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27

第27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2)

竺道生还强调宇宙本体的法、理也体现在众生的心性之中,众生的本性、佛性,就是成佛的内在根据。他说:“夫体法者,冥合自性,一切诸佛莫不皆然,所以法为佛性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37卷,549页上、中。]意思是“体法”即“冥合自性”,而“法”就是佛性。由此又可以说,显现佛性也就是冥合自然。竺道生又说:“不偏见者,佛性体也。……不偏则无不真矣。”[注释:同上书,544页下。]“偏”,偏离,不正。“不偏”,不偏离正道,也就是无不真实。这是说,不偏,无不真,是佛性体,法与自然也是不偏,无不真的,在不偏、无滇 这层意义上说,佛性、法和自然这三者是相同的。竺道生认为,众生若能显发佛性,冥合自然,直觉宇宙真相,也就成就为佛了。

五、天台宗的“六即佛”说

“六即佛”说的“六”是修行的六个不同阶位(行位),“六即”是说六个修行的阶位彼此相即,互为一体。“六即佛”就是分设为彼此相即的六个修行阶位的佛。智顗《摩诃止观》卷1下和知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1、2[注释:详见《大正藏》第37卷,200页上~205页上。],对此均有详细论述,具体说是:

(一)理即佛

智顗说:“理即者,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如故即空,藏故即假,理故即中,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议。如上说三谛一谛,非三非一。一色一香,一切法,一切心,亦复如是,是名理即是菩提心。”[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大正藏》第46卷,10页中。]文中说“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和“菩提心”,就是指众生本有佛性而言,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三智中道,也就是佛的不可思议境界。而如来藏理和佛性是相即的,也就是说,这里讲的理,是就如来藏或佛性上讲的理,这个理就是一切众生都具有的如来藏或佛性,也就是空、假、中三谛之理。这个理在本质上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从这层意义上说,理即是佛,称“理即佛”。理即佛又作“理佛”,是从理上说一切众生即是佛。

(二)名字即佛

智顗说:“名字即者,理虽即是,日用不知,以未闻三谛,全不识佛法,如牛羊眼不解方隅,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菩提。”[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大正藏》第46卷,10页中。]“名字”,即名言概念。“知识”,此指善知识,即善于教导佛法正道的人。这是说“理”很难了知,如果从善知识处,或经卷中,也就是从名言概念中去闻知,也能通达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从这种意义上说,名字即佛。这是就闻知上,从名字与佛法的相即关系方面而立的行位。

(三)观行即佛

“观行”即实际修行,天台宗人指五品观行,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注释: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和正行六度五种修行方法和过程。天台宗人认为,既已了知名字即佛,进一步就要听闻佛教经论所说而生起随喜之心,再配合以诵读,讲经说法,导利众生,进而还要辅修六度,最后转为以六度的实践为主,以上五项修持,如此层层转深递进,就能使智与理,即智慧与佛性相应,制伏烦恼。这样的修行阶位,称为观行即佛。

(四)相似即佛

天台宗人说,经过五品观行后,不只是能制伏烦恼,而且要进一步断除烦恼,制伏无明,进而达到六根[注释:六根,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意根)。]清净。在这种阶位上,虽还没有真正证得理,但已与理相去不远,与理相仿佛,有如真证;这样的修持者,虽不是圣者,但犹如圣者,这是相似佛位,称相似即佛。

(五)分证即佛,也称分真即佛

“分证”是分断无明而证得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的意思。相似即佛只是制伏无明惑;分证即佛,是指不仅断灭了无明惑并证得了“三德”。天台宗认为无明惑有四十二品,断一品无明则证得一分中道。从初住位一直到等觉位,要断四十一品无明惑,并分证中道之位,是属于分证即佛阶位。

(六)究竟即佛

“究竟”,至高无上的境界。这是指断除第四十二品无明,显发究竟圆满的觉智,证得究竟解脱而入妙觉的佛位。

以上六佛虽因智情悟迷的深浅而有阶位的差别,但从体性上来看,六佛阶位又是不二不异,彼此相即的。如理即佛,也是名字即佛,乃至是究竟即佛,其他五种也是如此。天台宗人认为,六即佛以“六”表示阶位高下有序,可供修行者不生贡高我慢之心,以“即”表示六种阶位的体性完全相同,可令修行者不生自卑后屈之心,如此鼓舞修行者生发愿心、信心,依次修证,坚持不懈,即可终成正果。

六即佛说是天台宗的成佛理论,这种理论既把佛看作与众生不二的,又把成佛看成是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六即佛说的理即佛,不仅把理与佛打通,而且把理、佛性与佛打通,进而再把众生与佛打通,这就从佛与理、佛性以及众生的关系方面丰富了佛的涵义。还值得注意的是,六即佛说把成佛分解为依次渐进的过程,并强调六种阶位的相即关系,这可以说,修持者从修持成佛起点至最后修持功德圆满前都含有佛的因素、成分,这些因素、成分又是相互渗透、交叠的,这就启示人们从动态上去把握佛的意义。

六、禅宗的“如何是佛”说

如果说天台、华严等宗比较热衷于对佛身的阐述,那么禅宗则热心关注“如何是佛”的问题。打开禅宗的各种语录,师徒们关于“如何是佛”的问题比比皆是,具体说法数以百计,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茫然莫解。“如何是佛”的问题,包含什么是佛和怎样成佛两重意义,下面就第一重意义的若干说法,加以归纳概括,梳理成四种典型说法,并揭示其共同实质。

(一)心即佛

禅宗人对“如何是佛”的基本回答是心即佛。“心”,有的侧重指主体的现实心灵,有的则偏于指主体的清净心,即心的本性。“佛”,有的指佛性、佛心,有的指佛果。心与佛的关系,有的强调两者互不相离,有的则认定两者是相等的、无差别的。心即佛的典型说法有:

是心是佛。被奉为禅宗二祖的慧可在回答什么是佛的问题时,对弟子说:“是心是佛”[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3,《大正藏》第51卷,220页下。],认为众生的心就是佛。后来马祖的弟子大珠慧海也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43页下~444页上。]

即心即佛。史载:“马祖因大梅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注释:《无门关》[30],《大正藏》第48卷,296页下。]。又有大珠慧海解释“即心即佛,那个是佛”的记载:“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慧海)云:‘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夫对。师云:‘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注释:《景德传灯录》卷6,《大正藏》第51卷,247页上。]也是强调众生的自心即是佛。

心即是佛。黄檗希运说:“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唯此一心即是佛……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注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79页下。]希运认为心是佛与众生共同的主宰,心是众生,心也是佛。

以上三种说法的表述虽略有不同,其思想实质是一致的,都是肯定无论是众生心,还是佛心,其心的体性是与佛无异的,此心即是佛。

禅师们对于“此心即是佛”的“此心”,也有不同的表述,重要的有:

念佛心是佛。被奉为禅宗四祖的道信宣扬“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注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6页下。],把念佛心与妄念相对立,认为排除妄念,专心念佛,即能心中见佛,从这一意义上说,念佛心也就是佛。

自心是佛。禅宗六祖慧能大力倡导自心是佛说。他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注释:《坛经》[52]。]慧能讲的自心,也就是自心具有的自性,他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注释:《坛经》[35]。]“自心是佛”是指自心悟、自性悟而言,处于迷妄状态的自心、自性,不是佛而是众生。

清净心是佛。黄檗希运提出了“本源清净心”的概念,以及“此心是本源清净佛”[注释:《指月录》卷10,《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17页。]的命题,强调此心是本源之心,是心本体,众生若能直下体悟此心,当即是佛。[注释:详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80页中、下。]希运弟子、临济宗创始人义玄进一步说,一念心上清净即是佛[注释:详见《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如此每一念心上都清净不染,“心心不异,名之活祖”[注释:同上书,499页下。]。这是强调众生日常的清心,就是真正的祖师、真正的佛,从而最充分地肯定了人类的主体价值。

“汝自是佛”与“我即是佛”。当弟子向师父请教“如何是佛”问题时,有的禅师往往回答问者说,你本人就是佛。“师(福州大安)上堂云:‘汝诸人决来就安求觅什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注释:《景德传灯录》卷9,《大正藏》第51卷,267页下。]又如“僧问:‘如何是佛?’师(大龙山智洪)曰‘即汝是’”[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3,《大正藏》第51卷,394页上。]。又“裴一日托一尊佛于师(黄檗希运)前,跪曰:‘请师安名。’师召曰:‘裴休!’公应诺。师曰:‘与汝安名竟。’公礼拜。”[注释:《指月录》卷10,,《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乙第2册,115页。]这是说,佛的名字就是裴休,你裴休就是佛。又如“庐山归宗寺法施禅师策真,曹州人也。姓魏氏,本名慧超,升净慧之堂,问:‘如何是佛?’净慧曰:‘汝是慧超’。师从此信入’”[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5,《大正藏》第51卷,417页上。]。这里回答的意思是:你慧超就是佛。近代自称虎禅师的杨度也高唱“我即是佛”,称“一旦此心豁然,我即是佛。死去活来,大彻大悟”[注释:《<我佛偈序>赠美国贝博士》,《杨度集》,657页。]。所谓“汝自是佛”与“我即是佛”,都是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思想基础上,强调心外无佛,由此,你我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

(二)无心是佛

禅宗继承印度唯心一系的思想,也吸取般若空宗一系的学说,强调禅悟解脱是“离一切相”的。史载:“问曰:‘诸经说,佛常住;或即说,佛灭度。常即不灭,灭即非常,岂不相违?’答:‘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何有出世入灭之实乎?见出没者,在乎机缘。’”[注释:《景德传灯录》卷13,《大正藏》第51卷,307页中。]这是圭峰禅师宗密对佛的生灭出没问题的回答,认为佛是离开一切相的,从本质上说,并无出世入灭。所谓出世入灭的相状是随机缘而定,并非佛身真正具有的。临济义玄也说:“古人云,如来举身相,为顺世间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注释:《指月录》卷14,《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66页。]意思是说,所谓佛身体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为顺应众生的世俗之见而讲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佛的真形是无相的。禅宗认为,佛是离一切相的,因此禅修者也应无求无著。黄檗希运说:“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惟学无求无著,无求则心不生,无著则心不染,不生不染即是佛。”[注释:《景德传灯录》卷9,《大正藏》第51卷,271页下。]无求无著,就是心不生不染,这也就是佛。“心不生”就是“无心”,无心就是佛。史载:“常州僧灵觉问曰:‘发心出家本拟求佛,未审如何用心即得?’师(南阳慧忠)曰:‘无心可用,即得成佛。’曰:‘无心可用,阿谁成佛?’师曰:‘无心自成,佛亦无心。’”[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39页上。]南阳慧忠认为“无心”成佛,佛也“无心”。进一步,他还认为“无即佛”。常州僧灵觉“问曰:‘如何是一念相应?’师曰:‘忆智俱忘,即是相应’。曰:‘忆智俱忘,谁见诸佛?’师曰:‘忘即无,无即佛。’曰:‘无即言无,何得唤作佛?’师曰:‘无亦空,佛亦空,故曰无即佛,佛即无’”[注释:同上书,439页中。]。这是说忘却记忆智慧就是无,无也是空。忘却忆智即是无,即是空,也即是佛,因为佛是空无一切相的。

“心即佛”与“无心是佛”两个命题,实际上是统一的,两者都是从不同角度讲心与佛的关系。“心即佛”是说众生都有佛心、佛性,肯定心与佛不相离,直至认定心等同于佛。“无心是佛”则是强调学道修禅者对于佛身形相不要执著和追求,这样的“无心”就是佛。可以说,“无心”是对主体“心”的活动内涵的进一步规定,“无心是佛”是对“心即佛”的进一步说明。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时而说“即心即佛”是对“心即佛”的进一步说明。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时而说“即心即佛”,时而又说“非心非佛”[注释:《古尊宿语录》卷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94。]一样,两者并不矛盾。非心非佛是破除对心与佛的执著,以避免将心觅心,将佛觅佛而不得解脱,这是对即心即佛的特定意义的否定,也是对即心即佛的更深层意义的肯定。

(三)“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沩山灵祐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注释:《指月录》卷12,《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37页。]“如如佛”,即法身佛,意思是说,真理不受一尘污染,无数修行法门中,不舍任何一种法门。若果直指人心,一切情想俱尽,心体就显露出真常状态。由此理与事圆融不二,也就是如如佛,或法身佛了。这是在自心觉悟的基础上,实现理事相即无碍的境界,这样的禅境也就是佛的境界。

(四)其他种种回答的背后

对“如何是佛”的问题,禅师们除了上述正面的回答以外,还有种种意在言外的回答,这些回答意在触动问者的灵性,令人十分费解。然而仔细体会,也仍有思路可寻,有真意可求。下面我们加以简要的分类评述。

形象喻说。不少禅师在回答“如何是佛”的问题时,往往是以各种不同形象的事物来回答,如答“麻三斤”[注释:洞山守初语,《碧岩录》[12 ],《大正藏》第48卷,152页下。]、“土块”[注释:《严阳尊者》,《景德传灯录》卷11,《大正藏》第51卷,287页上。]、“殿里底”[注释:《赵州从谂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0,《大正藏》第51卷,277页下。]、“白额大虫”[注释:《法轮彦孜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7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干屎橛”[注释:《无门关》[21],《大正藏》第48卷,295页下。]、“洞庭无盖”[注释:《道吾悟真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33页。]、“金沙照影”[注释:《凉蜂洞渊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41页。]等等。“麻三斤”、“殿里底”、“土块”,是指佛殿里麻缠泥塑的佛像,意思是殿里的佛像只有象征意义,学道者不要执著佛相,向外追求。“白额大虫”即老虎,“干屎橛”乃擦拭人粪的东西,是污秽的,意在表明执著佛的名字是毒害、污染自心清净本性的,应当打破向外对佛名字的执著,而转向对内追求自心的清净。至于“洞庭无盖”、“金沙照影”,是说佛法现成,大地万物无一不是佛的当体。

同类推荐
  • 人的哲学镜像

    人的哲学镜像

    本书在逻辑层次上从人的原始性(兽性)谈至人的进化性(人性),再进至人的崇高性(神性),通过对抗战历史的反思、文字文化的求索和宗教实相的追问等,以递进的哲学分析,劝勉人们向往崇高而不是流于恶俗、广爱于物而不是堕于自私,让人清楚认识“人”自身,使人少在欲望的驱使下犯下罪愆,由此引出本书的结语——回答“人性会好吗?”的问题,并阐明全书的思想核心:由“良知”为出发,向“慈悲”而迈进。
  • 天堂的证据

    天堂的证据

    成千上万的人都曾有过濒死体验,但科学家们一直声称这不可能。埃本·亚历山大医生也曾是这些科学家中的一员。之后,他的大脑突然得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大脑中控制思维和情感的部分,也就是让人类从根本上区别于动物的部分,完全失去了功能。不论这个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令人震惊的。而它选择了亚历山大医生,便使得整个故事有了革命性的意义。只要有信仰,不管你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无法忽略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或许会改变你的人生。
  • 老子如是说

    老子如是说

    长篇文化哲学散文《老子如是说》,利用东西方一些哲学成果,以当代人的科学思维,特别是宇宙学的新认识,冷静地剖析、客观地批判与弘扬并重,科学化地解读《老子》,破译《老子》深刻的哲学密码,溯本求源,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哲学的本真,叙前人之未叙。启迪思想,照亮心灵,净化道德,革新习俗,引人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性格的两面,更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性格的多面性与深刻性。文笔幽美鲜活靓丽,恣肆纵横。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本书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堪称一本女性主义的重要读本。
热门推荐
  • 古道仙恒

    古道仙恒

    神途破灭,仙路崩殒。自太古、神古、仙古三大纪元后,翰世难寻,浩土不再。唯有星路横空,诸方争据。梵音重鸣,悲歌弥响。孤舟泛渡,蓑影独立。浮生遗梦仙尘尽,空余古道孤影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丧尸掌控者

    丧尸掌控者

    科幻无敌流黑暗文。杀伐果断,心狠手辣,毫不留情。横扫一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做事全凭本心,不做任何解释。阿泽书友群:882424854.
  • Green Mansions

    Green Mans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戏曲集(全两卷)

    西游戏曲集(全两卷)

    小说《西游记》是“世代累积型成书”的典范之作,在其成书及接受过程中,“西游记戏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当小说《西游记》问世以后,“西游记戏曲”又成为其传播流布的主要渠道之一。《西游戏曲集》汇集历代有关“西游记”的戏曲,其中不乏版本稀见者,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整理、校注,对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都大有裨益。
  • 世界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世界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世界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讲述了在奋斗的路上,生活是公平的。它不看容貌和出身,也不问金钱和地位,它只认人们付出的辛苦与智慧。能够笑着走到很后的赢家,必定是抓住每一段时光努力奋斗的人。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今天的努力是幸运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越努力,才会越幸运。你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姿态,世界就会还你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 我的非人类女战士

    我的非人类女战士

    被召唤到了一个千年之后的异星世界时,发现自己陷入了被人追杀的一系列事件中。在追杀与反追杀的较量中,他只想拥有一个可以重新开始的自己。却没料到,忽略了身边的一个人……
  • 超兽武装之崛起于七平

    超兽武装之崛起于七平

    穿越到超兽武装,降临在七平。圣战还没开始?那我趁机在这奋斗,在这崛起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羽晴殇

    羽晴殇

    写在前面:在断空时代,在追求力量与处理感情的道路上,直到最后,活下来的人聚集在一起,看谁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