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6200000017

第17章 武汉人,怎么说你才好?(3)

前两年,有一本名为《玩学习》的家教书特别畅销,它是湖北籍作家陈克正先生的教女真经,他一家出了三个女博士。他把湖北人经常放在口头的“玩”字用在书名上,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令人头痛的家庭教育也能玩。此书在全国畅销无比。但是,外地人千万不要搞错了,湖北人心目中的玩与你想想像的玩不一样。

武汉人讲究“玩味儿”。“玩味儿”是个说不清的概念,但肯定包括摆谱、露脸、爱面子、讲排场等内容在内。说到底,这也是咱们中国人的“国癖”。但凡中国人,都多多少少有些爱面子、讲排场的。但似乎只有武汉人,才把它们称之曰“味”而视之为“玩”。什么是味?“味”这个字,在武汉话里有极为丰富的含义。除了面子、排场、风光、体面等等外,还有“规矩”的意思。比如“不懂味”,有时也指“不懂规矩”。不过,当一个武汉人指责别人“不懂味”时,他说的可不是一般的规矩,而是特指“捧场”的规矩,即在一个人“要味”时让他觉得“有味”的规矩。懂这个规矩并能这样做的,就叫“就味”;不懂这个规矩和不能这样做的,则叫“不就味”。就味不就味,也是衡量一个武汉人会不会做人的重要标准。因不懂而“不就味”,尚可原谅(但也不招人喜欢);如果“懂味”而“不就味”,那就是“差火”这时,“要味”者就会视对方为故意冒犯或有意挑衅,因而反目翻脸,甚至大打出手,“玩味儿”就是“派”,就是“唰喇”,怎么能“啫”?啫、尖、瘫腔(贪生怕死),都是“掉底子”(丢脸)的事。所以,为了面子,或者说,为了“玩味儿”,武汉人就往往不惜打肿了脸来充胖子,甚至不惜吵架打架。比方说,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抖狠”(逞凶、找碴、耀武扬威或盛气凌人,也是“要味儿”的方式之一),这个人就会跳起来说:“么事呀!要味要到老子头上来了!”后面的事情,也就可想而知。

武汉人的“玩”字,用法还比较广泛。比如谈恋爱,北方人“搞对象”,武汉人则叫“玩朋友”。这话叫外地人听了肯定不自在,武汉人却很坦然,谁也不会认为是“玩弄异性”。

这就多少有些“痞子气”实际上,武汉人的“玩味儿”是很讲究艺术性的。他们对待结婚这个一辈子的大事也是相当认真的。把婚礼搞得十分隆重是咱们的“国癖”,讲究“玩味儿”的武汉人也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大操大办,不过武汉人却别出心裁。他们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是雇请“麻木的士”游街。所谓“麻木的士”,其实也就是三轮车。因为驾车者多为喝得七荤八素的“酒麻木”(酒鬼),故美其名曰“麻木的士”。在结婚这天,这些“麻木的士”就会满载着从冰箱彩电到澡盆马桶之类的嫁妆,跨长江,过汉水,雄纠纠,气昂昂地游遍武汉三镇,成为武汉市一大“民俗景观”。之所以要用“麻木的士”而不用汽车,除了是想标新立异外,还因为“麻木的士”有三大优点:第一,价格便宜,用车较多,可以显得浩浩荡荡;第二,车身较低,便于观看,可以尽情展示;第三,车速较慢,便于游览,既可延长游街时间,又便于摆阔。总之是极尽表演之能事。在武汉人看来,只有这样,“味儿”才玩得过瘾,玩得足。

武汉人的“玩味儿”,还有许多难以尽说的内容。甚至他们的骂人,没准也是“玩味儿”或“要味儿”,正如旧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的“大兵黄”,坐在酒缸沿上“开骂”和“听骂”也是“一乐子”一样。事实上,骂人也不易。一要敢骂,二要会骂。如果有本事骂得淋漓尽致,声情并茂,谁说不是“味儿”,不是“派儿”?

因此,虽然是“玩”,武汉人却玩得认真。因为谁也不会觉得那“味儿”是可要可不要的东西。所以,当一个武汉人在“玩味儿”的时候,你最好去捧场。即便不能捧场,至少也不要拆台。否则,武汉人就会认为你为“不懂味”。而一个“不懂味”的人,在武汉人眼里,就是“夹生半调子”,甚至“差火”到极点,不和你翻脸,就算对得起你。事实上,武汉人的讨厌“啫”,也多半因于此。在武汉人看来,一个人要想“玩味儿”或“要味儿”,就不能“啫”;而一个人(尤其是男人),如果居然“啫不过”,就肯定“不懂味”。

相反,他们还极为憎恶虚情假意、装模做样的做派,称之为“鬼做”,有时也叫“啫”音(zě)。“啫”这个字,现代汉语辞典上没有,是武汉独有的方言。它和上海话中的“嗲”有相近之处又大不相同。上海话中的“嗲”,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种中性词,至少并不都是贬义,比方说“老嗲咯”就是“非常好”的意思。但武汉人之所谓“啫”却绝无“好”意,最多只有“娇嗲”的意思。比如一个有资格撒娇的儿童,武汉人会赞赏地说:“这伢好啫呀!”而极尽撒娇之能事,则叫“啫得滂醒”。但更多的用法,却是对“撒娇”、“发嗲”的一种轻蔑、讽刺和批判,尤其是指那些根本没有资格撒娇、发嗲或摆谱,却又要装模做样、忸怩作态者之让人“恶心”、“犯酸”处。遇到这样的情况,武汉人就会十分鄙夷地说:“你啫个么事?”或“闯到鬼了,屁大一点的办事处,他个婊子养的还‘啫不过’。”因此,从此种意义上来看,武汉人之所谓“啫”,大概略似于台湾人所谓“作秀”。所以武汉人也把“啫”的人叫作“庄秀梅”,也是有“作秀”的意思。不过,“作秀”作的都是“秀”,“啫”作的却不一定是“秀”,甚至根本“不是东西”;“作秀”虽然假,却或者有观赏性,或者能糊弄人,“啫”却既无观赏性,也不能糊弄人,只能让人恶心。所以,武汉人说一个人“啫里啫气”,就绝不是在夸赞你了。

6.爱“咋呼”的武汉人

到了北京嫌官小,到了广州嫌钱少,到了成都嫌结婚早,到了武汉嫌嗓门小……这个民谣在市场流传甚广,可见武汉人的大嗓门真是“声名远播”。

武汉男人嘴上功夫甲天下,尤以汉味俏皮话闻名于世,不幽默不开口,开口便滔滔不绝。

初到武汉,跟武汉人呆在一起,便会感觉到武汉人无比的豁达与幽默,久了则不行,发现武汉人像木兰山的木鱼———光是嘴壳子响。这不同于北京人的“侃”,在北京人这里,“侃大山”,可以眉色飞舞,可以气壮山河,可以晕头转向,可以找不到北。虽然侃得是天花乱坠,但好歹还是有点内容,武汉人却不同,那纯粹是比谁的嗓门大,接近于“吼”。

以前,一直认为武汉人总是扯着嗓子说话,是为了追求嘹亮。后来发现,武汉人的嗓门大,且洪亮,还有一定的历史根源,那就是:武汉还是中国响器制造中心。

武汉是三百年来全国铜响器制造中心之一,所生产的汉锣与苏锣、京锣、秦锣齐名,并称为四大名锣。其制造的高洪泰铜锣以“音质纯正、发音洪亮、起手灵活、吃槌省力”而驰名中外。不仅外国的著名乐团以拥有武汉大抄锣感到荣幸,更有一些外国轮船制造厂购买武汉大铜锣作报警器。

长期生活在制造响锣的环境中,说话嗓门大也就不难理解了。说话声音小了根本听不见。反过来讲,武汉人的发音在历史的进程中分贝逐渐提高,声带就包含了响器因素,所以有这种声带的武汉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响器了。

武汉人说话平素一贯就是口直心快,大大咧咧,毫不遮掩,动不动就爱上火,骂娘,而且吵起架来嗓门特大。这也许与武汉的特殊环境“火炉”有关。

如果是公共场合有人打架,也一定有大嗓门劝架:“吵么事吵,还嫌丑丢得不够!要吵回去吵!关起门来吵!”

如果是马上要下雨,谁家的东西还晒在外面,就一定有人会扯着大嗓门嚷道:“要下雨喂!哪个屋里的东西还不收!是不是不想要了啰!”

爱咋呼的武汉人,可谓俯拾即是。汽车里、火车上,还有商店酒楼,比比皆是。夜深了,该静一静了吧,不,武汉人还要咋呼。不信,你到吉庆街去,到堤角的牛骨头一条街去,一桌一桌的武汉人正甩开膀子,端着酒杯,扯开嗓门喊着、闹着;甚至咖啡厅,也成了一些人“斗地主”、吹牛皮的场所。

仔细观察,越是人多的地方,武汉人越是能咋呼。有些人要的就是这个“味”!

于是,看台上,数万球迷正屏息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不时就有好事者扯开嗓门一声尖叫:“裁判的爹”、“裁判的妈”,引来阵阵哄笑。汽车上,尽是高谈阔论,好不热闹。

这爱咋呼的习惯,说穿了就是为了做样子给别人看,搞形式而已。语言大于行动是武汉人的基本特征。从外观看,一般而言经得起面试。但正是语不惊人誓不休。武汉人是张口一个“个婊子养的”,闭口一个“个板马的”(类似王八蛋之意),再加上那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音节奏和韵律,常常引得旁人的一阵侧目。当然,这也是源于历史遗留的自负感作遂。

因为有了辛亥第一枪,武汉人便常常以“敢为天下先”自负。改革开放后,武汉人在全国拿第一的事也有一些:第一个请洋厂长,第一个搞出资本营运的模式,等等。但是,先天的条件并非就能成为武汉人得以骄傲的资本,也许武汉人在笔试上会有一些问题,笔试才是深一层次的说话,尽管汉腔汉调说得字正腔圆,又具有汉剧之音,楚剧之律的优美真传,但这并不能成为笔试中的决定因素,武汉人似乎有许多地方经不住推敲,具体表现在武汉人长期以来严重缺乏进取心,他们满足于喝点小酒,打点小牌,赚点小钱,有一种及时行乐的机会主义世界观,遇到真正的说文论道便发生思想性头痛。不乐意听,亦不乐意他人说,大家挤一堆装马虎,但残酷的现实终究是马虎不过去的。

工业方面,武汉的重型机械制造业每况愈下,像武汉重型机床厂这样的企业,它不是几个小摊可以取代的,还有武昌锅炉厂、武昌造船厂等等,这些重要的工业制造渐行萎缩了,相反的是武汉“水货”遍行天下,足令江城蒙羞,这怎对得住曾经打造出声名赫赫威震华夏的“汉阳造”的先人?武汉至今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商品品牌,这与武汉工业重镇之大城市地位严重不符。位居九省通衢交通要冲,水路、公路、铁路、航空东西南北交汇,也没有创造一个好的商贸模式,交通资源一流,却只得到了路桥收费居多的口碑。教育科研远无追赶北京、上海,近又有被西安超越的危机。炒菜放多了芡粉。湖北男人就是欠点实在,你永远跟他隔着一层毛玻璃。这都是因为虎头蛇尾,恒心不够所致。

武汉人恒心不够,就可能导致创新精神的缺乏。以武汉的中餐馆为例,可谓千店一面,鲜具特色。而且跟风之气盛行,川菜吃火了,满城皆是麻辣味;过一段时间精致的广州菜时兴了,满城尽是粤菜馆,再看看武汉本地的鄂菜馆,外地人的评价是:武汉的中餐馆太单调,吃来吃去就那些菜,请客吃饭时简直无法选择,连装修都差不多。好在武汉的资源还够争气,从而促进了武汉商业的发达。

商业发达的一个表征就是它十足的流动性和变化性,这却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武汉万商云集,人来人往,风云际会;另一方面,它只是商家们打拼世界的一个临时码头,赚了钱就走,真个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于是,城市的气质里就多了一些浮躁、浅薄与浇漓,少了一些从容、敦厚与沉静。于是,从大寒大热中走过来的武汉人习惯了用他们那喊号子的大嗓门,书写他们人生的劲歌。

同类推荐
  • 东海瀛洲

    东海瀛洲

    有着“东海瀛洲”之称的崇明岛,它1600多年的海派文化的传奇故事,记录了崇明昂首阔步前进的闪光足迹,展示了一幅幅崇明艰苦创业、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海派文化历史画卷。崇明岛上的人们风雨同舟、艰苦创业,为着将崇明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岛这一共同理想,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乐章,展现了令人震撼人性光辉,显示了崇明千余年峥嵘岁月中锐意进取的独特风范。崇明海派文化是崇明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前辈对后人的慷慨赐予。《东海瀛洲》,带你领会一种励志的海派文化。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最初的民族起源于姓与氏,寻根追究,姓的起源是氏族的称号,有女系易而为男系,说己见前。后来姓之外又有所谓氏。什么叫做氏?氏是所以表一姓之中的支派的。如后稷之桓公的三子,又分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是。始祖之姓,谓之正姓,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庶姓则随时可改。依据青海史学家李文实先生所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记载:吐谷浑,据《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但今土族自称“土谷家”或“土户家”则谷、浴仍通用。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我的异世穿越系统

    我的异世穿越系统

    少年梦凡获得穿越系统,得机缘,修长生。看少年如何在这诸天世界搅动风云。书友群:843113292
  • 塔洛

    塔洛

    同名电影获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16界东京FILMeX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学生评审团奖”、第12界中国独立影像展最高奖“年度最佳影片”、第22界法国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三轮车奖”和“巴黎东方语言奖”,入围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入选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十部优秀艺术电影推荐展。十个故事取材都很精心,在看似不动声色的描述中,冷静地交代人物,展开叙述,人物对话很有特色,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及地位。故事情节大都简单,人物也都单纯不复杂,却在这看似简单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张力,如:食物的匮乏会对人的心灵和行为产生怎样的作用(《普代》);欲望的诱惑会使人落入怎样的业障(《诱惑》);游客与朝拜者之间南辕北辙的心理距离(《艺术家》《黄昏?帕廓街》)……从中不难体察作者的人文思考,只是他的思考较含蓄,隐藏在文学叙述中,不作道德评判。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傲世腹黑妃

    傲世腹黑妃

    前世集团千金兼杀手,一朝穿越成为落难公主。父皇不疼,母族被诛,原主更是无辜惨死。没关系,既然她来了,她便是自己的王!废柴,胆小,丑八怪?瞎啊,姑奶奶一路赚银子、斗敌人、开创新宫派,能文能武,谁敢说个“不”字?重活一世,她只想活的自我,却一不小心,惹上了自己的假“哥哥”。她腹黑、爱财、自信;他冷酷、散财、霸道。同样的狂傲,同样的惊世,当爱情、亲情、仇恨的碰撞,傲世腹黑的她又当如何抉择?
  • 世界第一扣将

    世界第一扣将

    第一位从华人世界扣到NBA赛场的华人扣将,用真正的扣篮来为这场热血沸腾的比赛,再来点激情吧!第一冠,第二冠,第三冠,开始引领这个扣篮时代吧!拉文:我与他全明星的扣篮比赛,逼出了最强的我。卡特:我希望能够年轻20岁,这样就可以与他来一场真正意义的扣篮大赛。大胡子戴维斯:在控卫中的实战扣篮,我只承认南里比我强。
  • 女娲传之人妖殊途

    女娲传之人妖殊途

    背叛?子民?现在知道是我的子民了?将我捆上日月台,要烧死我的时候怎么不说?将我沉入寒潭的时候怎么不说?如今我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我也是妖!说爱我者,弃我者,皆为所谓的子民!他们不仁,和求我能有义!大仁大义她是做不到了。会护着她的,只有这些人口中的大魔头。大魔头:天道不公,我便逆天而行!想要她死,我偏不如天愿!聚齐十件圣器,打开天门。我要问天!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戏骨多秋

    戏骨多秋

    佛前冷盏茶,粉面披肩妆,一眼念清秋。人前慈花怜,身后诡谲涌,不知世人鬼面蛇心,不念通天晓地识意,不愿叹尽人间雪月。谁言戏子多秋,皆曾戏言骨中性生寒,亦称冷暖不自知无情锁月桐。他是地狱中来自天堂的一缕光,引着来人仰头张望。她曾是黑暗中堕落的邪魅,魅惑众生,勾引来人一心向恶。他曾是神佛,她曾是邪魔;他曾一心向善,她曾一心向恶;他曾为善屠尽恶人,她曾为恶护尽恶人。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她说:放下屠刀,我也成不了佛,我已是邪魔!万劫不复了。他说:放下屠刀,我陪你成魔可好。一个是皇孙贵胄,位极天尊的神子;一个是卑贱如泥,辗转红尘的戏子,两人本不是同个世界的人,却纠缠不清。不知是他误入了她的镜花水月,荡漾了寒潭心湖,还是她撩拨了他的一池春水,拂乱了清风明月。一面是自己生而为神固守的信条,一面是打破天道规则为爱逆天的执念,他将作出何种选择,他又能否融化她心上的冰雪,与她携手白头呢?
  • 要么芬芳,要么枯萎

    要么芬芳,要么枯萎

    本书是作者的中篇处女作,约五万字。 这是一个乡村凄婉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妙趣横生。以历史上“白莲教”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自尊心极其强烈的晓辉在追求盲女之间产生的恩恩怨怨的故事。生于农村的主人公晓辉,在意外认识盲女之后,突然意识到她是孩提时代在一次放鞭炮中导致意外失明的女孩,而晓辉记得那段经历,出于一种内疚和爱恋,让晓辉放不下这个女孩。当盲女生病住在小镇上的医院里时,照看她的这位已婚的大夫也爱上了盲女,大夫的潜意识里是否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这时大夫的妻子玲玲会做出何种抉择呢?他们之间会产生何种矛盾纠结呢?什么才是人真正要追求的目标?