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800000002

第2章 中国古代名实观(2)

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同上)“唯乎彼”,彼名当于彼实。“唯乎此”,此名指于此实。“彼”的名必须专指“彼”的实,“此”的名必须专指“此”的实,才是“名正”(正名)。如果“彼”的名指“彼”又指“此”,“此”的名指“此”又指“彼”,彼此混淆,就是乱而不正了。公孙龙要求“名”必须有确定性,即概念不能混淆和偷换,这是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和矛盾律的要求一致的。

“白马非马”,据传原来是战国时宋国的稷下辩士儿说首先提出的命题,但儿说的学说没有保存下来。公孙龙对这个命题作了深入论证,从逻辑上区分了外延和内涵的不同,从哲学上揭示了一般与个别的区别。他说: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公孙龙子·白马论》)这里明确指出“马”包括黄马和黑马,而“白马”则不包括黄马和黑马,这等于说“马”与“白马”的对象(外延)是不相等的。“马”与“白马”不能是“所求一也”。公孙龙还从属性即内涵方面去区分“马”与“白马”的不同: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马(“马”,道藏本原无“马”字,从谭戒甫说补。)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意思是说,马泛指一切马,并没有颜色的限制,而白马则在颜色上有确定的限制。这里,白马与黄马、黑马,以及与马有“无去取于色”与“有去取于色”的内涵区别,并没有否定“白马”中包括有“马”的内涵。公孙龙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论述了白马与马的区别,他也并没有把“白马”排斥在“马”的外延之外,他说:“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同上)意思是说,马都是有颜色的,所以才有白马,假如马是没有颜色的,从哪里取什么白马?这说明公孙龙认为白马是指白色的马,是马的一种,一部分。公孙龙还说:“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同上)黄马之所以是非马,是因为黄马异于马。这也说明,《白马论》中的“异”与“非”是同义词。“黄马非马”是说黄马异于马,同样“白马非马”也是指白马异于马,并不是说白马不属于马,不是马。

总之,“白马非马”的命题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反映了一般与特殊的逻辑关系,指出共性的“名”和特殊的“名”具有不同的外延和内涵,所以是具有正名意义的逻辑命题。公孙龙《白马论》还在逻辑上肯定了两个概念的蕴涵关系(类属关系),从而也肯定了哲学上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这又等于否定了他自己的“离坚白”的命题。

六、《庄子》的“形色名声不足以得彼之情”的观点

先秦时代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对名实关系问题有些正确的论述,《逍遥游》说:“名者,实之宾也。”“宾”,从属、派生的东西。肯定实是第一位的,名是反映实的。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全书来看,《庄子》更多的是反对儒、墨的正名思想,反对正名治国说。《天道》篇说: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治之末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变”,谓演绎、阐发。“五变”、“九变”,指论述的次序:一天、二道德、三仁义、四分守、五形名、六因任、七原省、八是非、九赏罚。前后轻重主次不能颠倒。)也。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知”,通智。“落”,通络,包罗。“雕”,粉饰。“能”,能力。“形名”,即名实,循名责实。“比详”,比较,详审。这是阐述形名与政治的关系,认为形名只是“治之具”,即统治的手段,而不是“治之道”,不是治理天下的大道。形名是下之所以事上的工具,这种工具必须服从道——总原则。

《庄子》从多方面贬低甚至否定名言概念的作用:

(一)无形的“道”是不可名言的。《庄子·知北游》说:“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道不当名。”“道”是不可言不可名的,一说就会错的。《庄子·秋水》说: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此句“致”上原有“察”字。依马叙伦、严灵峰之说删。),不期精粗焉。“无形者”,指无形迹的“道”。“不可围者”,指没有外围的“道”。这是说,所谓精小粗大,只是期限于有形迹的事物,而“道”是无形迹的、不可围(无限)的,是不能用名数表达,也不是数量可以穷尽的,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体“道”是不能用语言表达,也不能用概念把握的。

(二)变化的万物也是难以名言的。《庄子》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庄子·寓言》)

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庄子·山木》)“皆种”,都有种类。“禅”,代替、代谢。“始卒”,始终。“伦”,次序。“正而待之”,谓顺任自然的变化。就是说,万物各有种类,以不同形状相代谢,首尾相接,如环一样,怎能知道它的终结和开始?顺其自然的变化就是了。《庄子》认为,万物是变化不已的,是静止的概念所无法表达的。

(三)名言自身并无确定的内容。《庄子》说: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庄子·齐物论》)“吹”,风吹。“特未定”,不可为准。“”,初生的鸟。这是说,言论并不像吹风,发言的都没有定准。是发了言呢,还是没有发言呢?人们以为自己的发言不同于小鸟的叫声,到底是有分别呢,还是无分别呢?又说: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同上)“巧历”指巧于计算的人。“凡”,凡夫,普通人。意思是说,我已经说了话,但不知是真说了呢?还是没有说?天地和我并存,而万物和我合为一体。既已成一体,还要名言吗?既然已经说了合为一体,还能说没有名言吗?万物一体再加上我所说的就成为二了。二再加言中的“一”就成了三。这样往下计算,即使最善于计算的人也不能算出最后的数目,何况普通人呢?从无到有已经生出三个名称了,何况从有到有呢?事情是不能推算、不能名言的。

《庄子》还认为大道的意义是不可言传的,记载大道学说的书籍也是不可贵的。它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庄子·天道》)这是说,世人所尊崇的大道记载在书中,书中所记载的不外是语言文字。语言的可贵在于它所表达的意思,意思又带有言外之音,这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而世人因为珍贵语言才传之于书。其实世人所珍贵的并不是真正可贵的。看得见的是形和色,听得见的是名和声。可悲啊,世人以为从形色名声中可以得到道(“彼”)的实情!如果从形色名声中实在无法得到道的实情,那么知道的不说,说的并不知道,世人又怎能了解呢?《庄子》强调“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凡是形色名声,书中言语文字,都不足以表达大道,书本知识很难因语言文字而成为可贵的。

在名实关系问题上,《庄子》尖锐地提出了名言概念能否反映、把握道和事物的问题,暴露了人的思维中的抽象和具体、静止和运动、有限和无限的矛盾,揭示了名言概念的局限性,这是有意义的。但是,《庄子》以道的无形性、事物的流变性和名言的相对性,否定名言概念的作用,否定名实之间的同一性,陷入怀疑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七、后期墨家的“以名举实”和“名:达、类、私”说

后期墨家继承和发展了墨子的“取实予名”的思想,提出“以名举实”的观点,批驳把事物属性和事物相分离的错误观点,并且对名的分类和同名的歧义作了论述。在“名实”之辨上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

(一)“以名举实”

《墨子·小取》篇提出“以名举实”的命题,阐发了名称、概念表述客观实在的思想。“举,拟实也。”(《墨子·经上》)“举,告以之(“之”,原作文,据孙诒让校改。)名,举彼实也。”(《墨子·经说上》)“举”是模拟客观事物的实相。“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墨子·经说上》)“实”是“所谓”,即客观对象、内容;“名”是“所以谓”,即形式,是用以表述客观事物的。有“所谓”之实才有“所以谓”之名,有实才有名,无实就无名。实是决定名的,实是第一性的,名是第二性的。“名实耦”,是指主观形式和客观对象的统一,即名实相符。《墨子·大取》篇也说:“诸圣人所先为人欲名实,名实不必名。”意思是说,圣人的当务之急是考核名实,但实不必名而存在。这也是认为,先有其实而后才有其名,实在先而名在后。

“以名举实”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方式,《墨子·经说下》说:或以名视(示)(孙诒让说“视”与“示”通。下同。)人,或以实视人。举友富商也,是以名视人也。指是(霍)(孙诒让说“臛”或当作“霍”。谭戒甫认为“霍”即“鹤”字。)也,是以实视人也。交流思想或者是以名示人,或者是以实示人。如说某友人是富商,是以名示人。用手指鹤,是以实示人。

后期墨家还强调事物的属性是不能离开事物而存在的,他们反对公孙龙的“离坚白”的观点,认为石头的坚白属性绝非离开石头而独立存在。坚白是和石“相盈”,即相联系着的。“苟是石也白,败是石也,尽与白同。”(《墨子·大取》)如果这块石头是白的,就是把它打成碎片,也还都是白的。白的性质存在于石头之中。坚的性质也是如此。“坚白,不相外也。”(《墨子·经上》)坚与白同属一块石头,无坚不白,无白不坚。又说:“坚白之撄相尽。”(《墨子·经说上》)“撄”,彼此接触。石头的坚与白是不可分离的。就是说,坚白是石头所固有的。又说: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石,故有智焉,有不智焉,可。(《墨子·经说下》)“智”,同知。这是说,坚白统一于石头,坚和白又是两种性质,接触石头时知坚不知白,看石头时知白不知坚,这是可以的。但是,所知和所不知俱在于一物。后期墨家强调物性为物质所固有,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名:达、类、私”

后期墨家根据外延的大小,把“名”区分为三种,《墨子·经上》说:“名:达、类、私。”《经说上》解释说:名:物,达也;有实必待之名(“之名”,原作“文多”,从梁启超校改。)也。命之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命子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实也。“达”,通。达名,通于一切的名,即最高的类概念,最普遍最一般的概念。凡是客观存在(“有实”),必得这个名称。如“物”就是达名。类名,一类具体事物所共有的名,即一般的类概念,普通概念,如“马”。私名,某一个体的名称,不是概念。私名,“止于是实”,专指某一特定事物,不得移称其他事物。如“臧”,即私名。达名、类名是概念,私名是名称。可见古代讲名,既指概念,也指名称而言。这里所讲的“名:达、类、私”,即名的普遍、特殊、个别三个层次。

(三)“同名之义”

名的意义往往是多种的,这就有“同名之义”,即名称、概念的歧义问题。后期墨家曾指出一名多义,即多义词,如“为丽不必丽”(《墨子·经说下》),上一丽字为相偶,下一丽字为美丽。意思是相偶不必定美丽,而不是相偶不必定偶。这都反映出古代哲学家对“名”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深度。

同类推荐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是汉学、宋学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由汉学转向宋学。在此期间,面对时代的核心议题,围绕当时人的生存焦虑与制度焦虑,各派学者纷纷通过《论语》等经典的注疏、训解与阐释,提出自己的思想观念,架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通过对该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梳理《论语》注释自身发展演变的脉络、探讨《论语》诠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与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明晰宋代学术思想史的基本形态,特别是有助于考察儒家学术的传承、创新与经典诠释、流传之间的关系,从《论语》学的角度具体把握学术的发展、演变,学派的形成与分化,学术风尚与学术旨趣的变化,学术范式与学术视域的转换,等等。同时,研究宋代《论语》诠释,还可以从经典诠释的角度,考察、探索儒学在不同时代得以传承与创新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儒学的认识,还有助于在当今时代更全面地思考儒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启迪。这正是我们对宋代《论语》诠释予以研究的意义所在。
  •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本书依据作者开设的本科生课程《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高清海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有创见、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他的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学术思想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哲学研究的风气和研究范式的改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主要依托高清海教授几个重要学术阶段的代表性论文,围绕这些论文,作者在比较广阔的理论背景下阐述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书主体分为六部分。序言从总体上介绍了高清海教授学术思想的特点、原则以及学习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意义。第一讲主要介绍高清海教授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工作。第二讲主要讲解高清海教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变革。第三讲主要解读高清海教授的类生命与类哲学思想。第四讲详细解读了高清海教授的哲学遗嘱。附录部分为作者介绍和评述高清海教授的文章。
  •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是一本意大利哲学、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20世纪意大利产生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克罗齐、葛兰西、贝林格和帕累托的评传;着重阐述他们的理论思想,还介绍他们所处时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活动、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进的轨迹。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关于葛兰西、克罗齐、马基雅维利、布鲁诺、拉布里奥拉和蒙台梭利的学术论文以及对意大利学术名著的批评性评论。第三部分收录的学术性随笔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艺术史和翻译实践。
热门推荐
  • 诸天封神录

    诸天封神录

    姜尚从小就重复着一个离奇古怪的封神梦,本以为只是幻想梦境,直到有一天,他激活了封神榜!从此以后,行走诸天,敕令封神,号令万界,莫敢不从!
  • 如果天空会流泪

    如果天空会流泪

    母亲改嫁入豪门,她莫名其妙多了个毫无血缘的弟弟。相识第一天,她被那个帅气邪恶的坏小孩公然夺去初吻;回家见长辈,他化身绝世乖乖仔,礼貌客气地唤她:姐姐,你好!相识一个月,他堂而皇之搬进她的公寓,理由冠冕堂皇:你是我姐姐!?干柴遇烈火,熊熊燃烧后,他既无辜又委屈:姐姐,你可要对人家负责。有一种男人,凡是爱过他或是被他爱过的女人,便再也不可能爱上别的男人!只能盼他执我之手,敛我半生癫狂;吻我之眸,遮我半世离殇。有一种感情,萌芽于最阴暗的角落,没有阳光照耀,没有雨露滋润,所以注定了不能破土而出,开花结果。? 可是亲爱的,明明知道这样的爱情逃脱不了颠沛流离的宿命,我依然想和你共一段灯火阑珊!?
  • 医女王妃有点忙

    医女王妃有点忙

    上一世,贺梦妤误信旁人,瞎了双眼,遇上负心汉与白莲花。错付十年,母家全灭,怀胎十月含恨而终。重活一世,她擦亮双眼,用她的七窍玲珑心护身边人周旋,也定要报仇,抽丝剥茧下,层层谜团逐渐展开。不过,这位公子,您模样俊俏实在好看,让妾身无法不沉溺啊~公子:娘子,都老夫老妻了,就不要花痴了,复仇的事情就交给为夫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嫡女无双

    穿越之嫡女无双

    "蓝府嫡出三小姐,生母死后生活一落千丈,受尽欺凌,偶然撞破庶出大姐姐的秘密,被她下药丢进莲花池里,香消玉殒。现代都市小白领在产房产子,灵魂意外穿到死亡的蓝月儿身上,自此性格大变。"
  • 快穿死党求生札记

    快穿死党求生札记

    自从被系统抱了大腿后,羲卿特么的已经风中凌乱了:这是死党?这怕是不死不休之党吧!羲卿:任务目标是个白切黑,我还是先撤为敬。系统:任务目标是小可爱,宿主莫慌。羲卿:慌得一匹,需要揍人才能淡定。系统(微笑):宿主请你专心做任务,不要去搞事了好吗?羲卿:不行。某男:我是事,要...吗?系统:...本文1V1。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推理笔记7:三国杀

    推理笔记7:三国杀

    犯罪组织“三国杀”以杀人为乐,作案后利用诡计嫁祸给小职员康豆。为替康豆洗刷冤屈,“红色犯罪师”齐木与“三国杀”斗智斗勇。危难关头,齐木得神秘人物“幽灵”援手,才摆脱凶险。在与“三国杀”的较量如火如荼之际,齐木赫然发现:犯罪师界已经被神秘的“幽灵”控制。此时,“幽灵”怂恿齐木对“三国杀”以暴制暴,但齐木自有立场。齐木感到,“三国杀”似乎只是小角色,幕后的终极BOSS似乎另有其人……齐木与“三国杀”的较量究竟鹿死谁手?他能否帮康豆洗清冤情?神秘的“幽灵”,究竟是何方神圣?难道,他才是掩藏在幕后的终极BOSS?
  • 是否还来得及说爱你

    是否还来得及说爱你

    霍廷曜,若有来生,我绝不会再爱你了!两年后,两人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礼上,新娘怀孕了。霍廷曜心生无奈。看来,他这辈子是没办法平安无事的举行婚礼了。
  • 英雄联盟之王者无敌

    英雄联盟之王者无敌

    无敌意识,神级操作,在世界总决赛中意外失误,与冠军失之交臂,从此沉寂沦为网吧网管。一次偶然的机会,英雄联盟强势袭来,迫于家庭经济,杨逸又一次踏入游戏,以其外挂般的意识一局封神,曾经的上帝之眼苏醒了,且看杨逸征战英雄联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