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100000114

第114章 明代道教哲学(4)

至此,陆西星的整个理论可以说“水落石出”,从精气神开始,到澄神凝气,最后以炼气成丹,与道合一终。他的整个理论既继承了《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的内丹功夫理论,又加入了理学修养方法。整个炼养过程,遵循道的法则,是道在丹法中的体现。陆西星认为以道的法则炼内外丹是道教的最纯正的路径,其余皆左道旁门。他在《玄肤论》后序中叙述他的丹法所依据的理论:

造化二五,陶铸百物,象形虽殊,体本无二,莫不定阴阳之位,构真一之精,顺施化之理,立性命之基。故曰:“天地氤氲,万物化纯;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如斯而论,可谓本末兼该,上下俱尽者矣。故天不变则道不变,道不变则体是道者亦可使之不变,而长生久视之道端在于此。(《藏外道书》第五册,第367页)

这里陆西星确实是把他的整个理论看做道的体现,把道教的长生久视看做顺从自然法则,把炼丹看做“施顺化之理”,并且把这些与他认为是孔子所作的《易传》统一起来。这是与他三教同源的思想符合的。陆西星极力反对方士外丹黄白之术,以其为“逞其顽技以文神奸,巧蕴机心以干时利”。他曾说:“外丹炉火为伪尤甚,盖银精附体亦可变易金石,而追摄之法世多有之。学人不知,信为点化,误矣!误矣!”(《七破论·破伪论》,《藏外道书》第五册,第376页)又说:“今之好道者,类皆延致方士,烧炼炉火。以冀点化,以求服食,谓之外丹,不知此等之事起于妄心。”(《七破论·破愚论》,《藏外道书》第五册,第376页)在他看来,点石成金之想起于贪求财富,服食长生违背了人靠元精元气元神之炼养而延年祛病的自然原则。外丹炉火与以气论道的正途相左。他在《金丹大旨图序》中表达了他的丹法原则:

古仙丹法载之丹经,无下千帙,读之则愈烦愈难,悟之则惟简惟易。大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则二者其尽之矣。一阴一阳配合以两者,天之道也。(《藏外道书》第五册,第371页)

天之道即一阴一阳,天之行即《易传》“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不遵此道,皆为邪术。陆西星的《金丹大旨图》以图形与简捷的文字说明阐述他的内丹理论。此图首为“先天无极之图”,表明此时是“真空本体,清净圆明”。其二为“太极未分图”,此时“虚无生一”,即由真空中生先天真一之气,其中包含太和之气,但“阴阳体具而未分”。其三为“太极分阴阳之图”,为“一气既判,两仪始分”之时。以下为“阴阳互藏,坎离交媾”,为阴阳二气的运动图。再次为“周天符火”、“返于无极”、“成丹之图”,皆炼气成丹的具体步骤。陆西星的内丹理论,以气始,以气终,比起同时代形形色色的道教派别,较少神秘和虚妄的成分。

陆西星早年习儒,广泛涉猎儒释道各家之书,信奉道教后,认为三教理论都可以融合到他的内丹理论中,如无欲主静的修养方法,儒家称之为“洗心退藏于密”,道家称之为“常无欲以观其妙”,佛家称之为“惟取极静,由静力故,便入涅槃”。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即儒家的“寂然不动之中而万象森然已具”。《老子》的“不争”即佛家的“无诤三昧”。他甚至把《庄子》比做中国的佛经。在他眼里,“三教圣人同一宗旨,但作用不同,故有三者之别耳”(《金丹大旨图》,《藏外道书》第五册,第371页)。

陆西星的三教同一说,是明代中后期整个思想界三教合一趋势在道教理论和修行方法上的表现。这一趋势更显明地表现在三一教上。

四三一教的会三归一

三一教为福建莆田人林兆恩所创。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心隐子、常明先生等,道徒尊称为三教先生、三一教主。生于世代业儒的官宦家庭,早年习科举之业,但屡试不中,遂寻师访道,自称“路遇明师,授以真诀”,于三十五岁时倡立三一教。曾多次助官府守御被倭寇侵扰的县城,率弟子掩埋倭乱中死去的百姓,卖田产施棺给死于瘟疫的穷人。中年以后宣讲三一教义。著作甚多,由弟子删编为《三教正宗统论》36册。

三一教最初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而是在林兆恩周围向他问学做举业的读书人。其中坚力量是莆田诸生,如后来称为三一教“嫡传大宗师”的卢文辉和“再传大宗师”的陈襄瑜等,最初皆是做举业的秀才。三一教最初具有文士结社的性质,嘉靖末期,由于林兆恩的影响越来越大,慢慢默许了信徒对他的崇拜,各地陆续建了一些三一教祠堂。林兆恩死后,其门徒将三一教初步具有的宗教性大大地发展了,如确定三一教的传承统绪,订立神职人员的教阶,在三一教典中加进道教的符箓,门徒也不再限于读书人,而是扩大到社会各阶层,仪规也逐渐固定并且严格起来。这时三一教慢慢发展为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三一教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两次遭到禁毁,但一直在莆田、仙游一带民间秘密流传,后来发展到浙江、安徽、江苏甚至北京,在近现代尚有一定影响。三一教的宗旨即三教合一,林兆恩一生以宣传三教合一为己任,他曾说:

沙界之华,龙天之夏,而为儒者曰:我儒也;为道者曰:我道也;为释者曰:我释也。教既分为三矣。而余之意,则欲会而归之,以复合于孔老释迦之道之本一也。……夫教较然而三也,若不知孔老释迦之道之所以三,则无以识其一,而为道之至。道浑然而一也,若不知孔老释迦之道之所以一,则无以统其三,而为教之大。既识其一,复统其三;较然非三,浑然非一,大矣哉!至矣哉!此儒道释之所同,而孔老释迦之能事毕矣。(《三教正宗统论·三教合一大旨》)

三一教合儒道释三教为一,认为这是恢复三教的本来面目。但既有三教,大道之一与三教之分须各知其理据。知其所以分之理,才能知其所以合之道。一则统三,三则为一。林兆恩三教合一的理论基础是所谓“道一教三”,他说:

或问教之所以三,林子曰:譬之代君理政,各有司存,此其教之所以三也。故孔子之教,惟在于人伦日用,所谓世间法是也。黄帝老子之教,惟在于立极开天,所谓出世间法者也。而况释迦之出世,则又在于虚空本体,无为无作。夫道一而已矣,而教则有三。故孔子之教,圣教也;老子之教,玄教也;释迦之教,禅教也。(《三教正宗统论·道一教三》)

林兆恩认为,在三教出现之前,有一混一之大道,譬如大树,有一未分枝叶之干。儒释道如此树干分为三大枝。儒家之尊德性、道问学,道家之清修、炉火,释家之华严、天台等派别,又大枝之分枝。禅家之五宗,又分枝之分枝。他的三教合一,旨在消泯纷争,回到三教未分时的混一之道。此混一之道,即所谓本体,林兆恩说:

我之本体,其太虚而太空者乎!惟其太虚而太空,故能运虚空。我之本体,其先天而先地者乎!惟其先天而先地,故能生天地。我之本体,其夏而大者乎!惟其夏而大也,故能儒而圣也,道而玄也,释而禅也。(《三教正宗统论·本体》)

此道是“无极而太极”的,太极为有,无极为无,道则不落有无,亦有亦无。此道又是所谓“中”,中统寂然不动和感而遂通。而此道此中,是儒释道所以存在的根据。林兆恩又以此本体为心,他说:

三家者,以心为宗,而黄帝、释迦、老子、孔子非外也,特在我之心尔。……心一而已矣,心一道一,而教则有三,譬支流之水固殊,而初泉之出于山下者,一也。(《三教正宗统论·三教以心为宗》)

林兆恩对心作了详细的论证。这个论证的中心义旨是,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心而有意义,任何事物都既是物,也是心,他说:

窃以人之一心,至理咸具,欲为儒则儒,欲为道则道,欲为释则释,在我而已,而非有外也。(《三教正宗统论·三教合一大旨》)

此至理即大道。从道的角度视三教,则三教为一。从心对物的分别说,则有儒释道之异。而视物的角度的选定,全在一心。由此,万物都是人不同观照的结果,林兆恩说:

我也者,其在天地之内乎?其在天地之外乎?而天地也者,其在我之内乎?其在我之外乎?故日月之所以照临者,天地也,我也,不可得而二也;山川之所以流峙者,天地也,我也,不可得而二也。(《三教正宗统论·三教合一大旨》)

我既在天地之内,也在天地之外;天地既在我之内,也在我之外,物我滚合为一。林兆恩的兴趣并不在本体论哲学,他论证天人不二,就是要为三教合一找出本体论上的根据。林兆恩的三一教比起其他主要的宗教来,较少神秘因素,他也不大讲神迹,他以理论上和人格上的魅力来感召门徒。所以三一教极似一个注重实行的知识分子团体在某种规则约束下的集体清修。

林兆恩创立的三一教,其信徒平时的修行,以艮背为功夫大要。“艮背”出自《周易》艮卦“艮其背,不获其身”句。“艮”者止也,艮背就是将心中的念头集中于背部。为什么集中于背?林兆恩的解释是,背字上北下肉,按方位与五行配合,北方属水,以此推之,南方之心属火。以北方之水洗南方之心火,正合《易传》所谓“洗心退藏于密”这一“孔门传授心法”。艮背功夫的具体做法是:“初学之士,先须念‘三教先生’四个字,孔、老、释迦,三教先生也。……念三教先生者,初从口念而至于背之腔子里,久则念念只在于背。念念只在于背,则心常在背矣。”(《三教正宗统论·心圣直指》)心常在于背,加上调息与身姿、手势配合,自然专于一境而不散乱,如道释所谓定。三一教艮背之法,在内容上以儒家“艮背”为主,在形式上则吸取了道释二教的入定方法,同样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

三一教虽然主张和会三教,但在三教中以儒家为归宗,这一点是林兆恩反复强调的。几乎在宣讲教义的所有场合,他都着重强调这一点,以免信徒偏离了这一方向。他说:

余所谓三教合一者,欲以群道释者流而儒之,以广儒门之教而大之也。然三教合一之旨有二:若谓三教之本始,不待合而一者,非余所谓三教合一之大旨也。余所谓三教合一之大旨者,盖欲合道释者流而正之以三纲,以明其常道而一之也;合道释者流而正之以四民,以定其常业而一之也。如此,则天下之人无有异道也,无有异民也,而天下人亦无曰我儒也,亦无曰我道也,亦无曰我释也。此其唐虞三代之圣,而无有乎儒道释之异名者,故谓之一。一之而归于正也。(《三教正宗统论·道业正一》)

三教合一的意义有二,一是本来之合一,一是人为之合一。三代圣人无儒释道之异,这是本来的合一。人为的三教合一,是要以儒家宗旨统合道释,使人以三纲为指导思想,以四民之业为生计。林兆恩不喜欢道家释家教义,更不赞同道释的出家修行。他指斥道教之炼内外丹为迷妄,他以儒家思想来解说内外丹:

惟道惟德,炼性修心,涤渣铄慝,欲不为累。譬如金之精纯粹美而无有不善之念杂乎其间者,内丹也。群生乐育,异俗向化,荡荡熙熙,无为而治,虽不杂于黄白之术,而帝王之外丹成矣。(《三教正宗统论·破迷》)

他还指斥道教所讲的羽化登仙、长生久视之术,而代以儒家的身心修养:

天惟命之,我惟全之,朝兢夕惕,不易不豫,庶几或能于身死之际,如黄帝之仙去,帝尧之殂落。一点清灵,在天不昧,此则兆恩羽化飞腾之至求也。(《三教正宗统论·破迷》)

他也不同意佛家轮回之旨,他对轮回另有解释:

人生聚则成形,散则成气,聚而复散,散而复聚,轮回之旨也。(《三教正宗统论·破迷》)

他的志向是,恢复儒家一尊的局面,但这个儒家一尊不是董仲舒式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以儒家统合道释,使天下同文同伦,无有异教歧说。林兆恩同时也指出,他的三教合一是不得已而为之,非究竟法,究竟法是与大道为一。此时非合三为一,而是不知有三有一。他说:

余之所以合三氏之教而一之者,非他也,三纲四业,而为教之始也;见性入门,而为教之中也;虚空本体,而为教之终也。合始中终而大之,述而非作,而变而通,似有出于一人之所建立者,不知有儒,不知有道,不知有释,而为教之一也。非今非古,无是无非,此余三教合一之本旨。(《三教正宗统论·道一教三》)

以归宗儒学始,以虚空无住终,林兆恩实际上走了一个圆圈,不过这个圆圈的初始和终结并不在一点上。因为他的初始阶段是有形迹的,终结阶段是超越形迹的。初始阶段是统合有形的三教,终结阶段是统合无形的三教。无形的三教就是将儒家的“天何言哉”、道家的无名无形、释家的无住无滞统合为一本体虚空。求与此虚空为一,这是最后的修养目标。黄宗羲的下面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林兆恩思想轨迹的总结:“兆恩之教,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为极则。”(《林三教传》,《黄宗羲全集》第十册,第545页)

同类推荐
  •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为范立本。《明心宝鉴》是一部汇集了儒释道思想精华,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圣贤有关修身养性、安身立命、言行交友等方方面面处世哲学的人生教科书。全书分为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安分、存心、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共二十篇,六百余段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在明代,本书是比《菜根谭》更流行的劝善书、启蒙书,曾多次重刊、重印,万历皇帝还命人重辑修订一遍,是当时最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
  • 抱怨的艺术

    抱怨的艺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的越来越便利,可是抱怨却越来越多。人们一面认定“抱怨无用”,一面却又在现实中抑制不住地抱怨连连。其实,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压抑自我、克制抱怨,而在于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抱怨方法,不让人反感,却又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简单而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判断哪些事情值得抱怨,如何用鼓励合作的方式表达抱怨,以及如何*终解决我们的问题。他的建议本质上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沟通术。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所谓原始积累、关于资本论、社会分工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原始积累的秘密、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压低工资的法律、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等。《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都提取出经典语录、文章与文章之间,书与书之间,相互呼应。无论你从哪个段落开始阅读,都可以使你走向整体,进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首先梳理了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包括启蒙理性的主要价值观、自然法与个人主义、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等,并从中西思想比较的角度辨析了理与理性和理念概念的差异,其次梳理了西方现代性危机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以及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性的典型批判,最后分析了西方现代性危机与前现代思想资源的关联,旨在给读者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轮廓。作者期望为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一些前车之鉴。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走向新现代性的观念及其指导思想,并从若干方面进行了理论务虚,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热门推荐
  • 叶卿修仙传

    叶卿修仙传

    地球的末日,生存艰难。修仙的底层,生存艰难。对觅长生殷殷期盼的叶卿,吃着大把大把像糖豆的丹药,在荆棘满地、凶险异常的青元大陆开始了摸爬滚打的修仙日常。
  • 你的诺言,我的沧海

    你的诺言,我的沧海

    他是侦察连狙击手出身。一个侦察兵,对人对事都有一种精准的认识和甄别能力。而一个狙击手,一旦瞄准了一样事物,所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立刻出击。很不幸他占全了这两样。然后对于她,更不幸的是,他的目标是她。她:彼此不熟悉,我们还不能结婚。他:可以慢慢熟悉。她:我们之间又没有爱情。他:那东西并不重要。她:好吧,我说实话,我不愿意嫁给一个军人。……不是天时地利的迷信,亦非天雷地火的情深炽烈,两个本不奢求爱的灵魂,于细碎流年中偶然相遇。为着一个冲动的念头,彼此许下承诺——“我愿意”。只是最初,她并不知道,军人的承诺,说出口,就是一生一世……
  • 她又在逃跑路上

    她又在逃跑路上

    宋大小姐对隔壁新搬来的小哥哥可谓是一见钟情。“阿迟,你说我长如此貌美如花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呀?”“阿迟,你说我如此聪明可爱善良你为什么不亲我一下呀?”当时顾大望着宋雯哪喋喋不休的小嘴就亲了上去!!宋雯可谓是呆了,内心的冲击力可是不小,于是接下来的时光宋雯一个劲的躲着顾大。“为什么躲我?”顾今铭一手拦住宋雯。“有吗?哈哈没有吧。”宋雯干笑几声。“阿雯,你招惹了我可是要负责的…”
  • 美女总裁老婆

    美女总裁老婆

    失恋还有这等好处?因为穷被甩了,高飞伤心欲绝差点崩溃,却意外得到了魔神传承。从此大手一挥,金钱、美女、权力通通收入囊中。什么?现在前女友跪下想求他回来,不好意思,您配吗?
  • 直击湖海

    直击湖海

    【新书《都是钱惹的》来了,你们还在吗?先定个小目标,签约!】屌丝从得到系统开始发家,而我得到了系统,的确也有资本发家了,但为嘛我经常会慌的一匹......
  • 星命总括

    星命总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契诃夫作品集:短篇小说·幽默小品

    契诃夫作品集:短篇小说·幽默小品

    本书是一本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和幽默小品选集,译自1974-1983年莫斯科出版的《契诃夫作品和书信全集》第二卷《短篇小说幽默小品(1883-1884年)》。本书共有长短不一(从几十个字到上千字)的作品131篇。在契诃夫的早期创作中,幽默小品(包括诙谐、讽刺、嘲笑、批评揭露等“杂文”以及所谓“滑稽故事”等)占有很大的分量。不少作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随着作者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包括语言文字上)日趋成熟,作品的语言(特别是各色“杂文”的语言)有很大的进步:有的作品虽隐晦曲折,但言必有中;有的作品语言机智幽默,但直言不讳,以至酣畅淋漓。
  • 我在江湖当大侠

    我在江湖当大侠

    沈康莫名的穿越到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江湖武林,这是一个武道至上的神话江湖,可江湖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拥有大侠系统的沈康,只要不断的惩奸除恶当大侠就能得到侠义点,不仅能不断变强还能开各种宝箱。被逼着走上了一条大侠之路,从此跟反派势不两立。为了侠义点,拼了,冲啊!“九阴九阳,暴雨梨花!有系统的快乐,你想象不到!原本我梦想是不上班还有钱拿,可现在我要当大侠!”这是一个穿越者在江湖武林立志当大侠的故事!手持三尺青锋除不平,不为扬名天下,只为念头通达!
  • 神豪的日常生活吖

    神豪的日常生活吖

    天降刷钱系统,本以为好日子就此来临,然而系统却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名为刷钱却是放贷的......
  • 极品特种兵

    极品特种兵

    新书《极品清纯总裁》正式发布!身为训练营第一兵王,李逍遥闯入花都,纵横逍遥!清纯校花、可爱萝莉、霸气御姐围绕左右;痴情学妹、暧昧情人、王室公主应接不暇!建势力、掌江湖、控金融且看他如何搅动乾坤,登顶强者巅峰,将众多美女一一征服!新书《极品清纯总裁》正式发布!清纯版简介:十八岁那年,李逍遥接手第一个任务,那一年,他遇见了温柔善良的王小柔。十年后,他们跨越大洋,于天涯海角再度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