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87

第87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5)

这是总结性地说,相分与见分性种是同是别,是同种生还是别种生,要根据上面说的三类关系作具体分析,具体判别,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混淆不同的主观心理与客观现象之间的不同关系。

玄奘的唯识三类境说,是在坚持「唯识所变」的基础上,以主观心识为本原,强调心识有不同的情况,心识与变现现象之间也有不同关系,以至现象也有不同性质,有真实虚妄的区别。这是在唯识思想的框架内有限度地承认客观事物、外界存在的真实性,也是唯识本体哲学和现象学的重要发展。

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论

一、事事无碍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由华严宗人提出,是最能代表该宗理论特征的学说。从华严宗学者的有关论述来看,事事无碍的意义是:

第一,佛的殊胜境界。

华严宗以事事无碍为法界缘起的境界。所谓法界缘起是指诸法相即相入的缘起,也即整个宇宙的诸法都浸没于相即相入的缘起关系之中,这也称为「大缘起陀罗尼法」。「大」,盛大,表示无所不包。「陀罗尼」,意为总持,表示能持不失的智慧力。「大缘起陀罗尼法」被认为是华严宗人奉持法界缘起观时宇宙的整体面貌,其特征是事事无碍。华严宗人还说,毗卢遮那佛在「海印三昧」中应众生的愿望而示现的境界,就是法界缘起,也就是事事无碍的法界。「三昧」,即定。海印三昧也称「海印定」,被称为佛在说《华严经》时所入的三昧。华严宗人说,当佛入海印三昧时,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都同时在一心中印现,犹如深渊大海湛然映现一切景象一般,一切法都相即相入,相摄相容,圆融无碍。如此在海印定时客体化出现象世界、宇宙整体,是毗卢遮那佛的境界。

第二,宇宙的最高层次。

华严宗人把宇宙全体归结为四类,称四重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强调众生在修持过程中要依次了解这四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被置于最后,意味着是修持的最高境界,显然这是从价值意义上说的,然而,四法界说也包含了从不同角度对宇宙所作的分判,论及现象、本体、现象与本体的关系以及现象与现象的关系,并给予层次性的安排,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事事无碍法界是宇宙的最高层次。

第三,观法的最终目标。

华严宗人提倡法界三观或四重法界观,作为证入法界的观法。法界三观的第三观「周遍含容观」,也就是四重法界观的最后一重事事无碍法界观。这一观法的对象。即现象界的一切存在。是一一都互相周遍地含容着,彼此都互不妨碍各自的存在,这是四法界的皈依,也是观法修持的最高目标。

第四,真如本觉。

法藏说:「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观。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注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卷,637页中。〕这是说,海印三昧所示现的事事无碍境界,就是真如本觉。真如是指这种境界的真理,本觉是能动主体性。真如与本觉、理与心的合一,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事事无碍境界。

从上述事事无碍的界说来看,含有境界论、认识论、宇宙论、修持论的内容,这是华严宗人的重要理论创造。值得注意的是华严宗事事无碍论的特殊之处,即事事无碍法界是佛在海印三昧中所示现的种种无碍事象,是佛的圆明性德的呈现,称「性起」缘起(法界缘起)。法藏认为,这种佛境的缘起是出自「法性」(一心法界),是佛心本来具足一切功德,能不假修成而随缘示现。这是最圆满的缘起。法界缘起是佛的性德的起现,与其它缘起不同,它不论及生流转的现象,它的每一法都具价值意义,法界中的一切存在都具有无比的价值。同时,这种存在是缘起性空的,是没有自性的,也就是说,是以性空之理作为通于一切的根据,从而避免了万物因有自性而势必互相妨碍的理论困难。

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论,是一种缘起实相论。佛在海印三昧中印现的境界被认为是宇宙的真实本相、真实本质,是对无限差别的宇宙全部现象的最圆满、最究竟的映现。事事无碍法界是佛在海定中,自心客体化出的现象世界,在华严宗看来,这是佛对现象界、对种种现象之间的关系是最真实、最正确的体悟与把握。这反映了华严宗人对宇宙现象界的基本看法,表现出了华严宗人从主观方面调和、消除一切差异、对立、矛盾、以摆脱、超越各种烦恼、困惑、痛苦的愿望。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说,这是从佛教修持出发阐述的宇宙现象论,是一种现象圆融论。

二、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华严宗人事事无碍论的内容包含两个理论要点:六相圆融和十玄无碍。

六相说是华严宗人继承并发展地论师的理论而创立的。《佛地经论》在解释《华严经?十地品》时立有一个凡例,即应用总、别、同、异、成、坏、「六相」以说明经文每种十句的关系和理解每种十句的内容。智俨由此体会华严法界缘起的相状也不外乎这六个方面,于是就用来解释缘起现象。法藏由此更进一步联想和推论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也都是由六相体现的错综复杂的缘起关系,他对六相作了这样的界定:

总相者,一含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别依此(止)总,满彼总故;同相者,多义不相违,同成一总故;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各异故;成相者,由此诸缘起成故;坏相者,诸义各住自法,不移动故。〔注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4,《大正藏》第45卷,507页下。〕

又作颂文说:

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类自同成于总,各体别异现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一乘。〔注释:同上书508页下-509页上。〕

这是说,缘起事物的全体(一)是总相,事物的各部分(多)是别相。事物的各部分虽形相各别而和合同成一体,是同相。事物的各部分虽同成一体,然又各不相同,是异相。事物的各部分和合成一体,则此事物成,是成相。事物的各部分不和合,各部分的本质不变,是坏相。法藏在《华严金师子章》中以金狮子为比喻,说金狮子是总相,眼、耳、等不同部分是别相,眼、耳等同一缘起形成狮子是同相,眼、耳等彼此各不相同是异相,眼、耳等合成狮子是成相,眼、耳等各自独立而不和合为狮子是坏相。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则以房舍为比喻来说明六相,梁、柱、砖、瓦等总成一房舍,是总相。虽是同一房舍,梁、柱、砖、瓦等各为房舍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别相。梁、柱、砖、瓦等,形相有别,而和合同成一房舍,是同相。梁、柱、砖、瓦等虽同成一房舍,但迭互相望,各各相异,是异相。梁、柱、砖、瓦等彼此相依相成,和合成一房舍,是成相。梁、柱、砖、瓦等,本来各自独立,不作房舍,是坏相。以上总、同、成三相,是就无差别方面而言,指全体、整体,别、异、坏三相,是从差别方面说,指部分、片断。无差别与差别、整体与部分是自在相即,圆融无碍的。

十玄门是华严宗人受《华严经》思想的启发构思出来的。《华严经?贤首品》在描述佛的境界时,说一粒微尘中有无量剎(世界),而这些世界又具有染净、广狭、有佛无佛等不同的情况,犹如「天帝网」一样。天帝网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天神帝释天宫殿里的珠网,闪闪珠光,交相辉映,层迭无穷,重重无尽。《华严经》在阐发教理时,还常用教义、理事、境智、行位、因果、依正、体用、人法、逆顺、感应「十对」名目,来说明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宇宙万物之间的圆融无碍关系。智俨受此启发,撰《华严一乘十玄门》,创立十玄说〔注释:详见《大正藏》第45卷,515页中。〕,宣传十玄妙法门。后来,法藏又发展了智俨的十玄说。为了区别二人立说的某些不同,称智俨所立为「古十玄」,法藏所立为「新十玄」。新十玄与古十玄的主要不同是,将古十玄的「诸藏纯杂具德门」改为「广狭自在无碍门」,「唯心回转善成门」改为「主伴圆明具德门」。其次是,两者的安排次序也不一致。根据法藏较后期的著作《华严经探玄记》卷〔注释:详见《大正藏》第35卷,123页上、中。〕所论,并结合《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4等的论述,新十玄的具体名目和涵义是:

「同时具足相应门」。

「同时」,无时间先后之分。「具足」,无所遗漏。「相应」是不相妨碍。此门是说,因缘和合而起的每一事物,都一时圆满具足而又彼此互相照应,映现宇宙的最高真实。这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无时空差异的一体世界,或者说,宇宙万物同成一大缘起,全宇宙是万物和谐共存的统一体系。此门是事事无碍法界的总相,最为重要,以下九门都是此门的别义和发挥。

「广狭自在无碍门」。

「广」,广大。「狭」,狭小。至大之物与极小尘毛,互相包容。广可入狭,狭可容广,广不碍狭,狭不妨广,广狭相即,任运俱现,自在无碍。这一门是从空间范围方面说的,意思是,无论事物的广狭、大小多么各不相同,但都相即相容,圆融无碍。

「一多相容不同门」。

「一」指本体或个别事物,此处指个别事物。「多」千差万别的种种事物。事物都是相对的,都能互为自他,任何一个事物都能总摄其它事物。就法界缘起来讲,一个事物与众多事物彼此有兼容相摄的意义。「多」能容「一」,「一」也能容「多」。「多」中有「一」,「一」中有「多」,彼此相容。「一」能容「多」而不失「一」,「一」「多」历然,各不相同。「一」与「多」相容而不相混同。

「诸法相即自在门」。

此门的相即有异体相即和同体相即两类。异体相即是说,因需待外缘而得界,由此而与外缘相即。如一月当空,万川印影,月非影,影非月,然月影不离,相即无碍。同体相即是因不待外缘,而自身具足果德,如众生初发心作佛与成就佛果,即为同体相即。如此两种相即,自在成立,无障无碍,为诸法相即自在门。

「密显隐了俱成门」。

「隐密」,隐覆,是里。「显」,显了,是表。这是说宇宙的一切事物是互相容摄的,若此物容受彼物,那此物是显而彼物是隐,若彼物摄受此物,彼物是显而此物是隐。由于此物与彼物互为隐显,同具隐显两种形相,因此能同时成就。

「微细相容安立门」。

「微细」,指细如微尘不能再分割的事物。此门是说,任何一个事物都能容摄包含其它事物,即使是细微得不能再细微的事物,也能把极大的事物容摄进去,细微与极大相容安立,圆融无碍。法藏说:「小时正大,芥子纳于须弥;大时正小,海水纳于毛孔。」〔注释:《华严策林》,《大正藏》第45卷,597页下。〕大小相对,小入于大,大入于小,彼此相容,不碍安立,秩序井然。

「因陀罗网法界门」。

「因陀罗网」即帝释天宫中的宝珠网。此网中的任何一珠,都可显现出其它珠的影象,珠珠映照,彼此互为隐显,以至于重重无尽。法藏以此比喻万物之间相即相入重重无尽的关系,这是十玄门中对无尽缘起说——事事无碍论的形象比喻和生动说明。

「托事显法生解门」。

「显法」,显现一切事法。「生解」,产生事事无碍的悟解。这是说,随托举一事,便显现一切事物互为缘起的道理,产生事事无碍的胜解,悟见重重无尽的法界。一枝一叶,一花一草,都是甚深微妙法门。深奥的道理,从平凡的事物中就能显现出来,并非是在所见的事物之外另显事事无碍之理。

「十事隔法异成门」。

「十事」,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三世又各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称「九世」。又九世相即相入,都不出当前一念,为一念所摄。一念为总相,九世为别相,总别相合为「十世」。「隔法」,指十世前后事物的相隔不同。这是说,此十世相即相入,前后相隔而又交渗互含,浑融一体,既同时具足显现,又隔法异成。

「主伴圆明具德门」。

这门是说,一切法相互交织依存,如果以其中的一法为主,其它法就成其为伴随、从属;如果以其中的另一法为主,则其它的法又成其为伴随、从属。总之,以任何一法为主,此法以外的他法都处于伴随、从属的地位。每一法的主伴定位都是如此。为主的法,既以其余一切法为伴随、从属,也就涵摄其余一切法的功德于已身。由此可见,任举一法,当下即是主伴交辉,圆满具足一切功德,事事圆融,互不相碍。

以上是从时间、空间、数量、容积、形态等方面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即相入、重重无碍的关系。「然此十门,虽一门中即摄余门,无不皆尽,应以六相方便而会通之」〔注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4,《大正藏》第45卷,507页上、中。〕十门之间,举一门都容摄其余九门,每门又都具有六相,六相遍于每一门。由此,十门与六相同时圆融,自在无碍,重重无尽,成为一大缘起,是为宇宙的真实图景,这是佛禅定时内心呈现出来的境界,众生若经过修持能悟此真实图景,也就达到了成佛的境界。

华严宗的六相圆融和十玄门说,具有宗教、社会和哲学等多方面的意义。

从宗教的层面看,事事无碍是直接为佛教修持实践服务的,它作为一种法门,为信徒提供重要的观法。人们应当以佛禅定时映现出的圆融图景为目标,修持六相观和十玄门,以求于一念中圆满悟解宇宙万物的真实本相,达到佛的境界。事事无碍论,也反映了华严宗人调和佛教各派、各种修持法门所作的一种努力,以为佛教众多的教派、法门都是相融无碍的,并以提倡这种圆融法门的华严思想为最究竟的教义。华严宗用十玄解释「性起」理论,强调此心本来圆满具足一切功德,不假修成而随缘显现,发挥了「一切现成」的思想,从而为中国佛教信徒提供一条返本归源的内心修持之道。

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论反映了人类某种希望消除痛苦、追求理想以及协调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深刻思想。华严宗以佛在禅定时所示现的事事无碍的统一世界为理想境界,这是对人类社会痛苦根源的反思的结果。华严学者直感到差异、对立、矛盾的存在,体悟到乐与苦、成与败、得与失、是与非、生与死等一系列的差异、对立、矛盾,是形成人类痛苦的根本原因。华严宗人把消除差异、对立、矛盾的理想境界归结为佛的境界,安置于人的内心,这就从主观上消除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把现实提升为理想,给人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再从世界理想来看,佛呈现的圆融无碍世界,是一种整体世界,慈悲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个人的独立存在既被肯定,同时又强调与他人的关联,强调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个人的自性既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同时又与他人、与社会处于相即相入的统一环境中。华严宗人这种包含于宗教理想中的美好社会理想,尤其是既重视个体的独立自性,又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联性思想,具有明显的现代价值。

至于华严宗事事无碍的哲学意义,下面我们将稍加展开论述。

三、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是一种独特的宇宙现象论,表达了华严宗人对宇宙整体的基本看法,尤其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看法。华严宗人所阐发的有关宇宙学说的现实、整体、圆融三个观念,有关事物与事物相即相入的两种相互联系形式,都表现出深邃的哲学思维与丰富的逻辑论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同类推荐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老子·庄子

    老子·庄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被后世称为老子。他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论语通解二(精装)

    论语通解二(精装)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热门推荐
  • 大明奇侠传(二)

    大明奇侠传(二)

    刁虎去抢云小姐,路上遇到了雁公子,被吓跑了。害怕刁虎再来抢人,小姐女扮男装出门避祸。雁公子也改名双飞,悄悄投文翰林家去了。一日,雁公子在芭蕉树下,舞了一会剑,困了就睡在芭蕉树下。在房中的文翠琼小姐透过窗户看见了雁公子。一个依窗读书,一个树下舞剑,二人互生情愫。谁承想刁虎、张英、包成等去御园后面看荷花时经过文翰林后楼。这刁虎一眼望见了文小姐,回家便托张宾前去文家提亲。文翰林一听是刁国舅的二儿子,心中不悦,于是告诉张宾要考才择婿。刁虎无才,自然不会被挑中。于是刁国舅设计强求,被文小姐识破。文小姐让雁公子去救出自己的父亲。为了避免被刁虎等发现,文小姐又设计让雁公子出城。
  • 佛说法华三昧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本书告诉人们如何摆脱忧虑的困扰,并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享受快乐的人生。在这部著作中,卡耐基从战胜忧虑心理、培养快乐心情两方面,阐明了“消除错误的忧虑思想和行为,在心灵中注入快乐”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战胜忧虑心理和培养快乐心情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与说明,提出了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忠告。该书一出版,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改变了千百万人的生活和命运,被誉为“克服忧虑获得成功的必读书”、“世界励志圣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驱灵二三事

    驱灵二三事

    莫名其妙半强迫着做了驱灵师,世界观完全被颠覆,高维空间,灵魂裂缝,见识了一个又一个被困住的灵魂,终于踏上这条不归路。什么?还要上学培训?!以后的世界还会再怎样反转又颠覆?陈曦心里只能自求多福了......
  • 心中的那棵樱花树

    心中的那棵樱花树

    还能想起那棵樱花树吗,虽不茁壮,但纯洁而美好。
  • 女学霸的进击王者路

    女学霸的进击王者路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唐幽依第一次用喜欢的鲁班七号打排位,就被一只猴子拿下了一血。有仇不报?哼,不是她的性格啊!WS发育!绝地反击,女学霸告诉你,反杀刺客,不是梦!当胜利两字显示在手机屏幕的时候,唐幽依感觉,这杀与被杀的游戏,非常有意思。“猴子,你拿我一血,后悔么?”“小短腿,我记住你了!”
  • 我在古代的那些年

    我在古代的那些年

    一个现代的漫画家穿越到了古代(架空),发现自己原本的绘画技能在这里用不上,因为连毛笔都拿不稳……
  •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是由作者于金兰的36篇文章组成的个人文集。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往事回顾、游历记述、短篇小说。书稿整体为记叙性文体,偶有借物咏情、托物言志。语言简练、平实。作者出身于四十年代初,又经历过系统教育,通篇都体现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带有一个时代的明显痕迹。
  • The Depot Master

    The Depot Ma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