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700000036

第36章 《民报》主编(12)

六封信俱写于1907年冬,是章太炎为从两江总督端方那里谋取一笔巨款在同刘师培、何震商讨对策时所写的。已经秘密投靠端方的刘师培、何震、汪云,企图以端方给钱为钓饵,诱骗章太炎脱离革命,然而,他们并没有得逞,章太炎的几封信,不是他们成功的标记,而是他们失败的记录。1908年,他们又通过伪造《炳麟启事》等办法,败坏章太炎的名誉,设法打击章太炎。封禁《民报》时,汪云又秘密潜入《民报》社制造了毒茶案。这些阴谋也一一败露。1908年冬,刘师培与何震、汪云在东京立足不住,便又跑回上海,经常出入于江浙革命党人在沪革命机关。为了进一步打击章太炎,他们将章太炎的几封信印成照片寄给黄兴,并给黄兴一信,极力歪曲事实真相,诬称章太炎早已“无心于革命”,说什么向端方谋款全系章太炎主动,而他们数人则一直加以反对,设法从中破坏,方使事未成功。这一招,确实很阴险。黄兴接到刘师培的信和照片后,便觉真相难辨,对章太炎产生了怀疑。他曾在同盟会总部召集的秘密会议上对此做了专门研究,听信了刘师培的一面之词,以为章太炎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心神狂乱,宗旨不定,稍涅即淄”。会议决定为慎重起见,对刘师培的信和所附照片当“讳莫如深,不予公布”,而以后凡有关秘密事情,则不与章太炎商量。1909年夏,“党人陈其美、张恭、王金发等日集江浙两省同志计画大举,以上海马霍路德福里为机关”,刘师培将开会情形密告端方,“端方乃命上海道向租界当局交涉,即派警吏查抄党人机关”,结果,张恭被捕,“党人大举计划因而事泄中止”。王金发侦知刘师培所为,欲处以死刑,刘“跪地乞命,谓必以一己生命保全张恭”。刘师培叛徒面目因之完全暴露,他也跑到南京去公开当了端方的幕僚。汪云仍留在上海,王金发便将汪枪击于英租界南京路小菜场附近寿康里,作为做清政府间谍者戒。刘、汪叛徒面目越是清楚,他们败坏章太炎名誉、离间黄兴与章太炎关系的阴谋也就越加明显。连与章太炎不断地在打笔墨官司的《新世纪》,也承认刘、汪对章太炎恨之入骨,必欲置章氏于死地,说汪云“去岁在日本,一次欲毒害章某未成,误毒下女……乃潜逃上海”,赞扬惩处汪云“核诸事实则细,语其功用则大”。刘师培寄来照片本应至此了结,可是,《伪〈民报〉检举状》的发布,使黄兴失去了平日的冷静,他将刘师培提供的那些材料当作撒手锏抛了出来,企图以此从政治上将章太炎一下子置于死地。

黄兴首先在《日华新报》上发表了刘师培给他的那封完全歪曲事实真相的来信,并冠以《章炳麟背叛革命党人之铁证》的标题。《日华新报》给此信加了按语,说:“顷得革命党刘光汉(现在北洋总督衙门充当幕友)致该党黄某一函,披阅一过,令人发指。章氏日言道德,而其个人之道德则如是。呜呼!章氏休矣。”按语还说,“章刊《伪〈民报〉》传单,为图归国地步。”11月下旬,香港《中国日报》以“东京访函”名义发表《章炳麟与刘光汉关系之历史》,并云:“章近致直督幕中刘光汉,重申前约,愿和好如初。日前刘已派委员到东京与章交涉革党事,谓端午帅令其解散革党,事成许以重利,现章已允尽力担任。”这一说法,连利用章太炎致刘师培几封信对章氏大肆攻击的《新世纪》记者,也觉得难以置信,说:“《中国日报》云:‘据最近布告,言章与直督幕员刘光汉和好如初,且受端方委任,担任解散革党及充常驻东京之侦探员。’彼未刻有证凭,姑存其说以待信。”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黄兴一派报刊便把章太炎完全当做一个叛徒、敌探而加以讨伐。巴黎《新世纪》转载了《章炳麟与刘光汉及何震书五封》,吴稚晖据以断言:“章炳麟之得金出卖革命,固有数可稽而有凭可证者!”香港《中国日报》发表《为章炳麟叛党事答复投书诸君》,称章太炎为“满洲鹰犬”,“中国革命党之罪人,《民报》之罪人”,说章太炎“与梁启超同办《时务报》以来,与保皇党之关系未尝断绝。……当《民报》与《新民丛报》笔战之时,战斗皆精卫、汉民、县解、寄生诸君任之,章以与梁启超交厚故,未有一文之助力”。文章指责章太炎不该在《民报》发表《无神论》一文,说这篇文章一登,“以致内外同志多疑《民报》为排斥耶苏之机关报,摇惑人心,莫此为甚”。文章还说,章太炎著文批判《新世纪》无政府主义,纯为“以个人私怨”借《民报》“为攻城之具”,“伤害同志之感情,徒贻外人之笑柄”。文章甚至把日本政府封禁《民报》的罪责也一股脑儿推到章太炎身上,说什么“《民报》出版以来,日政府绝不干涉,乃章炳鳞倡言恢复台湾、朝鲜之义,又鼓吹暗杀,以挑动日人之恶感情,遂故有停止发行之命令”。总之,他们对章太炎先前整个革命经历以及他所主编的《民报》全盘加以否定。

在所有这些攻讦面前,章太炎没有示弱,他努力进行反击。黄兴“函责太炎以晚节不终”,章太炎反过来便责问黄兴:“端方请其入幕,并派湖北人吴往天津谒端方,意欲何为?”对于《日华新报》等连篇累牍的责难文章,章太炎也专门写了辩书,说明事实真相。但是,他和陶成章等人这时并不掌握什么有影响的报刊,反击的文章多印成传单散发,与孙中山、黄兴等发动的攻势相比,力量便显得弱小得多。

争吵的双方,都竞相把污水泼得对手满头满身。他们彼此互相伤害到如此程度,不仅使双方在改选总理和复刊《民报》等问题上的分歧,无法心平气和地通过协商得到解决,而且使双方的恶感发展到根本无法再在同一个组织中共事下去。正是在这一情况下,章太炎与陶成章决定重建光复会。

陶成章本来就是光复会的一位创建者和活动家。他加入同盟会以后,与国内光复会组织仍然保持着联系。在徐锡麟、秋瑾、熊成基等人发动起义陆续失败后,光复会在国内的组织受到严重摧残。1909年,光复会骨干张恭在沪为刘师培、汪云告密,被禁锢于南京,负责联络浙江各处会党的张伟文又在温州被捕,其他一些干部也被执下狱,国内光复会处于瘫痪状态。在策划改选黄兴为同盟会总理不成反而导致与孙、黄关系破裂以后,陶成章便酝酿重建光复会。他对章太炎说:“逸仙难与图事。吾辈主张光复,本在江上,事亦在同盟会先,曷分设光复会?”章太炎表示赞同。陶成章于是以李燮和等在南洋所建立的组织为基础,紧张地展开了筹组工作。

1910年2月,光复会正式宣告重新成立。在东京建立了总部,章太炎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根据陶成章的创议,总部“分评议、执行二部,分立权限,各行其事,既无不能统一之虞,又有互相监督之效”。办事人员包括庶务、会计、书记等,初时由章梓任庶务员,沈家康任书记员。为便于通讯联络,根据陶成章的建议,创办了《教育今语杂志》,以杂志社为公开的对外联系机关。因为重建后的光复会主要成员都集中在南洋一带,由李燮和等在南洋成立了“行总部”,“代东京总部行事,以便就近处置一切事宜”。行总部以下的组织为分会,会员之间的联络借助于口号、暗号,而分会对外则通常以书报社、教育会等面貌出现。南洋一些地区的华侨,对于李燮和等异常信任,见李燮和等坚决支持章太炎、陶成章,便纷纷转到光复会旗帜之下。一时间,光复会“势力颇盛,骎然有取同盟会而代之之势”。

在光复会重建的同时,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建立了同盟会分会。他因对同盟会总部不满,将分会的名称改为“中华革命党”,并将原同盟会誓词改作“同心协力,废灭鞑虏清朝,创立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是年秋,孙中山“自日本再游南洋,尝由槟榔屿通告南洋英、荷各属,令仿美洲党员新例,将盟书内中国同盟会会员字样改为中华革命党党员”。只是因为东京同盟会总部和许多地区组织,或者未接到这一通告,或者接到了通告而未照办,中国同盟会方才没有改名。

同盟会在组织上终于分裂了。一是光复会重建,二是孙中山将许多地区同盟会改为中华革命党,三是1911年夏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组织中部同盟会。统一的同盟会这时实际上已一分为三。尽管这三个团体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许多人为的纠纷毕竟分散了他们许多精力,消耗了许多力量。追究这一阶段分裂的原因,固然有思想上、策略上的分歧,有原先各团体所曾有过的地域观念、小团体观念带来的隔阂,然而毋庸讳言,几位主要领导人的性格特征和他们之间的意气之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就章太炎本人而言,《中兴报》曾载文指责他“骄恣谥盈,竟成跋扈,托有神经病,为鱼肉侪辈,蛮气一发,动肆用武……同志宽洪包容,均付之一笑”,虽然有些过甚其词,但毕竟不是捕风捉影。他性情耿直,但有时失之主观武断,这种态度,当然无助于革命同志之间的团结。加上章太炎书生气十足,在处理实际事务时,往往不善于考虑到各种有关的条件,而又不很虚心,这就往往容易败事,以至加剧同志间的纷争。陶成章在正式重建光复会以后,一再强调章太炎“不过仅能画策,不能实行”,说“太炎原系学者,办事全非所宜,盖彼无眼识别人之善恶,易败事也”,这并非故意捏造,以损害章太炎的名誉,而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实际。

这一场以组织上公开分裂而告终的内讧,对章太炎精神上打击很大。光复会重建以后,虽然创办了《教育今语杂志》作言论机关,但是,在日本政府严密监视下,他们根本不可能自由地发表政论,宣传革命。正如陶成章所说,“至倡言革命,则在日本定难发行,止可于历史中略道及之”。这份杂志由钱玄同负责具体编辑事务,章太炎只以笔名在上面发表了一些学术性的白话演讲词,没有一篇政治性论文。这使他更感到沉闷。加上他虽然担任了光复会会长,但陶成章并不想让他介入实际斗争的领导工作,在陶成章的心目中,他所能起的作用只在于“联络各埠”,以后则应改任“教育会会长”,在这一情况下,他常常为一种心灰意懒的情绪所掩袭。1909年他在《秋夜与黄侃联句》中就说过:“谁言乐浪乐?四海无鸡栖。……邦家既幅裂,文采复安施?……及尔同沉渊,又恐罹蛟螭。愿言息尘劳,无生以为师!”其后,在《复张伽厂书》中,他又说:“仆亦涉历忧患久矣,东国既非吾土,恒有登楼之思,然以勤苦余生,志反闲漠。”因此,后来他对光复会事也很少过问,陶成章1910年11月筹办《光复报》,章太炎便不肯为之“作文”。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转向讲学与撰写学术性的著作。

然而,组织上的分裂,毕竟不是政治上分道扬镳。一旦双方逐渐冷静下来,导致内讧爆发的那些意气用事的互相攻讦,彼此便都觉得难以成立了。1910年冬,黄兴至南洋筹措广州起义军饷,“以荷属各教员燮和及陈方度等多属湘籍同乡,且与己感情密切,遂力劝捐除意见,同任艰巨。燮和等欣然从之”。在这次筹款中,李燮和等出了很大的力气。连陶成章这时也说:“孙文以后不必攻击,弟意亦然。而弟之意,即意见不同,宗旨不合者,辨正可也,不辨正亦可也。再不可如前者之《中兴报》,日从事于谩骂,不成日报体裁。即个人私德有缺陷者,亦不可多加攻击,盖羞恶之心,人多有之,多所取怨,于所办之目的宗旨上,毫无所裨益。”光复会成员赵声与黄兴一道,积极筹划发动广州起义,陶成章表示支持,“数言克强得伯先,事或可就”。此时,章太炎对能否真正重新联合起来共同战斗则仍然表示怀疑,所以,他对陶成章说,“集党数年,未有规画,恐诒之后人耳。然清自袁世凯废、张之洞死,宗室用事,人民胥怨,固不能久。粤人好利而无兵略,湘中朴气衰矣,亦未必属孙、黄也。君以光复会号召,所谓自靖自献,成败利钝,谁能知之?”在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中,许多光复会会员与同盟会会员一道进行了殊死作战,时陶成章也专程返沪,图谋在江浙一带发动起义响应。可是,广州起义迅速失败,赵声在香港气愤而死,陶成章怀疑赵声之死系胡汉民下毒所致;他本人,在沪与陈其美等议事时,因意见不投,险被陈其美当场掏枪击毙,更是大愤,这样,隔阂便照旧存在,纷争也就没有能够了结。

《民报》停刊以来革命党内部纷争发展为内讧以至分裂的整个过程表明,尽管事态的演变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是有特定的历史根源与社会根源为其基础的,就章太炎个人而言,毫无疑问,负有相当大的直接责任。领导者的气质,如何反过来影响历史的进程,这里提供了一个很鲜明的例证。然而,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章太炎终究不失为一位卓越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911年7月槟榔屿《光华日报》著文说:

《天铎报》有短评曰《哀某文豪》,其言曰:“文豪某, 轩辕黄帝之肖子也,抱冤禽之隐痛,羁旅海外,十余易寒暑,近闻穷途潦倒,将至断炊。呜呼!天何酷我文豪至于此极也。虽然,彼亦有所自取焉。以彼文章声誉,苟能少为推移,揣摩时尚,高官厚禄,何患不予取予携?乃牢抱高尚主义,与俗相违,几于穷饿而死,得不令当世之所谓通人名士笑汝拙乎?子舆氏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豪之所为无负文豪,则亦以此。”其言盖指章太炎也。数年嫉恶太炎者,每诬其致书端方求官,道高毁来,自古然矣! 旁观之公论如此。太炎之心,夫岂汩乎?嗟乎!西山薇蕨,千古高风,愈穷饿而伟人之心迹愈昭著焉矣。

这段评论,应当说,并非阿谀之词,而是比较不带成见与比较公允的。

同类推荐
  • 画中影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本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在梳理认识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功能,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与真理的关系,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认识论的发展及其革命变革,特别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认识论的本质及其当代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原本大学微言(下)

    原本大学微言(下)

    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热门推荐
  • 英雄无敌之亡灵研究所

    英雄无敌之亡灵研究所

    李维,带着英雄无敌中的鬼族基地从地球穿越到斯诺大陆上。从骷髅兵到死神,从永夜陵园到霜巫之塔。李维凭借独特的亡灵研究术,登上至高的黑暗王座。
  • 武侠世界大邪魔

    武侠世界大邪魔

    [这是本魔书,为罪恶之源,邪恶之根,诸位道友若是心灵修为不够,切莫强行窥视,否则轻则心魔叠起而道行大减,重则魔念丛生而身死道消。]邪心起,魔念生,邪魔一念摄苍生。人们在心灵中都有两重意念,其中邪念在心灵之表,而魔念却隐于心灵深处无法察觉。每当人们邪念叠起之时,若无消除之法,便会以自身强大的心灵强行将多余的邪念压制在心灵的深处。而每当这时,心灵深处的魔念便会吞噬邪念来壮大己身,当魔念壮大到无法隐藏之时,便会开始侵蚀人们的心灵,当心灵全部被侵蚀,人便化身为魔。这是一个绝代邪魔的成长,他是罪恶之源,邪恶之根。他为人间带来罪恶与邪恶,且看他在万界传扬邪恶。
  •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0~6岁孩子的“吃喝拉撒”究竟该怎么对付?孩子生病了,我该怎样护理?早期教育要做还是不做或者怎么做?精养、散养、放养、慢养,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小生命降临了,除了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外,每位父母都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尤其是80后的父母自己都还是未长大的孩子呢。《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 营养美食》精选国内外多个家庭的育儿故事,针对孩子成长期的各个可能性,提供父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书分享育儿父母精心对待孩子每一餐的营养美食经验。
  • 异能世界风云录

    异能世界风云录

    末世来临,异能崛起。魔法与力量的交锋,孰强孰弱?爱恨与情仇的交织,又该如何选择?异能局,四大家族,死灵国度,仙门大战,双星战争......且看叶天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这个异能世界里,用小人物的身份,谱写大人物的荣耀人生。
  • 长白泛泛

    长白泛泛

    地球一个神奇充斥奇迹的星体,过去遥远的极殒,蓝星,长白,地球,无一不是它,只不过相同空间不同的时间,而现在它是紫源,紫源新纪147年间(公元2177年)………………
  • 快穿系统:男主又重生了

    快穿系统:男主又重生了

    沈白璃的任务是扮演书中某个人物走完(女配/炮灰/女主/路人甲/反派)一生的经历,然而剧情总是崩……有人问:“请问你作为维护剧情的反面教材有什么感想吗?”沈白璃:“我只想说……MMP哦!男主全都是重生的,剧情不歪到九霄云外去才怪……啊!”(被某人脱走)男主:“嘘。”沈白璃“我叉#&#&&……”本文又名《我又拿了女主剧本》《夭寿啦,剧情又崩了》世界一,吸血鬼管家(√)世界二,丧尸王,救世主(√)世界三,你不是我哥(√)世界四,帝国元帅(更新中)
  • 佛说正恭敬经

    佛说正恭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承包王

    大唐承包王

    在大唐,凡是商户,无不满怀憧憬的来到长安城外的一处乡野之地,只求一见那传说中承包天下的楚王。
  • 戏子九色

    戏子九色

    民国时期,战乱纷飞,且看一届千金戏子与军阀大帅的爱恨纠缠(作者不太会写简介,请小可爱放心入坑^_^)
  • 幻巷

    幻巷

    常音和南笙满十五岁的时候,她们的父母才回到玲珑巷。鱼怜生比她们小了一岁多,他会把从留过洋的父亲那里听来的东西,都说给常音和南笙听。他的语气有着一般孩子没有的从容,常音和南笙常盯着他熠熠生辉的双眸愣神。被封起来的图书馆就在南笙家后面那块废弃的建筑群里。出事那天和前几次并无差别,常音、南笙还有鱼怜生顺利进入了图书馆,在里面找书来看。南笙和鱼怜生看了一会儿聊起天来,他们嬉笑打闹弄到了小部分书籍,发出不小的声响。先听到脚步声的是常音,而连一贯大胆的南笙也害怕得屏住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