霍氏权臣势力相抗衡的意味。有学者指出:“宣帝时期起于王国的动乱较少,这固然与武帝时严厉打击了诸王势力有关,但宣帝的‘骨肉之亲’的感化作用,也不能忽略。”①观宣帝一朝,除广陵王因“祝诅”天子悔而自杀外,再也没有来自皇室诸侯王的叛乱,这不能不说是宣帝安抚策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宣帝加强皇帝权力的对策承前

所述,“禄去王室,政由冢宰”之局面下,皇帝权力极其微弱,不仅内朝势力唯霍光之命是从,而且外朝官吏多为霍光党亲。这种现状,曾引起过皇室成员和朝野大臣的不满和反叛,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宣帝即位后,对这种现状已极为不满,但他并不是愤然于色,而是隐忍不发,不是急于求成,而是从长计议。除谨慎维系与霍氏家族的关系和防范昌邑废王、安抚广陵王之外,宣帝还通过以下措施,悄无声息地扩展着自己的权力。首先,他为祖父戾太子冤狱平反,通过这件事有条不紊地拔擢外家、旧恩势力,以期与霍氏势力相抗衡,从此,史、王、许三家外戚势力在西汉政治中渐露头角。(参见张小锋:《卫太子冤狱的昭雪与西汉武、昭、宣时期的政治》,载《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3)。)其次,通过宣扬武帝功德,来申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以改变自己“由仄陋而登至尊”②的身世。《汉书》卷八《宣帝纪》载,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夏五月,下诏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百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有司奏请宜加尊号。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亦载: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遗德,承圣业,奉宗庙,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遁,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薉、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于宗庙;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上天报况,符瑞并应,宝鼎出,白麟获,海效钜鱼,神人并见,山称万岁。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过)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献纳,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国凡四十九,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

应劭注曰:“宣帝复采《昭德》之舞为《盛德舞》,以尊世宗庙也。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也。”《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载:“至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以尊世宗庙。”宣帝在诏令中所言“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恐怕是言不由衷之词,因为仅“巫蛊之祸”便株连数万苍生,自己作为皇曾孙,险些丧命,武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躬履仁义”呢?夏侯胜所言武帝“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等词,皆为实情,然宣帝却将其“下狱”。宣帝之所以如此,其目的就是要“欲褒先帝”,即想方设法抬高武帝的历史地位,从而强调自身皇位的正统性、巩固和扩张自己的皇权。有学者分析:

宣帝对夏侯胜的处置,出于其维护皇权的威严的用心。经过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对武帝时期社会政治的批判,武帝在一班儒生心目中的实际地位已经下降了许多,当时除夏侯胜外,其他儒生对武帝政治也时有反感,不过不像夏侯胜表达得那么尖锐、直接。如魏相向宣帝谏罢击匈奴时,就委婉地表示,武帝的大兴兵戈并非明智之举。这些情况,宣帝未必不知。然而,他虽是卫太子之后,却出于民间,靠霍光等人废昌邑王刘贺以后才登上皇位,因此对武帝必须要表示出格外的尊敬,否则便不足以显示其“奉承祖宗”、“以安宗庙”的虔诚之心,也无法依靠祖宗的幽灵来保护他的长治久安。为了褒扬武帝的功业,他在《议庙乐诏》中把讨匈奴、平百夷列为诸功之首,还称这些都是“履仁义”、“讨不服”的壮举。及至议成,“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正是宣帝采《昭德》之舞所为之。这种作法,在后世皇帝中也颇有微词。成帝时议罢郡国庙,他就“申明”:“孝宣皇帝尊孝武庙曰‘世宗’,损益之礼,不敢有与焉。他皆如旧制。”宣帝对武帝的尊重,可谓非同一般了。他的目的,显然是想通过立庙设乐这种做给活人看的虚假之礼,来重新树立武帝的威望。夏侯胜不能体察宣帝的良苦用心,居然当众出武帝的丑,甚至连宣帝的诏书也敢“非议”,如果不定他的罪,那才真正是怪事一桩了。(汤志钧、华友根、承载、钱杭:《西汉经学与政治》,188~189页。对于宣帝之待夏侯胜一事,王夫之亦有相同之看法。其云:“宣帝者,武帝之曾孙也。假令有人数夏侯胜乃祖乃父之恶于胜前,而胜宴然乐听之,其与禽兽奚择哉……恶武帝之无恩于天下,而已顾无礼于上,宣帝按不道之诛,不亦宜乎!”《读通鉴论》卷四《宣帝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

同类推荐
  •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一生既创建了煌煌赫赫的历史功绩,也干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恶,可说是功过难评,是非难断。武则天死后葬于乾陵,墓前屹立一座巨大的石碑,但石碑虽然高大,却未着一字,那么武则天立下此碑,到底想要告诉世人一些什么?本书将为您解答关于武则天的乾陵无字碑之谜。
  • 墨尔本回忆录

    墨尔本回忆录

    《墨尔本回忆录》一文,便能帮助您从它起初的样子,一点点更好地认识这座城。比起晦涩抽象的史料,作为这段历史见证人和参与者的罗夫·博尔德伍德,对于这段历史有更多的发言权。他生于英国伦敦,后于1840年全家移居澳大利亚,并在墨尔本定居。他曾当过牧羊场主,后任采金场的监察官,期间一直坚持从事写作。与其说他见证了墨尔本的发展改变,不如说墨尔本寄托了他的年少轻狂的青春岁月,也因此他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动详尽地讲述了那个时期墨尔本的故事。
  • 由我而史 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由我而史 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当事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应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者,这是新历史合作社自始坚持的理念。“历史嘉年华2013”以“我写我历史”为主题,从名人到普通人,纷纷登台分享“我的历史”。作为“历史嘉年华2013”及新历史合作社年度特刊,我们将看到的这一组文章中,有文学家之手笔,有治史者的反思,也有中学生的探寻,但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将自己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掩藏于宏大的叙事之下,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人”,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
  • 清代《左传》学研究

    清代《左传》学研究

    该书从历史线索和逻辑线索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综合为辅、个案为主的方法对清代《左传》学所做的梳理,大致揭示了《左传》学从清初复兴到主要以训诂考据方法为研究手段的《左传》考据学的兴盛,再到在今文派和国粹派推动下逐渐向近代转型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清代《左传》学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和主要成就。
  •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指出任何史学作品都包含了一种深层结构、一种未经批评而被接受的范式,它是诗学的,也是语言学的。书中以十九世纪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家为例,展示其历史著述所采用的主导性比喻方式,从而确证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诗学本质。
热门推荐
  • 或许只有你懂得我

    或许只有你懂得我

    我们就像是人生道路上各自走着的旅人,陌生、平行,看不到交叉点,可某个时间彼此做出的选择却推波助澜,让我们一步,两步,走近了彼此,两个自由独立的怪人,两朵表面绚烂却实则孤单的魂,无意间的产生了化学反应,原来不是谁天生就渴望不受拘束,而是你尚未遇见宁可被羁绊的人。
  • 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

    本书通过研究中外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之路总结出了37个最重要的创业智慧。每个智慧都来源于创业者的深刻反省和长期感悟。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失败可以带给你经验和教训;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因为研究和学习成功者的智慧可以让你一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相信《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会让很多在创业道路上奋斗的有志之士获益良多,少走弯路,早日品尝成功的果实。
  • 青天中道流孤月

    青天中道流孤月

    时隔多年,许子和回望自己在青天的点点滴滴,有千军万马冲杀,有诸子百家争鸣,有极道武人一拳开天,有剑仙一剑伫立天门前,有人间众生疾苦,也有仙人高坐云端。更有佳人相伴,将人间看遍。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人间壮哉!
  • 矜娇公主心里有人了

    矜娇公主心里有人了

    安思绯觉得自己要被气疯了。她喜欢那个呆子近十年了,可不论她怎么暗示自己的心意,那呆子却总觉得她喜欢辛清漠。某呆子:她总是喜欢与清漠兄谈诗赏画,他们向来感情好,她已经及笄了。我只要她能够幸福就好。辛清漠:不,我们没有,不喜欢,谢邀!安思绯:为什么要相信外面的谣言!当事人就在这,给个说话的机会吧!!风月乱,朝局乱,江山乱,这乱局该作何解?傲娇小公主和温柔公子的双向暗恋史
  • 绝世玄天录

    绝世玄天录

    明朝初年,因‘鬼谷密宝’之匙的出现而引发了一场武林浩劫,各大门派相继派出高手争夺密宝,最后随着八大派掌门及密宝之匙的失踪,才平息了这场武林浩劫。。一百五十多年后---嘉靖八年,‘玄天山庄’少庄主燕若谷随母亲出游,归途中被扶桑武士伏击,无奈之下母亲与扶桑武士同归于尽。而后他被江湖两大高手‘行云流水’之一‘行云’易天行收于门下,从小便跟着师父在其母坟之所在青霞山苦练家传及师门绝学,苦练十三年之后终于艺成,而后拜别恩师化名若云飞独闯江湖,战邪教、斗倭寇,用自己的一腔热血铸就了一段传奇人生。。。。。。
  • 玄门都市

    玄门都市

    末法时代小人物周德偶得一枚神奇的玉佩,本来以为只是玩玩风水,却意外获得修炼功夫撞进了一个波澜诡谲修仙世界,由此揭开了一个个神秘千古修仙迷局!
  • 我有十个私人星球

    我有十个私人星球

    自己兜里有十个星球怎么变现?在线等,急!
  • 变强就对了

    变强就对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白铭一边唱着国际歌,一边在这神话时代重临的时刻带领人族一步步重新成为大地上的主人。这是一个脱贫致富……啊呸,自强不息的故事。
  • 孟萦修仙传

    孟萦修仙传

    土著女修仙路,无穿越重生,无逆天法宝和功法,无随身空间和老爷爷老奶奶,无神级灵宠,无绝世气运,只有勤勤恳恳修身和修心。另,本文练手之作,更新随意,剧情随意,不保证完结,不建议新书投资也不强求推荐票和收藏。大家随意就好,喜欢了看两眼,有好的建议或者发现剧情bug也可以留言,但是希望不要激动不要口出恶言。
  • 青梅竹马大坏蛋

    青梅竹马大坏蛋

    『甜文』“我要吃这个”某个小吃货对着旁边长得气宇轩昂的男孩说,男孩坏笑“亲我一下,就买给你。”“吧唧”[镜头转换]“喂!你要干嘛!”某个女生对着强行抱起她的男生叫道。男生斜看了她一眼:“腿不疼?”某女一脸懵逼:为什么他知道我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