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4000000013

第13章 母亲的米

题注: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最了不起的女人……我遇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优雅的女人。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她。——查尔斯·卓别林

很长一段时间,他坚信自己喜欢大米饭,是缘于儿时生活的贫穷。家乡是不产稻米的,那些尖尖小小温润银亮的米来自遥远的南方,连同南方乡下温暖的阳光和芬芳的泥土。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也是最小的孩子,从小自然受宠。每天晚餐时他都能得到一碗让姐姐们垂涎欲滴的大米饭,有时他会与几个姐姐分享,更多时候,则是一个人心安理得地享用。生米粒盛在很小的碗里,添了水和少许食用油,与玉米饼子地瓜们挤在同一口锅里,别的饭熟了,米饭也正好被蒸熟。那些香喷喷的大米饭让他在漫长的童年里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稍稍大些的时候,母亲便不再为他单独蒸一碗米饭。他和姐姐们一起啃着难以下咽的地瓜饼或者玉米饼,对曾经的那碗米饭深深怀念。他常常对母亲说,等长大了挣到钱,一定要天天吃米饭。其实那时候邻居们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不必为一碗米饭精打细算。只有他们是一个例外。他没有父亲。

小学时他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需要住宿。那时一个姐姐已经出嫁,另外两个姐姐正读着高中,日子更是窘迫。可是每当他星期六回到家中,母亲总会为他蒸上一碗米饭。他已经懂了些事,他说把这些米饭留给姐姐们吃吧。母亲笑笑说,姐姐们也有。姐姐们的确有,那是母亲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在他以前的记忆中,只要有他在饭桌旁,只要有他的姐姐们在饭桌旁,母亲从没有吃过一粒米饭。

后来他读中学,读大学,每次回家,饭桌上都无一例外会出现一碗大米饭。母亲知道他的童年受尽了别的孩子所没有受过的苦,也许她正在试图补偿。家中的日子的确一天比一天好,那时母亲已经开了一个小商店,三个出嫁的姐姐也常常给母亲一些帮助,可是母亲仍然不肯吃一粒米饭。有时候他急了,将一碗米饭分成两个半碗,其中一碗推给母亲,母亲欣慰地笑笑,却只是象征性地吃几口就放了筷子。母亲静静地看着他,幸福地笑着。吃米饭的时候他是快乐的,母亲也是快乐的。他知道母亲的快乐,来自于他的快乐。

他将自己的半碗米饭吃完,母亲仍然笑着看他。他说妈您怎么不吃?母亲说我吃饱了。母亲开始收拾碗筷,将那半碗米饭放进饭橱。他知道,下一顿饭,母亲还会把它端上饭桌。只要他爱吃的东西,哪怕是一根咸菜,母亲也会为他留着。一顿又一顿,母亲从不会嫌麻烦。

后来他参加了工作,一年中只能回家一两次。他的薪水并不低,每次回家,都会拎着一大堆好吃好喝的东西。这时他对米饭已经失去了那种垂涎三尺的感觉,换句话说,他并不特别喜欢吃米饭了。生活的富足是一个原因,他所工作的小城的饮食习惯是另一个原因。可是,只要他回到家,不管餐桌上如何丰盛,母亲从不忘为他蒸一碗米饭。——很小的时候,他曾经说过,长大以后要顿顿吃米饭。儿时一句接近于玩笑的话,却被母亲记挂了二十多年。

每次,他都会把那碗米饭吃掉。母亲蒸的米饭很香,是外边所吃不到的那种香。可是他对米饭,的确,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感觉。如果米饭很多,母亲肯定会陪着他吃,如果米饭正好一碗,那么,母亲说什么也不肯动一筷子。母亲要给他留着,哪怕多留一粒。

有时他想对母亲说,我现在不太喜欢吃米饭了。可是他怕伤了母亲的心,终于没说。其实就算说出来,母亲能相信吗?他坚信哪怕他说上千遍万遍,母亲也会为他蒸好一碗米饭,然后端上饭桌。母亲坚信自己的判断,这判断来源于他儿时的狼吞虎咽的样子以及一句“长大后我要天天吃米饭”。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的事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他认为自己挺不过去了,每天眉头紧锁。那段时间他回了趟老家,在母亲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每天他都喝得烂醉,整个人没有一丝斗志。可是每一餐,餐桌上,照例都会有两碗米饭。是两碗,端端正正地放在他和母亲的面前。母亲说,吃点吧!他摇摇头说,吃不下。又拿起了酒杯。母亲并不劝他。等他喝完一杯酒,母亲说,我陪你,一起吃。母亲端起饭碗,静静地盯着他,让他不忍拒绝。

一个多月以后他重新回到了城市,半年以后他的事业重新走入正常的轨道。有人问他是如何熬过那段最绝望的日子,他告诉他们,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因为母亲放在他面前的一碗蒸米饭。别人当然听不懂。可是他认为,真的是这样。

多年后母亲患了重病,住在医院。他去医院陪她,吃不好睡不好,人日渐消瘦。可是,尽管他对母亲悉心照料,尽管医生和护士对母亲体贴入微,母亲的病情还是一点一点地加重,终于在一个黄昏,他被医生叫进了办公室。医生抱歉地对他说,您的母亲,可能熬不到明天早晨——我们已经尽力了。他呆在那里很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他还是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后来他抱着头坐到一张椅子上,久久不动。他在无声地嚎啕。

当他重新走进病房,母亲已经坐起来了。她的气色似乎好了很多,她在对他微笑。母亲说这些天你受累了,看看你,瘦成什么样子?他强忍悲痛说,妈,我没事。母亲说,现在我很好,你自己去吃些东西吧!他说,妈,我不饿。母亲说你怎么会不饿呢?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这时有护士过来,母亲问她,这附近有卖蒸米饭的吗?护士说,有,出了大门,第一个路口左拐。母亲笑着对他说,你去买两碗米饭回来吧。我们都吃点,我陪你,一起吃。

他终于泪水滂沱。

他知道母亲预感到自己即将离去。母亲即将离去,却仍然心疼自己的儿子没有吃饱饭,仍然记得自己的儿子喜欢吃大米饭。母亲在生命最后一刻,心里牵挂的,仍然是她的儿子。

那天,像小时候一样,母亲微笑着,看他吃下整整一碗大米饭。

同类推荐
  • 钓胜于鱼

    钓胜于鱼

    《钓胜于鱼》是英国著名作家艾萨克·沃尔顿的对话体散文经典,“我愿沉思以消永日,求安静的生涯,以达美好的归宿”。作品借钓鱼者、放鹰者和狩猎者三人之口,谈到垂钓者的乐趣,各种鱼的知识,以及垂钓中体现出的做人与生活的境界——简单、忍耐、淡泊、知足。具有较强的哲理意味与可读性。
  • 随性而至(译文随笔)

    随性而至(译文随笔)

    《随性而至》是一部风格多样、精彩迭出的随笔集,也是毛姆备受推崇的一部文艺批评的代表作,笔下的人物和主题从哲学大师康德到硬汉侦探小说家钱德勒,从西班牙巴洛克画家苏巴朗的传说到西方侦探小说的艺术,从政治家伯克到游记和回忆录作家奥古斯都·海尔,“纯文学”作家当中则有对亨利·詹姆斯、H·G·威尔斯、阿诺德·本涅特以及伊迪丝·华顿等剑走偏锋而又妙不可言的描述。毛姆以其塑造小说人物的洞察力和讲述故事的高超技巧,既生动有趣又入木三分地活画出这些著名人物的性格、气质、怪癖乃至于灵魂,实在是打通了记人随笔和文艺批评两个不同领域的不可多得的妙文。
  • 矫枉未必要过正

    矫枉未必要过正

    李建军博士是这几年来文学批评界崛起的新锐人物。文章出手快且言辞尖刻、锋芒毕露,很受一些激进派批评者的拥戴。作为同行,我对他非凡的勇气、敏锐的感悟以及知识的广博始终持钦羡的态度,但是对于他的批评动机和论证逻辑尤其是批评策略却有点大不以为然,特别是他的四篇有关贾平凹作品的评论文字,更是让人失望和痛心。大约从2000年开始,我们先后在不同的刊物上相继看到李建军先生关于“批判”贾平凹的四篇文章,分别是《消极写作的典型文本》、《私有形态的反文化写作》、《随意杜撰的反真实写作》、《草率拟古的反现代性写作》等。
  •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人文中国十三讲》从文学艺术、文化历史、新闻传播等专业课程中提炼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从文化、历史、伦理等视角切入,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当今中国文化的活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对读者进行理想、信念等精神指引,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书十三讲包括:“山水诗词中的‘自然’情结”“唐诗金曲排行榜”“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沈从文小说与中国儒道人格理想”“汉字文化例说——从汉字构形看汉字文化蕴涵功能”“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的历史脉络”“从抒情到叙事: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衍变”“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国家相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交往革命”“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略讲”“先秦文献中的传播伦理与沟通智慧”“‘孝’的文化诠释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带着天使彦重生从复仇者联盟开始

    带着天使彦重生从复仇者联盟开始

    沃德天,这是谁写的小说,怎么会这么好看……
  • 冷少追爱:宝贝休想逃

    冷少追爱:宝贝休想逃

    她一觉醒来发现身边有位传说中的商界风云人物,她羞恼“我已经有未婚夫,你别缠着我”。他邪魅扯唇“没关系我会变成你的未婚夫”。再次重遇他要她负责任,她火冒三丈,“姑奶奶我要结婚了,负什么责任?”他眼中闪烁着霸.道“我不允许你结婚……除非你嫁的人是我!”
  • 我一点也不厉害

    我一点也不厉害

    说到修真界年轻一代的领头者,人人都会说蓬莱江穆棱是第一剑修,昆仑夏知秋好像也不错。但真正的大佬,其实是用“糖醋排骨银耳汤”这个假名火爆修真界的昆仑弟子楉冰,还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的半吊子鬼话,从小女扮男装,江穆棱夏知秋都是她的死党!楉冰一生中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喜欢练剑赚钱,逗逗可爱的小姐姐,聊些仙门弟子的八卦。好吧,她终于遇见了她人生目前为止最大的八卦:她的好兄弟江穆棱是个断袖!楉冰:我竟不知穆棱喜欢男子,是看上了哪位小师弟啊?江穆棱:……本文男主实名惨,小时候是可怜自立小瞎子,长大后经历先直后弯再掰直,另一个当事人还不知道!明明是高冷人设却成了本文的言情担当。主角团一起成长,解秘境,除邪祟,经历一个个故事,并且在因果轮回中发现,所谓前世今生,不过是在一条道路上死磕到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邪王追妻之神医狂妃不好惹

    邪王追妻之神医狂妃不好惹

    新文《黑化夫君又在装可怜》她曾是二十二世纪金牌杀手,医毒双绝,能掌生!能控死!一朝穿越,沦为身份卑微的被相府驱逐的废材弃女,被未婚夫陷害,亲弟欺负而无力反抗,家徒四壁,三餐不继,还要被高利贷追债。对于腹黑果决的女杀手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欠债?她果断的打劫了一伙武功高强的“强盗”;高贵冷艳的未婚夫想退婚!抱歉,你没那个资格,要退也该我来退,顺便狠虐了一番渣男渣女;废材无能?她很快会让这群愚蠢自私的人知道,什么叫做全系天赋的绝世天才。一天,神秘美男找上门:“你救了我,我决定要以身相许!”“抱歉,我已经收过诊金了。”“我这么贵,那点银子怎么够?”“……”
  • 父子宰相家训

    父子宰相家训

    本书是清代名臣张英与其子张廷玉撰写的家训。张英以宦官仕途、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教导子孙如何持家、治国、读书、立身、做人、交友。他用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些微小事,解读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张廷玉深受张英影响,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了《澄怀园语》,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修身、持家、节用、读书、择友等诸多方面。《聪训斋语》和《澄怀园语》自刊行以来,影响巨大,被奉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传诵不息。
  • 耙耧系列Ⅱ

    耙耧系列Ⅱ

    作者通过描绘耙耧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揭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苦闷、痛苦和挣扎,藉此寄寓自己的人生思考和忧患情绪。在这耙耧世界里,作者对于命运力量的阐释都具有双关性,它既是个人的,又是人类的;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遍的。人物在毫无意义的挣扎、冲突后,最终仍陷入命运的网罗之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强修真狂医

    最强修真狂医

    行医修武,纵横天下,极品美女,愿赋予我,超级爽文,与您一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