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29

第29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4)

天台宗人智顗的“三身相即”等新说,颇具宗教哲学色彩。智顗说:“一身即是三身,不一不异。”[注释:《妙法莲华经文句》卷9下,《大正藏》第34卷,129页上。]认为法身不仅指遍于一切处的如来,而且也就是报身、应身,报身、应身是法身。这是天台宗三身相即的佛身观。这种佛身观强调三身都是本来自然,不假任何造作的原来佛,也称“无作三身”。智顗说,这种三身相即说是“秘密藏”,对一般修行者是秘而不传的,“秘密者,一身即三身名为秘,三身即一身名为密。又昔所不说名为秘,唯佛自知名为密”[注释:同上书,129页下。]。这是天台圆教的说法,即不只是从纵横两个方面解说佛身,而且还从不纵不横的相即关系来说明佛身:“若但性德三如来者是横,但修德三如来者是纵,先法次报后应亦是纵,今经圆说不纵不横三如来也。”[注释:《妙法莲华经文句》卷9下,《大正藏》第34卷,128页中。]意思是说,只从真如法性的角度,以究尽实相、所得智慧和名称普闻来分别说法身、报身和应身,是横的说法;只从修持功德的角度,依于法身得有报身,再依于报身得有应身,是纵的说法。圆教是不纵不横,不分先后,也非并列,不偏一方,圆融相即。天台宗认为这是最圆满的说法。

天台宗人把佛教经典从教法内容的角度,由低到高分为藏、通、别、圆四类,称“化法四教”。由此又根据四教的差别而立三藏佛、通佛、别佛、圆佛四种佛。此宗宣称,信奉四教的众生由于根机的不同,所见的佛身、佛的形相也是不同的。藏教人见的是佛的“劣应身”,佛现丈六卑小之身,住于凡圣同居的国土。通教人见的是佛的“胜应身”,又称“带劣胜应身”,此身虽也丈六,但具有种种神通,变现自在。在这里,天台宗人把应身分为两种。胜应身又称“尊特身”,意为尊崇奇特之身。天台宗人又视胜应身为报身中的“他受用身”。此宗就报身的受用情况分为“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两种。前者是指如来修习无量福慧,而受用广大法乐之身,后者指的是如来以平等智慧示现清净功德身和弘扬佛法之身。别教的人,观他受用报身之佛,至于天台宗圆教的人则是观清净法身之佛,这是法、报、应三身相即的佛,其相状最为庄严美好。天台宗人知礼(960-1028)和其门下仁岳还就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以及毗卢遮那佛形相优劣等问题展开辩论,构成了佛身说丰富而生动的一页。[注释:详见《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大正藏》第37卷,221~223页。]

(二)华严宗的解境十佛说和行境十佛说

华严宗人十分重视从整体思维上观想宇宙,观想佛的功德、佛境、佛身。智俨(602-668)提出了解境和行境二种十佛说:“此之三位(按指法身、报身和化身),若一乘义,所有功德,皆不离二种十佛:一行境十佛,谓无著佛等,如《离世间品》说。二解境十佛,谓第八地三世间中佛身、众生身等。”[注释:《向生成佛德差别义章》,《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卷3,《大正藏》第45卷,559页下~560页上。]认为按照一乘佛教的究极教理,佛的全部功德可以分为二种十佛来说明。这又称二种十身说。其后,法藏、澄观又相继加以发挥,从而形成了富有哲学内涵的佛身说。

行境十佛说。“行境”,指修行的境界。华严宗人从十个方面来说明菩萨修行所达到的佛果和所成就的佛身。这佛身指毗卢遮那佛,也称周遍法界身,具足了十德或十身,澄观称之为“佛上自有十身”[注释:详见《华严经疏钞玄谈》卷3,《续藏经》第1辑第8套第3册,208、211页。]。根据旧译《华严经》卷42《离世间品》载,十佛(十身)是:(1)无著佛,谓已完成真实的觉悟,不执著于生死(迷)、涅盘(悟),而安住于世间,也称正觉佛。(2)愿佛,生有宏大的誓愿力。(3)业报佛,由庄严修行而得果报。(4)持佛,以精神主体“净识”维持善根,以成就正觉。(5)涅盘佛,常住于涅盘。(6)法界佛,佛身遍满一切法界。(7)心佛,一切唯心现,心是佛,心即佛。(8)三昧佛,常住于深沉的禅定状态之中。(9)性佛,以不变的真理为本性。(10)如意佛,具有如意自在的神通力,能对众生如愿施以教化。[注释:详见《大正藏》第9卷,663页中。]十佛的名称,旧译《华严经》卷37所载略有不同,与新译《华严经》卷53、57所载也略有小异。十佛中的无著佛表示如来的总德,其他九佛表示如来的别德。行境十佛是表示佛的功德、特性和功能,强调一佛具有十身,十身集中于一佛上。

解境十佛说。“解境”,指解悟照了的境界。华严宗人认为,菩萨以真实的智慧解悟照了法界时所见的万事万物,无不是佛,都是佛身。大略加以区分,可分为十类,称解境十佛,或解境十身。据旧译《华严经》卷26的《十地品》载,十身是:(1)众生身,一切众生身即是佛身。(2)国土身,指一切山河大地草木国土,即是佛身。(3)业报身,众生前世业报即是佛身。(4)声闻身,声闻的果位即是佛身。(5)辟支佛身,缘觉的果位即是佛身。(6)菩萨身,菩萨之身即是佛身。(7)如来身,完成佛果的佛自身。(8)智身,具足完全智慧的佛身。(9)法身,佛自身的精神主体。(10)虚空身,虚空是无形、无相、无名、无碍而无所不在,此即是毗卢遮那佛的身相。[注释:详见上书,565页中。]华严宗人还认为,菩萨了知众生心的喜怒哀乐,而以众生等十身为自身。澄观认为,这十身是融通三世间的,故又称“融三世间十身”[注释:《华严经疏钞玄谈》卷3,《续藏经》第1辑第8套第3册,208~213页。]。三世间指众生世间(有情世间)、国土世间(器世间)和智正觉世间。十身中的众生身、业报身为众生世间,国土身为国土世间,此后从声闻起乃至法身和虚空身为智正觉世间。十身与三世间相互对应,融通无碍。十身融摄三世间而为毗卢遮那佛的觉体,又以十身为解悟毗卢遮那佛的觉体所知的境,称解境十身。解境十佛说体现了华严宗人的染净相融性和佛身多重性,以及对世间和出世间的融摄性等思想特征,颇富有哲学思维的理论意义。

(三)净土宗的阿弥陀佛“是报非化(应)”论

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中国净土宗尊奉的主要对象。阿弥陀佛是什么身?是报身还是化身?这是关乎阿弥陀佛佛格的大问题。隋代时一度流行的阿弥陀佛化身论的说法,曾引起净土宗人的深切关注和强烈反驳,他们强调阿弥陀佛是报身而不是化身。

隋代佛学大师慧远、智顗、吉藏等人都重视净土经典的研究,都把阿弥陀佛解释为应身(化身)。如净影寺慧远就说:

此佛从其寿命彰名,寿有应真,真即常住,性同虚空,应寿不定,或长或短。今此所论,是应非真。于应寿中,此佛寿长,凡夫、二乘不能测度知其限算,故曰无量,命限称寿。云何得知是应非真?如《观世音及大势至授记经》说,无量寿佛虽长远,亦有终尽,彼佛灭后,观音、大势至次第作佛,故知是应。[注释:《无量寿经义疏》卷上,《大正藏》第37卷,92页上。又,慧远在《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云:“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大正藏》第37卷,183页下)。]

“应”,应身,此指为化导众生而示现的佛身。“真”,真身,此指法身与报身。慧远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以寿命来标佛名的。寿命有两种,真身的寿命是永恒无量的,应身的寿命则长短不定。无量寿佛是应身而不是真身,他在应身中寿命很长,但也有极限。在他入涅盘以后,就由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依次接替作佛了。

净土宗人道绰、善导反对上述的解说。道绰(562-645)在《安乐集》云:

问曰:“今现在阿弥陀佛是何身?极乐之国是何土?”答曰:“现在弥陀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然古旧相传皆云,阿弥陀佛是化身,土亦是化土,此为大失也。若尔者,秽土亦化身所居,净土亦化身所居,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今依《大乘同性经》辨定报化净秽者,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彼经云:阿弥陀佛如来、莲花开敷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等诸如来,清净佛刹,现得道者,当得道者,如是一切,皆是报知佛也。”[注释:《安乐集》卷上,《大正藏》第47卷,5页下。]

这段话强调了在净土或秽土中所成就的佛是不同的,并以此为论据,批评以往那种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是化身化土的说法,强调阿弥陀佛不是在秽土中成佛的化身佛,而是在清净佛刹中成佛的报身佛。

善导(613-681)在《观无量寿佛经疏》卷1中也说:“问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答曰:‘是报非化。’”[注释:《大正藏》第37卷,250页中。]这里所说的“是报非化”,就是对慧远等人的“是应非真”说法的否定。善导还说:

又《观经》中上辈古代临命终时,皆言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人,然报身兼化,共来授手,故名为与。以此文证,故知是报。然报应二身者,眼目之异名,前翻报作应,后翻应作报。凡言报者,因行不虚,定招来果,以果应因,故名为报。又三大僧祇所修万行,必定应得菩提。今即道成,即是应身。斯乃过现诸佛辨立三身,除斯已外,更无别体,纵使无穷八相名号尘沙,剋体而论,众归化摄,今彼弥陀,现是报也。[注释:《大正藏》第37卷,250页中。]

这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的说法,进一步明确“报身兼化”,认为报身阿弥陀佛兼有化身。又说报身和化身是同实而异名,只因翻译不同而有别。从修行的结果来看,报身和化身是统一的,但从根本上说,今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善导还回应了阿弥陀佛的入涅盘问题,说:“入不入义者,唯是诸佛境界”[注释:同上书,250页下。],强调阿弥陀佛的佛境界是永恒的。

(四)禅宗的一体三身自性佛说

禅宗慧能(638-713)从人的自性上立论,也是自性来解释佛三身。他提出了一体三身自性佛的思想,说:

令善知识兼自三身佛: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当来圆满报身佛。色身者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在自法性,世人尽有,为迷不见,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色身三身佛。……此三身佛从性上生。何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何名千百亿化身?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知惠(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自不知见。一念善知惠即生,次名自性化身。何名圆满报身?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惠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常思于后,常后念善,名为报身。一念恶报却千年善亡,一念善报却千年恶灭,无常已来后念善,名为报身。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念念善即是报身。[注释:《坛经》[20]。]

意思说,众生自身即是三身佛,三身佛是众生自性派生的。众生自性本来清净,能生出一切诸法,这是法身佛。众生自性变化多端,不断思量,善心即向上化,恶心即向下化,此是化身佛。众生念念都善,就能荡尽欲望,灭除愚痴,即是报身佛。慧能把三身统一于众生自身,这是自性即佛和众生即佛思想的必然逻辑,也是对印度佛教三身说的重大发展。

慧能以后,禅宗学人又吸取法相唯识学的思想,运用八识说来阐述佛三身观念:“……转灭三心得三身:一根本心,即第八识转得法身;二依本心,即第七识转得报身;三起事心,即前六识转得化身。”[注释:《宗镜录》卷89,《大正藏》第48卷,900页中。]这是把八识分为三类心,心与三身相应,进而强调三身是三心所转得的。禅宗学人还从佛果位的视角来说明三身观念。《佛性论》卷2刘佛果位具有三种德相:断德、智德、恩德,禅宗也以三德配于三身,说:“一断德,断一切烦恼,即法身;二智德,总四智为报身;三恩德,恩怜悲育一切有情为化身。”[注释:《宗镜录》卷89,《大正藏》第48卷,900页中。]“四智”,此指法相唯识宗所立的佛果四智,指由八种识转变成的四种智慧,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认为灭一切烦恼惑业即是法身;具有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是报身;由于救度众生的愿力,而予众生以恩惠之德的是化身。禅宗以众生的八识三心和佛果的四智三德来配合说明三身,体现了唯识所变和转识成智的思想,反映了法相唯识学对后来禅宗的影响。

同类推荐
  • 马克思:思想传记

    马克思:思想传记

    本书由伊林·费彻尔所著,本书是德国马克思学研究专家伊林费彻尔的著作,费彻尔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进行了考证,回顾了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进步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完整地论述了关于道德思想与人类认识之间的关系。如今,在当代思想界的最新成就的基础上,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整理历代经典,更能体验到人类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人类文明的反思。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一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部分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天才的命运是一再被误解和一再被重新发现。尼采是属于年轻人的,愿你们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在本书中,尼采开创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艺术冲动学说,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热门推荐
  • 神级农场

    神级农场

    遭遇人生低谷的夏若飞意外发现祖传画卷中竟内含乾坤,自带一方独立的小空间。空间里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灵潭水,有医治百病的神秘灵花,还自带十倍时间流速,栽什么都是精品,种什么都长得飞快,养什么都能通灵性……从此,栽栽花、种种树、养养动物、撩撩美女,夏若飞开启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别样人生。※※※※※※※※※※※※※※※※※※※※※※※已完成130万字作品《重生之长风破浪》、460万字作品《超极品纨绔》,人品保证,请放心收藏阅读,书荒的亲们可移步老书开宰。※※※※※※※※※※※※※※※※※※※※※※※【书友群】300769830,有萌妹子出没,速来!VIP读者群号:295848872,进群需验证全订截图。
  • 每个人都有天使守护

    每个人都有天使守护

    作者首次将出生日期与色彩相结合,简单直接的进行分析。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十种颜色,解读了色彩中蕴藏的的能量信息。以及如何来运用这些色彩。人们常因外相而误解,却很少有人用心理解他人内在的美好。透过色彩或许你能看到不一样的信息。
  • 超级坦克大战

    超级坦克大战

    一场外星生物入侵把地球人类拖回二战老战场赶走外来者,人类又陷入纷乱的内战中试看王宁带领小伙伴如何在这场纷乱中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寄托
  • 海工记事

    海工记事

    一个文科女生误入海工界,在男性世界里的见闻录。
  • 天师不才

    天师不才

    文文简介:子不语,怪力乱神女主:正经时很正经,不正经时很不正经男主:是个迷女配:就不死,你来打我啊男配:人设简单,到处介入
  • 嫡女无敌之神医魅王妃

    嫡女无敌之神医魅王妃

    出嫁当日,相府废材嫡女北堂紫凝被两个姐姐陷害,毁容毁目,踢下悬崖,含恨而亡,21世界顶级雇佣兵集团——JS的老大“水银”华丽穿越,废材一朝重生,两年后强势归来,逆天出现在准夫君的大婚喜堂之上,真正的目的,却是要那一纸休书,还她自由身!几度华丽出手,“神医金铃”的名号名扬天下,光芒万丈!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将自己受过的羞辱折磨一一百倍奉还,纵使众人惊怒,又有谁能奈她何!废材!傻子?弃妃?都不是,她的身份,绝对让天下震惊!且看无敌嫡女惊天下,神医狂妃谁争锋!邪魅王爷不离不弃,她的心,渐起波澜…不求富贵荣华,但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不相离!精彩片段一:“我救了你的命,你要怎么报答我?”“姑娘的意思如何?不如,以身相许?”“既然如此,那你的人是我的,你身上的东西也是我的,拿来吧?”“身的东西?姑娘指的哪一部分?”“…”精彩片段二:“爱妃,来,咱们洞房。”“洞房?我不干!”“不用爱妃干,本王干就成了!”干你妹…简介无能,但愿内容能博您一乐,喜欢的亲们,看过来…
  • A Cumberland Vendetta

    A Cumberland Vendet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智脑有bug

    我的智脑有bug

    漆黑的云侵染了血色的圆月,青灰的石拼接了弯曲的小路,昏暗的灯带来了唯一的光明。远处小路上的人影,飞快的接近这唯一的光芒。人影的脸在逐渐的清晰,清晰的可见脸上的汗液向下流淌。也能清晰的感觉到那汗的冰冷,因为额头的汗刚流到脸颊,就已经开始结霜。近了,近了,伸出的双手顷刻便要触碰这光芒,但是只见那人脸上的双眼凸起,左手收回抓挠脖颈,仿佛那里有什么东西,右手拼命的像前伸着,只为了抓住那些许光明。......
  • 灵坚

    灵坚

    彼之英雄,吾之敌寇。一个人族少年死于一场灵族入侵之战,却意外地转世为了一个灵族少年,他将何去何从?
  •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读完这本书后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天文学自古以来就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文学早已经和其他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不断发展着的天文学,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天体世界的认识,而且给人类的各种“传统”观念以巨大的冲击。过去认为是正确无疑的,后来竟成了错误的;昨天认为是荒唐可笑的,今天竟然成了合理的;过去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或不可能做到的事,科学家竟把它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