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9100000005

第5章 印度佛教的创立 演变和外传(4)

瑜伽行派以《解深密经》和《瑜伽师地论》等为主要经典。无著的《摄大乘论》,世亲著的《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和《大乘百法明门论》等在创宗方面的作用最大。继世亲的有亲胜和火辨两家,相继发挥亲胜学说的有德慧、安慧和真谛,以上称为前期瑜伽行派。另外,继承世亲、火辨一系的陈那,特别重视因明,即重视逻辑论证和认识论探讨。发挥陈那思想的有无性、护法、戒贤(玄奘的师父)和法称等,称为后期瑜伽行派。瑜伽行派继承了中观学派的空观思想,但又认为,“一切皆空”的说法,会导致否定三宝(佛、法、僧)、成佛的主体以及理想境界的存在,形成理论危机,危及佛教自身的存在。于是此派提出万物唯识所变,识有境无的学说。众生的识是变现万物的根源,由于万物由识所变,因此,万物(境)是无(空)。由于识能变现万物,因此,识是有。瑜伽行派主张识有,所以又名“大乘有宗”。识能变现万物,识也是众生轮回转生的主体。由此瑜伽行派进一步提出“转依”的宗旨,把它作为“解脱”的代替语。所谓“转依”,“转”,转变,转化;“依”,“所依”,指与生俱有而相续不断的意识状态(“藏识”)。转依就是要在意识方面解决认识问题,也就是从人们与生俱来的相续不断的意识状态着眼,认为人们意识、认识的转变,会影响到行为,可以改变客观环境,主客观不断地交互影响,就会使整个的认识行为和环境都发生转化。众生也随着这种转化而成为佛。虽然瑜伽行派重视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但是,由于把客观事物归结为主观意识所产生的,因而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差异

大乘佛教思潮的出现,是继部派佛教之后佛教内部的第二次大分化,也是对早期佛教和部派佛教的最大冲击。从整个印度佛教史来看,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分裂。大乘佛教指斥前期佛教是“小乘”。前期佛教学者则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小乘,认为自己是佛教的正统。他们指责大乘佛教教义是杜撰的,强调“大乘非佛说”,大乘并不是佛教的正传。大小乘佛教在精神和实质上确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对佛的看法上,小乘一般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位觉者、教主、教祖、传教师,而大乘则因强调依靠佛的神恩和他力得救,把佛视为超人的存在。大乘在释迦牟尼身上罩上一团团神话迷雾,奉其为全智全能的最高人格神,是彼岸世界的统治者。和小乘厌恶人体、不塑造神像的传统主张不同,大乘使佛教的神具有有形的特征,雕塑华丽的佛像,建筑宏伟的殿堂,供奉佛像,令人顶礼膜拜。小乘一般认为佛只有一个,就是释迦牟尼,大乘则日益把各地的地方神灵都宣布为释迦牟尼的各种各样的化身,并提倡三世十方有无量无数的诸佛,如阿佛、阿弥陀佛、弥勒佛、药师佛等。这是进一步宣扬佛是整个宇宙力量的体现,佛是各方世界和极乐国土的主宰者。

2.在追求的理想上,大乘宣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小乘则以个人的“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为最终目的。小乘偏重于个人解脱,大乘则致力于一切众生的解救。小乘所追求的解脱,偏重于断除烦恼,灭绝生死;而大乘如空宗则认为应以菩提(觉悟、智慧)为目标,菩提是佛体。大乘认为,众生只要去掉无明(无知),就可进入究竟的境界——涅槃。普度众生的理想不在于寂灭,而在于永生。大乘还开始把从事传教活动以拯救他人的比丘当做菩萨,它正式提出菩萨的名称,把它作为成就正觉(佛)的准备,也就是所谓的候补佛。而小乘则完全不承认菩萨。

3.在修持的方法上,小乘认为人生痛苦的原因在于人生的本质,即由于种种行为(“业”)和种种烦恼(“惑”)而产生苦果,应当重“教”尊“闻”,追求断“业”灭“惑”,不使再生,所以主张个人远离社会,隐遁禁欲。也就是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非出家过禁欲生活不可。大乘则认为,人生之所以需要解脱,不是因生命就是苦,而是因生命就是空。同时,人生的问题也不应孤立解决,应当全面解决,不仅自己要解除痛苦,也要使他人解除痛苦,也就是强调众生的“共业”的共同转化。他们重行为,强调不应逃避现实世界,而要面对现实世界,理解现实世界,努力使自己的宗教实践不脱离世间的实际,在现实中求得解脱。因此,大乘,特别是在初期很重视在家,不提倡出家。事实上按照大乘的某些主张,出家是难以做到的。例如,布施中的财施,只有在家且有钱财的人才能做到。同时,出家僧徒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上层僧侣,接受大量的布施,食用精美食品,身着高贵华丽的袈裟。昔日山洞和丛林中的居处代之以庄严宏伟的寺院建筑,他们在这些寺院中,举行宗教仪式,研习经典,撰写经书,过着具有鲜明的享受色彩的宗教生活。

4.在理论学说上,小乘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等,大乘的主要经典有《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维摩诘所说经》、《解深密经》等。小乘的学风是拘泥于佛说,认为佛说的都是实在的,佛说有某类概念,就有某类存在。他们一般只承认“人无我”,即人并没有独立的永恒的实体,人是空的,至于宇宙万有则不是空的,而是实有的(“法有”),这就是所谓人空法有说。大乘对于佛说带有自由解释、发挥的色彩,他们认为不仅人空,法(事物)(“法”:梵文Dharma(达摩)的意译。通指一切事物、存在,不论是物质的、精神的、本体的、现象的,都叫做“法”。佛教的教义等也是事物之一,因而也叫做“法”。此处泛指一切事物。)也有空,即宇宙万有也都没有独立的永恒的实体,也是空的,“一切皆空”,主体和客体都是空的,一切存在都如泡如影,如幻如梦。

三、密教

密教开始于公元7世纪,到公元8世纪以后日益与婆罗门教——印度教接近,并在佛教中取得了主导的地位,直至13世纪初被消灭。早在6世纪,笈多王朝已经崩溃,曷利沙帝国(羯若鞠阇国)国王戒日王(590—648)征服了中印、东印、北印以及西印一部分地区,一时的统一局面可与笈多王朝相比。当时玄奘正在印度留学,所睹印度统一盛况,一如法显所遇的笈多王朝的统一局势。戒日王信奉印度教,但也重视佛教,如支持规模宏伟的那烂陀寺的佛教活动,就是显著的事例。此时,大乘佛教一度有重振之势,但是戒日王死后,印度又陷入长达500年的割据局面,大乘佛教也受到影响。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印度又出现了三个较大的国家,即中印一带的波罗提诃罗王朝,南印的罗悉陀罗俱陀王朝,东印一带的波罗王朝。波罗王朝一度成为南北印诸侯国的霸主,统治者推崇佛教,达摩波罗王(约公元770—810年在位)嫌宏伟的那烂陀寺的规模还不够大,又在恒河南岸小山上建立规模更大的毗俱罗摩尸罗寺(超行寺)。据史载,寺院中心大菩提佛殿周围,有108个小寺院,其中大部分属于密教,小部分属于显教。超行寺是密教的中心。大约自10世纪末起至11世纪前半叶,建于阿富汗一带的伊斯兰教国家对印度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印度佛教中心随之逐渐转移到东方波罗王朝地区。王朝竭力利用宗教,以期共同抵御外患。在这一背景下,密教也更需要和印度教加强联合,共同对敌,这样也就愈来愈同化于印度教了。12世纪末,阿富汗廓尔一带的穆哈马德君主,富有政治扩张野心,他在统一阿富汗后,又大举入侵印度,一直深入到恒河流域,占领了奔伽尔,消灭了取代波罗王朝的斯那王朝。13世纪初,把印度仅存的佛教超行寺也焚毁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宣告了佛教在印度本土的绝迹。

密教的特征是,主张身、话、意三密相应行,以求得出世的果报。也就是手结契印(手式,“身密”)、口诵真言咒语(“语密”)、心作观想佛尊(“意密”),三者相应,即身成佛。由此,其他各种以语言文字明显表示佛教教义的教派,就统称为“显教”。密教奉行咒术,教理通俗,仪礼简单易行。后来更主张立地成佛,所谓成佛也就是常人的“快乐”的境地。提倡低级趣味,以适应社会上一部分落后愚昧群众的需要。密教并不排斥大乘佛教,它把大乘佛教看作初步的阶段,认为自身是高级的阶段。它认为大乘中也有高低之分,中观学派高于瑜伽行派。由于密教对大乘佛教随意割裂剪裁,使大乘佛教各派都难以独立发展了。密教还主张“六大”缘起说,宣扬宇宙的本体与现象二而为一,两者都由“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所构成,宇宙万有都是“六大法身”的显现,而“六大法身”就是佛的真身,也就是说,宇宙万有都是佛的化身、产物。这是一种极度神秘主义的说教。

四、印度佛教的“复兴运动”

佛教在印度沉寂了600年之后,于19世纪末掀起了“复兴运动”。1891年斯里兰卡贵族达摩波罗居士在科伦坡创办摩诃(大)菩提会,次年总部迁至印度加尔各答,上座部佛教又从斯里兰卡北传印度。该会在印度积极开展传教活动,影响颇大。1956年国大党政府前司法部长安培克等人在那格浦尔发动50万“贱民”改信佛教运动。1957年,新入教的佛教徒组织了一个佛教政党——共和党。佛教上层人士还加强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的佛教活动,积极发展教徒。

§§§第三节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

印度佛教从南亚次大陆向其他国家传播,始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阿育王在热衷于穷兵黩武、向外扩张的同时,还大力扶植佛教,鼓励和派遣佛教徒到各地传播佛教。佛教向外传播大致有北传和南传两条路线。其中北传又可分为两条路线,一条是经中亚细亚地区传入中国内地,再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另一条是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形成了藏传佛教,再北传蒙古、苏联,南传尼泊尔、印度北部地区。佛教向南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等地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我国云南的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北传佛教以大乘为主,其经典大多是从中亚诸民族的文字和印度的梵文陆续翻译为汉文和藏文的。南传佛教主要是小乘上座部佛教,其经典是用巴利文编纂的。

一、印度佛教的北传概况

佛教向北传入大夏、安息以及大月氏,并越过葱岭(帕米尔)传入中国西北地区,随着汉对西域交通的开辟,又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在中国经过流传、演变,到隋唐时形成了八大宗派,使佛教获得空前的发展。佛教于公元4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公元7世纪中叶和公元8世纪后,形成了“五教九山”,“五教”即7世纪形成的戒律宗、法相宗、法性宗、涅槃宗和华严宗五个教派。“九山”是公元8世纪后形成的禅宗九派:迦智山、实相山、桐里山、阇崛山、圣椎山、狮子山、曦阳山、风林山、须弥山。14世纪后,李朝强调崇儒抑佛,佛教有所削弱。目前,佛教为韩国最大的宗教,信徒约占全部宗教信徒的一半。佛教在公元6世纪从中国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以后,相继成立许多宗派,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天皇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提高皇室的权威,一度推行“废佛毁释”运动,但不久又被扶植起来,佛教重新获得发展。现在日本佛教派别众多,拥有近10万座寺庙或传教场所,8000万信徒。在传统的佛教宗派中,现在比较重要的有净土真宗、禅宗、日莲宗、真言宗等。日莲宗创价学会及其公明党,立正佼成会,在日本都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佛教约在公元2世纪末传入越南,11世纪至13世纪,佛教徒多至全国百姓的一大半,势力极大。主要流传的是中国佛教的禅宗和净土宗,尤其是禅宗临济宗的影响最大。

佛教约在公元7世纪传入我国西藏地区以后,与当地的土著宗教本教相综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佛教——藏传佛教。13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定藏传佛教为元朝国教。后来藏传佛教在蒙古下层人民中流传,成为蒙古的主要宗教,将近一半的男子是喇嘛。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喇嘛已大大减少,藏传佛教在社会上也不起多大作用了。藏传佛教也传入苏联西伯利亚一带,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

二、印度佛教南传概况

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儿子摩哂陀到斯里兰卡宣传佛教上座部,锡兰岛王天爱帝须即举族皈依。自此佛教在全岛逐渐流传。12世纪上座部大寺派被定为国教。16世纪以后,斯里兰卡沦为殖民地,僧团受到破坏。斯里兰卡独立后,佛教迅速发展,并且对世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强。现有教徒约1000万人,占总人口的67%。佛教约在公元5世纪前已从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并获得很大的发展。现有信徒2500万,占总人口的4/5。全国有寺院2万多座,佛塔10多万座,素有“佛塔之国”之称。公元3世纪,佛教传入泰国,在泰国北部、中部流传大乘佛教。公元7世纪以来,大乘密教在泰国南部流传。11世纪,缅甸和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教传入泰国。13世纪,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兰摩甘亨宣布以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一直延续至今。泰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泰王国三色国旗上的白色就是代表佛教。全国95%的居民信奉佛教。上自国王,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参加佛教仪式。每个男子一生中必须剃度出家一次,才能取得成人的资格,就连国王也不能例外。现在全国有26万身披黄袍的僧侣,寺庙遍布全国城乡,一年到头佛教节日不断。僧侣不仅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和行政管理,而且掌管国民的基础教育。他们备受社会尊敬,是受人爱戴的“黄袍教师”和“光头医生”。他们不从事生产,以化缘为生。由于佛教特别兴盛,泰国也有“佛教之国”、“黄袍佛国”之称。远在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印度佛教上座部和婆罗门教就同时传入柬埔寨。公元3世纪,又传入了大乘佛教。公元6世纪,柬埔寨已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公元9世纪至13世纪,是佛教和印度教(其前身是婆罗门教)同时兴盛的时期。修建于12世纪至13世纪的闻名世界的吴哥寺建筑,就是这两个宗教混合的艺术结晶。14世纪以来,泰国入侵,推行上座部佛教,此后并成为柬埔寨的国教,至1976年才被取消国教的地位。柬埔寨全国90%的居民信奉佛教,现有僧侣6万多人。佛教也很早就传入了老挝,14世纪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被国王奉为国教。16世纪中叶,老挝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之一。19世纪,因外来侵略,佛教削弱。20世纪30年代以来,又开始复兴。全国约一半居民信奉佛教。此外,公元5世纪,佛教说一切有部传入印度尼西亚,并取代了婆罗门教的地位。公元7世纪,印尼成为东南亚的重要佛教中心。公元8世纪,大乘密教传入印尼,曾被奉为国教。16世纪,印尼伊斯兰教化的过程完成,佛教趋于衰落。大乘佛教密宗和小乘上座部也传入马来西亚,后在公元8世纪时盛极一时。15世纪因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佛教急剧衰落。19世纪,随着华人佛教徒来到马来西亚,佛教又有所恢复。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世界佛教通史·第七卷:中国藏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上

    世界佛教通史·第七卷:中国藏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上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热门推荐
  • 综漫之夜神凌

    综漫之夜神凌

    纵横在各个动漫之中,我们的主人公——夜神凌,将会创造怎样的故事……(已完结: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的教室,更新中:斩!赤红之瞳待定: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刀剑神域,幽灵子弹,约会大作战,火影忍者,Fate…………)
  • 社学要略

    社学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宫缭乱

    春宫缭乱

    这是一个灿烂而又阴险,激情而又无耻的年代。这是盛唐前夜最混乱的十年。这边厢笙歌曼舞春宫缭乱,那边厢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红颜无心伴刚乾,但思手掌天下权。一朝玉碎九宸下,来世莫立君王前。2009年度府天倾情打造,叙述一段盛唐前夜的传奇。府天出品,完本保障。
  • 拐个王爷好过年

    拐个王爷好过年

    网红万晓溪睁眼成了小狐狸,还麻雀变凤凰住进了玄王的心窝窝。都说她是小耗子进了大米仓祖坟青烟炸开了花,万晓溪却只想微信WiFi撩帅锅。奈何家里有只大老虎:“你是我顾莫离的王妃,敢跑个试试看?”赤手空拳打天下,夫妻合体全不怕!既然来了,再成个网红又怎样?【此文甜宠不虐,男强女强1V1,手撕白莲花不带怕的,硬扛阴谋boss不带怂的!生活如此多娇,就要嗨嗨嗨不完!!!一起入坑一起嗨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社交金口财

    社交金口财

    《社交金口财》以社交口才为基点,旨在传授如何让你运用口才在社会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你有良好的口才,在社交时就会讨人喜欢、人见人爱,你只要肯下功夫,学习他人的方法,吸收他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那么,你就能成为演说家、口才大师、社交高手。
  • 都市超级天帝

    都市超级天帝

    “什么?你从修仙界回来,会修炼?能炼丹?能炼气?在武者中是宗师?在修炼者中是天人?我惹不起你?”林南嘴角上扬,露出一丝不屑,大手一拍。东南省第一人,江南武道宗师,卒!“哦,你从地狱来,其他人的生与死,皆在你一念之间?我惹不起你?”林南轻轻点头,目中满是轻视,弯指一弹。神王的拜把子,卒!“佣兵之王、杀手之王也敢在我面前装逼,前面那个修仙界归来,地狱归来都死了,你这个太没排面了吧?”林南嘴角微微抽搐,一眼瞪过去。某佣兵之王,卒!“抱歉,这世界上没有我惹不起的人!”林南道,突然他目光一转,双眸中满是宠溺的味道。“乖老婆,来来来,吃了这一碗万年灵芝煲的鸡汤,你肚子里的孩子,可是全家的希望啊!”
  •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本书《英美十四行诗选》,曾于1994年由台湾的业强书店出版。该诗集从未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英美十四行诗选》收近百首古代到现代由马海甸先生自编自译英美十四行诗,每诗加数十乃至数百字的注释和评论。2018年版本,经过译者重新修订。十四行诗难译,故类似的选集在中国大陆未见。
  • 重生都市之天下无双

    重生都市之天下无双

    修行千年的道君,在探寻上古仙墓的途中,被人围攻陷害,自爆元神同归于尽,却没想到重生到了现代都市,且看一代道君都市纵横,从一个家教老师开始,一步一步重返巅峰!
  • 命河金榜

    命河金榜

    命星世界中有兽族的仙鹤女王、狐妖小仙,还有妖精国度的河神蚌女,黑白天鹅,更有灵族的鬼马小精灵,虫族的蜂后、蝶女,还有遗失世界的机械妖姬……看天才符师华年如何聚命轮,掌命星,游命河,握金榜,将一众天才收于金榜之上,受我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