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143

第143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4)

复四句:一有:既有「有」又有「无」;二无:既无「有」又无「无」;三亦有亦无:既有「有」与「无」,又无「有」与「无」;四非有非无:既非有「有」与「无」,又非无「有」与「无」。〔注释:详见《净名玄论》卷1。又见《维摩经义疏》卷1,《大正藏》第38卷,913页上。〕

重复四句:一有:有复四句;二无:无复四句;三亦有亦无:亦有四句,亦无四句;四非有非无:非有四句,非无四句。〔注释:详见《维摩经义疏》卷1,《大正藏》第38卷,913页上。〕

竖深四句:一有:依次否定单四句、复四句、重复四句后,仍以为窈冥之中有妙理存在;二无:无此妙理存在;三亦有亦无:亦有此妙理,亦无此妙理;四非有非无:非有此妙理,无此妙理。〔注释:详见《维摩经义疏》卷1,《大正藏》第38卷,913页上。〕

所谓「单四句」是四句的基本表述式,是径直描述事物、现象的存在与不存在。「复四句」是对单四句的四个语句的描述与否定。「重复四句」是对复四句的四个语句的否定。「竖深四句」也称「鉴深四句」,是次第渐深地对前三个四句否定后,对妙理的多方否定。四重四句的名目相同,即:一有,二无,三亦有亦无,四非有非无,但名目虽同,内容与意义却不同。如复四句的第一句「有」是指有「有」和有「无」,即「有」与「无」对立统一的「有」。第二句「无」是指不存在「有」与「无」对立状态的「无」。四重四句是对违背、偏离无所得正理的各派有所得见解的抽象、概括,四句中的每一句多是有所指的。〔注释:详见《净名玄论》卷1,《大正藏》第38卷,857~858页。〕如单四句分别指说一切有部的三世一切「有」论,方广道人的「无」尘「无」识说,瑜伽行派的「无」尘「有」识论,以及执着非「有」、「无」的愚痴论。又如《摄论》师讲三自性、三无性,主张「无有性,无无性」,既否定「有」,又否定「无」,是堕于复四句的第二句「无」。

四重四句说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超绝四句和悟入实相的内容是丰富的、多重的,在操作上是一个由浅入深、依次否定的过程。具体说,其思想要点有三:一是认为诸法实相,最高真理是没有邪正之分的,是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述的,是无所得的,无论是说「有」说「无」,还是说「亦有亦无」,说「非有非无」,都是有所得的邪见,都是应当否定的。二是对于邪见的否定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的过程,只有通过重重否定,彻底破除残存的微细执着,才能体悟最高真理。三是破除邪见,实质上就是不生心动念。吉藏在《维摩经义疏》卷1中论述「竖深四句」后说:「故知,生心动念,即便是魔。若怀无所寄,方为法尔。」〔注释:《大正藏》第38卷,913页上。〕生心动念,就是邪魔。怀无所寄,断绝一切心念,超绝四句,才能真正悟入实相。

二、意在言亡虑绝的四重二谛说

和上述偏于存在、不存在、亦存在亦不存在、非存在非不存在的状态表述,进而一一加以否定的四重四句相较,四重二谛是就真俗二谛所包含的有空、二不二、非二非不二的意义的互相对比,由粗到细,依次否定,可以说是破邪显正的又一重要模式。三论学者僧诠、法朗一系强调真俗二谛是言教上的差别,并注意到二谛的次第性,吉藏更在《大乘玄论》卷1和《中观论疏》卷2末等文中把二谛论发展为四重,《大乘玄论》卷1云:

何故作此四重二谛耶?答:对毗昙事理二谛,明第一重空有二谛。二者,对成论师空有二谛,汝空有二谛是我俗谛,非空非有方是真谛,故有第二重二谛也。三者,对大乘师依他、分别二为俗谛,依他无生、分别无相不二真实性为真谛。今明,若二若不二,皆是我家俗谛,非二非不二,方是真谛,故有第三重二谛。四者,大乘师复言,三性是俗,三无性非安立谛为真谛。故今明,汝依他、分别二,真实不二,是安立谛。非二非不二、三无性非安立谛,皆是我俗谛,言亡(亡,原作忘)虑绝方是真谛。〔注释:《大正藏》第45卷,15页下。〕

根据吉藏的表述,我们对四重二谛作简要的说明:

第一重有是俗谛,空是真谛。这一重是针对毗昙师的事、理二谛——以事为俗,以理为真,但是以实有实空而立的。毗昙师主实有实空的二谛,即空之外实有有,有之外实有空。吉藏标有空并举,强调俗谛的有是由于真谛的空,真谛的空是由于俗谛的有,而有既是由空的有,即不是实有,空既是由有的空,即不是实空,以破斥毗昙师的实有实空二谛说。

第二重有、空都是俗谛,非空非有才是真谛。成论师以法有为俗谛,法空为真谛,但是如此把有空分作两极,没有了解有空都应否定的道理,仍属常识性的看法。也就是说,为破有而说空,诸法不曾是有,也不曾是空,空有都是世俗的情虑,所以是俗谛。了知不曾是有,也不曾是空,也就是离开有空(非有非空),才是真谛。

第三重有、空是二,非有非空是不二,二和不二都是俗谛,非二非不二才是真谛。有、空为二,非有非空为不二,意为非有非空是与有、空相对的。但三论宗人认为,为破有、空所以说非有非空,既不曾是有是空,又何曾是非有非空,所以有、空与非有非空,二与不二也还是相对的常识,是俗,只有超越这种相对,非二非不二才是真。这是针对一般大乘师有所得而言,具体说是联系大乘有宗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学说,针对摄论师等以依他起性(依他)、偏计所执性(分别)二为俗谛,以圆成实性即依他无生、分别无相不二真实性为真谛而立。认为把二和不二分为两方来看还是俗谛,非二非不二,也即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才是真谛。

第四重是讲前三重的二、不二、非二非不二三种二谛都是教门,也都是俗谛,言亡虑绝才是真谛。地论师不讲三性而讲三无性,认为三性是俗,三无性是真。吉藏认为,讲三性或三无性等等,都属于语言、思虑领域,没有超出有所得的范围,都是俗谛,只有悟入不涉语言不关思虑的境界才是真谛。

吉藏的四重二谛说和四重四句说一样,都是为破斥凡夫、小乘和大乘摄论师、地论师的有所得见而立,是极富针对性的。四重二谛说与四重四句说在立论的角度方面有所不同,但两者的思路结构与思想观点是一致的。四重二谛的第一重与单四句相应,第二重既与单四句相应,也与复四句相应,第三重与复四句相应,第四重则与竖深四句相通。四重二谛说是多重立体架构,其基本关系有二:一是真俗二谛内部的关系,二是前后重二谛的关系。真谛和俗谛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且互相转化。吉藏看来,俗非真,真非俗,然俗非真不俗,真非俗不真,真俗互不相碍,俗以真为义,真以俗为义。从认识论角度来考察,这是对常识与真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合理阐述。吉藏认为多重二谛的结构是前一重的真即后一重的俗,后一重的真即更后一重的俗,是递次否定的,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具有真俗二谛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这是对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所作的具有认识论意义的多层次阐述,触及真理认识的二重性以至多级性问题,触及认识过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进到二级本质以至无穷的逐渐深化的过程,这也是极富辩证色彩的。

四重二谛最后归结为言亡虑绝的自我掏空、空寂灭尽的宗教境界,然吉藏又说:

横绝百非,竖起四句,名为诸法实相,即是中道,亦名涅盘者。以超四句,绝百非,即是累无不寂,德无不圆。累无不寂,不可为有。德无不圆,不可为无。非有非无,则是中道。中道之法,名为涅盘。又德无不圆,名为不空。累无不寂,称之为空。即是智见空及以不空,亦名佛性。以众生横起百非,竖生四见,隐覆实相故,名为佛性。若知百非本空,四名常寂,即佛性显,称之法身。《楞伽经》出法身五名,谓真如、法性、实际、法界、法身。〔注释:《中观论疏》卷10,《大正藏》第42卷,160页上。〕

以智见空和不空,知百非本空,四句常寂为佛性,进而与真如、实相、法身沟通,把主体的空观和本性(佛性)联结起来,这不仅体现了三论宗真理观的宗教情结和宗教归宿,也表明了中国佛教由空转向佛性(有)的关怀现实、关切心性的思想特色。

智顗的七种二谛说与三谛圆融说

智顗重视判教,也关注当时的二谛问题的争论,他提出七种二谛说,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三谛圆融说,形成了内涵丰富和特色鲜明的佛教真理论。

一、与判教相结合的七种二谛说

智顗对南朝后期围绕「二谛」问题的争论极为关切,他说诸家的「二谛」说是「古今异执,各引证据,自保一文,不信余说」〔注释:《法华玄义》卷2下,《大正藏》第33卷,702页中。〕认为各家各有佛典根据,各持自己的主张,排斥其它说法,是不对的,因为「经论异说,悉是如来善权方便」〔注释:《法华玄义》卷2下,《大正藏》第33卷,702页中。〕智顗为了调和、统一诸家异说,对二谛提出了特殊的见解,并与「化法四教」〔注释:「化法四教」,是智顗对佛说法内容的判释,分为四种:藏教、通教、别教、圆教。藏教以生灭的观点看四谛,指原始佛教与小乘教。通教主空,以空义观因缘法的有,有是假有、幻有,指般若思想,也摄中观和唯识,为大乘教的开始阶段。别教是佛特别为菩萨而设的教说,肯定佛性,为菩萨实现己身与众生成佛的理想阐明根源,指如来藏系统的经典而言。圆教则和别教须以无量的观行来逐渐开显佛性的说法不同,认为就当前意识的一念中就能显现佛性,是化最上利根的人,故名圆教。〕的判教理论相结合,以说明佛的说法内容即「四教」的接引贯通关系。智顗认为,二谛有四正二谛和过渡性的三种二谛、互相接引,层层升进,最后归结为最高最圆满的真实。

智顗提出以佛性与真理的关系为基准来区分二谛的类别。他把二谛分为理外和理内二种:「理外二谛」指真理在佛性之外,真理与佛性分为两截;「理内二谛」是真理在佛性之内,真理与佛性相合为一。这两种二谛又各分相即与不相即的两种,共成四种二谛。「理外不相即二谛」强调生灭观,认为色空分离,色灭了才是空。「理外相即二谛」则强调无生观,认为色空不离,色中便有空。「理内不相即二谛」强调无量观,认为真谛与俗谛有无量相状。「理内相即二谛」则强调无作观,主张远离生灭造作,真证圆实之理。智顗还以上述四种二谛的顺序来分别诠释藏、通、别、圆四教的教义。〔注释:详见《四教义》卷2,第46卷,728页上、中。〕此外,再有三种被接(接引)二谛,合为七种二谛。《法华玄义》卷2下言七种二谛云:

所言七种二谛者:一者,实有为俗,实有灭为真;二者幻有为俗,即幻有空为真;三者,幻有为俗,即幻有空、不空共为真;四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为真;五者,幻有、幻有即空皆名为俗,不有不空为真;六者,幻有、幻有即空皆名为俗,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为真;七者,幻有、幻有即空皆为俗,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为真。〔注释:《大正藏》第33卷,702页下。〕

这里讲的七种二谛是:

第一种藏教的二谛,以实生实灭的实有为俗谛,以灭了实有归于空无为真谛,也即「析色为空」,为小乘教的说法。智顗认为,此说虽对破除执着诸法为实有的世俗认识有积极作用,但以实有时无真,灭有时无俗,二谛实不能同时并存,因而二谛义也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种通教的二谛,不是「析色为空」,而是色当体即是空,色本来就是空无自性的,如此有非实有,而是幻有,幻有是俗谛,幻有即空是真谛。这是通于声闻、缘觉、菩萨等三教的说法。

第三种别接通(别入通)的二谛,也以幻有为俗谛,又认为仅以空为真,是只见「空」不见「不空」,这种偏于空寂的空,为「但空」,空应当含有不但空之意,因此,主张以空、不空共为真谛。这是别教接于通教所说的二谛。

第四种圆接通(圆入通)的二谛,同样以幻有为俗谛,又以为空、不空共为真谛,虽见中道之理,但实无功用,因为「空」破有「执」,「不空」只是表示不能执着于「空」而已,并没有立一切法的作用。所以,进而主张以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为真谛。这里「不空」即「如来藏」,含藏一切法,或者说具有含藏一切法的功用、作用。这是圆教接于通教所说的二谛。

第五种别教的二谛,是以说有说空为俗谛,说不有不空的不二中道为真谛。这不二中道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不有不空「但中」之理。「但中」谓「空」、「假」是现象层面,「中」是本体层面,中与空、假是互相分立的,非圆融无碍的,此中谛为「但中」。

第六种圆接别(圆入别)的二谛,也是和别教一样以说有说空为俗谛,但真谛则与别教不同,认为只以不有不空为真谛,还只是「中理」(中道),还不能表明它具一切法,只有说不有不空的中道而又「一切法趣不有不空」即具足一切法才是真谛。这是圆教接于别教的二谛。

第七种圆教的二谛,和别教、圆接别的二谛一样,也以说有说空为俗谛,但在真谛方面,认为不仅「中」具有一切法,「有」与「空」也同样具一切法,主张以「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为真谛。圆教的二谛是说,在有、空之外,别立中道,有、空、中三谛隔别,是不圆满的,只有三谛相即,圆融无碍,才是圆满的。也就是说,真与俗是相对而不异,不同而同,真即是俗,俗即是真。故也称「不思议二谛」。智顗在一种吊诡的模式下弥合真谛与俗谛的差异,实质上是把一切归结为一念心所具足:若一念心是无明,则一切是俗;若一念心是法性,则一切是真。真与俗不二而二,具在一念心。

智顗的七种二谛说是佛教真理观的新创造,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与判教结合,对佛教各派的学说和不同经典的教义,给予真理论的说明与定位,从而调和了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二是引入如来藏、佛性的观念,充实「不空」、中道的内容,把二谛说和佛性说、心性说结合起来。三是把真俗二谛的二分法逐渐转为有、空、不有不空(中)三谛的三分法,即在二谛的基础上演化为三谛,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开展为三分法。四是强调圆融,以真俗二谛圆融,有、空、中三谛圆融为最高、最圆满的真理。

二、三谛圆融说与中道佛性化

(一)三谛的提出

从上述七种二谛说来看,智顗认为佛教义理是经历了由二谛发展到三谛的过程,佛教真理是不断发展的。他用三谛来评述后五种二谛说,表明三谛说与二谛说是密切相关的,三谛说是在二谛说基础上的展开。智顗在《四教义》卷2中就三谛名义的来源和三谛的涵义说:

三谛名义,具出《璎珞》、《仁王》二经。〔注释:此二经学者多疑为伪作。又二经论三谛名义,见《菩萨璎珞本业经》的《佛母品》和《因果品》,《仁王般若波罗蜜经》的《二谛品》和《受持品》,详参《大正藏》第24卷,1018页中~1019页中;《大正藏》第8卷,829页中、833页中。〕一者有谛,二者无谛,三者中道第一义谛。所言有谛者,二十五有世间,众生妄情所见,名之为有……无谛者,三乘出世之人所见真空,无名无相故名为无……中道第一义谛者,遮两边,故说名中道……最上无过,故称第一义。〔注释:《大正藏》第46卷,727页下。〕

同类推荐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老子如是说

    老子如是说

    长篇文化哲学散文《老子如是说》,利用东西方一些哲学成果,以当代人的科学思维,特别是宇宙学的新认识,冷静地剖析、客观地批判与弘扬并重,科学化地解读《老子》,破译《老子》深刻的哲学密码,溯本求源,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哲学的本真,叙前人之未叙。启迪思想,照亮心灵,净化道德,革新习俗,引人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性格的两面,更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性格的多面性与深刻性。文笔幽美鲜活靓丽,恣肆纵横。
  •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是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德里达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的第三卷,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本书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 前世今生(全集)

    前世今生(全集)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描写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事件:一位普通病人凯瑟琳因焦躁来到魏斯医生处治疗,却在被催眠后惊现86次生命轮回!这一事实不仅改变了病人,也让心理催眠师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信奉科学的医生甘冒职业风险,记录此书,透露生命的不朽与真义。《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魏斯和他的女儿艾米跟我们共同分享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前世回溯即通往灵性目标的神秘之处。
  •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

    美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浓缩康德、黑格尔、尼采、佛洛伊德等众多哲学家思想精华。本书缘起于作者主持的“周二哲学研讨会”。在四年时间里,通过围绕“美与决定,美的决定”这一问题的讨论,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选择提拉米苏,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了减肥?一个老实人为什么会喜欢黑帮片?一幅举世闻名、众人称赞的油画又为何无法触动我?我们有太多需要选择的时刻,那些非此即彼的选项,每次都在拷问内心,让我们恐惧未来,怀疑自己,在现实面前不知所措。这一次,放下对自己的怀疑,让美的愉悦指引我们直面自己平常害怕的东西,直面神秘,直面自我的黑暗面。
热门推荐
  • 光阴收容所

    光阴收容所

    其实往往内心才会有最纯正的黑暗,因为阳光触及不到。在每一个人的过往里,都隐藏着一段不愿被曝光的岁月。
  • 超凡画家

    超凡画家

    在这个乱七八糟的时代,出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少年,然后,这个时代崩盘了.....PS:本书整体风格轻松,偏动漫风,一丢丢的滑稽,一丢丢的热血,信息量大,细节多,高朝不断。关注小白不迷路,小白带你上高速!————————简介分割线————————小白不是大神,如果硬要说是,请玩家自行猜测。
  •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从人类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开始,伴随而来的各种痛苦也就应运而生。生活之苦、疾病之苦、对死亡的惧怕、对财富的贪恋、内心的烦恼、情感的波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殚精竭虑,叫苦不迭,挣扎在悲喜之间。每当痛苦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怨声载道、脆弱不堪甚至万念俱灰。其实,人生皆苦,苦就是人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学会接纳痛苦,增强战胜苦难的动力和信心,以及寻找到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和智慧。
  • 长生劫之黄泉

    长生劫之黄泉

    长生殿,远古时期一个超越六界的神邸。无极,集天地灵气而生的神秘灵体,长生殿主人,六界号‘无极大人’。唯一与之相克的是从冥界衍生出的精灵的魂魄。“玄灵,若有来世,本座必许你十里繁华”。“无极,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便誓要将这六界生灵屠尽,为你陪葬”!千年后,长生殿易主,她失了魂魄,从此永生不灭,却唯独记得他……
  • 龙女现代录

    龙女现代录

    传说公龙性淫,龙女思衷。也有人说公龙与万物生异类,而龙女与万物生龙女。漫漫长河,世间已无公龙身影,但是龙女一直得以继承,但与之祖先,能力与寿命都在退化,等到了我这一代,几乎都是短命的。一场无意雾海的旅行,一颗龙王之眼的贪婪,导致我进入异世,与鲛人结下缘分,遇见先祖,经历一番折磨与痛苦,恍然得之真爱,一起共赴新生。
  • 凡人剑传

    凡人剑传

    秦昊不想再当凡人,他想修炼,想到天上去看看。
  • 虚空交易系统

    虚空交易系统

    一个身死之人,意外地得到了可以跨越诸天世界的交易系统,但这到底是天降的机缘还是他人所做的陷阱?谁又能知晓呢。
  • 跌入大唐

    跌入大唐

    李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见同学跌倒,拉她一把罢了,竟也会跌倒。人从小到大谁没跌倒摔过跤啊?年轻人摔倒了,爬起来便是。可谁能想得到,这一跤,竟会一跤跌进大唐去?我是李制,可不是李治!但没用。人人都把我这个李制当成大唐的太子李治!成为太子应该是好事儿啊,但谁来告诉我,我这个太子怎么这么悲催?被追杀……被围攻……被陷害……唐朝的李治应该没这些个倒霉事儿吧?这叫我可怎么活啊?
  • 魔法新历5001

    魔法新历5001

    “你作为一个龙战斗力也太差了吧。”“没办法,我就是个辅助。”当魔法技术革命数百年之后,魔法作为一个贵族专属的能力进入了普通人中,魔法的分类也越来越复杂。龙族从传说中最强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智慧种族。与此同时,世界形势也是复杂多变,各大国矛盾愈演愈烈,远古神明逐渐复苏,在巨大的危机中,和平发展的道路渺茫。“你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佣兵,怎么就来拯救世界了呢?”
  • 我的系统无限进化

    我的系统无限进化

    这是一个少年,穿越异世,携带系统,迅速成长为一个修界大鳄的故事!!轻松修炼,低调做人,是我的人生,前提是你别在我面前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