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400000011

第11章 第三辑 追寻结构和语言的力量(3)

阎:对我来说,我是不愿这样的。我不太愿意让人说看几句就知道是我的小说。至少我现在觉得,《年月日》、《日光流年》是一套语言方式,而《坚硬如水》、《为人民服务》是另外一套语言方式。《受活》又是其他的语言方式。这其中的差别对我非常重要,没有差别,我无法写作。

张:我知道,你总是试图不断地寻求着变化。不管怎么说,像你们这批作家,莫言、格非、苏童、余华等,就是说你们不论怎么写,我觉得都是在使用着一种真正的文学语言,怎么处理都是文学。但是有些作家,甚至写了一两千万字,出了一堆文集,但有几篇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呢?无疑他制造了大量的语言垃圾,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说过,许多作家终其一生没有解决一个文学语言的问题,写作首先要看语言是不是你自己的、个性化的、属于你独有的、别人很难模仿的,否则就不要去写作。上次我和李洱谈过,我说,你的《花腔》是一部别人无法模仿的小说。他听了很惊异,说那不好,那很危险。就是说,一个作家的写作,他的结构,叙述方式,他的语言,他的整体的风貌,风格是可以、能够被模仿好,还是不可以被模仿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说托尔斯泰是不能被模仿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可以被模仿的。托尔斯泰的东西像神一样,那种庞大的东西,包括那种节奏,那种气势,都是很难模仿的,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模仿的,甚至像博尔赫斯都是可以被广泛模仿的。你说谁还能再写一部《花腔》呢,再写一部《受活》呢,你再找一个作家,按照你这种方式,尽管伪饰一下,变化一下,人们依然会看到《受活》的影子。写作就是这样残酷,许多文学叙述方式都是一次性的,绝不能重复使用。

阎:李洱是我的同乡,是我以为最可能有大出息的河南作家。关于能不能模仿,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比如说沈从文的语言是可以被模仿的,可以延续下来;但是鲁迅的语言就难以模仿,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张:学习鲁迅的小说,需不需要把《呐喊》、《野草》背诵下来?是不是背下《呐喊》、《野草》才能理解鲁迅的语言呢,我觉得可能从另一个方面是有道理的,烂熟于心,包括那个语言,那个句式,那个字,那个词,那个感觉,那个节奏,鲁迅弥漫在文字中的那种气息,那种信息,那种韵律,那种意蕴可能全部都在其中,也许就有人突然开悟了,背会了《呐喊》,也读懂了《呐喊》。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样做,等于是对鲁迅的一种极其浅薄和庸俗的理解。对于一个作家的理解和感悟,我认为,主要还是要从精神的层面去体会,那应该是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精神烛照。如何感受一个伟大作家的伟大的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阎:还是不要把鲁迅神秘化了为好。一个作家写东西的时候没有那么神圣,也没有那么神秘,包括《野草》在内,比如说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有人说他是因为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才开始写小说的,这也太小儿科。比如咱们今天说语言的通感啊什么的,在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发抖的声音……愈颤愈细,”我们能就此说鲁迅的语言通感如何如何吗?通感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在日本的“新小说”里遍地都是,他们使用得非常明确,鲁迅的使用只是一时的灵感闪现。沈从文的小说中写到一个妓女对那个男的讲:“我现在还年轻,等我长枯的时候你还爱我吗?”这个“枯”字用得非常好,可我们能由此就把沈从文的语言神化吗?

张:语言是一种天赋。你的语言,苏童的语言,都有天赋的成分。你的小说是在通过语言找到一种或是创造出一种意象性的东西,包括感官性,语言的色彩能力,味觉能力,声音能力。比如说我看《日光流年》,第一句是“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一个生命的终结就是一种声音的消失,你总是喜欢用很多类似于此的象声词,在很多作品里边都是这样的。我们系里有一个研究现代汉语的老师,我和他说,你研究现代汉语,你知道现在我们的当代作家在使用什么样的现代汉语吗?是在用什么样的现代汉语写作吗?他说怎么写?我说我推荐给你一本书,就是那个时候花城出版社的老版的《日光流年》。他后来拿那本书写了一篇文章,把你的语言大量作为例句,他在谈一个现代语言的张力的问题。试图说明为什么在当代作家的叙述中会出现这样一种语言。其实,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通感的问题了,是味觉,感觉,声音,色彩,是一种事物和一个词之间,或一个象声词和一个事物之间构成了某一种对应关系,那完全是一种心灵的东西,你为什么这么表达?余华非常迷恋博尔赫斯的一个比喻,博尔赫斯写佩德罗达米安生命消失时说,“仿佛水消失在水中”,这是一种叙述,而你自己的独特表达则是“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像这样的叙述给整部作品定下了一个基调,在你的小说中,这样的句子随时会涌动出来,它承载着生命、时间和文化。

阎:《日光流年》可能是被大家谈论语言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对此,我没有什么心得和感受,我没有刻意地在语言上如何如何。而我所刻意的,就是觉得故事的灵魂决定结构,也决定叙述的样式和语言的风格。甚至有时候是故事灵魂决定结构,结构反过来决定语言的样式。《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和《受活》这三部小说,如果说语言差别大的话,那不是我努力的结果,而是故事内在的要求。像《日光流年》,有好几个同行朋友和我说过,说写作的时候感到语言枯竭时,会随手翻开《日光流年》读半页,要寻找的语言就又回来了。这不是说《日光流年》的语言有多好,而是说《日光流年》的语言有它的个性、丰富性,给人一种新的、我讲不清的东西。这种新东西是我们传统语文里没有的,规范的语法里没有的。

张:我想是《日光流年》的语言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叙述和表达,所以有人愿意把它当做语言的词典放在床头吧。但是你如此要求语言和故事匹配的变化,是给自己出了一道语言的难题,是在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着一种语言的挑战。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作家,就是应该在不断地打碎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新的叙述的方向。这是一个很累人、很折磨人的问题。一种语言创造出来之后,生成一种新的语言形态以后,在你的下一部作品里就要避免它了,要让它消失掉了,也就是哲学上讲的有个词叫“扬弃”,不断扬弃自己的东西。格非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一个作家和一个学者不同的是,一个学者可以积累很多东西,包括他做文章的时候,从第一篇开始,一篇篇地做,从十篇到第一百篇就积累了很多很多东西,这个东西可以供他用一辈子,这个经验是不用换的,包括如何梳理资料、考证、求证、注释,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种作文方式,学会怎么来处理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那么,一个作家在完成一部作品以后,他积累了这一部作品的经验,包括结构,包括语言,包括对生活的那种感悟方式,形成了一部作品的形态以后,到下一部作品这个经验对他就不再好用了,就会在下一部作品中寻找另一种新的东西,可能就是说,前一本的东西真的就彻底结束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

阎:格非的感悟可以给人很大的启发,这就是写作中语言探索的意义,也是语言值得尊敬的神圣之处。

三、创造和变化应该是全方位的

张学昕阎连科

张:现在看来,求变与求新是你和莫言、韩少功、余华等作家能一直挺立于文坛前沿的重要的支撑点,哪怕有时候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是一种失败。我觉得近十年来你的写作就始终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创造之中。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阎:对此没有更加新鲜的见解,只是觉得不变,就只有重复。而重复,是艺术之大忌,是作家的一种自我埋藏。变,不仅是一种自觉,而且是一种无奈。

张:对。求新求变的问题,其实就是创造的问题,而且你不得不这样做。比如说苏童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不仅是赞美他的小说,我也提出了他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早就有人说他写作中间的重复,包括语言,包括故事,有人说他总在过去的阳光下行走。我想,这不是说他小说中的香椿树街选错了,也不是说枫杨树乡村选错了,而是说他的语言方式,结构方式,包括一些人物、故事。总是在那样一个情境里边写不同的故事,这不是很危险的事情吗?尽管他的小说作得很精致,但是精致到一定程度以后,那种“匠气”就容易出来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苏童也说过,保持风格和重复常常是同义语。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很难控制、把握的。

阎:苏童一开始就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写作,而且今天他仍然在这个高度上写作,这是非常难的,也是了不起的。而我不一样,我的写作起点很低,这给我后来的写作和变化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人们觉得我的写作在进步是因为我开始的小说不好,人们说别人的小说没有进步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写得太好,这个进步和不进步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张:你太谦虚了。

阎:我说的是实在话。

张:还说苏童。苏童是我的好朋友,说什么他都不会生气。上次我在南京的苏童作品研讨会上说,说苏童的写作起点太高了,一上手就是《妻妾成群》,就是《红粉》,把自己拉高以后,无论是中、短篇,还是后来大量的长篇,就很难轻易地超越自己了。当一个作家的天分发挥到一定程度时,写作向上的坡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于到后来,写作,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说,已经不是天分和智力水平的问题,而是一种胸怀和气度。

阎:还有莫言、王安忆、贾平凹、余华、格非等,他们都是起点非常高的作家。但一个作家重复的原因,不能简单、完全归结于起点太高这一点。作家的写作,不仅是马拉松式的赛跑,而且这个跑道,还有一个向上的坡度。你必须在写作的长跑中从这个高度跑到那个高度,然后,再到下一个高度。这就是作家的人生跑道,是没有办法和无法更改的事情,就像一列火车向上缓爬的轨道,你只能在这两条轨道上努力的前行,要么努力上去,要么向下滑行。还有一种就是情况就是停滞不前。

张:坡度和高度,就是一个作家在一定的时候对前一个阶段的超越、变化,这是作家创作的必由之路。

同类推荐
  • 牙医门诊日记

    牙医门诊日记

    本书是一位牙科主任医师的日记随笔,她用个人的眼光打量着门诊室的一切,呈现了一个个故事:既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尤其是口腔医学知识,又有医患之间的矛盾、争执与谅解,以及作者自己的种种感悟,同时还展现了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致与敏感,一个医者所具有的对普通人的人文关怀。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世界最好的杂文

    世界最好的杂文

    本书从世界各国浩如烟海的杂文作品中精选出70余篇经典之作,代表着杂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在体例编排上,通过“作者简介”、“佳作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理性思考,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 奇怪的美国人

    奇怪的美国人

    我是这样想的,这本书所有的故事,都用我和菲里普的生活串联。我们的生活很琐碎,很细小,但对我来说,点点滴滴都是新奇,它们组成了我的美国日子。它们和我以前的生活大不相同,它们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约定成俗的生活,不是人云亦云的生活,不是亦步亦趋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是第一人称的生活——我的生活。
热门推荐
  • 我的末日生存录重改中

    我的末日生存录重改中

    一场流星雨过后,世界新的转变。怪物无处不在,变成女生的她能否存活。人性的险恶。
  • 芷月录

    芷月录

    上辈子半生惨淡、遭仙门中人憎厌的鬼王罹晗“身死魂消”后在阴间地府过了十年逍遥日子。一朝得知自己要重返阳间后便以一个小辈的身份回到了修仙界,本以为会就此平淡地过完这一世,然而……
  •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浪漫优雅的犹太音乐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废都之书

    废都之书

    “天上的诸神,你的战士已经尽了全力,仍不能击败敌人,”将军说:”你的子民将沦为奴隶,你的庙宇将不再有人供奉,七月王朝帝国的光辉将永生永世的沉沦于黑暗,这将是光明大陆上最黑暗的一天,它代表着上千百年的辉煌,走向了灭亡!”
  • 琼瑶作品第三辑(全16册)

    琼瑶作品第三辑(全16册)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数字版权大陆首次授权《琼瑶作品第三辑(全16册)》。其中收录琼瑶作品《梅花烙》、《水云间》、《新月格格》、《烟锁重楼》、《聚散两依依》、《却上心头》、《问斜阳》、《燃烧吧!火鸟》、《昨夜之灯》、《匆匆,太匆匆》、《失火的天堂》、《我的故事》、《冰儿》、《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等16部经典爱情故事。多部影视剧集经典原著,掀起几代人的纯爱记忆!数字版中国大陆唯一合法授权!
  • 木叶赌神

    木叶赌神

    前期搞笑,后期只是作者的脑洞!不喜火影者,可以从后边斗破新卷开启阅读!作者只是把当初阅读和观看动漫的遗憾补上而已!
  • 木叶之日斩是我爸

    木叶之日斩是我爸

    “我能请问一下你为什么参加木叶真人秀这个节目吗?”伊鲁卡一脸真诚的问着猿飞陇。“我妈妈从小就告诉我,会火遁的孩子早当家,所以我就.......”猿飞陇还没把自己的眼泪给挤出来就只见全场都发起了巨大的欢呼声。“我就知道这小子的火遁不一般,居然能烧死人”自来也一脸高兴的看着自己老师的弟子大声的跟旁边的大蛇丸说道。“555555,太感动了我找了整整几年的火遁大师居然终于被我找到了”叶仓也是一脸此生无憾的看着台上。“喂,鼬,你看到了吗,火遁终于出现。。鼬,你怎么了鼬”鬼鲛大声喊着救命,一只手拼了命的按着宇智波鼬的人中,而处于急救状态的鼬却是一脸欣慰的笑容。“那个,不就是用火遁烧死个人吗,至于这样吗”猿飞陇无语的看着台下那仿佛开启大战一般的场面,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
  • 我欲凌天

    我欲凌天

    天地有道,神怜世人,他却发现天道不公,以万物为诌狗,神不爱人,奴役苍生。少年历经万劫,渡尽劫波,成为绝世强者,从此屠神灭魔,逆天而行。敌人必杀之,朋友必帮之,美女必泡之,男人就应该有一颗爷们的心。
  • 曾国藩做人为官处世的大智慧

    曾国藩做人为官处世的大智慧

    曾国藩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他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至今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很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年轻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 冷斋夜话

    冷斋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