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82

第82章 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3)

《经律异相?天部》中的「三界成坏」和「劫之修短」两节论述了宇宙变迁观和时间观。依照佛教思想,宝唱把灾与劫视为相通概念。灾有大有小,小灾又名小劫、中劫,大灾又名大劫。文中宣扬世界成坏的过程历经三小灾和三大灾。所谓三小灾是「劫初时,人寿四万岁,后转减促,止于百年,渐复不全,乃至十岁。……十岁之时谓三小劫:一刀兵,二饥饿,三疾病。」〔注释:《经律异相》卷1,《大正藏》第53卷,4页中。〕这是说,世界初成立时,人的寿命有四万岁,后来逐渐减少至百岁,乃至十岁,这时就出现三小灾。此时草木丽石也成刀剑,众生互相劫持、残杀;田地颗粒无收,众生饥饿难熬;疾病流行,众生气力羸劣。所谓三大灾是火灾、水灾、风灾。「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注释:同上书,4页下。〕火灾即火劫,此时天久旱不雨,海水枯涸,厚六万八千由旬的大地遍处冒烟,须弥山也渐渐崩坏,地下的地狱和空中的欲界、色界诸天也都归于空寂。待火自动熄灭后,便风起云涌,大雨倾盆,三千大千世界一片汪洋,洪水成灾,这是水劫。又经数千亿万年,水势渐渐减少,随之又出现风灾即风劫。风灾过后,是地劫。地劫不是大劫。地劫初成,天地更始,大地涌出甘泉,又有粮食、宫舍、并有诸佛随俗教化众生,开始了一个新的世界历程。

《经律异相》的三界成坏说,意在说明世界是运动的,不断变迁的,是一个不断产生和消亡的过程。这种世界变化观又是和佛教世界构成说密不可分的。佛教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构成的,也同样由于火灾、水灾、风灾而坏灭。《经律异相》讲的三小灾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痛苦,是人祸,三大灾属于自然灾害,是天灾。文中对于灾害及其后果的描绘,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各种灾害,尤其是自然灾害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是导致人们信仰佛教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根源,而对这种心理的疏导、宣泄,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

二、《法苑珠林》的劫量说

道世《法苑珠林》的宇宙时间观,主要集中在《劫量篇》中论述。和《经律异相》一样,也以三小灾和三大灾为纲展开阐发,但引文更多,论述也更为详尽。

关于「劫」的界定,《劫量篇》说:「夫劫者,盖是纪时之名,犹年号耳。然则时无别体,约法而明。」〔注释:《劫量篇》,《法苑珠林》卷1,《大正藏》第53卷,269页下。〕认为劫只是记时的名称而已,时间本身并没有独立的自体,需要就事物的变化来说明。道世在文中还就劫、小劫、大劫诸概念的关系,引佛典说,一小劫、二十小劫、四十小劫、六十小劫各名为一劫,而八十小劫则名为一大劫。这是为什么呢?他解释说,天界众生的寿量不同,有的是一小劫寿量,有的是二十小劫寿量,乃至六十小劫寿量,这样就是天界不同众生的不同寿量同名为一劫,其实一劫的时间长短含量是不统一的,至于八十小劫,内含成、住、坏、灭各二十小劫,故为一大劫。

《劫量篇》宣扬,世界生成以后,在「住」的二十小劫中间,即存续期有三小灾:疫病、刀兵和饥馑。第一小灾起时,有大疾疫,种种疾病此时皆起,尤其是在劫末的七日中,无量众生几乎尽遭疾疫而死。只有一人集合了阎浮提(南瞻部洲)的男女一万人生存下来,作为未来的人种。七日过后,大疫病一时止息。人的寿命又由十岁逐渐增加,至二万岁,乃至八万岁。若众生作恶多端,又没有佛的教化,则寿命又将依百年减十岁的速度,逐渐减少,直至仅有十岁为止。住劫中的第二小灾,起在人寿十岁时,此时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斗争开始,直至四方诸国间的互相讨伐,刀兵横行,杀气冲天,尤其是在劫末最后七日中,众生横尸遍野,死亡无量。此时也有一人集合了阎浮提的男女万人,留为未来的人种。七日过后,刀兵一时停歇。众生又辗转行善,从十岁至二万岁,乃至八万岁。住劫中第三小灾是大饥饿,与上面两小灾一样,也是在后七日中众生饿死无数,只留有一万人种,也是七日过后饥饿实时停止,众生又由十岁逐渐增至八万岁。关于三灾经历时间的长短,一些经典的说法不尽一致,有说三灾的高峰期都是七日,有说刀兵七日,疫病是七月又七日,饥谨则长达七年七月七日。

道世在《劫量篇》论述「坏劫」和「成劫」时说有三大灾,即火、水、风灾。他还指出:「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为际;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为际。」〔注释:《劫量篇》,《法苑珠林》卷1,《大正藏》第53卷,274页中。〕三大灾所波及的范围为什么不同呢?他说其原因是上述天的寿量不同。三大灾的先后顺序是火灾、水灾、风灾,而且是七度火灾后才起一度水灾,如此反复八次后,起一度风灾。〔注释:详见《劫量篇》,《法苑珠林》卷1,《大正藏》第53卷,275页下。〕由于三大灾发生有先后,且相隔时间极长,因此无量世界有的将坏,有的将成,有的正坏,有的已空,有的正成,有的已住,整个世界无间无断,无穷无尽。〔注释:详见上书,275页下。〕

《劫量篇》在论「时量」时,援引《新婆沙论》解说了「中间劫」等三种劫的时间含量,文云:

劫有三种:一中间劫,二成坏劫,三大劫。中间劫复有三种:一减劫,二增劫,三增减劫。减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世间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经二十中劫世间坏,二十中劫坏已空,此合名坏劫。总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十中劫,初一唯减,后一唯增,中间十八亦增亦减。故「对法论」云,由此劫数,显色、无色界诸天寿量也。〔注释:同上书,272页下-273页上。〕

这是把劫分为由短到长的密切联系的三种,中间劫是减、增、增减劫共二十中劫的合称。由二十中劫世间成(「成」)和二十中劫成已住(「住」),合名成劫;二十中劫世间坏(「坏」)和二十中劫坏已空(「灭」),合称坏劫,即成劫和坏劫各四十中劫,合成劫坏劫为大劫。这里的中劫和前面讲的小劫是一样的,同为相对大劫而言,即八十中劫或八十小劫同为一大劫。《劫量篇》还强调色界、无色界诸天寿量可以通过世间的中间劫显示出来。这也就是说,世界的变迁由不同的劫表现之,世界的时间可用劫来度量。

《劫量篇》在论述「时量」时,是从宏观的角度,以极长的时间单位「劫」来表现世界的变迁和时间的含量,而在论述「时节」时,则从微观的角度,以极短的时间单位「剎那」(梵语ksana音译)来表现世界的生灭无常和时节的构成。不同佛典对于表示时间单位的概念的解说并不完全一致,这里仅把道世所引加以论述,以见一斑。文说:「时极短者,谓之剎那也。」〔注释:《大正藏》第53卷,273页上。〕「一弹指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注释:同上书,273页中。〕「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复有九百生灭。」〔注释:同上书,273页中。〕可见,剎那是非常非常短暂的时间。又说:「一剎那者,翻为一念。百二十剎那为一怛剎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剎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三十摩睺罗为一日夜,计有六百三十八万剎那。」〔注释:同上书,273页中。〕这里不是以九十剎那为一念,而是把一剎那译为一念,然后是由念→瞬→息→须臾→一日一夜。又说:「十五夜为半月,两半月为月,三月为一时,两时为一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注释:同上书,273页下。〕这里的「时」相当于「季」,即三月为一季。时间推进是日夜→半月→月→时(季)→行(半年)→年。一年即一岁。随后文中又以岁为时间单位,描述小、中、大三劫,成、住、坏、灭四劫的时量。

道世还引《长阿含经》强调:「有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注释:《大正藏》第53卷,277页中。〕四事是:一是世间生起灾害,引发破坏,其过程之长久不可以日月岁数来称计;二是世间坏灭,一片虚空,其时间之长也难以计量;三是天地初起直至完全形成的漫长过程,也不可以岁月称计;四是天地形成,长久不坏,其时间难也以计量。也就是说,世间的成、住、坏、灭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能以岁月称计的,显然这是对时间无限性的朴素表述。

三、《法界安立图》的四大千劫量说

「四大千劫量」是指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灭)四劫量。仁潮在《法界安立图?四大千劫量》中着重论述了大千世界四劫的情况。

仁潮就劫的涵义、类型和年数作了说明。他说:「劫者是大时之总名也。……此大时甚为久远,不可以岁月而计。」〔注释:《法界安立图》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5册,477页。〕劫是不可以岁月计算的极为久远的时间的总名。因时间是通过世界的变迁来计算的,由此劫又有不同的分类,如分为四劫是别、成、坏、大,分为六劫是别、成、住、坏、空、大,三劫是小、中、大。通常是说大劫小劫和成劫坏劫。小劫即别劫,中劫即成劫或住劫,大劫是成、住、坏、空四劫的总称。仁潮引《庄椿集》来计算不同劫的时间,指出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中劫为小劫的二十倍,即三万三千六百万年,大劫是中劫的四倍,共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大劫「是为天地成坏始终之极数,周而复始,运运无穷」〔注释:《法界安立图》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5册,485页。〕这就是说,天地由成到坏,由始到终,一周期为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仁潮还评论了北宋哲学家邵雍的「一元之数」说。邵雍认为天地有生灭,宇宙无始终,时间是无限的循环。他把时间的历程分为元、会、运、世四个套子,说一「世」三十年,一「运」十二「世」,一「会」三十「运」,一「元」十二「会」,即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元」是天地由生到灭的时间,灭后又重新开天辟地,如此不断生灭,不断循环。〔注释:详见《皇极经世?观物内篇》,《百源学案上》,《宋元学案》卷9,第1册,372-37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仁潮依据佛教教义,肯定了邵雍的天地有生灭,时间有变化的观点,但认为所说一「元」十二「会」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时间和佛教讲的劫量不一致;再是认为邵雍说天地灭时,不仅天地坏了,人也没有了,这也是和佛教说法不符合的。

关于成、住、坏、空四劫,对成劫,仁潮说:「成劫者,谓过去世界既磨灭已,空旷久时,众生业力复起,风雨依旧,造立诸器世界也」〔注释:《法界安立图》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5册,477页。〕世界之所以由坏灭而又重新生成,是由于众生的业力复起,又有了风雨的缘故。风有四种功能:一是能持大水,二是能消大水,三是建立一切诸处所,四是庄严。雨也有四种功能:一是能灭火灾,二是能起大水,三是能止大水,四是能成一切摩尼诸宝。由这样的风吹起雨水,再由雨水变成土地、山脉、大海等,形成为世界。

关于世界形成的顺序,仁潮说是「三千大千世界初始成时,先成色界诸天宫殿,次成欲界诸天宫殿,次成于人及众生之所住处」〔注释:《法界安立图》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5册,477页。〕认为世界的成立是由高到低,最先是诸天所住的宫殿,最后是人和其余众生的住所。

关于住劫,仁潮说:「住劫者,谓世界已成,能令有情安住受用也。」〔注释:《法界安立图》卷4,《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5册,477页。〕住劫是世界形成以后的稳定持续期。此时从海水中涌出了日月,也有了昼夜晦朔春秋之分,人也开始有男女尊卑之别,也有了夫妇和胎生,还形成了不同种族,并有田地和田主,社会发生等级分化。

仁潮又说:「坏劫者,谓住劫已满,世界万物尽皆坏灭也。」〔注释:同上书,478页。〕坏劫是世界生命与自然环境的毁灭期,此时大火焚烧一切草原丛林,乃至大铁围山,无有遗余,狂风也吹坏三千大千世界铁围山,使之成为碎末。整个山河大地尽皆坏灭。「坏」又分二种:一是趣坏,二是界坏。「趣」指六趣,即六道众生。「界」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先是众生坏灭为「趣坏」,器世间也随之坏灭为「界坏」。在坏劫初期,地狱中的有情首先命终,不复更生。随后是畜生、饿鬼、人和天等也渐次坏灭。六道众生环灭后,世界出现火灾,色界初禅天以下都成灰烬;再起水灾,第二禅天以下漂荡殆尽;最后起风灾,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毁。〔注释:详见上书,478-479页。〕

坏劫后为空劫,仁潮说:「空劫者,谓经大灾之后,天地万物皆悉无形,廓然空洞而已。」〔注释:同上书,479页。〕空劫时,除色界的第四禅天外,其它都长期地处于空虚之中。「如是空空,亦经二十小劫,过此劫已,复人成劫。」〔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5册,479页。〕空劫后再转为成劫,历经成、住、坏、空四劫为一大劫。如此「成而即住,住而续坏,坏而复空,空而又成,连环无尽。」〔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5册,479页。〕四劫循环不已,时间无限漫长。仁潮带有总结性地说:「观夫虚空无量,故世界无边;大化无穷,故劫运无已。」〔注释:同上书,485页。〕虚空无有限量,故世界无边无际;大化流行无有穷尽,故大劫循环无穷。他比喻说:「其大劫者在大化之中其犹一年也,成住坏空者四季也。」〔注释:同上书,485页。〕就宇宙大化流行来说,漫长的一大劫也只如短暂的一年而已,至于成住坏空四劫更好比一年中的四季,时间更短了。

从以上中国佛教著作对世界生灭变迁及劫量的论述来看,其间论及时间的哲学思想是丰富的,这些思想的要点可概括为:

第一,时间和事物及其运动不可分离的思想。时间是通过世界的变迁、众生的寿量等来衡量其长短的,不存在脱离事物的时间,不存在离开事物变化的时间,这是对时间和事物及其运动不可分离的思想的重要猜测。

第二,时间的永恒观念。世界处在生、住、异、灭的不断变迁过程之中,这种过程永远不会终止,时间不会停顿在某一时刻上,而是永远向前推进。也说是说,世界是永恒的,时间也是永恒的。

第三,时间的无限观念。时间的永恒和无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的久远来说,永恒也就是无限。同时,佛教著作用「大劫」和「剎那」分别表示极长的时间和极短的时间,其间似含有时间的长远是无限的,时间的短暂也是无限的,即具有无限长远和无限短暂的时间观念。

第四,在劫难逃的思想。上述佛教著作认为时间的成、住、坏、空的劫量是固定的,三小灾、三大灾的发生和止息是定时的,世界的变迁是循环式的,人类的整体命运也是相对注定的。这是一种循环论思想,也是一种命定论思想。

同类推荐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这部作品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本书以散文诗体写就,宣讲“超人的哲学”和“权力意志”,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阐述出:人类是处于超人和禽兽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步方向是超人;上帝已死,唯有让上帝死才能进化为超人;人类的道德便是超人甘于坠落自己的意志等哲学思想,用诗歌的语言,讲述了尼采对于人生、人类、痛苦、快乐、期待的深刻领悟。这本书是一部哲学书,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关于“超人”的圣经。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本书对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财箴》和《诺未门》中浩若烟海的智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其分为三个类别:经商智慧、处世智慧和教育智慧,全面揭示了犹太人的思维方式、致富策略、处世哲学以及教育方法。让读者在读智慧的同时增长智慧。《犹太人智慧全书》是一本经历了数百年社会发展的举世经典,一本塑造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巨著,西方每一个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成功人士推荐的传世典籍,读后,您也可以成为一名睿智而智慧的人,无论是在商海中还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焦,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核心场域,是人之社会性、创造性的对象化实现与呈现。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就与问题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本书对空间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正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本书是作者“人文城市学”研究系列的第一卷,提倡一种综合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观、城市发展观。
  •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第一次在太湖大学堂的演讲辑录。本书对如何修证佛法,尽快在修证之路上取得成就,有诸多独到的个人观点,更有诸多具体实证修行的办法,是南先生很重要的著作。南先生还站在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考察了西藏密宗、禅宗、净土等修行法门,其中有些内容,南先生更以密宗上师身份,亲述自己修证之路上的传奇,和诸多实证感受,澄清了修证者在前进之路上的歧途,可谓“掏心”之作,是志于佛学、修身的读者的福音。
热门推荐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文学史上只有这本小说成功刻画了女人的暗恋心理!罗曼·罗兰眼中“人类灵魂的猎手”,现实和艺术世界众多人物“灵魂历史”的塑造者!文学史上只有这本书成功刻画了女人的暗恋心理!高尔基评价说:“直到茨威格的出现,才有人用罕见的温存和同情描写女人。”
  • 文竹重生记

    文竹重生记

    重活一世,不能白活一次。做学霸,挣大钱,咱要两手抓。要父母齐全,家庭美满,最好再来个帅哥,该有的都有,一切就OK啦!
  • 创造怪诞小镇

    创造怪诞小镇

    陆生,一个普通大学生,偶然获得创造梦境世界的能力。在多番尝试后,他决心让全世界人类作为自己的资源来打造一个真正的怪诞乐园。
  •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增广净土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代天骄之帝女风华

    绝代天骄之帝女风华

    “为什么?若是后位你知道我不稀罕的,何故如此欺我?辱我!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因为我不曾有心去对一个本身就对我有威胁的女人用情,孩子?你怎么可能会有孩子?我早已给你服下绝子汤,这野种你还敢留着!你个贱人!”“呵呵!不曾动心用情么?洞房花烛夜的誓言,桃花林的海誓山盟,提亲时的甜言蜜语如何那么能装?若有来世,必阻你所为,挡你所愿,不死不休!咒你生生世世不配遇良人得真心!”待重生,惩恶扬善,潇洒肆意,庶妹阴狠伪善?我撕了你的皮,姨娘想做夫人?没门没窗,渣男又来接近勾引?踢掉!可是那个谁谁谁,怎么赶不走?
  • 重生之漫漫婚路

    重生之漫漫婚路

    一场手术,她重生成了另外一个人。一次意外,她得知那个生生世世她最恨的人,居然是最爱她的人。前世今生,苏小月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以仇人的身份去追求另外一个仇人。她和他,是仇人?是爱人?还是亲人?
  • 人可如初见

    人可如初见

    你浴光而来,而我满身尘埃,等你许久。直到年轮翻篇,缘分成全,诧然相遇,恍然而笑。原来你也是。你也是我。
  • 家谱

    家谱

    大伯终于要来!这次是真的。电报和信上都是这么写的。此时,距离大伯跟随蒋介石仓皇逃离大陆,已经四十年了。别以为我大伯是什么重要人物,不是。一九四九年的大伯还只是个十九岁的孩子。据说老蒋手下的那些军官把他带走,是因为他能用巴掌大小的木头雕出一只舱门舷窗螺旋桨都清晰可见的小飞机,从窗口望进去,里面还有驾驶员呢。然而这次回来,他已是空军(当然是白军)某个电台的什么“长”了,六十来岁,已退休。大伯在大陆还有两个同母所生的亲弟妹——二伯和姑姑。姑姑还健在,二伯却在一九六九年死去了。
  • 我的远辰时光

    我的远辰时光

    那个男生有着一对双凤眼,他笑了笑,笑的时候眼睛里会发光。多年之后,林夕回想起他们的初识,很平淡,甚至上帝没有给他们的相遇加一剂调味品,可那种来自心灵的舒适,在那个夏天,酝酿出了一股古老的香气,期年之后,萦绕不散。那是林夕一整个的青春时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