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11

第11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3)

(2)华严宗的圆融哲学。华严宗主要在陕西终南山一带形成。真正创始人为法藏,着重于建立庞大的华严学哲学体系。[注释:法藏的同代人、华严学者李通玄(635~730)在山西五台山一带阐发经义,应用《周易》来解释《华严》,并主张从自己的身心中找佛,着意追求成佛的实践方法,在法藏一系之外,别树一帜。]法藏华严宗哲学体系的中心是阐述佛所在的境界,强调佛境原为众生心地所具有,并指出观照佛境的方法。法藏的师父智俨首先以一与多(一切)相即相入的观点阐发成佛的境界——觉证的世界。法藏继承与发展师说,用“十玄”[注释:“十玄”,指阐明佛教的十个玄妙法门。法藏认为这些法门是彼此互相关联、互相摄入而又周遍圆融的,进而说明宇宙万物之间也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错综复杂的统一关系。]、“六相”[注释:“六相”,指事物的总相和别相、同相和异相、成相和坏相六种相状。法藏认为六相之间也是相即相入的圆融关系,以说明一切事物虽有自性,但又是融合无间、没有差别的。]等法门,系出理(本体、性空)、事(现象)、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四法界说,阐明宇宙万物,相依相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重重无尽,即世界万事万物大圆融、大调和、大统一的情景。澄观还把华严宗终南山系和五台山系的学风结合起来,并开创了融合华严与禅的新风。他在智俨、法藏的唯心说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万有即是一心,一心容万有,推进了华严的唯心学说。宗密继承澄观的思想和学风,更加强调禅教的一致,并调和佛与儒、道的关系。他还提出以灵知之心为宇宙万物本原的观点,给宋明理学以重大的影响。唐代华严宗哲学广泛地涉及了宇宙生成论、现象圆融论、认识论和主客体关系论等内容,思想丰富、深刻,形成了中国佛教理论思维的一座高峰。

(3)禅宗的顿悟哲学。禅宗尊奉相传在北魏时来华传授禅法的菩提达摩为初祖,传至五祖弘忍后,分为慧能南宗和神秀北宗两系。后来北宗衰败,南宗特盛,南宗实为禅宗的主流。慧能禅师的思想纲领是性净自悟,就是说,人人本性清净,只因被妄念的浮云所盖而不能自悟;一旦妄念俱灭,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这也就是慧能《坛经》的核心思想。慧能还提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悟道途径,要求排除一切杂念,不执著外界事物的相状,不在任何事物上定住,执为实有,从而灭除妄念,顿悟成佛。慧能的众生心性论和成佛方法论对尔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都发了重大的影响。此后的禅宗南岳的青原两系都循此道路前进,在悟道实践上作出多姿多彩的发挥。南岳一系偏于倡导“触类是道”的禅法,强调人在禅修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是佛道的自然流露。青原一系则偏于提倡“即事而真”的禅法,主张在禅修时从个别的事象中去体悟真理。前者是从理看事,后者是从事看理,通过不同途径,达到理事圆融的境界。

从上述介绍可知,隋唐佛教哲学是中国佛教哲学的巅峰,与以前佛教相比,其特点是:第一,佛教哲学体系化。隋唐一些重要的宗派都建立了博大的哲学体系,与以前多数佛教哲学家的学派缺乏哲学思想体系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前也有形成哲学体系的,如僧肇、道生等人,但他们的体系只是由一些论文组成,规模不大。隋唐佛教宗派(除早期禅宗)都有相当数量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的各个方面,而且十分系统,对于人生的本质、价值、解脱方法、思想境界以及相应地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学说。隋唐佛教宗派还吸取南北朝两地佛教之长,构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体系,这也显示出隋唐佛教哲学体系全面性的优点。第二,佛教哲学中国化。隋唐佛教宗派以我为主评判印度佛教经典的高下,禅宗甚至还在相当程度上贬低印度佛教思想。隋唐佛教宗派根据中国文化的总方向,吸取儒、道思想观念;又独立于儒、道之外,自主地创建佛教哲学体系,其哲学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正是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表现。第三,佛教哲学深刻化。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不仅具有结构体系和内容中国化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思想深刻化的特点。如天台宗的直观认识论、华严宗的圆融世界观和禅宗的心性论及直觉论,都具有相当的理论思维深度,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家思维的深邃的精湛。

心性哲学的合流

自唐代中叶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转变。从五代至近代一千多年历史的总体来看,统治阶级着重提倡的是儒学,对于佛、道两教则时而扶植时而限制。经过对三教的长期比较和深刻反思,新儒学——理学被确定为社会正统的主导意识形态。理学家们吸取佛教的心性理论,援佛入儒,更加内倾于心性的探求与修养,着意建构一种新型的主体人格理想,以适应维护社会纲常秩序的需要。

五代是中国佛教由盛变衰的转折期,其后直至近代是佛教的延续期。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了佛教宗风、学风的历史性转变。在佛教内部,由繁芜转入简易,由义理与修持并重转为侧重修持,由分歧、争辩趋于融会、调合。在佛教外部关系上,则更自觉、全面地融摄儒、道。在这种学风的推动下,佛教理论的兴奋点越来越集中于阐述心性问题,并归结为与儒、道合一的心性论。佛教学者在所谓“不昧本心”的共同思想基础上,阐扬儒、道、佛“三家一道”的理论,把佛教与儒、道合流的佛教道德精神境界论,这成为五代以来佛教哲学思想的中心论题。

五代以来的佛教哲学思想,比较重要的是:

(1)文字禅与看话禅。禅宗思想在宋代的重要发展表现为出现文字禅与看话禅。在禅教一致思想和文人学士的影响下,宋代禅师走上从文字上追求禅意的路子。禅师们既要用文字解说禅意,又要避免直截了当地道破语中真意,于是创造了所谓“绕路说禅”的方法,即竭力在文字语言技巧上下工夫来解说禅法,这就是文字禅。看话禅是把祖师语录中的某些语句作为“话头”(题目)来参究,以求真解。这是矫正文字禅只从文字中求理解的方法,倾向于自发地产生觉悟的非理性主义。当时还有一种反对看话禅的默照禅,主张静坐看心,求得心地的解脱。

(2)两种“观心”法门的对立。宋代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两派,其原因主要是在“观心”问题上的理论分所致。山外派受华严宗的影响,认为事物的实相就是真心,观照实相就是观心,是真观心;离开实相去观心,是妄观心,是不对的。山家派则认为,观心是把所要观的道理集中到心上来观,也就是以无明妄心为对象,来观照佛教妙理,即主张妄心观。两派笔战不休,波澜起伏,后来山家派影响超过了山外派,成了天台的正宗。

(3)三教同心说。儒、道、佛三教合一说流行甚久,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大约在唐代以前,多是从所谓不同功能的角度,即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来立论的,或是从培养理想人格——成圣、成仙、成佛可以相通来立论的。唐代以来,儒、道、佛三家各自为了重建新的理论,在心性学说上交流、交融日益增多。宋、明时代,佛教学者不仅重视与《周易》、《老子》、《庄子》三玄的融通,而且特别注意与论及心性问题的《中庸》、《大学》等“四书”的沟通。他们还进一步在同心的基础上统一了儒、道、佛三教,真可说:

学儒而能得孔氏之心,学佛而能得释氏之心,学老而能得老氏之心,……且儒也、释也、老也,皆名焉而也,非实也。实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知此乃可与言三家一道也。而有不同者,名也,非心也。[注释:《长松茹退》,《紫柏老人集》卷9,31页,钱塘许灵虚重刊本,1878。]

如上所言,儒、道、佛三家所不同的是名称,相同的是心,是本心。心是成就儒、佛、道理想的共同根据,三家都以“不昧本心”为宗旨,以“直佛本心”为同道。由此看来,所谓三教合一的“一”就是指“本心”。把三教最后归结为本心的同一,的确是从根本上调和了三教,真可谓消除了三教的实质性差异。

(4)唯识新论。由于一批散失了的唯识学典籍重见于世的推动,以及将佛学与自然科学相比附思潮的影响,唯识学在近代得到复兴,并成为一代佛教学者和研究者探研与争论的热点。欧阳渐把大乘有宗的唯识和法相加以区别,得到章太炎的赞赏,却受到太虚法师的批评。章太炎作自视“一字千金”的《齐物论释》,以唯识释齐物,以齐物明唯识,遭到了熊十力的批评。熊氏提出“新唯识论”,援儒入释,又受到欧阳渐等人的否定。太虚也欲建与熊氏不同的“新唯识论”,以调和唯识学与现代科学理论,十分有趣的是,谭嗣同竟论定儒家典籍《大学》是“唯识之宗”,把唯识学的八识与《大学》的致知、诚意、修身、正心等一套主张比附融合,成为沟通儒、佛的典型论述。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得出以下一些看法:

(1)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衰落三大阶段,凸现出一种博大的哲学体系由低潮到高潮再退潮的普遍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宗教哲学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所经历的曲折道路。

(2)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决定于深刻、多元的内在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构造原则、发展方向、民族风貌和时代特色。中国佛教哲学思想无疑是中国佛教学者经过长时期消化,真正把握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之后的巨大创造,但其所以能够超越外来的佛教,重构哲学思想,创造出中国化的宗教哲学理论,其内驱力则在于中国历史的需要,其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土壤。

(3)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主旋律和真精神,在于成就人生最高的价值理想。印度佛教哲学的基调是宣传一切皆空,否定存在(包括个人生命内在)的客观性、真实性。这种思想与中国固有哲学的基调——承认存在客观性、真实性是旨趣迥异的。天台、华严和禅诸宗的大师们,自觉地吸取了中国固有的思维方式,运用圆融的思想方法,把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统一起来,强调理想寓于现实之中,主张回归现实,从现实中实现理想;也就是立足现实,消解对立,超越现实,成就理想。这也正是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4)要成就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关键在于认识、重塑和完善主体世界,也就是认识、改造和提升人心、人心的本质(本性)。这样,心性论就日益成为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重心。在中国佛教史上,先后展开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大体是因果报应之辩、神灭神不灭之争、佛性问题的纷争、真心说与妄心说的对峙、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最后统一为主张与儒、道两家同一本心的三教心性合一论。这基本上是围绕心性问题而展开的。

(5)中国佛教心性论是阐述心的本性(自性)的理论,它的重心不是论述心的本性是净还是染的心理和生理问题,而是阐明成佛的可能性和开悟人心的理论根据。因此,天台、华严和禅诸宗都重视“观心”、“见性”,或观真心,或观妄心,或明本心,复本性,尽管法门不一,但贯穿其间的其同点是较多直接的感悟,也就是直觉方法。可以说,富有理智的直觉思维是中国佛教的心性论基础上构筑主体理想价值世界的基本方法。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本书分理解哲学、思辨人生、生活智慧、历史视野、文化反思、叩问信仰六辑,收录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近年来有关哲学与人生的随笔漫谈六十余篇、哲思断想百余篇。作者认为,哲学是智慧的大海,是安身立命之学。哲学无处不在,无处不可用,要让哲学走出书斋,走进人们心中。本书结合作者丰厚的人生阅历和观察思考,阐释困扰人们的哲学认知、人生智慧、历史文化、价值信仰等重大命题,让人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系统的哲学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完善自我,勇敢迎接挑战。
  • 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用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意欲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一股社会逆流。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讲话、指示等包含有大量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政治本质和理论实质的揭示,是我们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本书作者在深刻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基础上,以此为思想武器和方向指引,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谬论,并从中总结出同这股逆流斗争需要掌握的具体方式方法。
  •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自在

    自在

    《自在》——星云大师的人生智慧课,一则则禅师的故事、体验、顿悟,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启示,让你化迷为悟,启迪你茫然的思绪。它并不是深不可知的玄理,更不是怪力乱神的现象,而是一口清浅易尝的心灵活泉,它能开展宽阔的心胸,创造智能。
热门推荐
  • 领袖影响力

    领袖影响力

    学会影响别人并不意味着要扮演者的角色从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它所展现的是一种领导的才华,一种巨大的感召力,一种传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在这个社会上,不是别人影响了你,就是你影响了别人。前者,使你成为他人思想的仆从,后者则使你成为众人仰望的领袖。
  • 游侠奇缘

    游侠奇缘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引起各地诸侯不满,时局混乱,各地豪杰帮派顺时而动。朝野暗涛汹涌,武林人士想在乱世中建立一番功业,江湖不日安宁。前任武林盟主夏圣哲在黄巾起义中失踪,武林盟主手令也随之消失二十余年,直到建安十三年,武林盟主手令重现江湖,引起无数武林人士的争夺,各门各派均想夺取盟主手令号令江湖,驱使武林豪杰供自己卖命,以此达到统一江湖的目的。一时之间,江湖上掀起了腥风血雨,门派之战,帮会之争,正邪较量,江湖秩序遭到严重的考验。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一位青年背负着家仇国祸,无奈之下闯入江湖,通过无数历程,历经坎坷磨难,巧遇一系列奇缘,遍识天下武林高人,武功日见提升,练成一身惊人的武艺,变成一个悲天悯人,仗义行侠的游侠。
  • WWE暴君

    WWE暴君

    1995年,正是WWF老人被挖角,新人还没彻底成长起来的黄金年代,来自2018的摔跤狂热粉丝丁伟,获得了三国时期典韦身体的控制权。在这个伟大的摔跤擂台上,我是暴君,不管是死神,还是杀人机器,都不能阻挡我的脚步在这个擂台上,我是最伟大的反派。
  • 古怪的我

    古怪的我

    我嫁给了一个不爱我的人,我却一点都不难过,因为我也不爱他。本来日子就是这么一天混一天,总之这么继续凑合下去,但是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起写日记,然后我就写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只因为爱情

    只因为爱情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那些牵过的手、唱过的歌、爱过的人、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
  • 倾城绝恋之王妃别猖狂

    倾城绝恋之王妃别猖狂

    一个来自23世纪的杀手,经过男友的背叛,再到莫名其妙穿越到古代镇国将军府傻小姐的身体里,虽然是小姐但却是被后娘算计,过着连下人都不如的日子,好不容易有个太子的未婚夫,却也让退婚了,接着又被自己的后娘算计嫁给了杀人如麻,面部丑陋的鬼王,且看她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
  • 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

    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扇底桃花:独宠腹黑女

    扇底桃花:独宠腹黑女

    无辜惨死,连尸体都找不到,却成了别人口中的荡女。天幸让她重生成街头小乞丐,重学祖传秘技。纵是小小扇子,也能助她扶摇直上。一世还一世,上辈子吃她的吐出来,抢她的还回来,害她的要遭报……什么?负心人想要重修旧好!桃花遍地开,你又算是哪一株?!
  • 昨日昙花

    昨日昙花

    她的出生就是个错误。国家法律不容她,家庭情亲不容她,她不能有姓氏名字,她不能被外人知道她的存在。寒冬腊月,萧瑟刺骨,刚出生一个月大的女婴被扔在了荒山野外。。。“妹妹,别哭,别怕,他们不要你,我要你,以后我会保护你!”二十五年后,她冲破荆棘,举世闻名,她却把她自己扔在了荒山野外。。。“他们说是我杀了我的亲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