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400000023

第23章 读孙嘉淦《预防三习疏》随想

本文发表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2)。

一个位高望重、声名显赫、一呼百应的当权者,面对人们如潮而来的赞誉颂扬,面对周围习以为常的顺从唯诺,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事关个人的品德修养,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原则问题。

二百多年前,清代有位官员对这个问题发过一段颇为深刻的议论。

发此议论者名叫孙嘉淦,雍正、乾隆时期担任过重要官职。他一生刚正敢言,史称“直谏有声”。雍正十三年十一月(1735年12月),他被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擢升为都察院左都御使兼吏部侍郎,就上了一道奏疏。这道奏折同当时大臣们对新皇帝一片颂圣之声不同,是警示乾隆帝要预防“三习之弊”,强调如果这三种不良习气“人不能觉,及其既著,积重而不可返”,则“其患不可胜言”(《清史稿·孙嘉淦传》,下同)。

孙嘉淦认为“不可不慎戒”而必须“预除”之的,究竟是哪“三习”呢?

一是“耳习于所闻”。对于至高无上、乾纲独断的皇帝来说,“出一言则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这其间固然难免有奔竞钻营之徒,一味以阿谀奉迎为能事,对此当然要提高警惕,但这对于一个自律较严的人来说,毕竟还容易识别。更值得警惕的,倒是君主德清政仁,兢兢业业地做了好事,人们出于真诚,发自肺腑,表示爱戴之情。大臣们“心服而颂”,百姓们“身受而感”,“在臣民本非献谀,然而人主之耳则熟于此矣”。当一个人满耳都被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别有所图的种种赞颂之词包围时,天长日久,就会形成一个习惯:“耳与誉化,非誉则逆。”赞誉一旦成为常态,不赞誉就会被看做是对自己的拂逆了。先是对不同的意见加以拒绝,继而对说话木讷、不善于巧舌如簧的也感到不快,久之对“颂扬之不工者”就是马屁拍得不够水准的也深为不满了。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是谓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

清代官德丛谈读孙嘉淦《预防三习疏》随想二是“目习于所见”。在上者愈是高明就愈显得别人愚拙,愈是能力强就愈引起别人的敬畏。在一个有作为的君主眼中,周围的人们“趋跄谄胁,顾盼而皆然;免冠叩首,应声而即是”。当一个人习惯于人们对自己百依百顺、卑词谦恭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习惯:“目与媚化,非媚则触。”媚顺一旦成为常态,不媚顺就会被看做对自己的触犯。先是对那些稍露倨傲之色的严加斥责,继而对严正不阿者疏而远之,久之对“便辟之不巧者”也认为是忤逆了。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三是“心习于所是”。一个人办理的事情多了,便自以为见多识广,自视过高而看不起别人;经历的事务广了,便自以为阅历丰富而无所不能。既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更不愿正视自己的缺失。“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为不逾;令之所发,概期于必行矣。”自己提出的想法决不允许别人有所逾越,自己发的命令不管对不对一概要求别人照办。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是谓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

孙嘉淦强调,能不能预防此“三习之弊”,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天下安危、政治清浊的大问题。如果“耳目之习除”,则朝廷里都是正直之士,“众正盈朝,太平可睹矣”。如果听凭“三习”发展起来,开始也许只是稍稍放松了警惕,“初亦似于天下无害,而不知嗜欲燕安功利之说,渐入耳而不烦,而便辟善柔便佞者,亦熟视而不见其可憎。久而习焉,或不自知而为其所中,则黑白可以转色,而东西可以易位。所谓机伏于至微而势成于不可返者,此之谓也”。

孙嘉淦这份奏疏的思想意义,在于他以严密的逻辑思维,极富说服力地描述了一件事情怎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之中,由好变坏,最后造成黑白转色、东西易位的严重结果的。在他的笔下,被谏诤者是德清政仁、奋发有为之人,人们对他的赞誉、服从本也出于真诚,但即使是这样的情况,如果缺乏自觉,本来似乎是正常的歌颂和顺从也就会走向反面,使一个原本有所作为的人,变得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更为严重的是,在这样的人的治理下,社会风气必定败坏,政治环境必遭污染。环围四周者,应对则胁肩谄笑,办事则望风希旨。宵小得志,直士箝口;歪风盛行,正气不伸。一旦形成这样的状况,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就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威胁。所谓“治乱之机,千古一辙”,其根由“皆三习为之蔽焉!”这个话虽然有点尖锐,却并非故意耸人听闻,细想起来是很有道理的。

孙嘉淦是对一位刚刚接位的新皇帝提出这个警示的,所以他特别讲了这样一句话:“我皇上圣明临御,如日中天,岂惟并无此弊,抑且并无此习。”他这样讲,一方面当然是谏诤的策略,一方面说的也是实情。但接着这个话茬,他却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然臣正及其未习也而言之,设其习既成,则或有知之而不敢言,抑或言之而不见听者矣。”“预防三习”,重在“预防”二字。只有在这些坏习气尚未形成之时,预先防范,才能奏效。如果习气已成,当权者一心只喜欢听人们的谄谀之词,只喜欢人们低眉顺眼,听到一点批评的话就厌恶斥责,那很多人就不敢讲了,即使讲了还能听得进去吗?

孙嘉淦是一个封建官吏,谏诤的对象是“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他们同今天作为人民公仆的各级干部当然有着性质上的根本不同。但是,我们有些干部,在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之后,面对着群众的赞誉,面对着下级的尊重,忘乎所以,逐渐滋长了“喜谀而恶直”、“喜柔而恶刚”、“喜从而恶违”的坏习气,这却并不是个别存在的现象。鉴古可以知今,我们的干部还是可以从孙嘉淦的这个奏疏中得到某种有益的思想营养。

同类推荐
  • 历史大搏杀

    历史大搏杀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人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作者这样说过:“研究中国帝王史,上要看政权操控者即不同的统治集团,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看到历史大势的变迁,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初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读过《历史大搏杀》,你会惊奇地说:“原来故事中还有故事!历史可以见证未来!”黑格尔认为,中国文明是静止的,停滞的,是没有历史的。
  • 蓝色战略(全集)

    蓝色战略(全集)

    学者王伟用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地缘的角度结合海洋热点,逐层剥离隐藏在南海、东海岛礁纷争背后的美国阴谋,将复杂多变的我国周边的海洋问题全景呈现出来,带我们了解其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走向。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于小事,安全问题大于天。安全不仅仅是一种保障,更决定着大到事业、小到每件事情的成败!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对于集体,还是对于个人,安全都是第一原则。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事关安全的“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才可能最大程序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只有真正认识到“安全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认真实践,所有的工作才能有保障地得以实现。
  • 论道中国发展:金帝雅论坛实录

    论道中国发展:金帝雅论坛实录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李晓西教授主持,在北京金帝雅酒店召集国内官产学界高层人士和著名专家学者畅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是谓金帝雅论坛)之实录文集。目前一共举办了十次。包括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市场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战略、绿色经济、西部大开发回顾与展望、气候与经济、交通现代化、创新机制体制、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真知灼见,精彩纷呈,极有价值。
热门推荐
  • The Tenant of Wildfell Hall(IV) 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英文版)
  • 秦王策

    秦王策

    平行时空中的历史也许跟现实世界的我们有所不同。隋唐风云起,执掌天下权。还没乱的乱世怎么生活,历史走向的未来帝王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娃娃。这天下,谁做主?
  • 母女情深

    母女情深

    李铁的手上稳稳地举着一杯红酒,一直端到云芳的脸前;云芳凝视着这杯红酒,一下子想起另一个叫袁凯的男人……丈夫病故后,她和袁凯也是从一杯红酒开始认识的;那时,她和袁凯坐在一个装修豪华的包厢里,摇曳的烛光,浪漫的情歌,让云芳感觉像是置身在一个人间少有的仙境;那些服务员都是清一色的俊俏女孩子,个个像是从画上走下来的仙女;这些花蝴蝶一样的姑娘在每个包房里飞来飞去;云芳有些坐不住,从花蝴蝶们对她不屑的眼神中,她的自信一点点地消失殆尽……
  • 超级巨星,我的绯闻男友

    超级巨星,我的绯闻男友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问题来了,三个男人凑在一起呢?......安初晴活了二十几年,一直很普通。她谈过三次恋爱。但是某一天,前男友一二三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个一个跳了出来,把她的生活弄了个天翻地覆。“我们复合吧。”“跟我结婚,我需要一个妻子。”“......我爱你。”安初晴觉着,自己可能会被四分五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斑驳旧时光

    斑驳旧时光

    来者请转去新作《艾苏的宿爱》
  • 言离心殇

    言离心殇

    悲剧从一开始就己注定,无法更改!向离与计言,他们无果的爱,便是证明!
  • 弱水三千取一瓢

    弱水三千取一瓢

    “一场华丽的邂逅。一段静默的收场。两生花开。花开两生。相遇在错误的季节里。生长在不同的世界中。你往东。我往西。从此,擦肩过客。只是一场偶然邂逅。故事散场了。终要回到原本的世界。若人生只如初见,是否仍会选择这样的遇见?” 若人生只如初见,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即使是错,也会一错到底吗?还是仓皇而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德语国家诗人诗选(孙更俊译丛)

    德语国家诗人诗选(孙更俊译丛)

    本书摘录了众多德国诗人的名著。主要由《我坐在一块石头上》、《我看到水在流》、《教皇的妙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