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66

第66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1)

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念心清净即是佛和无事是贵人等心性命题。临济宗人的心性命题,一方面着重否定外在于生命,外在于心的超越理想,否定念念向外驰求,力主超佛越祖,肯定现实的人和人心的无限价值,强调禅的真正理趣内在于众生的生命之中,必须向内自省,重视开发现实人的“活泼泼地”创造精神;一方面又注重超越经教,独立穷究人生的奥秘,直观体认宇宙的真实,在禅修中普遍运用棒喝方式,甚至呵祖骂佛等种种在一般人看来是超常、反常的做法。这是佛教内部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人文主义人生观,其核心思想是对主体内在个性和外在行为的充分尊重。富有特色的临济宗的心性理论是对禅宗心性学说的发展。论述临济宗人的心性理论有助于深入认识临济宗人的禅修实践。

临济宗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创始人义玄,后来此宗又分别演出不同的派别,并产生出了黄龙派创始人慧南(1002-1069)和杨歧派创始人方会(992-1049),以及杨歧派的传人大慧宗杲和无门慧开等人物。我们的论述就以这些人的言行为主要依据。

心清净与自信心

禅修毕竟是为了成佛,怎样才能成佛呢?临济宗人也同样注意从心性方面去寻找成佛的根源,义玄说:

尔欲得作佛,莫随万物。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世与出世,无佛无法,亦不现前,亦不曾失。[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502页中。]

“法”,此指佛法。这是说,佛和佛法都是随心而生,随心而灭的。一心不生,也就无佛无法。若要作佛,只能从心上去寻找解脱的根源。一个人能否成佛,关键是心。又史载:

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垂开示。”师曰:“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无实有。”[注释:同上书,501~502页上。]

这里进一步说心清净是佛,心光明是佛法,处处无碍净光是佛道。“佛者,心清净”,这是义玄对佛的界定。他认为佛不是别的,就是心清净。什么是心清净呢?从思想渊源关系来说,义玄讲的心清净实际上和义玄老师希运的“本源清净心”,以及洪州神师的如来藏佛性说是一脉相承的。其实质都有是指本原性的清净心而非迷妄之心。义玄对心清净也有自己独特的论述,在这方面,他的“心心不异”和“心如幻化”的说法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义玄说:

唯有听法无依道人,是诸佛之母。所以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若如是见得者,是真正见解。[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8页下。]

古人云:平常心是道。大德,觅什么物?现今目前听法无依道人,历历地分明[注释:义玄常用“历历分明”、“孤明历历”等语,“孤明”,即“精明”,指心,清净心,无分别心;“历历”洞察分明,明了一切。“孤明历历”是既无分别,又能分别一切。],末增欠少。尔若欲得与祖佛不别,但如是见,不用疑误。尔心心不异,名之活祖。[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9页下。]

这里所讲的“无依”是指不攀缘任何对象,无所依托,无所依恃,具体一指不依菩提,不依涅盘,不依佛,不依各种内外条件。义玄认为,无依是佛法的精髓,成佛的原因,佛从无依而生。众生若真正悟解无依的意义,就会明白:佛无依无待,不依恃任何条件,是空无所得的,修佛修禅者便不应依恃或追求菩提、涅盘,以至成佛这样的实有目标。义玄认为,懂得这样道理的人,便是真正“无依道人”。这个“无依道人”,不依于任何事物,包括凡圣、染净等。可见这里讲的“无依”实质上也就是清净。无所依托,无所依恃,也就是心清净。“无依道人”就是心清净,就是体现众生此心本来面目的人。所谓“心心不异”,就是修持者始终保持心清净,不生变异。也就是众生现实的心无有间断,始终清净,不变不异,历历分明。具有这种活生生的平常心、清净心才是活祖佛,才是真正的佛。可见在义玄看来,人的现实的心性本质就是人的理想人格,“心心不异”的人,即无有间断地始终保持心清净的人,就是理想人格的体现者。

心清净的又一层意义是“心如幻化”。义玄说:

尔若达得万法无生,心如幻化,更无一尘一法,处处清净是佛。[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8页中。]

义玄认为,一切事物和佛法都是随心而生,随心而灭,心变即有,不变即无,即本身都是无生、无自性的。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看都是空的,都是空相。心如幻如化,心显现万物犹如魔术师的化作,所作并非真实的东西,不过是如梦如幻的假相,心本来不存在任何事物,甚至不存一切佛法,是处处清净的。众生若能具有这种见解,懂得万物和佛法是无生的、空的,懂得“心如幻化”,这就是佛了。可见,心清净就是从主观上排除执著万物和佛法为实有的观念,排除把心视为能实生万物和佛法的实有心的观念,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心就不清净,当然也就不能获得解脱了。

心清净是众生作佛的根据,由此义玄进一步提出一念心上清净就是佛的思想,他说:

尔要与佛祖不别,但莫外求。尔一念心上清净光,是尔屋里法身佛;尔一念心上无分别光,是尔屋里报身佛;尔一念心上无差别光,是尔屋里化身佛。此三种身,是尔即今目前听法底人,只为不向外驰求,有此功用。[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

“祖”,祖师,指开创宗派的人(开祖),或传承开创者教法的人(列祖)。“一念”,极短的时间,一瞬间。“一念心”,即一瞬间的心态。“无分别”,指主体对外界不作任何分别。“无差别”,指客观事物的平等一如,没有任何差异区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要想作佛、作祖,切莫刻意向外追求佛果、佛境,而要向内开掘自心功用。只要一念心清净、无分别、无差别,这就是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三身佛了。三身佛也就是现实的一念心清净的人。义玄认为,人们之所以在六道中轮回,受种种苦难,就是由于受世俗情智的阻隔而不得解脱。人们如果停止向外追求而转向内求,回光返照,当即就与佛、祖没有区别。这就是“一念心上清净即是佛”,也就是临济宗的基本命题和根本思想。临济宗的各种教学方法和禅修实践以及呵祖骂佛等超常行为,都是这一基本命题和根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在一念心清净即是佛的思想基础上,义玄又强调人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坚信人自身就是祖,就是佛。他认为人们所以没有成为祖、佛,关键是缺乏自信心。

如山僧提示人处,只要尔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尔若自信不及,即便茫茫地徇一切境转,被他万境回换,不得自由。尔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但与祖佛不别。尔欲得识祖佛吗?只尔面前听法底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

“山僧”,山野之僧,禅师自谦之称。义玄认为,人们没有成为祖、成为佛,根本问题是在于没有自信。所以强调自信,是因为人们自身本来就是祖、佛。听法的每一位都是祖、佛。义玄鼓励号召人们要有充分的自信。

所谓自信,就是断除怀疑、疑惑,自立自主,不依他人,不受人惑,不向外驰求。据此他又公开宣称:“如大器者,直要不受人惑,随处作主,立处皆真。”[注释:同上书,499页上。]“不受人惑”,就是坚信自己,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不崇拜权威。“不受人惑”的人,也就是祖、佛了。在义玄看来,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们要自我主宰命运,也就是不仅不要迷信他人,盲从权威,而且还要胜过他人,超越佛祖。自怀海、希运以来,禅宗人就提出超过祖师的主张,到了义玄时代,更是明确地主张“超佛越祖”,强调禅修主体应该也能够高于佛祖权威,从而把主体自立自信的思想推向了极致。

见闻觉知与全体大用

上面讲的众生主体的清净心,是无心,空心,是无生无死,无形无相的,是达一切相空的无分别心,这是心的一个方面。心的另一个方面,在临济宗人看来,又是本自具足,即自身就具有各种功能、作用,是能分别一切的,而这种分别的能动作用,又是落实在无分别的基础之上,是认识事物的实相——空相,是无分别的分别。临济宗人阐述了心的能动作用及其与心的内在体性的关系,这就进一步强调了人们的见闻觉知都是佛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佛性的整体作用,也称“全体大用”;作为佛性全体作用的见闻觉知,就是众生解脱成佛的契机。关于这一方面,义玄有一段非常典型的语录:

道流,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心既无,随处解脱。山僧与么说,意在什么处?只为道流一切驰求心不能歇,上他古人闲机境。道流,取山僧见处,坐断报化佛头,十地满心犹如客作儿,等妙二觉担枷锁汉,罗汉辟支犹如厕秽,菩提涅盘如系驴橛。何以如此?只为道流不达三祇劫空,所以有此障碍。若是真正道人,终不如是。但能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无一念心希求佛果。缘何如此?古人云:若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下。]

“道流”,指从事禅道的修持者。“十地满心”,即“十地心”、“十地”,指修持的十种心。“等妙二觉”,“等觉”,意为对于平等一如的真如理的觉悟,是菩萨修行到极位的觉悟境界。“妙觉”,指佛的觉行圆满的绝妙无上的觉悟境界。“三祇劫”,“三祇”即三僧祇。“僧祇”,意为无数。“劫”,时间名称。三祇劫为极其漫长的时间,义玄的这段话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说心是无形的,它通贯感官四肢而表现出见闻知觉等功用。心既然是无形的,空的,清净的,那么见闻知觉也就随处都是自由解脱的表现。二是说“十地满心”、“等妙二觉”、“罗汉辟支”和“菩萨涅盘”都是不能执著的。禅修者向外追求作祖成佛,是由于不懂得空的道理所带来的一种障碍。三是说真正的道人是无一念心希求佛果,既不作业,也不求佛,这也就是保全佛性的本来作用而随缘任运。现实人生由于受前世所作业(旧业)的支配,因此陷于烦恼悲苦之中,没有真正的自由。这就要求求道人顺随各种现实生活,深入生命的现实活动,充分发挥佛性的整体作用,使痛苦窘困的现实生活变得生机勃勃,活泼自在。这也就是在“要行即行,要坐即坐”的自然运作中,在见闻觉知中消除旧业,获得解脱。我们可以看到,这也是最充分地肯定日常现实生活,并在日常现实生活中体悟人生的真实,实现主体的高度自由。

临济宗人还继承和发挥了洪州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或“触类是道”思想,进一步提出“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当处发生,随处解脱”的命题,大力提倡主体的随时随地自觉、自悟。义玄说:

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工夫,总是痴顽汉。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境来回换不得。纵有从来习气,五无间业,自为解脱大海。[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8页上。]

大德,尔且识取弄光影底人,是诸佛之本原,一切处是道流归舍处。是尔四大色身不解说法听说,脾胃肝胆不解说法听法,虚空不解说法听法,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尔目前历历底,勿一个形面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若如是见得,便与祖佛不别。但于一切时中,更莫间断,触目皆是。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所以,轮回三界受种种苦。[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下。]

“五无间”,即五无间狱。在此地狱中,要经受一轮轮永无休止的折磨,是地狱中最惨烈之处。“弄光影底人

”,指只见表面而不彻见真理的愚痴者。义玄认为佛法并无用功处,只是平平常常的事,不必去刻意追求。即使是愚痴者,也有成佛的本原。弄光影的人实际上也是“孤明历历”的。具有清净心而能明了一切的众生,实与佛祖没有区别。佛法就在现实日常生活之中,“触目皆是”,只要随顺自然就能获得解脱。修道者要“随处作主”,把事事处处都视为道场,随时随地自我作主,不受外在的束缚,这样,在自主之处就都包含了并体现着常住真实的真理。日常行事都洋溢着佛法、真理,都是解脱成佛的契机。不懂这个道理而一味向外作工夫的人,就永远在轮回三界之中流转而不得解脱。

杨歧派创始人方会也说: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若据祖宗令下,祖佛潜踪,天下黯黑,岂空诸人在者里立地,更待山僧开两片皮。虽然如是,且何第二机中,说些葛藤。繁兴大用,举步全真。既立名真,非离真而立、立处即真。者里须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此唤作闹市里上竿子,是人总见。[注释:《杨歧方会和尚语录》,《大正藏》第47卷,641页中。]

这里说的“第二机”与上等的“大机”相对,约指一般的众生、修道者。杨歧方会这段话的意思与义玄所说有共同之处。他同样强调佛法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现象都是全部真理的体现。真理与存在紧紧相连,人们的自主之处就是真理之所在。这便是他所说的“繁兴大用,举步全真”。佛道者应当由此领悟,“当处发生,随处解脱”,即在自主自立之处当即解脱。也就是说,修道者在日常生活中,若能直指人心,自主自立,如此当初发生也就是解脱之处。既然佛法无处不在,为什么还要宣传佛法呢?杨歧方会认为,这只是为引导众生、修道者趣向得道成佛的权宜做法。佛法只能亲自体证,是难以言表的。

黄龙派创始人慧南说得更为形象、简洁:

“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道之于圣,总在归宗拄杖头上,汝等诸人何不识取!若也识得,十方刹土不行而至,百千三昧无作而成。[注释:《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637页上。]

“归宗”,指当时慧南所住的庐山归宗寺。“拄杖”,为僧人行脚、师父劝戒或上堂说法时所用的器具,有的在杖头上还安上大小环数个,摇动发声,以示警觉作用。慧南强调说,“道”和“圣”并不遥远,并不神秘,它们就在听法人触目得见的慧南手持的拄杖头上。他启发学人在拄杖头上即在眼前体悟真理之所在。学人若能识得,也就成就了修持工夫,进入解脱境界了。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道是道理

    道是道理

    人这一辈子,其实就做三件事:一是用嘴说话,二是用手做事,三是用心思考。显然,说话、办事都离不开“用心”。“心”之所在,必须通古今、明大道,而道家学问字字玑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洞悉万物、把握人心的规律,谙熟这些玄妙的人生道理,就可以在无为中成就有为,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本书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本书围绕“舍与得”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分为舍的境界、得的智慧、舍与得三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以期对读者思想上有所启迪,对人生的经营有所助益。
  •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

    该书从较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科技伦理,认为凡是科学技术本身或者科技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引发的所有关涉道德、义务、责任、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均应属于科技伦理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考察科学技术的伦理全貌,试图建立一套并列关系的论域分类体系,试图用科学技术本身为参照系,衡量科学技术与各种伦理问题涉及领域的关系为逻辑,尝试对科技伦理的不同研究领域进行了划分,共划分为本体域、主体域、客体域、学科域、工程域和管理域六个部分。希望这种观察能够准确梳理、表达和评价当代科技伦理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创新性的观点和意义,给人以有益启示。
热门推荐
  • 凤倾九歌:魔帝的妖娆宠妃

    凤倾九歌:魔帝的妖娆宠妃

    前世,她是天域神秘部落的灵族公主,为挚爱之人熄灭战火,为救族人和妹妹,落入神魔两族的陷阱之中,受尽折磨而死,她曾说:若归来之时,便弑神灭魔。今生,她是修灵一族的族长,因识人不精,耗尽全身灵力被逼跳崖,灵魂重合前世,前尘往事便寻迹塌来。即是重生,手持嗜血白玉琴站在强者的巅峰,她便要将曾经欺辱陷害过她的那些人亲手送入地狱。他,来自神秘的大洪荒时代,身份尊贵无比,高冷腹黑,唯一的目的却是千里寻她,弥补她欠他的两次大婚。当千帆过尽,他终是给了她一场天地与共,万人共赏的盛世大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一世情缘胭脂泪

    一世情缘胭脂泪

    相思寄,雪纷飞,柔情似水深似海,白骨红豆寄情丝。相思寄,雪白头,胭脂泪,相留醉,不求几生几世,只求白首不相离。她是个颗石头,生而为神,天生亘古无情之命格,无心亦无情,却在遇到他之后,知情缘,晓情爱,入相思。他是魔界君主,以一己之力,掌控整个魔界,生性残暴,不知情为何物,却在遇到她之后蜂,红鸾星动,情深似海。从此之后,宠妻入骨……一日她说:“我今生只仰慕师傅一人。”从此之后,她家师傅的桃花,蜂蛹而至,来一个她灭一个,来一双她灭一双。后来她召告六界,“此生此世唯爱云泽一人”世人便明白有些事,是一个乌龙,本以为没人找她麻烦了,没想到云泽的烂桃花,比师傅的还要多。
  • 灵族I—鹿城

    灵族I—鹿城

    灵元纪,将是人类焕发新生的时代!我叫苏眷山,我的使命是:守护我心目中重要的人!
  • 天龙帝尊

    天龙帝尊

    两个不同的宇宙,两个不同的少年,却有着相同的名字——天羽!他们先后死去,却又与对方借体重生,从此他们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他们又能否有一天能相遇?身在异世的天羽开启了十大天体排名第二的天龙之体后,一路高歌猛进,遇神杀神,魔挡杀魔!你说你是妖皇?笑话,给老子跪下称臣,万妖我为皇中皇!你说你拥有神体?呵呵,给你两个字,垃圾!
  • 明日之后之求生

    明日之后之求生

    本来是安和平静的大陆,因为一场不知名的病毒扰乱了平静,更可怕的是,那些感染了病毒的人无一幸免的变成了僵尸,没有人性并且以活人为食。那些平素亲和的帝国好像也摘下了面具,利用丧尸作乱,要南边的人臣服于他的强权之下。一个小人物,想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此踏上一段生死未卜的旅程。
  • 我能发现成功率

    我能发现成功率

    天降异能,可以看到一切的成功率!我今天出门运气很好?100%。会发财?0%。桃花运?100%。叶晨乐开花,屁颠屁颠的出门了。第二天,我今天运气很好?0%。那我就不出门了。——依靠成功率,走上人生巅峰!
  • 世间劫

    世间劫

    万古前的大劫,世间最巅峰的存在,为天道所不容的秘密……当一心复仇的少年楚轩遭遇这一切,他又将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 异界最强会长

    异界最强会长

    魂去、魂归。十几年如一梦,此梦却非梦......再次睁眼,面带微笑的容颜赫然停止。只见......面前的树林早已不在是当初自己最后曾见到过的景色。不甘自己的实力平庸,更不愿去回想自己前世的最后,但悔恨终究无用,且只能活在当下。最终,安梓梦决定“既然前世他们抛弃了我,那这一世,就由我来创造一个像家一样属于自己的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